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与气候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1)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A、通过生活实例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培养学生地理感知能力。
B、通过各种资料了解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C、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实际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B、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大气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念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但在地理知识的了解上只局限于生活中的接触,对于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区分,还存在很大的模糊点;而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也只是从日常的天气预报中所获得,对于天气符号,大部分学生对阴、晴、雨、雪比较熟悉,对于其它的不常见的天气符号如雾、浮尘、霜冻等比较陌生;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
但却缺乏对经验的提取能力;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要求比较高。
重点难点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分析天气形势图。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这样假设的情景,让学生对天气符号、风力风向以及卫星云图有一个初步感知。
教学活动【讲授】教学过程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先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闯关比赛的方式进行。
对于知识点的处理,具体分为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天气和气候,那么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呢?天气和气候有何区别?让我们先来看看孝感天气预报和孝感的气候特征,初步感知一下天气和气候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7页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内容,完成表格内容,教师小结。
天气气候概念联系区别时间是否稳定举例描述为检验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理解,进入本节课闯关练习的第一关——理解关,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四个小组开始比赛。
【配套K12】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
拓展延伸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 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 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 享收获的喜悦。 板书设 计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三、气候 讲练结合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学 反思
K12 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
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 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展示目标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天气? 2、 什么是气候? 3、 常见的天气符号有哪些?
小初高试卷类教案类
天气和气候
课 题 备课人 知 识 与 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讲练结合、指导自学 教具 学具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域?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世界的聚落 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世界的气候 有了一定的了 教学挂图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 的探索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安秀丽 课型 新授 课时 1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 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 学知识渗透。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 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案:天气和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7-P70。
主要包含“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并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能够解读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识别并解释天气符号。
3.运用多媒体资源,模拟天气预报播报,提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挑战。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基本解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的复杂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长期影响。
•运用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信息,分析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视频、气候类型图片等)。
•常用天气符号卡片。
•学生预习材料(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等)。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视频,如晴天下的户外活动、雨天中的行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天气的话题。
•明确目标: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天气与气候、掌握天气符号、解读天气预报。
二、新知讲授(20分钟)1. 天气与气候(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强调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北京的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或“南极洲的寒冷气候”,分析天气与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常用天气符号(5分钟)•展示符号: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天气符号,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阵雨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 天气和气候 教案设计1
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
(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2.双边互动互动1: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大家以上的讨论及理解,我们便可以给天气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处在时刻变化中。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案1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两词;能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天气预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与生产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掌握用表格和图画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阅读地理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初步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掌握天气符号中风和沙尘的标识符号。
三、教学难点1、综合分析天气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2、掌握天气符号中风和沙尘的标识符号。
四、教学用具:自制PPT。
五、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门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学生:……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对,不过老师认为天气是老师在出门时最关心的,为什么老师认为天气是我们出门是最关心的?这个问题就要在我们接下来的课堂中来寻找答案了。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这节课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四章的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老师:我们来看到白板上,活动1:观察图片,贝贝在上学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天气?(这四幅图也是课本上的图4-1 不同天气状况示意图)。
学生:晴天、下雪天、沙尘暴、下雨天(晴、雪、沙暴、雨)老师:同学们观察得都不错,贝贝在上学的过程中,分别经历了晴天、下雪天、沙尘暴、下雨天。
老师:我们接下来看活动2:请根据图片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主要以冷热、晴雨来描述。
学生:左边的图片是晴天,右边的图片是雨天……老师:根据图片,我们都可以发现两幅图片的天气状况了老师:我们接着来看到活动3:阅读以下材料,归纳天气的特点,首先我们来看到材料1,这是某市10月7日的一则天气预报,10月7日,我市天气快速好转,包括主城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天气将以阴天多云为主,偶有阳光相伴,最高气温可较6日回升8摄氏度,达到29摄氏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设计:4.1 天气和气候
课题: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法学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地图册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描述的天气呢?我们用这么多词语描述天气,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天气的概念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二、课堂活动(一)天气(1)教师: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周的天气状况,课件展示今天的天气预报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2)讨论①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生产有什么样的关系呢?②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
)③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④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⑤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⑥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⑦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3)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学生:手机、电话(拨打121,天气早知道)观察(看云识天气)收看天气预报-------(二)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天气和气候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1.能够区别天气和气候,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
2.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3.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天气图。
【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67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天气?描述天气的词语有哪些?天气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气候?描述气候的词语有哪些?气候的特点是什么?(3)概括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阅读课本68页的“卫星云图”,回答:(1)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天气状况?(2)说出“卫星云图”上我国青藏高原、首都北京、家乡所在地大体的天气情况。
3.依据课本68页图4-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课堂突破】本节涉及的天气、气候等知识内容难度不大,主要是能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区分天气和气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地理比较法。
如本节中对天气与气候的比较,可以从含义、特点和表述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自我测评】1.下列的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小楼一夜听春雨B.秋高气爽,水碧林红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D.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2.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A. 这里天空蓝极了,偶尔有云飘过来B. 这场大风真厉害,把马路两边的座椅都掀翻了C. 一场寒流过后,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D. 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3.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4.据下面的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播报城市的天气状况。
广州:___________________。
武汉: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沙: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会有雷阵雨的城市是________。
(3)播报下列海域的风向风力状况。
A(东海附近海面)_________________。
B(南海附近海面)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图【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3.我今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学生完成判断。
3-4名同学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北京、东京、纽约等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
根据教师讲解判断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聆听老师讲解,思考并作出简单回答。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态度。
教学重点:
⑴“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⑵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
教学
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参与能力。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
使学生简单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内心,从今以后付诸行动。
课堂
小结
出示“课堂小结”:教师点拨。
学生口头总结。
理清知识脉络,升华课堂主题。
板书设计
3.出示“挑战自我”,以抢答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奖励。
4.出示“精讲风失”点拨风向、风力的判断,教师板演西北风6级的画法。找1-2名同学板演西风四级或者东南风6级。
5.出示“学以致用”找学生做出判断,并给予奖励。
过渡:通过刚才的表现,看来大家对常用天气符号都已经记住了,那么你能模仿天气预报员为大家播报天气吗?试着挑战一下自己吧!
过渡:我们的空气收到的污染这是我们对家园的伤害,你知道我们还做了哪些伤害我们家园的事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吧!
湘教版七上地理 4.1天气和气候 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一、教材:《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开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教材以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体现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教材中图片的使用形象易懂,避免了学生对某些天气现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学生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课内活动和课外延伸活动其实践性很强,,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初步学会看懂简易天气预报。
(3)知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掌握他们的区别。
(2)通过“走进直播间”活动,学生初步学会看懂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讲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难点:识别天气符号并能阅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四、说学情:学生对本节知识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
但是,青少年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生理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生动的图像或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教学、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因为准备了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所以这节课我没有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就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四个学习任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深入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观察和分析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2.观察法: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案例和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和气候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
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的天气变化,或者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主要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b.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c. 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b. 能够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c. 能够运用气候图谱进行气候类型的识别。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日常认知,但对于其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进行培养。
部分学生可能对气候图谱的阅读和分析较为陌生,需要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注意和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了解?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解释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两者的概念。
第三环节: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重点解释大气环流、地球倾斜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环节: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教师讲解并展示气候图谱,介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学案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 天气和气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会看卫星云图。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阅读课本67—70页图文资料,在课本上划出并记住以下问题的答案。
)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的大气层在内的具体状态,突出特点是。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的状况,它具有相对的。
3.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____ _,蓝色表示_ ___,白色表示____ __。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降水的可能性越_____。
4.记住课本68页图4-3“常用的天气符号”。
5.(补充:记在课本68页)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每一道风尾代表2级风,每一个风旗代表8级风。
(看右图理解)6.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
(二)自学检测判断下列词语或句子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1.风和日丽,2.暴风骤雨,3.四季如春,4.阴转多云,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6.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二、合作探究(一)探究问题要求:先自己做,后小组内讨论。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等待其他小组或老师解决。
1.画出下列风的符号:东北风6级西北风3级东风8级2.完成课本70页活动题3、4题。
(二)我的疑惑:请你言简意赅说出在自学和探究过程中的疑惑。
三、当堂训练1.下列描述气候特征的是()A.晴见多云B.春光明媚C.风和日丽D.冬冷夏热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A.晴朗天气B.阴雨天气C.阴转晴天气D.晴转阴天气3.以下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4.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天气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C.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5.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A.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B.电动摩托车的使用C.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人汽车D.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向是风吹去的方向B.风力级数越大,风力越弱C.风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D.台风一般在5—6级7.读图回答问题:(1)此时,新疆的北部以及黑龙江和吉林的大部分地区为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天气和气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但是真正关心、研究天气和气候相关知识的却不多。
指导学生关注天气、气候也是关注生活的一方面。
【重点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一:从近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及开学后自己衣着的变化入手,贴近生活,导入课题“天气和气候”。
方案二:同学们,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在开幕式上有绚烂的烟花燃放,因此,现场的观众最担心哪方面会影响到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及烟花的燃放?(学生回答)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
【探究结论】天气气候区别天气:1.短时间的2.多变的气候:1.较长时间(多年的)2.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2学习任务(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所符号1.自主学习:阅读P57第三框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解决以下问题:(1)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回想你观看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并读图4-2,说一说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3)记住图4-1中的主要天气符号,绘制你最喜欢或是最难识别的天气符号。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 4.1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
(a)风旗向东漂,吹的是东风,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应该是什么风?(西风),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
(b)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风杆上的横道 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
三、天气环境监测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点拨,使学生知道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空气污染指数来判断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污染指数小,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就越差,对人体健康越有害,影响越严重。
板书第三章天 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让学生指出导语3中,哪两句是对天气的描述?哪两句是对气候的描述?根据学生自由回答的情况,教师恰当转入下面的教学。
板书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展示图片天气用什么来表示?
(1)冷、热——气温
(2)雨、雪、雹——降水
(3)晴、阴、多云——云
比较是天气还是气候?(1)狂风暴雨(天气)(2)多云转晴(天气)
(3)四季如春(气候)(4)冬冷夏热(气候)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
(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8)乌云密布(天气)
(9)彩霞满天(天气)(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
7.教师对学生的比赛点拨评价后,设问过渡: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天气与气候
课题
天气与气候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
使用者
初一备课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
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候。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1天气与气候 教案
设计者审定者肖鸿编号七〔上〕-22 课题课型新授课课型学习目标子目标&实施目标T 方法&策略改良&反思一、天气与气候1、区分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言2、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了解天气特征3、能正确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4、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二、天气预报1.能看懂并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培养学生阅读图和地理分析能力三、大气环境质量1.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根本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天气与生活1.能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于大气环境持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2′〕〔10′〕〔15′〕〔6′〕〔4′〕新课引入:从同学们的着装引入今天的天气并完成前测1。
[K1]教师根据同学的答复和[K2],归纳天气状况的内容:同学根据[K3]归纳天气的特征完成前测2,教师根据答复归纳气候的概念和特点[K4]【活动一】小组内讨论:完成中测1 [K5]练一练,完成中测2[K6]学生阅读教材P70,完成中测3指导学生读教材P70“卫星云图〞,完成中测4。
[K9]【活动二】1、“比一比〞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记忆,比拟哪个组记得天气符号又多又准[K10]2“试一试〞小组推荐天气预报播音员[K12]教师补充介绍风的符号和沙尘暴的相关内容[K13]指导学生读教材P72“我国局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阅读材料,完成中测5。
[K14]教师补充讲解[K15]【活动三】完成教材P72活动3[K16]〔3′〕教师总结[K17]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投影展示天气符号(或出示自制的天气符号卡片),分四 组按下列顺序展示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要求学生边观察, 边用手比划。
(a)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
(b)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冰雹、雷阵雨的符号;
(c)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
(d)雾、霜冻、沙尘暴的 符 号。
最后教师作归类小结,指导记忆的方法。
先让学生谈谈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怎么样,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查漏补缺,强调重点,希望学生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以三国的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读图分 析
阅读课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学生读图进一步加剧学生的理解
认识天气符号
(3)四季如春(气候)(4)冬冷夏热(气候)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
(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8)乌云密布(天气)
(9)彩霞满天(天气)(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
7.教师对学生的比赛点拨评价后,设问过渡: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师画板图让学生理解风向、风力、风速
课后追记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首先知道 什么是天气和气候才能知道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是以和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气候和天气的区别都能理解,对天气符号也记住,学习效果较好。对课堂的练习也能更好的完成。
g.投影展示风向标,指导学生如何识别风向、风力,以及画法。
(a)风旗向东漂,吹的是东风,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应该是什么风?(西风),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
(b)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风杆上的横道 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
三、天气环境监测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点拨,使学生知道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空气污染指数来判断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污染指数小,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就越差,对人体健康越有害,影响越严重。
板书3.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做活动题
“人类与天气息息相关”。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板书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4图3.3“天气预报的制作过 程”。
2.天气预报的内容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5图3.4,说明这是刊登在报纸上的天气预报,请大家通过阅读分析,归纳出天气预报通常要预报的主要内容。
3.教师评价后并概括:
板书3.电视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a.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停 在卫星云图上(或电脑、投影展示课本P46图3.5卫星云图,或自绘一张卫星云图挂图均可),让学生观察图上主要有哪几种颜色?在不同颜色下的地方可能会是什么天气?
b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说明这些区域无云,可能是晴天。白色表示云区。白色愈浓,表示云层愈厚,云层愈厚的地方(亮白色),一般是阴雨天,有灰白色的地方可能是阴天。
教学重难点
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
2.收看电视天气预报。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 着密切的联系。
天气与气候
课题
天气与气候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
使用者
初一备课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
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候。
2.了解天气预报 的制作过程。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4.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第三章天 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让学生指出导语3中,哪两句是对天气的描述?哪两句是对气候的描述?根据学生自由回答的情况,教师恰当转入下面的教学。
板书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展示图片天气用什么来表示?
(1)冷、热——气温
(2)雨、雪、雹——降水
(3)晴、阴、多云——云
比较是天气还是气候?(1)狂风暴雨(天气)(2)多云转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