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之八)用“三自”原则写鲜活文章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生命的选择”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生命的选择”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生命的选择”导写及范文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让生命在建功立业中绽放光彩;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让生命在纯朴的田园生活中回归本真;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生命在自由与抗争中表现出别样的光彩……这些都展现了生命的不同选择。

也有许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的不同选择中,展现了各自生命的多彩。

但回望现实,很多人被困束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或者身处困顿、遭受挫折、更有甚者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他们无法对人生作出最佳的选择,乃至放任自流,最终让生命失去了光彩。

作为高一学生的你,对此有何见闻、经历或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为我校文学社组织的以“生命的选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导写从材料看,这则材料涉及两个核心概念:生命和选择。

“选择”是指从一群或一组中挑选,它意味着存在某种矛盾对立或者两难的处境,需要在其中作出权衡比较;“生命”首先从生物学概念来看,它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故而“生命的选择”就与生命的长短、存活与否密切相关;同时“生命”更指抽象的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存在下去的性质,它往往与精神内蕴、人格特征、灵魂尊严、价值追寻等密切相关,故而“生命的选择”就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些小事或者方法等的挑选,而是必须基于对生命的思考再作出权衡。

譬如,李白在摧眉折腰和生命的自由尊严之间做出选择。

因此,本次作文的重心在于对生命及其意义等作出审慎思考、对人生价值追求等作出比较权衡,写出“生命的选择”的过程、原因或者结果等。

范文点评不熄的生命1我从未见过如此的人:全身烧伤,毛发尽失,身上、脸上、手臂上都是触目惊心的伤痕。

我不禁产生疑问,她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设置悬念,倒叙】2一桥之隔,便是两个世界。

桥的那边,是高楼林立的闹市区,而在这高楼的阴影下,却尽是疾病、伤痛。

话题作文应注意立意和形式的创新

话题作文应注意立意和形式的创新

话题作文应注意立意和形式的创新作者:唐红霞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04期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作文的命题新走向。

其命题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学生可以按命题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写作实践发挥特长,写出独具自己个性的文章来。

怎样才能写出有悟性、有灵性、有个性的好文章呢?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意和形式上的创新。

一、立意创新中考话题作文提倡的“三自”原则,即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主,鼓励同学们解放思想,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写出极具个性化的作文来,从中考作文来看,同学们的立意还是令人担忧,即使是优秀作文,立意的空间也太小,视野还不够开阔,甚至出现了类同的立意。

要想取得更佳成绩立意不创新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做到立意创新。

1. 放开视野,寻求广度。

也就是说,我们围绕所给的话题把选择和立意的视野放开,不只是局限于话题本身。

2. 有的放矢,把握精度。

写文章要做到有很强的针对性,紧跟社会和时代步伐,或倡导健康向上的精神,或针砭时弊,发人深省,或提炼哲理,令人警醒。

3. 纵横拓展,追求深度。

即在立意时,要放开思想,多往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挖掘出深刻的内涵来。

4. 作文立意新颖,往往要利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

即同样一个话题,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方式,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或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新的启迪和感受。

二、形式创新话题作文是一种鼓励个性张扬、容易激活作者创新思维的命题形式。

如果你能找到与众不同的材料,对生活持有新颖独到的认识,你就能实现内容创新;如果你从服务内容需要出发,找到别具一格的非常规文体,你就能实现形式创新。

所谓“形式创新”要求区别于中规中矩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文体和“标题加上一口气的陈述到底”的结构形式。

远离常式,启用变式,能让我们的文章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分外惹眼,别致脱俗。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 话题作文的审题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 话题作文的审题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话题作文的审题审“话题”,要秉持“三项基本原则”:1.相关性原则在话题作文命题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一个特定的句子——“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整体性原则(1)对题干的解读要有全局观,不能忽略阐述性内容。

阐释性话语是连接材料和话题词的过渡句,它提示话题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向。

只有把这些阐释性话语和话题核心词联系起来思考,并充分重视阐释性话语的隐含信息,才能最快最好地把握题意。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分析]命题在“智子疑邻”故事之后,通过阐释性话语,对写作的内容要点进行了提示,那就是连续两个疑问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两个问句,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回答的问题——考生既可以同时阐述清楚“有没有关系”和“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也可以只阐述其中一个问题。

——重视了这两个问句,就可以很快明确写作的内容要点。

□阐释性话语还提示了立意的多样性。

“类似”“许多不同”“甚至相反”等词语告诉考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影响,也可以对此进行否定。

——立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主张即可。

高考语文备考紧扣题意反复点题--一篇之中三致志

高考语文备考紧扣题意反复点题--一篇之中三致志

紧扣题意反复点题——一篇之中三致志一、总论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

特别是在“一模”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

因此,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扣题。

跑题与否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所以要学会扣题的技巧。

扣题不仅是“评分标准”的要求,而且是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更是应试作文的要求。

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往往主题不清、立意不明、主题句难找的作文很难得到高分。

面对高考阅卷的这种特殊性,我们必须做到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要学会扣题。

因此,扣题是我们作文备考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入题,就是要紧扣话题。

那种不入题的作文,往往得分很低。

要入题就得注意在题目、题记、开头或结尾处“零距离”点题。

所谓“零距离”就是直接出现话题的那几个关键字,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不同的体裁,点题的方式也不同。

议论文适宜多次衔接性点题;记叙文点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故事末尾用议论抒情性语句点题,二是借用故事人物语言点题。

成功的标题,应含话题、融观点、有文采,如“学会聆听”“忙,不亦乐乎?”“诚信所至,金石为开”等;成功的题记,应直指话题、揭示主旨、启人深思,如:“茶叶因沸水才释放出它蕴含的清香,而人的生活因挫折和痛苦才能留下它的幽香”(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睁开眼,黑夜也能祈祷光明;闭上眼,太阳也一定会黯淡”(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等;好的开头,既要引人入胜,又要直入话题,例如:①冷月无言!知了在渐凉的夜色中发出最后一声嘶鸣,扰乱我逐渐理清的思绪。

选择,好难的选择:出国,还是参加高考?我闷坐在房间里,望着那苍凉的一轮圆月……(话题:心灵的选择)②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了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话题:诚信)精彩的结尾,正如撞钟,既锁定主旨,又让人余香满口,例如:①人非草木谁无情?认知常伴感情生。

考场作文立意“三原则”

考场作文立意“三原则”

考场作文立意“三原则”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1年第08期技法点拨考场作文立意有“三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切忌“断章取义”。

二是筛选性原则,即当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时,考生要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

三是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維,发表新见解。

范例展示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年轻人常听到的一句劝诫是:现实一点。

对此,我们或默然点头,或坚决摇头……试题分析本题核心在于“现实一点”,而“现实一点”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指生活得脚踏实地,是相对于不切实际、耽于幻想而言的(与其对立的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等);另一种指安于现状、不敢越雷池一步,或者只考虑一己之私,而丧失了公德心。

前一种“现实一点”,可以让人活得真实而坦然;后一种“现实一点”,则会让人消磨激情与创造力,泯灭理想和斗志,使人生变得了无趣味——这样的“现实一点”,不是很可悲吗?这两个角度写作时最好只选其一,窄化范围,聚焦发力。

1.从否定、批评的角度思考,参考立意可以是:(1)父母教育子女“现实一点”,其实是陷入了实用主义的泥潭。

(2)长辈常常告诫下一代“现实一点,放弃一个事物前,先要找到另一个事物代替”,殊不知这样的教导,抹杀了年轻人的勇气和闯劲。

正确的态度是,不要让“现实一点”束缚了自由奔跑的双腿,要勇敢地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2.进一步细化,参考立意可以是:(1)“现实一点”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2)“现实一点”扭曲了人的价值观。

如此“聚焦”,容易写得集中、紧凑而有深度。

当然,另外还有一种立意角度,就是扣住“现实一点”中的“一点”来做文章,辩证地分析“可以现实‘一点’,但不能现实过度”。

记叙文写作讲座——肖像描写

记叙文写作讲座——肖像描写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 他正在厨房里 一顶小毡帽, 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 银项圈.” 银项圈
少年 闰土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 已经变作灰黄, 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 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 中年 得通红.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得通红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 闰土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 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 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 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 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她永远与别人不同。白皙的脸上一双锐利 她永远与别人不同。 的眼睛,能够敏锐洞察一切, 的眼睛,能够敏锐洞察一切,嘴永远是闭 着的,不会发出兴奋的呐喊或痛苦的哭嚎, 着的,不会发出兴奋的呐喊或痛苦的哭嚎, 永远保持着那一份宁静,有着 不以球喜, 有着“ 永远保持着那一份宁静 有着“不以球喜, 不以球悲”的恬淡。 不以球悲”的恬淡。一头竖发向我们昭示 着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应有的精神和气质, 着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应有的精神和气质, 再穿上中国队鲜艳的队服, 再穿上中国队鲜艳的队服,又平添了几分 庄重和睿智。 庄重和睿智。
16辈们留下的白头巾裹着头黝黑慈祥的脸膛刻着岁月烙下的着头黝黑慈祥的脸膛刻着岁月烙下的深深波痕挺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一深深波痕挺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一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端着一只粗糙的大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端着一只粗糙的大碗碗中盛着半碗能照出人影的稀饭目碗碗中盛着半碗能照出人影的稀饭目光凝重的注视着
记叙文写作讲座( ) 记叙文写作讲座(1)

“三自”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自”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闵官虎三自是我校在课改过程中推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是配合南京市高效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自的全称是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

它要求每一位老师要把百分之九十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是这样来进行三自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

首先是编制教案。

语文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案的编制流程是这样的:确定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课堂流程主要有上课预备、课前过关检测、自我展示和讲解、课堂练习、友善用脑、课堂反馈、小组评价和预习指导及教学反思。

其中教学目标要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不能过多,否则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办法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上课预备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要有所熟悉,特别是对不认识的字词要熟练掌握,会读会写会运用,课前过关检测是对上课预备的内容做一个现场测试。

自我展示和讲解是一节课的核心,一般由老师根
●闵官虎三自是我校在课改过程中推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是配合南京市高效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自的全称是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

学生作文的三大原则

学生作文的三大原则

学生作文的三大原则作者:成艾梅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8期《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这一段话不仅强调了学生作文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学生作文应坚持三大原则。

一、坚持从生活中选材的原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首先要有米,作文也得有“米”。

“米”是什么?就是写作材料。

“米”从哪里来呢?他们来自于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来自于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来自于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象。

而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抓住了生活这原始粮仓,才能有后面的“资料”和“想象”这些深加工的“米”。

那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呢?譬如引导学生在家中找“米”。

如家中有哪些人,他们各有什么样的经历、嗜好、习惯?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情况怎样?有那些事最能表达家人的喜怒哀乐?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你最爱家里什么?有什么心愿?……学生找到的“米”太多,还要防止学生将这些“米”一股脑儿倒进口袋,而不加以筛选哪些材料才是我们本次习作所需要的,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剔除那些本次习作不需要的“霉米”。

怎样能从在生活中寻找到写作材料呢?要做到“四多”。

一是多留心。

我们生活在各式各样的人事物之间,动笔不是只勾勒出人事物的大致轮廓,描绘几笔属于表象的东西。

留心的范围要广,我们才能从生活中发现值得记述的东西,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二是多观察。

生活中固然有动人的大事,有非凡奇特的景物,但更多的是平凡、普通的人和事。

善于观察的人一般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鲜的、具有深意的东西。

语文辅导:运用“三自原则”写好话题作文!

语文辅导:运用“三自原则”写好话题作文!

语文辅导:运用“三自原则”写好话题作文!1999年开始,高考引入了话题作文,意在改变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所引发的弊端。

它以开放性的命题形式,尊重考生个性人格的自主性,极大地发挥了考生的写作潜能和创造能力,出现了不少立意新颖、文体别致、文采斐然、题目鲜亮的优秀作文,为中学作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风。

话题作文最重要的标志,高考语文命题组负责人张伟明先生概括为“三自原则”,就是自定立意、自择文体、自拟题目。

研究话题作文,不能不研究“三自原则”。

只有理解了“三自原则”,才能快速而有效地提高考生的写作水平。

一、如何自定立意我们必须注意,话题作文的话题并不是主题,它只是个引子。

引出什幺?引出材料。

我们必须从单纯、直接地由话题推出主题的习惯思维中走出来,选取中间环节,即进行联想找到扣住话题的材料,再通过材料得出主题。

如2001年高考话题“诚信”,江苏蒋昕捷同学联想到《三国演义》77回中“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

权即赐马忠骑坐。

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这一节材料,通过想象编写了人马对话,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加深我们对诚信的认识。

又如2002年话题“心灵的选择”,江苏一考生择取了王昭君离汉宫去匈奴前一晚的心理活动,把她欲留不愿、欲去不忍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表达出国家安危重于个人得失的爱国主题。

因此,我认为,自定立意,比较适宜的方法是:“根据话题,选择材料,得出主题。

”针对不同的话题,可以有如下三种方法:虚实法有些话题是抽象的概念(虚),有些话题是具体的物象(实)。

针对这些话题,我们可以采用“虚题实写,实题虚升”的方法。

所谓虚题实写,就是遇到抽象的概念,我们把它具体化,方法是添加成分,或者是落实到具体材料上。

如2001年的话题“诚信”,是一个涉及品性的抽象性概念,蒋昕捷同学把它具体化为“赤兔马的诚。

第1课 奉命填词与三“自”原则

第1课   奉命填词与三“自”原则

第1课奉命填词与三“自”原则作者:姜振营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5年第09期【考纲解读】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部分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基础等级里面的“符合题意”。

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作文基本上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题。

“符合题意”,首先就是“不超出材料的内容和范围”,也就是要求考生对作文试题材料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理解材料中所包含的深刻含意,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这是审题的关键。

其次还要顾及主体材料之外的各种限制,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

高考作文实质上就是一种“奉命填词”。

但今天的高考作文又给考生有一定的自由,这种自由大多体现为“三自”原则,即“自选角度”“自拟命题”“自选文体”等。

所以,高考作文可以被称为“在一定限制之下的自由写作”。

【样题分析】(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我们先把这道作文题目分为“材料主体”和“附带限制”两个部分。

“材料主体”部分讲述了老陈、女儿小陈、警察等人的事情。

材料里面主要有三个人:老陈、小陈和警察,其实还有次要人物,即网友。

材料里面还有和人物相对应的一些行为,包括老陈开车违章、家人屡劝不改,女儿小陈举报,警察处罚、教育、发微博,网友点赞或质疑,媒体报道等。

了解这些要素是考生审题的必要准备。

“附带限制”部分首先说:“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你怎么看”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态度如何由考生自己做主,并且“以上事情”不特指某人的个别行为,考生又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话题作文的写作创新技巧

话题作文的写作创新技巧

话题作文的写作创新技巧作者:吴丽芽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6期摘要创新意识如何贯穿于写作教学中?本人结合具备“三自原则”的话题作文入手,从标题、立意和形式三个方面来探讨写作中创新技巧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三自原则创新技巧巧用修辞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的要求是:“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写作。

”而在所有的作文题型中,只有话题作文是典型的“三自原则”,即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所以它就成为人们所青睐的一种作文的题型模式。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它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学生既能联系现实,也可以发挥想象,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议自己想议的理。

它同以往的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写作空间和更多的发挥地,因而就成为高考或作文竞赛时作文命题的主流。

纵观近几年来,与话题作文有关的高考满分作文或竞赛的获奖作文,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凸现在一个“新”字,即写作上的创新!它们要么就是标题新,要么就是语言新,要么就是立意新,要么就是形式新,或者有的是在一篇作文中兼具几种的新。

下面我就从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入手,对标题,立意和形式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写作中的创新技巧。

1标题上的创新文章的标题应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提炼,是作者智慧的化身。

话题作文的话题本身不是题目,如果照搬话题,显然是没有注意话题作文中“自拟标题”的要求,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范围,这个写作范围外延较为宽广,内涵相当丰厚。

“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只有把话题的范围“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使之具体化的标题才能给读者一个醒目的印象。

俗话说:“人靠衣装,文靠题装”,“题好一半文”,可见标题的重要性。

好的标题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

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但我比较提倡在拟题时利用修辞手法。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写标题时,巧用修辞,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顺应自然,按规律办事(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顺应自然,按规律办事(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2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顺应自然,按规律办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经典必然是艾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永远无法穷尽其含义。

阅读经典寓言,你也往往能读出多重寓意。

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对于《庖丁解牛》的寓意,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1)共性的写作任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2)个性的写作任务对于《庖丁解牛》的寓意,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写出对于《庖丁解牛》的寓意的理解。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重点:个性的写作任务)(1)经典必然是艾柯所说的“开放的作品”,永远无法穷尽其含义。

阅读经典寓言,你也往往能读出多重寓意。

这段文字告诉学生经典有“开放”的特点,阅读经典寓言时能读出多重寓意。

(2)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这段文字叙述了不同人读《庖丁解牛》的不同的理解,“……”代表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3)对于《庖丁解牛》寓意的思考,可以论证给出的相应观点,也可以是其他的观点,但要注意必须是《庖丁解牛》能得出的寓意,脱离这个寓言是不行的;还要注意,在阐释观点时,首先应结合寓意谈一谈哪里体现了这一思想,再结合为人处世作适当引申。

【立意】1.做事要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2.做事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

3.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4.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5.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素材】1.想到庖丁解牛,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机理。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 一、审题的原则----“三性”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读写评”三位一体,序列化指导记叙文写作

“读写评”三位一体,序列化指导记叙文写作

“读写评”三位一体,序列化指导记叙文写作1. 引言1.1 序言读写评是指阅读、写作和评估三者相互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读写评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进行读写评的三位一体,探讨序列化指导记叙文写作的技巧,并分享一些优秀的案例。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运用读写评这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读写评的重要性,掌握如何进行读写评的三位一体,学会序列化指导记叙文写作的技巧,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序言】。

2. 正文2.1 读写评的重要性读写评是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和评价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水平。

读写评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读写评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书写,可以积累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

读写评有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献,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不同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

通过写作和评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读写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进行读写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分析、评价和推理,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自己的写作和他人的评价,学生可以不断挑战和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读写评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和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如何进行读写评的三位一体要进行有效的读写评,首先需要做到三位一体:阅读、写作和评价相结合,相辅相成。

第1课奉命填词与三“自”原则--高考作文的审题之“准”

第1课奉命填词与三“自”原则--高考作文的审题之“准”

第1课奉命填词与三“自”原则--高考作文的审题之“准”姜振营
【期刊名称】《广东教育(高中版)》
【年(卷),期】2015(000)009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姜振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考作文审题:准、新、深 [J], 欧阳柏霖
2.再说审题的“三重门”——兼论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与写作 [J], 林春泉
3.锦绣文章审题始——高考作文“审题三要” [J], 田芳;徐松
4.理清关键词,立意自然准——“2017江苏高考作文”审题指导 [J], 仇华东;
5.高考作文审题三问三答 [J], 姜有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语文 蕴旨 亮体 显采——话题作文拟题三题素材

高考语文 蕴旨 亮体 显采——话题作文拟题三题素材

蕴旨•亮体•显采——话题作文拟题三题1999年高考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写作范围开始,话题作文诞生了,高考作文命题也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这个三“自”原则的确立,使考生有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也使考生创造性地展示才华成为了可能。

而一篇真正的优秀作文,就是从标题开始就显示出了不同一般的特色,事实证明,历年来层出不穷的高考优秀作文就是从标题开始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的。

我们有的考生不善于创造或懒于创造,就将话题作为标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很可能平平,难以引起注意;有的作文标题就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跑题了”;还有的连标题都不记得拟了,评卷标准规定缺标题扣2分,但影响老师的扣分何止2分啊!那么,一个好的作文题目需要哪些条件呢?笔者认为,它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蕴旨。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能包蕴话题的主旨,二是能概括作文本身的主旨,这里只说前者。

所拟标题也许是几个字,也许是一个句子,但不管怎样,都必须涵盖命题所给话题的内含意蕴。

如2001年的话题是“诚信”,这是一个概念性话题,这种话题就要求考生在拟题时体现出考生的思想态度和感情倾向,优秀作文题“最宝贵的财富”中说明作者将“诚信”当作人生的财富,而且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守卫精神的火种”作者将“诚信”当作生命的精神火种,他要一生守护;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拟题为“让爱做主”,标明了作者选择爱心,选择留下来为冻僵者按摩,选择互助;拟题为“张开双臂,选择博爱”,点明作者要选择爱,拥抱爱。

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是一种关系型的话题,拟题时就要体现出考生已牢牢抓住了话题的根本,那就是感情的亲与疏对认知事物会产生影响,至于影响如何则要由用词来体现,拟题为“走出感情的沼泽”,明示了作者不要让感情左右认知事物的思维的主张,拟题为“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则说明作者在承认感情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对理性的呼唤,拟题为“岂以亲疏辨好恶”,明白地告诉大家作者不主张不顾事实而只凭感情亲疏来判断事物。

高考语文考场作文如何自选文体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考场作文如何自选文体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考场作文如何自选文体作文精品素材高考语文考场作文如何自选文体作文精品素材自近年起,话题作文取代了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成了高考、中考作文的主流。

这种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的“三自原则〞降低了审题难度,为考生充分展示写作才能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尽管不少人已经开始对这种命题形式进行反思,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话题作文仍是学生所喜爱的也是暂时还没有迹象表明会被取代的考试形式.“三自原则〞中的“文体自选〞早在话题作文面世之初是以“体裁不限〞的说法出现的,近两年才改用了“文体自选〞的说法。

“体裁不限〞从用语上来看容易产生误解。

这一要求的本意是学生作文时可以自由选择文章体裁的种类,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容易误解为作文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所写作文合不合体格似乎无关紧要,使学生的作文没有了明确的体裁定位,客观上也误导了平时的作文教学。

而“文体自选〞告诉学生,动笔之前必须自己先选定一种体裁然后作文。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自选文体呢?笔者认为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文体体裁作为一种形式,它是为文章的内容服务的。

恰当的体裁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文章的内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不恰当的体裁则会妨碍文章内容的顺畅,影响甚至削弱文章中心的表达。

考场作文的内容最终决定于所给定的话题,虽然话题下可写的内容十分宽泛。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认真分析话题,根据话题的特点选定一种文体作文.命题者给定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往往是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体写作的,也只有这样“文体自选〞才成为可能。

但只要对众多话题进行一些研究,我们会发现某些话题更适合采用某一种体裁写作。

如:“往事〔近哈尔滨中考题〕〞、“声音〔近广东中考题〕〞、“新的起点〔近金华中考题〕〞、“心事〞〔近天津中考题〕、“渴望理解〞、“思念〞等,就比较适合写记叙文.虽然这些话题也不是不可以写成议,但受考试时间的限制,这些话题都很难一下子提炼出一个深刻的观点,而这一点是考场写好议的前提。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训练遵循自然,为所当为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训练遵循自然,为所当为

作文专题训练------遵循自然,为所当为1.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读了上述漫画,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久以前,非洲沙漠里住着两棵兄弟树,老大叫绿如蓝,老二叫绿如玉。

面对太阳的炙烤,老大说:“我们应该多长叶子,给自己一片荫凉。

”老二说:“我们应该褪去叶子,给自己降降温。

”于是老大拼命地生长叶子,让自己变得枝繁叶茂,不久,却枯死在荒漠里。

而老二努力地褪去身上的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枝条,却生气蓬勃常驻于茫茫沙漠之中,还拥有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光棍树。

以上材料寓意深刻,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

《黄帝内经》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自此之后,千百年来的悠悠时光中,“治未病”便成为中医大家们的不懈追求。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呢?中医典籍里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答案:其一,勤于锻炼,强身健体以养生;其二,适时借助外物,弥补自身不足以养体;其三,顺应自然规律,调和阴阳以养气。

面对人类共同的疾病,我们需要有“治未病”的态度和行动。

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面对可能出现的灾祸也应如此。

针对“治未病”的观点,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应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讲座(之八)用“三自”原则写鲜活文章南京一中孙芳铭高考作文,是人们都极为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它在高考试卷的150分中,独占60分。

如何提高考场作文的得分率呢?这里先说一下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在作文方面,在命题开放性较大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三自”的要求,努力探索的适合学生发挥作文水平的命题形式,在有效避免抄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自由。

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表于今年《高校招生》第二期第26页至28页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依据个人的理解,这段话包含着这样一些要点:1.坚持命题的开放性,给考生以更大的写作自由,为考生发挥写作水平提供条件。

2.坚持“三自”要求,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3.坚持有效地避免抄袭,在命题上要有一定的限制,但限制的层次应尽量减少。

4.依据以上三点作推断和想象,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依然是话题作文,但与往年相比,会小有变化。

根据这样的理解,本讲从充分利用“三自”政策方面,论析如何提高考场作文的水平。

一、文体自选与写作规范高考作文规定文体到限制文体,再到文体自选,这对考生说是一种解放。

他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竭智逞才,各显神通。

但是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还需要解决下列问题:1.文体自选的原则(1)试题最适合写作何种文体话题作文的试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

所谓最适合写作何种文体,主要看提示语。

譬如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其提示语写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这三句话中,第一句是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客观原因,第二句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观原因,第三句是结论。

如果以前两句话为分论点来写议论文,其见解是会比较深刻的。

又说:“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样的提示语总体上是激发考生的想象和联想。

如果确有这方面的“事例”,可以写记叙文。

其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又可看作对“疑问是层出不穷”这一主观原因的分解。

2002年“心灵的选择”,依据“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又应该如何选择”这样的提示语,宜乎写议论文。

于是出现了《凭良心选择》《慎重选择》《选择的真谛》等议论文佳作。

而2003年作文题的提示语说,“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依据这样的提示语,最适合的是议论性文字,是思辨性质的文章。

(2)自己最擅长写作何种文体话题作文的提示语提供了写作不同文体的可能性,究竟用何种文体写作,还得考虑自己最擅长写何种文体。

一般说来,逻辑思维能力强、思路开阔、认知水平高的人适宜于写议论文;生活经验丰富,对生活场面、细节敏感,感情丰富、细腻者宜写记叙文或散文。

虽然有的人擅长写说明文,但是一般说来,话题作文写说明文而优秀者并不多见。

(3)自己有无写作该文体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生活积累、文化积累、写作经验的积累。

具有写作某种文体较丰富的积累,就可以选用某种文体。

因此考前全面回顾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写作经验,回顾自己的成功之作是十分必要的。

2.写作要符合文体规范高考作文基础等级有“符合文体要求”一项。

这里的“文体要求”就是指文体写作规范。

作文评分细则也规定“应根据考生自选文体作相应的要求”。

这“相应的要求”是指评分者对是否符合文体写作规范来决定如何给分。

文体是在长期写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其“规范”是指写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般说来,在写作中应体现该文体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特殊地说,记叙文以写人叙事为主,要以真情感动人;议论文应以说理为主,以理服人;说明文应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为主,让读者知道事物或事理是怎么一回事,从而长知识、长见识。

这叫做满足读者(阅卷者)的期待。

如果一篇作文,让读者在情、理或知这三者中无任何一点满足感,可以认定不是一篇好文章。

不过文体规范从来不是一种套子或公式,它本身也是发展的。

就高考来说,优秀的议论文常有散文化、杂文化的趋势,记叙文抒情色彩更趋浓郁,夹叙夹议的文章趋多,这就是一种发展。

但是,近几年来,有人不恰当地宜扬所谓“淡化文体”和“文体创新”,出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

一是“四不像”的文章大量涌现。

这类文章的作者往往对题意没有准确的理解,写作没有明确的目的,对生活没有一定的感受,“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蛤们阅读这样的文章,既不能得到情感的熏染或产生共鸣,又看不出作者明确的观点态度,既不能了解某种知识,又不知道该办什么,就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它不是一篇好文章。

二是所谓“另类”文章日益增多。

譬如独幕剧、四幕剧、疾病诊断书、广告词、采访录、座谈会纪要,甚至还有不伦不类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以及叨叨令之类的曲词。

不是说这些文体不能写,而是说所表达的内容是不是用这种形式最好,或者说这样的“体”是否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

姑且不说考生是否具有写作这类作品的本领。

如果为创新而创新,就会堕入文字游戏的泥坑。

如果主观上就想用玩花样来掩饰自己写作基本功和生活积累的不足,实在是一种骗术。

骗术是骗不了阅卷者的。

二、题目自拟与作文话题高考作文有“题目自拟”的要求。

但是相当多的考生放弃“自拟”的权利,以话题作文章的标题,这是并不太好的。

1.题目自拟的意义标示写作的角度。

话题,只是给了一个大的写作范围。

如果以话题为文章标题,决定了应是“大题大作”。

而在有限的时空内“大题大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因此必须“大题小作”。

小作,选择一个特定的写作角度,开一个较小的口子,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自拟的题目就能标示这个写作角度。

如“找回诚信”、“人贵有诚信”、“凭心灵选择”、“慎重选择”、“学会选择”、“走好了,不回头”等都可以明确地看出作者选择的写作角度。

显示写作的个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人们常说“目以传神”,传什么“神”?传文章之神,传一种见识、一种感情、一种追求、一种精神,总之,传文章的神奇之处;也包含传作者的才气。

这些都是文章个性的重要内涵。

“赤兔之死”这一标题所显示的悲壮,“一个‘死囚’无悔的选择”所表现的坚定,“阿Q新传”所表现的嘲讽意味,“拍卖‘诚信’”所表现的荒诞,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升文章的品位。

一个优秀的文章配上好的题目,立刻显得魅力大增,牢牢地牵住读者的视线,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002年,有一名考生叙写司马迁在一个长夜痛苦而悲壮的人生选择,题曰“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作者把“历史”说成“从那一夜开始”,很引人注目,引人思索:怎么会有这样的“一夜”?历史真会“从那一夜开始”吗?这是怎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夜”呢?又如“诗意的栖居”,用的是德国一位诗人的诗句作标题,已经使人看到一个恬然澄明的心灵,体会到某种诗意。

作者又在文章前面加了一个醒目的题记:“让人痛苦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生活中无休止的选择。

”文末写道:“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在这功利的世界里有一处诗意的栖息地。

”原来作者借这个题目表达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价值判断。

题目与文章相得益彰。

这样的题目,自然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品位,提高感染力。

由此看来,放弃“自拟”的权利,简单地以话题作标题,完是放弃写作的高层次追求,也会让阅卷者在无数次的重复中感到厌烦。

2.“题目自拟”的要求可以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

基本要求是简洁明白。

简洁指文字简练;明白指意思清楚。

如“被移植了记忆的局长”(1999年)、“标准与答案”(2000年)、“诚信是本”(2001年)、“凭心灵选择”、“东坡的选择”“择善而从”(2002年),“放下感情的叶片”、“情感与真理”(2003)。

这些题目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像“内心世界测试题及详解”,如果不看文章,简直不知所云,似乎不能算作好题目。

较高要求是新颖而有灵气。

如“伤心儿女”、(1999年)、“问世间情为何物”“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一毛钱与诚信”、“爱的守望者”、“握住我的手”、(2002年),“猫看”、“那树林,那人生”(2003)这些题都都给人以新鲜感,也有点灵气,都是很好的。

文章的题目受文体的制约。

上列题目都能清晰地体现出文体属性。

题目自拟与作文的其他环节一样,都需要作者多动脑筋,有所追求。

有一名考生的作文描述外婆身患癌症拒绝治疗的种种心理活动,文章写得感人,用的题目是“心灵的选择”,走出考场却以为“走题”了。

其实只要改为“外婆心灵的选择”,就可以免除忧虑了。

这样的事大致属于“非不能也,也不为也”。

三、立意自定与文章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旨。

一般说来,立意总是要自定的。

如何在话题的范围内立意,这是一个大问题,这里不可能全面讨论,只讨论如何避免“撞车”。

在立意上“撞车”就总体说在所难免。

一个省几十万考生,生活经历大致相同,接受的教育大致一致,思维方式大致相类,这便是在所难免的主要原因。

考试心态不大好,求稳求保险,也可能撞车。

要想不撞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

1.少喊口号,多写独特感悟有人以为化用政治口号,便是立意深刻。

于是有人写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时时面临选择,只有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选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选择。

”这个看法当然是正确的,是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但是在短短800字左右的文章中把它说得有血有肉确实不容易。

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一大二空”,自然不能称为立意高远。

张志新,30多年前的那场惊天动地所谓“革命”中的一个“死囚”,写她“无悔的选择”,弄得不好,就会简单地写成为真理而献身之类。

而一考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悟张志新的心灵,用自己的心灵去写她面临的残酷的人生选择,写她遭受的种种迫害,用事实表达一种哲理的思索。

于是得出结论:“子弹能结束她的思想,却不能结束真理。

”作者用这样一首小诗来收束全文:“她把带血的头颅,掷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这种意味深长的结尾向人们宣示了一种生活哲理。

这样的立意,其深刻感人的程度,是那种空洞的口号可以企及的吗?2.独辟蹊径,写出新的感悟语题给了一个大的写作范围,一般的收缩范围,难以独辟蹊径。

只有把活题收缩到某一个具体的“点”上,并且避开众之所想,才可能有真正的独辟蹊径。

譬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许多考生把它收缩到“创新”这个点上,在创新的意义上做文章,而一名考生写的《创新永恒》,却在“创新需要勇气,创新必须付出艰辛”上立意,写道:“因为新,才不平凡,才需要勇气,才需要付出。

也因为新,才值得付出。

”另一名考生写的《吐出自足成虹霓》,其立论的基础是倡导创新,但作者却从论述个性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创新的前提,向人们提出,生活的意义在于创新,创新的主体是有个性的人,创新的目的又是维护和尊重人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