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学期单元测试化学平衡.doc
高中化学关于化学平衡的练习题和答案.doc
高中化学关于化学平衡的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N2+3H22NH3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2和H2不再化合B.[N2]、[H2]、[NH3]相等C.平衡建立前体系的总质量在不断变化,而平衡建立后体系的总质量就不再变了D.[N2]、[H2]、[NH3]保持不变答案:D2.在可逆反应中混合物各成分的浓度比一定等于各物质分子系数比的是( )。
A.起始浓度B.转化浓度C.平衡浓度D.都不等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气)+3Y2(气)学2Z(气)的反应,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的是( )。
A.Z=0.5mol/LB.Z=0.4mol/l。
C.Y2=0.5mol/L或X2 =0.1mol/LD.X2 =0.2mol/L或Y2=0.6mol/L答案:B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D.反应物浓度一定等于生成物浓度C.混合物中各组分质量分数是一定的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答案:C5.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B.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B2答案:C6.在2NO2N2O4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属平衡状态的是( )。
①正=逆0时的状态②NO2全部转变成N2O4的状态③[NO2]=[N2O4]的状态④N2O4不再分解的状态⑤混合物中,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⑥NO2的分子数与N2O4分子数的比值为2:1的状态⑦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A.①③④⑤⑥B.①⑤⑦C.②④⑤⑥D.①④⑤⑦答案:B二、填空题7.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气)+B(气)xC(气)+2D(气)。
[高二化学试题集]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单元测试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3υ正(N2)= υ正(H2)B. υ正(N2)= υ逆(NH3)C.2υ正(H2)= 3υ逆(NH3)D. υ正(N2)= 3υ逆(H2)2.反应A(g)+3B(g)2C(g)+Q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逆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3. 对于可逆反应N2+3H22NH3,下列各项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υ(N2)=0.04mol/(L·s)B. υ(H2)=0.02mol/(L·s)C. υ(H2)=0.6mol/(L·min)D. υ(NH3)=1.2mol/(L·min)4.已知 3A(g)+3B(g)C(s)+4D(g) +Q 。
图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A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
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A的浓度B.增高温度C.加入催化剂D.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5.在密闭容器中有A、B两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2A(气)+B(固)2C(气)—Q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右图中曲线的是()6.反应2A(g)2B(g)+C(g)-Q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压B.减压C.减小C的浓度D.降温7.NO2存在下列反应2NO2N2O4+Q。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A.温度130℃压强3.03×105PaB.温度25℃压强1.01×105PaC.温度130℃压强 5.05×104PaD.温度0℃压强 5.05×104Pa8.对于可逆反应A(气)+2B(气)2C(气)+Q 的平衡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v正、v逆都改变,变化的倍数相同B.降低温度,v正、v逆都减小,v正减小的倍数大于v逆减小的倍数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D.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小于v逆增大的倍数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气)+N(气)R(气)+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二、选择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0.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A. 1个N≡N断裂的同时,有2个H-H键形成B. 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 1个N≡N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D. 1个N≡N断裂的同时,有2个H-H键断裂11.在密闭容器中,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倍,当达到新平衡后,B的浓度是原来的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向移动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D.a>b12.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A和 1 mol B发生反应:2A(g)+B(g)C(g)+2D(g),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w mol/L。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化学平衡状态I、II、III的相关数据如下表:Fe(s)+CO2(g) FeO(s)+CO(g)CO(g)+H2O(g) CO2(g)+H2(g)Fe(s)+H2O(g) FeO(s)+H2(g)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 B.增大压强,平衡状态II不移动C.升高温度平衡状态I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II、III均为放热反应【答案】C【解析】 Fe(s)+CO2(g) FeO(s)+CO(g)与CO(g)+H2O(g) CO2(g)+H2(g)相加可得Fe(s)+H2O(g) FeO(s)+H2(g);K1=;K2=;K3=,K3÷K1= K2;所以K3=K1×K2,当温度是979K时,a=K3=K1×K2=1.47×1.62=2.38;当温度是1173K,b=K2=K3÷K1=1.68÷2.15=0.78;A.a=2.38>b=0.78,即a>b ,选项A正确;B.由于II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状态II不移动,正确;C.对于反应III来说,在979K时平衡产生是2.38,在温度是1173K时,平衡常数是1.68,可见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状态III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错误;D.对于反应II,1.62>0.78,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对于反应III,2.38>1.68,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II、III均为放热反应,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知识。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Z为0.4mol/L【答案】A【解析】极端法求解。
高二化学上学期化学平衡测验试题[
桂洲中学高二化学平衡测验试题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说明:1、本卷分Ⅰ卷和Ⅱ卷,Ⅰ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本卷有选做题请同学们认真看清题目要求;Ⅰ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共24分) 1、对于反应A 2+3B 2 2AB 3以下表示的反应速率中,速率最大的是A 、v A =0.4mol ·L -1min -1B 、v B =0.8mol ·L -1min -1C 、v 3AB =0.6mol ·L -1min -1D 、v 2A =0.01mol ·L -1·S -1 2、在2L 密闭容器中,盛有2mol X 和2molY 物质进行如下反应:X(s)+3Y(g) Z(g),当反应进行到10s 后,测得生成0.5mol Z ,这期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 、v X =0.5mol ·s -1B 、v X =0.025mol ·L -1·s -1C 、v y =0.05mol ·L -1·s -1D 、v y =0.075mol ·L -1·s -1 3、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 、只有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4.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1)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mol A 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 ;(3)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 ,同时生成3amol B ;(7)A 、B 、C 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2023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2023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说法关于化学平衡是正确的?A.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时达到化学平衡B. 化学平衡只能在恒定温度下发生C. 化学平衡只涉及液相反应D. 化学平衡不受压力的影响参考答案:B2. 化学平衡与下列哪个物质浓度无关?A. 反应物浓度B. 生成物浓度C. 压力D. 溶液酸碱度参考答案:C3. 在化学平衡条件下,下列哪个因素的改变不会引起平衡位置的移动?A. 反应物浓度改变B. 温度改变C. 压力改变D. 催化剂的添加参考答案:D4. 下列哪个说法关于平衡常数是正确的?A. 反应物之间的惰性气体浓度不影响平衡常数B. 平衡常数的值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来改变C.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无关D. 将反应物浓度加倍会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参考答案:B5. 在化学平衡下,添加一个产生反应物的化学物质会导致下列哪项结果?A. 反应向左移动B. 反应向右移动C. 平衡不受影响D. 环境温度升高参考答案:B二、填空题1. 在下列反应中,是那一种气体对平衡常数的测定比较有用?A. CO2B. O2C. N2D. H2参考答案:A2. 当浓度倍增时,平衡常数的值是原来的多少倍?参考答案:4倍3. 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生成硝酸铵的方程式是什么?参考答案:NH4+ + NO3- → NH4NO34. 当温度升高时,正面熵变更大的反应朝哪个方向移动?参考答案:正面熵变更大的反应朝右方移动三、计算题1. 对于以下反应:2A + B ⇌ 3C + D,已知反应物的浓度为[A] = 0.2 mol/L,[B] = 0.3 mol/L,生成物的浓度为[C] = 0.4 mol/L,[D] = 0.1 mol/L。
求平衡常数Kc的值。
参考答案:Kc = ([C]^3[D])/([A]^2[B]) = (0.4^3 * 0.1)/(0.2^2 * 0.3) = 2.672. 以下反应在特定温度下处于平衡:2SO2(g) + O2(g) ⇌ 2SO3(g)。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高二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原卷版)_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满分:100分时间: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大C.在相同温度下,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充入相同物质的量的F2和Cl2,让它们与等量的氢气反应,反应速率相同D.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2.合成氨工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已知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实际工业生产中,合成氨的原料气N2可通过分离空气得到,H2可通过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制得,原料气中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常用工艺条件:铁触媒作催化剂,控制温度773 K、压强3.0×107 Pa。
假设起始反应物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且总物质的量不变,在不同压强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表所示:A.上述任何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均为1B.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小,反应一定越先达到平衡C.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均为92.4 kJD.600℃、30 MPa条件下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0.1293.中国科学家研究在Pd/SVG催化剂上H2还原NO生成N2和NH3的路径,各基元反应及活化能E a(kJ·mol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NH3的各基元反应中,N元素均被还原B.在Pd/SVG催化剂上,NO更容易被H2还原为NH3C .决定NO 生成NH 3速率的基元反应为NH 2NO→NHNOHD .生成NH 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 +5H 2========Pd/SVG2NH 3+2H 2O 4.在一个绝热的、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m 、n 、p 、q 为任意正整数)。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单元测试--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A .2242NO (g)(红棕色)N O (g)(无色) 0H ∆<,在达到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 .22H (g)+I (g)2HI(g) 0H ∆<,在达到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 .22C(s)+O (g)2CO(g),在达到平衡后,加入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223N (g)+3H (g)2NH (g),在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充入2O ,平衡向左移动2.可逆反应mA(s)nB(g)pC(g)qD(g)++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T T > 放热反应B .12T T > 吸热反应C .12T T < 吸热反应D .12T T < 放热反应3.湿法烟气脱氮工艺中常用到尿素,其反应原理为NO (g )+NO 2(g )+CO (NH 2)2(s )2N 2(g )+CO 2(g )+2H 2O (g ) △H<0,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4~t5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B.CO2含量最高的时间段是t1~t2C.t2~t3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反应物浓度D.t6引起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4.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5.我国学者采用量子力学法研究了钯基催化剂表面吸附CO和2H合成3CH OH的反应,其中某段反应的相对能量与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TS1~TS5为过渡态,吸附在钯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3(g)(g)催化剂2H +CO CH OH(g) -1ΔH=-65.7kJ molB .图中决速步骤的能垒(活化能)为91.5kJ/molC .催化剂在该历程中参与反应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D .该历程中经过TS3时的反应速率比经过TS5时的反应速率慢 6.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催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程①放出能量B .过程①中,只形成了C—S 键C .硫化氢与甲醇合成甲硫醇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D .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并没有参加反应 7.在容积固定的2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 2(g)CH 3OH(g) ①H =a kJ·mol-1,若充入2 mol CO(g)和4 mol H 2(g),在不同温度、不同时段下H 2的转化率如下表:(已知a 1≠a 2) 15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1小时 T 1 45% 75% 85% 85% T 2 40%60%a 1a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T 1①下,45分钟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根据数据判断:T 1<T 2C .T 2①下,在前30分钟内用CO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20 mol/(L·h)D .该反应的①H>08.将2mL 0.1mol·L -1 FeCl 3溶液和2mL 0.01mol·L -1 KSCN 溶液混合,发生如下反应:FeCl 3(aq)+3KSCN(aq)Fe(SCN)3(aq)+3KCl(aq),为了使平衡状态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再加入2mL1mol·L -1FeCl 3 溶液 ① 加入KCl 固体 ① 加入适量的铁粉 ① 再加入2mL0.4mol·L -1KSCN 溶液A .①①B .①C .①①D .①①①9.2N 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四个不同容器中、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H2)=0.01mol·L-1·s-1B.v(NH3)=0.25mol·L-1·min-1C.v(H2)=0.3mol·L-1·min-1D.v(N2)=0.1mol·L-1·min-12.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由多个基元反应构成B.化学反应不同,反应历程就不相同C.反应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决定着一个反应的反应历程D.由多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中,其快慢取决于反应历程中的慢反应3.某化学反应2X(g) Y(g)+Z(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 -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实验序号时间浓度温度01020304050601800 ℃ 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 ℃ 1.00.600.500.500.500.500.50 3800 ℃c0.920.750.630.600.600.60 4820 ℃ 1.00.400.250.200.200.200.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1.0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前10分钟,实验4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4.根据如图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知,反应在T 1、T 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ΔH<0B .由图℃知,t 1-t 6时间段内反应在t 6时刻,NH 3体积分数最小C .由图℃知,t 3时采取降低反应体系温度的措施D .图℃表示在10L 容器、850℃时的反应,由图知,到4min 时,反应放出5.16kJ 的热量 5.对可逆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下列关于平衡状态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5v 正(O 2)=4v 逆(NO)B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C .若单位时间内消耗5molO 2的同时生成4molNO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达到平衡时,向体系内充入4molNH 3,NH 3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 6.已知反应:()()()22COCl g CO g +Cl g H 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措施的是A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B .增加CO 浓度C .加催化剂D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1molH 2O 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 2O(s)]<S[H 2O(g)] B .已知某自发反应A(g)+B(g)=2C(g)△H >0,则△S <0 C .CaCO 3(s)=CaO(s)+CO 2(g)△H >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D .常温下,反应C(s)+CO 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 8.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必修一)《2.2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化学(必修一)《2.2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解析)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有影响C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增大D .改变压强与加催化剂,都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2.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一定增大B .反应:2NO 2(g)⇌N 2O 4(g) ΔH<0,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D .平衡常数为K=22c(CO )c(NO)c(CO)c(NO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g)+NO 2(g)⇌CO 2(g)+NO(g) 3.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A .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B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C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D .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4.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工业合成NH 3反应,为提高NH 3的产率,采取较高的温度B .SO 2催化氧化制SO 3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C .CO(g)+NO 2(g) CO 2(g)+NO(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颜色变深D .使用FeCl 3可以加快H 2O 2的分解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3225N O g O g N O g +,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23N O 和2O 和25N O 的浓度分别为0.2mol/L 、0.1mol/L 和0.2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的数据是 A .()25N O 0.3mol /L c =B .()()2325N O N O 0.25mol /L c c ==C .()2O 0.3mo /L c =D .()23N O 0.3mol /L c =6.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 2(g) + 3H 2(g)2NH 3(g)中,NH 3浓度变化如图5所示;已知1 mol N 2与3 mol H 2的总能量比2 mol NH 3的能量大92 kJ 。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答案】B【解析】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压强改变对平衡无影响,A错误;反应ΔH<0,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B正确;增大CO浓度,CO转化率减小,C错误;催化剂的使用对平衡无影响,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2.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0 mol N2和3.0 mol 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分别在同一时刻,不同温度下测定NH3的含量,然后绘制出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段的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1)A、B(2)放热(3)AC段的曲线为增函数,原因是开始充入的物质是N2和H2,反应不断产生NH3,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φ(NH3)不断增大;C点达到平衡后,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φ(NH3)减少,故CE段为减函数【解析】(1)A、B(2)放热(3)AC段的曲线为增函数,原因是开始充入的物质是N2和H2,反应不断产生NH3,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φ(NH3)不断增大;C点达到平衡后,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φ(NH3)减少,故CE段为减函数【考点】化学平衡移动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化石能源大量的开发使用,不但使得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大大减少,而且直接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效率,减少污染被提上了日程。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AnUMwn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本卷满分为100分,附加分20分,带★号的题目为附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48分)1、反应4NH 3(g)+5O 2(g) = 4NO(g)+6H 2O 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可表示为 【 】A 、v(NH 3)=0.010 mol/(L ·S)B 、v(O 2)=0.0010 mol/(L ·S)C 、v(NO)=0.0010 mol/(L ·S)D 、v(H 2O)=0.045 mol/(L ·S)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 =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 同时生成3n molB C 、A 、B 、C 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A 、B 、C 的分子数比为1:2:33、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 A 、H 2O B 、NH 3·H 2O C 、NH 4HCO 3 D 、酒精4、向c(H +)=a mol/L 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 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开始时两溶液中产生氢气的速率相等。
B 、产生氢气的速率盐酸大于醋酸 【 】 C 、最终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D 、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产生的氢气多。
5、设C+CO 2 = 2CO-Q 1反应速率为v 1,设N 2+3H 2 = 2NH 3 +Q 2反应速率为v 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 1和v 2的变化情况为 【 】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 1增大,v 2减小 D 、v 2增大,v 1减小6、在2A +B = 3C +4D 中,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下列数据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 v (A)=0.5 mol/(L ·S)B 、v(B)=0.3 mol/(L ·S)C 、v(C)=0.8 mol/(L ·S)D 、v(D)=1 mol/(L ·S)7、有效碰撞是指 【 】 A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 B 、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C 、反应物分子发生合适取向的碰撞D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合适取向的碰撞 8、已知:H 2(g)+I 2(g) = 2HI(g)的平衡常数为K 1 ;21H 2(g)+21I 2(g) = HI(g)的平衡常数为K 2,则K 1、K 2的关系为 【 】 A 、K 1= 2K 2 B 、K 1= K 22 C 、K 1 = K 2 D 、K 1= K 29、下图表示可逆反应mA(g) +nB(g) = xC(g)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物A 的转化率变化情况。
高二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二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气体、B气体其浓度分别为2 mol/L 1 mol/L 且发生如下反应:3A(g)+2B(g) ⇋4C(?)+2D(?)已知“?”代表C、D状态未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且反应前后压强比为5:4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①此时B的转化率为35%①增大该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①增加C的量A、B转化率不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3molO2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O2(g)2⇌2SO3(g)∆H=-QkJ·mol-1测得生成3.6molSO3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1.8QkJ B.2QkJ C.QkJ D.0.9QkJ3.人体内的血红蛋白(Hb)可与O2结合Hb 也可以与CO结合涉及原理如下:①Hb(aq) + O2(g) HbO2(aq)ΔH1<0①Hb(aq) + CO(g) HbCO(aq)ΔH2<0①HbO2(aq) + CO(g) HbCO(aq) + O2(g)ΔH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1│<│ΔH2│B.反应①与①在一定温度下能自发进行C.刚从平原到高原时人体血液中c(HbO2)将降低使人体因缺氧而产生不适应D.把CO中毒的人转到高压氧仓中治疗反应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bO2)增大反应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可逆反应M+N(s)R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M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为气体R为固体或液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M为固体或液体R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M为气体R为固体或液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M、R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 +yB(g) xC(g) 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20 mol·L-1。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
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其合成原理为: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密闭容器中,使2 mol N2和6 mol 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
(2)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
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答案】(1)1∶31∶1;(2)变小不变;(3)逆向;(4)向左移动小于【解析】(1)对N2(g)+3H2(g)2NH3(g)ΔH<0,在密闭容器中,开始时n(N2)∶n(H2)=2∶6=1∶3,反应时消耗n(N2)∶n(H2)=1∶3,故平衡时n(N2)∶n(H2)=1∶3,所以c(N2)∶c(H2)=1∶3,转化率之比为1∶1。
(2)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不变,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由于ρ=,知密度不变。
(3)达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氩气,使体系体积增大,浓度减小,相当于减小反应物压强,使平衡逆向移动。
(4)恒容时升高温度至原来的2倍,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达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大于原来的温度,小于原来温度的2倍。
【考点】勒夏特列原理2.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
高二上学期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碳酸铵[(NH 4)2CO 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的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 .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 .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据能自发分解D .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调控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酸工业中,为提高2SO 的转化率,通入过量的空气 B .工业上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可以有效降低尾气中CO 的含量 C .合成氨工业中,从生产实际条件考虑,不盲目增大反应压强 D .合成氨工业中,为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采用循环操作 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2g 石墨烯和12g 金刚石均含有N A 个碳原子 B .1300mL 2mol L -⋅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 N AC .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22g H 与足量2N 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D .1mol OD -和17g OH -所含的质子与中子均为9N A4.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物质的量的N 2和H 2,发生反应223N (g)3H (g)2NH (g)+H 0∆<,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是 A .充入少量稀有气体 B .升高温度 C .及时移除产物D .增大容器体积5.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0.4000mol·L −1的NaOH 溶液称取4.0g 固体NaOH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C 的还原性向盛有2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盐酸和KMnO 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mL 不同浓度NaHSO 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 2O 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A .AB .BC .CD .D6.已知:A(g)+2B(g)3C(g)Δ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 和2molB 发生反应,1t 时达到平衡状态I ,在2t 时改变某一条件,3t 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高二年级化学同步测试化学平衡单元检测汇总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化学平衡考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Ar:40 Fe:56第Ⅰ卷(共74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32分) 1.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1)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mol A 生成,同时生成3amol B ;(3)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 ,同时生成3amol B ;(7)A 、B 、C 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2)(4)(5) B.(2)(7) C. (1)(3)(4) D. (5)(6)(7) 2.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 和3mol 水蒸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CO(g)+H2O(g) CO 2(g)+H 2(g)达到平衡后,测得CO 2为0.75mol ,再通入6mol 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 2和H 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1.2mol B .1.5mol C. 1.8mol D . 2.5mol 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M(g)+N(g)R(s)+Z(g)。
在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一定增大B. 一定减小C. 一定不变 D . 不能确定4.定容容器A 与定压容器B 的体积开始时相同,内皆装有同质量,同物质的量之比的 SO 2与O 2混合气体,经一定时间在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B 中SO 2的转化率相同 B. A 中的反应速率比B 中快C. B 中SO 2的转化率比A 中高D. 若A 、B 中皆再加入同量的氩气,平衡不移动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 2(g) 2Z(g),已知X 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0.2mol/L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 Z 为0.3mol/LB. Y 2为0.4mol/LC. X 2为0.2mol/LD. Z 为0.4mol/L 6.可逆反应A+B(s)C 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高二化学单元练习卷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 .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C .常温下,反应C(s)+CO 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D .反应2Mg(s)+CO 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C [反应的自发性是由熵变和焓变共同决定的,若ΔH <0,ΔS >0,则一定自发,若ΔH >0,ΔS <0,则一定不能自发,若ΔH <0,ΔS <0或ΔH >0,ΔS >0,则能否自发和温度有关,A 、B 错误。
C 项中反应的ΔS >0,若ΔH <0,则一定能自发,现常温下不能自发,说明ΔH >0,正确。
D 项中反应的ΔS <0,能自发,说明ΔH <0,错误。
]2.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在10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 ,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A .v (NH 3)=0.01 mol·L -1·s -1 B .v (O 2)=0.001 mol·L -1·s -1 C .v (NO)=0.001 mol·L -1·s -1 D .v (H 2O)=0.045 mol·L -1·s -1C [根据v =ΔcΔt 计算v (H 2O),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判断。
]3.反应CO +H 2O(g)CO 2+H 2在800 ℃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 值发生变化的是( )A .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B .将反应温度升高100 ℃C .添加催化剂D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B [化学平衡常数K 只受温度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疃第中学《化学平衡》单元测验题试卷2 005/9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1.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A.加热B.加压C.加负催化剂D.加大反应物浓度2.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最主要特征是()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D.反应停止了3.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2SO2+ O 22SO3达到平衡后,充入18O2,则18O将存在于A. O2B. O2、SO3C. SO2、SO3D. SO2、O2、SO34.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B.H2、I2、HI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打开汽水瓶,看到有大量的气泡逸出5.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度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A.3v正(N2)=v逆(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正(NH3)D.v正(N2)=3v逆(H2)6.在N2+3H 2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1,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45mol•(L•s)-1,则这段时间值是()A.1sB.0.44sC.2sD.1.33s7.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g)+3Y(g) 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下列的适宜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除去Z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③⑥8. 反应2X(g)+Y(g )2Z(g)+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 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 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B.T1<T2,P1>P2C.T1>T2,P1>P2D.T1>T2,P1<P29.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CH3COOH H++CH3COO- B KHSO4 H++SO42-+K+C H2CO3 2H++CO32-D NaH2PO4 Na++H2PO4-10.足量的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由于反应速率太快,为减慢反应速率,但不影响氢气产生的总量,可以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 MgOB NaOHC K2CO3D CH3COONa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11. 某温度下:H2(g)+I2(g) 2HI(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缩小容积,增大压强P2P1P2tn( )A .正反应速率增大 B.平衡正向移动C.容器内气体颜色加深D.容器内H 2的质量分数增大12.硫燃烧的主要产物是SO 2,但也有少量的SO 3生成。
对于后一过程,温度的影响大于浓度的影响。
取一定量的硫在密闭且容积相同分别盛有空气和纯氧的容器中燃烧,产生SO 3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a 和b ,则 a 和 b 关系正确的是 ( )A .a > b B.a < b C.a = b D.无法确定13.在一固定容积的容闭容器中,加入2 L X 和3 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n X(g) + 3Y(g) 2Z(g) + R(g),反应平衡时,则知X 和Y 的转化率分别为30%和6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 值为 ( )A .1 B.2 C.3 D.414. 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 2(g) N 2O 4(g)+Q 在测定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应尽可能的提高NO 2的含量,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 )A. 温度130℃、压强3.03×105PaB. 温度25℃、压强1.01×105PaC. 温度130℃、压强5.05×104PaD. 温度0℃、压强5.05×104Pa15.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 (气) bB (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16.对于mA (s )+nB (g )pC (g )+Q 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B 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n <pB.n >pC .x 点的状态是v 正>v 逆D.以上答案都错误 17.对可逆反应:A(g) + B(g) 2C(g) +D(s) + Q ,根据右图,从a 反应历程改变为b 反应历程,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B 的浓度B.升高温度C .加入催化剂D.减小压强18.已知723K 时有反应:2SO 2(g)+O 2(g) 2SO 3(g)+Q 。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 2和1 molO 2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 1,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 2和0.5molO 2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 2,则Q 1、Q 2满足的关系是 ( )A .Q 2=Q 1/2B .Q 2<Q 1/2C .Q 2<Q 1=QD .Q 1=Q 2<Q19.某温度下,C 和水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 )C(s)+H 2O(g) CO(g)+H 2, CO(g)+H 2O(g) CO 2(g)+H 2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c(H 2)=1.9mol/L,c(CO)=0.1mol/L,则CO 2的浓度为A.0.1mol/L B . 0.9mol/L C. 1.8mol/L D. 1.9mol/L20.在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 CO(g)和3mol H 2O(g), 下列反应:CO(g)+H 2O(g) CO 2(g)+H 2,达到平衡后,测得CO 2(g)为0.75mol, 再向其中加入5mol H 2O(g),达到新平衡后,CO 2(g)的物质的量可能的是 ( )A.0.50molB. 0.75molC.0.85mol D. 1.1mol高二化学月考试卷(第二卷)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三、填充题21.工业合成氨时选择500℃的主要原因是 (2分);工业合成硫酸时在沸腾炉中将黄铁矿煅烧时,先要粉碎黄铁矿,主要原因是(2分)。
22.现有如下物质:①酒精、②铜、③氢氧化钡、④氨、⑤蔗糖、⑥高氯酸、⑦硫酸钾、⑧磷酸、⑨硫化氢、⑩硫酸。
请用物质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10分):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属于弱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液态时能导电的有:。
液态时不导电,其水溶液导电的有:。
23.已知①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NH 3+H2O NH3·H2O NH4++OH-;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实验室中也常用氨水滴入生石灰中制取氨气,请用平衡的有关理论来解释之(5分)。
24.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的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HClO H2O + NH2Cl(一氯氨),NH2Cl较HClO稳定,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是(3分)。
25.夏天,鸡没有汗腺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
鸡过度的呼出CO2,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经营者蒙受经济损失(2分)。
CO2(g) CO2(aq),CO2(aq)+H2O H2CO3(aq)H2CO3(aq) H+(aq)+HCO3- (aq)HCO 3- (aq) H+(aq)+CO32- (aq);Ca2+(aq)+CO32- (aq) CaCO3(s)(蛋壳)澳大利亚学者经研究发现,夏季给鸡喂食下列某种饮料会使蛋壳变厚。
这种饮料是。
A.淡盐水B.碳酸水C.蔗糖水D.澄清石灰水E.醋酸水F.苏打溶液26.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10分):2SO2(g)+ O2(g) 2SO3(g) + Q (Q>0)(1)降低温度,该反应二氧化硫转化率,化学反应速度,(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3)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b.缩小容器体积c.降低温度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27.2A B+C在某一温度时,达到平衡(10分)。
(1) 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______热反应;(2) 若B为固体,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呈_______态;(3) 若A是气态时,加压时,平衡不移动,则B为______态,C为_____态。
28.有两个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可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为固定体积。
起始时这两个容器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气,并使A、B容器中气体体积相等,并保持在400℃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 22SO3,并达到平衡。
⑴达到平衡所需时间,A容器比B容器_______,两容器中SO2的转化率A比B______。
⑵达到⑴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数量不多的等量Ar气体,A容器的化学平衡向________移动,B容器的化学平衡________移动。
⑶达到⑴所述平衡后,若向容器中通入等量的原混合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A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________,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四、实验题(5+4分)29.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是0.1mol/L、1.0mol/L的硫酸溶液,请用实验方法加以确认。
可用的试剂是:1.0mol/L的Na2S2O3溶液、1.0mol/L的BaCl2溶液、锌粒,水。
化学仪器任选。
30.比较下列实验现象,回答问题进行填空:有A、B两试管,分别装有等量碳酸氢钠固体,然后往A、B两试管中分别倒入足量的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回答:(1)A、B两试管中的反应现象: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原因是:。
(2)A、B两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填相等或不相等)五、计算题31.将2molN2和8mol H2在适宜条件下按下式进行反应:N2+3H22NH3,当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测得平衡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4.19时,求N2的转化率?(7分)32.已知t℃、101kPa时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此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发生反应2A(g)+B(g) 2C(g),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是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