清代名医(著)方(21)吴鞠通方《温病条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名医(著)方(21)吴鞠通方《温病条辨》
清代名医(著)方(21)吴鞠通方
咸寒法
一、三甲复脉汤
[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
(不去心)15克!阿胶9克、麻仁9克、生蛎15克、生鳖甲24 克、生龟板30克。
[用法]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
[功效]咸寒镇痉潜阳,甘润存津(咸寒甘润法)。
[主治]下焦温病(热邪深入下焦,阴液亏损),热深厥
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二、救逆汤
[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
(不去心)15克、阿胶9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24克。[用法]水8杯,煎取3杯,分3次服。
[功效]滋阴敛汗,摄阳固脱(镇摄法)。
[主治]温病误治,汗之不当,劫烁阴液,耗伤心气,以
致气不外固而汗自出,心失所养,中无所主而震震悸动,舌
强神皆者。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三、紫雪丹
[组成与用法]滑石300克、石膏300克、寒水石300克、
磁石水煮600克,捣煎去渣入后药。
羚羊角150克、木香150克、犀角150克、沉香150克、丁香300克、升麻300克、元参300克、炙甘草150克。
以上8味,并捣剉,入前药汁中煎,去渣入后药。
朴硝、硝石各600克,提净,入前药汁中,微火煎,不住
手将柳木搅,候汁欲凝,再加入后2味。
辰砂(研细)90克、麝香(研细)36克。
入煎药拌匀。合成退火气,冷水调服3-6克。
[功效]清心开窍,镇疼熄风(咸寒苦辛法)。
[主治]温热病,邪热内陷心包,壮热烦躁,昏狂谵语,
口渴唇焦,尿赤便秘,甚则抽搐痉厥,及小儿热甚引发凉痫
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四、安宫牛黄丸
[组成]牛黄30克、郁金30克!犀角30克、黄连30克、朱砂30克、梅片7.5克、麝香7.5克、真珠15克、山栀30克、雄黄
30克、金箔衣、黄芩30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毎丸3克,金箔为
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
服1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3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功效]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咸寒苦辛法)。
[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所致高热
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窍闭,小儿惊厥痰
热内闭者。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五、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9克、知母6克、桑叶6克、鳖甲15克、丹皮6 克、花粉6克。
[用法]水5杯,煮取2杯。症来前,分2次温服。
[功效]抗疟解热,滋阴潜阳(咸寒苦辛法)。
[主治]疟疾热盛伤阴。症见暮热早凉,汗解渴饮,脉左
弦。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六、清宫汤
[组成]玄参心9克、莲子心1.5克、竹叶卷心6克、连心
麦冬9克、连翘心6克、犀角尖6克(磨冲)。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心热,养阴液(咸寒苦甘法)。
[主治]外感温病,发汗而汗出过多,耗伤心液,以致邪
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等证。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七、化斑汤
[组成]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6克、元参6克、犀角6克、白粳米适量。
[用法]水8杯,煮取3杯,日3服,渣再煮1钟,夜1服。[功效]清热凉血,滋阴解毒(咸寒佐以苦甘法)。
[主治]温热病神昏谵语、发斑。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八、清营汤
[组成]犀角9克、生地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
冬9克、丹参9克、黄连3克、银花9克、连翘6克(连心用)。[用法]水8杯,煮取3杯,日3服。
[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咸寒苦甘法)。
[主治]邪热初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
有谵语,心烦不寐,或斑疹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九、增液汤
[组成]元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
[用法]水8杯,煮取3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
作服。
[功效]增液润燥(咸寒苦甘法)。
[主治]阳明温燥,津液不足。症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增液承气汤
[组成]即于增液汤内,加大黄9克、芒硝4.5克。
[用法]水8杯,煮取3杯,不知再服。
[功效]滋阴增液,通便泻热(咸寒苦甘法)。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者。[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甘寒法
一、五汁饮
[组成]犁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
[用法]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燉温服。
[功效]滋养肺胃津液(甘寒法)。
[主治]温病热盛伤津。症见口干口渴,且吐白粘稠沫,口中不快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二、益胃汤
[组成]沙参9克、麦门冬、生地黄各15克、炒玉竹4.5 克、冰糖3克。
[用法]前4味水煎,去渣,入冰糖溶化服。
[功效]生津养胃(甘凉法)。
[主治]热病后津乏,胃阴受伤,口干咽燥,舌苔干燥等。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三、沙参麦门冬汤
[组成]沙参、麦门冬各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