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构筑河北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建议的通知
【法规类别】价格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冀政[2003]62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3.11.21
【实施日期】2003.11.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构筑河北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建议的通知
(冀政[2003]62号2003年11月21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构筑河北经济发展战略支撑的建议》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构筑河北经济发展战略支撑的建议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三年十月三十日)
经过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前一段的“树讲求”教
育活动,全省上下形成了“快发展、快致富”的共识,较好地解决了“怎么看”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提出了“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十四个重大课题,其中有九个关系经济发展。

实实在在地回答这些重大课题,继续抓好我省既定工作重点,进一步解决好河北“怎么干”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大胆探索,放手实践。

一、形势把握与问题提出
省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面临着两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究竟靠什么来支撑?二是如何加速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回答和解决好这两大课题,实现既定目标,必须立足于实干,而不能靠算账算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构筑河北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要有主导产业的引领和牵动。

在现阶段,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优化工业结构作为优化整个经济结构的核心,把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

根据国内外工业化发展的轨迹,其演进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这一阶段产业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主要有5个特征:①传统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改造提升的任务艰巨。

钢铁、机械、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增长潜力主要取决于产品品种、质量和成本等要素所决定的市场竞争力。

②标志性产业迅速成长,关键在于抓住机遇。

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产业是以石化、汽车工业为代表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大。

抓住机遇,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结构优化升级。

③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先导,决定着未来发展和竞争的制高
点。

尽管高新技术产业短时期内尚不足以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但它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带动作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加速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经济增长源。

④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迅速崛起。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比重相对下降,工业比重稳中有升,服务业比重迅速提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贡献率越来越高。

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生产要素国际化配置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由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入世”所创造的开放性发展环境,我国在某些领域可以成为“世界工厂”,我省完全有可能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在河北建设制造业基地、加工配套基地、采购基地和研发中心,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

因此,我们要选择在区域产业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代表着产业结构演进方向、能够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要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培育新的增长点,以重点、难点的突破带动和活跃全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四大”,即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园区、快上大项目。

大产业是指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具有支柱性、带动型和导向性的产业;大基地即形成特色产业企业群体,发展到支柱规模,配套服务体系健全,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生产聚集地区;大园区,是指环境好、成长快、能够促进城镇化和集聚优势生产要素的发展平台;大项目是指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能够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建设载体。

大产业是骨架,大基地是依托,大园区是平台,大项目是载体,四位一体,可以构成我省经济工作的系统工程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二、确立原则与发展重点
确立主导产业应把握以下原则:1、消费需求弹性大,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趋势,既要注重现实需求,也要考虑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

2、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3、产业关联度高,对相关许多产业的带动作用强。

4、现有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

5、能够寻找到战略投资伙伴,合作前景广阔。

6、兼顾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7、符合区域经济分工和优化产业布局的要求,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8、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应重点培育壮大钢铁、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纺织、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旅游等10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唐山钢铁、石家庄医药等30个大基地,曹妃甸工业园等20个园区,河北乙烯工程、1500万吨精品大钢等40个大项目建设。

钢铁工业
现状与优势:1、钢铁市场容量大、前景好。

从国际看,主要产钢国加速大调整,把发展重点转移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上来,中低档钢铁产品市场空间相对扩大。

从国内看,目前全国每年板管带材进口量1500万吨左右。

据权威部门预测,中国钢材消费量2020年才可能达到饱和,整个钢铁产品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生产力布局开始向市场需求增多的地区和利用进口矿砂条件较好的沿江沿海地区发展。

2、我省钢铁工业基础较好。

2002年钢产量达到2660万吨(今年可突破3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

从发展看,一是需求潜力大。

京津冀钢材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二是资源组合状态好。

华北地区焦煤占全国60%,焦炭产量占52%。

冀东地区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铁矿保有储量57.5亿吨。

三是具有港口优势。

现有三大出海口,潜力很大。

曹妃甸建设深水矿石码头,具有低成本利用国外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是陆路交通便捷。

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偏低,“高”、“精”、“深”产品少,附加值低。

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

三是自有炼焦能力不足,绝大部分靠外购。

发展重点:1、调整布局。

新增生产能力向沿海集中,依托曹妃甸大型矿石专用码头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把唐山建设成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2、调整产品结构。

规范引导内地钢铁企业发展,淘汰小钢铁,向高深精专发展。

增加板管带精品钢的比重,大力发展替代进口产品。

到2010年和2020年,板管产品比例分别达到55%和60%。

医药产业现状与优势:1、医药工业是“一棵常青树”。

药品是当今世界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即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医药产业也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目前,我国医药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形成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医药保健市场将始终稳定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