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三)
2016年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2014年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实词1、爱(爱护)(爱慕,欣赏)(喜欢,爱好)(爱惜,吝啬)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2、安(安稳)(安逸)(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喜欢、爱好)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10、沛公安在?(哪里、怎么)6、鄙(边远的地方)(庸俗,浅陋,鄙陋)(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看不起)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5)越国以鄙远。
(把……当作边界)8、病(疾病)(疲劳)(困苦)(担心,忧虑)(毛病,缺点)(损害)6)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7)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10、朝(zhāo 早晨)(朝廷)(朝见,朝拜)(拜见)6)坐南朝北(对、向)11、曾1、zēng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连----都----\"或\"竟\"、竟然\")2)是高、曾时为一户(祖父的父亲)3)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2、céng1)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2)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3)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通“层”,重复,接连不断。
)12、乘(驾车,坐车,骑马)(趁着,凭借)乘(辆)3)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冒着)8)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凭借,依仗)13、诚(真心真意)(副词:实在,的确)(真实的,确实的)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副词:果真,如果)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5)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辞(借口)(推辞)(告别,辞别)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从(使…跟随/随从)(随从的人)(听从,顺从)(向…学习)(介词:由,自)4)樊哙从良坐(依傍)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8)欲不可从(放纵)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高考文言文实词
高考文言文实词1. 望楼台–建筑物中的一种,常用于远望,也指高楼大厦。
例如:眺望楼台之上,山川形势尽收眼底。
2. 古墓–古代人类用于葬礼的墓穴,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今日行走古墓之中,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3. 暮景–指夕阳西下时的景色,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例如:走在小路上,迎面而来的是绚丽壮美的暮景。
4. 沧海–一种浩瀚无垠的大海,是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观。
例如:凝视着沧海之上,我的内心也变得宁静和澄明。
5.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峰,是一种自然景观。
例如:穿越崇山峻岭,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6. 北门–城墙或城堡的一扇大门,通常面向北部地面,有防御功能。
例如:城门洞口升起密集的尘土,那是北门打开的声音。
7. 雄伟–指物体高大,壮丽的景象。
例如:王府的建筑风格非常雄伟,彰显了古代王权的尊严气息。
8. 明德–品德高尚,才智超群的人才。
例如:他虽然年轻,但具有明德长者的精神,深受大家的尊敬与信任。
9. 壮观–奇景恢宏,应用于各种自然及人文景观。
例如:登高望远,一片壮观的山海景象瞬间展现在眼前。
10. 风光–自然界的美景或具有文化底蕴的胜地。
例如:游走在这片秀丽的风光中,我们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11. 玉树临风–形容人物仪态端庄而又典雅。
例如:那个自信而又谦逊的年轻人,在众人中显得玉树临风,令人难以忘怀。
12. 景物–指风景和物品,即自然界和人工制品的有形景物。
例如:身处这样美丽的景物之中,我感到非常愉悦。
13. 见微知著–观察事物的细枝末节,可以推知它的真相和全貌。
例如:他极为细心,总能够从一点一滴当中见微知著,掌握物事的全局。
14. 意境–由作者激发读者想象产生的景象和情境。
例如:这首诗词的意境非常美丽,读完之后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15. 宽敞–指空间较大,开阔的范围。
例如:教室里面宽敞明亮,让学生们感到非常舒适。
16. 盎然–形容气息、气味、精神、生机等满溢,充满活力。
例如:春天的公园里,盎然的绿色和鲜花的清香使人心情愉悦。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本文是关于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感谢您的阅读!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21.度,读音一:d(1)名词①计量长短的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限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③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④气度,常态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3)动词①谱写,创制(歌曲)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姜夔《扬州慢》)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②过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读音二:do(1)动词①丈量,计算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治平篇》)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②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22.非,fēi(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刘开《问说》)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③无,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
2016届高考语文 实词
注 意 文 言 固 定 句 式 课 内 举 例
:
原文如果含固定格式的短语,翻译时应当注意 套用它的固定意思。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无乃尔是过与?
④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分析:句①中的“ …… 之谓也”是固定格 式,译为“说的是 ……”;句②中“所以 ……” 是固定格式,译为“ …… 的原因”;句③中 “无乃 ……与”是固定格式,译为“恐怕 …… 吧”;句④中“谁……者”是疑问句式。
表示因果关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系的关联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没有出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外界隔绝
词语
古义 更不必说 处处 思想意识的 活动 鱼和肉 出身低微, 地位鄙贱。 不超过
今义
例句
无论 往往
表条件关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的关联词 汉,无论魏晋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知识点串讲
一、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课本 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 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臵于 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 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1、通假字
⑴可与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通“捧”,用手托
。 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
注 意 高 考 文 段 中 活 用 词 语
原文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词,翻译时应当注意 判断它的活用类型。 ①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解析: “大雨” “烈风” “雷电”“衣 冠”,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时要补出相 应的动词。 译: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 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②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解析:“富”、“贫”均为使动用法,使……富 贵、使……贫穷。 译: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1. 爱:喜爱;热爱;爱护;爱惜;吝惜;通“薆”,隐蔽;吝啬;亲爱的。
2. 安:抚慰;安置;使……安定;安稳;安定;哪里,怎么;哪里,哪儿。
3. 被:被子;覆盖;施加;遭受;表示被动;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披散。
4. 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加倍;通“背”,违背,背叛。
5. 本:草木的根;草木的干、茎;根本;本业;庸俗,浅陋。
6.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7. 病:重病;弊病;生病;使……成病态;担心;责备;困苦;疲劳。
8. 察:细看;看清楚;详审;明察;考察和推举;精明。
9. 朝:朝见;拜访;朝廷;朝代;对,向;早晨。
10. 曾:曾经;竟,竟然;通“增”,增加。
11. 乘:驾,坐。
12. 从:跟随;依顺;从事;依傍;使……跟从;随从的人;指堂房亲属;通“纵”,合纵的盟约。
13. 当:遮挡;对等;占据;应当;掌管;判决;表处所;表时间;表必然;表未来的时间;通“倘”,表假设。
14. 道:道路;途径;道义。
2016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考点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字字落实【考纲考情】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也是新课标全国卷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
《考试说明》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既考查识记能力,又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全国卷继续考查较容易理解的传记文。
文言实词的考查将会与理解翻译文句综合进行。
【网络构建】题型一、实词基础练请解释加点的常用实词并翻译全句。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
爱:译文:【答案】爱:吝啬。
【译文】: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以为你吝啬。
2、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徐有功纵逆党。
按:译文:【答案】按:审理。
【译文】:曾和皇甫文备一起审理案件,皇甫文备诬告徐有功放纵反叛朝廷的团伙。
3、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译文:【答案】拜:授官,任命。
【译文】: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郎中。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鄙:译文:【答案】鄙:边境。
【译文】: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和尚么?5、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北:译文:【答案】北:失败。
【译文】:要是让他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
6.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病:译文:【答案】病:担心,忧虑。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7.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除:译文:【答案】除:授官。
【译文】:授予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不肯屈意接受。
8.师退,次于召陵。
次:译文:【答案】次: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后退,驻扎在召陵。
9.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译文:【答案】趣:通“促”,赶快。
【译文】: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主上的敌手,为何不赶快投降?10.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译文:【答案】存: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精选5篇)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1】①败坏,毁坏。
“有难成而易败者”(北京卷)“于是纵散约败”(《过秦论》);“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太尉逸事状》)。
②失败。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③打败。
“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殺”(《殺之战》)。
④凋残,衰落。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2】①吝啬。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江苏卷);“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喜爱,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顾惜。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2.按:①查验,追究。
“上官按之不得实”(?·四川卷)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握住。
“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③控制,抑止。
“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④用手向下压或摁。
“则以平板按其面”(《活板》)。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3】①并列,靠近,相连。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天津卷);“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江西卷);“比岁蠲,比岁免”(·江西卷)。
②比较,相比。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③及,等到。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④比拟。
“自名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
⑤合。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道遥游》)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篇4】①答复。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全国卷I);“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②报告,告诉。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背读知识类文言文常用词
背读知识32类文言文常用词——记牢词义,词不离句一、表时间的常用词1.朔:农历的每月第一天。
2.望:农历的每月十五。
3.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4.少间、少时:稍过片刻,过了一会儿。
5.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6.未几:不久。
7.既而:一会儿。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
9.翼日、翌日:次日,第二天。
10.食顷:一顿饭工夫。
11.少顷:一会儿,一刻工夫。
12.逾时:过了一会儿。
13.有顷:过了一会儿。
14.顷刻:一会儿,不多久。
15.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16.向:从前,先前,往昔。
17.良久:很久。
18.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19.曩:以往,过去,从前。
20.他日:往后的某一天。
21.不日:往后没几天。
22.夜阑:深夜。
23.旦日:第二天。
24.旦旦:天天。
25.夙、旦:早晨。
26.已而:不久。
27.暝:日落,天黑。
28.寻:不久。
29.间:一会儿。
30.久之:时间过了很久。
31.无何:不多久。
32.是日:这一天。
33.亭午:正午。
34.夜分:半夜。
二、传记文中的常用词1.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
2.课:考核、督促、征收。
3.风、化:教育感化。
4.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5.游:游玩,浏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
6.趣、趋: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催促。
7.劾:举报,检举,揭发。
8.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9.短:进谗言,说坏话。
10.害:嫉妒。
11.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2.党:偏袒;伙同,包庇。
13.矫:假托,假传。
14.质:做人质,抵押。
15.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6.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7.坐: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牵连,定罪;因为。
18.多:赞扬,欣赏,若带宾语,就是意动。
19.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0.佞(nìng):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
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造①到……去,拜访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左忠毅公逸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②到达某一境界况欲深造道德者邪(曾巩《墨池记》)③制作,建造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④制定法令者,先帝所造也(《汉书·东方朔传》)⑤建立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夏完淳《狱中上母书》)⑥时代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孙文《<黄花岗烈士事略>序》)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再①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苏武传》)②两次已为墙,凡再变矣(《项脊轩志》)③事情或行为的重复,继续用讫再令火药熔(《活板》)●附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拜两次。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促织》)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宜①适宜,合适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②应当,应该公宜少从众(《训俭示康》)载舟覆舟,所宜深甚(《谏太宗十思书》)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廉颇蔺相如列传》)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黄州快哉亭记》)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狱①官司,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②牢房,监狱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要①重要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②概括,总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洪亮吉《治平篇》)③需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④(yāo)同“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⑤(yāo)约定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⑥(yāo)要挟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谢①推辞,谢绝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②道歉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苏武传》)请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鸿门宴》)③辞别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④感谢哙拜谢,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⑤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⑥凋谢及花之既谢(《芙蕖》)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相①仔细看,审查伯乐学相马(《订鬼》)②容貌,相貌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③帮助,辅佐,辅助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季文子相三君(《训俭示康》)④辅佐君主的大臣,即宰相,丞相,相国此为宰相听事诚隘(《训俭示康》)⑤(xiāng)互相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⑥(xiāng)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出发,而非互相的关系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⑦古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愿为小相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附相与①共同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②交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③共同,一起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延①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②迎击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③延续,延长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④蔓延,扩展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司马光《赤壁之战》)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幸①幸运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②侥幸,幸而庶刘侥幸(《陈情表》)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促织》)则幸得脱亦(《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③宠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④皇帝到某处去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⑤希望,请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201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阳①与“阴”相对。
2016高考语文传记类文言文常考实词(文言文中官职变迁实词汇总)
2016高考语文传记类文言文常考实词(文言文中官职变迁实词汇总)2016高考语文传记类文言文常考实词(文言文中官职变迁实词汇总)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拜:授予官职。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选:通过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授给、给予官职。
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如:升台都事。
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作冀州,拔三十余人。
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放:放逐。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左迁:贬官,降职。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如: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徙王信为楚王。
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
转:调动官职。
如: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出:京官外调。
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
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文言实词助记3
典例: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 给赵国城池。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
给赵国城池。
典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负
拾贝者驮贝而归 远行者驮贝而行 覆盖
仗恃
以背载物
担负,担当
背弃,违背
辜负,对不起
失败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担负理亏(的责任)。
典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翻译: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典例: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翻译: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翻译: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缘故。
典例: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
翻译: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典例: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公子多次前往问候,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
典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翻译: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典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翻译:人固然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 死得比鸿毛还轻。
感谢观看和使用!
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三)语文综合知识
2021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三)|语文综合知识-2021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三)41.假,读音一:jiǎﻭ(1)动词ﻭ①借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阳马生序》)ﻭ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②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ﻭ③宽容ﻭ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给予ﻭ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ﻭ对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
ﻭ(2)形容词ﻭ①虚假,假装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ﻭ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非正式的,的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ﻭ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上将军。
(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报任安书》)假使我犯法被杀,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蝼蚁死去有什么两样ﻭ读音二:ji名词,假期ﻭ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南飞》)府吏听说了这个变化,就请假暂时回家。
ﻭ42。
间,读音一:jiān(1)名词ﻭ①门缝,夹缝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他车夫的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ﻭ②中间ﻭ驱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壁之战》)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③期间ﻭ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ﻭ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ﻭ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笑颜ﻭ读音二:jin(1)名词ﻭ①空隙ﻭ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ﻭ那关节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
ﻭ②机会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指南录后序》)ﻭ到了京口,找到机会逃奔真州。
ﻭ③(不多)时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ﻭ扁鹊见到蔡桓公,站立了一会儿时间。
干货:一篇文章搞定高考文言文全部实词、语法3
干货:一篇文章搞定高考文言文全部实词、语法3第四段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半。
未几,密云蔽空,雷电交加。
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入皆弗之内,方踌躇间,雨暴至。
旋忆及曩昔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
遂借电光觅得之。
入其门,登其陛,见殿扉虚掩,有小隙,将入。
倏忽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殿堂,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状甚惨。
先生卒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
俄见寺门大辟,一女鬼跃掷而入,惊雷破壁,电闪不绝。
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于电光下孰视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若有奇冤而无所愬者。
先生冯驴伏,屏息不敢少动。
已而,驴惊鸣,女鬼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
先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遂执策厉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鬼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
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鬼首,立仆。
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勾连教材实例65.晦:(农历月末那一天)戊申晦,五鼓。
《登泰山记》朝菌不知晦朔。
《逍遥游》66.信:(通“伸”)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67.窥步:(通“跬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劝学》68.未几:(不久,没过多久)未几,成归。
《促织》未几,夫齁声起。
《口技》69.蔽:(遮住,遮掩)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与朱元思书》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70.内:(通“纳”,使之进入)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鸿门宴》71.方:(正在)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荆轲刺秦王》72.暴:(突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狼》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随相腾击,振奋作声。
《促织》73.旋:(马上)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旋见鸡伸颈摆扑。
《促织》74.曩昔:(以前,先前)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捕蛇者说》75.兰若:(梵语音译词,指寺庙)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76.陛:(台阶,殿阶)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备考:文言文实词(3)(Word版)
高二语文基础知识备考:文言文实词(3)(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13鄙:bì①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
彭端淑《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鄙俗,鄙琐。
《左传?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轻贱。
《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鄙,不足留后人。
”④鄙薄,轻视。
司马光《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小器。
”⑤自谦之词。
王勃《滕王阁序》:“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了这篇短序。
)[鄙人]、[鄙夫]1、村野百姓,乡下人。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2、自我谦称。
表示鄙陋。
马中锡《中山狼传》:“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14币:bì①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又泛指礼物,包括帛、玉、皮、马等。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②贷币,钱币。
王安石《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15毕:bì①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又为用长柄网捕捉。
《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②完毕,结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③竭尽,终尽。
《列子?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④副词,全,都。
林嗣环《*》:“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6蔽:bì①遮蔽,遮挡。
《梦溪笔谈?雁荡山》:“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②蔽护,掩护。
《史记?鸿门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隐藏,躲避。
柳宗元《黔今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④蒙蔽,受蒙蔽。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⑤总括,概括。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概括它。
思无邪:思想纯正。
)17弊:bì①破败,败坏。
苏轼《教战守策》:“数十年间,甲兵顿弊。
”②弊病,害处。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三)导读: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三)41.假,读音一:jiǎ(1)动词①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②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给予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对汉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
(2)形容词①虚假,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代理上将军。
(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报任安书》) 假使我犯法被杀,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蝼蚁死去有什么两样? 读音二:ji名词,假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府吏听说了这个变化,就请假暂时回家。
42.间,读音一:jiān(1)名词①门缝,夹缝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中间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③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笑颜?读音二:jin(1)名词①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那关节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
②机会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指南录〉后序》)到了京口,找到机会逃奔真州。
③(不多)时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到蔡桓公,站立了一会儿时间。
(2)动词①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谗佞小人离间他们,可以说是处境十分困难了。
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有那些当官的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③间隔,隔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们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联系。
④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副词①表时间,有时,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几个月之后,时不时有人偶尔提意见。
②表状态,从小路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从骊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行走。
③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就屏退众人,悄悄地对信陵君说。
43.见,读音一:jin(1)动词①看见,看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②会见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
③谒见,拜见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曹刿请求谒见(庄公)。
④召见,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在章台宫召见蔺相如。
(2)名词①见识,见解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你真是女人的见识。
②看见的东西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进入的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见到的景色也就越奇特。
(3)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你既然这样惦记着我,就希望你不久前来(接我)。
(4)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把宝玉)给秦国,恐怕得不到秦国补偿的城池,白白地被欺骗。
读音二:xin动词①引见,使见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荷蓧丈人》)杀鸡做饭给他吃,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来见他。
②表现、出现、显露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微风吹过,牧草低下身子,显露出草地上的牛羊。
44.解,读音一:jiě动词①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庖丁替文惠君解剖牛。
②解开,脱去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病梅馆记》)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埋到地里,解掉那些绑缚的棕绳。
③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促织》)那小伙子非常惊骇,急忙把它们分开,使它们停了下来。
④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⑤理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有了疑难问题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难问题最终也不能理解。
⑥解救,消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如果有这样一句话,既可以解除燕国的灾祸,又可以报您的仇,(您将)怎么样?读音二:xi动词,缓和,消减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愤怒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45.就,ji动词①趋,赴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请让我走到汤锅里去。
(意即请让我受汤镬之刑)②靠近,接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所以木料用墨线量过就能使它更直,金属的刀剑放到磨石上去磨就会锋利。
③上(车、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荆轲于是上车离去,始终没有回头。
④赴任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连续被官府征召也没有到任。
⑤担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能施展才能就担任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退下来。
⑥成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是我想要成就您礼贤下士的名声,所以让您的车马长久的停留在市井中。
⑦完成,成功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活板》)交替着使用它,很快就可以完成。
46.举,jǔ(1)动词①举起,抬起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齐桓晋文之事》)我的力量足以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举不起一根羽毛。
②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我不能拿着全吴的土地,十万军队,去被别人控制。
③举出,提出聊举数人以训汝。
(《训俭示康》)姑且列举几人来教训你。
④举行,施行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现在逃跑是死罪,举行起义也是死罪。
⑤攻克,占领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陈胜吴广的一声喊叫,函谷关就被攻下来了。
⑥推荐,选拔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连续被官府征召也没有到任。
⑦升起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在江中升起船帆,其余的船按照次序一同前进。
(2)形容词①全,合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非常高兴,用笼子装回来,全家庆贺。
②尽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对人用刑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3)名词,举动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谭嗣同》)荣禄的密谋,全在于天津阅兵的举动。
47.绝,ju(1)动词①断绝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
②绝交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
③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④停,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
(2)形容词①达到极点以为妙绝。
(《口技》)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
②陡峭的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③隔绝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副词①很,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佛印很像弥勒佛。
②全然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
48.堪,kān动词①经得起,受得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 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
②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
③能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能回想,在敌人的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
49.克,k动词①战胜,攻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②成功,完成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③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
④克制,约束克已复礼。
(《论语》)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⑤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
50.类,li①种类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雁荡山》) 世上的沟壑等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层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这一类情况罢了。
②事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它写的事情虽然细小,但主旨却十分重大,所举的事例虽说浅近,表现的意义却十分深远。
(2)动词①类似,相似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中间画的宫殿楼阁一类的东西,很像是寺庙。
②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3)副词。
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 近年来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品做的鞋子。
51.怜,lin①哀怜,同情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②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③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
52.弥,m(1)动词,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一夜的大雪刚刚停止,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
(2)副词,更加,越发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
53.莫,m(1)名词,通暮,晚上(暮的本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