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文学名著导读(二)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常交战,这次由于格列佛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那个 小人国的战船都拉回了利里浦特国,利里浦特国未发一 兵一卒就大获全胜,所以格列佛就成了英雄。
(2016·浙江湖州中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是 (C) A.《哈姆雷特》《吉檀迦利》《繁星》《诗经》都是诗歌作 品。 B.《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 四书”。 C.《马说》《伤仲永》《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都是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名人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培根随笔》都是 英国作家的作品。
2.简述格列佛是如何离开大人国的。 大人国的国王和皇后带格列佛到海岸去旅行,仆人
把格列佛装在旅行盒里。到了海边,仆人自己玩去了,格 列佛在盒子里睡着了,后来一只大鸟抓住盒子顶部的环, 带着盒子飞走了。然后大鸟受到袭击,盒子掉进海里,被 一艘船上的人救了出来。
3.简述格列佛为何成了利里浦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 距利里浦特国不远处还有一个小人国,两国之间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情节:
1.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 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 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其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2.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 淳朴,他们以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 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念书,后来以外科医 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1699年5月4日乘羚羊号航向南方……起初平安无事,后来, 船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里浦特岛上。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 此,他这英国人与其相比较,真是硕大无比啊!后来,他又起航,但却在巨人岛——布罗 布丁鲁那克岛搁浅了。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之巨,这会儿格列佛又变成“小人” 了。接着,他又展开了第三次航行来到了飞岛,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封 闭阻塞。在岛上盘桓数日后,他出发到海上游览。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个叫慧骃国的 地方,那里的主宰者是马,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礼节,在那个世界里,没有贪婪,没 有欺骗,没有战争,没有陷害,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他们是慧骃族。他们圈养一种 叫作“耶胡”的人形怪物,让他们为自己劳作。因为人类的外形酷似耶胡,又从格列 佛口中得知人类有一些他们所不可理喻的“撒谎”“贪婪”等邪恶行径,所以慧骃族 的首领对人类十分排斥。在岛上生活了一阵子后,他就被首领放逐了,在海上漂泊之 时,被一商人救起,回到英国。回到家中后,格列佛因为已经习惯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质, 而对家人的气味略有厌恶之意,便买了两匹马,天天与它们谈心,安度晚年。

人教版初三下(九年级下)语文示范课件:名著导读

人教版初三下(九年级下)语文示范课件:名著导读

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 举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 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 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
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
方法统治思想、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 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 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 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 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 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 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 老手;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
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
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
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
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刺,有眼泪,有寒意
也有温暖。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常
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 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如汤知县请正 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 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 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 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
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 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
“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
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
伪毕露”。
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
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添加了一些
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的划分线主
要在于保持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
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 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钻研儒学、推行正 道其实却把道德品质封存的儒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全套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 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 在肩上挂住;
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表 现)了孔乙己穷途末路、极度悲惨的境地, 从侧面表现了社会对他的冷漠无情。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 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文中“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 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 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描述有什么表 达作用?
外貌描写 运用了________ ,形象生动地写出 (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穷酸潦倒,又好喝懒做 又常受人殴打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 确死了。”
小说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段):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段):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 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 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 不多也。”
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 写出(表现)了孔乙己是一个卖弄文采、迂腐 可笑,但又不失善良的人。
作者用了这么多的描写手法来刻画孔 乙己,你能不能从文中其他的叙述中, 说说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 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 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 群众的麻木。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 中苟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对各 种人物的笑,描写越是生动,越是具体,我 们就越是感到悲凉。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 氛中进行,以“喜”衬“悲”,更增强了小 说的悲剧效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二) 《简·爱》 同步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二)  《简·爱》 同步课件

(五)人物情节素描
主要人物
人物生平
自幼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遭舅妈嫌弃,表姐
蔑视,表哥侮辱和毒打,最终被无情抛弃在雷沃德孤儿院,尊严遭受
践踏。在寄宿学校,简·爱遇到了一个可爱的朋友海伦·彭斯,懂得
了爱和忠诚。朋友伤寒死去,她备受打击。毕业留校当老师,后受聘
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认识庄园主人罗切斯特。两人陷入爱河
简·爱 。结婚前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毅然选择离开。后继承叔叔遗产。圣
约翰求婚,不为爱,只为寻找一个有教养的助手。矛盾的简·爱最终
因思念罗切斯特而回到庄园,此时庄园一片废墟。原来几个月前,在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疯女人伯莎放火烧毁了整个庄园,罗切斯特为
了救她,被烧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
明而又带有幽默感的人。
主要人物
主要情节
年轻时被父兄迫害,受骗娶伯莎·梅森——爱上简· 罗切斯特 爱——试探简·爱——火灾中救伯莎·梅森——与简
·爱结婚
【对接训练】 1.《简·爱》是英国作家__夏__洛__蒂__·__勃__朗__特____的作品,英国十九 世纪__批__判__现__实__主__义____文学代表作之一。作者与她的两个姐妹 __艾__米__丽__·__勃__朗__特___和__安__妮__·__勃__朗__特___并称“__勃__朗__特____三姐妹”。
A.《简·爱》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
人,带有明显的纪传体色彩。
B.《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C.《简·爱》中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
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名著导读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名著导读课件
第三页,共十六页。
写作 情境导入
第四页,共十六页。
写作 走近作者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又字文木,号粒民,小说家。 吴敬梓出身于安徽金椒一个“世代书 香”的名门望族,后家道中落,移居 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 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创
作之中。
第五页,共十六页。
写作 关注背景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写作 总结提高
《儒林外史》中的哲理名句
清官难断家务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瞒天讨价,就地还钱。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写作 总结提高
以义服人,何人不服。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 城难,知难不难。
② 所谓“名士”:是一帮科举制度的派生物,他们高谈阔论, 拣韵联诗,附庸风雅,以表面上的潇洒来慰藉内心对功名富 贵的欲求。
第八页,共十六页。
写作 展示阶段
③ 官绅:似乎并不是儒林中人,但是读书人科举成功,入了仕 途,也就成了官;在乡士绅,凭着手中的钱财,捐个监生、贡生 的功名,也就摇身一变,成了儒林中人。这类人物,出仕多为贪 官污吏,在乡则为土豪劣绅。
第九页,共十六页。
写作 展示阶段
④ 真儒、贤人、奇人:这些人物是根据作者的道德观念、价 值取向和审美理想设计出来的,体现了他对于理想人格的探 求和改造社会的理想。
第十页,共十六页。
写作 展示阶段
请选取作品中你认为塑造最丰满的人物, 具体说说他的性格。
示例: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⑤ 小说描摹出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 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读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读
动作 描写
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
5、孔乙己
鲁迅
教学教法:指导法、谈论法、质疑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三维目标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范进中举》,认识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摧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思考这位被科举荼毒的书生悲剧的一生,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答案:①穿长衫;②好喝懒做;③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④偶有偷窃;⑤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⑥想和人交流;⑦无人关心;⑧可有可无。
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他是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被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至死不悟,我们不能做新时代的孔乙己,要做自食其力之人。
2.拓展延伸 孔乙己在封建社会生活得很不幸,若能穿越时空,请你和孔乙己对话。仿照句式:孔乙己,我想对你说……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梗概。
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嗜酒却只能跟普通劳动群众在一起喝。他迂腐又不失天真,曾给人们带来欢乐。但后来他因偷东西被打断腿,不得不用手“走”来买酒,此后便不知所终,看来是在那样的社会挤压、那样的观念毒害下,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语言 描写
赏析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溜索
阿城
一课时
小说通过叙述一个首领带领着驮队“我”一起过溜索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要勇敢地接受挑战;在困难面前,要积极乐观,团结协作。
首尾 呼应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蒲柳人家(节选)
刘绍棠
一课时
小说塑造了聪明伶俐、顽皮可爱的何满子,豪爽泼辣、刚直不阿的一丈青大娘,仗义疏财、侠肝义胆的何大学问等血肉丰满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