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20xx年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成都东部新区在依法依规监管基础上,关注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心理脆弱敏感、情绪反复波动等共性问题,因人 施矫,注重心理干预,把“从心开始’贯穿于社区矫正全过程,探索“以心会心,以心化心”,从人格重塑、情感支撑、社 会认同、就业帮扶等多维度,为女性社区矫正教育改造难题提供了一份有温度、有实效的“东部新区答案”。
案例点评
都江堰市以“三坚持两强化”模式为基依法落实监管措施,秉承“挽救为主,教育攻心”理念,汇集社会力量给予矫正 对象经济资助渡过难关,整合教育资源多维发力,帮助矫正对象塑造敬法遵法守法意识,转变观念主动接受收监事 实,为防范暂予监外执行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踩点怀孕”提供了借鉴意义。
案例四
打开封闭心灵挽回灰色人生
案例点评
彭州市秉承“正人先正德,育人先育心”的理念,创新使用“三位一体管控教育模式破除部门间合作壁垒,编织了
集人文关怀、医疗救治、法治教育、再犯罪防范于一体的矫治关怀网,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社区矫正对象的康 复、教育、矫正、回归和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案例七
身在异乡陷迷途心系蓉城归正道
——郸都区李某犯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被实行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詹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詹某入矫后,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所 犯罪
行严重后果没有足够认知,心理脆弱且敏感,存在爱慕虚荣等不良价值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其成长经历 、家庭背景、情感经历,综合评估分析后为其制定出“从心开始,自爱自立”的针对性专属矫正方案,帮助其走出情 感创伤阴影,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借助亲情力量强化矫正效果,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服务,融入社会,通过人社部门 资源链接,协助詹某参加美容行业就业培训。通过工作人员不懈努力,詹某走出情感创伤,结束混乱纠缠感情,参 加成人继续教育学习,自食其力合伙创业。
社区矫正工作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工作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社区矫正工作是指针对犯罪人员在刑罚执行阶段的一种管理和社会化过程。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监督、帮助和教育,使犯罪人员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经验总结,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应对策略。
案例一:李某的矫正故事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李某。
李某曾因盗窃罪入狱,后被判定进行社区矫正。
在狱中,他接受了法律知识和职业培训,并通过心理辅导逐渐认识到他的错误。
在获得自由后,社区矫正人员与他进行了密切的配合,提供经济援助和工作机会。
通过长时间的关注和帮助,李某逐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成功地融入了社会。
经验总结: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除了法律教育和职业培训外,心理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帮助犯罪人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可以有效地促使他们改变和发展。
案例二:王某的再次犯罪然而,社区矫正工作并非始终如人意。
有时候,一些犯罪人员会再次犯罪,这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例如,王某在社区矫正期满后不久又被抓获,原因是他再次涉及盗窃等犯罪行为。
经验总结:从王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负荷过大,导致对犯罪人员的监督和帮助不够到位。
另外,社会环境和资源的限制也可能成为再次犯罪的因素。
因此,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体系,并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案例三:张某的心理矫正除了犯罪人员的问题,社区矫正工作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案例。
比如,张某在矫正期内表现良好,但在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经验总结:张某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社区矫正人员应加强对犯罪人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根据危机介入理论,社工对阿宇持续自杀的风险及肇事肇祸风险进行评估,对其加强监护,以防止自杀行为再 次发生,同时分析其自杀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社工发现,阿宇从小家庭条件优渥,没有经历过挫折,抗压能力较 弱。他从自主创业的成功青年沦为社区矫正对象,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思想负担重,从而出现自我否定、焦虑 、抑郁、绝望、无助等心理状态,在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了自杀行为。社工需要通过心理辅导对阿宇进 行心理调适,在协助其适应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后,为其输入人生希望,协助其恢复自尊并提升自主能力。
服务过程
(一)介入危机,评估风险
阿宇自杀未遂后,其父母来到街道司法所求助。社工从阿宇父母口中得知,近期阿宇整天在家无所事事,也很 少与家人交流,在自我封闭一段时间后选择吞服安眠药自杀。所幸,家人及时发现后将他送往医院抢救,才挽救了 他的生命。
社工初步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往医院探访阿宇。通过细心抚慰与耐心交谈,社工了解到,阿宇由于面对债务, 思想压力巨大,出现焦虑、失眠、脾气暴躁等情绪和表现。他既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又因家人卖掉房子为 他还债而感到自责与愧疚,重重压力之下,便产生了“一死了之”的想法。
成效与反思
在阿宇自身、阿宇父母、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的共同努力下,阿宇成功脱离了自杀危机,他明确表示以后不会 再轻生,会珍惜生命、珍惜矫正的机会。这表明他已成功走出心理困境,正视自己被判刑的事实,承认了自己社区 矫正对象的身份。同时,通过心理测评量表SCL-90的前、后测分数对比,阿宇抑郁的心理指数与常模的差距明显缩 小,抑郁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心理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根据医生的建议,阿宇已经无须服用抗抑郁药物 。社工每半年会提醒阿宇到医院复查,确保其抑郁症不再反复。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对教案例故意伤害

社区矫正对教案例故意伤害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类型:缓刑供稿:中方县司法局中方司法所县(市、区)案例审稿人:地(市、州)案例审稿人:省(区、市)案例审稿人:司法部案例审稿人:检索主题词: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二、案例正文采集对社区服刑人员何某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社区服刑人员何某基本情况】何某,男,1988年5月出生,户籍地为湖南省中方县,居住地为湖南省中方县。
2016年4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缓刑考验期自2016年4月18日起至2020年4月17日止,2016年4月18日,何某到中方县司法局报到,由中方司法所负责对其社区矫正期间日常管理。
何某现与妻子父母居住在一起,虽然有思想有干劲,但自身性格冲动,加上案发后,对伤者的赔偿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负债一身,人生一下跌入低谷何某是家中主要劳动力,其父母都是本分农民。
18岁就辍学外出务工,本想在外闯荡一番事业,却并没有什么发展。
2015年10月20日,因在外吃饭与同桌宋某发生口角,产生肢体冲突。
何某被打伤后,一时气不过,用斧头将宋某砍成重伤二级,何某为此被判处缓刑并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欠下二十万的债务。
为此其妻多次要求离婚,要带走孩子。
何某到所报到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总认为自己现在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意封闭自己,陷入在缺乏社会归属感的痛苦迷茫中。
再加上何某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文化水平又不高,无一技之长,感觉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
之前何某一直想创办一个微电影工作室,其在外务工期间了解过这一行业,但由于没技术、设备、资金,无法开展,现在又负债一身根本无法实现。
矫正案例分析(5篇)

矫正案例分析(5篇)第一篇:矫正案例分析矫正还需先暖心──社区矫正人员秦某个案分析一、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秦某,男,汉族,1985年10月14日出生。
2014年3月4日因涉嫌犯危险驾驶罪被府谷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人民币15000元。
生活经历:秦某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皇甫镇大桃山村秦寨下村005村,现居住在府谷县马家沟,初中文化,租赁一家店面做个体经营,已婚,育有一儿一女,其妻系家庭主妇。
存在问题: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法律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1.因经济形势不好,秦某的个体生意不景气,店前甚至是门可罗雀,再想到高额租赁费,使得他经济压力过大,思想负担更重。
2.家中有老有小,最大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最小的孩子才是幼儿阶段,开支很大,却收入微薄,一度情绪低落,借酒消愁,不能自已。
3.被执勤民警例行检查酒驾并当场测出,秦某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80mg/100ml,属醉酒驾驶时,他也为自己心存侥幸的心理而深感后悔,但也说明其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
二、实行社区矫正情况东路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针对秦某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矫正方案:1.每月进行集中学习,提高法制观念。
我所工作人员专门针对他进行交通法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同时,定期与他走访面谈,反复进行思想交流,举大量实例引导他因轻视交通法规而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2.及时跟进心理沟通,转变生活态度。
他生性纯朴,虽然危险驾驶在犯罪性质上与其它刑事案件相比影响较小,但经过此事后,他的情绪波动很大,对待生活缺乏热情,不再积极向上,原本的装璜生意也因此被迫搁置。
针对他这一情况,我所工作人员主动为其留意周围有关做装璜、建筑的工作。
在大家不遗余力的帮助,很快为其联系到一家瑜伽馆的室内装修工作,从而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
三、矫正效果1.积极接受矫正。
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跟进矫正,秦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醉驾行为的严重性,积极接受社区矫正,主动向司法所汇报矫正期间的工作生活感受,并一再表态将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严以律已,熟知交通法规知识,不再发生同样的违法事情。
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案例社区矫正是指对刑满释放人员或者取保候审人员实施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对被矫正人员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促使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社区矫正的案例,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区矫正的具体实施情况。
小明是一名因盗窃罪被判刑的服刑人员,他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展现出了改过自新的态度。
在即将刑满释放之际,社区矫正机构对小明进行了评估,并决定将其纳入社区矫正计划。
根据小明的个人情况和犯罪行为的性质,社区矫正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矫正方案和监督措施。
首先,社区矫正机构安排了专门的矫正人员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和法律教育。
通过与小明的交流,矫正人员了解到小明盗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家庭贫困和对未来的迷茫,因此,他们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案,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其次,社区矫正机构对小明的行踪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他们要求小明每天按时报到,禁止他离开指定的居住地,定期进行随机检查,以确保他不再犯罪。
同时,社区矫正机构还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小明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最后,社区矫正机构建立了小明的社会关系网,帮助他重新树立社会形象。
他们鼓励小明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会交往,使他逐渐摆脱原有的不良社交圈子,重新融入社会。
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精心矫正和帮助下,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
他不仅在社区矫正期间没有再犯罪行为,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重新树立了自信心,赢得了家人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矫正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社区矫正不仅仅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惩罚,更是对犯罪人员的一种关爱和帮助。
通过社区矫正,犯罪人员有机会重新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社会矫正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更多的犯罪人员带来改变和希望。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
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
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1、个人基本资料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
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
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
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
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
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
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
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
社区矫正案件总结

社区矫正案件总结概述社区矫正是对一些刑罚较轻的犯罪分子进行非监禁的一种处罚方式。
这种方式将罪犯安置在社区中进行矫正,并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是一种有效的刑罚方式,能够减轻监狱系统的负担并为犯罪分子的改造提供更好的环境。
本文将总结几个典型的社区矫正案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进一步了解社区矫正的效果和影响。
案例一:小偷张某张某是一名以扒窃为生的小偷,年龄约30岁。
他在社区矫正期间被安置在一所刑事矫正中心,并接受了一系列的矫正项目,包括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
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张某的改变是显著的。
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犯罪行为感到深深的懊悔。
心理咨询帮助他解决了一部分内心的问题,职业培训使他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
在社区矫正期结束后,张某重新融入社会,并找到了一份正当工作。
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与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社区矫正在他的案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他有机会重新开始。
案例二:吸毒者刘某刘某是一名长期吸毒的犯罪分子,年龄约40岁。
他因涉嫌吸毒被判处社区矫正。
刘某在社区矫正期间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康复计划。
在一开始的几个月里,刘某对戒毒计划持有怀疑和抵抗的态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吸毒对他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他逐渐接受了戒毒治疗,并积极参与康复计划中的各种活动和训练。
社区矫正对刘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在治疗过程中恢复了身体健康,并逐渐找回了自信。
在社区矫正期结束后,刘某决定继续留在社区,并成为一名康复辅导员,帮助其他吸毒者戒毒。
案例三:家暴施暴者王某王某是一名家暴施暴者,曾经多次对妻子实施暴力行为。
他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处社区矫正,并接受了家庭暴力矫治计划。
在社区矫正期间,王某被安置在一所专门的庇护所,接受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培训。
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
他在庇护所的辅导下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家庭成员,并理解了家庭暴力的破坏性。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案例背景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狱的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社区监管和康复教育帮助犯罪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社区矫正案例,展示该刑罚执行方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案例细节犯罪背景该案例的犯罪人员为张某,男性,年龄32岁,因盗窃罪被判刑2年,刑罚执行期为社区矫正。
张某此前有多次盗窃记录,且没有固定的工作和居住地。
矫正计划制定为了帮助张某改过自新,社区矫正中心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矫正计划。
该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心理咨询:张某在犯罪行为中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社区矫正中心为他提供了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帮助他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2.康复教育:张某参加了一系列的康复教育课程,包括道德伦理教育、法律法规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张某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竞争力,为他将来的社会融入做好准备。
3.就业安置:社区矫正中心与当地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合作,为张某提供就业安置服务。
通过职业培训和工作实践,张某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4.家庭重建:张某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社区矫正中心提供了家庭辅导服务,帮助他与家人重新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有助于提高他的家庭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矫正成果张某在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矫正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没有再次犯罪:通过矫正计划的帮助,张某成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没有再次触犯法律。
2.就业成功:经过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张某成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并为自己和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3.家庭关系改善:通过家庭辅导的帮助,张某与家人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家庭关系出现积极变化。
4.社会融入:通过参加康复教育和职业培训,张某提高了自身职业能力和社交能力,成功融入社会,并得到社区的认可和支持。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展示了社区矫正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通过给犯罪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康复教育、就业安置和家庭辅导等多方位的帮助,社区矫正成功促使犯罪人员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案例社区矫正案例:小明小明,男,21岁,是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因多次盗窃被判处社区矫正三年,目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教育和帮助。
案情回顾:小明家境贫困,由于对生活的不满和对物质的渴望,他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在一年时间内先后盗窃了多辆自行车、电动车和手机。
最终,他被抓获并被司法部门判处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行动:一、情感教育:小明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爱护,社区矫正人员通过开展家庭访谈和心理辅导,了解小明的内心需求,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情感支持体系。
同时,矫正人员还鼓励他多参与社区活动,培养良好的情感交往能力。
二、教育改造:小明的知识水平较低,导致他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为此,社区矫正人员安排了一些法律、道德和职业技能的教育课程,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法律的约束力,以及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三、职业培训:为帮助小明改变生活态度和增加就业机会,社区矫正人员组织了一系列职业培训活动,包括技术培训、就业指导、创业知识等。
通过培训,小明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技能,提高了自身的就业能力。
四、社会服务:为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社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区矫正人员安排了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如义务劳动、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小明认识到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改变了过去只考虑个人利益的心态。
五、后续跟踪:矫正人员每月对小明进行一次面谈,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和矫正过程中的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并提供帮助。
帮助小明树立远离犯罪的意识,避免再次犯罪。
成果评估: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小明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懂得了感恩和珍惜社区的支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
通过社会服务和职业培训,小明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赢得了同事和家人的尊重和信任。
他逐渐成为社区的一份子,学会了以正面的方式回报社会,摆脱了犯罪的阴影。
总结:小明的社区矫正案例表明,社区矫正是一种对犯罪分子进行心理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手段。
郑保屯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案例(1)

郑保屯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案例(1)郑保屯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典型案例一、社区矫正人员基本情况郑保屯镇社区矫正对象黄帅,男,1987年8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汉族,初中文化,郑保屯镇郑保屯村人。
因诈骗罪于2016年11月8日被河北省邱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6年11月8日至2021年11月7日止。
二、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一)2015年7月29日,黄帅为了偿还其客户朱华的贷款,编造了完成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销售任务就能领取2万元奖金的谎言,利用和孙书贵是熟人的关系,让孙书贵在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账上汇120800元钱充当销售任务,等到孙书贵汇钱时黄帅给孙书贵的却是客户朱华的账号,孙书贵未考虑太多便将上述120800元打给了朱华。
现致使该款无法追回。
(二)2015年7月份,黄帅驾驶同事李保华的汽车要账时,被山东省临沂告诉警察查扣,黄帅欲买下该辆汽车。
2015年8月3日,被告人黄帅为了购买李保华的汽车,编造了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购买量大有优惠的谎言,利用与自己合作多次的客户秦延坯的信任,让秦延坯往其账号上汇入30000元面粉定金。
2015年8月12日,黄帅又以自己在火车上不方便给客户周立朝打钱为由,让秦延坯帮其垫支周立朝的运费1200元。
后黄帅将30000元钱用于购买李保华的汽车,致使31200元无法追回。
(三)2015年9月1日,黄帅辞去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销售员职务。
2015年9月11日,黄帅为了偿还其客户李建魁的货款28900元,隐瞒自己辞职的真相,编造了将从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给蒋书君准备发货的谎言,准备发货的谎言,让蒋书君汇50000元钱到李建魁指定账号上,李建魁收到该笔款项后将剩余款项21100元又汇给了黄帅,后黄帅把其中20000元钱用于偿还其姐姐黄利利。
现致使蒋书君的50000元货款无法追回。
2016年11月8日被河北省邱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6年11月8日至2021年11月7日止。
郑保屯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案例

郑保屯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典型案例一、社区矫正人员基本情况郑保屯镇社区矫正对象刘志君,男,1988年3月24日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汉族,初中文化,未婚,郑保屯镇郑保屯村人。
被捕前住本村,无前科。
2016年8月19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清河县公安局行政拘留,同月31日转刑事拘留,同年9月9日被执行逮捕。
2017年3月14日被河北省清河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7年3月25日至2021年3月24日止。
二、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2016年8月18日22时35分许,在清河县王官庄龙飞物流东侧50米处,刘志君驾驶与其准驾车型不符的鲁H7K110、冀EGJ96挂重型半挂牵引车由西向东倒车时,与被害人栾东方所驾由东向西行驶的普通二轮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被害人栾东方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刘志君将肇事车辆向西开了几十米后弃车逃逸。
经清河县交警大队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刘志君负此事故主要责任,栾东方负此事故次要责任。
刘志君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驾驶与其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后逃逸,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已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
公诉机关指控刘志君刘志君犯交通肇事罪(逃逸)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
刘志君在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自首,依法予以从轻处罚。
刘志君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的经济损失,与被害人的亲属达成调解协议,取得其谅解,对刘志君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考虑对刘志君适用缓刑对其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刘志君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三、矫正对象的社会背景资料刘志君生在农村,文化低,父母是农民,家中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
小学毕业之后因为学习成绩差选择辍学打工,成年后通过机动车驾驶考试拿到驾照,但对交通法规了解的很少,安全驾驶意识淡薄,由于驾驶与其准驾车型不符,从而造成交通事故,但事故发生后能够主动自首,认罪态度较好,并与被害人的亲属达成民事赔偿调解协议,积极主动赔偿被害人的医疗费等经济损失共十四万五千元,取得被害人亲属的谅解,得到法院从轻判决。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前言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狱刑罚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罪犯进行社区监管和矫正,以促使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的目标是通过帮助罪犯进行改造,降低再犯率,保护社会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展示社区矫正的效果和意义。
案例一:小偷的改变张某在2018年因多起小偷盗案被判刑,并被安排进行社区矫正。
在社区矫正期间,他被分配到一家超市做清洁工。
刚开始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对待工作。
然而,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张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与他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渐渐地,张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开始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尽力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
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还帮助他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
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张某积极改正错误,并打算继续留在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为其他罪犯提供帮助和指导。
他的改变不仅对他个人意义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这个案例表明,通过社区矫正,罪犯有机会改正错误,并重新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社区矫正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以及罪犯的自愿与努力。
案例二:服刑人员的职业培训王某在2019年因犯罪行为被判刑,并被安排进行社区矫正。
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改变意愿,希望通过社区矫正重建自己的人生。
社区矫正机构为他安排了一份职业培训工作。
经过评估和分析,他被分配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学习汽车维修技能。
在培训期间,社区矫正机构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使他逐渐掌握了维修技术和知识。
通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王某成功完成培训课程,并获得了相关证书。
社区矫正机构帮助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成为汽车维修技术员,重新融入社会。
王某的案例表明,通过社区矫正的职业培训,罪犯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社区矫正人机分离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人机分离典型案例为全力做好“国庆节”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玉田县各司法所按照上级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社区矫正监管举措,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全面摸排。
2021年10月8日上午,玉田镇司法所排查到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某越界,并违规将定位手机卡和音容社矫软件分别安装在两部手机上,实属人机分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为促使其端正态度,自觉遵守监管规定,玉田县司法局决定给与张某某训诫处分一次。
10月13日上午,玉田县司法局向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某发出了今年以来第十份《社区矫正训诫决定书》并由监狱派驻干警朱春来对其进行了教育谈话。
朱警官充分发挥监狱干警的身份和专业优势,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谈话内容贴近实际,从监管规定谈到高墙内的生活,从工作谈到了家人,使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某感受到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新身份”是社区服刑人员,强化了其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的意识,有效维护了社区矫正的权威性,同时也对其他社区矫正对象起到了警示作用。
按照法律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如不服从监督管理,违反相关规定,轻者会被训诫、警告、治安处罚,重者将被撤销缓刑。
训诫是《社区矫正法》出台后新增加的一项处罚措施,相较于警告,训诫主要适用于违反社区矫正规定情节轻微的行为,目的在于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正,体现了社区矫正以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并举的工作原则。
玉田县司法局根据“发现、调查、处罚、教育”的工作程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规范执法流程,保证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又突出教育效果,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成为守法公民,提升教育矫正质量。
给予社区矫正对象亲人般的关怀和适度的惩戒教育,使其能更加珍惜监外执行的机会,并且在今后生活中更知法、懂法、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在社区矫正的世界里,就像一场特别的“变形记”,每一个矫正对象都有着独特的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老张的故事,那可真是充满了曲折与希望。
老张,一个曾经因为冲动犯了错的中年大叔。
刚到社区矫正的时候,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的。
他总是低着头,话也不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觉得自己就像被社会抛弃的小石子。
我们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第一次见到老张的时候,就决心要把他从这个消极的黑洞里拉出来。
首先得从他的心理状态入手啊。
我们找了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就像两个老友聊天似的,和老张坐在社区花园的长椅上。
我对他说:“老张啊,人这一辈子谁没个磕磕绊绊的时候,你看那大树,还得经历风雨呢,但是只要根还在,就不怕长不出新叶子。
”老张听了,眼睛里似乎有了那么一点光亮,但还是不太确定地说:“我能行吗?我这犯了错的人,大家都看不起我。
”这时候,我们就知道得给他找点事情做,让他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了解到老张以前在工厂里是个技术能手,对机械维修特别在行。
于是,我们联系了社区里的一个小型维修店,店主是个热心肠的年轻人,我们把老张的情况跟他一说,他特别乐意给老张一个机会,让老张在店里帮忙做些简单的维修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老张还有些放不开手脚,毕竟好久没接触这活儿了。
但是慢慢地,他那股子熟练劲儿就回来了。
有一次,店里来了一台老古董似的洗衣机,别人都搞不定,老张上手捣鼓了几下,还真给修好了。
店主那是对他竖起大拇指,直夸他厉害。
这可给了老张极大的信心,他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整个人也变得精神多了。
老张的家庭问题也是个头疼事儿。
因为之前的错误,他的家人对他有些冷淡,这让老张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我们就像居委会大妈一样,两边做工作。
我们先和老张的家人谈心,告诉他们老张在社区矫正期间的努力和改变,让他们知道老张很渴望家庭的温暖。
然后又跟老张说:“老张啊,家人就是这样,心里其实还是在乎你的,你得主动点,多给家人一些关心。
”老张听了,还真的开始行动了。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城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小心走了岔路,正在接受社区矫正。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个充满希望和转变的帮扶案例。
主角叫阿强(化名),三十多岁的年纪,以前可是个让街坊邻居都头疼的人物。
他因为一时冲动犯了错,被判了缓刑接受社区矫正。
刚到社区矫正中心报到的时候,那一脸的不服气,就像一只随时准备炸毛的刺猬。
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小李第一次见到阿强就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阿强不仅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清,还总是觉得社会对他不公平。
每次参加社区服务,他都是敷衍了事,要么就迟到早退。
小李可没被阿强的态度吓倒。
他觉得阿强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只是还没找到正确的方向。
于是,小李开始了他的“拯救计划”。
小李先从了解阿强的生活入手。
他发现阿强没什么正经工作,整天游手好闲,家庭关系也很紧张。
阿强的父母对他失望透顶,都不愿意和他多说话。
这可怎么行呢?小李想,得先让阿强有个奔头。
他到处打听,知道城里有个小型的汽修厂正在招人。
小李就厚着脸皮去找汽修厂老板,把阿强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老板本来不太愿意,毕竟阿强有前科。
但是小李拍着胸脯保证,他会全程监督阿强,要是阿强有一点不好的表现,他负责。
老板被小李的真诚打动了,就答应给阿强一个机会。
当小李把这个消息告诉阿强的时候,阿强却不领情,他哼了一声说:“我才不去那脏兮兮的地方干活呢。
”小李也不生气,笑着说:“阿强啊,你可别小看这汽修厂。
你要是学好了技术,以后自己开个店,那可就牛了。
再说了,你整天这么晃悠,也不是个事儿啊。
”在小李的软磨硬泡下,阿强终于还是去了汽修厂。
刚开始的时候,阿强确实吃不了苦,没干几天就想打退堂鼓。
小李知道后,跑到汽修厂陪着阿强一起干。
他一边帮阿强递工具,一边给阿强讲自己的故事。
原来小李小时候家里也很穷,但是他就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现在。
阿强听着听着,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了。
他想,人家小李都能这么努力,自己为什么不行呢?从那以后,阿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案例感情纠纷

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案例感情纠纷
2022年4月26日,家住唐山市丰南区某社区的孙某某来到青年路街道司法所,语气沉重地倾诉与丈夫张某某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
她向司法所工作人员恳切的诉说,如不及时解决,她将与张某某离婚。
因张某某目前是青年路街道司法所辖区的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所长对此纠纷非常重视,立即着手解决。
调解过程
青年路街道司法所受理此案后,所长及时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共同研究对此纠纷开展联合调解方法,分工合作,联手调解。
首先,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张某某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经过谈心谈话得知,张某某接受社区矫正以来,总认为在社会上遵纪守法就行了,忽视了家庭关系的感情维护,导致吵架时有发生。
经过学习法律知识,张某某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表示今后不再有触犯危害家庭和社会的错误发生。
然后,由司法所调解员依情依理对孙某某进行家庭伦理教育。
调解员耐心劝导孙某某,要做好贤内助,经常帮助关爱丈夫,不能因张某某之前犯的错误鄙视、嫌弃他,应更多地帮助他早日融入社会。
随后,开展面对面调解。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和双方当事
人坐在一起,在司法所所长主持下,分别找准双方当事人各自存在的问题展开批评教育,正面引导双方打消顾虑,多为彼此着想,重新建立感情。
经过调解员们的联合调解,夫妻二人相互道歉,当场重归于好。
调解结果
这起婚姻家庭纠纷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紧密联合,耐心调解,终于让这个面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夫妻二人挽扶手臂,高高兴兴回了家。
矫正帮扶 案例

矫正帮扶案例矫正帮扶是指对行为不当、有错误思想观念或有不良习惯的个体进行改正和帮助的过程。
以下是10个矫正帮扶案例:1. 青少年犯罪矫正帮扶:某市一青少年因涉嫌抢劫被逮捕,经过法律程序后进入矫正帮扶系统。
工作人员组织心理咨询、法制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帮助他重建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成功融入社会。
2. 矫正帮扶职场霸凌:某公司一员工因对同事进行霸凌行为受到批评,被要求接受矫正帮扶。
公司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心理疏导和培训,帮助该员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通过改变态度和行为来实现矫正。
3. 矫正帮扶校园欺凌: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矫正帮扶措施。
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心理辅导和家长沟通等方式,帮助欺凌者认识到错误,并通过正面引导改变行为,最终实现矫正。
4. 矫正帮扶家庭暴力:某家庭存在长期的家庭暴力问题,社区工作者介入并进行矫正帮扶。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和家庭关系重建等方式,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家庭暴力的危害,并通过改变家庭环境和行为来实现矫正。
5. 矫正帮扶毒品依赖:某吸毒者被送入戒毒所接受矫正帮扶。
戒毒所提供戒毒治疗、心理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社会融入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
6. 矫正帮扶网络成瘾:某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
学校和家长共同进行矫正帮扶,采取限制上网时间、开展户外活动和提供兴趣培养等措施,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7. 矫正帮扶道德问题:某企业员工存在严重的道德问题,公司通过组织道德伦理培训、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制定内部监督机制等方式,实施矫正帮扶,促使员工重塑道德观念,改正错误行为。
8. 矫正帮扶少年犯罪团伙:某少年犯罪团伙成员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接受矫正帮扶。
公安机关与社区、学校等相关部门合作,通过心理疏导、法律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这些少年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改变错误的人生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的一种特殊矫正方式,通过对犯罪分子进
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一,小明,男,25岁,因盗窃罪被判刑,经过一年的监狱生活后,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明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学会了木工技术,并在社区内的一家家具厂找到了工作。
通过努力工作和社会交往,小明逐渐摆脱了过去的不良习惯,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成功融入社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案例二,小红,女,30岁,因吸毒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红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心理辅导,逐渐戒除了吸毒的习惯。
同时,她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通过这些活动,小红找到了重新融入社会的动力和价值。
最终,小红成功戒毒,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积极分子。
案例三,张三,男,35岁,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张三接受了家庭暴力治疗和情绪管理培训,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暴力倾向,并学会了与家人沟通和包容。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张三和家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调解,最终解决了矛盾,重建了家庭和睦。
如今,张三和家人关系融洽,他也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志愿者,帮助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家庭解决矛盾。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矫正对于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具
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方式的矫正手段,犯罪分子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治安和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