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2018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图片,如解放军战士、战争场景等,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解放战争是如何走向胜利的?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展示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土地改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三大战役分别介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主要战果等。
播放三大战役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程度和重大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渡江战役讲述渡江战役的背景和经过,强调其重要性。
展示渡江战役的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了解战役的规模和影响。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为其后三大战役及解放南京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大战役及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教材主要写军事斗争,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但本课需要学生思考、概括的问题难度较大,需教师多引导。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回顾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历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回顾总结近代的土地政策:①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②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③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x (共30张PPT)
B. 土地改革
C. 农民运动
D. 统一战线
4.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 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 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全国性的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C A. 发动辽沈战役 C. 千里挺进大别山 )
B. 发动渡江战役 D. 解放南京
D. 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9.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
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在
于( D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0. 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
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锦州破
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
陆上无法逃脱。
材料二
(1)为什么毛泽东认为,人民解放军应该先攻打锦州? 因为在辽沈战役中,锦州是咽喉要道,是军队南 下北平、北上东北的必经之地。
(2)材料二 中图一所反映的事件与哪场战役有关? 平津战役。
5.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 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
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
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山区。
这次胜利进军( A )
A. 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B. 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 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4.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历经了 艰苦卓绝的斗争。下列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D ) ①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教学课件
感谢观看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土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地法大纲》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总路线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影响
①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
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
重
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进攻的序幕。
点
南京 武 汉
2.三大战役
辽 北长 吉 春林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9—11 重点 锦州、长春、 城市 沈阳
指挥 林彪、罗荣桓 参战 东北人民解 部队 放军 歼敌 47万余人 人数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C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治: 建立了民主政权 经济: 实行了土地改革 军事: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社会: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3.渡江战役 意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能说出土改运动的过程及意义。
2.通过列表对比能说出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概况。
3.通过分析材料概括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任务1
阅读课文内容,说一说解放区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有何作用?实现目标1的学习。
任务2
完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图表,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和渡江战役示意图说一说各大战役的战术特点和意义。
任务3
结合史料,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谈一谈从中得出的启示,实现目标3的学习。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新人教版1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6.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 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 南京 、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进攻 的序幕。 7.三大战役 ( 1 )辽沈战役: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林彪 、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 宁 锦州 ,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 2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 中原 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 徐州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到1949年1月,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 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 3 )平津战役:几乎与淮海战役同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 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 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 傅作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 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华北 全境基本解放。 ( 4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8.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 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台湾 。
6.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 1 )图1中的场景反映出北平获得解放的方式是什么?你能说出它的好处吗? 方式:和平解放。好处:和平解放北平,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 护古都文物古迹;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率部倒戈转向人民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表现中 国共产党顺应民心和历史发展趋势等。 ( 2 )图2中的场景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配套K12】[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识图、归纳和制表的能力;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通过《三大战役示意图》、国共力量对比表格及影音资料,引导学生掌握三大战役胜利的史实和意义,分析胜利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齐读。
这是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毛泽东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内容探究】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生: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生: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新人教版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 一、释疑难 • 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2)淮海战役 ①概况: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等指挥下,在以 徐州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 役。 ②战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 ①概况: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 起,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 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 国民党守军 总司令 傅作义 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 放。 ②战果:使 华北 全境基本解放。
2019/6/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6/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进攻 (1)序幕: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 里挺进 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发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2.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 ①概况: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 辽宁 锦州 。随后,攻占长春、沈阳。 ②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 胜利。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大战役(1)背景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①时间:1948年9月—11月。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威逼北平。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拓展思维】东《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要求解析:地主阶级存在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主要因素,故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例3.1948年10月,一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本题考查抓住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
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大战役(1)背景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①时间:1948年9月—11月。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威逼北平。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拓展思维】东《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要求解析:地主阶级存在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主要因素,故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例3.1948年10月,一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本题考查抓住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备课资料
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大战役(1)背景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①时间:1948年9月—11月。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威逼北平。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拓展思维】东《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要求解析:地主阶级存在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主要因素,故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例3.1948年10月,一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本题考查抓住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新人教版20181226264
一
二
(2)淮海战役 ①概况: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等指挥下,在以 徐州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 役。 ②战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平津战役 ①概况: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 起,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 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 国民党守军 总司令 傅作义 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 放。 ②战果:使 华北 全境基本解放。
【问题2】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3)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大力拥护,这是取得 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4)国民党统治腐朽,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这 导致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迅速走向灭亡。
一
二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进攻 (1)序幕: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 里挺进 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发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2.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 ①概况: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 辽宁 锦州 。随后,攻占长春、沈阳。 ②战果:解放东的胜利
一
二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纲领 (1)颁布: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 (2)内容:没收 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作用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三大战役
(1)背景
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
①时间:1948年9月—11月。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威逼北平。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拓展思维】
东
《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要求
解析:地主阶级存在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主要因素,故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例3.1948年10月,一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
江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抓住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信息“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可知本题选择A项,锦州好比东北通往华北的门户,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答案:A
例4.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
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
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又一次主力决战;陈毅曾说过,淮海
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
A.作战时间
B.作战部队
C.胜利因素
D.战役结果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华北全境的是平津战役的结果,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D。
答案:D
例5.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在平津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傅作义率领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接受了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保存了古都的历史文物。
所以才有材料中毛泽东的评价。
答案:C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949年。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