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能量新概念及物能时空理论-统一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有二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静止和运动的关系: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性: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观念也是可变的和发展的,因而又是相对的时空的有限性,具体事物在时间上的有限性是指每个具体事物是有始有终的具体事物在空间上的有限性是指每个具体事物的体积是有限的时空的无限性,物质整体在时空上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运动是永恒的和无限发展的,所以宇宙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论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实践意义: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僵化和无序③、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④、在实践中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⑤、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二、在实践中认识的物质世界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要素:实践的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实践的手段——实践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结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运行机制:实践就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手段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的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形式:生产的实践、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分化:1、实践首先造成了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分化劳动形成了人与自然界不同的本质实践又把人和社会同自然界联系起来2、实践进一步造成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3、实践还造成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地理环境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人口因素指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第二、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三、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涵义:联系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第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条件: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种要素的总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要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完整地把握事物第二、要注意联系的特殊性,特别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第三、必须摈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运动包含了发展,发展只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发展代表了运动的一般趋势和方向,揭示着运动的本质发展的三层含义: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也叫内因,外部矛盾也叫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一性的作用:事物发展的条件是该事物是一个较稳定的统一体,而稳定的统一体得以形成的条件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可以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相互转化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或基本方向斗争性的作用:斗争性能引起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斗争性的作用在于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或旧质事物的破裂、瓦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或新质事物的产生,从而使事物发生质变,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使事物得以发展同一性的相对性:同一性是条件的同一性是暂时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时空之中,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着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与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以及矛盾解决的形式有其不同的特点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矛盾双方的并存形式矛盾一方克服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矛盾的对立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它们的区别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具有绝对性,特殊性是个性,具有相对性;矛盾的普遍性比特殊性深刻,特别性比普遍性丰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三、质量互变规律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属性,就是一事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质属性是外在的能感觉得到的东西质是内在的感觉不到的东西认识质的意义:(1)认识事物的质判断事物运动、发展的标准 (2)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量是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它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的特点是一定程度的外在性,和事物存在的不直接同一性认识量的意义:(1)认识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质的认识的深化 (2)认识事物的量能将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3)定性分析要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限界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的原理的意义:(1)度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在于为量变引起质变原理提供了基础 (2)度的原理要求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反对“过”和“不及” (3)度的原理是法学、*学上强调的“正义”价值的哲学基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质事物的产生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就是看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形式的多样性:(1)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结构形式、比例关系的变化质变形式的多样性:(1)爆发式飞跃 (2)非爆发式飞跃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四、否定之否定规律所谓肯定,也叫肯定方面,是指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所谓否定,也叫否定方面,是指事物内部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肯定和否定的相互统一体现在两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在一定条件下否定就是肯定辩证否定,是指事物在自身矛盾的推动下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并通过这种自身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辩证否定的特点: (1)自我否定(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缺陷:(1)在否定的动力问题上,认为否定不是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否定(2)在否定与肯定的关系问题上,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否认二者的统一辩证否定观的意义:既然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那么(1)应该在自我内部寻找否定、发展和完善的根源(2)否定就是限制,因而人应自限、自律、自克、节制,即自我否定,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肯定,把自己肯定于否定之中(3)自我的对立面是他物,客观对象,非我,因而自我否定就是把自己的内在本质对象化为自己的对立面既然在辩证否定中否定和肯定是辩证统一的,那么(1)在认识和实践中就既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而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坚持具体分析的态度(2)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应坚持批判和继承相结合的态度事物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完整过程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完成一个周期而实现的 1、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基本方向是事物的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必然结果自我完善是通过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实现的 2、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发展的过程五、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依据某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推理方法普通思维的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并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维过程普通思维的综合,就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成整体,认识对象整体性质的思维过程辩证思维的分析,是指分析事物的矛盾,也就是对事物的各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分别加以深刻的考察,以找出对象的各方面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辩证思维的综合,就是把对象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把对象的各个本质方面,按其内在联系结合成对立统一体的思维过程思维成果的抽象,指的是思维经过分析所抽取出来的规定,它是客观对象某方面属性、因素在思维中的反映思维方法的抽象,通常是指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个属性、因素抽取出来而暂时舍弃其它属性、因素的一种逻辑方法感性具体是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整体所形成的一种“混沌的表象”思维具体就是关于某一对象的各种抽象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统一起来的有机整体,是这一对象在思维中的完整再现历史这一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是客观事物即认识对象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2、是人类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发展过程逻辑是指关于这一对象的认识成果或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和范畴演化序列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三种基本类型一般规律就是普遍适用于客观世界的共同规律特殊规律就是普遍适用于客观世界某一领域、某一层次的规律,它是一般规律在特定领域、特定层次的体现个别规律就是仅仅只适用于个别领域和个别层次的具体规律,它是特殊规律向微观方面的进一步拓展,相对于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它又可以叫微观规律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现象与本质的的辩证关系:首先,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1、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2、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3、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4、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深刻其次,现象与本质又是相互联系和辩证统一的1、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2、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的的辩证关系的意义:1、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质与现象相互区别,现象不等于本质,本质不等于现象,由此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2、它说明了科学认识的任务和途径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而科学认识的途径和方法则是从事物的现象入手,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所决定的本质的联系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所决定的非本质的联系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第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原理的意义:第一,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有力武器第二,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使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客观必然性的可靠基础之上第三,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也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社会规律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规律离开人类的活动就没有社会规律;由此决定了社会规律只能是宏观层次上的统计性规律;是长期发展过程中显示的趋势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第一,社会发展规律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之别,唯物史观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包括两条最普遍的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科学概括,它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既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因此二者会发生矛盾;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科学概括,它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既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因此二者会发生矛盾第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比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更为基本的规律,这两条规律通过生产关系这个中介环节内在的联系在一起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主观能动性依赖于客观规律性客观规律可以被人们的意识所、所利用二、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意识产生的几个发展阶段:①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1)它具有自主性 (2)它具有选择性 (3)它具有趋利避害性②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③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社会或劳动对意识产生作用表现的三个方面: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1劳动不同于动物的特征是“改造世界”2劳动作为“改造世界”的活动为“理性”(意识)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3劳动使“自我意识”和“理性”的产生具有了可能性第二、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作为思维(理性)的形式推动了思维的产生和发展第三、劳动和语言促进了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的形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人脑是意识的器官②人脑的反射活动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③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分,可以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项目管理五大基础理论-系统论

项目管理五大基础理论-系统论

5、基本方法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划妥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按状态划分就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衡系统等等。此个还有大系统、小系统的相对区别。
7、当前研究情况
系统理论目前已经显现出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和特点。第一,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新兴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趋势;第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的方向发展,现已明确系统论是其它两论的基础;第三,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有必要概括出一门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第四,系统科学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系统科学的这些发展形势下,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综合各种系统理论的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途径。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就把他的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与广义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着重对系统本身进行分析研究;而他的广义系统论则是对一类相关的系统科学来理行分析研究。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2.系统技术,涉及到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3.系统哲学,包括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有人提出试用信息、能量、物质和时间作为基本概念建立新的统一理论。瑞典勘探德哥尔摩大学萨缪尔教授 1976年一般系统论年会上发表了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综合成一门新学科的设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系统工程》杂志也改称为《系统科学》杂志。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系统科学应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包括在内)和系统方法的应用”等五个部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多年致力于系统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问题自1979年以来,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他把系统科学看成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并列的一大门类科学,系统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也区分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系统的技术科学(包括支筹学、控制论、巨系统理论、信息论);系统的基础科学,(即系统学);系统观(即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部分,是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连接的桥梁四个层次)。这些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系统论将以崭新的面貌矗立于科学之林 。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学者林福永教授提出和发展了一种新的系统论,称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数学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般系统概念体系,特别是揭示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的新概念,如关系、关系环、系统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抓住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规律这些一切系统都具有的共性问题,从数学上证明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及规律,在给定的系统环境中,系统行为仅由系统基层次上的系统结构决定和支配。这一结论为系统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一系列的一般系统原理与规律,解决了一系列的一般系统问题,如系统基层次的存在性及特性问题,是否存在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法则的问题,以及什么是复杂性根源的问题等,从而把系统论发展到了具有精确的理论内容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问题的高度。

论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暨广义统一场理论

论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暨广义统一场理论

论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暨广义统一场理论作者:曹焱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年第8期曹焱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安徽合肥 241002摘要:统一场理论共分为狭义统一场理论和广义统一场理论。

狭义统一场理论就是指四种力:即电磁力与强力、弱力、万有引力的统一;广义统一场理论就是指物质世界都最终统一于电和磁,即物质世界最终由电和磁组成。

物质首先由电和磁组成,电和磁组成了只有动质量而没有静质量的电磁波。

物理学一条重要的定律就是:电磁波即光子在直线运动时只产生动质量,其动质量在垂直于电磁波即光子运动的方向上产生,这时电磁波处在直线运动时,其纽曲度规定为零,其静质量为也为零;把电磁波绕一个点旋转时的纽曲度规定为100%,则其静质量也为100%;当电磁波在拐弯时,在拐点处产生静质量,其产生静质量的大小和纽曲度的大小成比例关系。

电磁波即光子按一定的规律绕点旋转时就产生了完全的静质量,所以,电和磁组成了磁力线环和电力线环,其中磁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电子,而电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磁极子。

以正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结构,构成了物质世界;以负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构成反物质世界。

同样,以正磁极子为核心组成正磁物质世界,而以反磁极子为核心则组成了反磁物质世界。

所以,在我们这个广义的宇宙中,除了宇宙大爆炸这个物质宇宙之外,还有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

更大义意上的宇宙应该由许许多多个这样由四种宇宙:物质宇宙、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组成。

同时,物质宇宙和反物质宇宙间存在着万有斥力;正磁物质宇宙和反磁物质宇宙之间也存在着万有斥力。

因此可以断定,我们这个大爆炸的宇宙只是更大义意上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电子”而已。

在物质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中,电和磁组成了正、负电子,正负电子组成了中子和质子,中子和质子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与核外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了分子,各种分子组成了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和宇宙。

爱因斯坦在科技史中的地位与评价1

爱因斯坦在科技史中的地位与评价1

爱因斯坦在科技史中的地位与评价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科学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和影响。

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

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

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

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从认识论的高度来批判地考查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古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充分吸取前人科学研究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用革命的办法在理论上作出根本性的突破,使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爱因斯坦从三个不同的领域开始他的理论探索,并先后在1905年3—6月间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成果,而这三方面的努力,都是在他探求物质世界统一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他最先取得的成果是关于分子运动论的研究。

他用统计学和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热力学问题,特别是研究悬浮粒子在流体中的运动,不仅在理论上彻底地解决了早在1827年发现的布朗运动,而且通过直接的观测可以推算出分子的实际大小。

这个理论预测,3年后由法国物理学家佩兰在实验上给以证实。

爱因斯坦第二方面的工作是发展量子论。

量子论是普朗克于1900年为解决黑体辐射的矛盾而提出的一个革命性的假说,认为物体发出辐射时所放出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可是,普朗克缺乏革命精神,不但不敢把能量的不连续概念再往前推进一步,甚至以后又倒退回去,一再企图用古典物理学的连续概念来解释发射能量的不连续性。

物理学的统一理论

物理学的统一理论

物理学的统一场理论云南曲靖曲煤焦化黄兆荣一、概述:统一场理论是将宇宙中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强力、弱核力统一成一种力,强力最早认识到的质子、中子间的核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是质子、中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后来进一步认识到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强相互作用力是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强相互作用力最强,也是一种短程力。

强力是作用于强子之间的力,是所知四种宇宙间基本作用力最强的,其作用范围在10-15m范围内。

强相互作用克服了电磁力产生的强大排斥力,把质子和中子紧紧粘合为原子核。

强力是强大的引力,是质子和中子之间强大的引力,质子和中子还有小的斥力,如果没有斥力作用,那么质子和中子就成为一体了,要么是质子,要么是中子。

质子和中子之间还是有距离的,有空隙,那么就有物质,这种物质与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与夸克之间的物质也是同一种物质,是电磁物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有电磁物质,当然已经知道的这些粒子都是电磁物质的集合(聚集)。

弱核力是造成放射性原子核或自由中子衰变的短程力,作用于所有物质粒子,而不作用于携带力的粒子。

1967年伦敦帝国学院的阿伯达斯·萨拉姆和哈佛的史蒂芬·温伯格提出了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弱核力(弱力)是电磁力。

是电子与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引力也有斥力,二者之间也是有空隙(空间),空间中就有物质,当然也是电磁物质。

电磁力是处于电场、磁场或电磁场的带电粒子所受到的作用力。

引力,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种吸引作用.物体之间的这种吸引作用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称为万有引力。

质量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和它获得的加速度的比值,有时也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

物质指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pdf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pdf
切身利益,积累知识。形态的、解剖的、分类的、生长发育的、繁育的、等等。
①动物学之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 B.C.):动物志。②贾思勰:齐民要术。③李时珍:本草纲目。④胡克(Hooke,R):显微镜。⑤细胞学说(celltheory):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所有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的;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由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于1838~1839年共同提出的。
(四)学习动物学的目的
动物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动物学的新理论、新概念对农牧业的生产和人、畜的医疗保健事业,必然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就在于揭露和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动物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简明扼要地介绍动物界的一般现象和规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物学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有关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植物界: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植物。特点: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自养,为食物的生产者。
动物界:包括所有的多细胞动物。特点:营养方式:异养。为食物的消费者
5.六界分类: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提出了六界分类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1.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2.细菌界Ⅲ真核生物4.植物界5.真菌界6.动物界

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

无机非金属101,吴颜如,1004030116,2013.1.11张永恒教授首次提出新的“物质”和“能量”概念和物能时空理论---统一论其理论的内容是:物质是具有无限低的系统内能,系统内能是指物质的不对称程度,物质具有无限低的不对称性,不对称性的特征是时间和空间的属性。

能量:能量是物质的,能量是物质的不对称相互作用。

物能时空理论---统一论:物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属性,物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构成不对称相互作用也就是能量,物质能量时间空间不可分割。

一.1.物质的定义:[1]物质和能量是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和证明的。

物质是能量的聚集体,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属性,而能量的形式则是根据物质的不同时间和空间状态而存在多样性,比如动能:物质小球在静止状态下,时间和空间作用的结果均是零,则小球的动能为零,但是它还是具有自身的内能;而运动状态下的物质小球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即用速度来表示,小球所具有的速度使之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量--动能,这里也说明了物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构成的不对称相互作用形成了能量,能量物质时间空间不可分割,而不对称性程度则失能量具有了大小的区分,对于同一种物质,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产生了不对称相互作用,从而使能量具有了高低的区别。

[2]物质的狭义定义认为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物质的广义定义认为时间和空间也归属于物质。

[3]物质的起源:许多资料上都说物质的起源与宇宙大爆炸。

新理论还能精确地证明动体的质能当量关系及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效,并揭示惯性场与引力场的广义对应宇宙学理论认为:引力塌缩使宇宙收缩为“奇点”,宇宙“从有到无”;然后,奇点的大爆炸产生宇宙,宇宙又“从无到有”。

这也说明了物质本源是具有无限低的系统内能,从而为张教授的物质与能量的解释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2.对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狭义相对论(一)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电磁现象与牛顿力学观念的矛盾,例如光速与牛顿力学中的速度相加公式相抵触等。

大学物理——大统一理论

大学物理——大统一理论

大统一理论检索一:【题名】《浅析大统一理论》【作者】钮蒸,刘俊红,吴淑花【出处】《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5卷第6期【内容】0 前言一切自然现象都是受自然规律所支配的,也就是说,自然现象仅是自然规律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因此,众多的科学家总是想方设法用最综合的概念来描述自然规律,从而解释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

我们知道,在经典物理学中,有两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麦克斯韦,他们在统一自然规律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名垂千古。

17世纪,牛顿在研究宇宙行星运动规律时,把行星绕太阳、月球绕地球、太阳系绕银河的运动,以及地球对其上面物体问的吸引统称为一种力的作用,称为万有引力,并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由于种力的作用,使得宇宙问各天体组成了和谐的大家庭。

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成功地把现象和磁现象统一起来,指出了电力和磁力是本质上相同的力,并得到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证明了光就是二者统一的一种表现形式。

众所周知。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在做变速运动,无论这种变速运动是什么样的形式,都与力密切相关。

因为支配物质行为的就是力。

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统一自然规律的描述。

就必须把各种形式的力统一为一种力在各种不同条件的表现。

经过物理学家们近100年的艰苦努力,包括理论上的探究、实验上的摸索和验证,在20世纪中后期已将自然界各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力统一为4种自然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

余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将这4种力进一步统一。

粒子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爱因斯坦晚年的大胆构思为建立大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l 粒子理论下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目前,人们从粒子论中已经认识到,一切能观察到的物质是由4种基本粒子组成的(并非最小粒子):2种重子,即质子(P)和中子(,2);2种轻子,即电子(e)和中微子( ),它们相互接近时,其行为是由以上4种自然力支配着。

粒子论指出,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间不会直接发生力的作用,而是通过发射和吸收传递力粒子而产生通常称之为力的效应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4.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6.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6.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7.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很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错误的。

8.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9.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0.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11.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12.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13.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14.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基本的理论原理有哪些内容

基本的理论原理有哪些内容

基本的理论原理有哪些内容基本的理论原理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理论、哲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和人文学科理论等。

以下是对这些理论原理的介绍。

自然科学理论:1. 物质与能量守恒: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中不会被创造或毁灭,只会在形式上进行转化。

这一理论是一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现象和过程的基础。

2. 进化论:进化论认为物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适应和改变环境,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生物学的基础,并在解释物种起源和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理论,它描述了在高速运动和强引力场中物质和能量的行为。

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理解,对宇宙和粒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哲学理论: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物质运动的规律来解释。

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2. 辩证法: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斗争的结果,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3. 自由意志:自由意志理论认为人类有能力自主决定和行动,不受外部因素的完全支配。

自由意志是道德和法律原则的基础。

社会科学理论:1.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相互依赖的结构组成,这些结构对社会功能的维持和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的一种主要理论框架。

2.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认为个体在社会中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社会秩序是通过人们自愿达成的契约来确立和维护的。

这一理论对现代政治科学和伦理学有重要影响。

3. 启蒙思想:启蒙思想是欧洲18世纪思想运动的核心,它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倡导科学、教育和人权的普及。

这一思潮对现代政治、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文学科理论: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可以通过寻找其背后的普遍模式和结构来进行理解。

结构主义是人类学、文学批评和语言学等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

物理中的统一性

物理中的统一性

物理中的统一性吴思聪化材14 学号:201001391416摘要:物理学体系中的有关统一性的信念源远流长,而且随着物理学领域的不断扩大,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

爱因斯坦说:“……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静电现象被发现以后,其与磁现象的相似,以及电作用力所被揭示出的平方反比规律,又吸引人们将静电和磁现象统一起来。

之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将电、磁与机械运动联为一体,麦克斯韦更通过大量借用力学方式总结出的有关电磁学的方程组,使牛顿力学有了与之平行的姐妹关系。

这是人们认识到,统一不但是现实的,而且是存在的。

热学超越“热质说”后,通过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体现为宏观世界的热这一灼见,将统一引入了新的方向。

进入20世纪后不久,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以各自特有的方式登上了舞台。

相对论的出场是以高速运动的宏观世界为对象的,量子力学则缘于微观世界:相对论先是不为人们理解,然而又以戏剧化的方式得到了证实,而量子力学则正好相反。

起初物理界是张开双臂欢迎它的,但面对它所提出的一个接一个犹如天方夜谭的新概念,导致它“解决的问题,还不如造成的新问题多”。

然而,正是由于坚持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认识到世界仍是统一的。

物理史上几次大的统一主要有:第一次综合,是开普勒和伽利略等人分别对天体运动和地面物体运动的研究基础上,由牛顿总结、提炼打出质点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严整的经典致电力学体系。

牛顿对人类2000多年的探索活动做出了总结,提出了对所有运动和引力吸引作用的统一理论。

牛顿的全部理论,都是由三条运动定律和一条平方反比性的引力定律归纳得出的。

三条运动定律的根本内容就是运动,或者说动量。

第二次综合,是19世纪麦克斯韦等人把电、磁以至光统一为电磁场,建立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仑兹力公式为主的经典电动力学。

从第一次综合到第二次综合,物理学理论从经典的质点动力学到经典电磁场理论。

钱学森的系统思想

钱学森的系统思想

钱学森的系统思想关于系统科学,钱学森曾明确指出,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局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

能反映事物这个特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织部分构成并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系统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系统是系统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对象。

这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但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系统科学能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作为系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这就是为什么系统科学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整体性与横断性的原因,也是系统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根本特点,使系统科学处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性整体化的方向上。

系统科学也有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

在钱学森建立的系统科学体系中,处在工程技术或应用技术层次上的是系统工程,这是直接用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技术,但和其他工程技术不同,它是组织管理技术;处在技术科学层次上直接为系统工程提供理论方法的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处在基础科学层次上属于基础理论的便是系统学。

系统学是揭示客观世界中系统普遍规律的基础科学。

这样三个层次结构的系统科学体系经过系统论通向辩证唯物主义。

系统论属于哲学层次,是连接系统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桥梁。

关于系统论,钱学森曾明确指出,我们所提倡的系统论,既不是整体论,也非还原论,而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

钱学森关于系统论的这个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他的综合集成思想。

根据这个思想,钱学森又提出了将还原论方法与整体论方法辩证统一起来的系统论方法。

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系统思想,系统科学体系的建立就使系统思想从一种哲学思维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使系统思想发展到了系统科学思想。

系统科学体系是系统科学思想在工程、技术、科学直到哲学不同层次上的体现。

这就使哲学思想有了科学基础,把哲学和科学统一起来了,系统科学思想是钱学森对辩证唯物主义系统思想的重要发展和丰富。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一分为二”

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一分为二”
都是 显性 的 。
还有 一些 事物 、物质 的正 反性 是 隐性 的, 但并 不易 为人 所知 , 比如 电
荷 的 电性与 磁性 ,它们 本 是光 子 ( 电子 ) 电荷 的正 反两 方 面性 质 ,而我 或
的正 面性 东 西 ,反 面性 似乎 就 不存 在 。二 十 世纪 三十 年代 ,虽然 有 狄拉 克
就是 生命 体 的正面 性实 智世 界和 反面 性虚 愚世 界 如 图 1 示 。 所
即 电子偶素生 命体 、中子生命 体、原 子生命 体、分 子生命体 、高 分子生命 体、细 胞生命 体、植 物生 命 、动 物生命 体、智人 生命体 体
那么 ,物 质 的本质 又 是什 么呢 ?这 还 要从 事物 的本 质谈 起 。所谓 的事
勃 ,到 了后 期为 什 么就 越 来越 不 能令 人满 意 呢 ?究竟 是什 么 东 西阻 碍这 两 大理 论 的继续 发展 呢 ? 我们 通常 对物 质世 界 本质 的观 察和 理 解 ,在宏 观 上是 :块 体 、行星 、 恒星 、 星系 、星 系 团 、超星 系 团 …… 在微 观 上是 :分 子 、原 子 、质 子 ( 中 子 )、介 子 、 电子 …… 无 一不 是物 质 世界 的 正面 性理 解 ,相 对论 、 量 子力 学就 是建 立 在这 个 公认 的物 质 正 面性 概念 之 上 的理论 ,研 究 的 也 皆是物 质
的 片面 性 ,只 认 识到 物质 的 正面 ,没 有认 识 到物 质 的反 面 ; 由此 推 导 出那 些 让人难 以理 解 的,难 以澄 清 的佯谬 问题 ,其 根源 就在 于此 。 其 实 ,事物 、物 质 的正 反两 面性 ,在 我们 的 客观世 界 里 比比 皆是 ,例
艰 难程 度 是 如 此 之 深 。 这两 个 理 论 在 研 究 的初 期 、 中期 是 那 么 的生 气 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1. 哲学基本问题
(1)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划分哲学派别的依据)
唯物主义: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物质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结构
一元论
现代唯物主义:客观实在 (辩物与历物)
唯心主义: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 二元论: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二者不统一
主要矛盾:支配地位,对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6.规律: (1)是:事物本质联系;事物必然联系;事物稳定联系;客观的(根 本特点) (2)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固有、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无意识)
社会规律:通过人活动表现出社会生活诸现象间本质、必然、稳
定的联系(有一定目的) 分类:一般规律出、特殊规律、个别规律 27.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物质范畴 28.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9.马主社会历史观的基础:马主实践观 30.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只有实践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和谐统一 31.不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不彻底、不科学 32.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
10. 黑格尔:事物的联系是绝对观念的逻辑表现
休谟:“因果联系是习惯联想” 11.系统: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 整体 系统的特点: 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12.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 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 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 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②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1)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 (2)能动地改造世界(最主要的表现) (3)对人体自身的调控作用

宗源 宇宙精神

宗源 宇宙精神

宗源宇宙精神 [原创 2008-01-15 11:10:41]关键词:道、宇宙精神、统一能量、统一能量场,宇宙统一定律内容摘要:本文从老子“道”的精神内涵出发,提出了“宇宙精神”新概念,指出“道是宇宙精神”,“宇宙精神具有宇宙统一能量”,“精神是统一能量的虚态”,“物质是统一能量的实态”,“精神和物质在统一能量场的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人类精神是宇宙精神在现实世界的体现”等切合当代思想特点的宇宙统一定律,并进行了初步论证。

一、宇宙本源——人类的终极问题与答案据说清朝顺治皇帝写过一首小诗: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顺治皇帝在这首小诗中提出了关于人生的三个重大问题:未曾生我谁是我——生从何处来?生我之时我是谁——我究竟是谁?合眼朦胧又是谁——死往何处去?这三个问题放大了看,实际上也就是整个人类的终极问题: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从何而来?我们为何在此?要往何处去?在古今中外所有思想者中,对这个问题解释得最完美的莫过于老子了。

老子只用一个字就把这个问题给彻底解答了,这个字就是——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由此我们得知,老子所谓的道乃是宇宙之本源,天地之根本,万物之生母。

人类和天地万物都是道的产物,人类和天地万物一样,都随道而来,也都将随道而去。

二、人间之道——精神改变世界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在老子看来,人类所认识的世界其实是由人类的意识和概念构成的现实世界,而不是那个超越人类知识体系和意识范畴的绝对真实的世界——道的世界。

在道的世界里一切事物皆产生于道,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皆“惟道是从”。

而在所谓的现实世界里事物通常被人类分成两大类:自然的事物和人类创造的事物。

自然的事物指自然存在的事物,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自身。

关于自然事物的来源,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科学上的确切答案。

系统论

系统论
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协同论的创始人哈肯说过,他把这个学科称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老三论小释
信息论
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系统理论目前已经显现出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和特点。第一,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新兴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趋势;第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的方向发展,现已明确系统论是其它两论的基础;第三,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有必要概括出一门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第四,系统科学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系统科学的这些发展形势下,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综合各种系统理论的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途径。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就把他的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与广义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着重对系统本身进行分析研究;而他的广义系统论则是对一类相关的系统科学来理行分析研究。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2.系统技术,涉及到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3.系统哲学,包括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有人提出试用信息、能量、物质和时间作为基本概念建立新的统一理论。瑞典勘探德哥尔摩大学萨缪尔教授 1976年一般系统论年会上发表了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综合成一门新学科的设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系统工程》杂志也改称为《系统科学》杂志。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系统科学应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包括在内)和系统方法的应用”等五个部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多年致力于系统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问题自1979年以来,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他把系统科学看成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并列的一大门类科学,系统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也区分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系统的技术科学(包括支筹学、控制论、巨系统理论、信息论);系统的基础科学,(即系统学);系统观(即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部分,是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连接的桥梁四个层次)。这些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系统论将以崭新的面貌矗立于科学之林 。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体系和宇宙论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体系和宇宙论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体系和宇宙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学者,他对自然学体系和宇宙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体系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本文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体系和宇宙论,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主题。

一、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体系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体系中,自然被理解为一种有机结构,它包括了物质、形式和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自然的现象都有其内在的目的和规律性,这种目的和规律性是由物质和形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他强调了物质和形式的统一,认为物质是潜在的,而形式是实际的,只有二者相结合,自然现象才能得以解释。

在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体系中,他提出了四个元素的说法,即地、水、火、气。

这些元素在不同的配比和组合下,构成了世界上的一切物质。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运动学、力学和生命力等概念,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学体系。

他对生命力的研究,使得生命现象能够得到更好的解释,为后世的生物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在宇宙论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永恒不变的,它是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

他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球围绕着地球运转。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著名的天体论,认为天体是由纯粹的物质所构成,具有永恒不变的本质。

另外,亚里士多德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天体运动的“天圆地方”理论,认为天体是围绕着地球进行圆周运动的。

这一理论在欧洲中世纪时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直到哥白尼的地心说理论的提出才被取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学体系和宇宙论虽然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已经被逐渐取代,但其对科学研究和思想的启发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关于物质、形式和目的的思想,为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他所倡导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的科学方法,也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知识体系(一)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3个)★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大统一理论

大统一理论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大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ed theories,GUTs)。

试图用同一组方程式描述全部粒子和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四种人类目前所知的所有的力)的物理性质的理论或模型的总称。

这样一种尚未找到的理论有时也称为万物之理,或TOE。

目录大统一理论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艰苦的思索和研究万有引力发展历程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物质的原始形态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发展过程物理现象弱电统一理论统一引力和电磁力温伯格的理论被称为弱电统一理论强、弱、电磁三种作用统一理论引力在其中的关系局限在原子核内部的短程粒子卡鲁扎-克莱因理论弦理论超弦理论是物理学家追求统一理论的结果经过人们的研究发现一个埸基本的理论的不同极限矩阵理论的确给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终结理论小结展开大统一理论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艰苦的思索和研究万有引力发展历程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物质的原始形态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发展过程物理现象弱电统一理论统一引力和电磁力温伯格的理论被称为弱电统一理论强、弱、电磁三种作用统一理论引力在其中的关系局限在原子核内部的短程粒子卡鲁扎-克莱因理论弦理论超弦理论是物理学家追求统一理论的结果经过人们的研究发现一个埸基本的理论的不同极限矩阵理论的确给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终结理论小结展开编辑本段大统一理论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大统一理论并非完全荒唐可笑的梦想,因为在统一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描述方面已大霹靂奇點演化至电子,质子及中子之模型图(7张)经取得了相当成就。

就在19世纪中叶,电和磁还被看成是两种独立的事物,但麦克斯韦研究证明它们实际上是现在叫做电磁现象的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可以用同一组方程式加以描述。

到20世纪中叶前,这一描述又改进到包括了量子力学效应,并以量子电动力学(QED)形式成为物理学家提出过的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它以极高精度正确预言了诸如电子等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 电子 带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荷。 水是由氧 元素和氢元 素构成 的。 氧 当物 质粒子动 能低 到量子力学的最低 点时, 物 质处在最低 的能量状态 , 元素是 由8 个质子 , 8 个 中子和 8 个电子构成 。 氢元素是 由1 个质子, 1 个中 即物 质达 到绝对零度 , 不可能再低。 根据此理论人类推 断绝对零度是 一 子和 l 电子构成 。 当然 质子 , 中子和 电子又是 由更 小的球 形粒子构成 。 最 2 7 3 . 1 5 。 C , 并且 是不可能 达到的 。 然而 , 根据 统一论 的观 点物质具有无 小 的球 形粒子 就是 物质。 也 就是说 人类认 为宏观物 体是 由很 小的球 形 限低 的能量 , 可以预 测物质的最 低温度 不可能 是现在 人们认为 的绝对 粒子的物 质构成 。 随着宇宙科 学的发展, 人类发现宇 宙中可能存在 不与 零度- 2 7 3 . 1 5 。 c , 而 是远远低于 这个温 度, 可以说 无限低的温 度。 总之,
科 专论
物质, 能量新概念及物能时空理论 一 统一论
张永恒 青岛科 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 6 6 0 4 2
【 摘 要】什 么 是物质, 什么是能量。 什么是时间, 什 么是空间。 它们之 接近干零 , 但不 可能是零。 也 就是说物质的特 征是具 有无限低的能 量。 间有什 么 联系 呢? 我认 为 物质具有无限低的不对称性 , 物质不对称性的特 物质的这 种能量状态 是如 何存在的呢? 也 就是说能量是什么呢? 我认为 征是时间和空间属性。 能量是物质, 能量是物质的不对 称相互作用也 就是 能量是 物质存在的状 态, 是物质的不对 称性相互作用。 物质的不对称性
可 以很 好的解 释人类推测 的反物 质, 暗物 质, 暗能 量, 宇宙学 的黑洞和 虫洞理论 , 宇宙 的大爆炸理论以及推断 出宇宙的未来 即宇宙是轮 回的。 应用统 一论可 以对物 质的最低温 度有 新的 认识 。 人类 目 前 根据 麦克 斯 韦一玻尔兹 曼分布理论 , 推断物 质粒子 动能越高 , 物质的温 度就 越高。
间不可分割 , 它们是统 一的永恒的 。 这 就是物 能时空理论 一 统一论或者 什 么是物质? 这个 问题对 大 多数 人来说 是非常 简单而且可以 流利 永恒论 。 的 回答。 物 质构成 了 人类 能够 看得 到, 摸 得着 的宏观物 体 , 例如 水 , 石 统 一论可以 完全改 变人类 对物 质世界 的认识 。 例如 , 应 用统一论
物质的时间和 空间变化。因此 , 物质, 能量, 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 它们是统 的和 永 恒 的。 这 就 是物 能 时 空理论 一统一 论 或 莉 巨论 。 I 关键词】物质; 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间; 空间; 统一 论; 永巨 论

的特征 是时间和空间属性 。 物 质的时 间和 空间变化 就是能 量。 物质具有 无限 低的 能量 意味 着物质具 有无限低 的不对 称性 。 因此 , 我认 为能量 是物质。 也 就是说能量 是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 物质, 能量 , 时间, 空
头, 树木 , 动物 , 植物 , 电脑等等。 自 从粒子物理学 , 量- T - 7  ̄ 学建立 以来, 人类对 自然界 的认识 已经变 得非常 自 信 , 并且不断 的展示和 应用对 自 然界的认 知成果 。 例如人类定 义了元 素, 认为各种宏观 物体都是 由各种 元素构 成。 元素 是由球形 质子 , 中子和 电子构成 。 人 类还定 义质子带正
代 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 他认为每 一种 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 究方向 :物质结构 ,纳米材料 ,材料 失效理 论。 子, 例如 反电子即正电子 , 其 质量与电子完 全相 同, 而携带的 电荷和 电子 的自 旋量 子数正好相 反。 粒子与反粒子碰到一起 , 会迅速 的湮灭转变为 本文作者 感谢 国 家 自 然科 学基金委 员会 对本研 究提供 的资金资助 其他粒子。 由反粒子构成 的物质被称 为发物 质。 科学 家设想 在宇宙中可 ( 项目 号 :5 l 1 7 2 1 1 4 ,5 1 3 7 2 1 2 6 )。 能存在 完全 由反粒子构成 的反物 质。 除此 之外 还有其 他有关物 质的学 说。 纵观 人类 对物质世 界的认识 历史 , 可 以发现人类对能 够感知 的宇宙 仍然没有相对确定 的认知。 能量 概念是 人类探索 自 然 的过程 中使 用的最基 本概 念。 能量也 是 使用频 率最高 和最广泛 的词 。 人类 通常认为 能量是 一个物 理 系统 对另 外一个物 理系统做功 的能 力。 能量是一个不能 被直接观察到的物理量 , 而是可以被 间接测 量的物 理量 。 对不同的物理 系统人类定义了电能 , 风 能, 化 学能, 磁能 , 热能等 等。 很显然 , 这样的 回答对 大多数 人来说是完 全可 以理解 和理所 当然 的正确 。 然而 , 随 着相对 论 , 量子力学 , 量子场 论 和宇宙科学 的发展, 人类又认为能量 是一种客观存 在 , 是物 质的一种 存在形式 , 如质能转换 , 暗能 量, 真空能 量等。 由此看来 , 目 前科 学界对 能量概念的科 学认识仍然是非常不确定和混乱 的。 现 在, 人类 对几千年来取得的 自然科学成就 非常骄傲 , 并且整个世 界的科学界都认 为人类已经处在揭示 自 然界奥秘 的最 后一道门 , 也就是 找到 构成物质世界 的最小 粒子 “ 物 质” 。 人类在认 知和 了解这些不 同大
电磁力相互作 用和不发 出光线 的物质。人类无 法用电磁波 来 探测这 种 统一论或永恒论将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提供一 个全新的理论 。 物 质, 而 只能通 过引力产生 的效应 感知可能 物质的存在 。 所以 , 人类把 这 种物质称为 暗物 质。 根据 目 前的宇 宙学研 究结果 , 人类认为宇宙 中可 作者简 介 能 有大 量暗物质存在 。 另外, 英 国物 理学家保 罗 狄拉克在 2 0 世纪 3 O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