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第6课《逍遥游》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6课:逍遥游
(既要指出例句的意义,还要说出选项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A.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 莫名其妙 C. 故虽有名马,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D. 有名无实
第五组:完成教师制定的句子进行翻译。. (各组选派一位代表板书在黑板上,要根据翻译的原则进行,结合高
明确:斥鴳“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 也”而满足了,因而它自得其乐地笑了。 这里的“笑”就代表了庄子的笑。 庄子是借斥鴳笑大鹏来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小”成见和以小慕大的人。 3、导做:你认为庄子是否赞成“小大之辨”?
明确:“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庄子的观点,相反,他 认为这是世人的成见。因为他觉得“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 悲乎!”意即像大年之大年的彭祖,不知自己本性的“众人”却非要去 “匹之”,这不是很可悲吗!这里,庄子仍进一步阐发要泯除大小之见,对 任何事物不要虚妄分别的观点。即使是“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 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的大鹏, 在斥鴳看来,也不屑一顾,它并不像“小年”的“众人”去匹“大年”的 彭祖那样去做一些徒劳的事,而是以“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 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满足了,因而它自得其乐地笑了。 这里的 “笑”就代表了庄子的笑。庄子是借斥鴳笑大鹏来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 小”成见和以小慕大的人。 庄子为何用斥鴳来喻自己呢?这是由于庄子的 时代背景所限。他常常托别人或别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古今人物,禽兽 鱼虫无一不成为他借用的对象。他之对己、对人、对物根本就没什么分别, 只不过他有时在明处,有时在暗处,有时当场导演,有时幕后指挥,但是 “每一个场合中,必然隐藏着一个庄子”(张默生) 学做思三、重点讲解,质疑探究。 1、导学: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是不是肯定呢?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初步认识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商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认识文章的整体内容,经过怀疑、议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评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要素。
二、教课要点:疏导文意,掌握文章的要旨和说理方式。
三、教课难点:对文章要旨的理解,资料和看法之间关系的整理。
四、教课方法:朗读、议论五、教课过程:第一教时一、讲话导入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久舒长的境界。
逍遥就是徜徉、闲步、遨游,那种安闲自得优游光阴的情形,就是逍遥。
《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
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向来往,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天下》 )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的“无为”主义,也能够叫做“逍遥”主义。
下边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详细内涵。
二、作者简介说明①。
庄子名周,战国期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月与孟轲相仿,可能年纪略小。
他出生于一个衰败的贵族家庭,一世多数从事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在《读本》里有对于他生活的演义。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重申字音、停留。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
3、提读课文,进行朗诵指导:⑴“大鹏怒飞” :读出气概和力量。
⑵“蜩与学鸠”:读出其微小。
⑶“大年小年” :读出鲜亮的对照。
⑷“汤之问棘” :读出对鲲鹏的赞叹,对斥鴳的歧视。
⑸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一定。
四、师生怀疑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难解语句,师生议论解决。
2、教师以第 1 节为基础,指引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⑵野马、灰尘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⑶蜩与学鸠不可以远飞,是由于什么?(枪榆枋而止)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里经过三个案例、一个比喻和一组对照,为我们揭露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灰尘,它们的运转都一定有所依靠,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第6课《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2.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及文章的结构。
3.文言词句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分层次朗读与品味,学习本文说理的基本方法,进而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和绝对自由思想,树立合乎规范的自由理念。
2.进行尊师爱生的文化教育。
重点难点:一.重点:了解庄子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二.难点:正确理解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一.安排3课时。
二.教法:朗读设疑点拨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庄子思想及其作品,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位哲学家,临死前,心情很平静。
然而弟子们想厚葬他,他却为弟子想法难过了。
他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物品还不齐备吗?”弟子们流泪了,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他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吃,地下有蝼蚁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这位勘破生死关的人就是庄子。
二.庄子其人及思想1.庄子其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
/他曾作过只一段时间的漆园吏,因此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靠打草鞋营生,饿得面黄肌瘦;身穿补丁衣服;曾向监河侯借粮。
/但是物质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低下高傲的头颅:他蔑视权贵,不愿为富贵利禄而苟且营求,曾拒绝楚王的千金聘相。
/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2.庄子思想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神的主宰。
庄子思想极为复杂,与儒、墨两家思想针锋相对。
庄子建构的人生哲学体系有三个方面:(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所谓自然,就是自在自为,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
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
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
(分析端正提高:网络游戏的愉悦与满足规则的前提关系)(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6课《逍遥游》教学设计(1)
逍遥游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庄子》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庄子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
课文节选《逍遥游》的第一部分,共分三段。
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真正达散文的杰出艺术成就,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庄子》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本篇历来是难篇,不光是词句的掌握,尤其是庄子的思想与写作的手法,都对理解全篇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去推断、疏通文意,在反复的诵读中去分析写作手法,领悟庄子的思想,从而导出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二).过程与方法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由教师组织讨论;2.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词汇和语法规则,了解古代思想的基本内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准确理解《逍遥游》表达的思想和意境。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逍遥游》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难懂词汇和文言文语法规则,理解作者的思想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现代文入手,引导进入《逍遥游》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阐述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并结合作品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3.阅读分析:带领学生朗读《逍遥游》,并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古代思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练习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室、幻灯片、教学课件等工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作业: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及时批改并给出反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
3.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室:提供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庄子注疏》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逍遥游》中的词汇和古代思想。
七、结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逍遥游》中的基本文言文语法规则和词汇应用,而且能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第6课《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
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
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庄子 的“逍遥游”》
教学支持资源
多媒体课件
网络资源
七、教学过程
阶段安排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1、引课
庄子写本文的背景。
介绍
聆听
播放课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写作《逍遥游》的背景,明确“逍遥游”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中“有所待”的事物,理解庄子写“有所待”是为强调“无所待”,也就是他所说的真正的“逍遥游”,即本文主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上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点评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明确“逍遥游”含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中“有所待”的事物;
2.理解庄子写“有所待”是为强调“无所待”,也就是他所说的真正的“逍遥游”,即本文主旨。
难点
能辩证地看待庄子的思想,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生自主探究
课件展示
突破重点1。
5、合作研究二
庄子怎样说“海马、尘埃”、“积水载舟”、“蜩与鸠”、“小大之辩”的?说明什么?
关注学生探究,认真聆听
学生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
突破重点1,2。
6、合作探究三
三、文章第三段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关注学生探究,仔细聆听
学生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
突破重点1、2,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7、自主探究、总结
关于庄子《逍遥游》的主旨,你是如何理解的?
总结
聆听
课件展示
突破难点,强调辩证看待庄子的思想。
教
学
过
程
流
程
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6课《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红星中学高健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介绍庄子及其影响,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很重要。
古文以诵读最为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安排学生朗读课文。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点,解读具有多样性,“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强求一致。
教学目标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开头激趣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海德格尔(德国)“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的情况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2.庄子简介: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3.解题:逍遥自在、逍遥马、逍遥宫、逍遥冠,这些词语应该都与《逍遥游》有关,庄子所谓逍遥游,用课文原话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庄子·天下》讲到庄子的思想时,说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
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逍遥游》教案设计
福建省漳浦县道周中学2018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4、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落实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天崩地坼”(李泽厚语)血雨腥风的战国,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当时叫“蒙”的小国,一位思想家带着他的第一声啼哭诞生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与老子并称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
对于庄子我们并不陌生,高一时就拜读过庄老先生的《秋水》,我想请教的是出于《秋水》的成语及其意义是否还有同学记得?(望洋兴叹:看到别人的伟大方知自己的渺小;后多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被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笑话了;现表示被内行人笑话。
)既然并不陌生,我们是否能够遥想一下庄子的形象呢?(答案具有开放性,大致要点:曾垂钓于濮水,曾向监河侯贷粟,曾以卖草鞋为生,著《庄子》“十余万言”[《史记》语],是一位被褐怀王的隐士高人。
)可以让学生多介绍相关的故事。
明确知识: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_逍遥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逍遥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逍遥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逍遥游》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是古代抒情散文。
就课题本身的意义来讲,《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
它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想象和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本篇课文可以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诵读感情也不充沛,不能通过朗读来很好的感知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要继续指导学生诵读,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庄子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概括鹏鸟的形象,理解庄子思想(二)能力目标:诵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1、了解庄子及《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探究庄子思想的积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诵体会庄子的艺术特色2、理解庄子思想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3、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庄子名篇《逍遥游》。
昨天我们解决了的字词,梳理了文章结构,并且了解庄子的写作风格。
古人评价庄子“精深之理以生动之象说之”。
庄子善用寓言说理,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经典形象。
逍遥游中就有许多,都有哪些呢?在这诸多形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鹏。
为什么鹏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鹏和蜩、学鸠这些形象,和我们的题目逍遥游、作者庄子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逍遥游》。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教学设计第6课 逍遥游 -
逍遥游【教学目标】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整体感知文言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3.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积极意义。
【学习重难点】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课时安排】3课时【资料库】1.庄子其人: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浑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2.庄子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安时处顺,无为而治,精神自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3.作品《庄子》:又名《南华经》、《南华真经》,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逍遥游》教案
第六课逍遥游【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散文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4、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入课导语: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尖锐的乱世。
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
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也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
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他希望自己就是蝴蝶,摆脱形体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逍遥游》。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近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及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主张相对的认识论,认为天地一体,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也空前残酷。
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常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强烈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教案设计
执行时间:月日第周星期总序第个教案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看庄子的一篇散文,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二、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三、《庄子》简介;解题。
1、《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然心又不甘,因此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世人。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秋水》)、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2、题目解说逍遥, 悠游自得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杨华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2.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及文章的结构。
3.文言词句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分层次朗读与品味,学习本文说理的基本方法,进而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和绝对自由思想,树立合乎规范的自由理念。
2.进行尊师爱生的文化教育。
重点难点:一.重点:了解庄子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二.难点:正确理解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一.安排3课时。
二.教法:朗读设疑点拨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庄子思想及其作品,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位哲学家,临死前,心情很平静。
然而弟子们想厚葬他,他却为弟子想法难过了。
他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物品还不齐备吗?”弟子们流泪了,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他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吃,地下有蝼蚁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这位勘破生死关的人就是庄子。
二.庄子其人及思想1.庄子其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
/他曾作过只一段时间的漆园吏,因此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靠打草鞋营生,饿得面黄肌瘦;身穿补丁衣服;曾向监河侯借粮。
/但是物质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低下高傲的头颅:他蔑视权贵,不愿为富贵利禄而苟且营求,曾拒绝楚王的千金聘相。
/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2.庄子思想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神的主宰。
庄子思想极为复杂,与儒、墨两家思想针锋相对。
庄子建构的人生哲学体系有三个方面:(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所谓自然,就是自在自为,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
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
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
(分析端正提高:网络游戏的愉悦与满足规则的前提关系)(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珍惜个体生命,避免伤生害性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但我们必须清楚他的“以无用为用”观点,即去除各种功利追求,既不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人功名宝贵。
(分析举例:人生愉悦的状态)(3)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设计的途径:安命(庄子把现实中无法解释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看作“命”);齐物(否定和抹煞事物间以及物我之间的差别,反对人为的价值判断)。
三.《庄子》著作及其风格1.学生参看课文题注。
2.背景知识及风格印象。
故事回顾:《目无全牛》《踌躇满志》《游刃有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东施效颦》《鹏程万里》《白驹过隙》《得鱼忘筌》。
庄子散文构思巧妙,想像力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且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幽默讽刺的的意味。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也同样具有这样的风格。
四.自读课文《逍遥游》1.指导朗读全文(或听录音两遍,形成语感,为加强理解服务)。
2. 通读课文注释,疏通课文重要词语或理解障碍。
3. 完成《学法大视野》的基本内容:字词注音;词义理解(通假/一词多义)4. 整理阅读思路,按出现的事物整理,继而归纳课文结构(要求学生动笔,必要时让学生上讲台板书交流)。
5. 合作交流:(1)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境界是怎样的?(2)哪些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文第一段、第二段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段1.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北冥有鱼…………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学生完成下列内容(幻灯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区分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
②南冥者,天池也。
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翻译下列句子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阅读并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并出示幻灯片:鹏鸟:南徙以六月息抟扶摇高飞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的结果4.学生齐读“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之二虫又何知!”5. 学生完成下列内容(幻灯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用法。
①置杯焉是胶,水浅而舟大也。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2)区分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翻译下列句子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③之二虫又何知!6.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这种对象有何特殊表情?蜩学鸠: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不至就控于地○笑7.文中“之二虫又何知”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态度或道理?讨论,明确:事物、目标无论大小,实现目标,都有外在条件的限制,有所依凭,不能随心所欲,总是心役于形,是不自由的,是不逍遥的。
二.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由朗读3分钟。
2.区分加点词的古今意义①小年不及大年。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③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3. 翻译下列句子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②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4.作者为了说明“此小大之辩也”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学生阅读,发现,交流。
明确:例举的事物:朝菌、蟪蛄、冥灵、彭祖、与鲲鹏相较的斥鴳(此物重点处理)。
阐明的道理: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世界里,动物、植物、云气、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空间,大者大,小者小,都区分了大小、长短、远近、范围等等,有以物喜或以物悲的情绪,特别有一种五十步笑百步的嘲讽意味,这都表明是不自由的,是不逍遥的。
三.课后巩固、整理。
1.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2.整理课文中“之”“而”的用法。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文第三段批判继承庄子思想领悟文本的浪漫主义色彩教学过程:一. 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生试着翻译全段(分两组:一组翻译“故夫知效一方…………虽然,犹有未树也。
”一组翻译“夫列子御风而行…………圣人无名。
”)2.效果检验①知效一方,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③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讨论探求:作者是怎样提出自己“逍遥”的主张的?真正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哪些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分解一、前面两段主要是对世间万物的宽泛讨论分析,本段主要是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举“效”“比”“合”“征”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对比,说明这些人虽有区别,达到了相当的境界,但都不免有所待,从而从正面直接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说明了全文主旨。
分解二、真正逍遥游的境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就是说,要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做到“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也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此境界。
分解三、庄子认为万物都受到限制,社会上的人被生死、寿夭、得失、荣辱、贵贱所牵累,没有自由可言。
其关键的原因在于“有己”。
因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即所谓“无己”,就是忘记自我,摆脱外物的束缚,达到物我合一。
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神禄之心,无建功立业的理想。
所谓“无名”,忘记荣辱得失,俯仰随我。
这样一来,便在头脑中消除了物我对立,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了超现实的绝对自由。
二、批判继承庄子的思想设问:在现实生活中,你相信庄子描绘的那种“绝对自由”生活吗?如何处理?讨论、交流。
点拨:①庄子的这种思想,在现实中就是无法摆脱的“心为形役”,即“心”与“形”的矛盾,是超现实的精神上绝对自由。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正确的,但我们又发现这种“绝对自由”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现实的唯心主义观。
②现实生活中这种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脱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幻想。
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私利之心和不合时段与身份的杂念,勇敢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拼搏生活,创造美好生活。
③一定要注意社会生活的规约性,不可忽略个性释放的伤害性、攻击性。
三、领悟《逍遥游》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分解1.第一段中是如何描写鲲鹏的?形体硕大的它们是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学生活动:找出语段,然后思考其描写的特点。
教师明确:想像奇特,大胆夸张,行文汪洋恣肆,把虚构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
分解2.第二段中描写了哪些超常的人或物?体现了何种特点?学生活动。
然后明确:超常事物有“冥灵”“大椿”“彭祖”“列子”。
作者引用神话、传说中的人与物,以此来体现世界的神奇,表现了创作主旨,彰显浪漫主义特色。
分解3.品读描写“蟪蛄”“朝菌”“蜩”“斥鴳”的语句,思考其文采魅力原因。
小结:思维超常,材料神奇,辞格手段。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