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合集下载

政务公开的理论框架

政务公开的理论框架

政务企开鸶疆★●暴政府自利性属性应该得到承认,经济人假说同样适用于政府。

对政务公开进行自成系统的理论研讨,有助于该学科的尽快成熟与发展。

一、政务公开的动因即使得政府公开其政务信息的因素。

公众与政府的信息不对称,加之个别官员违规操作、暗箱操作与不当操作,造成政府信用缺失。

政治代理人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谋取私利,群众意见。

泥牛入海”的现象依然存在。

如上因素是政府公开政务信息的根本原因。

而政务信息数据化则直接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

二、政务公开的依据即赋予公开合法地位并使其赖以执行的政策或文件。

我国目前未有一部系统调整公开行为的正式文件。

有关思想,只是散见于一些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与其他文件中。

如前所述,我国加入、vT o后为兑现承诺,使得w T0的透明原则成为国内政务公开的国际依据。

在国内,以下几条途径可资作为公开的依据:①通过《宪法》肯定“公开”的思想;②制作《信息公开法》、《保密法》等;③制作《行政程序法》(在程序的制度建构中,公开应成为核心原则);④制作支持公开的辅助性文件,如电子签名法等。

三、政务公开的主体即哪些行政机关负有公开行政信息的义务。

原则上,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有义务向民众进行行政信息公开。

政务公开应具有广泛性,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还包括政党组织、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社会性组织、政治性团体等。

这些组织都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载体。

他们的活动和设置的调整,都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口孙博善。

因此,政务公开的主体应具有广泛性:凡是构成社会主义政治统治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并与民主政治发展直接相联系者,都应该纳入到政务公开的范围。

在此,从主体定义上来说,政务公开实质等同于政治公开。

政务公开的主体或政务信息公开的主体应该是其行为者或形成者。

现行文件的开放主体应该是现行文件的形成机关,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

怎样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精选多篇)

怎样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精选多篇)

怎样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精选多篇)第一篇:怎样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已成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深化政务公开,作为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对政府工作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发挥政务信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是贯彻十七精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形象的有效措施。

政务公开就是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事务向社会公开,要求政府向社会公开其所掌握的相关信息。

但如何让政务公开真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政务公开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中央提出政务公开已历时多年了,但效果甚微,今年用法律的形式将政务公开法制化,将大大地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和职能的体现。

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要发挥好政务公开应有的作用,必须广泛地开展宣传,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把政务公开工作扎实地落实到位。

其次要在观念上逐步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要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确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思想。

依据法律自觉将行政决策、执行过程及有关政府资讯向公众公开,增加透明度,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是要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规范权力运作,把权力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权责相结合,把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及其工作人员逐步由“官”真正变成“仆”,由“领导者”变成“服务者”,把“管理行政”变成“服务行政”。

二、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是政务公开发挥作用的保障。

制度是靠人执行的,没有监督,没有责任,如同虚设。

建立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和监督制度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保障,政务公开工作做得好,其作用才能正常发挥。

因此,要做好以下二方面工作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研究建立科学的目标责任体系。

试论新形势下的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

试论新形势下的政务公开与民主监督

党 的十八 大把实 现“ 两个 一百 年 ” 目标 、 实现 中华 民族 伟大 复兴 的“ 中国梦 ” 放 到首要 位 置 , 号 召全党不 断提 高构
非常有必要 , 能增强政务的公信力 。 通过政务公开这个平 台 ,
政府可 以问需于民 、 问计于 民, 真正做到权为 民所用。 还能让
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能力 , 深 化党 风廉 政建设 和反 腐败
人 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 么、 干什么 、 干得怎么样 。 这样可 以 保障人民群众 的知情权 、 参 与权 、 表达权 、 监督权 。这种对政 务活动 的社会性监督 , 具有监督的广泛性 、 基础性 和代表性 ,
也具有实效性。 因此 , 公 开是监督 的前提和基础。 实行政务公 开, 既要重视对外公开 , 又要加强 内部监督制 约机制 , 使二者
大课题 。

上下衔接 , 内外呼应 , 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 其最终 目的是加强
和巩 固党 的执政基础 , 不 断扩大 民主政 治参与范 围 , 加 快 民 主政治建设进程步伐 。

政 务公 开 与 民主监督 的关 系
二、 政务 公开 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政务公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 的一项创新 ,
将政府行为置于人 民群众监督之下 , 可 以增强对政府及其工
早在 2 O世纪 4 0年代 ,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就黄炎培等五 位国 民党政府参政 员 问今 后执政 路线时答道 : “ 我们 已经找
到新路 , 我们能跳 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 民主 , 只有让人 民来监督政 府 , 政府才不敢 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 才不会 人亡政息。” 时至今 日, 我们 回味这段话仍然感慨不 已 , 在这

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政务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监督政府的工作。

在现代社会,推进政务公开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也明确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范围。

推进政务公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形成良好的政务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政务公开能够使政府的决策过程、执行情况和效果对社会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从而有效地监督政府的工作。

政府如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不仅能够提高其透明度,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增加其公信力,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透明的政府工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务环境,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凝聚力,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政务公开可以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参与政府的工作,使公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政府决策和管理,增加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政府公开政务信息,不仅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政府的工作,在解决问题上更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政府要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就要广泛听取和采纳公众意见建议,使政府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政务公开的开放和透明,有利于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积极主动,有利于增强社会信心,提高社会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创业,加快经济发展。

政务公开也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使社会各界更加信任政府,凝聚共识,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推进政务公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务公开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利于促进民主法治建设,还可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

2号 ,以下简称 意 见》 ,对政务 公开工 ) 作做出具体安排 。按照各级政 府的要求 ,
我院把 政务 公开摆 上 重要位 置 ,加 强领 导,采取措 施 ,政务公开工作取得 了一定
的 进 展 。建 立 了政 务 公 落 实工作责任 ,切实推进我院政 务公 j日制度、患者投诉接待制度、住院患者 开工作 。 )回访 制度的 建立 畅通 医院 办事 公开 的渠
提高。
道 ,及时听 取社 会对 医院 医疗服 务的 意 高。通 过医 疗信 息公 示 、一 日清单 和住
信 息 公 开 工 作 制 度 , 积 极 围 绕 沈 政 务 发 【见和 建议 ,促进 医疗 服务 质量 的不断 提
院 费 用审核 制度 、医疗收 费管 理制 度的 知 》精 神 ,根据 卫生行 业 的特 点和 服务 ;实行 ,进一 步 提 高 医院 收 费 的透 明度 ,
{工 ,落实责 任 ,确保 办事 公开 、医疗信 1 2 、建立 健全办事公开 、医疗信息公
工作。党的十六大对推行政务公开提出 了 明确要 求,十六届三 中、四中、五 中全 会 进 一步把政务公开作 为加 强民主法制建设 的重要内容做 出部 署。 中共 中央办公 厅、 国务院 办公厅专 门下 发 关于进一步推行 政 务公开的意 见》( 中办发 [ 2 0 0 5]l
落实 依 法 治 国 基 本 方 略 的 一 项 基 础 性 工
动大会 上的重要讲话 中指 出 :“ 要坚持立 党 为公 、执 政 为民 ,按 照科学执 政 、民 主执 政 、依 法执政 的要 求 ,把 全心 全意
取得新进展。 ( ) 一 、提 高 认 识 加 强领 导 ,建 立
作。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 照科 学 按 执政 民主 执 政 、依 法执 政 的要 求 ,把 全

开展政务公开的意义

开展政务公开的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开展政务公开的意义政务公开是指政府对有关政务的决策、执行、服务、监督等方面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一种制度安排。

政务公开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务公开是民主的体现。

政务公开可以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进而形成对政府的监督和评价。

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体,有权利了解政府事务和参与决策,政府也应当履行向公众提供政府事务信息的义务。

政务公开可以使公民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表意见和建议,增加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使民主决策更加全面、公正、科学。

其次,政务公开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

政务公开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腐败现象。

政府将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向公众公开,可以增强政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减少政府的错判和不当行为,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效益。

政务公开还可以对政府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推动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绩效。

再次,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政务公开可以提高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和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社会矛盾。

政府公开信息、政策、决策过程等,可以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理解,减少对政府的猜疑和不信任。

政务公开还可以让公民知晓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协作,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政务公开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民主监督和法治建设水平。

政务公开可以使公众发现政府违法和不当行为,对政府进行监督和制衡,促进政府按照法治原则行使权力。

政务公开还可以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加强公平正义,增加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政府的法治建设水平。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之,政务公开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当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信息公开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推动政务公开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为建设法治政府、服务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班级:20144041 学号: 20 姓名:陈铁山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重点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继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怎么样的?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而创造、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事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而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重点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继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其本质和特点主要有:第一,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第二,实行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以这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保障社会各阶层、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政务公开研究述评

我国政务公开研究述评

事务或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让大众 了解。在政党 已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因素的当代, 公开的‘ 政务 ’ 包
政务公开究竟有什么作用, 这是政务公开研究中应
中图分类号: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 8 5 4(0 20 — 0 7 0 C9 6 A 10 — 9 72 1)3 08 — 4
本文拟就 2 0 年至 2 l 年 1 余年来国内期刊 00 01 O
括‘ 党务 ’ n 国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姬 ” 他认为: “ 中国 现代条件下的政务公开是指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
文章关于政务公开方面的研究状况做一述评。笔者以中 国期刊全文数擗 ( N I为检索源, C K) 检索的时间范围为
作者及单位 : 雷蕾 , 电子科技 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F O l  ̄2 l 级行政 管理硕 士研究生; 刘智勇, 电子科技 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 ( 成都 6 13 ) 17 1
该回答的基础和关键性问题。从对 1 余年发表的文章 O 看来, 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 同时也有许多文章在文中用一部分予以阐述 , 均对 此表达 了独到的见解。高小平研究员早在 2 年就提 00 0 出: “ 廉洁、 民主、 高效、 可持续发展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
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中也有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如孙学玉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 , 这也是
虽然政务公开在我国还算不上是舶来品 , 但是不论
是从发展还是实践上来看 , 国外有许多经验都值得我们 学 习和借鉴。 比较研究是我国政务公开研究的热点之

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最直接、 最广泛的一项伟大实践。 ”
公开的主要渠道 , 它主要包括政府公报、 政府新闻发布会

政务公开实施方案(五篇)

政务公开实施方案(五篇)

政务公开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优化政务环境,推进我镇政务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推行政务公开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____《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加强行政权力的监督,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促进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二、政务公开的基本原则(一)依法公开。

政务公开工作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政策规定进行。

(二)真实公正。

公开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办事结果应当公平公正。

(三)及时便民。

政务公开一定要做到及时,要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四)注重实效。

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三、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政务公开的范围包括镇政府的政务公开和各站所的政务公开。

对政务公开内容的要求是:全面、真实、具体。

公开的事项要求具备“六个要素”,即办事依据、办事职责、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结果。

(一)镇政府公开的内容。

(1)党政领导职务、职责权限。

(2)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完成情况。

(3)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4)年度财政预算和财政收支情况。

(5)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及使用情况。

(6)镇直属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承(发)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7)债权、债务及支付转移情况。

(8)工程项目招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9)向农民集资的项目、依据、标准、结果及使用情况。

(10)镇政府向社会承诺的大事、要事、实事完成情况。

(11)工作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

(12)其他临时性重大事项情况。

论中国政务信息公开的问题与对策

论中国政务信息公开的问题与对策
2民主 性 .
政务信息公开的民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国家政务必须让人 民了 解, 受人 民监督 , 使人民直接参 与。 ・ 3 织性 . 组 政务信息公开在中 国的实践具有 明显的 中国特色 ,即它不是 自发 的民主 , 而是在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 有组织 、 有步骤 、 有秩序地推 行的。 共产党既是“ 政务公开” 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 也是实行“ 政务公开 ” 的主体之一 , 它要 对 自己手 中的公 共权力 、 政治权力实 行“ 政务公开 ” , 主动接受公 众监督 。 这既是对共产党执政 的考验 ,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要求。 4法 治 性 . 政务信息公 开是国家政治权力行使 的方式 , 当有法 可依 ; 应 同时 , 政务信息公开虽属民主政治范畴 , 如没有 法治依 托, 但 民主便 没有规范 和保障 。 二 、 国 政 务 信 息公 开 的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题 我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 的快速发展 , 有序地公 开政务信息 , 依法


1 开 性 . 公
政务信息公开具有公众看得见 、 看得 清 、 看得懂 的明确的公开的形 式 载 体 , 街 道 办 事 处 的 “ 示 栏 ”政 府 网站 的 “ 务公 开 栏 ” 及 机 关 如 公 、 政 以 媒体 的“ 政务要闻” 等等 , 要让公众 了解并 监督公 共权力的行使 , 保证社 会公开 、 正的实现。 公
诉电话 、 投诉 电话 , 但对投诉意见的处理却很不及时。从 网上公布的情 况看 , 布的只是公开主体单方面的信息 , 公 很少有老百姓发表意见的地 方; 即使有联络 邮箱地址 , 也常 常是网页管理员 的, 至于真正的办事人 员却很少能与百姓在 网上沟通。公开什么信息 , 何时公开 , 公开到什么 程度 , 对什么人公 开, 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诸多 随意性和主观取舍性 。 2政务公 开的质量不高 , . 避重就轻 多数地方公开 的信息大部分局 限于事务性 、 程序性 的公开 , 而对于 决策程序 ,决策依据 的数据 和资源 以及人 民群众最关心 的涉及到群众 切身利 益 、 容易引发矛盾 和滋生腐 败的热点 、 点问题 , 难 诸如单位总体 发展规 划 、 工作计划 、 单位 内部 财务收支 、 领导 干部廉洁 自律及选拔任 用、 职称评聘等很少做 到完全公 开、 透明。群众普遍反映说:公开一 阵 “ 子容易 , 持之以恒难 ; 公开过程容 易 , 到公 开的实效难 ; 达 公开浅层次 内 容容易 , 公开引入深处难。” 把 3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 . 公开信息不全 由于缺少对政务公开信息的获取途径 ,人们想要获取的信息并 不 知道 向哪个单位去 申请索取 , 即使索取到了信息又感到不能满足需要。 在政务公开活动 中还 出现一些假公开 、 公开项 目不全等问题 , 有些地方 甚至只是在硬件上确立了这样那样 的制度 ,但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却 很少倾 听群众 的意见和建议 ,使实施主体不能按照公开对象的意愿修 正、 充实 , 更不能在公开 中发现问题 、 处理问题 。因此 , 政务信息公开就 无法在人民群众 的参与 、 监督下起到取信于 民、 收效于社会的作用 。 ( ) 务公 开 缺 乏 统 一 性 和 协 调性 二 政 当前我 国许 多部 门 、 地区 、 单位都在 进行政务公开 , 但是 由于法制 及其它相关 机制的滞后 以及领 导体制 、 职能 、 经济发 展水 平 、 工作性质 及人员素 质等的差异 , 人们对 政务公开的认识 、 开的形式 、 公 公开的范 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 , 公开活动相互之 间缺乏统一性 和协调性 , 各 自为政。 比如说 , 目前 的管理与领导体制较 为复杂 , 政务公开分别 由法 制部 门、 人事 部 门、 民政部 门、 监察部门 、 的宣传 部门等负责 , 党 这种 多 元化 的领导体制的弊端之一就是缺 少综合协调 , 使各 地方 、 部门在政 积累的经验也很 难为其他 部 门所利用 , 加大了整个 制度 建设 的成本。另外 , 由于缺少综 合协调机 构, 对于信息时代的信息公开问题缺少全盘规划和部署 , 各种改革仍 然 停 留在渐进性改革的思路上, 使政务公开的步伐不一致 。 ( ) 三 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界限不清晰 由于我国 目前还没有 一部 《 政务公开法》 对 应公 开的内容 、 , 范围 、 程序和形式等都没 有明确的规定 , 并且 由于领导体制 、 能、 职 经济发展 水平 、 工作性质及人员素质等的差异 , 许多机构和工作人员不清楚公开

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几个问题

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几个问题
维普资讯
2 6. 00 6
政 策 聚 焦
关于推政务公 开是 当前和今后一 个相 当长 时期 内各 级 政府 及政府 各部 门一 项 十分 重要 的工作 。在 当前 , 要做好这项 工作 ,必须 明确以下几点 : 第一 。深刻认识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推 进政务公 开是 实践 “ 个代表 ”重要 思想的具 三
加速政府信息开 发利用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推 进 政 务 公 开 是 弘扬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的 必 然要
求。随着互联 网技 术的发展 ,特别 是无 线移动通信 和 语 音 、图像 、数据技 术的融合 ,互联 网等现代传媒对
社会舆论 的影 响将 更加突 出。充 分利用先进 的信 息技
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受理群众投诉 ,强化责任追究 ,
力求事事有 回音 ,件件有着落 ,让群众 的意 见和建议
真正发挥作用。■
( 者 单位 :湖北 省 纪律 检 查 委 员会 综 合 室 ) 作
荤4 7
维普资讯
政 策 聚 焦
术 ,积极推 进政务公开 ,改进 政府工作 ,是 发展先进
领导小组组长 。各市 、州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 和部署 ,
都 成立了领导小组 和工作 专班 。各级政 府及其部 门的 主要领 导为本 地本单 位政务公 开工 作 的第 一责 任人 , 对政务公开 工作负总责 。同时 ,规定 由各级政府 组织 协调政务公开工作 ,有关政策 、制度 以政府文件下发 , 有关政务公开工作 的重大活动和事项 由政府 出面组织 。 并将 政务公开工作 纳入 党风廉政建设 和党政领导干部 年度考核 的一项重 要 内容 ,严格检 查考核 。二是建 立 政务公开预审制度 对公开的内容坚持进行事前预审 , 着重把握 “ 两个着眼” “ 、 三项原则 ” ,即 :着眼于方 便群众 办事 ,着眼于接受社 会监督 ;公 开的 内容必须

行政公开制度与建设和谐社会

行政公开制度与建设和谐社会

效的参 与行政程 序, 以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 社会 民众 因此可 以通过行政公 开 。 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盂德斯鸠
说 :一 切 有 权 力 的人 都 容 易 滥用 权 力 。这 是 万古 不易 的一 条 “
经验, 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1 这 种对权 - 2 1 。
地 市 以及 省级 机关 、国 家 职能 部 门相 继 进 行 了 政务 公 开 以及
种法律程序实现对行政权 的制约 【 l 1 。对于保障行政人知 情 它是现代 民主国家 的一项 必备制度 。 “ 和谐” 一词 , 辞海 》 解释为 : 在《 中, 配合 的适 当、 调或 匀 协 称。 西方人认为和谐就是美 。 我国 目前 的和谐社会概念是在党 的十六大报告 中首次提 出来 的 。 胡锦 涛总书记把“ 和谐社 会 ” 的概括为 : 民主法治 、 公平正 义、 诚信友 爱 、 充满 活力 、 安定有 序和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 。这实际上就确定了我国当代 和谐 社
设与行政公 开制度 有其 内在的联 系, 者之 间的成功互动,既利 于行政公 开制度的完善, 二 , 又有利 于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的构建。
关键词: 行政公 开制度: 和谐社会: 促进作用


完 善 我 国 行 政 公 开 制 度 是 建设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
反 法 律 , 害 个 人 的合 法 权 益 。与 其 他 权力 相 比 , 政权 更 需 侵 行 要 受 到 法 律 的 控 制 。 所 以 .我们 必 须 建 立 和 完 善行 政公 开 制
的范 围不 确定 . 该公开 的不公开 。 而对 于一般性 的领导活动 、
讲话或机关 内部事务性安排 。 公开 的较多 , 而这些信息并不涉 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 行政公开 尚属行政 自由裁量 , 还 没有纳入司法审查等。

依法治国方略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论文

依法治国方略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论文

试论依法治国方略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摘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十七大报告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发展提出的基本目标。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保护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手段。

政府信息公开不仅是一个行政管理过程,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当前,我国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存在许多欠缺,探索当前依法治国方略引领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改革,从而严格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努力向着构建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政府公开工作机制的目标迈进。

因此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必须站在重构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视角,将知情权的保障贯穿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整个过程,建立严格、完备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

关键词: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国家;知情权保障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在这个层面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用法律和制度促进并保障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的实现。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建立服务型责任政府的观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促使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政府信息公开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走向了更加规范的道路。

然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由于公众的信息需求,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无论是在制度还是在实践上均存在许多问题。

一、依法治国方略下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是有很大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必要性的。

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需要政府信息公开化,这才是提高政府行政行为透明度、保障公民知情权以及维护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

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

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

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信息所属:遵义xxxxxx1、政务公开的目的在于行使权力者接受监督和民众参与权力行使的过程在现代法治国家,公开的原则几乎被适用于所有领域。

无论是审务公开,还是检务公开,或者是警务公开,乃至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厂务公开,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行使权力者接受监督,使民众参与权力行使的过程。

政务公开当然也不例外,它是现代国家实行民主监督和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私人的合法权益,吸收私人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

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要被滥用,就要腐败。

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13」在中国大陆,长期缺乏公开而有效的监督,被认为是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等各种权力腐败不断蔓延滋长的深刻原因。

「14」因此,人们在强调建立公开而有效的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其视为实现监督目的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2、政务公开是方式、手段、途径,而决不是目的如前所述,政务公开的目的在于为形成监督行政和参与型行政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因而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作为方式、手段、途径的政务公开,一旦作为原则甚至制度确立下来,就能够发挥其确保监督、促进民主、限制权力滥用、保障权利实现的巨大作用。

是否能够贯彻和实施公开的原则,并进一步确立公开机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行,各个领域的公正、公平和平等是否能够实现。

鉴于目前各国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将公开的原则置于勤政廉政、反腐倡廉的机制建设中来理解的话,则更能够凸现出该原则的重大意义。

3、政务公开是民主建设的需要在现代民主国家,国民主权或者人民主权成为国家的基本原理。

在这种基本原理之下,作为主权的享有者,人民当然享有广泛的知情权。

在政务公开层面的知情权,意味着私人有权知道有关行政事务的所有信息,而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护私人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的这种权利。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的实践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的实践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的实践经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中,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我国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建设法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一、发展基层民主,壮大人民群众自治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过程中,发展基层民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基层民主中,最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扬人民群众自治的精神。

我国通过设立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极大地壮大了人民群众的自治能力。

另外,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使得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更好地在政府中得到反映。

这样,可以实现民主决策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群众自治。

这种基层民主的组织形式赋予了人民群众更多的权利,使得人民群众具有更多的参与决策的渠道。

二、完善法律体系,严格司法制度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完善法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法律,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为法治国家的顺利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国还严格执行司法制度,注重公正和廉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依法司法。

这些措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

三、提高政务公开水平,推进透明治理清官难断家务事,过去在我国传统上印象深刻,于是提高政务公开成为发展的重点。

我国通过公开政务,让各级政府的工作得以在公众的监督下展开,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反馈信息。

同时,公开政务还增强了公民的知情权,使公民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政府的工作进程和政策措施。

这样透明化的管理有利于加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也有利于公民监督和反馈意见建议,从而使得社会治理更加合理和有效。

四、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方略,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国庆节期间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国庆节期间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国庆节期间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国庆节,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节日,不仅是欢庆的时刻,更是思考和推进国家发展的契机。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需要在国庆节期间广泛开展民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理念、原则和制度。

可以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法治宣传节目、短视频,或者开展线上线下的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吸引广大民众的参与,提高他们对民主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组织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活动,为民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援助,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在国庆节期间积极推动政务公开,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

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政府的工作进展、重大决策和民生项目的实施情况。

此外,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决策的机制,如听证会、民意调查等,让民众能够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中表达意见和建议,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科学合理。

再者,加强执法监督也是国庆节期间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执法部门应当严格依法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检查,防止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发生。

鼓励民众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设立举报投诉渠道,对违法执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另外,司法公正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国庆节期间,司法机关应当加强对各类案件的审理工作,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

提高司法效率,减少案件积压,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同时,加强司法公开,通过公开庭审、裁判文书上网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司法的公信力。

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国庆节期间,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法治活动,如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公益诉讼等。

建节如何推动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建节如何推动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建节如何推动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举措。

其中,“建节”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节”,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机制和平台,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民主的实践和发展。

首先,建节能够完善民主制度。

制度是民主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科学合理、健全有效的民主制度,才能确保民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充分行使立法、监督等权力;健全政治协商制度,让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能够广泛参与政治协商,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能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其次,建节有助于拓展民主渠道。

民主渠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能否充分参与民主生活。

建立多样化的民主渠道,能够让人民有更多的机会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比如,加强政务公开,让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工作情况更加透明,便于人民监督和参与;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使人民能够随时随地与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展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活动,广泛收集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再者,建节能够加强民主教育。

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的提高,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

通过建立系统的民主教育体系,能够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参与能力和责任感。

在学校教育中,设置相关的民主课程,让学生从小了解民主的理念和价值;在社会教育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民的民主素质。

同时,通过媒体的宣传引导,营造民主的社会氛围,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另外,建节对于规范民主程序也具有重要意义。

民主的运行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建立明确的民主选举程序,确保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选出真正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科学论证和民主协商,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建立民主监督程序,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

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

一、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一)政务公开的目的在于接受监督在现代法治国家,公开的原则几乎被适用于所有领域。

无论是审务公开,还是检务公开,或者是警务公开,乃至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厂务公开,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监督。

政务公开当然也不例外,它是现代国家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吸收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

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要被滥用,就要腐败。

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在我国,长期缺乏公开而有效的监督,被认为是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等各种权力腐败不断蔓延滋长的深刻原因。

(二)政务公开是方式、手段、途径,而决不是目的作为方式、手段、途径的政务公开,一旦作为原则甚至制度确立下来,就能够发挥其确保监督、促进民主、限制权力滥用,保障权利实现的巨大作用。

是否能够贯彻和实施公开的原则,并进一步确立公开机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行,各个领域的公正、公平和平等是否能够实现。

鉴于目前各国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将公开的原则置于勤政廉政、反腐倡廉的机制建设中来理解的话,则更能够凸现出该原则的重大意义。

(三)政务公开是民主建设的需要政务公开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化行政手续,规范行政行为,方便群众办事,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和行政权力运作的公开性,保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四)政务公开是现代行政法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现代行政法是规制行政主体行为、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它是具体化了的宪法,承担着确保权力真正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21世纪的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应当是服务行政。

从根本上说,政务公开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恰恰就是现代行政法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

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就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建立政务公开制度,使得行政主体的行为处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腐败。

如何建立有效的政务公开评议及责任追究等制度(精选多篇)

如何建立有效的政务公开评议及责任追究等制度(精选多篇)

如何建立有效的政务公开评议及责任追究等制度(精选多篇)第一篇:如何建立有效的政务公开评议及责任追究等制度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形式,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对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现代国家政务管理应当具有的社会正义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政治法律思想中的精华。

一、建立有效的政务公开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推行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一)推行政务公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所有执政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这一属性决定了我们的政权运作方式都是公开的。

(二)推行政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章,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推行政务公开的实质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效的监督政府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把权力运作过程是否向人民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让群众可以随时就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批评和建议,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感受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具体的,真实的。

(三)推行政务公开是促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12页]2010年2月(总第230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 NO.2,2010(Cumulatively ,NO.230)[摘要]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今天,本文首先从政务公开制度实施的民主法治环境进行分析,并从思想观念和法治建设层面提出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途径,为我国政务公开的施行提供外部环境的保证。

[关键词]政务公开;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环境政务公开作为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中建立的公开、透明政府政务的具体目的和手段,他通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有效施行与其所处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

美国著名的公共行政管理学家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认为,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公共政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行政系统本身,而应该跳出行政系统,从社会这个大系统来考察行政行为,亦即考察一国的行政与该国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关系政务公开是我国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依法实施的一项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将政府行政管理的重大决策运行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公诸于众,并采取一定的方式让公众参与。

(一)政务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现形式民主政治是一种参与政治,公民是民主政治的核心。

而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和内容,公民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政务公开是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首先就是依法治理国家权力,而法治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必然要求权力公开、规范、明确地行使。

政务公开制度是政府推行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也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并通过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没有对行政权的规范和制约,就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

(三)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法制的健全可以有效地保证政府依法行政,而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法治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影响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作用;二是制约作用。

这些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政务公开制度的有效施行。

二、我国政务公开实施的民主法治环境(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为政务公开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已基本解决。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也为保障宪法及各项法律的实施提供了文化条件。

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要想获得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一是政府主动公开;二是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通过申请获得。

(二)我国政务公开的民主法治环境的现状我国在实施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虽然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历史、传统文化、地理条件的制约,政务公开的民主法治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

政务公开要求政府能主动公开其政务信息,在中国,无论是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还是老子的“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的思想根深蒂固,成为几千年来社会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

2.我国公民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不足。

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是根本。

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有很多的地区由于多民族聚居,语言、文化的多元性导致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实现真正民主的重要指标,而我国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的不足可以说是培育我国政务公开民主法治环境的又一大障碍。

3.有关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的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深入实施政务公开制度,无论是从中央层面还是从地方层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予以保障。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政务公开的法治环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在制度执行的表面性,即在执行过程中不够深入,还处于极其表面的层次,不少地方的措施只不过是简单的便民措施,离真正的政务公开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完善我国政务公开与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一)从思想观念层面,努力营造有利于政务公开的民主环境1.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的执政理念,实现由“父母官”向公务员的转变。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公共理论的演变,整个社会的控制方式正在从“统治”经“管理”走向“治理”。

我们将政务公开看成一种责任和义务,要求政府应切实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理念的转变,尽快走出管理认识的误区,真正对于法律规定应该公开的内容要主动公开,对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申请公开的内容,根据法定程序予以告知。

2.提高公民素质,培育公民参与意识。

我们要完善民主政治,唤醒广大公民的公民意识,让公民积极参与到政府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

在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方面,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我国公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只有公民的论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杨金文(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2249)10[上接第10页]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文化素质提高了,才会对政治问题产生一定的理解,才会对政治信息产生一定的需求,政务公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

(二)健全我国政务公开的法制化建设西方国家行政公开的进程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政务公开在实施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利益相冲突,因此除了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公仆意识外,还要依靠法律来保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深入落实政务公开的具体制度,包括政府公示机制、政府回应机制,公众表意机制与公众监督机制,使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四、结末总之,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一个良好的民主法治建设的环境是政务公开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根基。

在我国,政务公开的有效施行,除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本身外,还要大力培育我国的民主法治环境,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把政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1][美]D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华夏出版社,1987.[2]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3]许骅,于吉.中国法制建设20年.中洲古籍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杨金文(1980—),男,四川旺苍人,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本科并获学士学位,2009年被录取为中国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

永远坚持人民民主,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因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参与水平不高,现存的政治参与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参政要求。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着力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是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民主的基石。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努力建设民主监督体系目前,中国的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

我国监督体系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监督体制建设呈现出分类推进的特点,但是其内部细致的监督机制和规范还没有得到填充,各类监督的发展也不平衡,有待于形成监督合力。

比如,党内监督仍将是监督体制建设的重点,人大监督作用的发挥同样值得期待,司法监督还要加强。

此外,人民群众也通过上诉和申诉的程序对司法体系进行监督也有待加强,未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司法体制内部的素质,使司法体系能够接受监督,能够经受监督,而司法监督建设更要依赖司法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可以预见,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将会加速,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基层民主与依法治国均将稳步推进,有效呼应中国民众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

(三)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社会矛盾的社会,而是可以用制度化、法治化方式解决矛盾的社会,是一个尊重法律权威,社会有序发展的社会。

要通过民主法治,建立一个防止纠纷、解决纠纷、化解纠纷的动态机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开法治讲民主,就失去了法律依据。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石。

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抑或是政府公权力的运行,都必须在法治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目前还有一些公共权力没有严密的法律来规范,致使一些权力“有权力无程序”、“有权力无责任”,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具有随意性,导致权力的膨胀,有可能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侵害。

同时,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还缺乏具体化,也导致了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对公民私权的尊重不够。

法治建设需要进一步为权力的运行设立程序和规范,使权力运行进入法治化轨道。

中国法律对权力制约将从一般的号召和政治原则,过渡到社会实践的层面,党的十七大以后这一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结语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制尚不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用,同广大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要把作为普适价值的法治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既要坚持法治精神的一般原则和观念,又要符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实际,始终坚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作者简介]文汉,中国政法大学。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