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在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很多大学生因为某些因素而无法就业,而创新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企业在选择雇员时逐渐注重其创新能力,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也能给科技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更好的速率.因此,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
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
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
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浅析地方高校依托大学生科技类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人才培育论点ARGUMENT119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因此,各地方高校都在以不同途径和方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这既符合高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
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就如何依托高校科技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境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人员与项目都在快速增长,同时高校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配套管理措施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创业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就现状而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困境:一是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普遍缺乏热情,并且创新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创业动力;二是高校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创新创业活动偏少,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容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即使参加其中一些活动,也只是因为只有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三是高校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场地和创业配套资金;四是大学生申请的创新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且层次普遍不高,更是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其研究成果也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五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存在一定的盲目基金课题:2017年湘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科技类社团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17xj65)。
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219190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德尔菲法的大学生急救培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JK20CGD043)。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急救技能知识培训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S202010545018)。
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20〕43号:22)。
浅析地方高校依托大学生科技类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文/姚诗云,谢光奇,李涛(湘南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本文以湘南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例,针对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新建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Vol.29No.1Jan.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9卷第1期(下)2013年1月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制定下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加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1创业教育的内涵何谓创业教育?顾名思义,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创业是指在混乱无序、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把握机会,高效地整合与利用资源,明智地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既指向目标达成,有时也指向“创造性的破坏”.因此,创业首先不能仅仅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活动,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高校创业教育,是指结合专业教育,向在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传授创业技能,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或以后的工作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集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创业教育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主、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与创新精神,要求培养“企业家型”复合型人才,培育企业家精神、企业创新体系,创业过程分析、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分析、创业计划撰写,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融资、创业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创业企业成长等.2创业教育目前的现状2.1创业教育基础薄弱,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停留在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平时的就业指导层面上,并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体系之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脱节,更没有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即使开设部分课程,理论研究成果严重滞后于实践,缺乏案例,枯燥无味,很难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无法在校园里形成创业、创新的浓郁氛围.2.2思想认识不足、创业意识淡薄目前,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对创业教育仅仅是创业市场形式分析、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能力教育的没有引起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封建新建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杨明,佘一萍(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1171)摘要: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部分高职院校升格成为一批地方市属高校.新建地方高校的设立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政府机关的减员增效,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国际市场的消费能力萎缩,使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变化趋势不容乐观.因此必须通过开展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才能使高校的就业问题看到希望,才能彻底解决就业所带来的各方面的问题.关键词:新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199-03基金项目:南京晓庄学院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一般项目《关于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YKT2010034)199--等级制度形成和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压抑了广大学生的创造性.学而优则仕,说明社会上普通认为最优秀的人才选拨进入国家各级政府机关,而不是从事商业活动.广大在校学生普遍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在校期间各种奖励评比只看中个人学习成绩,重文凭,轻水平,重学历,轻能力,从未想过创业.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让孩子读完大学已经不易,如果要创业,资金无法保证,所以高校层面采取不鼓励,不支持的态度.2.3缺乏专业教师队伍目前,新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是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和经济管理类教师,他们本身缺乏创业经历,没有成功创业的亲身感悟,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的阶段,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无法调动学生的创业潜能.很多教师观念保守,更多是知识型、传授型教师,主要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认为学生只要考试过关、成绩好就可以了,并不提倡学生从事自主创业,对于自己创业的学生耽误学业的还加以干涉,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创业欲望,扼杀、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创业积极性.2.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新建地方高校多数由一所或几所地方高职院校联合组建的地方性高校,与其它重点高校相比,存在科研力量弱,科研氛围不足,创新能力不足,高精尖的技术的产品研发能力、转化风险融资能力弱等特点.但新建地方高校的建立之初就明确立足于当地社会建设,强调应用型和多样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创业,不求大而强,而是在夹缝中生存,更多的从创新发展模式,有创新的选择择业,这也符合我们所提出的先择业后创业,要充分挖掘自身及其周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组合,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3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对策3.1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定位开展创业教育,首先必须从高校领导、老师、学生中改变教育观念,增强他们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创业技能培训,而是应该对广大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创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素质,创业者是富有激情的实践者,是艰苦创业的实干家.3.2设立职能部门,建立工作机制要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在我校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创业指导办公室,将创业教育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创业教育教学工作.3.3运用社会资源,拓展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是指根据章程,本着自愿公开的原则成立的,具有一定组织机构,以经常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学术、科技、卫生、体育等多种社会活动为载体,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学生群众组织或团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用,依托现有条件,成立校大学生创业协会,并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来吸引、引导广大有创业兴趣的同学了解、认知、参与大学生创业.通过社团定期开展创业教育相关活动等学术交流有助于高校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3.4强化专兼结合,组建专业队伍通过设立创业教育教研室,来制定专门计划,提供有力教学保障.从各院系分管就业工作的老师中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强化训练.同时,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积极聘请大学生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教育专家、智囊团、孵化器的管理专家、风险投资家等担任大学生的创业导师.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有理论水平、有实战经验的符合我校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广大有志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指导和服务.3.5推进教学改革,修订培养方案2011年9月24日,学校下发《南京晓庄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学分制改革文件.从2011级大一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中明确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中将创业教育纳入到综合教育模块,并明确2个学分且规定为必修学分.还首次设置创新教育设为2个学分,且这两个学分可以冲抵专业综合选修课的学分.3.6完善政策配套,强化制度创新2012年1月19日,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200--民政府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深化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科技九条”).2012年3月2日,校党委、行政联合发文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南京市“科技九条”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相关政策,鼓励在职教师和学生积极进行创业.3.7加大硬件建设,搭建实践平台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业人才不可缺少的措施.通过建立高水平、高标准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吸引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各种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创业教育中最核心部分是创造教育,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国家、省、校每年均评选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时给予数额不等的资金支持.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既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也可以让老师指导学生自己自拟题目,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对于优秀项目给予相应奖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3.8开展文化活动,营造创业氛围校团委、校招生就业处等部门隔年举办校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积极加省级决赛,观摩全国总决赛,查找差距.几年来,我们先后获得省级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七次,多次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所有获奖作品,汇编成册,还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其他类型比赛获奖,有些作品已经成功创业.这些都将激发广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接受创业教育,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3.9运用网络平台,模拟创业体验为了让广大有创业思想的同学及时掌握创业过程中的技巧,结合广大青少年乐于使用网络游戏平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杭州某企业联合开发的《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室》就是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推出的一套全程创业模拟实训的训练平台.《创业之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与网络技术,结合严密和精心设计的商业模拟管理模型及企业决策博弈理论,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学生在《创业之星》平台下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过程,完成创业计划书、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对创业企业进行运营管理等管理决策.通过对真实创业环境的逼真模拟,帮助学生掌握在真实企业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与经营决策,并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从而对创业有更真实的体验与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有效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相比,虽然存在起步晚、基础差、认识低等众多问题.但是,制定实施《基本要求》,就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和要求,转化为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政策和举措,推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未来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还将会出现各种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解决.———————————————————参考文献:〔1〕齐文勃.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8.6.8.〔2〕杨宗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教育对策.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10).〔3〕李炳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策略初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4〕黄亲国.试论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马湘挑.师范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探讨.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8).20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一、本文概述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缺乏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框架,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一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创新创业技能。
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创新创业趋势和实践成果。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缺乏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同时,高校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再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限。
尽管高校已经建立了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但仍然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这些平台往往缺乏与行业的紧密联系,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课程成绩和创业项目数量等显性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等隐性指标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偏离了其初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平台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存在明显问题。
试论地方高校创新教育与教学改革
才 ,是知识经济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 12 教 育创新是地方 高校发展 的大势所趋 . 发展与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生命线 ,知识创 新能力 已成 为国 家综合 国力 的基础 ,创新人 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教 育。作 为 地方经济建设 的重要参与者 ,地方 高校教育模式必须适应地方
20 0 8年 3月第 1 0卷第 1 期
Ma c . 0 8 V 1 1 rh 2 0 . o . 0,No 1 .
湖北 中医学院学报
Jun l fHu e olg f M o r a b i l eo o C e TC ・71 ・
信 息 管 理 软 件 的设 计 ,应 包 括 需 求 分 析 、系 统 设 计 、程 序 设 计
在统计室 ,指导学生进行统计报表 的编 制工作 ,交代报表 中各种统计指标 的含义 ,以熟悉统计工作 流程 、原始资料 收集 整理 、数据处理过程 、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体系等。 在病房 ,学生要学习医生工作站 、护士 工作 站 的编写原则 和操作 方法 ,以了解两站的工作 流程 ,掌握工作站信息系统 的
操 作 和应 用 。 在 财 务 管理 部 门 ,学 生要 了解 医 院 各项 收 费项 目及 定 价 原
及文档资料等内容。按 照设计 内容 ,对学 生进行分 组 ,一般 5
~
6人 一 组 ,既 可 锻 炼 学 生 的 实 践 操 作 能 力 ,又 能 强 化 学 生 的
团队合作意识 ,发挥各 自的优势。
维普资讯
湖 北 中医学 院学 报
・
20 0 8年 3月第 1 0卷第 1 期
Ma c . 0 8 Vo. 0,No 1 rh 2 0 . 1 1 .
对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创新教育的探讨——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为例
景; O WT 知识 和 中国经 济改革与发展 的进程 ; 和国家 党 的经济方针 、 政策和法规 ; 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 、 资料查
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等。 ( ) 二 课程体系
对 原 经 济 学 教 学 计 划 课 程 安 排 和 学 分 设 置 进 行 小
以 人 的全 面 发 展 为 目的 。 只 有 充 分认 识 到 人 的发 展 是
基金 的资助 ,0 3 多人 次参与导 师 的科研 课题 ,0 次在 l人 学术期 刊发表 了文章 。以上表 明 , 我们制定 的培养 目标 是科学合理 的。
二、 教学 内容及体 系的创新 ( ) 一 教学 内容
【 课题成果 】
对地 方高校经 济学专业创新教育 的探讨
— —
以湖南农 业大学经济学创新 实验班 为例
.
马
吴
( 湖南农业 大学
经济学院 , 湖南
长沙
402 ) 1 18
摘要 : 国内外经济环境 的变化 对经济学专业人 才培养提 出新的要求。本文结合 湖南农业 大学经济学创新 实验 班 的教 学实践 , 经济学创新教 育的 思路进行探讨 。本文认 为经济学专业创新教 育要 实现培养理念及培养 目标 的 就
3 . 教学与经费管理。 创新实验班实行单独专业教学
计划 , 着重对学生英语 、 数学 、 创新思维 以及实践环节方
( ) 二 人才培养 的定位 地方 高校经 济学专业 人才 培养的定位 : 培养具备扎
经济学专业教学 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当代
西 方 经 济 学 的基 本 理 论 和 分 析 方 法 ; 代 经 济 分 析 方 法 现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创业者善于组合大资源,包括大人才、大资金、大项目、大技术、大市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一、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办学优势的需要大学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源”和技术、管理、文化等的创新基地。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
从人才培养上,它注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上,它能够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从课程教学上,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因此地方高校要树立区域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高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专业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度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上、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特色融合度上做好文章,以培养人才的素质高、能力强、创新力强赢得社会声誉,发挥出独特的办学优势。
(二)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综合力的需要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传统行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越来越有限,科技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无形中打压了就业空间。
这就要求高校要主动适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创业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如广西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循环经济为着力点,优化发展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同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部分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和创业者,是就业指导内容的一部分。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记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
意识 到 大学 生参 与社 会 实践 的重要 性。但在 实践 的工作 开 际化 ” 的人 才培 养创 新模 式。所 以 , 一直 重视 学 生 的社 会 实 展 中 ,具体 落 实 大学生 参 与社 会 实践是 一 项 复杂 的工作 , 践 活 动 ,将 学生 的社 会 实践作 为必修 学费 纳 入教 学计 划 , 这 项 工 作 的头 绪 多 , 涉及面广 , 比如 大学 生 的工 资 、 保险、 在 教 学 日程 的安排 中 ,学生 须在 暑期 通 过参 加社 会 实践 ,
住宿、 日常 管理 等。 加 之 大学 生 的社 会 实践 只是 阶段性 , 一 撰 写社 会 实 践报 告 或 者调 研 报 告 , 由实 习单 位 作 鉴 定 ( 单 般 都 是寒暑 假 一 个 多月 的时 间 , 组 织部 门难 以协调 专人 负 位 公章 ) , 指导 老 师审 阅合格 , 方能获得 学 分 , 顺利 毕业 。 责社 会 实 践过 程 , 通 常情 况 下 兼职 人 员较 多 , 一 缓缓 这项 3 _ 2 以 实 施人 才发 展 战略 为 目标 ,顺 应 时 代 发 展 潮 工作 就过 去 了 , 又将 进行 新 的工作 , 难 以达 到预期 效 果。 流, 积极 开展 各 种社 会 实践 活动 。 重庆 邮 电大学 移通 学 院 1 . 3 组 织 大学 生社 会 实 践 的育人 理 念 不强 , 走 形 式 现 根据 社会 发 展 的需 求 , 近几 年来 先 后组 织 了学 生到企 业做 象在所 难免 。 在 对 独 立学院 大学 生参 与社会 实践 的调 研 中 工 、 三进 三 同、 带薪 实 习等 多种 形式 的社 会 实践 活动 , 由学 了解 到 , 5 5 % 的学 生认 为参 与大 学生 社会 实践是 为 了得 到 工 部 门 牵头 , 专 门成 立社 会 实践 领 导小 组 , 负 责研 究 学 生 学 分 ,对在参 与社 会 实践 中没 有太 多 的 印象 : 3 0 % 的学 生 社 会 实践工 作 方案 , 将 责任 落 实到 具体 负 责人 。认 真 组织 认 为参 与大 学 生社 会 实 践是 为 了在 以后 的就 业 和 工作 中 每 次 社会 实践 及 三下 乡活 动 , 收集 学 生 的 心得体 会 , 召 开 打下 实 践操作 的基 础 : 1 5 % 的学生 认 为参 与大 学生 社会 实 总结 分 享 会 , 撰 写调 研 报 告 , 精 选 心 得体 会 和 点滴 收获 被 践是 为 了积 累 更 多的社 会 经验和 人 脉 资源 , 让 自己的专 业 收录到学院 自编文献《 实践悟真理》 一书中。 知识 能 运用 到实 践 中 , 体 现 自己学 习的价值 。由 此可见 , 在 3 。 3 以“ 英 才教 育 ” 为导 向 , 志愿 者服 务 活 动 与市 民 学 设计 大 学生 社会 实践 的过程 中 , 对 学生 的育 人 功 能应进 一 校 相 结合 , 提 升学 生市 民意识 。 重庆 邮 电大 学移 通学 院 以
地方高校“课+赛”协同式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思考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构建稳定的实践载体和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近年来,大学生学科竞赛成为高校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交流与展示的重要平台。
目前,全国范围内由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作者简介:李瑞宁(1984—),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基于协同创新创业教育驱动的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HE1002);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71005701B )。
地方高校“课+赛”协同式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思考李瑞宁彭一准(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的新型实践教学形式。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组织开展学科竞赛面临的困难及问题,将课程教学与竞赛实践相互融合进行教学改革,发挥协同效应,从课程性质、任课教师、教学内容、授课场所、考核方式、奖励举措等方面分析了改革措施,提出了若干保障“课+赛”协同式教育模式的举措。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科竞赛;协同中图分类号:G642.0Course and Competition Coordinated Teaching Model in Local UniversitiesLI Ruining,PENG Yizhun(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 :College academic competition is a kind of new practical instruction mode which can help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tudents.In this essay,a course and academic competition coordinated teaching model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organizing competitions in local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course nature,teaching team,course contents,assessment methods and incentives,some measures to implement this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essay.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academic competition;coordination赛有近百项,基本涵盖各主要专业类尤其是工科专业[2]。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特色鲜明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必要的师资及其他物质条件等问题。
需要通过重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健全组织领导与优化制度安排、重构经管类课程体系等措施,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自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各行各业更强烈体会到创新能力在自身发展与市场竞争中日趋重要,社会普遍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性,对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量,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就业难、创业少的尴尬形势,这突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严重不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严重滞后等问题。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高校亟需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进行科学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方面。
其中,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其核心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个体,而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与创新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育部2010年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和中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将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对我国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和重大变革,是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见趋紧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示创 办在 民族 地 方 的两所 高校 之一 ,地 处 “ 、 老 少 、边 、山 、穷 ” ,主要 聚居 土 家族 和 苗 族 ,多 年
来也 主要 招收 少数 民族 学 生 。笔者 结 合本 校 福特 基
金学生 创新 能 力培 养子 项 目实 施 经 验 与 创 新 研 究 ,
就 民族 地 方高 校大 学 生创新 能力培 养模 式 的构 建 提
趋势。本文结合 吉首 大学福 特基金提 高高校 解 决贫 困生 问题 能 力 ( HE1 P /)子项 目—— 地方性 大 学贫 困生科 技 创新能力培养模 式研 究的 实施经验 ,提 出从 营造制度 环境 、文化环 境和 实践环境 三个方 面构 建 民族 地 方 高校 大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 式。 关 键 词 : 民族 地 方 高校 ;创 新 能 力 ;制 度 环 境 ;文 化 环 境 ; 实践 环 境
第2 6卷第 2期
民族地 方高校 大 学生创新 能力培 养模式探 索
20 09年 6月
民族 地方高校大 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模式探 索
吴 玉先 蒋拥 东
460 ) 10 0 ( 首 大学 湖 南 吉首 吉
摘
要 :大 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是 民族 地方 高校 强化 自身核 心竞 争力的有 效途径 ,也 是 高等教 育发展 的必然
西 。 钱 先 生 的 话 一 针 见 血 ,既 对 我 国 高 校 人 才 ”
学生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所取得的效果以及是否可以
成为 一种 可持 续 、可推 广 的模 式 。高 校创 新人 才 培 养 的制度环 境 包括 高校对 创新 人 才 培养 重 要性 的认 识 并 努力 实施 创新 教育 ,存 在 有利 于创 新 教育 长期 顺 利实 施 的规 章制 度和相 应 的 经费 保 障等 。
关于地方高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制的几点思考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或 教 学 计 划 ,规 定 和 引 导 大 学 生 自觉 从
事 一 定 的 实 践 活 动 和 科 技 创 新 活 动 ,获 取 一 定 的创 新
实 践 学 分 ,从 而促 进 大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力 和 创 新 能 力 在 各 种 创 新 实践 活 动 中 得 到 锻 炼 和 发 展 。 因 此 ,创 新 实 践 学 分 的 实施 ,能 够 实 质 性 地 推
・教 育 管 理 研 究 ・
关 于地方高校 实施创 新 实践 学分制 的几点 思考
乔 玉香
f 摘
胡
章
要】高校 设 立 创 新 实践 学分 ,对 大学 生 实 践 能 力和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能 起 到很 好 的促 进 作 用 ,
是知 识 经 济 时代 高校 实现 创 新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 必 然之 路 。笔 者从 五 个 方 面提 出 了推 进 落 实地 方 高校 创 新 实践 学分 制 的 建议 :成 立 大 学 生创 新 实践 活 动 指 导 实施 机 构 ; 实行 本 科 生导 师制 ;加 强课 外 实践 活 动 与课 内理论 教 学之 间的 渗 透 与 融合 ;更 新教 育教 学观 念 , 改革 教 学 方 法 与手 段 ; 完善 平 台建 设 ,建 立 良好 的创 新 实践 学分 管 理运 行 机 制 。
【 关键 词 ]创新 实践 学 分 ;创 新人 才培 养 ;高等 教 育 改 革
在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如 何 培 养 大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 力 , 已成 为 我 国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关 注 点 ,也 是 当前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落 脚 点 。设 立 创 新 实 践
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0引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结合时代需要培养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具有创新知识、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术的创新人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宗旨。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早在1969年,美国MIT就创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1995年清华大学在其数学建模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98年浙江大学借鉴清华大学的成功经验,试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该计划吸引了一百多名学生参加了七十多个研究项目。
近年来,SRTP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改革本科生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1-3]。
本文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为例,简要介绍我院学生科研训练开展情况,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目的与意义高校开展SRTP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机会,吸引一部分优秀而有天赋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接触和了解相关学科前沿,为深入研究做准备;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配合因材施教,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效益;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营造教学相长的学术研究氛围。
SRTP是科研和学习的结合体,开展SRTP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学习中研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听讲中学习,在课堂中学习。
而在SRTP的过程中,各种训练不但没有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而是成为组成教学的有机部分。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结合各种条件和设备开展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最终内化为一种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一种研究能力和品质[4-5]。
2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施过程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体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
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
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
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
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的作用与意义
教育与教学197科技创业家 TECHNOLOGICAL PIONEERS 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是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课本内容,而且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更会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更方面的能力。
当今很多高校围绕学生各专业特色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团队参加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机会。
笔者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与效果,以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地旅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我心中的大学校园Auto CAD设计》为例,分为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后期整理三个阶段,对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1 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在日常本科教学过程中,很多课程都是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但对于实验内容,学生大多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只是按照老师所教授的步骤被动的接受,课后也没有更进一步的去探究为什么要这么做,以致于对于书本上的内容照搬照抄,缺乏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则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实验项目《我心中的大学校园Auto CAD设计》为例。
笔者在进行项目研究前,已学过Auto CAD软件并有一定的设计理念基础。
在指导教师的指点下,笔者进一步的了解到校园规划项目前期所需要准备的素材、资料,确定了校园设计项目进行的工作方向和校园设计特色、理念的构思,加深了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2 项目实施期间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就如同校园与社会是不同的,校园里所学的知识也不能完全满足于社会上工作的专业需要。
如笔者在参加校园设计的实验项目中,涉及到《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概论》等课程的内容,对于很多专业名词和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在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过程中,则通过实践运用、查阅文献、对课本的进一步阅读及教师实际讲解,对于校园规划的指标运算、景观节点设计、道路交通框架设计、校园各功能结构分析有了深入的认识。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径——_以Z_学院为例
第14卷第2期V ol.14No.22023年4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 202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径——以Z学院为例黄兰华,陶继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反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展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Z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社会需求、支持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培养大学生“敢闯会创”的精神和素养,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敢闯会创;新范式[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2−0125−07党和国家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资源保障等方面发力,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迅猛发展。
如今,“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已经形成。
但是,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紧迫性的问题。
因此,亟须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出发,评估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成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行稳致远,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创新。
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大创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探讨——以西安文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为例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5年基础上,将原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并在项目形式上有所拓展,从原来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变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实施的、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自2011年起,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项目分设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类,并于当年启动实施了中央部委属109所高校的163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随后对项目实施学校做了较大的扩展,鼓励地方政府支持所属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我院大创项目的开展现状2012年,我校正式启动了国家级“大创”的申报工作,并逐步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层次的“大创”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并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创”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且用创新手段为“大创”赋予新的内涵。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12年大创项目立项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19项;2013年立项1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8项;2014年立项2项,均为省级项目。
2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比较特殊,项目的负责人是学生,涉及人员众多,与一般的科研项目又有区别,根据西安文理学院化工院的近期实践,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学生重申报,轻过程,虎头蛇尾经过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动员,高年级学生申报项目时候非常踊跃,获批之后有大三课业多,大四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项目研究,无法保证质量,因此建议鼓励大一、大二学生申报,获批之后,刚好大二、大三年级,有充裕时间精力进行研究。
大创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大创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作者:徐承志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40期摘要:大创计划存在创业比例不足、选题被动、进度滞后、经费使用困难、团队稳定性差以及创业成功率低等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关联性,提出从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两方面入手,促使大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创业成功率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016-03一、引言根据教育部2011年提出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和2012年推出的批准实施“双工程”通知,教育部于“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以下简称大创计划)。
面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现状以及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式,大创计划将创新意识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然而,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大创计划的实施效果在不同院校存在差异。
作者根据这几年参与的经验,以及所在高校参与的情况,将在文中阐述大创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思考。
二、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作者所属的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典型的地方高校,从大创计划启动伊始起就一直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的申报和实践活动,每年都有不少项目通过了国家立项,同时也陆续有项目完成结题与验收。
我校师生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参与大创计划,即团队组建、项目选题、申报立项、项目实施和结题验收等,并在校园逐渐培养起创新创业的氛围。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大创计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下面就主要几点进行阐述。
(一)创业项目比例国家级大创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分别代表创新创业的技术论证与设计阶段、可行性分析与模拟阶段以及创业实践阶段。
创业实践项目是将理论成果进行市场转化,也是大创计划希望达到的最终效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与方法概要:在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认识师资建设实践活动社会保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021年毕业生的总数是495万,2021年大概达到540万左右,而在2021年则超过600万。
在国家GDP增长8%~10%左右的时候,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大概900多万个,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多半。
现有的企业和机构,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术进步使一些企业的岗位在减少。
而随着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战略转移的过渡时期,就业更强调数量扩张后的质量建设。
在此社会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机遇。
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意识比较低。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创新创业意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选择和能动性,是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氛围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
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 具有 地 方特 色的大 学 生创 新教 育 平 台。
关键 词 : 方 高校 地 创 新教 育 创 新 能 力
在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体 系 ,开 展 国 家 大 学 生 创 新 性 实 验 计 划 活 动 的 背 景 下 , 地 方 高 校 积 极 探 索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方 高 校 实 施 大 学 生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和 学 科 竞 赛 活 动 使 传 统 的 师 生 关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转 变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自 己 的 思 考 能力 和 思维 方式 。 于大 胆提 问 、 疑 和 直 面激 烈 的讨 论 敢 质
和 争 辩 。 教 师 也 能 够 理 解 他 们 的 思 维 方 式 , 认 他 们 各 而 承 自 的 特 点 .即 使 是 学 生 的所 思 所 想 或 所 作 所 为 与 自 己 的
、
地 方 高 校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的 重 要 意 义
1推 进 地 方 高 校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没 有 一 个 固定 的模 式 ,每 个 学 校 都 有
一
知 识 的 占有 者 和 传 授 者 , 师 说 的 话 总 是 正 确 的 , 具 权 教 最 威性 , 生 始 终处 于被 控 制 的地 位 , 张 的 对 立关 系 , 学 紧 沉
塾 童
一
地 方 高 校 实 施 大 学 生 创 新 教 育 的 认 识 与 思 考
杭
(延安 大 学 教 务处 实 践 教学科 , 西 延安 1 陕 摘
涛1 宋
莉z
7 00 ) 100
7 60 2 安 体 育学 院 人 文 系 新 闻教研 室 , 西 西 安 1 0 0;西 陕
要 : 年 来 , 育 部 高 度 重 视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近 教
办 学 底 蕴 不 深 厚 等 原 因 ,都 造 成 了 地 方 高 校 实 施 创 新 教
育的 内容 不丰 富 . 少 可持 续发 展 的动 力 。 缺
一
3丰 富 师 生 关 系 , 高 教 学 质 量 。 . 提
长 期 以来 . “ 从 ” “ 威 ” 师 生 关 系 中 , 师 是 在 服 、权 的 教
积 极 寻 求 开 展 大 学 生创 新 教 育 的 新 方 法 、 手 段 , 力 打 新 努
地 方 高 校 本 科 生 培 养 目标 一 般 定 位 是 理 论 基 础 扎 实 , 手 实践 能力 强 , 且 能够 更好 地 服 务地 方 经 济发 展 动 并 的创 新 型 应 用 人 才 。这 就 要 求 培 养 的 人 才 不 仅 要 有 扎 实 的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 且 要 掌 握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论 , 为 有 而 因
显加强。
地 方 发 展 输 送 优 秀 创 新 型 人 才 的 目标 。 一 些 地 方 高 校 把 开 展 大 学 生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和 举 办 各 类 校 内 学 科 竞 赛 作 为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的 重 要 手 段 , 到 了 积 极 的 作 用 , 取 得 了 起 也 明显 的效 果 。 是 . 新 教育 开展 时 间短 , 硬 件 实力 弱 , 但 创 软
条 道 路 , 为 大 学 生 实 现 创 新 愿 望 , 炼 科 研 素 养 提 供 了 也 锻 平 台 。 大 学 生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是 以 学 生 自 主 研 究 项 目独 立 运行 的方 式 开展 , 切 以学 生 为 主 , 一 自组 团 队 , 个 团 队 每 般 3 5 , 学 有 余 力 、 备 初 步 科 研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大 至 人 由 具 学 二 三 年 级 学 生 组 成 , 到 两 年 为 一 个 项 目周 期 , 理 部 一 管
认 识 。 更 多 的学 生参 于 到 了大学 生创 新 训练 计划 中。 让
2提 高 地 方 高 校 大 学 生 整 体 素高等 院校本 科 生创新 教 育的推 尤
进 。 方 高校 在 软 硬 件 实 力 薄 弱 的 客 观 不 利 因 素 下 , 在 地 也
的 新 模 式 , 力 寻 求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的 新 途 径 , 达 到 为 努 以
研究 表 明 . 法论 比专业 知识 的价 值更 为 重要 和 持 久 , 方 也 更 有 助 于 提 高 一 个 人 的 创 新 品 质 和 能 力 。 地 方 高 校 主 要
以 大 学 生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和 学 科 竞 赛 的 方 式 作 为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的 手 段 . 种 自 主 性 、 放 性 强 的 特 点 正 好 迎 合 了 部 这 开 分 具 有 “ 思 妙 想 ” 大 学 生 , 他 们 能 够 充 分 发 挥 想 象 奇 的 使 力 , 出创 新性 的研 究 方案 和 计划 , 大增 强 其 理论 知识 提 大 联 系 实 际 的 能 力 和 动 手 实 践 操 作 的 能 力 。 过 锻 炼 , 生 通 学 的 创 新 意 识 得 到 了 提 高 , 识 面 更 加 宽 广 , 业 竞 争 力 明 知 就
闷 的 教 学 气 氛 都 使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 积 极 性 受 到 了 严 重 的
压 抑 ,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与 创 新 能 力 遭 到 了严 重 的 打 击 。 学 地
套 适 合 于 自己 的 政 策 , 然 手 段 和 方 法 不 一 样 , 目 的 虽 但
都 是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 新 意 识 、 新 思 维 、 新 能 力 创 创 创 和创 新 习惯 的创 新 型人 才 。地 方 高校 把 开展 大 学生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活 动 作 为 深 化 教 学 改 革 ,提 高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一 项 新 举 措 .为 地 方 高 校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提 供 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