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科学的翻转课堂教育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小学科学的翻转课堂教育创新
摘要: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需要培养好学生
热爱科学的情感。
目前,新课程改革让小学科学教学更加完善,如何让教学内容
丰富多样,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分析探
析小学科学的翻转课堂教育创新
关键词:小学科学;翻转课堂;教育
引言
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
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才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
科学态度。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科学教师往往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因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同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
探究能力。
因此,如果想要使得小学科学课程有效的教学实施,这就需要根据学
生实际情况,分析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
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本身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因此,
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应要具有针对性、逻辑性。
另外,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也要
符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由于小学科学是一个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在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情况,大
部分的科学教师往往是由语文教师或其他教师兼任任课。
由于科学课程专业性较强,教师掌握知识不全面,同时教师本身并未拥有此专业的知识素养,从而严重
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导致有效课堂建设只是空谈。
科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
科学课本知识内容,而是需要使得学生能够具有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另外,小
学科学教学内容大多数的时候是需要依靠实验,才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
但由于
学校实验场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未拥有完善的实验场地。
虽然我国的教育
正在均衡发展,在农村有些学校将教室改为科学实验室,由于实验设备不完善,
实验率较低,从而导致有些科学概念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掌握和了解,进而影响
科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时,为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
握热胀冷缩,就需要从性质、概念等方面着手,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但由于教师专业性不足并且实验器材较少,导致科学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只
是通过课本对内容进行学习,无法完全掌握热胀冷缩的具体变化。
由此可见,实
验器材和教师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小学科学课程有效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二、小学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高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针对小学科学翻转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首先,应在课堂中建立和
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学习氛围,减轻
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安全感地放手参与到整个小学科学教学
过程中。
在此过程中,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时,小学科学教师应与学生像平
时聊天一样,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时刻呵护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尊心、求知欲与好奇心,以此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兴趣的作用。
同时,和谐师生
关系的构建,应通过精心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利用翻转课堂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极地参与到教
师所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情境中,更真实地体验到科学课程的魅力所在。
其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中的实施,还应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探究为核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教学课堂中,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并通过增强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动手、动脑、亲自实践等机会,来帮助学生真正地吸收并内化所学科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小学生年纪小,阅历浅,很多课程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与鼓励,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适当引导与指导,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师生配合让课堂效率质量同步提升。
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灵活处理课堂难题,让他们在课程上畅所欲言,有意增加课堂难度,让学生感受历经艰辛后获得收获的喜悦。
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手段,让学生感受高科技教学的魅力,在现代化教学中感受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
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拓宽科学视野,在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小学生对于未知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科学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主动,尤其是在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时,他们都会非常兴奋,对于在实验室中的各种器材有着极高的探索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向教师请教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出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拜之情。
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加以鼓励,激励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秘密,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很多科学知识需要他们亲自探索。
在教学环节,教师要将课堂设计得有趣味性,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利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点,也要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关注科学课学习技能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进行科学课学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并学习知识的有效方式。
不管是学习还是活动以及艺术创作等都是源自观察,都要求观察所要研究的对象。
学生只有通过观察事物,才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才可以达到增长知识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并进行思考,进而得到答案。
结束语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是指个人要掌握科学概念,对社会、科学等各方面问题拥有科学的态度,在树立科学素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拥有稳定的情绪,拥有科学素养的人对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对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论证,进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洪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9(9):169.
[2]张洁,文湘君.试论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的有效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