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 称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山对峙,象 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 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思考:天门的“中断”和楚江 的“开”有什么联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流 而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苏轼(1037~ 1101)北宋人,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 享年66岁。苏洵的第 五个儿子,是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 散文家、诗人、词人, 豪放派词人代表。
了解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 州市市中心,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 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 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 晚钟、三潭印月。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诗歌大意诠释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 间冲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 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荡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当孤 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一下子 扑进眼帘。
诗中描写的景物:
青山、碧水、孤帆、日。
诗歌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天门山壮 丽景色的描写,表达 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 的歌颂。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用了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 出了西湖的神韵。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 首先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 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其次 她们都具有天然美,不借助外物,不依靠 人为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江陵一日还。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唯见长江天际流。
饮湖上初晴后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意思。 3.积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从中感 悟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赞美自然之情,领 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读一读
水 光 潋 滟
水光潋滟晴方好
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 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 十分美丽。
山 色 空 蒙
山色空蒙雨亦奇
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 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 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 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 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 “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回:回旋。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东流的碧绿的江水,经过两山之 间狭窄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 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 天门山的奇险。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在两岸相对立的雄姿扑进 眼帘,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 起的地方飘荡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