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梅州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揩油(kāi)调羹(gěng)烧瓷(cí)舀水(yǎo)
B . 阖眼(hé)疙瘩(gē)碟子(dié)喘着(chuǎn)
C . 保姆(mǔ)咳嗽(suò)绞肉(jiǎo)薪金(xīn)
D . 抹杀(mǒ)吩咐(fū)草率(shuài)悠然(yōu)
2. (2分)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她的歌声像蒲公英一般素美轻盈。
B . 和以往的教育政策相比,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C . 达尔文碌碌终生,致力于揭示生命进化的秘密,最终他的《物种起源》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人类的起源。
D .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
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可美国的经济却在持续滑坡。
B . 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 . 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D . 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4. (2分) (2017七上·祁门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不应该退避三舍,一蹶不振。
B . 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诵》一气呵成。
C . 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吧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D .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直截了当地对任何人说:“你是庸者。
”
5. (2分) (2017九上·雅安期中)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B . 《隆中对》写了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做的回答策略。
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称它为“隆中对”。
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C . 《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象。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中原没
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D . 《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
苏轼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
6. (8分)(2017·襄城模拟) 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赵冀《论诗》)
③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诗言志,文以载道。
曹操“老骥伏枥,________”的慷慨;杨炯“宁为百夫长,________”的果决;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的豪迈;龚自珍“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多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的博大……这些诗文中的“志”与“道”使人动容,给人激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④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⑤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②刻露:鲜明地显露。
③本:根据。
④上:皇上。
⑤刺史:即欧阳修。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树林阴翳(阴影)
B .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 . 宣上恩德(宣扬)
D . 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 晦明/变化者
C .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 .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3)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 .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 . 【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 . 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8. (20分)(2016·齐齐哈尔) 阅读《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
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
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
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
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
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
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
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文有改动)
(1)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4)
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
9. (3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
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
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
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
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⑪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
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
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
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
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
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
”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⑫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
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
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⑬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⑭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
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
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
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⑮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⑯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⑰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选自《时文选粹》)
(1)
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反感、、、。
(2)
第③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
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
阅读第⑫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
(5)
读完全文,你的眼角是不是也有湿湿的感觉?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
(6)
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
母亲是一张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宁肯将筋骨拉断,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不管风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七上·桥东期中)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写下来。
请以“难忘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别忘了交代清楚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受到了怎样的触动,他在你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可起到点题的作用。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用修正液(纸),减少错别字。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
6-1、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9-6、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