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艺术.doc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67a7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5.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应该追求表现真实的生活,而不是追求虚构和夸张。
艺术是一种表达和展现生活的方式,应该追求真实和自然。
艺术家应该通过作品展现真实的生活,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虚构和夸张只会让作品失去真实性,观众无法产生共鸣。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艺术应该是镜子,反映出真实的生活。
”只有表现真实的生活,艺术才能有深远的影响力。
另外,追求真实的生活也是艺术家的责任。
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现实,通过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通过作品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引起了世人的共鸣,成为了一部反战的经典之作。
因此,艺术应该追求表现真实的生活,而不是追求虚构和夸张。
反方:艺术应该追求虚构和夸张,以创造更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艺术的本质就是想象和创造,艺术家应该有自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追求真实的生活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空间,让作品缺乏新颖和独特性。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艺术是剧作家的自由国度。
”艺术家应该有权利去创造虚构和夸张的作品,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美妙之处。
此外,虚构和夸张的作品也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
梵高的《星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通过虚构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星空的狂热热爱,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情感。
这种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因此,艺术应该追求虚构和夸张,以创造更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辩论的艺术_辩论赛_
![辩论的艺术_辩论赛_](https://img.taocdn.com/s3/m/59b263e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5.png)
辩论的艺术辩论赛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默契、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的、综合素质的较量,极富魅力,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在青年学生与知识阶层中尤受欢迎,拥有众多知音。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的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辩论的艺术一、理性的较量辩论赛是一种极富理性的“高水平的智力游戏”。
完全不同于为维护个人观点或某个政党、集团的政策而展开的辩论,后者带有强烈的意愿和感情色彩。
为辩论赛所拟定的辩题是“中性”的,辩论中所持的观点(正方抑或反方)由抽签决定。
因此,参赛双方都有构架立论的逻辑、理论、事实以及价值判断等的依据;也都有可能出现破绽,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前三届由新加坡广播局主办的“亚洲大专辩论会”采取的比赛规则只以辩题限定正方立场,反方可以自行立论,相对而言,反方的施展余地比正方大一些。
今年八月下旬举行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对此作了改进,即在给出辩题的同时,也限定反方立场。
如初赛时剑桥大学为正方,辩题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们是反方,必须论证:“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这种对正反两方论点同时进行限定的做法,使双方所处地位更显公平,比赛更激烈。
正是因为这种对辩论立场的约束,可能导致在辩论中所应维护的观点有悖于本民族、本地区的道德习俗、文化传统;也可能难以被观众所认同;最不利的是:与辩论队员自身的信念产生矛盾,这些都会使辩论队员产生情感冲突,限入困境。
如屠格涅夫所言:“人应当相信自己说的话,他才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
”因此,在辩论中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这个问题。
完全是一种巧合,这次参赛我们复旦大学代表队与“反方”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中复赛一场对悉尼大学代表队,他们的立场是“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我方是“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排除“艾滋病是社会问题”固然有相当难度,但要论证“艾滋病不是医学问题”就与常理相悖了。
难度最大的是决赛,引起的情感冲突也更激烈。
辩论辩题的艺术问题
![辩论辩题的艺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3626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2.png)
辩论辩题的艺术问题
正方辩手:
艺术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艺术是
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
例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一种谎言,使我们认识真理。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抽象的形式传达出深刻的内涵,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其次,艺术还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和交融。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都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可以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因此,艺术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的审美情趣,更涉及整个社会的文化认同和和谐发展。
反方辩手:
尽管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但其实际意义并不如正方所言那
般重要。
首先,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无法达成普遍的共识。
其次,艺术作品的生产和消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为实际的社会建设和发展。
正如英国作家肖恩·奥凯西所言,“艺术是一种奢侈品。
”最后,艺术作品往往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审美需求,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因此,艺术问题相对于其他社会问题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
综上所述,艺术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艺术问题,为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辩论的艺术价值
![辩论的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0c979007cd184254b3535e9.png)
辩论的艺术价值
辩论这个事简单来说只有三个点。
辩论开始之前,是空白,什么都没有。
给出的辩题,是第一个点。
光一个简简单单的点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点深挖,找到他的浅层表现和深层内涵。
这样就可以浅层谈表现谈例子,中层可以抠字眼谈辩题,深层你可以和他聊理想,讲内涵。
这样就有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离立体三层结构。
但是光一个点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所以我们还要第二个点。
第二个点就是判定标尺。
这是第二个点。
辩论自己说自己的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提出一个表面公平,实际上对我方有利的,双方都适用的判定标尺。
这个标尺可以是趋势,可以是作用。
举个青少年上网的例子。
我们可以从信息化社会这个趋势着手,说明上网的普及是必然的,如果是弊大于利的话怎么会成为必然来反证我方观点。
辩论辩题的艺术
![辩论辩题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b11cd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3.png)
辩论辩题的艺术正方,艺术对人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
艺术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对人类的精神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艺术可以促进人类的情感交流。
艺术作品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着艺术家的情感,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也会被艺术家的情感所感染,从而产生共鸣。
比如莎士比亚的名言“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镜子”,正是说明了艺术作品可以反映人类的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其次,艺术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
许多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通过这些作品,观众也可以得到启发,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比如莫奈的名言“艺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够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就说明了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
最后,艺术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
比如歌德的名言“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它可以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说明了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艺术对人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可以促进人类的情感交流,启发人们的思考,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人类的精神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反方,虽然艺术对人类的精神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人类的生活并不仅仅依赖于艺术,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可以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
首先,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欣赏的。
每个人的审美观念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对某种艺术形式并不感兴趣,这样就无法达到艺术对人类的普遍影响。
比如毕加索的名言“艺术是一个巨大的谎言”,说明了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欣赏的。
其次,艺术并不是解决人类问题的唯一方式。
人类的精神生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艺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可以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
比如马克思的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说明了宗教也可以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d361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b.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应该追求真实性。
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的方式,而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之一。
艺术家应该追求真实性,因为只有真实的作品才能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艺术作品如果缺乏真实性,就会失去其表达意义,只能成为空洞的外表。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是一种谎言,说得越真实,越能感动人。
”真实的艺术作品能够展现出生活的本质,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思考。
艺术作品的真实性也是其价值所在。
只有真实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留下深远的影响。
例如,梵高的《星夜》、莫奈的《睡莲》等作品都因为其真实的表现方式而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外,真实的艺术作品也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具有批判和启发的作用。
反方,艺术无需追求真实性。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并不需要追求真实性。
艺术家应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而不受限于真实性的约束。
艺术作品可以是想象的产物,可以是对现实的夸张或改编,甚至可以是完全虚构的。
正如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艺术是一种谎言,说得越真实,越能感动人。
”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并不是其唯一的价值所在,有时候虚构和夸张的作品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艺术作品的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的人对于真实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追求真实性可能会导致艺术家的创作受到限制。
艺术作品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情感,而不受真实性的束缚。
总结,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应该有其自由的空间。
真实性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唯一价值所在,追求真实性可能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
因此,艺术无需追求真实性,而应该注重表达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c9286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3.png)
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真实性?(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艺术应该追求真实性,因为真实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真实的作品才能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不是谎言,艺术是更真实的真实。
”其次,追求真实性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世界,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真实的艺术作品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因为人们渴望真实,渴望找到与自己内心世界相契合的东西。
因此,艺术作品的真实性是其吸引观众的关键。
反方辩手观点:艺术不一定要追求真实性,因为真实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唯一价值所在。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其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想象力。
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艺术是副本的副本。
”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并不一定要忠实于现实,而是应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其次,真实性并不是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但它们却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享受。
最后,追求真实性可能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
只有放弃对真实的追求,艺术家才能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综上所述,虽然真实性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想法,而不一定要忠实于现实。
因此,艺术不一定要追求真实性。
辩论辩题的艺术之美
![辩论辩题的艺术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aaa82b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6.png)
辩论辩题的艺术之美正方辩手:艺术之美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的普遍价值,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例如梵高的《星夜》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作品,都展现了艺术之美的无穷魅力。
其次,艺术之美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促使人们对世界和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比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色彩和光影表现,唤起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最后,艺术之美还可以传递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艺术之美的深刻内涵。
名人名句,歌德曾说过,“艺术是无穷的,它需要有限的形式来表现。
”这句话表达了艺术之美的博大精深,以及艺术作品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能力。
反方辩手:艺术之美固然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美。
首先,艺术作品的美是相对的,因为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感受是不同的。
例如,有人认为抽象艺术作品具有美感,而有人则觉得它们难以理解和欣赏。
其次,艺术之美往往是建立在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之上的,它可能难以被跨越不同文化和语境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比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作品对西方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同样,西方的现代艺术作品也可能让中国人感到陌生和困惑。
最后,艺术之美虽然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高尚的美。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道德、品德、人格等方面的美同样有着追求和追求。
经典案例,在历史上,有许多艺术作品因为其美感而备受推崇,但同时也有许多艺术作品因为其争议性而备受争议。
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品因为其对战争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而备受赞誉,但也因为其艺术风格的突破和挑战传统而备受争议。
综上所述,艺术之美固然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美。
它是多元文化和多元审美观的交汇之处,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欣赏。
辩论辩题的艺术性问题
![辩论辩题的艺术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ae87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4.png)
辩论辩题的艺术性问题正方,辩题为“艺术性问题”,我认为艺术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艺术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决定了它们的品质和价值。
艺术性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体现的,它是艺术作品与生活的联系点,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艺术性是艺术作品与其他形式的作品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最后,艺术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决定了它们的生命力和持久性,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影响和感染后世。
为了支持我的观点,我引用了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名言,“艺术是一种谎言,让人们认为他们看到了真相。
”这句话说明了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对于观者的影响力,艺术作品通过艺术性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思考。
另外,莫奈的名言,“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心灵的交流。
”也说明了艺术性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艺术性能够让艺术作品具有情感和文化上的价值。
反方,我认为艺术性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实用性和社会意义。
艺术性虽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但是艺术作品也需要具有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另外,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也比艺术性更为重要,艺术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具有社会和时代的意义。
为了支持我的观点,我引用了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名言,“艺术并不是为了艺术而存在的,它需要有生活的温度和力量。
”这句话说明了艺术作品的实用性和社会意义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艺术作品需要与生活和社会联系在一起。
另外,毛姆的名言,“艺术并不是为了让人们逃避现实,而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也说明了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艺术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现实并引起人们的思考。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341f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8.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产生美感和情感共鸣。
因此,艺术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而不应该被外在因素所左右。
首先,众所周知,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形式,它不应该受到外界的限制和干扰。
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创作理念,而不是被市场需求或者其他因素所左右。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所说,“艺术是一种谎言,告诉我们真相。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传达情感和美感,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或者观众的口味。
其次,追求纯粹美感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创造力。
只有在追求纯粹美感的情况下,艺术家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因此,艺术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而不应该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
反方,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传达情感和观念。
因此,艺术不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而应该注重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和内涵。
首先,艺术的价值在于其所传达的情感和观念,而不在于其外在的美感。
正如著名艺术家梵高所说,“我在画画时,不是为了表现美,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
”艺术家应该注重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观念,而不是追求纯粹的美感。
其次,追求纯粹美感容易导致艺术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
如果艺术家只注重作品的外在美感,而忽视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观念,那么作品就会变得空洞和肤浅。
因此,艺术不应该追求纯粹美感,而应该注重作品的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艺术是否应该追求纯粹美感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有其合理的论据和观点。
在实际创作中,艺术家需要在追求美感和表达意义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dbe2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c.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正方,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启发
人们的思维,因此艺术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愉悦,例如莫奈的《睡莲》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都能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其次,艺术作品也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例如梵高的《星夜》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都深刻地表达了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因此,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人们的心灵和情感具有深远影响。
名人名句,歌德曾说过,“艺术是人类的第二自然。
”这句话表达了艺术对人
类生活的重要性,艺术不仅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可以启发人们的思维和情感。
反方,艺术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艺术作
品的价值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艺术并不能对所有人产生相同的影响。
其次,艺术作品的价值相对较小,相比于食物、衣物和住所等生活必需品,艺术并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再者,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对于一些贫困的人来说,艺术可能并不是他们生活中的首要考虑。
名人名句,有人认为,艺术是一种奢侈品,如莎士比亚说过,“艺术是一种奢侈,而不是必需品。
”这句话表达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次要性,艺术并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经典案例,在一些贫困地区,人们更关注的是解决温饱问题,而不是艺术作品。
在这些地区,艺术并不是人们生活中的首要需求。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af4e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8.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方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影响。
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人们的心灵成长。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传递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因此,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让人们深受启发。
其次,艺术作品可以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激发了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再者,艺术作为文化的传承者,能够传递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
比如,中国古代的书画作品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影响。
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艺术,让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方辩手观点:尽管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虽然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但它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支持,而不是艺术作品所能提供的情感共鸣。
因此,艺术并不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虽然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但它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一幅画作虽然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但它并不能填饱人们的肚子。
其次,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奢侈。
再者,艺术作品的欣赏也存在着主观性和局限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艺术作品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6b4e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e.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的目的在于表达情感和思想,而不是追求功利性的价值。
因此,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应该以其对情感的触动和对思想的启迪为标准,而不是仅仅看其是否赚钱或者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艺术家应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而不是受到市场的束缚。
正因为艺术的非功利性质,才能够使其成为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工具,从而成为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其价值在于传递情感和思想。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所说,“艺术不是用来装饰生活,而是用来改变生活的。
”艺术作品通过表现形式和内容,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从而达到情感交流和心灵抚慰的作用。
这种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是市场导向无法取代的。
其次,艺术作为一种思想表达形式,其价值在于启迪人们的思想。
许多经典艺术作品都是通过对人类生活、社会现实、人性、宇宙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引发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对于生死、爱情、权力等问题的探讨,都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发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反方,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价值在于其市场性和商业价值。
艺术作品需要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够被市场接受和认可。
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需要考虑作品的商业价值,才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市场认可。
艺术作为一种产业,需要考虑其商业性,才能够实现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成功与否需要考虑其市场需求。
艺术作品需要符合受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才能够被市场接受和认可。
例如,电影市场需要考虑受众的口味和观影习惯,音乐市场需要考虑听众的喜好和音乐风格,艺术品市场需要考虑收藏者的品味和投资价值。
艺术作品如果脱离了市场需求,就很难获得成功。
其次,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成功与否需要考虑其商业价值。
艺术家和艺术机构需要考虑作品的商业潜力,才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市场认可。
艺术作品需要考虑其商业性,才能够实现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63a72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a.png)
辩论辩题的艺术价值正方辩手: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例如,蒙娜丽莎这幅画作,通过莫奈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将女性的神秘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次,艺术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让人们了解到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精髓。
比如,梵高的《星夜》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末欧洲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最后,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艺术是镜子,反映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反方辩手:尽管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但其艺术价值并非绝对的。
首先,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比如,毕加索的抽象主义作品《吉尔康迪斯》在艺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一些人认为其具有革命性的艺术成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其毫无价值。
其次,艺术作品的价值是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和文化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在当时被视为艺术的巅峰之作,但在现代社会可能被认为过时和无趣。
最后,艺术作品的价值是需要市场和观众认可的,只有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艺术作品才能被称为有价值的作品。
因此,艺术作品的价值是相对的,不应该被过分夸大。
在这场辩论中,正方辩手强调了艺术作品的情感共鸣、社会反映和创造力激发等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引用莫奈、梵高和莎士比亚等名人名句以及经典案例,加强了自己的论据。
而反方辩手则从主观性、时代性和市场性等方面质疑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也使用了毕加索和古希腊雕塑作品等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整场辩论逻辑清晰,论据充足,双方观点明确,使得辩题的艺术价值得以全面讨论。
艺术创作的辩论辩题
![艺术创作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e774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1.png)
艺术创作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表达,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首先,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表达,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不受到任何限制。
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艺术是为了艺术本身而存在的。
”艺术创作应该是自由的,不受外界干扰。
如果我们对艺术创作进行限制,那将严重侵犯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也会限制艺术的发展。
其次,艺术创作是多样性的体现,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观念。
如果我们对艺术创作进行限制,将会限制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正如著名画家毕加索所说,“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不受到任何限制。
”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尊重艺术家的创作选择,而不是对其进行限制。
最后,艺术创作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反思,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看法。
正如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艺术应该是一面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镜子。
”如果我们对艺术创作进行限制,将会限制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反思,这将严重损害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表达,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我们应该尊重艺术家的创作选择,保护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多样性,让艺术创作成为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动力。
反方,艺术创作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以维护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
首先,艺术创作虽然是一种自由表达,但是艺术家的创作也需要考虑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
如果艺术创作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正如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所说,“艺术家应该对自己的创作负责,不应该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
”艺术创作的自由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无限制地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
其次,艺术创作虽然是多样性的体现,但是艺术家的创作也需要遵守法律和规定。
如果艺术创作违法或违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正如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所说,“艺术家应该在创作中遵守法律和规定。
”艺术创作的自由应该在法律和规定的范围内,不能无限制地违法或违规。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edf9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8.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正方,艺术应该是自由的。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应该是自由的。
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不受到任何限制。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不是真实的东西。
艺术是谎言,告诉我们真理的唯一途径。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这种表达应该是自由的,而不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涉。
另外,艺术的自由也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艺术作品都是在政治和社会压力下产生的,比如《自由颂》、《自由引导人民》等作品都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
如果艺术受到过多的限制,那么社会就会失去了许多宝贵的艺术作品。
反方,艺术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艺术虽然应该是自由的,但是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有些艺术作品可能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比如,一些色情、暴力等内容过多的作品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受到限制。
另外,艺术也应该尊重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应该考虑到社会的价值观念,不应该随意挑战或者违背社会的道德规范。
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艺术是人类精神的一面镜子,但它并不是一面放大镜。
”艺术家应该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考虑到社会的接受程度,不应该过于偏激和极端。
结论:
艺术的自由与限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保障艺术自由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公共利益。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也应该考
虑到社会的接受程度和道德标准。
只有在艺术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够实现艺术的真正价值。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10ac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a.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无论这些想法是否符合社会的主流观点。
因此,艺术中的辩论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促进艺术的发展。
首先,艺术中的辩论可以促进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艺术家们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通过辩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正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一种谎言,让我们认识真理。
”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观点和解读来呈现,而辩论正是促进这种多元化解读的重要手段。
其次,艺术中的辩论可以促进社会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多重意义,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辩论,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的背后故事和意义,从而促进社会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正如著名文艺评论家约翰·鲍尔德曾说过,“艺术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辩论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世界。
反方,艺术中的辩论可能会导致艺术作品的失真和误解。
艺术家的创作应该是自由的,如果在创作过程中过多地受到辩论的干扰,可能会导致艺术作品失去原本的意义和灵感。
此外,艺术作品的价值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应该受到辩论的影响。
正如著名艺术家梵高曾说过,“我宁愿画出我的梦想,而不是别人的梦想。
”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应该受到外界辩论的干扰。
此外,艺术中的辩论可能会导致艺术作品的价值被混淆和贬低。
如果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需要通过辩论来证明,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困惑和误解。
正如著名文艺评论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艺术是一种无法解释的东西,如果能解释,就不是艺术了。
”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应该是无法用言语解释的,而不应该受到辩论的影响。
综上所述,艺术中的辩论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
在辩论艺术中的辩题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寻求平衡,以促进艺术的发展和传播。
艺术表达自由辩论辩题
![艺术表达自由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4230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1.png)
艺术表达自由辩论辩题正方,艺术是自由的表达方式,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作品不应受到任何限制,因为它们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如果我们限制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就等于限制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正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艺术是自由的,但艺术家是不自由的。
”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受到任何干涉和限制。
在历史上,许多艺术家都因为他们的作品受到审查和限制而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
例如,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曾经被认为是“破坏性的”,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打压。
然而,现在毕加索的作品被认为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创作自由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这就是限制艺术表达自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艺术应该是自由的,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社会带来美感和思想的启迪。
反方,艺术表达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限制,艺术家在创作时也应该考虑到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如果艺术家的作品违背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就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管。
正如美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自由并不意味着无限制,而是在已知的限制内自由。
”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应该在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
例如,一些涉及暴力、色情或种族歧视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受到限制。
这些作品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也应该有所顾虑,不能完全无视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另外,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也不应该成为他们逃避责任的借口。
艺术家在表达自由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不能仅仅以“艺术表达自由”为由而逃避对作品的审视和批评。
因此,艺术表达自由并不意味着无限制,艺术家在创作时也应该考虑到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艺术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和美感。
艺术表现的辩论辩题
![艺术表现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2f33c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0.png)
艺术表现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表现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最佳载体。
艺术表现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最佳载体。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式、色彩、音乐、文字等方式,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现实,还可以表达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感悟。
正是因为艺术表现的独特魅力,许多经典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不衰。
首先,艺术表现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世界是一个舞台,人生是一场戏”的名句,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戏剧性,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
这表明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情感上的共鸣,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和社会。
其次,艺术表现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
许多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题的思考和表达。
比如,梵高的《星夜》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战争的控诉和思考。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让观众深刻地反思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的现状。
正如毕加索所说,“艺术不是镜子,不应该只是反映现实,而是一个锤子,应该改变现实。
”。
最后,艺术表现可以传承人类文明。
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都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才华,更传递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正如歌德所说,“艺术是无穷的,它传递了人类对美的渴望和对真理的探寻。
”。
综上所述,艺术表现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最佳载体。
艺术作品通过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思考和传承人类文明,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因此,艺术表现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反方,艺术表现并非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最佳载体。
艺术表现并非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最佳载体。
艺术作品固然可以通过形式、色彩、音乐、文字等方式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但它并非唯一的载体,也并非最佳的载体。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6f78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b.png)
艺术中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是一种纯粹的表达形式,它不应受到道德标准的限制。
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感,而不受外界的干预。
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触动,而不在于它是否符合某种道德准则。
正是因为艺术的自由表达,才能够产生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梵高的《星夜》等。
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它们的存在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反方:艺术作为一种公共表达形式,必须受到一定的道德标准的限制。
艺术家的创作应当考虑到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不能随意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
艺术作品如果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准则,就会对公众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引发社会的争议和冲突。
例如,某些具有争议性的艺术作品可能会引发社会的反感和抗议,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这就是艺术作品在道德标准上的失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正方: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自由表达,而不在于它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艺术是为了艺术本身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目的。
”艺术家应当有权利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而不受到外界的干预。
只有在这种自由的表达下,才能够产生真正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反方:艺术家的创作应当考虑到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不能随意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艺术应当服从伦理规范,艺术家应当在创作中尊重道德准则。
”艺术作为一种公共表达形式,必须受到一定的道德标准的限制,以避免对公众产生不良的影响。
正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一幅充满战争和痛苦的作品,它真实地展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这幅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感,但正是因为它的真实表达,才使得人们对战争的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使人们追求和平与和谐。
反方:梵高的《星夜》是一幅充满情感和内心表达的作品,它展现了梵高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
然而,这幅作品却未能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它的存在引发了社会的争议和反感,甚至对公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的艺术辩论赛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默契、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的、综合素质的较量,极富魅力,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在青年学生与知识阶层中尤受欢迎,拥有众多知音。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的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辩论的艺术一、理性的较量辩论赛是一种极富理性的"高水平的智力游戏"。
完全不同于为维护个人观点或某个政党、集团的政策而展开的辩论,后者带有强烈的意愿和感情色彩。
为辩论赛所拟定的辩题是"中性"的,辩论中所持的观点(正方抑或反方)由抽签决定。
因此,参赛双方都有构架立论的逻辑、理论、事实以及价值判断等的依据;也都有可能出现破绽,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前三届由新加坡广播局主办的"亚洲大专辩论会"采取的比赛规则只以辩题限定正方立场,反方可以自行立论,相对而言,反方的施展余地比正方大一些。
今年八月下旬举行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对此作了改进,即在给出辩题的同时,也限定反方立场。
如初赛时剑桥大学为正方,辩题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们是反方,必须论证:"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这种对正反两方论点同时进行限定的做法,使双方所处地位更显公平,比赛更激烈。
正是因为这种对辩论立场的约束,可能导致在辩论中所应维护的观点有悖于本民族、本地区的道德习俗、文化传统;也可能难以被观众所认同;最不利的是:与辩论队员自身的信念产生矛盾,这些都会使辩论队员产生情感冲突,限入困境。
如屠格涅夫所言:"人应当相信自己说的话,他才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
"因此,在辩论中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这个问题。
完全是一种巧合,这次参赛我们复旦大学代表队与"反方"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中复赛一场对悉尼大学代表队,他们的立场是"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我方是"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排除"艾滋病是社会问题"固然有相当难度,但要论证"艾滋病不是医学问题"就与常理相悖了。
难度最大的是决赛,引起的情感冲突也更激烈。
我方被指定维护"人性本恶"的立论。
据了解:新加坡是一个崇尚"人性本善"的国家;评判团中大多数专家学者在人性之家的争论中是"本善"论者,所发表的大量论文专著在学术界相当有影响;赴新之前,我们分析较透彻、准备较充分的是"人性本善";从8月27日晚抽签决定正反方,到8月29日下午比赛,中间只有一天的间隔。
"天时、地利、人和"似与我方无缘。
最大的困难还在于:我方队员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人性本恶",例如,女辩手姜丰同学临行之前说过:根据辩题所准备的几套方案中最得心应手的是"人性本善"这一个。
处于这样的劣势,我方不得不背水一战。
主帅俞老师、军师王老师沉着冷静。
指导队员反复剖析辩题,先后三次调整方案,通过讨论切磋帮助队员在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之中向理性倾斜;同时,又以队员感情认同,激发观众共鸣和说服评判团的需要,制定了决胜方案,即,在"人性本恶"的立场之下,区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把"恶"界定为:本能与欲望的无限制扩张;把"善"界定为对本能与欲望的有理性的节制。
强调后天教化的功能与重要性。
表达"人性向善"的价值观。
这一方案使队员们"顺"了气,投入了感情,整场辩论游刃有余,博得多次掌声,杜维明教授代表评判团对复旦的表现给予极高的评价,我方以5∶0的绝对优势夺魁。
正如上例所说明的,辩论赛是"理性的",但绝非"纯理性"的。
说到底,辩论赛也是一种表演。
没有感情色彩的演出势必苍白、乏味。
就像演戏,一个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接近其生活本色,感情自然,容易产生效果;扮演一个与本色反差较大的角色,甚至是反派人物,也同样要求演员进入角色,塑造丰富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只有理性对角色的接纳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在感情上完全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想其所想,行其所行。
辩论赛不仅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
但感情的投入还得张弛得当。
切忌情绪化!一般而言,自由辩论阶段短兵相接、针锋相对、轮番进攻,情感也进入白热化状态,较难控制感情,把握不当容易出现各种有损台风的差错,影响整场辩论的效果,功亏一篑。
较好的处理应是:用理性制约"本色"感情,用理性激发"后天"情感,烘托立论的内涵与深度。
二、知识、智谋的较量近来不少朋友(包括不少从未看过辩论比赛的人)对辩论赛的形式很感兴趣,把复旦辩论队看得很"神":似乎随时随地,即使临场命题抽签,立即就能来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有的还认为经过准备的辩论只是表演,完全没有比赛的味道。
这实在是太大的误会。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亲士》)一场有欣赏价值、能给人以启迪的辩论赛,一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相当的理论深度,缜密的逻辑结构,翔实丰富的事实资料。
这就要求辩论员具有广博、完整、严谨的知识结构,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的了解。
因此,即使是一个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辩论员,也只有在作了充分准备之后才能登台亮相,达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论辩自如的境界。
此次"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共有七场比赛,辩题涉及经济、环境、现代化、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人性、道德、安乐死、艾滋病......等诸多问题,可以想象其知识涵盖面之宽。
八支参赛队虽都由清一色的炎黄子孙组成,但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语言习惯差异极大;即使是同一学术领域中的专业用语也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辩论员和辩论队学习、了解掌握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主要学派、代表性学者及其主要论点,时空跨度极大。
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古博今,妙语连珠,谈何容易!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是以专业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学年(学分)制。
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有很大冲击,确实改造了一批老学科,但越来越讲"实用"和"实惠",有些学校专业口径越搞越窄,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被削弱,一些传统的基础课被削弱甚至被取消。
学生知识面窄,也缺乏理论深度。
许多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学生没有学过"中国哲学史",对西方主要哲学流派也是一知半解。
不少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几乎达到"盲"的程度。
即使少数涉猎面较宽的学生也不可能达到这种大赛对知识结构、文化积累的要求。
此次组队参赛,经过层层筛选、专家面试确定了六名学生参加培训,针对大赛的需要以及他们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与不足,我们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为他们开设讲座;顾问、教练指导他们阅读了大量教材、专著(按需要分为精读与泛读两类),查阅搜集了大量资料。
六名同学底子较好,悟性较高,又肯下苦功夫钻研、博闻强记,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能够融会贯通,恰当运用,基本到达伸展自如的境界。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学会做学问。
但是,就是这样,如果要他们进行另一场比赛,也还得根据辩题的需要补充必要的知识,重复这样一个学习、消化、积累的过程。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优势的话,只不过就他们已有的基础而言,这个过程可以比一般人短一些。
然而,辩论的知识准备又不完全等同于做学问。
对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应区分轻重缓急:有的要学深、学透;有的只要提纲挈领知其要者;有的只需略知概貌。
就拿我们参加的复赛为例。
根据辩题"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分析,需要了解的学科领域大致有: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理论、管理科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医学、系统科学......等等。
其中有的学科在辩论赛中是选手必备的知识,如中西方哲学、伦理学、各个阶段的医学史等。
就针对这一个辩题我们为学生开设了有关"基因学说",艾滋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传播途径、研究进展、解决难点、世界各国及国际上建立的有关组织、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讲座,队员们搜集了各种统计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同时还了解了医学中有关传染病,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内容;并以各地区、民族人民的习俗、生活方式、同性恋的心理、生理变异等等作为辩论中立论时的辅助材料。
通过对系统工程的了解,构建了"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以系统工程力解决途径"的框架,提出了:"健康者不感染,感染者少发病,发病者晚死亡,死亡者家属有保障"的治理、解决目标体系。
正是这种前期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使辩手在场上攻防有序,论辩达到一定的深度。
"知有智,智有谋,力能任"。
辩论比赛有如棋赛,需要有较高的发散(非线性)思维能力。
棋赛之中,走一步看一步必输无疑。
高手可以走一步看几步,大师能以一步棋看大半盘棋,棋圣则能达到窥一斑以见全豹的境界。
自然,辩论之中决不能说到哪是哪,抓话不抓观点。
本方固然有一套策略,但在陈辞的展开之中,迅速调动自己的知识,达到"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尽快抓准对方的"底线",摸清战略、战术,分析多种可能,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果断修改本方战术,这就是斗智。
比赛场上谁能超前一步,谁就能掌握主动,能保持主动权就能驾驭整场比赛。
智谋就在于事先的谋略,临场的机智与适时的应变。
三、意志的较量辩论一开始就要先声夺人、居高临下,气贯长虹,始终在气势上压住对方。
气势渊源于自信,靠意志支撑。
成功的秘诀在于: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两队争辩有如两军对垒,赛场有如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遇与陷阱同在。
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一书中曾对战争胜负的因素作过这样的描述:"在战争中考虑得最周到的计划没有任何意义,一切决定于所遭遇的敌人那种出乎意料的运动方式——那是不能预见的——也决定于全部问题是怎样处理的,由谁处理。
"我不大同意他的第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打无准备之仗谁人还有信心?然而即使在对局势有整体把握的情况下,也难以预料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变化。
一个天才的指挥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趋利避害,抓住战机;他的更伟大之处在于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转机,尽全力,调动一切智慧,运用一切上量,抓住、利用机会,转危为安,并不断扩大战果,最终战胜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