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小陷胸加枳实汤
《温病学》试卷
《温病学》试卷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试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温热论》的作者是()A、叶天士B、吴鞠通C、王孟英D、刘河间2、创立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3、《温热经纬》的作者是()A、吴鞠通B、吴又可C、叶天士D、王孟英4、创立升降散方剂的医家是()A、杨栗山B、雷丰C、柳宝诒D、余霖5、烂喉痧的命名原则是()A、临床特点B、发病季节C、四时主气D、流行情况6、下列哪种温病不属于温热性疾病()A、风温B、秋燥C、伏暑D、春温7、下列哪项不是气分证的辨证要点()A、壮热不恶寒B、口渴C、苔黄D、舌红8、下列哪一项不是风热所具有的特点()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B、易袭肺卫C、伤肺胃阴津D、易逆传心包9、下列哪项不是桃仁承气汤的组成()A、大黄、芒硝B、桃仁、当归C、赤芍、丹皮D、生地、黄连10、下列哪项不是气分证的发热热型()A、壮热不恶寒B、身热不扬C、寒热往来D、身热夜甚11、下列哪项属于下焦证候()A、温热犯肺B、热炽阳明C、虚风内动D、热结肠腑12、舌纯绛鲜泽为()A、热入心包B、肾阴枯涸C、热灼营阴D、胃阴衰亡13、舌苔白厚而干燥,其主病是()A、脾湿未化,胃津已伤B、湿闭膜原C、湿遏热伏D、热毒入心14、下列哪项不是余邪留伏阴分证的表现()A、夜热早凉B、消渴C、热退无汗D、能食形瘦15、战汗的机理,正确的是()A、正气奋起抗邪B、邪闭心包C、阴津损伤D、耗血动血16、一春温病人发热,心烦,不得卧,苔黄,脉沉细数,此为()A、阴虚火旺B、阴虚火炽C、心火亢盛D、热入营分17、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代表方剂是()A、桑杏汤B、桑菊饮C、沙参麦冬汤D、栀子豉汤18、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者,其正确治法是()A、宣表化湿B、透表清暑C、宣气化湿D、分消走泄19、增液承气汤适应用()A、津枯肠燥证B、阳明腑实证C、热结液亏证D、血瘀互结证20、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苔黄腻,脉右寸实大,正确选方是()A、宣白承气汤B、新加黄龙汤C、麻杏石甘汤D、调胃承气汤21、小陷胸加枳实汤主治下列何证候()A、热郁胸膈B、痰热结胸C、湿热阻中D、湿热蕴毒22、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D、清瘟败毒饮23、下列治法中不属于清解气热法的是()A、通腑泄热B、辛寒清气法C、轻清宣气D、清热泻火24、治疗暑风的首选方剂是()A、羚角钩藤汤B、加减复脉汤C、三甲复脉汤D、大定风珠25、伏暑的治疗原则是()A、清泄里热B、疏表清里C、养阴透邪D、清暑泄热26、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27、暑温病暑入阳明,若出现脉芤时,可用白虎汤加下列哪味药物()A、生地B、玄参C、人参D、党参28、吴鞠通所称“辛凉平剂”的方剂是()A、桑菊饮B、白虎汤C、麻杏石甘汤D、银翘散29、叶天士引张风逵所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其中“酸泄”方剂为()A、王氏清暑益气汤B、沙参麦冬汤C、连梅汤D、生脉散30、风温热结肠腑证用何方治疗()A、调胃承气汤B、麻杏石甘汤C、白虎汤D、宣白承气汤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含有调胃承气汤的方剂有()A、凉膈散B、新加黄龙汤C、增损双解散D、加减玉女煎E、增液承气汤2、哪些温病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温病理论体系形成,()A、卫气营血辨证B、三焦辨证C.戾气病因学说D、伏气温病学说E、新感温病学说3、散血的含义是A、活血B、养阴C、透热转气D、清热E、化痰4、引起神昏谵语的常见原因是()A、热扰心包B、营热扰心C、血热扰心D、胃肠实热扰心E、湿热酿痰蒙蔽心包5、营分证的病理为()A、营热阴伤B、里热扰神C、热窜血络D、热炽津伤E、肺气失宣6、可用于湿温病湿热并重的方剂有()A、王氏连朴饮B、达原饮C、菖蒲郁金汤D、甘露消毒丹E、三仁汤7、三甲复脉汤中的“三甲”是指()A、穿山甲B、生牡蛎C、生龟板D、地鳖虫E、生鳖甲8、导赤承气汤的组成是()A、黄连B、大黄、芒硝C、黄柏D、生地E、赤芍9、下列哪些是对身热不扬的正确描述()A、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B、自觉热势不甚C、初扪体表感觉很热,扪之较久则不觉灼手D、多见于湿温病初期E、为湿热病邪蕴阻卫气,湿重于热,湿蕴热蒸所致。
小陷胸汤方解及临床运用经验
小陷胸汤方解及临床运用经验展开全文古代结胸病的专方,有清热化痰通便的功效,适用于以胸腹痛、痰黄黏稠、便秘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楼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论》)【经典方证】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138) 【推荐处方】黄连5g,半夏15g,全瓜蒌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至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胸闷痛,吐黄痰,便秘,上腹部按之痛,脉浮滑者。
【适用人群】面红有油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或洪;胸闷胸痛,咳嗽痰黄黏腻;食欲不振,便秘;按压剑突下及上腹部有抵抗感或疼痛;或有心烦、头昏、失眠等。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上腹部疼痛、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胆囊炎、胰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急慢性胃炎、幽门梗阻、急性食管炎、反流性食道炎。
(2)以胸闷、咳嗽、痰黄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胸膜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自发性气胸、鼻窦炎、乳房病等。
(3)以头昏、头痛为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眩晕症等。
【加减与合方】(1)呕恶者,加竹茹10g,生姜15g。
(2)痰稠胶固者,加桔梗15g。
(3)胸痛、胃脘痛者,加枳实10g,枳壳10g。
(4)胸闷胁痛、四肢冷者,合四逆散。
(5)口苦、寒热往来者,合小柴胡汤。
(6)咳喘者,合麻杏石甘汤。
(7)冠心病、心绞痛者,加薤白15g,川芎15g。
【注意事项】(1)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腹泻、大便夹带黏液等症。
传统认为是痰液下泄,故不必紧张。
(2)便溏、舌淡者慎用。
小陷胸汤巧治痰热互结诸病主编/马有度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结胸症,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由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瓜蒌实大者一枚组成。
“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温病条辨》药物特殊煎服法探析
福 建 中医 学 院 学 报 20 0 4期
J un lo F ja iesy o TcM g s 2 0 1 ( ) o ra f uin Unv ri' f t Au ut 0 8, 8 4
・
也 。 ” 在 泾 ] 附 子泻 心 汤 煎 以麻 沸 汤 分析 道 : 尤 对
其 中蕴含 的科 学性 和 实用 性 .对 临 床 都有 很 大 的 指 导 意义 。 述 吴 氏所注 , 温病 条辨 》 综 《 中对 药 物 的
煎 煮 及 服 用 有 特 殊 要 求 的 主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方
为 名 。”
五为蜂蜜 , 蜜剂 具 有解 毒 、 和药 性 的作 用 , 缓
对 于一 些 毒性 较 大 、峻猛 之 品 ,吴 氏通 常 以蜜为
丸, 如在 九 痛 丸 方 中为 缓 生 狼 牙 、 巴豆 毒 烈 之 性 . 选 择 以蜜 为丸 。
六 为 米 汤 . 称 白饮 , 汤 和 粥本 为 同 源 , 亦 米 皆
达 到宣 中通 下 的治 疗 目的 。 二 为 急 流 水 , 抟 『认 为 “ 流 水 者 , 上 峻 虞 2 ] 急 湍 急之流水也 , 以其 性 速急 而 达下 ” 。吴 氏 在椒 桂 汤 方 中用 急 流水 煎 药 , 自注 为 “ 用 急 流 , 浊 阴使 水 驱 无 留滞 也 。 寒 湿在 表 , 阴与肝 气 郁结 于 里 . ” 浊 表里
甘 草 大枣 汤 ” 中也 以甘 澜 水来 煎药 。并 注 甘 澜水
四为苦 酒 , 酒 即米醋 , 温 病 人少 阴 , 而 咽 苦 “ 呕
中伤 , 疮 不 能语 , 不 出者 , 酒 汤 主之 ( 生 声 苦 下焦 篇
2 ) ” 氏在 温病 少 阴病 咽 中生疮 中的 方药 和 煎 6。 吴
【《温病条辨》中焦篇】3
【《温病条辨》中焦篇】3卷二·中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一、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
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阳明之脉荣于面,《伤寒论》谓阳明病面缘缘正赤,火盛必克金,故目白睛亦赤也。
语声重浊,金受火刑而音不清也。
呼吸俱粗,谓鼻息来去俱粗,其粗也平等,方是实证;若来粗去不粗,去粗来不粗,或竟不粗,则非阳明实证,当细辨之,粗则喘之渐也。
大便闭,阳明实也。
小便涩,火腑不通,而阴气不化也。
口燥渴,火烁津也。
舌苔老黄,肺受胃浊,气不化津也。
(按《灵枢》论诸脏温病,独肺温病有舌苔之明文,余则无有。
可见舌苔乃胃中浊气,熏蒸肺脏,肺气不化而然),甚则黑者,黑,水色也,火极而似水也,又水胜火,大凡五行之极盛,必兼胜己之形。
芒刺,苔久不化,热极而起坚硬之刺也;倘刺软者,非实证也。
不恶寒,但恶热者,传至中焦,已无肺证,阳明者,两阳合明也,温邪之热,与阳明之热相搏,故但恶热也。
或用白虎,或用承气者,证同而脉异也,浮洪躁甚,邪气近表,脉浮者不可下,凡逐邪者,随其所在,就近而逐之,脉浮则出表为顺,故以白虎之金飙以退烦热。
若沉小有力,病纯在里,则非下夺不可矣,故主以大承气。
按吴又可《温疫论》中云∶舌苔边白但见中微黄者,即加大黄,甚不可从。
虽云伤寒重在误下,温病重在误汗,即误下不似伤寒之逆之甚,究竟承气非可轻尝之品,故云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脉体沉实,的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
或问∶子言温病以手经主治,力辟用足经药之非,今亦云阳明证者何?阳明特非足经乎?曰∶阳明如市,胃为十二经之海,土者万物之所归也,诸病未有不过此者。
前人云伤寒传足不传手,误也,一人不能分为两截。
总之伤寒由毛窍而溪,溪、肉之分理之小者;由溪而谷,谷、肉之分理之大者;由谷而孙络,孙络、络之至细者;由孙络而大络,由大络而经,此经即太阳经也。
方剂之小陷胸汤
方剂之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组成]黄连两(6g)、半夏半升(12g),洗瓜萎实大者一枚(20g)[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菱,取三升,去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先煮瓜菱,后纳他药,水煎温服)。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互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
痰热内结,气郁不通,故胸脘痞闷、按之则痛;痰热郁肺则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
治宜清热化痰散结,宽胸理气止咳。
方中以甘寒的全瓜萎为君,清热化痰,理气宽胸,通胸膈之痹。
以黄连、半夏为臣,取黄连之苦寒,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痞:半夏之辛燥,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结。
两者合用,一苦一辛,辛开苦降;与瓜蒌相伍,则润燥相得,清热涤痰,其散结开痞之功益著。
方仅三药,配伍精当,是为痰热互结、胸脘痞痛之良剂。
不仅用于伤寒之小结胸病,对内科杂证属于痰热互结者亦可取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润燥相兼,即瓜蒌之润以制半夏之燥,二者相合,则祛痰而不伤阴津;二是苦降辛开,即黄连之苦降、半夏之辛散,二者配伍,以除痰热之结。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为治疗痰热结胸的常用方剂。
临床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胀满疼痛甚者,加枳实、郁金以疏肝止痛;兼呕恶者,加竹茹、生姜清热止呕;痰稠胶固者,加胆南星、贝母增强化痰之力;痛引两胁者,加柴胡、黄芩调和肝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胸膜粘连等属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者。
4.使用注意本方性偏凉润,凡脾胃虚寒而大便溏泻者不宜使用。
[方歌]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优。
知识链接大、小陷胸汤两方均可治疗结胸证,症见胸脘痞闷,按之疼痛。
但小陷胸汤以连、半与瓜蒌配伍,长于辛开苦降,化痰清热,适用于痰热互结于心下所致的结胸证,病位偏上,病势较轻,以心下按之疼痛为主证;大陷胸汤以硝、黄与甘遂配伍,长于泻热逐水,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胸腹所致的结胸证,病位偏下,病势较重,以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为主证。
小胸陷汤方证解析
小胸陷汤方证解析小结胸证的病位在中焦胃脘, 主症当是胄脘痞闷或疼痛或虽不痛但拒按。
从统计结果来看,胃脘痞满出现几率最高,与《伤寒论》所述符合, 但其应用范围已得到大大扩展, 不限于胃脘痞闷症状, 这是符合仲景原意的。
如《金匮要略》栝楼薤白半夏汤亦可看作小陷胸汤的加减运用, 用于治疗胸痹, 病位在上焦, 故不用苦寒重浊的黄连, 改用薤白开胸散结。
后世医家在运用中已经不断扩大了小陷胸汤的应用范围, 如《内台方义》用小陷胸汤治心下结痛, 气喘而闷者。
《张氏医通》则认为凡咳嗽面赤, 胸腹胁常热, 唯手足有凉时, 其脉洪者, 热痰在膈上也, 小陷胸汤治之。
而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则论述以小陷胸加枳实汤治疗水结在胸。
后世医家所增以上诸多适应症均可看作痰热之邪阻于中焦气分, 从而导致气机运化失司, 影响上、中、下三焦功能所致, 符合《伤寒论》中小结胸证的基本病机。
结合历代医家论述, 可认为其症状诊断指标为:①胃脘痞满;②脘腹疼痛或不痛但拒按。
参考指标为:恶心呕吐、纳差、嗳气、口苦、胸痛、胸闷、大便干结等症状。
舌质红是小陷胸证的舌质诊断指标,历代医家无争论, 反映了热结中焦的病理机制。
另外, 还有苔薄滑、灰黑。
一般说来苔色反映病性, 辨其寒热, 厚薄察邪气, 辨之深浅轻重, 腻滑应湿浊, 辨之三焦脾之健运与否, 邪在中焦痰热互结部位较浅, 湿明显重于热者, 则多表现出苔薄滑、蒲白、白腻, 而痰热相等或热邪较甚, 则多表现为苔黄, 或为黄腻, 而痰热互结日久, 病邪相结部位较深, 则表现为黄厚腻苔。
由此可见此方治以内伤杂证占多数,多为病邪积聚日久所致, 故表现在舌苔上以苔黄厚腻者为多。
临床治疗时可根据舌象判断病之变化加减进退。
舌苔诊断指标为:苔厚腻, 热象明显者多色黄。
小陷胸汤证的病位是古今各医家争论最多的问题, 包括邪结于胸、胸膈、中焦、胃等。
吴鞠通则认为此证病已不在上焦。
总之, 古今大多医家都认为小陷胸汤证为痰(饮、水)与热互结中焦, 其所犯脏腑主要为胃, 因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故可波及肺、心,出现上焦证候。
神奇陷胸汤
神奇陷胸汤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
为祛痰剂,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效。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组成黄连6g,半夏(洗)12g,瓜蒌(实大者)20g。
先煎栝萎,再入后二味,煎成分三次温服。
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
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气郁不通,故胃脘或心胸痞闷,按之则痛。
治宜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方中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用时先煮,意在“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
臣以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
两者合用,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与瓜蒌相伍,润燥相得,是为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
本方为治疗痰热结胸的常用方。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胸膜粘连等属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者。
一、胃脘痛刘渡舟医案:孙某某,女,58岁。
胃脘作痛,按之则痛甚,其疼痛之处向外鼓起一包,大如鸡子,濡软不硬。
患者恐为癌变,急到医院作x光钡餐透视,因需排队等候,心急如火,乃请中医治疗。
切其脉弦滑有力,舌苔白中带滑。
问其饮食、二使,皆为正常。
辨为痰热内凝,脉络淤滞之证。
为疏小陷胸汤:糖栝蒌30克.黄连9)2,半夏10克。
共服3剂,大便解下许多黄包粘液,胃院之痛立止遂消,病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95)按语:刘老认为:①栝蒌实在本方起主要作用,其量宜大,并且先煎;②服本方后,大便泻下黄色粘涎,乃是痰涎下出的现象;②本分可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属痰热凝结者。
若兼见少阳证胸胁苦满者,可与小柴胡汤合方,效如桴鼓。
二、发热孙一奎医案:徐某,每日午发热,直至天明,夜热更甚,右胁胀痛,咳嗽吊痛,坐卧俱痛,脉尺弦大,右滑大博指,此肝胆之火为痰所凝,郁而为疼,夜甚者,肝邪实也。
乃以小陷胸汤为主。
栝蒌30克,黄连9克,半夏6克,前胡、青皮各3克,水煎饮夜服当归芦荟丸微下之,夜半痛止热退,两帖全安。
小陷胸汤原方条文,医案条文用法剂量及方解方论。
小陷胸汤原方条文,医案条文用法剂量及方解方论。
小陷胸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来源:养生之家作者:八杀九 2019-08-29 12:57:56养生之家导读:经方方证纵横实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研究方剂必备参考书。
那么小陷胸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方组成]黄连一两(3克),半夏洗,半升(12克),栝蒌实大者一枚(30克)。
[服用方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治则方解]病机:痰热与水饮结于胸脘。
治则:清热涤痰开结。
space方义:方中黄连苦寒,清泻胃中邪热,并除心下痞满。
半夏辛温,燥湿和胃化痰。
栝蒌实清热涤痰,导痰热下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开结化痰。
先煎栝蒌,取其醇和之性,避其腻性,使药物充分发挥治疗效应。
[辨证要点]大、小陷胸汤的主要区别为,大结胸汤治邪热内陷,与水互结之证,小结胸汤治邪热内陷,与痰互结之证。
小结胸证病位在“心下”,而大结胸证不仅在“心下”,而且延及胁腹。
大陷胸汤功在泻热逐水破结,而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散结为主。
[仲景方论条文]《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注家方论]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苦以泄之,辛以散之;黄连栝蒌实之苦寒以泄热,半夏之辛以散结。
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此证乃心君之火炽盛,锈耗心下水饮结为热痰(脉现滑象,是以知为热痰,若但有痰而不热,当现为濡象矣),而表阳又随风内陷,与之互相胶漆,停滞于心下为痞满,以堵塞心下经络,俾不流通,是以按之作痛也。
为其病因由于心火炽盛,故用黄连以宁息心火,兼以解火热之团结,又佐以半夏开痰兼能降气,栝蒌涤痰兼以清热,其药力虽远逊于大陷胸汤,而以分消心下之痞塞自能胜任有余也。
然用此方者,须将栝蒌细切,连其仁皆切碎,方能将药力煎出。
3.徐大椿《伤寒论类方》:大承气所下者,燥屎;大陷胸所下者,蓄水;此所下者,为黄涎。
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小陷胸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黄连6g 半夏9g 瓜蒌实30g 上3味,以水1200ml,先煮瓜蒌,取600ml,去滓,再下余药,煮取400m[,去滓,分3次温服。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 主证:心下痞硬,按之则痛,不按不痛,咳嗽,咳吐黄稠痰,舌苔黄,脉浮滑。
副证:或呕恶。
(脑证加减)1.胸脘胀满痛甚:本方加枳实、郁金,以行气解郁。
2.本方证伴有呕恶:加竹茹、生姜,以和胃止呕。
3.痰稠胶固:本方加陈胆星、贝母、枳实,以清热豁痰。
4.痛引胁痛:本方加柴胡、黄芩,以清热疏肝.5.梅核气:肝气夹痰,犯胃而发为梅核气者,本方加旋覆花、苏梗、郁金、茯苓、山栀子合左金丸,以降逆疏肝解郁。
6。
肝风挟痰,上扰清窍之眩晕:本方加钩藤、菊花、代赭石、郁金、茯苓、竹茹,以清脑止晕。
7.风邪犯肺,痰热壅塞之咳嗽;本方加桑叶、菊花、化橘红、矮地茶、茯苓,以清肺热。
8.痰热内蕴,痹阻胸络之胸满:加枳实、郁金、桃仁、丹参、桔梗、金银花,以清胸中之热。
.9。
肺热咳喘阴虚:本方与竹叶石膏汤合用。
10.本方证兼有悬饮:与十枣汤合用,或两方轮用。
11.胸痹: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兼本方证者,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用。
..12.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基拳方为麻黄工.5—3g,杏仁5g,生石膏12g,甘草3g,黄连1.5g、半夏、瓜蒌仁各6g,鲜茅根12g,胆南星3g,玉蝴蝶6g。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26~27]13.小陷胸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煤矿工人尘肺合并肺部癌染:用瓜蒌、生龙骨、生牡蛎各15g,半夏9g,黄连、桂枝各 6g、薤白、杏仁各lOg。
每日1剂,水煎服。
20日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14.小陷胸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痰热型哮喘病:症见胸闷,气喘,喉中哮鸣,咳吐黏痰或脓性痰,痰黏不易咳出,心烦,身热,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滑或弦滑数。
服药6—9剂而诸症消失。
小陷胸汤深度解析,可以治疗那些病
小陷胸汤深度解析,可以治疗那些病小陷胸汤出自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方中黄连治“郁热在中,烦躁恶心,心下痞满”,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黄连、半夏合用,辛开苦降,栝蒌实“涤痰结,利大肠”,全方共具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主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心下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
辨证要点1、胸肋胀满,疼痛,心下痞塞,心下按痛,咳引胸痛,痰难咳出来,舌质红,舌苔黄腻。
2、腹诊:从心下至下脘附近之间硬胀,按之痛甚,若身动则胸腹应之而痛。
痛甚则肩背强,乃热邪聚于胸中之故也。
3、脉浮滑临床运用1、运用阳明热结于胃脘引起的疼痛胀满证。
2、胸痹。
3、呕吐,呃逆。
4、失眠。
5、胆囊炎。
6、小陷胸汤加枳实不但可以治疗痰热互结胃脘疼痛还可以分消走泄湿热,主要胃脘湿热,叶天士手法。
小陷胸汤加枳实,是治疗湿热痞结的轻微症状,分消走泄湿热;严重就用半夏泻心汤。
7、治疗咳喘。
8、治疗悬饮。
9、治疗乳腺增生。
10、食管炎。
11、饮积,痰壅滞的喘急。
12、吞咽困难。
13、肋间神经痛。
合方运用1、心下按之疼痛,伴耳鸣,脉弦细,舌苔薄黄,寒热往来,小柴胡汤加小陷胸汤(柴陷汤)治疗肝胆胃脘上述证候。
2、四逆散加小陷胸汤证伴气滞;3、小陷胸汤加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稠难咳;4、小陷胸汤加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5、小陷胸汤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悬饮,胸腔积液,积水;6、小陷胸汤加温胆汤治疗失眠;7、小陷胸汤加小承气汤证治疗小陷胸汤证伴腑实不通。
8、小陷胸汤加小柴胡汤加千金苇茎汤治疗少阳阳明痰热瘀结难以咳唾的黄痰块。
9、半夏泻心汤加瓜蒌等于半夏泻心汤证伴有小陷胸汤证。
胸痹患者吴某,男,57岁。
心中闷痛1年余,加重1月。
患者心中闷痛偶伴有绞痛,胸闷不适、气喘;咳嗽,单声咳,咳声沉重,可有痰声,痰多,较容易咯出,色黄,质粘;颜面时有发热发胀感。
小陷胸加枳实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小陷胸加枳实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量
导语:小陷胸加枳实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小陷胸加枳实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
小陷胸加枳实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小陷胸加枳实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
下面来谈谈小陷胸加枳实汤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黄连6克栝楼9克枳实6克半夏15克
【功能主治】治阳明暑温,水结在胸,身热面赤,头晕,不恶寒,但恶热,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舌上黄滑苔。
【用法用量】上药用急流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小陷胸加枳实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常识分享。
37.小陷胸汤
37.小陷胸汤37.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是相对于大陷胸汤而命名的,但它又不同于小承气汤是减大承气汤之制而谓小,也不同于小青龙汤是变大青龙汤法而谓小。
小陷胸汤与大陷胸汤相比较,是药物异功效异而立意却相同。
让我们先列出小陷胸汤方再作分析。
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该方重用瓜萎为主药,该药甘寒滑润,降痰气而开结气。
其性滑故功长去着。
“着”指邪气滞留不散,以滑去着,如油助推物,无须荡逐而可令滞留尽去,临床可用至20~50g。
配以黄连苦降、清泄,半夏辛开涤痰。
因此该方具有十分可靠的开散结气,泄热涤痰的作用。
小陷胸汤的上述作用,完全是针对小结胸证的。
小结胸证是外邪化热入里,与机体心下宿有痰浊相结而形成的。
临床实践表明,本证之确中之确的主症只有一个,那就是胃脘部局限性压痛。
这种压痛程度有轻有重,但无反跳痛,不按时胃脘部仅有一种不适感而无疼痛胀满感觉。
本方的另一应用指征则是脉舌,脉多浮滑或滑数,苔多黄腻。
同大陷胸汤比,彼用甘遂逐水,此用半夏蠲饮;彼用大黄逐热,此用黄连清热;彼用芒硝润燥化痰,此用瓜蒌滑润祛着。
故大陷胸汤针对从心下至小腹按之石硬,手不可近之大结胸证,以下其蓄水。
本方用治其痛正在心下,未及胁腹,按之则痛,未成石硬之小结胸证,以下其痰结。
可见,二方主证因轻重程度不同,而方有大小,剂有缓峻;因水饮相结与痰热互结不同,而药有差异。
水与痰的存在是结胸成病之基础,而热邪之入里,是致病之成因,故二方泄逐热邪痰水的立方主旨则是一致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小陷胸汤所主症状单一(只心下压痛),病机单一(痰热互结),但这种单一是不是说明该方临床没有多少使用机会呢?绝对不是。
临床实践表明,它除了对伤寒小结胸证的治疗外,在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渗出性胸膜炎、妊娠恶阻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使用机会。
不仅如此,由于本方具有突出的散结作用,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也有可靠的疗效。
小陷胸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陷胸汤的神奇功效与作⽤⼩陷胸汤⼀、古⽅简介【来源】《伤寒论》。
【组成】黄连6g,半夏12g,⽠蒌实20g。
【功效】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
⼼下痞满,按之则痛,或咳吐黄痰,胸脘烦热,⾆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新⽤(⼀)内科疾病1.冠⼼病【案例】某男,46岁。
胸闷⽓短2个⽉余,⾃述胸痛,时作⼝苦⽽黏,不欲饮⽔,纳⾷稍差,⼤便⼲,尿少⾊黄,既往有冠⼼病⼼绞痛病史。
⼼电图提⽰:S-T段轻度改变。
⾆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为胸痹(冠⼼病)。
⽅⽤⼩陷胸汤加味,处⽅:川黄连、法半夏、枳实、柴胡、郁⾦、⾹附、陈⽪各10g,全⽠蒌30g,⾚芍15g,炙⽢草6g,⽔煎服,1⽇1剂。
⼆诊:6⽇后复诊,疼痛未发作,上腹痞满消失,纳⾷增加,⼤便不⼲,苔薄腻,脉弦滑。
仍以疏肝理⽓调治,⽅⽤柴胡疏肝散加⽠蒌治之,半⽉后病情稳定未再复发[李成贤,等。
⼩陷胸汤临床应⽤举隅。
吉林中医药,1993,(6):33]。
【按语】《素问·痹论》⽈:“⼼痹者,脉不通”、“痹在于脉⾎凝⽽不流”。
本病乃为肝郁⽓滞⾎瘀所致,故⽤⼩陷胸汤加柴胡、郁⾦、⾹附、陈⽪等,使痰热清化,肝⽓条达,宽胸散结,诸症悉除。
2.⼼律失常【案例】某男,62岁,1998年11⽉26⽇初诊。
1旬来左胸胁疼痛且烦闷,痰多黄腻,⼝苦甚,不咳嗽,纳⾷减少,脘部按之痛,⼤便⼲结不畅,⾆苔黄腻⼲⾆质红,脉结代。
胸透(-);⼼电图:①游⾛节律(窦房结-⼼房内)。
②频发房性早搏。
B超肝、胆、胰未见明显异常。
证属痰⽕结胸,⼼失所养,腑⽓不畅,治拟清⽕涤痰,养⼼通腑。
⽅⽤⼩陷胸汤加味,处⽅:全⽠蒌30g,半夏、枳壳、郁⾦、桃仁、杏仁、⽯菖蒲各12g,川连3g,⼭楂20g,丹参、太⼦参各15g,麦冬10g,五味⼦6g。
每⽇1剂。
⼆诊:5剂后,左胸痛闷改善,⼤便通畅,结代脉亦改善。
继转上⽅7剂,巩固疗效[朱⽂渊.⼩陷胸汤加味临床应⽤.陕西中医,1999,20(5):234]。
小陷胸汤临床运用
小陷胸汤临床运用小陷胸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篇。
本方为小结胸症而设,论中有大小结胸之分,大结胸症邪重热深,病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痛不可近,脉沉实,故宜大陷胸汤,以攻其结,泻其热也,小结胸症,邪浅热轻,病正在心下,硬满按之则痛,脉浮滑,其病机由于失治误治邪热内陷与痰饮内结于心下,故治以小陷胸汤,清热涤痰。
方药:全瓜蒌30g,法半夏15g,黄连6g,方义:方中黄连涤热,半夏导饮化痰,瓜蒌润燥祛痰宽胸散结。
临床中凡属邪热痰饮互结于心下范畴而变症各异的症候,俱投以此方,随症化裁治之。
举案如下:高某某,女,10,家住金县厂宿舍1973年3月1日,孩子不断抬肩,抽大气,似乎胸中郁闷不畅,10余日,每分钟沉肩抽气数次,便结余无所苦。
西医胸透检查无异常,听诊无异常,服药无效,遵医属来服中药。
脉沉滑,苔白。
辨症:邪热与痰互结,气机不畅,呼吸受阻。
治宜:清热化痰宽胸。
方药:全瓜蒌20g,法夏10g,黄连3g,二付1973年3月6日,大有效验,现10多分钟抬肩抽气一次,便已不结,原方二付。
周某某,女,131977年5月10日,频频抽大气二月余,咳嗽一月余,脉弦滑数,唇红苔白辨症:邪热内陷与痰饮互结于心下兼阴虚。
治宜:清热涤痰兼养肺阴。
方药:全瓜蒌20g,法夏10g,黄连3g,北沙参20g,麦冬15g,五味子6g,二付。
1977年5月13日,上方缺法夏,现咳嗽愈,偶弥抽气,原方二付。
1977年5月20日,整天抽气几次,唇红减,无余症,原方二付。
周某某,男,32,南光机器厂1976年9月23日,因呕气后,本月七日开始左胸痛,食欲不振,脉弦数苔白。
辨症:素有痰饮,因呕气后气机不畅,邪与痰结阻滞气机,不通则痛。
治宜:清热涤痰行气。
方药:全瓜蒌20g,法夏10g,黄连6g,枳壳10g,香附10g,乳香、没药各10g,建曲10g,莪术6g,二付。
1976年9月25日,胸痛基本愈,挺身时微痛,睡眠好转,纳增,原方二付。
高某某,男,25,光天华食品厂1974年12月18日,咳嗽半年,多处诊治不愈,胸痛,舌下有溃痒,牙龈长期痛。
小陷胸汤加枳梗汤_保命歌括卷十七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小陷胸汤加枳梗汤_保命歌括卷十七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小陷胸汤加枳梗汤_保命歌括卷十七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7)1.1.组成:黄连1钱3分,半夏2钱6分,栝楼子(连瓤)2钱半,枳壳1钱,桔梗1钱。
(7)1.2.功效:痰咳,胸满而痛,咽喉不利。
(7)1.3.来源:《保命歌括》卷十七。
(7)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7)2.相似度67%:桔梗枳壳汤 (7)2.1.组成:枳壳(去瓤)5钱,桔梗(去芦)5钱,半夏(汤洗)3钱,黄芩3钱,瓜蒌仁3钱,黄连(去须)3钱。
(7)2.2.原方对照:黄连1钱3分,半夏2钱6分,栝楼子(连瓤)2钱半,枳壳1钱,桔梗1钱。
(7)2.3.加:黄芩、瓜蒌仁 (7)2.4.减:栝楼子 (7)2.5.功效:热气痞满,胸膈两胁按之则痛。
(7)2.6.来源:《得效》卷十一。
(7)3.相似度60%:半夏丸 (7)3.1.组成:半夏(汤洗7遍去滑)2两,桔梗2两,桂(去粗皮)1两半,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7)3.2.原方对照:黄连1钱3分,半夏2钱6分,栝楼子(连瓤)2钱半,枳壳1钱,桔梗1钱。
(7)3.3.加:桂、木香 (7)3.4.减:黄连、栝楼子 (8)3.5.功效:心胸噎塞壅闷,食不下。
(8)3.6.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8)4.相似度60%:防风桔梗汤 (8)4.1.组成:防风、半夏、枳壳、陈皮、桔梗。
(8)4.2.原方对照:黄连1钱3分,半夏2钱6分,栝楼子(连瓤)2钱半,枳壳1钱,桔梗1钱。
(8)4.3.加:防风、陈皮 (8)4.4.减:黄连、栝楼子 (8)4.5.功效:肺风痰端,脉象浮缓,风气胜者。
(8)4.6.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8)5.相似度60%:瓜蒌仁汤 (8)5.1.组成:桔梗2两,枳壳1两,瓜蒌仁4两(另研),半夏5钱。
(8)5.2.原方对照:黄连1钱3分,半夏2钱6分,栝楼子(连瓤)2钱半,枳壳1钱,桔梗1钱。
《温病条辨》——承气合小陷胸方
《温病条辨》——承⽓合⼩陷胸⽅《温病条辨》卷⼆中焦篇。
⼗、温病三焦俱急,⼤热⼤渴,⾆燥。
脉不浮⽽燥甚,⾆⾊⾦黄,痰涎壅甚,不可单⾏承⽓者,承⽓合⼩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中焦阳明,⼤热⼤渴,脉躁苔焦,阳⼟燥烈,煎熬肾⽔,不下则阴液⽴见消亡,下则引上焦余邪陷⼊,恐成结胸之证。
故以⼩陷胸合承⽓汤,涤三焦之邪,⼀齐俱出,此因病急,故⽅亦急也,然⾮审定是证,不可⽤是⽅也。
承⽓合⼩陷胸汤⽅(苦⾟寒法)⽣⼤黄(五钱)浓朴(⼆钱)枳实(⼆钱)半夏(三钱)栝蒌(三钱)黄连(⼆钱)⽔⼋杯,煮取三杯,先服⼀杯,不下,再服⼀杯,得快利,⽌后服,不便再服。
【配⽅组成】⽣⼤黄五钱厚朴⼆钱枳实⼆钱半夏三钱⽠蒌三钱黄连⼆钱【⽤法】⽔⼋杯,煮取三杯,先服⼀杯,不下,再服⼀杯,得快利,⽌后服,不便,再服。
【作⽤与功效】清化痰热,泻热通腑。
【主治】⼤热⼤渴,痰涎壅甚,⾆燥,⾆⾊⾦黄,脉不浮⽽躁甚。
【⽅解与⽅论】本证属于温病上焦痰热未清,邪热已⼊中焦⽽见阳明证者,故⽤⼩陷胸汤清热豁痰,⼩承⽓汤泻下热结。
吴鞠通云:“以⼩陷胸合承⽓汤,涤三焦之邪,⼀齐俱出,此因病急,故⽅亦急也。
”【验案精选】1:朱某某,男,13岁。
2005年4⽉5⽇初诊。
胃脘及两胁下疼痛,按之痛甚,⼤便⼲,晨起恶⼼,环⼝⼀周⽪肤⿊褐,平素挤眼皱眉,多动。
⾆红⾚,苔黄⽩相兼⽽腻,脉沉滑。
从湿热痰饮聚结胸脘考虑,辨为承⽓合⼩陷胸汤证,处⽅:清半夏10g,黄连6g,全⽠蒌10g,枳实10g,酒⼤黄8g,厚朴10g,⽩芍15g,炙⽢草6g。
3剂。
2005年4⽉8⽇⼆诊:脘腹胀痛、恶⼼诸症痊愈。
⽤上⽅减⼤黄量为2g,加钩藤10g,僵蚕10g,调治多动症。
2:刘某某,男,36岁。
2006年6⽉6⽇初诊。
近1个⽉来胸⾻处疼痛,胸部满闷不适,经某西医⼼电图、胸X⽚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曾⽤⽠蒌薤⽩汤加理⽓活⾎药15剂,未效。
⼼烦益甚,胸闷如有⼀块⽯头压着,欲捶胸⼤喊,胸⾻灼热疼痛,深呼吸则痛剧,睡眠⽋佳,胃脘痞胀,不思饮⾷,⼆便尚可。
治暑名方:小陷胸+枳实汤
治暑名方:小陷胸+枳实汤每到夏天,火辣辣的太阳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夏天于我而言,还是儿时的夏天记忆更加深刻,因为在夏天油菜籽基本该砍回来晒干了,艳阳高照,家长田间劳作,稚儿倒腾送凉,一派热火朝天,一派天伦之乐。
更深刻的是,抓住大人不在家的机会逮住雪糕狂吃,“悠闲惬意今朝,上吐下泻翌日”,甚至落下脾胃虚寒的伏笔。
所以,夏季虽然高温,很多人也喜欢喝冷饮或者吃冷东西。
然而,虽然夏季十分炎热,但是也别过于贪凉,空调、冷饮、瓜果、雪糕都要适可而止。
尤其是对于家中有小孩子或者老年人的,更是要告知,过食生冷、过分贪凉其实对身体是有害的。
但是在夏季,由于高温的原因,很多人都感受暑邪,从而出现一些暑热之证。
对于暑热之证,在调理的方略中,医圣张仲景的方法往往有点“隔靴搔痒”,而温病学家的一些理法方药往往能够“正中靶心”。
在温病学家中,清代名医吴鞠通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吴鞠通总结了在他之前的温病名医们的一些临床经验,再根据自己的临床心悟汇编成了我们后世中医都要学习的经典名著——《温病条辨》。
在《温病条辨》中有许多治暑名方,对于缓解暑热之证大有裨益,比如小陷胸加枳实汤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暑病,大家会想到什么?中暑?面红耳赤?神昏?藿香正气?不是所有暑病都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的,藿香正气散更适合于暑湿基础上又外感了一些轻微寒邪之人,像从热的地方突然转到吹冷空调的地方、白天热乎乎晚上散步吹凉风等情况就格外适合。
如果单纯的暑热侵犯,炎热酷烈,其侵犯人体,多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容易耗气伤津。
若见患者脉象洪滑、舌苔黄滑;还有面色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只恶热,口渴想喝冷水,但是喝了又不解渴,甚至喝了水会呕吐出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且触诊有胸下按痛感。
清代名医吴鞠通认为这种情况就是阳明暑温加水饮结胸所致,所以用医圣张仲景的小陷胸汤加枳实就可马到功成。
小陷胸加枳实汤是由黄连二钱、栝楼三钱、枳实二钱、半夏五钱等4味中药组成的经典良方。
对于这个方剂的煎服法,吴鞠通认为煎煮所用的水最好是急流水,不要用那种放在水缸里好几天的水,五杯煮取到剩二杯的量,分两次服用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条辨》——小陷胸加枳实汤
三八、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脉洪面赤,不恶寒,病已不在上焦矣。
暑兼温热,热甚则渴,引水求救。
湿郁中焦,水不下行,反来上逆,则呕。
胃气不降,则大便闭。
故以黄连、栝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
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二钱)栝蒌(三钱)枳实(二钱)半夏(五钱)
急流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方解与方论】本证因痰热结胸,气机阻滞所致,故用瓜蒌、半夏除痰散结,黄连清热,枳实行气,能通降开结。
吴鞠通云:“以黄连、瓜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
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
”
【验案精选】
1:幽门梗阻常某,男,38岁,工人,1995年4月5日就诊。
病史: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缓解已3年,春秋时节反复发作。
经省人民医院X光钡透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曾服用“胃必治、丽珠得乐”等胃药,症状逐渐改善。
3天前因工作劳累,饮酒较多后,上腹部痞满疼痛,呕吐,进水则吐,经某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梗阻,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不同意手术遂来门诊治疗。
检查:体温36.8℃,呼吸16次/分,脉搏72次/分,血压12/9.5kPa(90/71mmHg) ,神清,检查合作,急性面容,略见消瘦,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
心肺听诊正常,腹部触诊平坦,心窝部硬满,按之疼痛,叩之有振水音,肝脾未触及。
诊断:结胸证。
处方:黄连15g,瓜蒌50g,清半夏20g,枳实20g,3付水煎服。
服药3付后,呕吐停止,有饥饿感,可进半流质饮食,上腹部胀闷减轻,脉象仍弦滑,舌红苔黄腻,心窝部较硬满,按之疼痛减轻。
湿热痰浊渐除,胃
失和降好转。
拟以黄连10g,瓜蒌25g,清半夏、枳实、陈皮、厚朴各15g。
服药3付后诸症消失,经随访1年未见复发。
[骆宏石.小陷胸加枳实汤治疗幽门梗阻案例.中医药学报,1997,(1):30]
2.腹痛吴某,男,48岁。
1982年8月20日就诊。
患者嗜酒、腹痛经年,发无定时,甚者1月数发。
常因饮酒或食生冷而发病。
近月余常见腹泻,一日前腹痛剧。
症见腹痛喜按,胃脘痞闷胀痛,喜呕,神疲气短,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苔黄白微腻,脉沉细而滑。
证属脾胃虚弱,湿热结滞。
治以辛开苦降,健脾和胃:黄连、干姜、砂仁、木香各10g,瓜蒌壳、党参各15g,制半夏、白术、枳实各12g,甘草6g,蜀椒5g,饴糖30g。
服药3剂,诸症俱减,再2剂遂愈,后以六君子汤调理,身健复原,至今未发。
[黄世明.小陷胸加枳实汤合理中汤临证治验.陕西中医,1987,(7):322]。
3:索某某,男,45岁,胃脘胀痛7~8个月。
医诊慢性肥厚性胃炎。
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未见明显效果,继又配合中药健脾和胃、温中健脾、疏肝健脾等亦无明显改变。
细审其证,疼痛以剑突以下的上腹部为主,按之则痛甚,舌苔白,脉浮滑。
因思脉浮者上焦病也,滑者痰实凝结也。
合之于证,乃痰热之邪结于胃脘也……乃拟清热涤痰散结。
处方:瓜蒌40g,半夏10g,黄连6g,枳实10g。
服药1剂,诸证大减;继服4剂,诸症消失,愈。
朱进忠自注云:小陷胸汤加枳实方本为鞠通《温病条辨》方……余根据其黄连、瓜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养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故加枳实,实践证明其效确实优于单纯的小陷胸汤。
[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1]
4:杨某某,男,31岁。
胃脘疼痛胀满,呕吐频频,口苦而干,欲饮水而得水即吐。
脉弦滑,苔薄黄腻。
证属痰热阻于中焦,胆火上逆,胃失和降,治以清化痰热,清胆和胃,降逆止呕。
以小陷胸加枳实汤加味处方:全瓜蒌12g,姜半夏9g,川连3g,枳实8g,苏叶5g,陈皮5g,淡吴萸2g,姜竹茹10g,姜汁少许。
上方服用1剂,即胃痛除、吐止而告愈。
[杨进,张文选.孟澍江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中医
杂志,1987,(5):21]
5:孙某某,女,32岁,职员。
1998年7月25日初诊。
患者因家庭矛盾,经常生气,有一次与丈夫吵架极度生气后,出现呃逆,时作时止,时轻时重,重时则连声呃逆,难以控制,渐至每日呃逆,胃脘痞满如有物堵塞,时胃痛,无食欲,心烦,晨起口苦恶心。
曾经某医院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所服中药多为辛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如柴胡疏肝散、苏子降气汤、半夏厚朴汤、四磨饮、丁香柿蒂汤等,历时3个月未能治愈。
诊脉弦滑略浮,舌红、舌苔黄白相兼而滑腻。
辨为小陷胸加枳实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处方:瓜蒌10g,半夏15g,黄连6g,枳实10g,柴胡12g,黄芩10g,生姜10g。
7剂。
服3剂,患者自觉胃脘痞结顿开,呃逆减少,服7剂,呃逆完全消失,余症也愈。
——本文张文选《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