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

合集下载

选育新品种的三要素

选育新品种的三要素

选育新品种的三要素选育新品种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关键性问题,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选育新品种的过程中,有三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基因资源、育种方法和良好的环境。

基因资源是选育新品种的核心和基础。

基因资源是指用于遗传育种中的所有物质和信息,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种质资源、海外种质资源和新基因信息等。

基因资源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基因资源的利用方面,应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型和育种目标,选择不同来源、不同特点的材料进行杂交组合,实现基因优势的充分发挥。

同时,对于一些珍稀或濒临绝种的基因资源,应该做好保存、恢复和利用等工作,保证其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

育种方法是选育新品种的技术支持和核心内容。

育种方法是指用于改良优良基因型的具体技术手段。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包括单倍体诱导技术、基因编辑技术、遗传多样性分析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传统的育种方法也不可忽视,如选择优良材料、杂交选育、选择后代育种等,这些方法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在特定的育种目标下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良好的环境是选育新品种的保障和保证。

良好的环境包括土壤、水源、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和饲草、饲料、肥料、农药等人为条件。

良好的环境对于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选择育种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其适宜性和稳定性,选定可长期保持稳定的环境因素,使育种实验能够得到可靠的反映实际生产情况的结果。

同时,在实验中应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避免环境因素对育种实验的干扰和影响,确保育种实验的正常进行和落实。

综上所述,基因资源、育种方法和良好的环境是选育新品种的三大要素。

在选育新品种的过程中,应注重其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推动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

朱军遗传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遗传简答题

遗传简答题

简答上册1、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没有变异特征物种将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3、为什么说豌豆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材料?A 自花授粉B 稳定可区分的性状C 从单一因子入手4、孟德尔植物杂交试验成功的因素:选用适当的研究材料;严格的试验方法与正确的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独特的思维方式:由简到繁、先易后难,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假设—推理—论证”科学思维方法的充分应用。

5. 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假设: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遗传因子在细胞中是成对出现的。

AA,aa在杂种中,遗传因子相互独立,互不混杂“颗粒式遗传”每对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可均等的分配到配子中每一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为随机结合6.分离定律的验证:F1测交法(1:1成对的基因在杂合状态互不污染保持其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分别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且比例相等);F2自交法(3:1);F1花粉鉴定法7.Mendel分离比例出现(3:1)的必备条件:1、所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研究的相对性状必须差异明显。

2、控制性状的基因显性作用完全,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而改变作用方式。

3、减数分裂(Meiosis)过程中,杂种体内的染色体必须以均等的机会分离,形成两类配子的数目相等,且两类配子都能良好地发育,参与受精的机会相等。

4、受精以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具有同等的生命力。

5、杂种后代生长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群体比较大。

8.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用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

(1;1;1;1);自交验证:纯合的F2植株自交产生的F3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在Mendel的上述实验中,黄子叶和绿子叶(Y&y)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对座位上,圆粒R和皱粒r是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对座位上(即非连锁的,不同对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9. 系谱分析法系谱:表示某遗传病患者家系中各成员发病情况的一个图表,常用一定的符号来代表家系中各成员及他们的状况.1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双亲之一多为患者,且常是杂合子.后代有1/2发病可能, 男女机会均等.具连续性,正常者婚配,子女不会患病.1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患者双亲无病,但都是携带者.上下代间具不连续遗传性.近亲婚配,子女发病率高.12.13.14.15.16.17.18. 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交换发生在什么时期?⏹减数分裂的前期I同源染色体会相互配对,称联会(synapsis),同源染色体在粗线期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在双线期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见到交叉现象,交叉现象标志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对应区段发生了交换。

动物遗传学复习提纲

动物遗传学复习提纲

动物遗传学绪论1.遗传学建立的时间、事件?1900年,三位植物学家:狄·弗里斯、科伦斯、冯·切尔迈克在不同国家用多种植物进行了与孟德尔早期研究相类似的杂交育种试验,作出了与孟德尔相似的解释,证实孟德尔的遗规传律,确认该理论的重大意义。

2.生物进化及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什么?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形成物种遗传+ 变异+ 人工选择→动、植物品种第一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名词解释:基因的概念。

基因、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储藏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每个二倍体的细胞中,最多只能有其中的任何两个,且分离原则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1.DNA复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配对碱基总是A与T,G与C。

碱基对以氢键维系,A与T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三个氢键。

2.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什么?脘病毒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中染色体的行为?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1)间期 G2期RNA和蛋白质合成,为细胞进入分裂期作物质准备G1期RNA和蛋白质合成,行使细胞正常功能,为S期作准备S期DNA复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合成。

例:细胞周期中DNA在s 期合成;G2 期是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的间隔;染色单体在 M 期分开;不再进行分裂的休眠细胞处于 G0 期。

有丝分裂-早前期:核内染色体缩短变粗为适合分离的结构,核仁消失。

核外中心粒分开,迁移到细胞的两极有丝分裂-晚前期:核膜崩解,微管进入核区,染色体着丝粒与微管相连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移向赤道面,着丝粒区域排列在赤道面上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体被纺缍体丝拉向两极有丝分裂-末期:纺缍丝消失,核膜重新形成,重新出现核仁,染色体逐渐解螺旋例:有丝分裂中,细胞质分裂的阶段是(后期);染色体浓缩的阶段是(末期);核膜重新合成的阶段称为(早前期);染色体开始分离的阶段称为(后期);染色体结构附着到纺锤丝是在(晚前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是(中期)。

生物体的进化与新物种形成

生物体的进化与新物种形成

生物体的进化与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其遗传特征的过程。

进化的结果之一就是新物种的形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物体的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一、进化的原因生物体的进化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发生的。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流。

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在面对环境压力和竞争时,一些个体具有有利的遗传特征,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利的特征会逐渐在种群中积累,从而改变整个物种的特征。

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突变,导致基因表现形式的改变。

这些突变可以是无害的、有益的或者有害的。

有益的基因突变可以增加生物在其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而有害的突变则可能会被自然选择淘汰。

然而,无益的突变也可能在进化过程中积累。

3.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换的过程。

当不同种群之间发生基因流时,它们的基因组会产生混合,从而增加了遗传变异的程度。

这也是新物种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新物种形成的过程新物种形成是进化的结果,是一种物种分化和多样性的体现。

新物种的形成主要涉及到两个过程,即物种隔离和群体分化。

1. 物种隔离物种隔离是指原本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或群体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繁殖的情况。

物种隔离可以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

- 地理隔离:这是因为地理障碍(如山脉、河流等)导致物种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分散和繁殖,使其不再互相交配。

- 生态隔离:这是因为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但栖息环境、食物来源等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它们的生殖行为和生态位有差异。

2. 群体分化群体分化是指在物种隔离的基础上,个体或群体内部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了遗传特征的差异。

这个过程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取决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和其他环境因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隔离的群体会逐渐进化出不同的特征和适应能力,最终形成两个独立的物种。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它是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以及大学生命科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有关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遗传学基础。

遗传学作为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深化。

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培养具有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已迫在眉睫。

因而遗传学课程的授课内容已有明显增加,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2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对遗传学学习目的和要求的发展概况及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实际中的作用有初步了解。

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存在是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为什么一个物种能够一代代地繁衍下去,仍然保持着祖上的特征特性呢?为什么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又不完全相同呢?这是遗传学要探究的秘密。

育种的实践要早于遗传学的研究,但只有在遗传学理论的指导下,育种学才取得了更快的发展、更大的成就。

要求掌握的概念:一、要求掌握的概念:1.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遗传保证了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性。

2.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不相似的现象。

变异有遗传的和不遗传的变异之分。

3.基因型:即遗传型,是一个生物的基因组成,是个体全部遗传特点的总体。

4.表现型:某种基因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个体发育过程而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刘祖洞完整版pdf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刘祖洞完整版pdf
T2 噬菌体的 DNA 在大肠杆菌内,不仅能够利用大肠杆菌合成 DNA 的材料来复制自己的 DNA,而且能够利用大肠肝菌合成蛋白质的材料,来合成其蛋白质外壳和尾部,因而形 成完整的新生的噬菌体。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的 DNA 与蛋白质。因为 P 是 DNA 的组分,但不见于蛋白质; 而 S 是蛋白质的组分,但不见于 DNA。然后用标记的 T2 噬菌体(32P 或 35S)分别感染大肠 杆菌,经 10 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发现在第一种情况 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在第二种情况下,放 射性活性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传递给子 代。
遗传学
习题与参考答案
长江大学 农学院普通遗传学教研组
第一章 绪 论(练习)
一、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二、什么是遗传学?为什么说遗传学诞生于 1900 年?
三、在达尔文前后有哪些思想与达尔文理论有联系?
四、

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五、


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
第一章 绪 论(参考答案)
(3)每条长链的内侧是扁平的盘状碱基,碱基一方面与脱氧核糖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 氢键(hydrogen bond)与它互补的碱基相联系,相互层叠宛如一级一级的梯子横档。互 补碱基对 A 与 T 之间形成两对氢键,而 C 与 G 之间形成三对氢键。上下碱基对之间的距 离为 3.4Å。
(4)每个螺旋为 34Å(3.4nm)长,刚好含有 10 个碱基对,其直径约为 20Å。
八、 简述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 九、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相比,其转录过程有何特点? 十、 简述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遗传学所有重点内容总结

遗传学所有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1).遗传(heredity):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variation):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这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根本原那么。

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具有必要的环境,并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展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2.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遗传,变异和选择四、近交与杂交在育种上的应用1、近亲繁殖在育种上的应用固定优良性状保持个别优秀个体的血统发现并淘汰隐性有害〔不良〕基因2、杂交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在育种上,利用杂交组合不同品种、或品系、或类群间的优良特性,培育具有多种特点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主要利用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理论:显性假说:认为双亲对很多座位上的不同等位基因的纯合体形成杂种后,由于显性有利基因的积聚,遮盖了隐性有害基因,从而表现出超显性假说:认为双亲基因型异质结合所引起基因间互作杂种优势等位基因间无显隐性关系,但杂合基因间的互作> 纯合基因明显杂种优势特点:杂交(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近交(i n b r e e d i n g):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近亲系数(F):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即得到一对纯合的,而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

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近交增加纯合子频率,杂交增加杂合子频率。

近交降低群体均值,杂交提高群体均值。

近交使群体分化,杂交使群体一致。

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近交产生近交衰退,杂交产生杂种优势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多基因假说要点:1.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2.各基因的效应相等;3.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4.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遗传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遗传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遗传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基因组测序策略包括鸟枪法测序和克隆重叠群法。

克隆重叠群法的优点是速度快、简单易行、成本低,而鸟枪法测序更准确,但成本高。

参考答案:错误2.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构建主要有4种途径,即限制酶作图、基于克隆的基因组作图、荧光标记原位杂交和顺序标签位点。

参考答案:正确3.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因组计划。

进行基因组计划大体可分为5步:即①构建基因组的遗传图谱;②构建基因组的物理图谱;③测定基因组DNA的全部序列;④构建基因组的转录本图谱;⑤分析基因组的功能。

参考答案:正确4.N值是指生物体所含有的DNA总量。

参考答案:错误5.遗传学的重要作用包括:参考答案:提供生物进化的理论基础;_治疗遗传疾病_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_指导新品种选育;6.遗传学研究的对像是遗传和变异。

参考答案:正确7.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

问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参考答案:1/98.大麦的三级三体的保持属于()。

参考答案: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应用9.人类镰刀形贫血病的遗传为不完全显性。

参考答案:错误10.多因一效指多个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

参考答案:正确11.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H1,H2B、H3、H4四种组蛋白各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

参考答案:错误12.每个物种具有相对恒定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数目改变可导致生物发生遗传变异。

参考答案:正确13.转基因生物分子检测的方法有PCR检测、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

其中Western杂交是检测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是否表达。

参考答案:错误14.B血型的男人与O血型的女人婚配可能有O血型的孩子。

参考答案:正确15.10个大孢子母细胞可形成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和30个反足细胞。

参考答案:正确16.在玉米中,配子体雄性不育类型的育性杂合体(Rr)与易位杂合体的半不育表现形式是相同的。

遗传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遗传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遗传与变异:遗传(heredity):是指亲子间的相似现象;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variation):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所谓“母生九子,九子各别”。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形成物种,遗传+变异+人工选择⇒动、植物品种,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姊妹染色单体与非姊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mitosis and meiosis):mitosis称有丝分裂:主要指体细胞的繁殖方式,DNA分子及相关的蛋白经过复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因为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称减数分裂。

交叉与联会:减数分裂的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紧靠在一起,形成联会复合体,粗线期联会复合体分开,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出现交叉。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

异花授粉(cross pollination):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

受精(fertilization):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一个合子。

胚乳直感(xenia)或花粉直感:如果在3n胚乳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一些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常出现这种胚乳直感现象。

例如:以玉米黄粒的植株花粉给白粒的植株授粉,当代所结种子即表现父本的黄粒性状。

果实直感(metaxenia):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例如:棉花纤维是由种皮细胞延伸的。

在一些杂交试验中,当代棉籽的发育常因父本花粉的影响,而使纤维长度、纤维着生密度表现出一定的果实直感现象。

普通遗传学题目Word版

普通遗传学题目Word版

《普通遗传学》试题闭卷适用于生物类专业:2002级本科生 姓名学号院专业年级班级注:1. 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写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 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3. 标注植物的为农学院和林园院个相关专业作,标注动物的为动科院个相关专业作。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细胞内贮存生物遗传信息的物质主要是()。

①核液②染色质③核仁④核膜2.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在()中实现的。

①减数第Ⅰ分裂②减数第Ⅱ分裂③细胞生长期④染色体复制3. 设人类中缺乏色素(白化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

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

他们的下一个小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

①100% ②50% ③25% ④04.在杂合体ABYabY内,a、b之间的交换值为6%,b、Y之间的交换值为10%,C=0.5,这种杂合子的雌雄个体交配能产生( )种类型的配子。

① 2 ② 3 ③ 4 ④85.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 )。

①不同频率的基因②不同频率的基因型③具体的性状④各种表现型6.控制从性性状的基因位于()。

(动物)①X染色体上②Y染色体上③性染色体上④常染色体上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6.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

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植物)①aa ②Aa ③Aaa ④AAa7.首次证明核酸分子是遗传物质的试验是()。

①噬菌体侵染试验②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③烟草花斑病毒感染试验④DNA半保留复制试验8.细胞里有多种不同的RNA,其中结构最稳定的是()。

①mRNA ②tRNA ③rRNA ④hnRNA9.雄性蝗虫的染色体构成为:2n=23 X0,这类个体叫()。

①单体②缺体③三体④二倍体10.两个不同物种的二倍体杂交,再将其杂种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生物体叫()。

①三倍体②同源四倍体③异源四倍体④四倍体11.下列群体内基因频率错误的是()。

遗传学课后复习内容标准答案

遗传学课后复习内容标准答案

遗传学作业第一章一、名词解释遗传学、遗传、变异、遗传工程、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二、问答题1、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依据是什么?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2、拉马克、达尔文、魏斯曼及孟德尔的遗传观念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第二章1 假定某杂合体细胞内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母本,A’、B’、C’来自父本。

经减数分裂该杂种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其中同时含有全部母本或全部父本染色体的配子分别是多少?2 人的染色体数为2n=46,写出下列各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

(1)初级精母细胞(2)精细胞(3)次级卵母细胞(4)第一极体(5)后期I(6)末期II(7)前期II(8)有丝分裂前期(9)前期I(10)有丝分裂后期答:(1)46、92;(2)23、不存在染色体单体;(3)23、46;(4)23、46;(5)46、92;(6)46、不存在染色体单体;(7)23、46;(8)46、92;(9)46、92;(10)92、不存在染色体单体。

3 某植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2n=4),其中一对为中间着丝点,另一对为近端着丝点,试绘出以下时期的模式图。

(1)有丝分裂中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第三章一.名词解释性状、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基因座、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型、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杂交、回交、测交二.问答题、计算题1.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

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遗传学(中国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农业大学

遗传学(中国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农业大学

遗传学(中国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被人们誉为“遗传学之父”的是答案:孟德尔2.首次提出基因理论的的科学家是答案:摩尔根3.物种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 )答案:变异;遗传;选择4.遗传学研究的对像是遗传和变异。

答案:对5.遗传学的重要作用包括:答案:研究生命的本质;提供生物进化的理论基础;治疗遗传疾病;指导新品种选育6.发现孟德尔定律的3位科学家是荷兰的弗里斯、德国的柯伦斯和奥地利的柴马克。

答案:对7.1900年,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孟德尔被人们誉为“遗传学之父”。

答案:对8.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由此使遗传学进入了分子遗传学时代。

答案:对9.1966年,莱文伯格和柯兰拉等建立了完整的遗传密码。

答案:对10.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率先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亦在此计划中争取到合作任务,即第3号染色体上的一段约30Mb项目。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40个精核和80个营养核。

答案:错2.10个大孢子母细胞可形成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和30个反足细胞。

答案:对3.玉米体细胞2n=20条染色体,那么叶、胚乳、胚及花药壁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答案:20;30;20;204.真核生物标准染色体组型以外的染色体都称为B染色体。

答案:对5.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H1,H2B、H3、H4四种组蛋白各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

答案:错6.姊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的前期形成,从中期起形态可见。

答案:错7.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24,那么在减数分裂中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数分别是48条和12条。

答案:错8.一个正常的单子叶植物种子可以说是胚、胚乳和母体组织三方面密切结合的嵌合体,三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3n和2n。

遗传育种题

遗传育种题

遗传(heredity)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对象:动物、植物、微生物——整个生物界。

任务: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本质,掌握其客观规律,从而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达到控制和改造生物的目的,为人类造福。

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

什么叫获得性遗传获得性:指个体为了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所发生的定向变异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在农牧业上的应用墨西哥育成了矮秆、高产、抗病小麦品种 .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菲律宾育成了抗倒、高产、抗病水稻品种 .20世纪70年代的绿色革命2、在医学上的应用:青霉素、胰岛素、人脑激素、干扰素的生产3、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4、在国防上的应用区别:着丝点:是主缢痕处的一种和纺锤丝微管相接触的结构,是微管蛋白聚合的中心。

着丝粒:是主缢痕处的一种内部结构,分裂中期的两条染色单体在这里保持联系。

染色体类型细胞分裂后期的形态中间着丝点染色体“V”近中着丝点染色体“L”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棒状端着丝点染色体(小麦)棒状粒状染色体粒状环状染色体(玉米中有过,多不稳定)染色体组型分析或称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染色质的化学成分 DNA:27%蛋白质:66% 碱性蛋白质,比例相对稳定,和DNA的比例相近。

RNA:6% 其它:如拟脂和无机物质(少量)常染色质:螺旋程度较低、染色较浅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螺旋程度较高、染色较深的染色质。

玉米的第7染色体异固缩现象:在细胞不分裂时(间期),异染色质也不解螺旋的现象。

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四、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

朱军遗传学(第3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3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言1.1 复习笔记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遗传学的定义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定义遗传(heredity)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2)变异的定义变异(variation)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3)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遗传学研究的任务①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

② 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

③ 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

二、遗传学的发展1.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累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过程中,早已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且通过选择,育成大量的优良品种。

2.近代遗传学的发展① 18世纪下半叶,拉马克提出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等学说。

②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后又提出泛生假说。

③ 魏斯曼是新达尔文主义的首创者,提出种质连续论。

④ 1856至1864年,孟德尔从事豌豆杂交试验,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

⑤ 1906,贝特生(Bateson,W.)提出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⑥ 1901至1903年,狄弗里斯发表了“突变学说”。

⑦ 1906年,贝特生等在香豌豆杂交试验中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⑧ 1909年,约翰生发表了“纯系学说”。

⑨1903年,萨顿提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间的行为。

⑩1910年以后,摩尔根等用果蝇发现连锁遗传规律。

⑪1913年,斯特蒂文特绘制出第一张遗传连锁图。

⑫20世纪30年代,布莱克斯里等提出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⑬1930至1932年,费希尔、赖特和霍尔丹等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性状的遗传变异,推断遗传群体的各项遗传参数,奠定了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数学分析基础。

⑭1941年,比德尔等人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选育新品种的三要素

选育新品种的三要素

选育新品种的三要素选育新品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农作物的品质提升、抗病虫害能力的增强以及适应新的栽培环境等方面。

要想选育出一种优良的新品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遗传基础、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遗传基础是选育新品种的基础。

遗传基础包括种质资源和遗传变异。

种质资源是指植物的遗传资源,它包括植物的野生种群、栽培种群以及人工培育的种质资源等。

在选育新品种时,科研人员需要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和评价,选取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进行交配,通过基因的重组和遗传的变异来获得新的品种。

同时,科研人员还需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改良和优化,提高新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适应性是选育新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应性是指新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生长发育的能力。

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选育新品种时,科研人员需要考虑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他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观察,评估新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产量,从而筛选出适应性强、稳定产量高的新品种。

同时,科研人员还需要考虑新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耐逆性,提高新品种的生存能力和抗逆性,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长。

经济效益是选育新品种的关键要素之一。

选育新品种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选育新品种时,科研人员需要考虑新品种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他们需要分析市场的需求和趋势,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作物进行选育。

同时,科研人员还需要考虑新品种的种植成本和产量,通过经济分析和评估,确保新品种的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选育新品种的三要素包括遗传基础、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遗传基础是选育新品种的基础,适应性是选育新品种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是选育新品种的关键要素。

只有充分考虑这三个要素,科学合理地进行选育工作,才能够选育出具有优良特性、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遗传学内容(补充)

遗传学内容(补充)

本章要点1.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遗传学的研究对象■遗传学(Genc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及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ihereditg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变异(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统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

没有变异特征物种将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2.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1.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2.动、植物新品种育种实际上是个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

遗传+变分+自然选择----形成物种遗传+变异+人工选择-----动、植物品种3.遗传、变异与环境■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片和不可遗传变异----环境引起的变异中包含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特性,也包含只在生物当代表现出米,而不能传递给后代的变异----西汉的著名唯物士义者--王充(王阳明)在《论衡》中指出:某些偶然变异是不可遗传的4.动物遗传学的任务■遗传与变异现象与基本规律---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及其表现规律■遗传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遗传的本质),揭示遗传变异的内在规律■指导动物进传改良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传改良实践2.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三、遗传学的应用1.对生命本质的探索1.生命现象的遗传统性2.生命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1.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1.遗传学研究生物在少数几个世代繁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遗传、变异现象与规律2.生物进化研究生物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规律及发展方向2.指导动植物、微生物遗传改良工作1.提高育种工作的预见性2.创造新的遗传变异3.提高选择可靠性与效率4.定向创造和重组遗传变异等Myostatin的来源和分子特征■Myosta属于转化生长因子-B( TGF-B)超家族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

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是遗传变异、选择和遗传漂变。

首先,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

遗传变异
指的是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这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
基因导入等因素引起的。

在自然环境中,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

通过遗传变异,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被保存下来,并在后代中传
递下去。

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也离不开遗传变异。

品种间的遗传变
异是育种者选择改良种质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杂交组合和基因导入等
方法,可以增加种质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更多
的选择空间。

其次,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驱动力。

选择作用指
的是某种特定基因型在个体群体中具有更高生存和繁殖能力的现象。

选择的基础是环境中的生存压力和资源竞争。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适
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
会被淘汰。

这种选择作用会导致适应环境的基因型在个体群体中逐渐
增多,并在后代中积累下来,从而推动了生物进化。

在新品种选育中,
选择作用也起着重要作用。

育种者根据对种质的评估和选择,筛选出
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能力的个体用于繁殖,从而逐步改良种质,培育
出新品种。

最后,遗传漂变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传漂变指的是在个体群体中由于种群规模较小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随机
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漂变可以破坏遗传平衡,导致种群基因型的频
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
传漂变可产生新的基因型,并在个体群体中逐渐积累。

这种偶然的遗
传漂变事件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可以对生物进化产生深远影响。

在新品
种选育中,遗传漂变也有时可以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机会。

在小规模的
种质资源中,由于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基因型,这些基因型可能具有一些新的有益性状,为育种者提供选择的机会。

综上所述,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是遗传变异、选择
和遗传漂变。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新品种选育中,也需要充分利用和平衡这三个要素,以实现改良种质
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