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控点作业流程

合集下载

测绘像控点布设实训报告

测绘像控点布设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灾害预防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像控点布设是测绘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测量精度和成果质量。

为了提高测绘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像控点布设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像控点布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像控点布设的现场操作流程;3. 提高测绘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测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三、实训内容1. 像控点布设的基本原理像控点布设是指在测绘区域实地测定用于空中三角测量(空三加密)或直接用于测图定向的像片控制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工作。

像控点作为航空摄影测量解析空三加密和测图的基础,其位置的选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定直接影响到内业成图的精度。

2. 像控点布设的现场操作流程(1)现场踏勘:了解测绘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基本情况,确定像控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

(2)像控点布设:根据现场踏勘结果,选择合适的像控点位置,并进行标记。

(3)像控点测量:使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像控点进行测量,获取其平面位置和高程。

(4)像控点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像控点的坐标和高程。

3. 实训过程(1)现场踏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现场踏勘,了解了测绘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情况。

(2)像控点布设: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我们确定了像控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像控点的布设和标记。

(3)像控点测量:使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我们对像控点进行了测量,获取了其平面位置和高程。

(4)像控点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软件进行计算,得到了像控点的坐标和高程。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像控点布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现场操作流程。

2.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像控点位置,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顺利完成了实训任务,培养了团队精神。

航空摄影测量中利用RTK进行像控点布设与测量的探讨

航空摄影测量中利用RTK进行像控点布设与测量的探讨
Overview of science
科技纵览
航空摄影测量中利用 RTK 进行像控点布设与测量的探讨
■ 曾智强
摘要:介绍航空摄影测量中像控点的基本要求、像控点的布点方案 以及使用 RTK 进行像控点布设的方法,总结了一些像控点布设及测量方 面的工作经验。
关键词:摄影测量;像控点;RTK
1 基本作业流程 像控点测量的基本作业流程包括:影像资料准备,区域网划分布
设、控制点目标选取、控制点野外施测、成果整理等。
2 布点方案 全野外布点:全野外布点是指正射投影作业、内业测图定向和纠 正作业所需要的全部控制点均由外业测定,这种布点方案精度较高, 但外业工作量很大,只在少数情况下使用。只有在内业加密不能满足 用图部门需要或成图比例尺较大是使用。非全野外布点:野外测量少
量控制点,然后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加密测图定向或纠正使用
的其他控制点。按航线数分为单航线和区域网两种;特殊情况的布点
方案:对于航摄区域结合处、航向重叠不够、旁向重叠不够、像主点 和标准点位落水、水滨和岛屿等特殊情况,按规范进行布点。
3 像控点选择要求 像控点的目标影像应当清晰易判别,控制点应设在航向及旁向 6 片重叠范围内,如果选点困难也可以选择在 5 度重叠范围内;像控
4 像控点野外施测策略 利用四川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成果作为测区骨架
点及像控点测量的起算点,采取 GPS 测量方法完成外业像片控制测
量,其平面和高程按以下规定执行。平面解决方案:利用四川省内
的 GNSS 基准站及高等级 GPS 点成果,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像控点的 2000 国家大地坐标。高程解决方案:利用野外测量的 2000 国家大地 坐标,结合四川省似大地水准面,内插求取各点的高程异常值,并对 各点大地高进行转换,得到各像控点的正常高。

使用Photoscan生成DEM及正射影像流程

使用Photoscan生成DEM及正射影像流程

使用Photoscan生成DEM与正射影像流程(使用像控点)1.参数预设使用工具菜单的工具-偏好设置打开PhotoScan Preferences对话框一般(General)选项卡上的参数设置下列值:立体模式:浮雕(如果你的图形卡支持四轴缓冲,使用硬件)视差:1.0将日志写入文件:指定Agisoft日志的目录GPU选项卡设置如下:勾选在对话框中PhotoScan检测到的任何GPU设备。

当使用少于两个GPU时,勾选“在执行GPU加速时使用CPU”高级选项卡参数设置下列值:保持深度图:启用存储绝对图像路径:禁用启用VBO支持:启用2.添加照片从工作流菜单中“添加照片”选择添加照片命令或单击工作区工具栏上的Add Photos按钮。

在添加照片对话框中浏览源文件夹并选择要处理的文件。

点击打开按钮。

3.装载相机POS文件生成的模型使用的坐标系统是由这个步骤中设置的相机POS坐标系统决定的。

如果相机位置未知,这一步可以跳过。

对齐照片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时间。

打开视图菜单中的参考面板,在参考面板工具栏上单击“导入”按钮,并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包含POS信息的文件。

最简单的方法是载入字符分隔的文本文件(每张照片的x-和y坐标和高度(相机方位数据,即俯仰、滚动和偏航值,也可以导入,但数据不是必须)。

然后单击参考窗格中的Settings按钮,在参考设置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并根据测量准确度设置照片POS精度及标记、连接点、精度,如果没有在导入POS时指定坐标系,也可以在这个面板中指定坐标系。

地面高程:在倾斜拍摄的情况下,应该指定对应坐标系统椭球面上的平均地面高度。

点击确认后,相机位置会标记在模型视图中,如果在POS数据正确的情况下无法看到相机位置,点击工具栏中的显示相机按扭,然后点击工具栏上的重置视图按钮。

4.检查相机校准打开菜单栏“工具”-“相机校准”窗口。

默认情况下,Photoscan将在对齐照片和优化的过程中通过照片的相应参数自动估算矫正参数,如果相机相关参数缺失可以手工输入。

像控点布设方案

像控点布设方案

像控点布设方案1. 引言像控点是在航拍测量、三维建模、图像匹配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正确地布设像控点可以提高测量和建模的精度,并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和解释图像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像控点布设方案,以确保准确且可靠的测量结果。

2. 确定控制区域在开始布设像控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所需控制的区域。

这通常是根据测量或建模项目的需求决定的。

确定控制区域后,我们可以开始制定像控点布设方案。

3. 像控点布设原则在确定具体的布设方案之前,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像控点布设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1 布设密度像控点的布设密度应适应控制区域的复杂程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

一般来说,复杂的地形或建筑物通常需要更高的布设密度。

在平坦的区域,像控点可以较为稀疏布设。

3.2 空间分布像控点应在整个控制区域内均匀分布,以覆盖所有需要测量或建模的区域。

特别是在边缘地带,应增加像控点的密度,以确保边界的准确性。

3.3 可观测性像控点应容易观测到,并且与周围地物有明显的视觉对比,以便在图像匹配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

3.4 稳定性像控点应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其位置不会随时间变化或由于外部因素而发生明显偏差。

4. 像控点布设步骤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布设像控点:4.1 地面控制点布设首先,我们需要在控制区域的地面上布设像控点。

这些点可以使用传统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或GNSS接收器进行测量和标记。

点的位置应准确记录,并在现场进行拍照以建立像控点清单。

4.2 物体控制点布设在控制区域内的重要物体表面上,需要布设物体控制点。

这些点的位置应与地面控制点相互关联,并在拍照时清晰可见。

根据物体的特性,可以使用粘贴标志、涂漆或其他方法标记物体控制点。

4.3 内部控制点布设在进行航空摄影或无人机摄影时,内部控制点特别重要。

通过在控制区域内布设内部控制点,我们可以通过图像匹配的方法实现像控点与内部控制点的对应关系。

Pix4D使用手册(测绘版)

Pix4D使用手册(测绘版)

天津众恒地信科技有限公司Pix4D作业流程手册(测绘版)1 作业流程图 (3)2 原始资料准备 (3)3 建立工程并导入数据 (5)3.1. 建立工程 (5)3.2. 加入影像 (5)3.3. 设置影像属性 (6)4 快速处理检查(可选) (8)5 加入控制点 (10)5.1 方法1:使用像控点编辑器加入控制点 (10)5.2 方法2:在空三射线编辑器中刺出控制点。

(12)5.3 方法3:在空三射线编辑器中使用预测控制点功能标记控制点。

(14)6 全自动处理 (18)6.1 初始化设置 (18)6.2 点云加密 (20)6.3 数字表面模型及正射影像生成 (23)页脚内容17 质量报告分析 (25)7.1 区域网空三误差 (25)7.2 相机自检校误差 (25)7.3 控制点误差 (25)8 点云以及正射影像编辑输出 (27)8.1 编辑点云数据,成果可直接输出 (27)8.2 编辑正射影像 (27)9 常见问题 (31)9.1 出低精度快拼影像 (31)9.2 多个工程融合 (31)9.3 区域输出成果 (33)9.4 点云中编辑DSM (34)9.5 项目路径文件结构 (37)页脚内容21作业流程图获取原建立测全自动结果分2原始资料准备原始资料包括影像数据、POS数据以及控制点数据。

确认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检查获取的影像中有没有质量不合格的相片。

同时查看POS数据文件,主要检查航带变化处的相片号,防止POS 数据中的相片号与影像数据相片号不对应,出现不对应情况应手动调整。

POS数据一般格式如下图,从左往右依次是相片号、经度、维度高度航向倾角旁向倾角相片旋角注意:Pix4Dmapper软件只需要相片号、经度、维度和高度就能计算控制点文件,控制点名字中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控制点文件可以是TXT或者CSV。

页脚内容3页脚内容43建立工程并导入数据3.1.建立工程打开pix4dmapper,选项目-新建项目,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设置工程的属性,如下图所示,选上航拍项目,不勾植被和倾斜项目,然后输入工程名字,设置路径(工程名字以及工程路径不能包含中文)。

像控点布设方案

像控点布设方案

像控点布设方案一、引言在测量工程中,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通过设置像控点来进行定位和测量。

像控点是地面上具有已知坐标的标志物,通过摄影测量仪器对其进行观测和测量,确定其在地面上的实际位置。

本文将从像控点的选择、布设、标志设置和测量方法等方面,介绍一种合理的像控点布设方案。

二、像控点的选择在选择像控点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地理位置:像控点应分布在测量区域的各个角落和中心位置,以便于获得全面的测量数据。

2.地形条件:应避免选择在障碍物遮挡较多的地方,以保证摄影测量仪器的观测无遮挡。

3.视野范围:像控点应能够被摄影测量仪器的摄像头完全拍摄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像控点的布设1.布设原则:在测量区域内,选取合适数量的像控点,并按照一定间距布设,以便于进行三角定位和测量。

布设时要保持像控点之间的相互独立性,避免出现过度的聚集或稀疏现象。

2.布设方法:根据测量区域的特点,可以采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布设方案。

具体布设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布设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标志物的设置1.标志物形状:像控点的标志物可以选用钉子、柱子、围墙等不同形状的物体,标志物的形状应该具有明显性和稳定性,以方便摄影测量仪器的观测和测量。

2.标志物颜色:在选择标志物颜色时,应优先考虑选择鲜艳明亮的颜色,例如红色、黄色等,以便于在航空或航测影像中能够清晰地辨识出来。

3.标志物大小:标志物的大小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既要保证足够大,以便于摄影测量仪器的观测,又不能过大,以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五、测量方法1.测量仪器:在进行像控点的测量时,应选择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GNSS测量仪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观测方式:在进行像控点的观测时,应采用尽量多的视角和观测线路,以增加观测的可靠性和精度。

3.测量精度:在进行像控点的测量时,应进行精细控制和后期处理,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

浅谈基础测绘外业像控静态观测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浅谈基础测绘外业像控静态观测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

浅谈基础测绘利用卫片使用静态定位组网观测方式进行外业像控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摘要:静态定位组网观测是做像控测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针对卫片成图方式进行阐述作业流程对具体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像控基础测绘外业布点方案 GPS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前言利用立体遥感卫星影像、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1:10000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利用PLEIADES立体遥感影像,制作控制片,进行像控外业测量,形成外业像控成果;利用像控成果、PLEIADES立体遥感影像进行空三加密;经立体测图、数据编辑,制作DLG入库和制图数据;利用GPS接收机、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像控外业测量,形成外业控制成果。

当测区内国家等级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像控点测量要求时,可合理布设高级地形控制点。

1、资料收集及准备工作1.1、资料收集需要收集的资料有:项目设计书、专业设计、测区范围内的1:5万更新数据(或1:5万图纸)、测区外扩1-2个5万范围的一、二、三、四等三角点资料、测区内或周围一、二、三、四等水准路线资料、测区结合表。

1.2、静态观测仪器设备准备1)数据接收设备GPS(如:国产华测X91、X93)接收机,辅助设备有:三脚架(铝合金材质)、基座、3米卷尺(作用是量取仪器高度)、观测记录纸(记录观测信息)、2B铅笔、小刀、橡皮、备用电池、充电器、亚米级手持GPS(用于找点、导航作用)。

2)标志设备,点位标志有钢钎(35CM长、1.5CM直径)(用于永久保留)、木钎(一般性保留)、钢钉(临时性保留),辅助工具有:锤子、红布条(或红绸条)(作用是绑到标志上)。

3)记录设备,具有GPS功能的数码相机(或800万像素以上数码相机)(如:NIKON COOLPIX AW100S等)(用途是对点位进行拍照),辅助工具有:标志旗(放置于点位上用于拍照),控制片、刺点针、整饰版、红色特种玻璃铅笔。

contextcapture像控制点教程

contextcapture像控制点教程

contextcapture像控制点教程
Context capture像控点布设:首先开始外业工作,在获得村庄位置后,我们先用航线规划软件规划航线,然后到实地布设像控点。

目前来讲虽说有免像控的设备,但是在实际项目中还是需要布设像控点。

像控点的布设好坏直接影响成果精度。

像控点一般布设在测区四个角和中间位置,一定要均匀分布。

四个角的像控点不要太靠近测区边缘,避免拍不到。

如果需要多架次飞行或者带状测区的,尽量保证不同架次之前的重叠区有像控点。

如果村子测量区域较大可增加像控点数量,控制点间距150m一200m为宜。

布设像控点可以选择标靶或者油漆,一般来说标靶可以循环使用,但是需要专人看护,避免不小心移动。

油漆则不需要专人看护,也不用专门回收,在项目中常采用此方法。

将布设好的像控点的坐标测量完毕,开始设置无人机航飞参数。

使无人机按照规划航线飞行拍摄直至整个村子测量完毕。

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无论是固定翼还是螺旋翼,一定要带够电池!!测区飞行完毕,需要在现场初步检查一下航测的照片是否有问题。

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无人机航测设备操作规程

无人机航测设备操作规程

无人机航测技术操作规程(外业部分)一、测量场地选定(1)根据提出申请的项目部提供的经纬度数据,采用卫星图进行分析,确定大致航测区域;(2)抵达现场实际确认,根据高程、地形等现场条件对测区进行微调,确保作业区域范围精确二、地面像控点布设与数据采集(1)像控点要求在测区范围内合理分布,通常布设在测区四周及中间,且不能太过于靠近测区边缘;(2)像控点要求布设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每0.3平方公里不少于5个像控点;(3)像控点设置尺寸以航拍图片能清晰辨认唯一,不能过大或过小。

建议像控点尺寸为1.5m×1.5m,线条宽约为15cm,像控点颜色以红色为宜。

(4)像控点数据采集需严格符合施工控制网的坐标,并符合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三、判断航测作业条件,记录作业日志(1)判断云层厚度,以多云天气或高亮度阴天最好。

如遇晴天,需在阴影最少时刻飞行。

(2)判断现场风速,地面风四级及以下适宜起飞进行航测。

(3)判断现场气温,0℃-40℃适合飞机飞行,温度过高或过低将影响飞行棋电池稳定和相机精度。

(4)记录当天天气、风速、温度、起降坐标等信息,留备日后数据参考和分析。

四、起飞前准备设备检查(1)根据准备好的测区文件进行航测规划,确定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相机畸变修整参数等,保证数据采集符合1:500地形图测量精度。

(2)飞行器飞行高度必须大于航测区域内所有山体和各类障碍物50m以上。

(3)检查飞行器和遥控器电池电量,检查飞行棋螺旋桨固定效果、卫星连接信号稳定程度。

五、无人机航测飞行(1)飞行准备完成后可以进行无人机航测飞行。

(2)将飞机起飞点设置在测区中间较为开阔的平地上。

(3)调出设置好的航测规划任务,点击执行,右划自动起飞。

(4)飞行过程中注意观察飞行器,条件允许飞行器应保持目视范围内飞行。

(5)如遇遮挡,携带遥控器前往飞行器所在位置,重新建立信号连接。

必要情况下,降落飞行器,重新设置航测飞行参数。

六、设备整理与清洁(1)每次航测结束后,及时回收飞行器。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知识讲解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知识讲解

关于海西东台盐湖像控点控制测量初步技术方案一、作业任务及测区概况1.1.任务来源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海西州东台盐湖控制测量工作。

1.2.测区概况测区地处青海省海西州东台盐湖附近,测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有部分风蚀地貌,地表为戈壁滩,其下面为盐碱表层。

测区平均海拔2720米,测区内有一条省道贯穿,施工便道成放射状分布。

测区气候比较寒冷,风沙比较大,给水准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二、作业依据(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三、已有测绘资料及分析经现场踏勘,测区附近有十个高等级控制点,可作为本次坐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

四、坐标系统的确定测区高等级控制点的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93度。

高程为1956黄海高程系,五、像控点的布设由于测区为戈壁盐碱地貌,特征点少,故本次在无人机航拍前需在地面根据甲方要求布设地面标志(地标),地标为1米见方的红色塑料布,中间涂直径为0.2米白色油漆。

六、控制测量方法6.1 加密控制网测量A) 测量要求经对测区范围和已有资料分析,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满足不了RTK测量要求。

故需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采用静态测量方式,其具体要求如下:——GPS网基本技术规定A、卫星高度角≥15°。

B、有效观测卫星数≥4C、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D、平均重复设站数:≥1.6。

E、时段长度:≥45(min)F、数据采样间隔15(s)G、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

B) 点名编号埋设加密控制点点号采用4位字符编号,前2位用“东台”两个汉字拼音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后2位采用阿拉伯数字自然数顺序编号。

摄影测量与遥感:像片控制测量

摄影测量与遥感:像片控制测量
像片的判读调绘 一般与控制测量同时进行。
✓外业成果检查与验收
包括作业组的自检与互检;作业队检查并对成果组织验收、 上交。
摄影测量外业控制测量
一、像片控制点的布设 二、野外像控点的选刺、整饰及像片控制点联测
像片控制点布设的分类
全野外布点
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全部在野外测定
非全野外布点
少量控制点在野外测定,然后在室内进行控制
(4) 拟定实施方案
对测区像片的编号;在像片上标绘已知点和图廓线; 在像片上选出控制点,并转绘到旧图上,设计合理的 像控点的平高联测方案;确定调绘片,划分调绘面积, 并拟定作业进程表。
✓外业工作施测
包括控制测量及像片判断调绘。
控制测量:踏勘已知点,根据像片上预选的控制点
到实地选点、并在像片上刺点,根据平高联测方案,进行 选点、观测、计算及成果整理。
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像控点应尽 量公用,当不能公用时,则须分别布点
位于自由图边(测区的边界线)或非 连续作业的待测图边的像控点,一律 布在图廓线外,确保成图满幅。
像控点尽可能在摄影前布设地面标志 以提高刺点精度
点位必须选择在像片上的明显目标点,以方 便转刺和立体观察。
3、像控点的位置要求
径最大不得超过0.2mm;
• 一个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不能有双孔,以
免内业无法判断。
• 一个人刺点,一个人检查,均需签名。
3、像片控制点的整饰 (1)像控点的编号 当照顾图幅编号时,每幅图内的控制点不能重号; 当不照顾图幅布点时,同期的测区控制点不要重号。 编号最好在航线内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航线间按 从上到下的顺序
(2)像控点的整饰
三角点、埋石点、图根
点、平高点或平面点,红 色,边长或直径7mm

Pix4Dmapper作业指导(航测版)

Pix4Dmapper作业指导(航测版)

Pix4Dmapper作业指导(航测版)中海达Pix4Dmapper简易作业⼿册(航测版)1 作业流程图 (2)2 原始资料准备 (2)3 建⽴⼯程并导⼊数据 (3)3.1. 建⽴⼯程 (3)3.2. 加⼊影像 (3)3.3. 设置影像属性 (4)4 快速处理检查(可选) (5)5 加⼊控制点 (6)5.1 ⽅法1:使⽤像控点编辑器加⼊控制点 (6)5.2 ⽅法2:在空三射线编辑器中刺出控制点。

(7)5.3 ⽅法3:在空三射线编辑器中使⽤预测控制点功能标记控制点。

(9)6 全⾃动处理 (11)6.1 初始化设置 (11)6.2 点云加密 (12)6.3 数字表⾯模型及正射影像⽣成 (13)7 质量报告分析 (15)7.1 区域⽹空三误差 (15)7.2 相机⾃检校误差 (15)7.3 控制点误差 (15)8 点云以及正射影像编辑输出 (16)8.1 编辑点云数据,成果可直接输出 (16)8.2 编辑正射影像 (16)9 常见问题 (18)9.1 出低精度快拼影像 (18)9.2 多个⼯程融合 (18)9.3 区域输出成果 (19)9.4 点云中编辑DSM (20)9.5 项⽬路径⽂件结构 (22)1 作业流程图2 原始资料准备原始资料包括影像数据、POS 数据以及控制点数据。

确认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检查获取的影像中有没有质量不合格的相⽚。

同时查看POS 数据⽂件,主要检查航带变化处的相⽚号,防⽌POS 数据中的相⽚号与影像数据相⽚号不对应,出现不对应情况应⼿动调整。

POS 数据⼀般格式如下图,从左往右依次是相⽚号、经度、维度⾼度航向倾⾓旁向倾⾓相⽚旋⾓注意:Pix4Dmapper 软件只需要相⽚号、经度、维度和⾼度就能计算控制点⽂件,控制点名字中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控制点⽂件可以是TXT 或者CSV 。

3建⽴⼯程并导⼊数据3.1.建⽴⼯程打开pix4dmapper,选项⽬-新建项⽬,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设置⼯程的属性,如下图所⽰,选上航拍项⽬,不勾植被和倾斜项⽬,然后输⼊⼯程名字,设置路径(⼯程名字以及⼯程路径不能包含中⽂)。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 方案
汇报人:
目录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 概述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 方案设计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 实施流程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 方案评估与优化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 应用案例分析
总结与展望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 术概述
像控点:在摄影测量中用于控制和确定影像几何和物理属性的点 控制测量:使用像控点对摄影测量过程进行控制和测量的技术 技术方案:针对特定任务和目标制定的详细技术实施计划 概述:对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数据采集:通过GPS、IMU等传感器获取 像控点位置信息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格式转 换、坐标系转换等操作
像控点布设:根据项目需求,在实地布 设像控点并进行标记
像控点测量:使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 像控点进行测量,获取高精度坐标数据
数据后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坐 标转换等处理,得到最终的像控点坐标数据
确定像控点坐标:根据测量任务和要求, 确定像控点的坐标位置和数量。
实地选点:根据确定的像控点坐标,在 实地选择合适的点位,并做好标记。
测量设备准备:根据测量任务和实地情况,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检查。
像控点测量:使用测量设备对像控点进行测 量,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精度分析和处理。
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根据测量数据,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输出测量成果。
实地勘察:对选定的像控点进行实地勘察,了解现场环境和条件。
布设标记:在实地布设像控点标记,确保标记明显、可靠。
测量数据采集:使用测量仪器对像控点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坐标、高程 等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精度和可靠性。
成果整理与提交:将测量成果整理成技术方案所需格式,并提交给相关 部门或客户。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作业方法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作业方法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作业方法摘要: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精度主要由航片的清晰度、飞行的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飞行的地面分辨率、控制点的布设方式和精度等因素影响,其中控制点的布设方式和精度直接影响模型的最终精度。

本文研究外业控制点作业方法,便于作业人员系统的掌握全流程。

关键字:无人机倾斜摄影控制点布设作业方法项目信息:2019年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立项课题,“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研究”项目编号:BTZY2019081.资料的收集和准备1)测量设备的准备在GPS-RTK广泛使用的今天,控制测量可以使用GPS-RTK的方式进行,RTK的差分信号可以由外挂电台、内置电台、移动网络传输,甚至可以使用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进行。

具体如下:GPS主机1套、碳纤杆1根、三脚架1个、手机1台、带有大卡套的手机卡1个(或基准站1套)、外业记录纸若干。

外出作业检查时注意以下问题:GPS设备、相机电池是否充满电;相机储存卡内存是否足够;手机卡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带外挂电台的基准站时,提前测试移动站上是否可以显示固定解状态。

外野作业完成后:需给设备电池充电、导出和备份数据、检查仪器设备,以便下次使用。

2)基础控制点资料的收集根据项目的需求,搜集必要的等级控制点。

控制点应和最终要的测绘成果坐标系统、投影信息一致,如控制点的分布不能满足RTK的测量要求,需要在已有的控制点基础上使用GPS静态测量的方式加密控制点。

3)坐标系统的确定根据项目的需求,分析已有资料,确定测区所用的坐标系统、投影方式、高程基准。

4)其他资料的搜集外出作业前、应收集测区的地形图、交通图、地名录、天气、地域资料等。

了解测区的基本情况对测量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2.像控点的布设1)像控点的布设方式为保障数据成果的精度,从而对像控点的要求相对提高,使1平方公里内保证30个控制点。

测区高处、测区地处应相应增加控制点,从而使数据的精度有进一步的提高。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经典模板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经典模板

2019-7-1
谢谢欣赏
17
野外像片控制点的选刺、整饰及像片联测
2019-7-1
谢谢欣赏
18
2019-7-1
谢谢欣赏
19
像控点的点之记
在最清晰的一张像片上刺点 ������ 刺孔直径不得大于像片上的0.1mm 像控点如果照顾图幅布设时,相邻图幅公用的点必须在邻图幅的一 张像片上转刺。 ������ 刺点误差小于像片上0.1mm ������ 同一控制点只能在一张像片上刺孔 ������ 国家等级的三角点、水准点及小三角点均应刺点 ������ 像控点应根据刺孔位置在实地打桩


隔片纠正
①②
③④
2019-7-1
谢谢欣赏
逐片纠正
7
(2)、用于立体测图的布点方案



2019-7-1
谢谢欣赏
8
2.非全野外布点
解求加密点(每张像片或每个立体像对内需要的平面和高程 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1)航带网法的布 点方案
六点法
五点法
八点法
前提:满足航带网的绝对定向及航道网变形改正的要求。
密计算、形成DEM等,作业工序环环相扣,不可颠倒。当利用 GPS进行像控点联测时,可直接用测区内或测区外的国家等级 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布设像控级GPS网,测得像控点坐标即可 进行加密计算、成图等,可将基础等级控制安排在作业过程中
任何时间进行,作业工序较为灵活,并且对国家控制点距测区
较远或不需要基础等级控制的测区来说,将节省大量的人力、
§10.4 像控点联测的GPS方法
3.CPS观测 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段,设定好仪器的各项参数,采用快速 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同步观测。

像控点的布设

像控点的布设

像片调绘
• 在对航摄像片进行解译的基础上,根
据用图者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综合取 舍,并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地 貌要素描绘在相应的像片上并作各种 注记。然后进行室内整饰 ,这些工作 称为像片调绘。
• 像片调绘的内容是内业绘图的依据。
习题与思考题
P148 1、2、3、4、5、6、7、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
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1cm
3
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与 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附近
1
4
方位线 2
5 8 6
点位距各 类标志不 得小于 1mm
不得小于5cm
不得大于1cm 困难时,不得大于1.5cm
应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 中线的距离不应大于3cm
像控点的位置要求
1 .像控点一般应在航向三片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困难 时可布设在航向重叠范围内。在像片上应布在标准位置 上,也就是通过像主点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附近。
自动解译 、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 动解译相结合的方法。
目视解译
• 目视解译的特征:
形状 大小 色调 阴影 图案 相关位置 纹理
目视解译的方法
•野外调查法 •室内直刺、对比解译法
计算机自动解译
图像识别的数学方法有:
• 概率统计 • 语言结构识别 • 模糊数学识别
目前,计算机自动识别方法还无法 代替目视解译方法。
布点方案
1.全野外布点 像控点全部由外业测定。精度高,外业工 作量大,应用于特殊要求及特殊地形。
2.非全野外布点 野外稀疏布点,通过解析空三获得加密点 的坐标和高程。其布点方案有:航带法布 点方案;区域网布点方案等。
航带法布点方案
• 六点法 • 八点法 • 五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控点作业流程
作者:齐文光日期:2011-03-24 06:12:27 阅读:675
由于目前各作业小组对像控点的测量工作不太熟悉、作业目的不太明确、作业方法比较混乱的现状,特写此作业流程请各作业组按照流程中的相关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一、选点范围。

像控点原则上由内业人员先行布点并打印影像图,外业人员则根据影像图上的标识点进行测量。

应尽量选择内业原选点进行测量,若外业判别实地点位不符要求时,可在内业原选点附近重新选择新点进行测量,新点当尽量保持在原选点的20米范围内,特别困难地区可放大范围选点。

且新选点应在附近航片的重叠区域内,以便于所选点可以得到多张航片的公用。

另外新选点不宜过于靠近图边,原则上距图边大于图上1.5CM。

二、像控点起算及精度要求。

各等级的三角点、导线点、GPS点等均可作为像控点的起算点。

根据澄海本测区的情况,我们可以选用C、D、E级GPS点和新做的5秒8秒点作为RTK的校正点及全站仪法的已知点,但我们要求应尽量使用E级以上GPS 点作起算。

RTK核对点可以选用一切有成果的点。

核对点与原成果的较差应优于5CM。

三、测绘工具及方法。

(1)、GPS RTK快速定位。

1、基站架设:要求外接天线与基站保持3M以上距离,基站不用对中量高但需整平,在下雨天工作要注意电源和主机的保护。

外接天线应尽量架高一些。

2、求取当前测区内的七参数:选定当前测区内三个以上高等级点作参数计算,当然也可以选择输入已知参数。

3、点校正:选取一个高等级点进行点校正,在点校正的全过程均需保持移动站的对中整平。

具体过程为先在坐标管理库中输入待校点坐标,点号为原点名。

再运行校正向导,可不用选取经纬度模式。

最后显示校正成功。

4、开始作业前核对点:校正点后先测得此校正点的校后坐标,点名编为此校正点名后加JC,查看此测得坐标与原坐标相比较,较差应优于1CM。

之后在附近再任意选取一个已有成果的点,测得此点坐标,点名编为此点原名后加JC1,查看此测得坐标与原坐标相比较,较差应优于5CM。

5、完成作业后核对点:在附近再任意选取一个已有成果的点,测得此点坐标,点名编为此点原名后加JC2,查看此测得坐标与原坐标相比较,较差应优于5CM。

6、作业范围:以电台模式作业时,可不考虑作业范围,以接收不到电台信号为准。

以内置GPRS模式作业时,作业范围应小于5KM。

7、天线高输入:采用南方RTK时,使用配套天线应输入标识刻度,量取方式应选择杆高。

使用其它非配套对中杆时应输入从杆底部量到杆顶部螺纹下方的高度,量取模式应选择杆高。

采用华测RTK时,使用配套天线应输入标识刻度,量取方式应选择天线底部。

使用其它非配套对中杆时应输入从杆底部量到杆顶部螺纹下方的高度,量取模式应选择天线底部。

(2)、全站仪极坐标法。

1、基本要求:可选用一切有成果的点成果作为已知点,对于一站不能完成测量要求的,可以支站,但是支站数量不大于3站。

2、后视:用非强制类对中设备进行后视时应从杆底部对准,然后锁定横轴,调整竖直度盘到后视镜中心。

后视定向完成后要求对后视点进行坐标测量,点名取为原点后加JC,然后查看测得坐标与原坐标比对,较差应优于5CM。

四、相控点外业测量。

1、作业前的准备:在作业的前一天晚上要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仪器设备,要准备好校正点和核对点的坐标
及相关图纸资料。

把第二天要做的航片挑选出来,不能遗漏。

对挑选出来的航片做好预选点,在大图上规划好第二天测量的行进路线,计划好基站的摆放位置。

2、像控点的选择:在工作中要反复查看地面目标和对照影像, 选择野外的实地位置和像片的影像位置都可以明确辨认的点作为像控点。

要避免测量易于流动性和易于改变的地物角点(比如船,车等)以及易于被遮挡的地物(比如高大建筑、树、草木旁边的地物角,有时你看到当前航片上没有被遮挡,但是可能在临近的其它航片中会被遮挡,因为飞机在空中拍摄时航带与航带、前一张航片与后一张航片的投摄方向不同)。

也要避免测量地物角的垂直投影角度大于150度、小于30度和角部破损及角部不太明确的地物。

还要避免测量色差不太明显的地物角。

另外要避免距离高压线、雷达站等其它会干扰RTK作业过于近的地物角。

最重要也最主要的是高压线,一般要距离高压线外线垂直投影10M-20M以外。

3、像控点的测量:在实地对照航片选好点后,要环顾周围地物,确认无误则开始测量。

如果是原点则点名取为原点名,前后共测两次,第一次取名为原点号后加K,第二次为原点名。

如果不是原点,则第一次取名为原点号前加A后加K,第二次为原点名前加A。

测后拍照,共拍两张(照相时仪器放在哪里测即照在哪里),一张为近景一张为远景,近景像片名取为此点名后加A,第二张为此点名后加B。

假如本点测量完成觉得此点不够好或是在近处找到更好的点,可以多测一个以备用,如果前一个点为原选点而加测的则第一次取点名为前加A后加K,第二次测量为前加A,如果前一个点非原选点而加测的点的话,第一次测量取点名为前加B后加K,第二次为前加B。

并拍近远两张照,照片名均为近景此点名后加A远景此点名后加B。

在航片上用细红笔做标记并标明点号,写明备注,如该测点为房屋角则注明从房角到地面的高度。

查看坐标管理库,无误即完成本点测量。

4、移动站仪器高设置:请切记,在相控测量中我们所需取得的高程数据为我们要测的该点位高程。

例如:一般测地面上比较矮的地物角,则把仪器放置在点上方,仪器高输入当前刻度,量取方式选择杆高。

如测平顶房屋则仪器高输为0.001,量取方式选择杆高(软件内部会进行自动高度改正)。

如测一般起伏状的石棉瓦类的房角,则输入0.03,量取方式选择杆高。

其它地物则根据情况进行高度改正。

5、偏心改正:因为此误差较小,本作业过程中暂不进行此项改正。

但在进行房角测量时,应将主机有意识的往房角处偏移一点以缩小误差。

五、内业数据整理。

1、每天晚上收工后要进行当天测得的数据整理,电子数据的文件夹系统分为三级,即:区级(如一区、二区),组长级(以组长的名字建文件夹),日期级(以当天的日期建文件名)。

日期下面建四个文件夹:原始数据(放置从仪器中导出的数据,以备核查)、当天成果(放置整理过后的成果表)、照片(放置当天拍得的照片)、航片(放置当天编辑过的航片)。

2、当天成果表整理:共分八项(序号、点名、X坐标、Y坐标、高程、精确度、航片号、备注)。

其中X、Y、高程值取两次测量的平均数。

备注需填写概略位置,有房角的标注离地高度。

3、航片整理:按要求在所选点位上标注,并注明点号。

外用红色大圆圈住以便于内业人员查找。

保存时在名称后加括号中注明原点号。

另外当天的航片纸质图按成果表的顺序排列首页加封面装订,写上日期和组长名字,以备查验。

(源自齐文光个人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