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回顾扩展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回顾扩展一
本次“交流平台”主要任务是:阅读文章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通过本单元5篇课文的学习,回顾、总结、梳理读写知识和学生的体会感悟。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本组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围绕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这两个方面,以课文为例谈自己的收获,然后交流阅读文章形成自己见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如,可以抓住具体的语言描写、重点词句进行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其思路是什么,自己有什么看法,这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还可以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感悟方面有什么特点,在习作中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理解和运用。

特别是当学生发表偏颇的认识时,要给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5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

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教学时,可先读一读这些句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再说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了解每句话蕴含的道理。

还可以组织学生说说自己搜集的相关的格言警句,并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

这些警句的大概意思和说明的道理分别是: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

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

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则必须教养他的思想。

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练习了千支曲子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支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

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的一个青年人到邯郸学当地人走路,结果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

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感悟为主。

先由学生自读这个成语故事,读懂主要内容,理解其寓意。

再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成语故事对我们的启发。

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如《东施效颦》,进行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东施效颦》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

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装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模仿她的行为举止。

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

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

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

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

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

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后人就把这个典故说成是《东施效颦》。

唐朝王维在诗文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在“西施”中说道:“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

”于是《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更加广为流传。

这个典故深刻地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讽刺了那些不研究实质内容。

只单纯地效仿表现形式的人。

《东施效颦》故事中的美,主要是讲的外在美。

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有:皮肤、身段、五官长相及气质类型。

这些要素是通过仪态风度、服饰、表情、言谈举止等表现出来的,外在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先天形成的,个人无法选择。

一个人的皮肤、体形、五官等要素,在决定一个人容貌美与不美的时候是主要的方面,尽管一个人的服饰、化妆、表情、行动、举止在表现其形态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在《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中的那个妇女,就是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容貌上与西施美女的差距,仅仅是一味地在西施的各种动作上去寻找美的因素,并加以效仿,必然找不到真正答案而留做千古笑柄。

在生活中这样的“东施”至今还没有绝迹。

一些通俗歌曲的歌唱演员,在演出中不是去学习港、台以至国外歌手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而是一味去嗲声嗲气地去学说、学唱他们的音调;学做他们在舞台上即兴出现的某一个动作。

希望生活中的“东施”千万不要再“效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