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四个着眼点”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四个着眼点”
江西省婺源县大鄣山希望小学许菊香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从下面四个方面着眼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第一个着眼点:着眼于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小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对计算感兴趣。
从而达到算得熟、准、快的目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计算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难,我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把计算生活化,常常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联系玩游戏、制造故事情节、媒体辅助等方式,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掌握知识。
例如:在巩固“10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出示小狗爬上10层台阶回家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狗回到家前要做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故事情境。
动画显示小狗爬上2层台阶,先请学生列出算式:可能是10-2=8,也可能是10-8=2。
让小狗继续往上爬,根据小狗爬的结果,列出算式。
学生在全情投入帮助小狗回家的过程中得到了练习,巩固计算,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了,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高了。
又如:在表内乘法教学时,我们创设这样的一种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
咱们进行比赛计算6+6+6+6+6+6+6+6和8+8+8+8,看谁算得又对双快?”孙悟空笑着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它们的得数是48和32。
”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出用乘法口决来计算。
这时我就介绍乘法的意义,通过创设这种生活中故事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而且很快掌握了乘法口决。
二、第二个着眼点:着眼于学生算理的引领。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
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除“凑十法”外,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又如:1/8+5/8=6/8,先通过图解,使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减,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法则等等。
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
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
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
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例如:把分数加减法与整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统一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整数、小数、分数相加减的认知结构。
再如:把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联系起来,有些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三、第三个着眼点: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1、加强口算,重视估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在教学中,我坚持做到:
(1)、每堂课上安排口算训练。
在授课之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3至5分钟时间,进行多种形式口算训练,提高口算速度。
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变换方式训练。
如:听算训练、视算训练、抢答、“开火车”等。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有助于融洽学生之间关系。
(3)、鼓励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
如:让学生随父母上街采购物品时,帮助家长口算钱数,不但能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4)、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数据。
如25×4=100,125×8=1000 等,这些常用数据都要让学生背下来,做到张口就来。
(5)、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
所以要教生掌握一些运算定律可提高口算速度,
如87×99+87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算:87×(99+1)=87×100=8700;37+21+63就可运用加法结合律算:(37+63)+21=100+21=121。
2、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程非常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
估算来源于生活,更应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更应让学生运用估算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预先估计、安排,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估算水平。
四、第四个着眼点:着眼于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
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审题的习惯不仅对于解决问题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
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
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
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
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
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