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_含参考答案_-05-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C: 阳 气 亏 虚 D: 阴 液 亏 虚 74、 彻夜不寐, 大便秘结 者, 宜选 A: 温 胆 汤 B: 礞石滚痰丸 C: 半 夏 秫 米 汤 D: 朱 砂 安 神 丸 75、 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的为 A: 大 陵 B: 内关 C: 间 使 D: 曲 泽 76、 组成药物中含有牛膝的方剂是 A: 玉 女 煎 B: 血府逐瘀汤 C: 独 活 寄 生 汤 D: 镇 肝 熄 风 汤 77、 既止咳又止呕的药物有 A: 生 姜 B: 白前 C: 旋 覆 花 D: 枇 杷 叶 78、 癃闭的出 现, 可由于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
考生须知: •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题上无效 • 2、考试时间 3 小时
选择题:每题 1 分, 合计 100 分
1、 对血液的运行起推动促进作用的有 A: 心 气 的 推 动 B: 肺气的宣发肃降 C: 肝 的 藏 血 D: 肝 的 疏 泄 2、 《金 匮要 略》 治疗胸 痹, 强调下列何种治法为主 A: 活 血 化 瘀 B: 宣痹通阳 C: 豁 痰 泄 浊 D: 温 阳 散 寒 3、 既能治疗肠燥便 秘, 又能治疗胸 痹、 结胸的药物是 A: 杏 仁 B: 薤白 C: 罗 汉 果 D: 瓜 蒌 4、
13
A: 功 能 峻 下 逐 水 者 B: 对胃有刺激性 者, 作为消食者 C: 用 于 驱 虫 者 D: 用 于 安 神 者 56、 胸部隐痛 . 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咳 唾, 短 气, 气从胁下上抢 心, 舌苔白 腻, 脉
沉弦者, 治宜选用 A: 瓜 蒌 薤 白 白 酒 汤 B: 瓜蒌薤白半夏汤 C: 枳 实 薤 白 桂 枝 汤 D: 丹 参 饮 57、 汤剂的优点是 A: 药 效 持 久 B: 药效发挥迅速 C: 服 用 量 小 D: 节 省 药 材 58、 有关温胆汤组成原则的论 述, 有误的是 A: 半 夏 为 君, 燥 湿 化 痰, 降 逆 和 胃 B: 竹茹为 臣, 清胆和 胃, 止呕除烦 C: 橘 皮 为 佐, 理 气 化 痰 . 使 气 顺 痰 消 D: 茯 苓 为 使, 健 脾 利 湿, 使 湿 去 则 痰 不 生 59、 腻苔上罩有一层白色透明的稠厚黏液者, 称为 A: 霉 腐 苔 B: 黏腻苔 C: 黄 瓣 苔
病传变形式 A: 母 病 及 子 B: 子病犯母
6
C: 相 乘 D: 相 侮 23、 下列除哪项原因引起的出汗外, 都属生理性出汗 A: 天 气 炎 热 B: 穿衣过厚 C: 饮 用 热 汤 D: 病 后 体 虚 24、 下列符合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 寒 极 生 热 B: 寒者热之 C: 阴 损 及 阳 D: 重 阳 必 阴 25、 六淫邪气 中, 易耗伤津液的是 A: 风 邪 B: 寒邪 C: 暑 邪 D: 湿 邪 26、 虚劳证, 咳嗽无 力, 痰液清 稀, 短气自 汗, 声音低 怯, 时寒时 热, 平素易于感
3
D: 情 志 所 伤 9、 炙甘草汤中应用桂枝的作用是 A: 温 经 散 寒 B: 温阳化气 C: 平 冲 降 逆 D: 温 阳 通 脉 10、 缓脉常见于 A: 水 饮 内 停 B: 湿邪困阻 C: 气 滞 血 瘀 D: 食 积 停 滞 11、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内伤发热的病由 A: 肝 经 郁 热 B: 暑湿中阻 C: 瘀 血 内 停 D: 气 血 亏 虚 12、 肝郁血虚, 脾失健运, 见两胁作 痛, 神疲食 少, 脉虚弦 者, 治宜选用 A: 一 贯 煎 B: 越鞠丸 C: 逍 遥 散 D: 四 逆 散 13、 具有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 A: 桂 枝
冒, 苔白 薄,脉 弱。 辨证应属 A: 肺 阴 虚 证 B: 肺气虚证 C: 心 气 虚 证 D: 脾 气 虚 证 27、 桑枝可治疗
7
A: 下 肢 关 节 痹 痛, 麻 木 不 仁 B: 风湿痹 痛, 上肢风热痹痛 C: 痹 痛 属 寒 湿 偏 胜 者 D: 年 久 顽 痹, 周 身 历 节 风 痛 28、 噎膈之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 脾 胃 俱 伤 B: 肺胃两伤 C: 气 血 郁 结 D: 气 痰 瘀 交 结, 阻 于 食 道、 胃 脘 29、 下列病证可见到猝然昏倒的有 A: 中 风 B: 厥证 C: 狂 病 D: 中 暑 30、 郁金、 姜黄功效的共同点是 A: 活 血 祛 瘀, 行 气 止 痛 B: 破血逐 瘀, 行气消积 C: 活 血 行 气, 凉 血 消 肿 D: 活 血 止 痛, 消 肿 生 肌 31、 桂枝汤治证的病机是 A: 风 寒 束 表, 肺 气 不 宣 B: 风寒客 表, 营卫不和 C: 风 寒 袭 表, 水 饮 内 停 D: 风 寒 客 表, 痰 湿 内 阻
8
32、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 动 静 B: 水火 C: 上 下 D: 晦 明 33、 功用为清热解毒、 发汗解表的方剂是 A: 五 积 散 B: 石膏汤 C: 防 风 通 圣 散 D: 银 翘 散 34、 受盛之官是指 A: 膀 胱 B: 大肠 C: 小 肠 D: 三 焦 35、 治疗呃逆, 应首选的腧穴是 A: 睛 明 B: 水沟 C: 承 泣 D: 攒 竹 36、 玉竹具有的功效是 A: 补 血 止 血, 滋 阴 润 燥 B: 补血止 血, 滋阴降火
9
C: 补 脾 益 气, 滋 肾 润 肺 D: 养 阴 润 燥, 生 津 止 渴 37、 主喘咳寒热的为 A: 合 穴 B: 经穴 C: 荥 穴 D: 输 穴 38、 固冲汤的药物组成中无 A: 人 参 B: 白术 C: 黄 芪 D: 山 萸 肉 39、 暑湿感冒, 暑热偏盛, 热盛烦渴 者, 治疗方剂宜首选 A: 新 加 香 薷 饮 B: 黄连香薷饮 C: 藿 朴 夏 苓 饮 D: 三 物 香 薷 饮 40、 磁石一般不适用于治疗 A: 肾 不 纳 气, 虚 喘 不 已 B: 肝肾不 足, 视物昏花 C: 肝 阳 上 亢, 头 晕 目 眩 D: 风 热 上 攻, 目 赤 肿 痛 41、 下列不是寒湿腰痛特点的是
11
46、 患者大便秘 结, 脘腹痞 满, 疼痛拒 按, 口燥咽 干, 舌红焦黄厚而 燥, 脉象实治
宜选用 A: 小 柴 胡 汤 B: 大柴胡汤 C: 大 承 气 汤 D: 半 夏 泻 心 汤 47、 阳亢化风可见 A: 眩 晕 头 痛 B: 半身不遂 C: 舌 强 语 涩 D: 角 弓 反 张 48、 治疗不寐阴虚火旺者, 应首选 A: 黄 连 阿 胶 汤 B: 天王补心丹 C: 滋 水 清 肝 饮 D: 六 味 地 黄 丸 49、 苓桂术甘汤中茯苓与桂枝的配伍意义是 A: 温 阳 化 饮 B: 温阳健脾 C: 温 阳 化 气 D: 健 脾 渗 湿 50、 汗液的排泄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 A: 心 B: 肝
5
与痰饮有关的脉象有 A: 滑 脉 B: 结脉 C: 弦 脉 D: 濡 脉 19、 治疗肾虚不纳所致喘 证, 宜选的方剂是 A: 金 匮 肾 气 丸 合 参 蛤 散 B: 生脉散合补肺汤 C: 保 真 汤 合 百 合 固 金 汤 D: 七 味 都 气 丸 合 生 脉 散 20、 具有 “ 交 通心 肾 ” 功用的方剂有 A: 地 黄 饮 子 B: 天王补心丹 C: 桑 螵 蛸 散 D: 生 脉 散 21、 归脾汤与四物汤均能养血补虚, 但归脾汤的功效重在 A: 固 冲 摄 血 B: 益气健脾 C: 养 心 安 神 D: 活 血 调 经 22、 《难 经经 释》 所说 “ 脏 气受制于 我,则邪气不能深 入, 故为微 邪 ” 是指哪种疾
15
B: 肝脾不调 C: 肝 气 郁 结 D: 胃 气 上 逆 65、 把 “ 脾 ” 归属土, 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 取 象 比 类 法 B: 推演络绎法 C: 以 表 知 里 法 D: 试 探 法 66、 既能清心安 神, 又能涩精止血的药物是 A: 连 翘 B: 竹叶 C: 栀 子 D: 莲 子 心 67、 少腹拘急冷 痛, 舌苔白, 脉沉紧。 治疗宜用 A: 少 腹 逐 瘀 汤 B: 膈下逐瘀汤 C: 芍 药 甘 草 汤 D: 暖 肝 煎 68、 失神病人的临床表现有 A: 言 语 失 伦 B: 颧赤如妆 C: 呼 吸 异 常 D: 动 作 失 灵 69、
12
C: 脾 D: 肺 51、 下列腧穴 中, 属于阳明胃经的有 A: 犊 鼻 B: 丘墟 C: 厉 兑 D: 解 溪 52、 休息痢的治法是 A: 清 热 化 湿, 调 气 和 血 B: 清热解毒凉血 C: 温 中 燥 湿, 调 气 和 血 D: 温 中 清 肠 调 气 53、 “ 命 门 火 ” 实际上是指 A: 心 阳 B: 肝阳 C: 脾 阳 D: 肾 阳 54、 八会穴中腑会 A: 膻 中 B: 中脘 C: 章 门 D: 太 渊 55、 宜饭后服用的药是
16
四逆散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是 A: 黄 芩、 半 夏 B: 人 参、 生姜 C: 枳 实、 白 芍 D: 柴 胡、 炙 甘 草 70、 由半夏、 茯 苓、 橘 皮、 前 胡、 桔 梗、 苏 叶、 甘 草、 大 枣、 生 姜、 杏 仁、 枳壳组
成的方剂是 A: 半 夏 厚 朴 汤 B: 杏苏散 C: 清 燥 救 肺 汤 D: 败 毒 散 71、 久病, 舌淡而痿, 为 A: 气 血 俱 虚 B: 阴亏已极 C: 热 灼 津 伤 D: 痰 湿 内 阻 72、 脾主升清的内涵是 A: 脾 的 阳 气 上 升 B: 脾气以升为健 C: 脾 气 散 精, 上 归 于 肺 D: 维 持 脏 器 位 置 的 恒 定 73、 热证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A: 阳 邪 致 病 B: 阳气偏盛
1
2
服涌吐药 后, 可增强其药力的是 A: 冷 水 B: 盐水 C: 葱 汤 D: 热 开 水 5、 具有活血止 痛、 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组是 A: 乳 香、 没 药 B: 红 花、 桃仁 C: 血 竭、 儿 茶 D: 五 灵 脂、 续 断 6、 大椎、 曲池及十宣都可以治疗的病证是 A: 神 志 病 B: 脏腑病 C: 胸 腹 病 D: 热 病 7、 阴虚发热的病机是 A: 中 气 不 足, 清 阳 被 郁 B: 阴液亏 损, 阳热偏亢 C: 胃 肠 燥 热 内 结 D: 外 邪 入 里, 阳 热 内 盛 8、 中风常见的病因有 A: 内 伤 积 损 B: 劳欲过度 C: 饮 食 不 节
14
D: 霉 苔 60、 少腹拘急冷 痛, 苔 白, 脉沉紧, 其病 B: 肾阳不 足, 寒邪内侵 C: 脾 阳 不 振, 寒 邪 内 侵 D: 寒 邪 内 侵, 阳 气 不 运 61、 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是 A: 肝 阳 上 亢 B: 气血亏虚 C: 痰 湿 中 阻 D: 肾 精 不 足 62、 疏肝解郁用 A: 神 门、 内 关 B: 水沟 C: 内 关 D: 太 冲 63、 角孙穴位于 A: 耳 尖 直 上, 入 发 际 处 B: 耳尖直 上, 入发际1寸 C: 耳 尖 直 上, 人 发 际0.5 寸 D: 耳 尖 直 上, 入 发 际1 .5 寸 64、 胸胁脘腑胀满疼 痛, 食欲减 退, 便溏不 爽, 舌苔白 腻, 脉 弦, 诊断为 A: 肝 胃 不 和
10
A: 腰 部 冷 痛 重 着 B: 腰痛如刺 C: 静 卧 痛 不 减 D: 寒 冷 阴 雨 天 气 加 重 42、 半夏厚朴汤组成药物中无 A: 陈 皮 B: 厚朴 C: 苏 叶 D: 茯 苓 43、 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A: 生 气 B: 纳气 C: 主 气 D: 载 气 44、 以滋阴养 血、 补心安神为主要功 效, 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A: 酸 枣 仁 汤 B: 炙甘草汤 C: 归 脾 汤 D: 天 王 补 心 丹 45、 剂量过大, 易致呕吐的药物是 A: 青 木 香 B: 使君子 C: 通 草 D: 木 通
4
B: 干姜 C: 五 味 子 D: 细 辛 14、 手太阳膀胱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A: 肾 B: 目 C: 脑 D: 耳 15、 口舌生疮的病机是 A: 肝 火 犯 肺 B: 肺胃蕴热 C: 肝 胆 湿 热 D: 心 脾 积 热 16、 二陈汤治疗 “ 风 痰 ” , 《 医 方集 解》 加减法中指明应加用的药物是 A: 黄 芩、 胆 南 星 B: 南 星、 竹沥 C: 干 姜、 细 辛 D: 防 风、 白 芥 子 17、 阳虚水停可见 A: 舌 质 嫩 胖, 苔 白 润 滑 B: 舌淡胖 嫩, 苔黄滑 C: 舌 边 青 或 有 瘀 点 D: 舌 绛 少 苔 有 裂 纹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