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验证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 GMP 原则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5、
组分或检验条件改变时须重新验证。
以上情况�请验证委员会审批�
验证小组� 年月日
9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试验报告审批表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
验证名称
编号
过滤法�验证
验证内容
审 质
阅 量
会 部
签
审核人�
验证委员会意见�
年月日
批准人�
10
菌落计数�cfu/皿�
试验组
供试品对照组 菌液组
回收率
大肠埃希菌
平均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平均值
枯草芽孢杆菌 平均值
白色念珠菌
平均值
黑曲霉
平均值
表中�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7.结论�
7.1 经过验证�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分别
4
5.试验结果 5.1 产品试验组微生物生长检查情况� 批号�
菌种名称
产品试验组计数结果�cfu/皿�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5.2 供试品对照组微生物生长检查情况� 批号�
菌种名称
供试品对照组计数结果�cfu/皿�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5.3 稀释剂对照组微生物生长检查情况� 批号�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
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
编码�表
验证方案
1.验证方案起草 起草人�
2.验证小组成员�
起草时期� 年 月 日
3.验证方案审核
部门 生产部 生产车间
QC QA 4.验证方案批准
审核人
有效期至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3.1.5 稀释液�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以上经 115℃高压蒸汽灭菌 30min。 3.1.6 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
实验菌株的来源�
菌株名称
内控编号
大肠埃希菌 CMCC(B) 44102
Ec-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 26003
2.验证方法步骤 2.1 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 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试验菌应包括 G—、G+、酵母菌和霉菌 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 3 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
6.回收率计算 6.1 稀释剂对照组菌回收率
菌种名称
批号
菌落计数�cfu/皿�
稀释剂对照组
菌液组
回收率
大肠埃希菌
平均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平均值
枯草芽孢杆菌 平均值
白色念珠菌
平均值
黑曲霉 平均值
表中�回收率=稀释剂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6
6.2 试验组菌回收率
菌种名称
批号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供试液的制备�取样品 10g�ml�加入无菌 PH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100ml�振摇使分散均匀 □�用匀浆仪混匀□�置 45℃水浴使胶囊壳溶化混匀□�制成 1�10 均匀的供试液。
A 样品试验组 取 1:10 供试液�相当 1g 或 1ml 供试品�10ml�加至 100ml 稀释液中混匀�过滤并用稀释液冲洗 滤膜 3 次�每次 100ml�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 50~100cfu 菌液�滤完后�将接有细菌的滤膜取出� 菌面向上�接触细菌和样品的面�贴于已凝固的培养基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 杆菌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贴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皿上。 B 菌液组 取上述制备菌液各 1ml 加至 100ml 稀释液中混匀�过滤并用稀释液冲洗滤膜 3 次�每次 100ml� 滤完后�将接有细菌的滤膜取出�菌面向上�接触细菌和样品的面�贴于已凝固的培养基上。大肠埃 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贴于玫瑰红 钠琼脂培养基平皿上。 C 供试品对照组 取上述 1�10 供试液 10ml�加至 100ml 稀释液中混匀�过滤并用稀释液冲洗滤膜 3 次�每次 100ml� 滤完后�将滤膜取出�接触样品的面向上贴于已凝固的培养基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草芽孢杆菌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贴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皿上。 D 稀释剂对照组 取 PH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 3 次�每次 100ml�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 50~100cfu 菌液�滤完后�将接有细菌的滤膜取出�菌面向上贴于已凝固的培养基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贴于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皿 上。 4.3 培养 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在 30�35℃下培养 48 小时�将白色念珠菌、黑 曲霉在 23�28℃下培养 72 小时�点计菌落数。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
”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
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 3 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 70%�试验组回
收率也不低于 70%。
3.试验实施
3.1 试验前的准备
3.1.1 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 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 10000 级�局部洁净度为
100 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
于 4.9pa。
3.1.3 试验样品�
批号�
批号�
批号�
3.1.4 培养基�
培养基名称
培养基批号
配制日期
4.验证方法 4.1 菌液的制备
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 10ml 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 30�35℃下培 养 18�24 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中�在 23�28℃下培养 24�48 小时。将黑 曲霉接种至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中�在 23�28℃下培养 5�7 天。将上述培养物用 0.9%的无菌氯化钠 溶液制成每 1ml 含菌落数为 50�100cfu 的菌悬液。 4.2 实验方法
菌种名称
稀释剂对照组计数结果�cfu/皿�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5.4 菌液组微生物生长检查情况� 批号�
菌种名称
菌液组计数结果�cfu/皿�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5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为
%、
%、
%、
%、
%。
7.2 稀释剂回收率为
%、
%、
%、
%、
%。
以上验证结果证明�本品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检验人�
复核人�
7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8.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质控部负责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验证小组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进行评价�起草验证报告� 报验证委员会。
验证委员会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 包括�
8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验证报告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验证小组根据批准的微生物限度
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文件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了相关的一系列验证工作�达
到了预期效果�滋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验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未做修改。
2、验证方案各项性能指标在验证中未作变动�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验证过程中结果符合规定要求�记录完整属实。
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二、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1.1 验证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验证过程应
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 原理 通过比较试验 4 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年月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验证证书
验证证书编号� 验 证 名 称� 有 效 期� 上述方法已按验证方案进行验证�各项验证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批准按 此方法进行本品的控制菌检查。特发此证。
备注�
验证总负责人� 年
月日
11
�1� 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2� 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3� 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4� 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进一步补充试验。 9.最终审批 验证报告由验证组长审核后�报验证总负责人批准�并签发验证证书。
Sa-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 63501
Bs-
白色念珠球菌 CMCC(F) 98001
Ca-
黑曲霉 CMCC(F) 98003
An-
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 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 0.45um 直径 50mm�、无菌移液管�5ml�
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