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 6.黄河颂·课后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黄河颂》教案及课后练习

《黄河颂》教案及课后练习

《黄河颂》教案及课后练习
一、教案
教材:《黄河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感受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2.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2.阅读理解:学生认真阅读《黄河颂》,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
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3.课堂讨论: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名句进行解读和讨论,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黄河颂》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5.作业布置:布置学生课后练习,巩固对《黄河颂》的理解。

二、课后练习
1.请说明《黄河颂》是由谁创作的,他是怎样表达对黄河的敬仰之
情的?
2.简要介绍一下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谈谈你对《黄河颂》这篇文章的感受,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和亮点?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觉得如何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
以上是《黄河颂》教案及课后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思考,深入理解这篇经典名篇,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愿我们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奋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添砖加瓦!。

6黄河颂·课后巩固练习

6黄河颂·课后巩固练习

Ⅳ.课后巩固练习题(60分钟,10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哺.育(Pŭ)澎湃.(pài )气魄.(Pò)B.山巅.(diān)狂澜.(1án)屏.障(píng)C.浩荡.(shāng)浊.流(zhuó)滋.长(zì)D. 赞.歌(zàn)发源.(yuán) 宛.转(wá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赞歌昆仑掀起扮演 B.倾卸浩荡臂膀发源C.坚强惊涛澎湃中原 D.滋长哺育榜样豪迈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慢帐)D.二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7.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diān()狂lán()哺.育()澎湃..()2、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又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宠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3、“它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一句中的“民族精神”指。

4、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⑵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⑶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6、“啊!黄河!”反复出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7、口语交际:一个顾客在酒馆里喝啤酒。

当他喝完第二杯后,问酒馆的老板:“你们这里一星期能卖出多少桶啤酒?”“40桶。

”老板得意地回答。

“那么,”这个顾客说,“我刚想出来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80桶啤酒的办法。

”老板一听,急忙问:“您能告诉我是什么办法吗?”“很简单!您只要将每个啤酒杯里的啤酒都装满就行了。

”顾客的言外之意是:第二部分:(一)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0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精品】七年级下册第0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

《黄河颂》同步练习[ 学法导引 ]《黄河颂》既是有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应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全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黄河壮阔的气概和伟大的精神,诗人借颂扬黄河颂扬了我们伟大民族,激励中华子女团结奋战,为祖国母亲作出巨大的贡献。

歌词中“啊,黄河!”频频出现,将诗歌的主体分红黄河养育着中华子女,黄河捍卫着中华子女,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子女再创绚烂等三个层次。

全诗从壮阔的气概,悠长的历史,陡峭的地势等不一样的角度颂扬黄河,环环相扣,将内容引向深入。

学习这首诗第一要调换自己的知识累积,联系所学过的知识,认识黄河的特点,领会黄河的象征意义,意会诗中精练委婉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其次要学会用一般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最后要找出诗中对于黄河的相关比喻,并剖析其含义,从而认识全诗的要旨。

别的,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造句。

[ 典题例析 ]例题:品读下边诗句,联系自己的知识累积,领悟以下诗句的深刻含义。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起源;多少英豪的故事,在你的身旁饰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毅,像一个巨人出此刻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豪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为何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诗中说“多少英豪的故事,在你的身旁饰演”依据你所认识和掌握的知识,请列举出发生在黄河身旁的英豪故事。

起码举两例。

3.请用简短的语言归纳这两节诗的主要内容。

分析:第 1 题考对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

作者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黄河还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后代,中华民族在黄河的滋润下兴盛、发达。

第 2 题考学生知识累积。

第 3 题考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两节诗的内容可归纳为:颂扬黄河悠长的历史和伟大的精神。

参照答案:(略)[ 课时训练 ]训练一一.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后练习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后练习

《黄河颂》课后练习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和同学分角色朗读)黄河颂光未然(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男: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合: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合: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男: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合: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合: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四、拓展阅读《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

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

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

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

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

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

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

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二十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二十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二十篇第1题【单选题】“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__。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B、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C、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D、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屏障九曲连环哺育浊流A、zhàng qǔ bǔ zhuóB、zhàng qū bǔ zhuóC、zhàng qǔ pǔ zhuóD、zhàng qǔ bǔ zhu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黄河的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赞歌昆仑掀起扮演B、倾卸浩荡臂膀发源C、坚强惊涛澎湃中原D、滋长哺育榜样豪迈【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读《黄河颂》,“啊!黄河!”这句诗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课后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课后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课后练习及答案
思考探究
一、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

参考答案: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回归文本,引导学生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思考。

同时,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

二、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参考答案:本诗属于直接抒情。

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闻一多的《太阳吟》属于直接抒情,上学期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则属于间接抒情。

积累拓展
三、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1.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2.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参考答案:略。

四、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朗诵比赛。

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

参考答案:略。

五、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参考答案:略。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后题答案
同学们为了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完成初一语文下册课后作业题,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后题答案
《黄河颂》第一题答案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

朗诵时必须激发起自己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自己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以做到有感情地诵读。

《黄河颂》第二题答案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

)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同学们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黄河颂》第三题答案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伟豪迈之美。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风格。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05[练习-基础巩固]黄河颂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05[练习-基础巩固]黄河颂

第5课黄河颂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巅.()澎湃
..()屏.障()
惊涛.()滋.长()赞.歌()
掀.起()扮.演()臂.膀()
2.根据拼音写汉字。

wǎn()转狂lán()zhuó流()
bǔ()育bǎng()样浩浩dàng dàng()
3.1939年春,__________创作了组诗《__________》。

经_________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这组诗歌的第二乐章即《黄河颂》。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参考答案
1.【答案】
d iān péng pài píng
tāo zīzàn
xiān bàn bì
2.【答案】
宛澜浊
哺榜荡荡
3.【答案】光未然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4.(1)【答案】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2)【答案】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这里指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知识点】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黄河以它英雄的qì pò(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 glán( )。

(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

(4)我站在高山之巅.( ),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膀样。

(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B.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C.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D.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拟人)5.阅读下面的歌词,回答问题。

保卫黄河(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角度对歌词进行赏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第05课 黄河颂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第05课 黄河颂

知识1.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组诗《》、长篇叙事诗《》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2.背景探寻。

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3.主旨归纳。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参考答案1重点1.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2.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3.本文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诗歌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对黄河的歌颂,赞美中华民族。

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气势、源远流长的历史、英雄般的体魄和铁一般的力量的歌颂,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战胜敌人的信念。

4.本文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巩固+拔高测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巩固+拔高测练

黄河颂基础巩固一、积累与运用1.请试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高山之巅.()狂澜.()屏.()障哺.()育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巅:狂澜:发源:屏障:3.请根据原文填空。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________!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________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________筑成我们民族的________。

4.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5.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扮演——拔高训练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黄河颂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6.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8.“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复习巩固四十三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复习巩固四十三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复习巩固四十三第1题【单选题】选择恰当的词语完成语句。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中国印。

( )A、烙上B、刻上C、画上D、印上流在心里的血/中华的声音。

( )A、晌着B、澎湃着C、唱着D、回荡着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筑成我们民族的。

( )A、身躯屏障B、身躯固堤C、体魄屏障D、体魄固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赞歌昆仑掀起扮演B、倾卸浩荡臂膀发源C、坚强惊涛澎湃中原D、滋长哺育榜样豪迈【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的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B、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慢帐)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气魄(pò) 浊流(zhuó) 万丈狂澜(lán) 高山之巅(diān)B、宛转(wǎn) 屏障(píng) 惊涛澎湃(péng) 劈成两面(pī)C、哺育(fǔ) 榜样(bǎng) 九曲连环(qū) 一泻万丈(xiè)D、摇篮(lán) 臂膀(bǎng) 浩浩荡荡(dàng) 发扬滋长(zī)【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黄河颂》巩固练习

《黄河颂》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根据拼音写汉字。

体pò_____ zhuó_____流pī_____开倾xiè_____ 狂1án__ __ bǔ___ _育山luán__ __ 屏zhàng__ __ zī_____长wǎn_____转2.选词填空。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_____,/出现在亚洲的原野……(气派气魄)(2)我站在高山之巅,/_____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看望)(3)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_____/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体魄体态)(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_____下/发扬滋长!(养育哺育)3.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样的伟大坚强!/像你—样的伟大坚强!()(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4.文学常识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______作词,______谱曲。

(2)光未然,本名_______。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_______、_______家。

运用能力提升5.隔壁邻居小工学习了《黄河颂》之后,激情澎湃,深更半夜还在大声朗诵,让你一夜无眠,第二天你遇上他,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30字左右)5月19日上午,第二十一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2015中国旅游日河南分会场活动在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三河广场隆重举行。

三门峡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被誉为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练习题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练习题

《黄河颂》练习题
1.本文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那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3.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那个字?
4.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5.诗歌从那几个方面来歌颂?
6.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8.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2句)
参考答案:
1:颂
2:不相同
3:赞
4:出现三次;起了分层的作用,分了三层,使内容更整齐,不凌乱
5:历史上的贡献、地理优势和泽被众生三个方面
6:对黄河的热爱及歌颂中华民族儿女的伟大坚强
7:象征中华儿女;伟大坚强
8:君不见,,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长河落日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课后巩固练习题(60分钟,10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20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哺.育(Pŭ)澎湃.(pài )气魄.(Pò)B.山巅.(diān)狂澜.(1án)屏.障(píng)C.浩荡.(shāng)浊.流(zhuó)滋.长(zì)D. 赞.歌(zàn)发源.(yuán) 宛.转(wá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赞歌昆仑掀起扮演 B.倾卸浩荡臂膀发源C.坚强惊涛澎湃中原 D.滋长哺育榜样豪迈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慢帐)D.二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文化的发源地)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C.掀起/万丈狂澜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7.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

(王之涣《凉州词》)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

(4分)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如今,人们一提到黄河,更多的是谈“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163位院士也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提出治理建议。

(4分)二、整体感悟(10分)1.诗中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3分)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3.朗诵全诗后,你觉得这首诗是一首直白抒情的诗,还是委婉含蓄的诗?为什么?(4分)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19分)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1.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3分)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4分)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

先是近镜头特写:;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4分)4.诗中说“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

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能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朵浪花来解释一下吗?(4分)四、拓展阅读题(16分)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4分)4.请你默写出两句有关长江的诗句。

(4分)五、中考题(16分)1.(2020,甘肃酒泉,4分)根据拼音在空格内工整地写出汉字,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1)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yuán 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2)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xiàng 来。

2.(2020,甘肃酒泉, 4分)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二算盘淘神:会打算盘:3.(2020,甘肃酒泉, 4分)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1)夏天的西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季节。

(2)为了避免地震后不暴发传染病,受灾地区地方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

六、探究性学习(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在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孩子正贪婪地啃着鸡大腿。

父亲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充当陪客。

台灯下,孩子们伏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

父母坐在一旁,或是举头望明月(监视),或是低头思故乡(瞌睡)。

各大学开学的时候,一群比自己父母长得都高大的“大男孩”和“小姑娘”们像废物一样伫立在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却气喘吁吁地为其办理着各种入学手续。

日本电影《孤狸的故事》:当小孤狸还娇滴滴地在老孤狸身边撒娇的时候,身为父母的老孤狸却无情地把它们从家中赶走。

那些被老孤狸咬伤并赶走的小孤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老孤狸则是义无反顾地坚决和果断。

(选自《杂文选刊》2020年第3期)七、综合性学习(13分)(2020,黔东南州,13分)(1)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

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3分)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4分)(2)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了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

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①请解释“臭名远扬”中“臭”字的含义。

(3分)②请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3分)第六课黄河颂Ⅳ. 一、1.B 点拨:A项“哺”应读bŭ;C项“荡”应读dàng;“滋”应读zī;D项“宛”应读wăn。

2.B 点拨:“卸”应为“泻”。

3.D 点拨:“摇篮”比喻事物的发源地。

4.D 点拨:A项是比喻,拟人;B项是对偶;C项是比喻。

5. D 点拨: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6.D 点拨:应为“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长短结合”。

7.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点拨:注意日常分类积累古诗词。

8.略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建议要言之有理,如针对黄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在中上游多植树种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滥采乱伐。

二、1.源远流长、流量巨大、支流众多点拨:从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分析。

2.热情歌颂了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3.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景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充满雄健豪迈之美。

三、1.从“望黄河滚滚”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点拨:即“望”字以后的诗句。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点拨:注意从诗歌中提取有效信息。

3.黄河含沙量大,多曲流点拨:结合地理知识作答。

4.指众多的支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她孕育了万千强壮有力的儿女。

点拨:找出本义及比喻义,结合诗歌理解其深刻含义。

5.略点拨:扣住“文化”“民族精神”举例,如“四大发明”“文天祥”等。

四、1、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蓝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点拨:注意理解其引申义。

2.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点拨:从歌词“推动新的时代”可以看出。

3.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

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点拨:注意从写法、立意等方面比较。

4.示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点拨:注意日常积累。

五、1.(1)圆 zhòu (2) pì相点拨:“圆”和“园”易误,“皱”和“邹”易误。

2.淘神:耗费精神。

会打算盘:比喻懂得生活。

点拨:主要解释引申义。

3.(1)将“季节”改成“地方”,(2)删去“不”。

点拨:(1)句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2)句意表达有误。

六、(现象)人类在对待子女的态度问题上(结果)不如动物(人类过于溺爱,动物让子女独立)明智。

点拨:从前三则材料看人类对待子女的态度,第三则材料是动物,两者作比较即可得出结果。

七、⑴①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

点拨:要求意思对且简洁。

②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点拨:意思相近,并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

⑵①“臭”指“臭豆腐”。

②通过双关和对比,突出“臭豆腐”的名声大,气味香,此外还利用矛盾法吸引人的注意力。

点拨:扣住双关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