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水资源自然状况及特点

合集下载

'十堰市简介

'十堰市简介

十堰市简介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县市旅游资源丰富密集:有世界文化遗产、4A级旅游区、“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丹江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240万年前的“郧阳人”头骨化石,有举世罕见的白垩纪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民族第一民歌村和故事村,有神秘瑰奇的野人洞、野人谷、温泉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是华中黄金旅游圈的重要一环。

【地理位置】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在中国“雄鸡”型版图中正处于“鸡心”部位,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她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

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1655至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行政区划】十堰设市于1969年12月,1973年升格为湖北省省辖市,1994年10月,与原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行市带县的管理体制。

管辖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五县和茅箭、张湾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丹江口市,43个乡,62个镇,12个办事处,1874个村委会。

总人口338.7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89.3万。

汉族占99.6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0.38%。

【历史沿革】自郧县青龙泉考古发现十堰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兼有屈家岭文化,十堰境内是我国远古三大文化的交汇区。

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南包括整个秦岭、四川、云南、陕西汉中等均为梁州。

十堰市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十堰市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十堰市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作者:赵桂芳王红梅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8期摘要:对十堰市11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调查监测,评估了水质现状及保护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水质保护对策。

关键词:乡镇饮用水源地;问题;对策;十堰市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76031引言饮用水水质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承载力问题将成为其无法逃避的屏障,具体表现为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功能性缺水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带来的企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还有农村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水,严重威胁农村饮水安全,降低了农村水资源承载力。

“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当前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十堰市政府在保障饮水安全上做了大量工作,对市级、县级饮用水源地采取了划分水源地保护区、设置围网、开展水源地违章建筑整治和网箱拆除等措施,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乡镇一级饮水安全保障还有待加强。

2水源地基本情况2014年十堰市环境监测站对十堰市境内的124个乡镇的112个饮用水源地开展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的调查监测工作。

其中河流型水源地77个,水库型水源地28个,地下水型水源地7个,服务人口130.2642万人,取水总量438.922万m3。

未划分水源地保护区个数42个、保护区划分但还未批复62个,102个饮用水源地中仅有23个水源地安装水源地标识牌,水源地基本情况见表1。

3水质现状3.1监测项目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监测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表1基本项目(24项)、表2的补充项目(5项),总计29项。

湖库型水源地应增测透明度和叶绿素;地下水源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14848-1993)表1中放射性指标外的37项指标。

十堰概况

十堰概况
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 南三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全
省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
工业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 基地。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 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 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 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 业厂28家,固定资产300多亿元, 职工8万多人,年产东风系列商 用车20多万辆。全市与东风公 司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 2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人,汽 车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0%, 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 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 之一。
另一说:明代志书记载堰有10处。即十堰、九倾坪 堰、虎尾堰、白龙堰、尖山堰、黄龙堰、双龙堰、佃户 堰(白浪上堰)、么堰(白浪中堰)、谭家堰(白浪下 堰),十堰作为地名,便由此而来。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十堰市山脉分属三个系:秦岭山脉东段延 伸到本市北部, 武当山位于本市中部。特点 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 最高点竹溪葱坪海拔2740.2米,最低点丹江 口市潘家岩87米。
十堰市山大坡陡,河流纵横,落差较 大,水流湍急,是湖北省水电资源最丰 富的地区之一。全市水电资源理论蕴藏
量达500多万千瓦,占湖北省蕴藏总量 的四分之一;其中可供近期开发利用的
有350万千瓦,占湖北省可开发水能资源 的10%以上。如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 拥有可开发水能资源1万多千瓦,超出全 省人均占有量5000千瓦以上。
国家卫生城市
2011年11月24日,全国爱卫会〔2011〕1号文件公布2009201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名单,十堰市名列其中,这是我省 继宜昌市之后,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1999年10月,国家建设部授予十堰“国家园林城市”称 号。十堰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位居全国园林城市第二, 绿地率位居全国园林城市第三。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如何?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如何?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如何?一、丹江口水库概述丹江口水库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淋溶地区水源补给区。

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为解决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状况1.自然因素对水质的影响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地势起伏大,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水文特征。

这些自然因素直接影响了丹江口水库的水质。

其中,地下水的渗入对水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丰富,但其中携带的溶解物和微生物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

人类活动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水库周边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城镇化进程,导致了大量污水的排放,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进入丹江口水库,使水质变得复杂多变。

三、丹江口水库水质的监测与治理1.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针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问题,相关部门采用了先进的监测技术。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并利用实时监测设备,可以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有助于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污水处理与工业管控为解决工业污水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影响,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管控力度。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严格的排污标准,有效地减少了大量污水对丹江口水库的影响。

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对周边工业企业的监管,要求企业合理使用和回收水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严重性,并推动工业生产向清洁生产转型。

3.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丹江口水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了水库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增加了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同时,相关部门还推动周边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并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进一步保护了丹江口水库的水质。

湖北十堰市简介

湖北十堰市简介
经济总量
⌛️
• 2020年GDP达到1000
亿元以上
• 位居湖北省前列
经济发展速度

• 近年来经济增速保持在
人均收入
**8%**以上
• 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3万元以上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1万元以上
十堰市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01
产业结构优化
• 发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湖北十堰市简介
DOCS
01
湖北十堰市地理位置及自
然环境
十堰市地理位置概述
长江与汉江两大水系交汇处
• 汉江流经十堰市全境
• 长江距离十堰市较近
位于中国华中地区
• 湖北省西北部
• 秦巴山区腹地
邻接陕西、重庆两个省市
• 与陕西省安康市接壤
• 资源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十堰市未来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
• 发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 提升农业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业
城市发展战略
• 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
• 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社会发展战略
• 加强社会保障,提高民生福祉
•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
轻群众医疗负担
十堰市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保障水平
• 促进社会保障公平,缩小待遇差距
社会保险
• 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 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关于十堰 美好的介绍

关于十堰 美好的介绍

关于十堰美好的介绍关于十堰美好的介绍十堰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城市。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十堰的美好之处。

十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丹江口水库,是中国第一大水库,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水库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无比壮丽的风景。

十堰还有许多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址。

比如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黄帝陵,这里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保存最完整的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十堰还有许多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

比如五峰山,这是一座以山峰奇峻、溪水潺潺而闻名的名山。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山水如画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神奇。

十堰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十堰的温泉被誉为“中国温泉第一镇”,拥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温泉带来的舒适和放松,体验到独特的养生文化。

除了自然风光,十堰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艺术,如歌舞、戏曲等。

游客可以欣赏到地方特色的表演,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十堰的美食也是令人垂涎欲滴。

这里有许多特色小吃,如十堰烤鱼、十堰羊肉汤等,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而且,这里的食材新鲜,绿色食品的种植和养殖也很普遍,可以让游客品尝到健康美味的佳肴。

总的来说,十堰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无论是山水之美,还是历史文化之底蕴,都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想要体验美妙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不妨来到十堰,你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十堰市地理环境

十堰市地理环境

十堰市地理环境
十堰市地理环境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鄂西北边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十堰市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地带占据大部分地区,同时也有一些平原和河谷地带。

这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得该市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自然地貌
十堰市地势高低不平,主要分为西部的巴山地区和东部的丹江地区。

巴山地区山峦叠嶂,山势陡峭,是该市的主要山脉之一;而丹江地区山地起伏较缓,山谷幽深,蜿蜒曲折,丹江河在此流淌,为该市增添了独特的水系景观。

气候特点
十堰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宜人。

由于地势高低差异,气候在不同地区也有所不同,使得该市的气候特点多样。

自然资源
该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丹江水库是十堰市的重要水源,为中部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利保障;此外,铁矿、煤炭等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十堰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既有壮丽的山川风光,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广阔空间。

十堰市自然保护地运行现状及发展建议

十堰市自然保护地运行现状及发展建议

猱2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20期2019年10月十堰市自然保护地运行现状及发展建议刘冰(湖北丹江口库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北十堰市442000)摘要:对十堰市自然保护地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该市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然保护地管理条例及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运行现状;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0-0039-021十堰市自然保护地运行现状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东部腹地、汉江中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目前,十堰市建成7类65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726845.93hm',其中12个自然保护区、12个自然保护小区、5个风景名胜区、7个湿地公园、14个森林公园、9个地质公园、6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到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23.08%。

这些重点自然保护地大多分布在汉江源头、丹江口库区、黄龙库区等重要水源和生态保护流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生物基因保护繁衍基地,在保护一江清水、维护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十堰自然保护地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地方对湿地保护重视不够、监管乏力,个别保护区存在项目建设手续不到位,群众生产生活、旅游开发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2.1自然保护地功能区划不精准(1)保护区三区设定不够精准。

部分建立时间较早的自然保护区在规划时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和科学规划,片面贪多求大,将一些村镇、工矿企业划入其中,有些甚至设置为核心区和缓冲区,这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有人类活动”规定要求矛盾突出。

(2)保护区管理范围及边界不够明确。

湖北十堰市的详细情况介绍

湖北十堰市的详细情况介绍

湖北十堰市的详细情况介绍十堰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之间,地处汉江上游,总面积约为3.39万平方公里。

十堰市地理坐标为31°45′N, 111°29′E,东与陕西省商洛市接壤,南与陕西省汉中市交界,西与陕西省安康市相邻,北与陕西省商洛市和陕西省安康市相邻。

十堰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一、历史文化十堰市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十堰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文化遗址:1. 丹江口水库: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之一。

丹江口水库风光优美,库区内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如太子城遗址等。

2. 郧阳古城: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军事重镇之一。

郧阳古城历史悠久,曾是楚国、秦国、蜀汉等多个朝代的边陲重镇。

3. 汉江源头:位于十堰市竹溪县,汉江源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汉江源头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此外,十堰市还有许多其他历史文化遗址,如白果树村、佘家湾村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为十堰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十堰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发展十堰市经济发展较快,是湖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以下是十堰市的一些主要产业:1. 汽车制造业:十堰市被誉为“中国汽车城”,拥有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为十堰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能源产业:十堰市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湖北省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

十堰市拥有丹江口水电站、东风水电站等多个大型水电站。

3. 建材工业:十堰市有丰富的建材资源,建材工业发展较快。

主要企业有十堰市建材集团、湖北省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

4. 高新技术产业:十堰市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设立了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如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十堰市光谷创业园等。

十堰市环境质量状况

十堰市环境质量状况

十堰市环境质量状况(2017年)十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8年1月目录综述 (1)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2)(一)考核断面水质监测情况 (2)(二)跨界断面 (5)(三)水库 (6)(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规划考核 (6)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9)三、环境空气质量 (10)(一)十堰市城区达标情况 (10)(二)十堰市城区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 (11)(三)十堰城区首要污染物变化情况 (12)(四)全市10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 (13)四、降水 (14)(一)降水pH值 (14)(二)酸雨频率 (14)五、声环境质量 (15)(一)功能区噪声 (15)(二)区域环境噪声 (16)(三)道路交通噪声 (16)综述2017年,全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声环境质量有所提升。

全市地表水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91.4%,水质达标率为94.3%,与2016年持平;水质劣Ⅴ类断面比例为5.7%,与2016年持平,总体水质稳定在良好。

主要水库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水域比例为100%,水质稳定,总体为优。

汉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断面。

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与2016年持平。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评价,我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14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6.0%,比2016年上升5.4%。

其中达到优的天数比例为17.3%,达到良的天数比例为68.8%。

我市城区PM10年均浓度为65μg/m3,与2016年相比下降19.8%;PM2.5年均浓度为45μg/m3,与2016去年相比下降11.8%;PM10提前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堰城区降水pH值年均值为5.96,比2016年有所下降;全市酸雨发生频率为4.3%,去2016年上升4.3个百分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十堰市水资源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十堰市水资源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4 % 。丹 江 口库 区 污 水 排 放 量 1 7 1 8 .其 中工 业 废 水 4 7 0 .  ̄0t 0 .  ̄ 6 1 7 , 4 .%, 活 污 水 6 0 1 7万 t 占 5 . 0 t 占 37 生 . x0 O , 63 %。
2. 淹 没面 积 大 . 民安 置 任 务 重 3 移
[ 摘 要 ] 析评 价 了 南水 北 调 中 线 工程 水 源 区十 堰 市水 资 源 环 境 保 护 存 在 的主 要 问 题 和 原 因 , 出 了十 堰 市 水 分 提
资 源 环 境 保 护 的 对 蓑 建议 。
[ 键 词 ] 线 工程 水 源 区 ; 堰 市 ; 资 源环 境 保 护 ; 策 关 中 十 水 对
区水质的主要 因子。库周县 ( ) 污措施滞后 , 市 治 十堰 库 区 除 十 堰 市 城 区 . 业 废 水 处 理 率 和 污 水 排 放 率 分 别 达 9 %和 7 %以 [ 0 5
外 , 余 各 县 ( ) 业 废 水 处 理 不 足 6 % , 标 排 放 率 少 于 其 市 工 0 达
两期工程建设 , 堰移 民多达 4. 十 65 4万 人 。 其 中 , 安 3 内 4万 人 , 占7. 31 %。 同 时 , 国家 要 求 . 江 口库 区 核 心 水 源 区 离 库 面 】 按 丹 公 里 范 围 内 不 能 耕 种 , 得 十 堰 山 区 耕 地 资 源 更 加 减 少 。另 外 使
相 当 于 4万 h 地 的耕 层 土 量 。尤 其 是丹 江 口市 、 县 、 西 m耕 郧 郧
县 等 库 区县 市 , 漠 化 、 漠 化 日趋 加 重 。 石 漠 化 面 积 达 2 . 石 荒 88 7
万 h 其 中 重 度 和极 度 石 漠 化 面 积 25 m, . 6万 h 2 m。

十堰气候特征

十堰气候特征

十堰市位于汉江流域的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区的最北部。

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温度年际变化不明显,气温年较差小,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境内山地起伏明显,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北有秦岭山脉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和削弱作用,南有大巴山系对西南暖湿气流的阻隔和扰动影响,加之境内丹江口、黄龙滩等大型、特大型水库巨大库容的“水体气候效应"及众多散落分布的山间河谷、盆地的“地形效应”,使得我市气候即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又有别于同类气候区域内其它地区所独有的个性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集内陆腹地季风气候和地形小气候为一身,具有显明的立体气候特征和局地小气候差别较为明显的特点。

即所谓的“高一丈、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

该市年平均气温15。

3 度.其中以郧县、丹江口市最暖,年平均气温为15。

9 度,最冷为房县,年平均气温为14。

2 度,南北年均温差达 1.7 度,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0.7 度,年平均最低气温10.9 度,气温年较差9。

8 度,是我国同纬度冬季相对较为暖和的地区.其中又以丹江口市气温年较差9。

2• 度为最小,房县气温年较差最大,为10.7 度。

全市500 米以下地区平均无霜期日数242 天。

以丹江口市最长为257 天,房县无霜期日数最短,为223 天。

海拔500 ~800 米山地平均无霜期日数约为220 天左右,海拔800 米以上山区平均无霜期日数在180 ~ 200天左右。

全市平均年降水量834。

4 毫米,以西南部的崐竹溪县降水最为充沛,年雨量为934。

6 毫米,西北部的郧西县降水最少,年雨量仅为774.3 毫米,两地相差169.3 毫米.中东部地区年雨量则无明显差异,年平均降水量为810 ~ 850 毫米,以十堰城区850 毫米相对较多.由此可以看出,我市年均降水量不仅存在着东西差异,而且西部南北差异十分明显.从全市年平均有效降水日数(日降水量≥ 0.1 毫米)的地区分布来看,全市平均年有效降水日数为119 天。

十堰市城区水文特征

十堰市城区水文特征

十堰市城区水文特征十堰市城区位于鄂西北中部,东部与丹江口市相邻、南部与房县接壤,西面和北部与郧县交界,跨东径110°26′~110°57′,北纬32°23′~32°47′,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1181cm2。

十堰市城区下设三个行政区、即茅箭区、白浪经济开发区、张湾区。

十堰城区划分为两个水资源四级区:即丹江库区沿岸小支流区、堵河水系区。

城区人口53.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82万人。

十堰城区以汽车工业为主体,现已发展成兼有橡皎、机械、电子、轻纺、皮革、服装、家具、食品和建材等工业。

工业总产值为289.8664亿元,农业生产5.7843亿元。

1自然地理概况1.1地形地貌十堰市城区地处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环抱之中,属中山和低山地区,山峦起伏、地势是由南向北逐步倾斜。

襄渝铁路由东向西,经十堰城区腹地穿行,将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一般在海拨200~500m之间,南部在海拨500m以上,南部武当山脉山峰陡峭、雄伟壮观、以赛武当为城区内最高山峰、海拨1730m。

城区以堵河在流域出口处,海拨最低,仅160m。

1.2地质状况十堰市城区属元古界地层,中部为第四系全新系统地层,主要为纬向构造体系。

由于受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较大的地形变迁,沿襄渝铁路形成“公路大断层”(即老河口至白河公路)断层北部是下盘面断层,南部是上盘面。

断层线附近形成大小不同的冲积、洪积扇等,地层为砂土、砂砾石等;低山丘陵区为片麻岩,千枚岸等;高山区为碳酸盐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1.3土埌、植被及水土流失土壤因受母质、地形和气候影响,其种类繁多、差异明显。

据土壤调查十堰城区大部分为黄棕址砂土,主要为4个土类:黄砂泥土地、水稻土、潮土、半沙泥土等。

十堰城区耕地普遍为土层薄、耕层浅、沙石多的共同特点;耕地普遍缺氮、磷、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保水保肥能力差。

十堰城区因地理位置特点,其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水较丰,为北亚热带与南温带的过渡区,亦为华中、华东湿润区向西北高原半干旱和干旱的过渡带,所以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华中华东的特色,又有秦岭、西北、华北的特点,并兼有西南大巴山脉植物面份,据调查,十堰城区,植被较好,森林复盖率达39.82℅,另据调查,十堰城区为坡陡切割较深的山区,地面坡度平均为25度,其中地面坡度达25度以上的达全城区总面积的38.1℅,由于客观的自然条件,加之人为的经济活动频繁,导致植被生态失去平衡,特别是陡坡恳荒种植,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全城区中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27℅,中强度以上的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11℅,形成一个较大面积的侵蚀型低产土壤状态。

十堰水资源社会调查报告

十堰水资源社会调查报告

十堰水资源社会调查报告篇一:十堰水资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团队负责人:材料工程系 T1033-3胡平康小组成员:材料工程系 T1033-3张利昌材料工程系 T1033-3张明材料工程系 T1033-3王琪材料工程系 T1033-6许佳恒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堰水资源调研团队二零一一年八月目录一、绪论................................................. . (3)二、调查基本情况介绍(1)(2)(3)(4)(5)十堰居民用水情况................................(3)十堰市水资源现状................................(5)丹江口水库情况...................................(6)东风水厂情况. (8)水污染及浪费情况 (10)三、实践总结 (13)四、后记................................................. .. (15)五、致谢................................................. . (15)一、绪论水之重要性,世人皆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论在居民生活,还是生产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水污染及浪费情况的愈加严重,可用水不断减少,人类正面临着水资源日益枯竭的危机。

居民的用水量大大增加,而且浪费愈见加剧,再加上天气的异常,降水量明显下降,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大旱,河道干枯。

如果照这个趋势下去,人类将面临水缺乏的险境。

所以,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幸福创造条件,这也是党中央一直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所在。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

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

(苦心编辑整理)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苦心编辑整理)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十堰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全市国土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86.7%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上,13.3%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下),辖五县一市四区。

《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是在广泛调查收集水文资料、水质资料、大中型水库蓄水资料、水利工程供水资料、行业用水资料以及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经过科学计算、汇总审查、客观评价后编篡完成的。

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主要结论如下:降水: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73.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82.8251亿立方米,比上年降水量减少17.2%,较常年减少13.0%,属于偏枯年份。

水资源: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6.11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21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7.214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6.1114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2.2%。

2012年全市入境水量263.1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6.4%,比常年减少11.5%;全市出境水量367.636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6.2 %,比常年偏少3.1%。

蓄水动态:2012年全市7座大型水库和20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47.911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43.8062亿立方米。

供水量:2012年全市总供水量10.8612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745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154亿立方米。

用水量:2012年全市总用水量10.86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714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507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4090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1849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量0.0463亿立方米。

总用水消耗量为4.8913亿立方米,耗水率45.0%。

全市人均用水量324立方米,亩均用水量563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11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10立方米。

十堰市环境质量状况

十堰市环境质量状况

十堰市环境质量状况概述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是沿江经济带黄石三大城市之一。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质量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十堰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声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空气质量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十堰市空气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的天数比例为34.2%,良好水平的天数比例为43.8%,轻度污染的天数比例为19.6%,中度污染的天数比例为1.8%,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天数比例均为0.6%。

在PM2.5浓度方面,十堰市年平均浓度为39μg/m³,高于国家一级地表空气质量标准的35μg/m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冬季污染压力较大。

水质状况十堰市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水质状况备受关注。

根据最新的河湖水质监测数据,十堰市部分河湖水质达到或超过国家的质量目标,但污染严重的水体仍然存在,主要是工业废水、污水直排和非法排放等因素造成的。

针对水质污染问题,十堰市加强了污染治理工作,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

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城市化速度较快,水质改善仍存在一定难度。

噪声污染十堰市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交通、建筑施工等活动。

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噪声污染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和交通集中地带。

尤其是在早晚交通高峰期,噪声污染严重。

为缓解噪声污染,十堰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道路交通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噪声控制设施设置等。

同时,也加大了噪声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结论总体而言,十堰市环境质量处于一般水平。

在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声污染等方面仍需加大治理力度。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减排措施的不断加强,相信十堰市的环境质量会不断提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区生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区生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区生态
俗话说得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位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核心水源区湖北十堰市政府大力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十堰市是核心水源地自然就会被划分为“限制开发区”。

十堰市是一座工业城市,有工业必然会对水源有所污染,所以说既要保证发展还得保证生态的保护,这对于十堰所有的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十堰市政府表示,十堰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也不会守着这座城市苦熬不发展。

(武当山水库,拍摄者:康琦)
近来我们实地走到了武当山镇的水库,看到的是山青水绿,听到的是鸟儿的鸣叫,呼吸着的是清新的空气,鱼儿在水里游着,犹如世外桃源。

面对水域河流,市政府推进河流污染治理,通过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态河堤、湿地等方法,从根源上解决水质的问题。

在水源周边居民的生活垃圾也会集中处理,在路上看不到垃圾乱堆的现象,更看不到人们把垃圾丢进河里,污染严重的工厂也不见踪影了。

这足以看出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也看出了群众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支持。

一江清水北送进京,河渠纵贯,将十堰与北京连为了一体,十堰人民的“清水”给北方的兄弟姐妹们送来了生命之源。

(报道组成员:康琦韦传伟李忠能胡顺安刘鑫田代炯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水资源自然状况及特点
孙文韬整理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有大小河流2489条,多年平均降雨量889.0毫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85.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3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00立方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十堰汉江、堵河、天河、金钱河、滔河、丹江等跨境河流每年有入境客水314.3亿立方米。

从年内分配来看,每年汛期5~10月地表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的50%以上。

从年际变化来看,枯水年降水量最少为409mm,丰水年降水量最大为1274mm,两者相差3倍,并且有持续丰水年和连续干旱年交替出现的特点。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市范围内汉江以南多于汉江以北,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竹溪县最多,其多年平均径流高达684.0mm,房县、竹山次之,郧县、丹江口最少。

总体上讲,十堰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过境客水为主,具有地域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等特征,容易造成阶段性、局部性干旱和洪涝灾害,是一个以工程性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型缺水地区。

全市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据普查,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00万千瓦,可开发量350万千瓦左右,其中汉江干流十堰段120万千瓦,堵河干(支)流145万千瓦,金钱河、南河、天河、滔河等其它中小河流约75万千瓦,是全省仅次于宜昌市的第二大水能资源基地。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根据湖北省水利厅2002年遥感调查公布数字,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1905.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4%,其中:轻度流失5479.3km2,中度流失2138.2km2,强度流失3949.1km2,极强度流失337.4km2,剧烈流失1.1km2,全市平均侵蚀模数4454t/km2•a,年均土壤侵蚀量达6425万吨,占丹江口水库库区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的四分之一。

局部污染较为严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水库养殖投肥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在增加,目前十堰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上比较好,但局部区域中小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汉江干流水质总体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绝大多数水库水质一般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且多数水库水质达到Ⅰ、Ⅱ类标准,但神定河、犟河、泗河、天河郧西城关段、马栏河房县城关段、竹溪河城关段、官山河六里坪段污染较严重。

同时,近些年来随着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十堰水污染状况有向小城镇和农村蔓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