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整理】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
产业经济学之价格行为.pptx
价格歧视的定义
价格歧视的传统定义:
当相同的商品以不同的价格销售给不同的 消费者时就存在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相对精确的定义:
斯蒂格勒(1987):当两个或更多的商品 以不同的价格与它们的边际成本之比销售 时就存在价格歧视。
们可以发现,除了丁没有得到消费者剩余之外,其他几
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得了消费者剩余。其中最多的当然是 甲方,他获得了1000元的消费者剩余,乙方获得了700 元的消费者剩余,就连丙也获得了300元的消费者剩余。 这样算来,4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剩余之和是 2000元。实际上丁方虽然没有获得消费者剩余,也并没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与种类
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主 动采取的一种差别性定价行为。厂商会努力把同 一种物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顾客,以获得更 多的消费者剩余,这种作法被称为价格歧视。
消费者剩余( )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 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 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变而改变。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歧视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 边。
风景区门票而引发的“价格歧视”案
“为什么我就要买100元的门票,而云南本地人 只需花30元就可以进去?”来自贵州的米先生去 昆明世博园游玩时遭遇门票价格的“地域区别”, 一怒之下将世博园有关方面告上法庭。2006年7 月9日,此案在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开庭。据 悉,这是云南省首例因风景区门票而引发的“价 格歧视”案。
需求变化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实际成本 任何人付出货币,无外乎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满足需要,花钱买个称心如意;二是买个合算,不光使用遂心,而且可以发挥更大效能。比如手机,就花3500元买个三星,不仅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企业董事会通
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并保留在
必要的时候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
存在,管理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
企业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
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他对于
4
精选ppt
二、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问题包含两层含义:横向边界和纵 向边界。所谓横向边界,就是指企业生产特定产 品的数量及其产品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5
精选ppt
第二节 企业的目标
一、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安排,使管理者
2
精选ppt
第1章 企业:目标、结构与组 织
3
精选ppt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
一、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性质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 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 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 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 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 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短期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是为了
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先存活再去谋发展。
8
精选ppt
第三节 企业的结构
一、常见的企业结构
业主制企业结构 合伙制企业结构 股份制企业结构
9
精选ppt
二、股份制企业内部结构
U型组织结构 H型组织结构 M型组织结构 其他结构
10
精选ppt
三、股份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化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i 1
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 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 度指标。
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 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基尼系数=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 A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 的政策主张。 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 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 法。
2
(Xi X)
i1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 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 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 H指数等于1。
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
2、市场势力的衡量
(1)勒纳指数 L P MC
P
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 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 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 明垄断势力越强。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课堂PPT
12
.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组织 产业政策
13
.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发展
产业是具有同类特征的企业的集合,它有着与单个企 业发展不同的发展规律。
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 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产业政策 等问题
.
关联方式分类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 关联方式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 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 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原料关联分类法(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 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 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个量分析到总量分析到 产业分析的过程。
3
.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经济分析,他以单个经济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厂商如 何将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适当地分配与其准备 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以求得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或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与其准备 消费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取得最大的效用满 足。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了先导产业和狭义的先行产 业。
34
.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 创立。
第一阶段: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以机械大工业迅速发展为标志 第三阶段: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进
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35
.
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 大企业一次性大批量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等生 产要素,可以比多次小批量进货节省交易费用,还 可以享受较大的批量折扣;而大规模的产品销售则 有利于提高广告等促销活动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 产品的促销费用;同时,只有大规模的产品销售, 才可能在各地设立企业的销售服务中心,以提高产 品销售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
企业的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输成 本,若设R为企业的市场半径,лR2这一圆形区域就 是企业的市场范围,圆心到圆周的运输距离为R,则 在市场范围扩大4倍时,运输距离只扩大2倍。此 外,大批量运输还有利于取得整车运输的经济性。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 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究开发成果,大 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LMC LAC
(2)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B P
P1
A
0
产量
2. 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企业投入要素存在多用性,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即使在最佳规模下
组织生产,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
(1)规模经济:单一产品 生产成本
(2)范围经济:两种产品 生产成本
(1)新古典企业理论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差距 (2)未能有效解释市场与企业的替代性问题 (3)忽视企业追求规模的非技术性需要
(一)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机制是能给予各种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最优解的组织形式,是市场
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前提。
亚当·斯密,最先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予以阐述。“看不见的手”就
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不干预政策
完全自由竞争
帕雷托最优
(二)“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2)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 ①短期限制性定价
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定在足于获得利润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 ②动态限制性定价 ➢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 在市场的动因。 ➢ 先高价,后低价
2.非定价竞争行为
(1)广告行为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①广告与产品差异; ②广告与进入壁垒。
完全相等; 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平方和
1.企业规模 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技术进步 政策和法律 2.市场容量
2.产品差异化
(1)含义
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 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 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产业组织要讨论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就必须理解企业的选择,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会形成垄断竞争?对于结构问题的切入点,就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企业性质的理论梳理一.企业的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直接组合和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存在背景:市场经济条件;(非市场条件下,计划经济,缺乏企业的独立性-命令指令是纵向的,生产单元是中央政府命令的执行者-也不存在产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价格确定是横向的,是企业的个人选择与演化)——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有可能是产量最大化/销量最大化(市场占有率-单个产品给企业的收益是一样的)/利润最大化(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落差-但可能会损害其他企业利益)/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即价值最大化(多个利益相关者-股东、职业经理人、雇员、消费者、各类债权人、社区环境-价值最大化)【但如果是利润最大化中的长期利润,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和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运行前提:组合生产要素;(一定要有一种要素,土地资本或者无形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些要素的组合,就不存在【组织】是最重要的,企业能够获得要素,并且能够实现核心要素、进行组合TFP)——运行基础:自主性、独立性——角色定位:法人实体或市场竞争主体(竞争主体:收益风险对称,都是企业自身的)【慈善机构做企业企业做慈善】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形成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传统以来)主要从技术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
即将企业理解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描述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一般表示为:Q=f(X1 ,K, Xn)这是不完整的,没有触及企业的本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三.现代企业理论R.Coase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的发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始。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 的衡量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结构或 者市场关系。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 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组织专指产业“组成部 分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 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的核心问题。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A 基尼系数= =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企业占有 份额分布越不均匀。如果企业规模分布完全相等,则 基尼系数等于0,如果独家企业垄断整个产业,则基尼 系数为1。
(3)赫芬因德指数
赫芬因德指数(Herfindal Index)是赫芬因德提 出的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 计算公式为 2 n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 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 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 核心地位。 哈佛学派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结构主义者
返回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课件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产业在医疗、农业、环保 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未来有望 成为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新能源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 调整,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 的趋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传统产业发展趋势
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推动下,正在向智能化、绿色化、服 务化方向发展,但仍需面对成本上升、技术更新换代等挑战。
导产业之一。
绿色经济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 ,绿色经济产业在未来将得 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模式在未来仍有很 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交 通、住宿、办公等领域,未 来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THANKS
感谢观看
。
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培育 等方面。
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产业从低 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提升产业整 体竞争力。
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包括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品牌建设 等方面。
03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概述
产业政策定义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引导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国家产 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产业布局的优化与调整
产业布局优化的意义
产业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 ,可以更好地发挥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产业布局调整的策略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调整。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 灵活调整自身的产业布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
2、短线产业:
五、两大部类产业
(一)第一部类
指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目的是要满足社会生 产消费的需要。
(二)第二部类
指专门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目的是要满足社会消
费需求。
六、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一)农业
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二)轻工业
是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 主要用于生活消费,也有一部分用于生产消费。
钱纳里、泰勒: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的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转换和原因时,为了研究的需要,将 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
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的分类方法。
优点:1、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深入考察制造业 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2、有利有关部门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的不同 特征制定产业政策。
1、20世纪80年代引入三次产业分类法。
2、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1988)》首次使用三次产 业统计。 3、1994年,根据国际标准1988年第三次修订版制定了中 国产业分类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二、我国产业分类的国家标准
级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 小类四级。采用层次编码法。 门类:ABC……P,16个 大、中、小类依据等级制和十进制,形成三层4位数 字码的产业类别标识系统。 大类:用2位编码表示,包括7个大类的空码共99个 大类。 中类:用3位编码表示,不包括空码共360个中类。 小类:用4位编码表示,不包括空码共812个小类。 广泛应用于产业管理、产业研究的各个领域。
(三)三次产业分类法
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标准的分
产业经济学ppt02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 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穆塞茨、布罗曾、波 斯纳等。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 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 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 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 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 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 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 本概念。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 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 为。 包括:价格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 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卡特尔、暗中默契行为。 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 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评价标准:产业的资源配臵效率和利润率水平、 与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相对效率、 销售费用的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价格 的伸缩性及产品的质量水准、款式、变换频度和 多样性等。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完全竞争: 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 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 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 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 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 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 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 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产业组织的含义与思想渊源
《产业经济学》 PPT课件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 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 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 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 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 ❖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 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 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
❖ 此种分类法的缺陷: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 业内容过于繁杂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 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 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一边科学的 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 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 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 ❖特征:第一,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 特征;第二,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性; 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四,具有特殊 性;第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 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 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 门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产业经济学课件02
这个定义存在不足:它只研究同一市场上企业之
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而没有研究处于不同市场或行
业但存在紧密联系的企业间的关系,如上下游企业之
间的市场或组织关系。而这种关系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也十分重大。这不能不是一个缺陷。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721汽车整车制造业 3725汽车零部 件及配件制造 业
(上海大众、上海通用、 奇瑞汽车、东风雪铁龙、 广州本田、北京现代、 海南马自达)
马歇尔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马歇尔在分析规模经济成因时,发现了被后人
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矛盾,即大规模生产能 力给企业带来了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 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 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
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
置中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若干典型产业组织形态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资本
纽带连结为主,以产品、技术、契约等多种纽带为辅的,多个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相互团结协作组成 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具有统一发展、 经营的战略和目标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按集团的形成方向不同,可分为 横向型企业集团:为了形成一定的垄断规模,有生产同一产品 或相近产品的企业组成。 纵向型企业集团:由在生产上或销售上存在业务职能联系的企 业组成。 混合型企业集团:通过向多角化经营发展,由生产上或业务上 彼此关联性不强甚至根本没有生产业务联系的企业组成。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网络组织: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安排。
在本质上是成员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竞争型的准市场组织。可 以划分为两大类:“领导型”企业网络组织和“平行性”企业 网络组织。前者企业的性质较突出,后者具有更多的市场性质。
第二章:产业经济学 产业结构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大国结构”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小国结构”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
1、
功的路 。20.7.3120.7.31Friday, July 31, 202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
2、
。1 9:03:49 19:03:4 919:037 /31/20 20 7:03:49 PM
新兴产业 支柱产业 衰退产业
重工业化过程
工业化第一阶段:
消费资料工业生产占统治地位(霍夫曼系数 5)
工业化第二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开始获得快速发展(霍夫曼系数 2.5)
工业化第三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规模相当(霍夫曼系数 1)
工业化第四阶段:
资本资料工业超过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系数 < 1)
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
时 3分19:0 3:4920. 7.31
• 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 钱。7/31/2020 7:03:49 PM19:03:492020/7/31
•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 信心跨出第一步。7/31/2020 7:03 PM7/31/2020 7:03 PM
20.7.3120.7.31
生活总会给你谢另一个谢机会,大这个机家会叫明天 6、
。2 020年7 月31日 星期五 下午7 时3分49 秒19:03 :4920.7 .31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
7、
。202 0年7月 下午7 时3分20. 7.3119: 03July 31, 2020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12
ppt课件.
二、中国国有企业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比 重的变化,以及其它转型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经验可 知,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 适应,而计划经济则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 与之相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然会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为主向民营 经济为主的转变。
4
ppt课件.
二、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问题包含两层含义:横向边界和纵 向边界。所谓横向边界,就是指企业生产特定产 品的数量及其产品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5
ppt课件.
第二节 企业的目标
一、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安排,使管理者与所 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企业董事会通常会拥有 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并保留在必要的时候干 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管理者往往 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企业的运作,股东或者 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 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他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不计。
11
ppt课件.
第四节 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概念与性质
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是由国家或者政府所有 的企业。《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国有企业定义 为“由政府代理人所有、控制或经营的企业”。 世界银行 把国有企业定义为,政府(包括政府部门)拥有或者(不 管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实际控制的经济实体。在国际惯 例中,国有企业是指由一国的中央政府或者联邦政府投资 或者控制的企业。在我国,国有企业也包括由地方政府投 资或者控制的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上不可分的实体 之间发生联系的区域
交易:当一项物品或劳务越过技术上可分的结合部而转移时,交易就发生了。
交易成本: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包括事前和事后成本
2.契约人的行为特征: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3.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率
(二)代理理论
1.计量问题:生产率 报酬
(1)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
(2)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市场行为标准
集中度不太高
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进入容易
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 对于价格没有共谋
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市场行为标准 对于产品没有共谋
的和应该做的都很少。
政策主张:鼓励采取一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
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政府规制 代表人物:鲍莫、帕恩差、韦利格
观点:
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外仍 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
(二)产业组织理论
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考察分析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垄
断和规模经济的关系与矛盾,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变动对产业内 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合理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和对策途径。
(一)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机制是能给予各种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最优解的组织形式,是市场
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理论演变 企 业 市 场 竞 争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定义
(一)产业组织
同一产业内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
作用 ,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等。 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
这种关系结构决定着产业内企业 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代表人物: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落曾、波斯纳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
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的企业高效率和
创新的结果。
(3)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 (4)除公开的合谋必须禁止外,政府对于试图改善市场绩效的事情,所能够做
展的前提。
亚当·斯密,最先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予以阐述。“看不见的手”就
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不干预政策
完全自由竞争
帕雷托最优
(二)“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1) 马歇尔冲突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
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
因素
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 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
垄断竞争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 同程度的竞争通常是交织并存的。
(一)有效竞争理论与哈佛学派
1940年 克拉克 提出“有效竞争”的概念: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
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 要方法或手段。
美国
梅森
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
(2)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
分的竞争压力,因此应废除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政策,实行自由 放任政策。
一、西方观点中的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1.企业的内涵 企业的行为准则是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就被 理解为生产函数。
2.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决定
(1)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MC e M R MC
d=MR=Pe
0
qe
厂商均衡
q
产品
边际成本(MC)
边际收益(MR)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
第55个
第56个 第57个 第58个 第59个 第60个 第61个
1.0元
2.0元 2.5元 2.7元 2.8元 3.0元 3.1元
不存在特别的进出成本,包括寡市场和垄断市场在内的任何市场结构都可以是
有效率的。
(三)新奥地利学派
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
观点: (1)重视均衡实现的市场竞争过程分析,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 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而市场不均衡就是因为存在着 未被发现的信息或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利润机会的丧失。
企业在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及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的决策行为
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 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市场绩效标准 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 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一)芝加哥学派
20世纪60年代后期 观点: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成本
价格 B
LMC
LAC
(2)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P P1 0
A 产量
2. 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企业投入要素存在多用性,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即使在最佳规模下
组织生产,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 (1)规模经济:单一产品 (2)范围经济:两种产品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
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规模经济
垄断
竞争
解释:企业的“生产
发展
衰退”
20世纪初的现实市场:垄断、寡头垄断
斯拉法:收益递增规律与完全竞争前提相矛盾
(2)不完全竞争
股份制发展
1933年 哈佛大学 张伯伦 《垄断竞争理论〉
剑桥大学
罗宾逊夫人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新古典企业理论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差距
(2)未能有效解释市场与企业的替代性问题
(3)忽视企业追求规模的非技术性需要
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机制。 在市场体系中,“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价格信号配置。 在企业内部,“看得见的手”控制,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
(一)交易成本理论
1.交易与交易成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