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案7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学案教案
【例3】一个西瓜里面有100粒西瓜子,结出这一西瓜的花的柱头上至少萌发了
个花粉粒,形成这些西瓜子至少需要个精子,形成了个受精卵。
解析: 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为双受精, 即花粉管到达胚珠后释放出两个精子, 一个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成受精极核。因此形成1粒种子需要2
蕊的花叫做。
3.单性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叫做,只有雄蕊的花叫做。
4.花按照一定的次序着生在变形的花托即花轴上,就形成了。
例题解析
【例题】(2007•湖南湘潭中考)对于植物繁殖后代来说,花最重要的结构是()。
A.花托和萼片B.花瓣和花托C.雌蕊和雄蕊D.萼片和花瓣
解析: 雄蕊的花药里有花粉,传粉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和胚珠就发育成果实和种子,因 此雄蕊和雌蕊与植物繁殖后代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A.雌花B.雄花C.两性花D.风媒花&平时我们看到的一朵菊花,实际上是()。
A.一个花序B.一朵单性花C.一朵雄花D.一朵两性花
9.对于每一种绿色开花植物来说,花的和都是相对固定的,
因此,人们总是把作为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10.下图是花的三个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上图中是单性花,是两性花;是雄花,
第四单元 物种的延续 第一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
导学提纲
一、花的结构
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冠、、等部分。凡具
有上述部分的花称为。
2.雄蕊由和组成,雌蕊由、和组成。
3.花的主要结构是和,因为它们与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二、花的类型
1.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花可以分为和。
2.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做,在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者只有雄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学案§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案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静止是。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第一章第2页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思考题: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第一章第3页三、参考系1.定义:.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得到的结果会。
3.参考系的选择: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
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应认为是以为参考系的。
四、坐标系:1.坐标系:为了定量研究运动,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这样才能应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运动。
2.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第一章第4页第一章第5页【学习心得】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初一数学
张店六中初一年级 数学 学科导学案
执笔: 杨海庆 审核: 审批: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 060107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明确几何体可以转化成平面图形点、线、面来研究;
2、掌握解决“小正方体问题”的一类方法
3、体会通过 “从不同方向看”进行的立体与平面的转化。
重点难点:进行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学习过程: 一、基础小热身:
1、请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
2、几何体是由( )、( )和( )组成 , 面与面相交得到( ),线与线相交得到( );其中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
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三个图形中,经过折叠可以围成棱柱的是___
4.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图甲中截面的形状是___图乙中截面的形状是____;
6、用一个截面去截长方体或正方体,截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等,最多可截得_ _边形。
教栏笔记栏。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版必修2) 学案
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 版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小结导航知识链接点击考点(1)了解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 通过观察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 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5)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确定平面的条件。
(6) 掌握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 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名师导航1.学习方法指导 (1) 空间几何体①空间图形直观描述了空间形体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斜二测画法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②空间图形可以看作点的集合,用符号语言表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经常用到集合的有关符号,要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③柱,锥,台,球是简单的几何体,同学们可用列表的方法对它们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及体积进行归纳整理。
④对于一个正棱台,当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全等形时,就变为一个直棱柱;当上底面收缩为中心点时,就变为一个正棱锥。
由1()2S c c h ''=+正棱台侧和()3hV s s '=正棱台,就可看出它们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的联系。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确定平面”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重要条件,这种转化最基本的就是三个公理。
②空间中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③空间中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
2.思想方法小结在本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主要是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等。
3.综合例题分析例1: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 ',B ',C '分别是PBC ∆,PCA ∆,PAB ∆的重心。
物理八年级上第1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符号:、、、、、、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µm 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560mm= m 165cm= m 1250km= 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B、读数时视线;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B. 手指甲的宽约cm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D.你的课桌高、长、宽二、集思广益○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高中新课程导学学案
高中新课程导学学案·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课标定向】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提示与建议结合实例,结合实例,通过思考、研究集合中元素的特通过思考、研究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把握集合的特点,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互动探究】自主探究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_____(简称为___). 2.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_______________. 3.一个给定集合中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_________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5.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可以记作______. 6.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 A. ZB. RC. ND. Q 剖析探法★讲解点一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特征:(1)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定的..对于集合A 的元素a ,要么A a Î,要么A a Ï,二者必居其一.如:所有“大于200的数”组成一个集合,而“较大的数”就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怎样的数才算较大没有明确的定义. (2)(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在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在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相同的都是不相同的. . (3)(3)无序性无序性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排列与次序无关集合中元素的排列与次序无关,,如1,2和2,1构成的集合相同构成的集合相同. .例题1下列各组对象下列各组对象: : (1)(1)接近于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的数的全体; ;(2)(2)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 ; (3)(3)平面上到点平面上到点0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的点的全体; ; (4)(4)正三角形的全体正三角形的全体正三角形的全体; ; (5)2的近似值的全体的近似值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 ( ) A.2 B.3 C.4 D.5 【思维切入】判断所给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依据就是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依据就是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满足集合元素的特征就能构成集合素的特征就能构成集合,,如不满足就不能构成集合成集合. .【解析】(1)(2)(5)(1)(2)(5)不满足集合元素的特征不满足集合元素的特征不满足集合元素的特征,,不能构成集合不能构成集合;(3)(4);(3)(4);(3)(4)构成集合构成集合构成集合,,故选A. 【规律技巧总结】判断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就是看所给对象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特征.例题2已知A={m,2m ,1},,1},求求m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 【思维切入】既然m,2m ,1是集合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就互不相同这三个元素就互不相同. .【解析】因为m,2m ,1是所给集合的元素是所给集合的元素,,所以ïîïíì¹¹¹m m m m 2211,11101m m m m m ¹ìï¹¹-íï¹¹î且且所以0¹m 且1m ¹±. 【规律技巧总结】解答本类问题,只要保证所给元素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即可,若求集合中参数取值问题,必须进行检验。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导学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导学案主备:审核: 审批:班级:使用人:【学习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学前准备】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三边的长。
2、准备一张坐标纸【自学探究】阅读课本2-5页回答下列问题1、a=3㎝,b=4㎝和a=6㎝,b=8㎝①请你量出斜边c的长度。
(1)(2)②、进行有关的计算(1) a2+b2= c2=(2) a2+b2= c2=③、得出结论:3cm6cm8cm2、思考:(1)观察图1-1, A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B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C的面积是__________个单位面积。
(2)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图1-2中的呢?(3)你能发现图1-1中三个正方形A,B,C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4)你能发现课本图1-3中三个正方形A,B,C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6个单位长度和2.4个长度单位,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你的理由。
预习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最想和大家讨论交流的问题是什么?【合作交流】勾股定理例题:P2引例【随堂练习】1、P5随堂练习1、2【小结】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今日作业】1. 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2、求斜边长17厘米、一条直角边长1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巩固练习】1.在△ABC中,∠C=90°,(l)若 a=5,b=12,则 c=(2)若c=41,a=9,则b=2.等腰△ABC的腰长AB=10cm,底BC为16cm,则底边上的高为,面积为3.△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A.42 B.32 C.42 & 32 D.37 & 334.一个抽斗的长为24cm,宽为7cm,在抽斗里放铁条,铁条最长能是多少?【延伸拓展】1.若正方形的面积为2cm2,则它的对角线长为2cm()2.已知四边形 ABCD中,AD∥BC,∠A=90°,AB=8,AD=4,BC=6,则以DC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3.在△ABC中,∠ACB=90°,AC=12,CB=5,M、N在AB上且AM=AC,BN=BC则MN的长为() A.2 B.26 C.3 D.42、P7数学理解31.1.2探索勾股定理导学案主备:审核:审批:班级:使用人:【学习目标】利用拼图及列式变形等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学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学习目标: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如何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句来描述几何体中的点、线、面关系。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是北宋诗人苏东坡的充满哲理的诗.“横”、“侧”、“远”、“近”、“高”、“低”,随着诗人立足的不同,观察点的移动,庐山呈现出千恣百态,不同的景色.这就是说从不同的方位可以看到庐山不同的面目.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建筑时,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2.同学们看第2页的插图,回答图中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几何体呢?3.同学们看第3页的插图,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相同点与不同点.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请找出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二、课堂练习1.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球2.归纳总结---- _________如:________几何体 ---- _________如:________---- _________如:________三、学习小结本节课你得到了那些知识?学习了那些方法?四、学生练习:1. 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的几何体有_______ ___ ___.2. 下列物体属于球体的是( )A .粉笔头B .玻璃弹珠C .羽毛球D .可乐杯 3. 一个长方体由____个面围成,共有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条棱.4. 观察图1.1.3,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如图1.1.4,沿着虚线方向转一周得到的图形为( ) 图1.1.3A. B. C. D.图 1.1.46. 如图所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是平的还是曲的?7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A .⑴⑵⑷⑹⑺;⑸;⑶ B.⑴⑵⑷⑹;⑸⑺;⑶ C. ⑴⑵⑷⑺;⑸⑹;⑶ D. ⑴⑵⑸⑺;⑷⑹;⑶ 2.从你熟悉的物体中,找出类似于下列几何体的物体:正方体 ---- ; 长方体 ------ ; 圆 柱 ---- ; 圆 锥 ------ ; 球-----——- ; 棱 柱------- . 五、课外拓展1.画出由如图1.1.5,沿这虚线旋转一周而所形成的图形,并用语言描述这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图 1.1.52.网上浏览有关金字塔的资料,找一找有哪些常见的几何体?六、作业:P5 1、2题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实物图片,认识基本几何体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发展空间观念,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点:认识几何体;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学习难点:确定几何体的点、线、面的数目;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1.下面这些基本图形你熟悉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我2.下图是机器狗的模型,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请写出来。
初一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学案 1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2、能合理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二、自主预习:1.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你可发现:(填“>”、“<”或“=”)由此可得a+b=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_律.2.计算:由此可得:(a+b)+c=___________,这种运算律称为加法________律.3.计算:注意: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根据加数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同号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2)同分母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3)和为0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4)和为整数的加数放在一起相加.三、知识互动(一)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_______的位置,_________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_____________,和不变.用式子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应用(简便计算)例1 计算:(1)(-2)+3+1+(-3)+2+(-4) (2)16+(-25)+24+(-35)(3))()(528435532413-++-+ (4)(-7)+6+(-3)+10+(-6)例2(教材例4)(三)归纳简便运算的方法四 课堂训练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1)23+(-17)+6+(-22) (2))()(6131211-++-+(3)1.125+)()()(6.081523-+-+- (4)(-2.48)+(+4.33)+(-7.52)+(-4.33)2.(经典题)股民吉姆上星期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7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是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是多少元?(3)已知吉姆买进股票时付了1.5‰的手续费,卖出时还需付成交额1.5‰的手续费和1‰的交易税,如果吉姆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达标检测(有理数加法2)班级 姓名1.(-)++(-)+(+)运用运算律计算恰当的是( ) A .[(-+)]+[(-)+(+)] B .[+(-)]+[(-)+(+)]C .(-)+[+(-)]+(+)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计算运用运算律恰当的有( )(1)28+(-18)+6+(-21) =[(-18)+(-21)]+28+6(2)(-)+1+(-)+ =[(-)+(-)]+1+ (3)3.25+(-2)+5+(-8.4)=(3.25+5)+[(-2)+(-8.4)]A .1个B .2个C .3个D .都不恰当3.某天股票A 开盘价18元,上午ll :30跌了l .5元,下午收盘时又涨了0.3元,则股票A 这天的收盘价为( )元.A .0.3 8.16.2 C .16.8 D .18 4.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c<0B .a+b<0C .a+b+c<0D .│a+b │=a+b 5.绝对值不小于5但小于7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 6.计算:(5)(-6.8)+4+(-3.2)+6+(-5.7)+(+5.7) 121425310121425310142512310121425310121413121413353434352535co ba(6)(-1)+2+(-3)+4+…+(-99)+100 (7)(-)+(+0.25)+(-)+7.出租车司机小王某天下午全是在东西走向的胜利大道上行驶.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13,一4,+7,一2,+10,一3,一2,+16,+3,一4,+8.(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这天下午小王的出租车共耗油多少升?9.观察有趣奇数的求和,并填空:1=1×1;l+3=2 x2;1+3+5=3×3;1+3+5+7=4×4;…1+3+5+……+17=_________;……(1)1+3+5+……+________=17×17;(2)1+3+5+……+(2n-1)=_____________.2 31612。
【新教材】第一章乡土中国之乡土社会学案(思维导图、内容提要与练习)
【新教材】第⼀章乡⼟中国之乡⼟社会学案(思维导图、内容提要与练习)第⼀章乡⼟社会【本篇导读】作为整书之开篇,作者即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社会在基层上是乡⼟性的,也即乡⼟本⾊的。
这⼀基本特征是由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主体的农民(乡下⼈)与⼟地的关系所决定的:⼟地是农民谋⽣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农民离不开⼟地。
继⽽,论述了农民与⼟地的关系所决定的⼈与⼈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强烈的地⽅性,即⼈与⼈在空间排列关系上形成了以住在⼀起的⼩集团村落为单位的孤⽴与隔膜。
然在聚村⽽居的⼩集团内部,则完全是⼀个因在⼀起⽣长⽽发⽣的、充满了亲密感觉的熟⼈社会:从⽣命历程上看,个体的常态的⽣活是终⽼是乡;在互动对象上,⾯对的是⽣⽽与俱⽽⽆须选择的⼈物;在信任信⽤⽅⾯,靠的是习得的礼俗规矩⽽⾮契约;在⽣活需要的知识上,靠的是认识⼿段与⽬的之间的个别联系、具体经验⽽⾮普遍、抽象的覆盖万有的真理。
通过对⽐社会学家滕尼斯和涂尔⼲的社会类型概念,作者向我们指出这样⼀个熟⼈社会属于有机团结的社会、礼俗社会,是不同于作为机械团结的社会、法理社会的现代社会的。
本篇共17个⾃然段。
第1⾃然段扼要地从历史与现实⾓度点出了⾃⼰对基层社会的基本判断和⾃⼰讨论的对象;第2—6⾃然段阐释了乡下⼈⼟⽓的原因是农民谋⽣离不开⼟地,进⽽被⼟地束缚;第7—10⾃然段阐述乡⼟社会⼈与空间关系上的不流动和在⼩农经营、⽔利合作、安全保卫、平等继承等需要下呈现的聚村⽽居的格局,由此形成了以住在⼀起的集团为单位的孤⽴与隔膜,即地⽅性。
第11—17⾃然段阐述了在地⽅性限制下乡⼟社会作为熟⼈社会在⽣命历程、互动对象、信任信⽤和知识特征上的表现,并指出由于熟⼈社会的风俗⽆法在现代社会应⽤,故⽽“⼟⽓”才变成了骂⼈的词汇。
【内容概括】如果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那么中国有99.9%的时期都处在农业社会,在那么长的时间⾥我们都是受到⼟地的束缚,我们⾃然会惯性的受到⼟地的影响。
⽐如说我们喜欢定居在⼀地,不爱迁徙。
(学生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一二章)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一.新课引入: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
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二.新课讲授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⑺风是怎样形成的?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海市蜃楼现象原因——发生在沙漠里的“海市蜃楼”,是太阳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气而出现的折射现象。
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看课本图1-8------图1-13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二:隔掌吸钉实验三:摩擦起电实验四:放大镜一矿泉水瓶中装水。
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这个传说真实吗?实验五: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
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
大家举些来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第二节探索之路一.新课引入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学案(金典学生版)
第一章第一节从实验学化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预备知识】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1.酒精灯2.试管3.量筒4.托盘天平5.烧杯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三、你认识这些仪器或装置吗?【过关训练】11.下列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予改正。
(1)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______________(2)用嘴吹熄酒精灯_________(3)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______(4)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_____________(5)眼睛里不慎溅入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_________(6)将CO中毒者移入通风处抢救_____________(7)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1 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 掌握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
【学习重点】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预备知识】1.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仪器:操作要点:2.蒸发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减少溶液中的_____,使__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的方法,该方法又称为蒸发结晶。
仪器:操作要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__________;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常见离子的检验【基础知识】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高一下学期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学案
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重点、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关系。
【复习巩固】画出钠、镁、钾、硫、氯、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思考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已经可以从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等方面描述原子的结构了,他们哪些会影响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如为什么?【活动▪探究1】比较钠、镁、钾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写出金属活动顺序表:(1)预测钠、镁、钾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为:(2)实验验证:【思考2】你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对钠、镁、钾失电子能力强弱进行解释吗?【归纳小结】①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
②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
【归纳小结】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均有关系。
若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近,原子越失电子、越得电子;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越得电子。
【即时训练】1.关于钠、钾的有关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B.钠原子电子层数少,失电子能力比钾强C.钾原子与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钾原子更容易失电子D.钠比钾活泼2.下列对氯、硫元素及其单质性质说法错误的是()A.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强C.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氧化性:Cl2>SD.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4.某同学探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1)由实验①②可知,金属性Na Mg(填“>”或“<”,下同)。
(2)由实验③④可知,金属性Mg Al 。
(3)由实验⑤可知,非金属性S 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篇一: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学案(共三课时)第一章有理数的回顾教学目标:1:识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2:能运用相关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掌握并会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教学过程:1.它们被称为倒数。
一个与另一个相反。
a的反数是(a是任意有理数);0的对立面是若a、b互为相反数,则.若a+b=0,则2.数字轴上代表数字a点和原点的数字a的绝对值称为数字a。
记住做| a |。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
正数的绝对值就是它;如果a>0,则a=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若a<0,则a=-a;一0的绝对值是.若a=0,则a=0;1)数字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正数都大于,负数都小于;正数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也就是说,如果a<0,B<0,a聚焦于B,那么a<B3)做差法:∵a-b>0,∴;4)商法:∵ A/b>1,b>0,∵八:科学记数法大于一0的数字以的形式记录,其中A为(1?A<10)。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N是一个正整数。
注意:指数n与原数整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同步测试:(1)使用科学符号表示以下数字:230000=134000000000=(2)以下用科学符号表示的数字是什么?364.315×10=1.02×10=九:大致数字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
同步测试:如果以下问题中的数据准确,则为()a.今天的气温是28cb.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38万千米c、小明身高约148厘米。
有800名七年级学生十:有效数字从一个数字来看,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用精确度表示。
例如,如果近似数字为20400,则它有一个最接近的有效数字2例2。
在相应的集合中填写以下数字:1,-0.20,31,325,-789,0,-23.13,0.618,-2021.π5?};?};?};?}.整数集:{负集:{分数集:{有理集:{例3、按规律填数:(1)2,7,12,17,(),(),??(2)1,2,4,8,16,(),(),??例4。
高二步步高物理第一章学案
学案2库仑定律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2.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一、探究影响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1.点电荷:当一个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很多,以至在研究它与其他带电体的相互作用时,该带电体的形状以及电荷在其上的分布状况均无关紧要,该带电体可看做一个带电的点,这样的电荷称为点电荷.点电荷就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2.实验探究1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跟距离的关系:保持电荷的电荷量不变,距离增大时,作用力减小;距离减小时,作用力增大.2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跟电荷量的关系:保持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不变,电荷量增大时,作用力增大;电荷量减小时,作用力减小.3实验表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二、库仑定律1.内容: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称为静电力或库仑力,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斥力或引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2.表达式:F=k错误!,其中k=×109 N·m2/C2,叫做静电力常量.一、探究影响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因素库仑定律问题设计1.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中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图中受力由大到小的三个位置的排序为P1、P2、P3.图12.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小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如何变化答案增大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小球受到的作用力增大;减小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小球受到的作用力减小.3.以上说明,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因素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答案电荷量和电荷间的距离.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电荷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要点提炼1.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k错误!.式中的k为静电力常量,数值为k=×109_N·m2/C2.2.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延伸思考1.有人说:“点电荷是指带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对吗为什么答案不对.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形状的带电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带电体可以看做点电荷.一个物体能否被看做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问题而言的,不能单凭其大小和形状而定.2.还有人根据F=k错误!推出当r→0时,F→∞,正确吗答案从数学角度分析似乎正确,但从物理意义上分析却是错误的.因为当r→0时,两带电体已不能看做点电荷,库仑定律不再适用.二、静电力的叠加问题设计已知空间中存在三个点电荷A、B、C,A对C的库仑力是否因B的存在而受到影响A、B是否对C都有力的作用如何求A、B对C的作用力答案A对C的库仑力不受B的影响,A、B对C都有力的作用,A、B对C的作用力等于A、B 单独对C的作用力的矢量和.要点提炼1.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点电荷,那么每个点电荷都要受到其他所有点电荷对它的作用力.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2.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一、对点电荷的理解例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是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是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可将这两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点电荷解析本题考查点电荷这一理想模型.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关键在于我们分析时是否考虑它的体积大小和形状.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做点电荷,不能以它的体积大小而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它的体积和形状可不予考虑时,就可以将其看成点电荷.故选C.答案 C二、对库仑定律的理解例2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错误!,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FF D.12F解析两带电金属小球接触后,它们的电荷量先中和后均分,由库仑定律得:F=k错误!,F′=k错误!=k错误!.联立得F′=错误!F,C选项正确.答案 C针对训练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A所带电荷量为+7Q,B所带电荷量为-Q,C 不带电.将A、B固定起来,然后让C反复与A、B接触,最后移去C,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倍倍倍倍解析C与A、B反复接触,最后A、B、C三者所带电荷量均分,即q A′=q B′=q C′=错误!=2Q.A、B间的作用力F′=k错误!=错误!,原来A、B间的作用力F=k错误!=错误!,所以错误!=错误!,即F′=错误!F.三、多个点电荷间静电力的叠加例3如图2所示,分别在A、B两点放置点电荷Q1=+2×10-14 C和Q2=-2×10-14 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点C,且AB=AC=BC=6×10-2 m.如果有一高能电子静止放在C点处,则它所受的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图2解析电子带负电荷,在C点同时受A、B两点电荷的作用力F A、F B,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得F A=k错误!=×109×错误!N=×10-21 NF B=k错误!=×10-21 N由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知识得静止放在C点的高能电子受到的库仑力F=F A=F B=×10-21 N,方向平行于AB连线由B指向A.答案×10-21 N方向平行于AB连线由B指向A例4如图3所示,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4×10-9 C和q2=-9×10-9 C,分别固定于相距20 cm的a、b两点,有一个点电荷q放在a、b所在直线上且静止不动,该点电荷所处的位图3A.在a点左侧40 cm处B.在a点右侧8 cm处C.在b点右侧20 cm处D.无法确定解析此电荷电性不确定,根据平衡条件,它应在q1点电荷的左侧,设距q1距离为x,由k错误!=-k错误!,将数据代入,解得x=40 cm,故A项正确.答案 A1.对点电荷的理解对点电荷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点电荷可以是带电荷量很大的带电体B.点电荷的带电荷量可能是×10-20 CC.只要是均匀的球形带电体,不管球的大小,都能被看做点电荷D.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情况对它们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都能看做点电荷答案AD解析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做点电荷,不是取决于带电体的大小、形状等,而是取决于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看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情况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2.对库仑定律的理解相隔一段距离的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现使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同时将它们间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B.4F C.2F答案 A解析F=k错误!,F′=k错误!=错误!k错误!=错误!,选A.3. 静电力的叠加如图4所示,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L,在顶点A、B处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 A、Q B,Q A=Q B=+Q,求在顶点C处的电荷量为Q C的正点电荷所受的静电力.图4答案错误!k错误!,方向与AB连线垂直向上解析正点电荷Q C在C点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Q A、Q B对Q C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因其他电荷的存在而改变,仍然遵守库仑定律.Q A对Q C作用力:F A=k错误!,同种电荷相斥,Q B对Q C作用力:F B=k错误!,同种电荷相斥,因为Q A=Q B=+Q,所以F A=F B,Q C受力的大小:F=错误!F A=错误!k错误!,方向为与AB连线垂直向上.4.静电力的叠加如图5所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分别放置Q A=+3×10-9 C、Q B=-4×10-9 C、Q C=+3×10-9 C的A、B、C点电荷,试求作用在点电荷A上的静电力的大小.图5答案×10-4 N解析点电荷A同时受到B和C的静电力作用,因此作用在A上的力应为两静电力的合力.可先根据库仑定律分别求出B、C对A的静电力,再求合力.A受到B、C电荷的静电力如图所示,根据库仑定律有F BA=错误!=错误!N=×10-3 NF CA=错误!=错误!N=9×10-5 N规定沿这条直线由A指向C为正方向,则点电荷A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 A=F BA-F CA=×10-3-9×10-5 N=×10-4 N.题组一对点电荷的理解1.关于点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足够小的电荷就是点电荷B.一个电子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可视为点电荷C.在实际中点电荷并不存在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尺寸的绝对值,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尺寸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答案CD解析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其大小,而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它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因此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和小的带电体一定能看成点电荷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所以A、B错,C、D对.2.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B.球状带电体一定可以看成点电荷C.点电荷就是元电荷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应以具体情况而定答案 D解析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问题而言的,不能单凭其大小和形状及带电荷量的多少来判断,因此D正确,A、B错误.元电荷是电荷量,点电荷是带电体的抽象,两者的内涵不同,所以C错.题组二对库仑定律的理解3.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根据F=k错误!,当两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C.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答案 D解析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的近似,只有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电荷的作用力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实际带电体才能视为点电荷,故选项A错误;当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公式F=k错误!不能用于计算此时的静电力,故选项B错误;q1和q2之间的静电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故选项C错误;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研究和运用的方法也很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故选项D正确.4.要使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B.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使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C.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加倍,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同时使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错误!D.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将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错误!答案 A解析根据库仑定律可知,当r不变时,q1、q2均变为原来的2倍,F变为原来的4倍,A正确.同理可求得B、C、D中F均不满足条件,故B、C、D错误.5.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当两球心相距3R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为A.F=k错误!B.F>k错误!C.F<k错误!D.无法确定答案 D解析因为两球心距离不比球的半径大很多,所以两带电球不能看做点电荷,必须考虑电荷在球上的实际分布.当q1、q2是同种电荷时,相互排斥,电荷分布于最远的两侧,电荷中心距离大于3R;当q1、q2是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电荷分布于最近的一侧,电荷中心距离小于3R,如图所示.所以静电力可能小于k错误!,也可能大于k错误!,D正确.题组三静电力的叠加6.如图1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的电荷量比b所带的电荷量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图1A.F1B.F2C.F3D.F4答案 B解析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规律,确定金属小球c受到a和b的静电力方向,考虑a的带电荷量小于b的带电荷量,故F ac与F bc的合力只能为F2,选项B正确.7.如图2所示,有三个点电荷A、B、C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已知A、B都带正电荷,A所受B、C两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如图中F A所示,那么可以判定点电荷C所带电荷的电性图2A.一定是正电B.一定是负电C.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D.无法判断答案 B解析因A、B都带正电,所以静电力表现为斥力,即B对A的作用力沿BA的延长线方向,而不论C带正电还是带负电,A和C的作用力方向都必须在AC连线上,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力必定为两个分力的对角线,所以A和C之间必为引力,所以C带负电,故选B.题组四多个电荷的平衡问题8.如图3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固定在一直线上,q2与q3间距离为q1与q2间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荷量之比为图3A.-9∶4∶-36 B.9∶4∶36C.-3∶2∶-6 D.3∶2∶6答案 A解析本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分别取三个电荷为研究对象,由于三个电荷静电力合力均为零,所以这三个电荷不可能是同种电荷,这样可立即排除B、D选项,故正确选项只可能在A、C 中.若选q2为研究对象,由库仑定律知:错误!=错误!,因而得:q1=错误!q3,即q3=4q1.选项A恰好满足此关系,显然正确选项为A.9.有两个带电小球,电荷量分别为+Q和+9Q.在真空中相距0.4 m.如果引入第三个带电小球,正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求:1第三个小球带的是哪种电荷2应放在什么地方3电荷量是Q的多少倍答案1带负电2放在+Q和+9Q两个小球连线上,距离+Q 0.1 m处3错误!倍解析根据受力平衡分析,引入的第三个小球必须带负电,放在+Q和+9Q两个小球的连线之间.设第三个小球带电量为q,放在距离+Q为x处,由平衡条件和库仑定律有:以第三个带电小球为研究对象:错误!=错误!解得x=0.1 m以+Q为研究对象:错误!=错误!得q=错误!题组五综合应用10.如图4所示,把一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光滑绝缘斜面上,欲使球a能静止在斜面上,需在MN 间放一带电小球b,则b应图4A.带负电,放在A点B.带正电,放在B点C.带负电,放在C点D.带正电,放在C点答案 C解析小球a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库仑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静止在斜面上.可知只有小球b带负电、放在C点才可使a受合力为零,故选C.11.如图5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均为>0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0的相同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l.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图5A.l+错误!B.l-错误!C.l-错误!D.l-错误!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及胡克定律的应用.以最左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到的弹簧的弹力等于其他两个小球对它的库仑斥力的和,即k0x=k错误!+k错误!,弹簧的原长为l-x=l-错误!,C项正确.12.如图6所示,把质量为0.2 g的带电小球A用丝线吊起,若将带电荷量为+4×10-8 C的小球B靠近它,当两小球在同一高度且相距3 cm时,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g取10 m/s2,则:图61此时小球B受到的库仑力F的大小为多少2小球A带何种电荷3小球A所带电荷量大小是多少答案12×10-3 N2负电荷35×10-9 C解析根据题给条件,可知小球A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小球A受力情况如图所示.mg:小球A的重力.T:丝线的拉力.F:小球B对小球A的库仑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F=mg tan 45°=×10-3×10×1 N=2×10-3 N.题中小球A、B都视为点电荷,它们相互吸引,其作用力大小F=k错误!F=k错误!=mg tan 45°,所以q A=错误!C=5×10-9 C.小球B受到的库仑力与小球A受到的库仑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小球B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为2×10-3 N.小球A与小球B相互吸引,小球B带正电,故小球A带负电.13.如图7所示,一个挂在绝缘细线下端的带正电的小球B,静止在图示位置,若固定的带正电小球A的电荷量为Q,B球的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θ=30°,A和B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求A、B两球间的距离.图7答案错误!解析如图所示,小球B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沿绝缘细线的拉力T、A对它的库仑力F C.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 C=mg tan θ根据库仑定律得F C=k错误!解得r=错误!=错误!14.已经证实质子、中子都是由上夸克和下夸克的两种夸克组成的,上夸克带电荷量为错误!e,下夸克带电荷量为-错误!e,e为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如果质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且各个夸克之间的距离都为l,l=×10-15 m,试计算质子内相邻两个夸克之间的静电力.答案上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N,是排斥力;上夸克与下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N,是吸引力解析质子带电荷量为+e,所以它是由2个上夸克和1个下夸克组成的.按题意,三个夸克必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这时上夸克与上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应为F uu=k错误!=错误!k错误!,代入数据,得F uu=N,是排斥力.上夸克与下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F ud=k错误!=错误!k错误!代入数据,得F ud=N,是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7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学习目标定位]1.掌握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能利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一、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乘积,即U AB=Ed.二、关于E=U/d的说明1.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强度方向距离的比值.也就是说,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2.由该公式得出的场强单位是V/m,以前学习的场强单位是N/C.一、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B两点,A、B两点位于同一条电场线上,B、C连线垂直电场线,已知场强大小为E,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A、B间距离为d,电荷q从A点移动到B点,回答下列问题:图1(1)电荷所受静电力是多少?从力和位移的角度计算静电力所做功的大小.通过A、B间的电势差计算静电力做功的大小.(2)比较两次计算的功的大小,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有何关系?(3)在图1中,如果将电荷从A点移动到C点,再利用(1)问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能获得何结论?(已知AB与AC的夹角为θ).答案(1)F=qE W AB=Fd=qEd W AB=qU AB(2)U AB=Ed(3)W AC =qEL cos θ=qEd ,W AC =qU AC ,U AC =Ed [要点提炼]1.公式U =Ed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其中d 为A 、B 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2.电场中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跟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由电场强度E 及A 、B 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d 决定.3.公式E =Ud说明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4.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个方向,电势降落都是均匀的,故在同一直线上相同间距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在匀强电场中,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的线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相等. [延伸思考] 公式U =Ed 是在匀强电场中得到的,在非匀强电场中能否适用? 答案 在非匀强电场中,不能进行定量计算,但可以定性地分析有关问题. 二、对电场强度的进一步理解1.教材中给出了电场强度的三个计算公式,这三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及适用范围是不相同的,为了加强对这三个公式的理解,下面列表进行对比.请填空.答案 根据公式E =Ud 定性分析,在等差等势面中,对于相等的电势差U ,等势面越密集d就越小,因此电场强度E 就越大.一、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的理解例1 如图2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个以O 为圆心、半径R =0.1 m 的圆,P 为圆周上的一点,O 、P 两点连线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 =100 V/m ,则O 、P 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 )图2A .U OP =-10sin θ (V)B .U OP =10sin θ (V)C .U OP =-10cos θ (V)D .U OP =10cos θ (V)解析 由题图可知匀强电场的方向是沿y 轴负方向的.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降低的,所以P 点的电势高于O 点的电势,O 、P 两点的电势差U OP 为负值.根据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U OP =-Ed =-E ·R sin θ=-10sin θ (V),所以A 正确. 答案 A例2 如图3所示,P 、Q 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50 V ,板间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板间的距离d =10 cm ,其中Q 板接地,两板间的A 点距P 板4 cm.求:图3(1)P 板及A 点的电势.(2)保持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而将Q 板向左平移5 cm ,则A 点的电势将变为多少? 答案 (1)-50 V -30 V (2)-10 V解析 板间场强方向水平向左,可见Q 板是电势最高处.Q 板接地,则电势φQ =0,板间各点电势均为负值.利用公式E =Ud 可求出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再由U =Ed 可求出各点与Q板间的电势差,即各点的电势. (1)场强E =U d =5010×10-2 V·m -1 =5×102 V·m -1Q 、A 间电势差U QA =Ed ′ =5×102×(10-4)×10-2 V =30 V所以A 点电势φA =-30 V ,P 点电势φP =U PQ =-50 V (2)当Q 板向左平移5 cm 时, 两板间距离d ″=(10-5) cm =5 cm Q 板与A 点间距离变为d =(10-4) cm -5 cm =1 cm 电场强度E ′=U d ″=505×10-2 V·m -1 =1.0×103 V·m -1Q 、A 间电势差U QA ′=E ′d =1.0×103×1.0×10-2 V =10 V所以A 点电势φA =-10 V二、非匀强电场中的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例3 如图4所示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已知φa =5 V ,φc =3 V ,ab =bc ,则( )图4A .φb =4 VB .φb >4 VC .φb <4 VD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解析 由于是非匀强电场,不能根据公式U =Ed 进行定量计算,只能进行定性分析,由电场线的疏密可以分析ab 和bc 间的平均场强E ab >E bc ,所以U ab >U bc ,C 正确. 答案 C三、电场强度、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例4 如图5所示的匀强电场场强为103 N/C ,ab 平行于电场线,ac 垂直于电场线,ab =cd =4 cm ,ac =bd =3 cm.则下述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图5A .a 、b 之间的电势差为40 VB .a 、c 之间的电势差为50 VC .将q =-5×10-3 C 的点电荷沿矩形路径abdca 移动一周,电场力做的功是-0.25 JD .将q =-5×10-3 C 的点电荷沿abd 从a 移到d ,电场力做的功是0.25 J解析 A 项,由U =Ed 得U ab =103×0.04 V =40 V ;B 项,a 、c 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U ac =0;C 项,将电荷沿abdca 移动一周,位移为0,故电场力做功为0;D 项,W ad =W ab =qU ab =(-5×10-3)×40 J =-0.2 J.答案 A1.(对电场强度E的理解)下列关于匀强电场的结论正确的是()A.公式E=F/q也适用于匀强电场B.根据U=Ed可知,任意两点的电势差与这两点的距离成正比C.匀强电场的场强在数值上等于沿场强方向每单位长度上的电势差D.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总是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答案AC2.(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如图6所示,A、B两板间电压为600 V,A板带正电并接地,A、B两板间距离为12 cm,C点离A板4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E=2 000 V/m,φC=200 VB.E=5 000 V/m,φC=-200 VC.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 eVD.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 eV答案BD解析A板接地,则其电势为零,又因为A、B两板间的电压为600 V,则B板电势为-600 V,由此知C点电势为负值,则A、B两板间场强E=U/d=600 V/12 cm=50 V/cm=5000 V/m,φC=Ed C=50 V/cm×(-4 cm)=-200 V,A错误,B正确;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 eV,C错误,D正确.3.(非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的关系)如图7所示,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沿竖直方向)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右侧,MP⊥O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正功C .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 、M 两点间的电势差D .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O 、M 两点间的电势差 答案 A解析 根据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关系画出等势面,可以判断M 点的电势比P 点的电势高,A 正确.负电荷由O 点移到P 点,电场力做负功,B 错误.根据U =Ed 进行定性分析可知,C 、D 错误.4.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如图8所示,A 、B 两点相距10 cm ,E =100 V/m ,AB 与电场线方向的夹角θ=120°,求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图8答案 -5 V解析 A 、B 两点在场强方向上的距离d =AB ·cos(π-θ)=10×12 cm =5 cm.由于φA <φB ,则根据U =Ed 得U AB =-Ed =-100×5×10-2V =-5 V.题组一 对电场强度E 的全面认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E =U /d 得,电场强度E 与电势差U 成正比,与两点间距离d 成反比B .由公式E =U /d 得,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上两点间距离越大,电场强度就越小C .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D .公式E =U /d 只适用匀强电场 答案 D2.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有a 、b 两点,相距为d ,电场强度为E ,把一个电荷量为q 的负电荷由a 移到b 点时,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W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低 B .a 、b 两点电势差大小为U =Ed C .a 、b 两点电势差大小为U =WqD .该电荷在b 点电势能较在a 点大 答案 AC3.下列公式中,F 、q 、E 、U 、r 和d 分别表示电场力、电荷量、场强、电势差及距离,①F=k q 1q 2r 2,②E =k Q r 2,③E =Fq ,④U =Ed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都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的电场成立B .①②③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电场成立,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C .①②只对点电荷或点电荷电场成立,③对任何电场都成立,④只对匀强电场成立D .①②只对点电荷成立,③④对任何电场都成立 答案 C4.如图1所示,在电场中任意取一条电场线,电场线上的a 、b 两点相距为d ,则( )图1A .a 点场强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B .a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 点的电势C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一定等于Ed (E 为a 点的场强)D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 点沿任意路径移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答案 BD解析 场强方向不能表示场强大小,A 项错;沿场强方向电势降低,B 项对;因为此电场不一定是匀强电场,C 项错;由电势差的定义知D 项对. 题组二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关于匀强电场中的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B .沿电场线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必定相等 C .电势降低的方向必是场强方向D .在相同距离的两点上,电势差大的场强也大 答案 B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公式E =Ud 中,d 是沿场强方向上两点的距离,由此很容易判断出A 、D 错,B 正确.场强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电场降低的方向不一定是场强方向,故C 错.6.在水深超过200 m 的深海,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的生物电获取食物、威胁敌害、保护自己.若该电鳗的头尾相当于两个电极,它在海水中产生的电场强度达到104 N/C ,可击昏敌害.则身长50 cm 的电鳗,在放电时产生的瞬间电压可达( ) A .50 VB .500 VC .5 000 VD .50 000 V答案 C解析 U =Ed =104×0.5 V =5 000 V .7.如图2所示是匀强电场中的一组等势面,每两个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都是25 cm ,由此可确定此电场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及大小为( )图2A .竖直向下,E =0.4 N/CB .水平向右,E =0.4 N/C C .水平向左,E =40 N/CD .水平向右,E =40 V/m 答案 D解析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场强方向水平向右,场强大小E =U d =100.25V /m =40 V/m ,故D 项正确. 8.如图3所示,在E =500 V/m 的匀强电场中,a 、b 两点相距d =2 cm ,它们的连线与场强方向的夹角是60°,则U ab 等于( )图3A .5 VB .10 VC .-5 VD .-10 V答案 C解析 U ab =-Ed cos 60°=-5 V.9.如图4所示,三个同心圆是一个点电荷周围的三个等势面,已知这三个圆的半径成等差数列.A 、B 、C 分别是这三个等势面上的点,且这三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A 、C 两点的电势依次为φA =10 V 和φC =2 V ,则B 点的电势( )图4A .一定等于6 VB .一定低于6 VC .一定高于6 VD .无法确定答案 B题组三 综合应用10.如图5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 、B 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 cm ,两点的连线与场强方向成60°角.将一个电荷量为-2×10-5 C 的电荷由A 移到B ,其电势能增加了0.1 J .问:图5(1)在此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做了多少功? (2)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为多大? (3)匀强电场的场强为多大?答案 (1)-0.1 J (2)5 000 V (3)5×105 V/m解析 (1)电势能增加多少,电场力就做多少负功,故电场力对电荷做了-0.1 J 的功. (2)由W =qU ,得U AB =W ABq =-0.1-2×10-5V =5 000 V .(3)由U =Ed ,得E =U AB d =U AB AB cos 60°=5×105 V/m.11.如图6所示,A 、B 、C 为一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某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于该三角形平面.现将电荷量为10-8 C 的正点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为3×10-6 J ,将另一电荷量为10-8 C 的负点电荷从A 点移到C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3×10-6J.图6(1)求电场线方向,U AB 、U AC 、U BC 各为多少? (2)AB 边长为2 3 cm ,求电场强度.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正点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时,电场力做正功,故A 点电势高于B 点,可以求得U AB =W q =3×10-610-8V =300 V . 同理可判断A 点电势高于C 点,可求得U AC =Wq=300 V .因此B 、C 两点电势相等,U BC =0,由于匀强电场中的等势线是一簇平行直线.因此,BC 为一等势线,故电场线方向垂直BC .设D 为BC 的中点,则电场线方向为由A 指向D .(2)直线AB 沿场强方向的距离d 等于线段AD 的长度,故由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式可得:E =U AB d =30023×10-2cos 30°V /m =104 V/m. 12.把一个带正电荷q 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两块面积很大的竖直平行板间的O 点,小球质量m =2 g ,悬线长L =6 cm ,两板间距离d =8 cm ,当两板间加上U =2×103 V 的电压时,小球自悬线水平的A 点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O 点正下方的B 点时的速度刚好为零,如图7所示,以后小球一直在A 、B 之间来回摆动.取g =10 m/s 2,求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图7答案 8×10-7 C解析 取小球为研究对象,重力mg 竖直向下,电场力qE 水平向左,绳的拉力为F T ,在小球由A 向B 运动的过程中,重力mg 对小球做正功,电场力qE 对小球做负功,拉力F T 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mgL -qEL =0, 又因为E =U d,由以上两式可得:q =8×10-7 C.13.如图8所示的匀强电场,等势面是一簇互相平行的竖直平面,间隔均为d ,各等势面电势已在图中标出,现有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以速度v 0、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向上射入电场,要使小球做直线运动,求:图8(1)小球应带何种电荷及其电荷量; (2)小球受到的合外力;(3)在入射方向上小球运动的最大位移x m .(电场足够大) 答案 (1)正电荷 mgd U (2)2mg (3)2v 204g解析 (1)作电场线如图(a)所示.由题意知,只有小球受到向左的电场力,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与初速度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如图(b)所示.只有当F 合与v 0在一条直线上才可能使小球做直线运动,所以小球带正电,小球沿v 0方向做匀减速运动.由图(b)知qE =mg ,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为U ,所以E =U d ,所以q =mg E =mgd U .(2)由图(b)知,F 合=(qE )2+(mg )2=2mg(3)由动能定理得-F 合 x m =0-12m v 20所以x m =m v 2022mg =2v 204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