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0.《吴汉何尝杀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10.《吴汉何尝杀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提出哪些论据?
《后汉书·吴汉传》“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 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 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以吴汉家庭关系很正常,证明没有“杀 妻”之类的变故。
二、找一找
你都找对了吗?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提出哪些论据?
尝:曾经 让:责怪,埋怨 之:指代吴汉之妻 遂:于是 以:把 昆:哥哥
翻译:吴汉曾经出征,妻子在后方置买 了田地。昊汉回来(后),责怪她说: “军队在外打仗,将士的给养都不够, 你在后方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田宅呢 ?” 于是(把田宅)都分给了兄弟亲戚家。
第7段:“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 不作祠堂也。”
汉代刘珍的《东观记》:“汉但修里宅,不 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也。”
以吴汉夫人的名位正常,证明没有引起 “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二、找一找
你都找对了吗?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 次不能以辞自达”。
以吴汉的为人,证明“杀妻”不可能。
二、找一找
你都找对了吗?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提出哪些论据?
《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 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 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 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从吴汉的生平,证明吴汉未尝杀妻。
二、找一找
你都找对了吗?
初三(4班)语文公开课
何尝 吴 汉 杀 妻
邓 拓
一、说一说
对此,你有何感想?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 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吴汉何尝杀妻.ppt

吴汉何尝杀妻.ppt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作者简介
邓拓,笔名马南邨,当 代历史学家、杂文家。曾任 《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 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曾 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 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 情讴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 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 “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 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 拓的名字是与《燕山夜话》和 《三家村札记》连在一起的。
思 考探 究 1、画出本文的观点和作者对历 史剧创作原则的基本看法。 2、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结 合看过的历史剧,谈谈自己的 看法。
观点: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 有时距离很大。 (读者或观众)
“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照 搬史实,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编 滥造。” (作者或编者)
1、大前提:所有干部都必须学习马克
2、大前提:如果天气燥热就会下雨,
小前提:今天很燥热,
结论:
3、大前提: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由于基础差,或 者由于教师辅导不够,或者由于注意力不集中。 小前提:王昆的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由于基础差,也不 是由于教师辅导不够,
结论:
本文的论据和结论可组成如下推理: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 《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归纳总结
演绎论证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 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 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例: 大前提 : “凡金属都可以导电”、 小前提 : “铁是金属”, 结论: “所以铁能导电”。
结论: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拓展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 帝》……近年来,历史剧热播,学了本文, 你对这些历史剧有何看法?请组织语言表 达你的观点。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
关于《后汉书》
追本溯源
如上所述,《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建立东汉。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的相关历史在《后汉书》中是必定要详述的。如果真有吴汉先捉住刘秀欲报功,后又因身世杀死(或使其自尽)作为妻子的王莽的女儿,最后投奔辅佐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必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
方法学习
写作背景
公主方念经,见吴带剑而至,王兰英知情后夺剑自刎。吴母也自缢。吴汉纵火毁家,追随刘秀而去。
读准字音 马南邨 篡位 燕薊 自刎 诬害 校订 祠堂理解词义(1)死心塌地:(2)中兴:(3)造次:(4)殊不知:(5)无稽:
毫无根据。稽,查考。
“奸雄”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观点: “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
结论: “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杀妻《后汉书》必记《后汉书》没有记载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演绎论证
论据充分内涵丰富
板书设计
结合你看过的有关历史剧,谈谈你的看法。(有关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明确目的
教育作者或编者树立正确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
小 结
1、本文批驳了历史剧《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说法。作者以《后汉书吴汉传》等史料为论据,运用四则材料论证了“吴汉不曾杀妻”的观点,并由此批判了历史剧创作捏造情节,篡改史实的错误倾向,并告诫人们“不能胡编乱造历史剧”。2、从语言层面看,本文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引述剧情的简洁 对于史料的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吴汉何尝杀妻》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吴汉何尝杀妻》课件语文版
•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 •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
年综合素质。 • 4.增进交流,如用QQ发信或在网
上通电话,又快捷又方便,还省钱。
第十六页,共16页。
第一页,共16页。
(第二课时)
执教:连州市慧光(huì ɡuānɡ)中学 冯伟
第二页,共16页。
学习(xuéxí)目标
• 1.学习利用(lìyòng)论据说 明自己的观点,初步掌握驳 论据的方法。
• 2.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 证过程,培养严密的逻辑思 维能力。
第三页,共16页。
理清思路(sīlù),明白写法
上一个大学的志愿还丰满和完善吗? 妈妈,您说不上大学就不能深造,这显然是您对科学界知之不多,华罗庚初中毕业就失学了,他就是靠自学成才
的,化学家杜勒十二岁就在一家药店当学徒,没读大学,在制药过程中,他发现化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就 废寝忘食的自学,第一个析出氧气来。蒸气机的发明者瓦特,还是工人出身呢。况且我也有深造之志,我早就 偷偷地读过往年的招生目录,北京服装学院、上海服装学院等大学都招收对口职高学生,以我这样的成绩,在 重点高中是龙尾,但在职业高中是凤头(fènɡ tóu),我可以自豪地说,将来的专业对口非我莫属,你放心地瞧
吧! 基于以上三点,我说我设计一条适合于我的路,你不认为是荒谬的吧!妈妈,我是你的孩子,你是爷爷的孩子,
我会听的话,要上“大学”,也希望你听爷爷的话,支持我走自己的路。 祝大安 女儿:薇薇 ××月××日
第六页,共16页。
课堂(kètáng)写作,提升能

目前,中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 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他们多沉溺于网上自由 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因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 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 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专家呼吁要警惕未成年人“网络 成瘾症”的蔓延。

第10课《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

第10课《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

9.文章第四段引用史料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史料,增强论据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10.《吴汉杀妻》这一出戏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 目的是什么? 剧作者的本意是通过“杀妻”来体现吴汉的“忠”“孝”,抬高吴汉的身价,但 “杀妻”完全是无中生有地强加在吴汉的头上的,所以却反而诬害了吴汉。 作者一方面告诫人们“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 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另一方面指责剧作者“把历史 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照搬史实,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编乱 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 A.燕.蓟(yān) 篡.位(chuàn) 无稽.(jī) B.王莽.(mǎng) 自刎.(wěn) 质.厚(zhǐ) C.潼.关(tóng) 典籍.(jì) 名臣.(chén) D.奉诏.(zhào) 给.事(jǐ) 校.定(j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投机取巧 面面俱到 死心踏地 B.杀父之仇 举一反三 漠不关心 C.大书特书 披星带月 滔滔不绝 D.自以为是 事半工倍 埋头苦干 (【解析】A项踏—塌 C项带—戴 D项工—功)
10.吴汉何尝杀妻
1.走近作者 邓拓(1912~1966),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1961年3月,开 始以“马南邨”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 话》专栏,在《前线》杂志开设《三家村札记》专栏,发表了 大量切中时弊的杂文。
2.结构图解 舞台艺术 ↓
吴汉不忍杀妻
妻自刎
历史真实 ↓
吴汉未娶王莽之女 夫妻未见变故 名位正常 为人质厚,少文
4.(2014,包头)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包头的夏季,绿树成行,鲜花盛开,让人感觉到不仅是生产钢 铁的钢城,也是使人心旷神怡的树城、花城。 B.“神舟”回归地,煤海书法城——如今内蒙古的中西部,也与科技 文化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寸草不生的戈壁滩,高大连绵的胡杨林,纵横起伏的大沙漠, 构成了阿拉善盟独特的自然景观。 D.一个人能不能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要有远大的理想, 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解析】A.结构混乱 B.赘余 D.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句式杂糅)

《吴汉何尝杀妻》.ppt3

《吴汉何尝杀妻》.ppt3

4.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写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主要介绍《吴汉杀妻》的剧情。简 要交代剧情,树立起批驳的靶子,为 后文反驳做准备。
5.文中说“那位剧作者显然以为这样可 以抬高吴汉的身价,殊不知在我们看来,这 样反而诬害了吴汉。”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 解的?
实际上是在批评剧作者的愚昧和诛连 的封建观念。按照今天的观念,每个人都 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因此,即使吴汉真 娶王莽的女儿为妻,后来扶助刘秀也不该 杀妻。因为王莽有罪,女儿并没有罪。因 此我们欣赏戏剧时应注意吸取其精华,摒 弃其糟粕。
1.“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 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 免要上当。”句中的“不免”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不能。原句意为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 那就有上当的可能。如果去掉“不免”, 原句句意则为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 就一定要上当。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2.“不知道后来的剧作者,为什么要 无中生有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 的头上。” 句中的“无中生有”“硬”有何 表达效果?
“无中生有”“硬”这些词语,充分表明了 作者对戏剧中关于“吴汉杀妻”的态度,认为 其纯属谎言,没有任何的依据,表达了作者对 剧作者“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头上的强烈不 满之意。
3.“在旧戏舞台上,许多人都曾看过一出 戏,名叫《吴汉杀妻》,又叫《斩经堂》。句 中的 “旧”作何解释? 戏剧是文学艺术舞台的一种形式,带有 强烈的时代色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 景,会产生不同内容的戏剧。《吴汉杀妻》 产生于封建时代,宣扬的是封建的道德观, 作者用一“旧“字,既是对这出戏的产生时 间加以界定,也暗含了对戏剧内容的否定。
3、整体感知课文,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
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提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 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 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 第二部分(2):介绍《吴汉杀妻》。 第三部分(3-8):用汉代的历史典籍为证 据一一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第四部分(9):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 造历史剧。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课件(语文)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课件(语文)

讲授新课
归纳与记忆
“演绎论证”: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 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 的认识方法。
例如: 前提1:凡是金属都可以导电 前提2:铁是金属 结论:铁可以导电
讲授新课
论证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务求严谨、逻辑性强,试分析下列语句是怎 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1.这个故事情节,根本不合历史事实。在汉代的历史典籍
《后汉书·吴汉传》的关于吴汉身份的记载; 《后汉书·吴汉传》关于吴汉的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的记载; 《东观记》记载了吴汉夫人名位正常; 《后汉书》记载了吴汉的为人。
讲授新课
分析论据
作者用四则史料怎样否定“吴汉杀妻的真实性”的? 论据一: 《后汉书·吴汉传》记载:“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 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 豪杰。”
论证语言
3.他曾因宾客犯法而亡命逃走,并没有当王莽的女婿, 更没有杀王莽的女儿。 句中“并没有”“更没有”两副词表明了作者通 过史料分析得出自己的推断,读来令人无法辩驳。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吴汉杀妻
吴汉未尝杀妻 汉代典籍找不到事实
生平 家庭和夫妇关系 为人
演绎推理:一般
特殊
如果吴汉确 曾杀妻,那 么《后汉书》 必有记载
假设(大前提)
《后汉书》 没有吴汉杀 妻的记载
(小前提)
所以吴汉未 尝杀妻
(结论)
当堂检测
小练笔
这篇课文告诫作者不可捏造史实,胡编乱造。现实生 活中,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屡见不鲜,请以“我看‘戏 说’”为题,谈一谈你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 效应的看法。
第三单元
10.吴汉何尝杀妻

吴汉何尝杀妻-分析PPT课件

吴汉何尝杀妻-分析PPT课件
一方面:“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 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 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读”者或观众)
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 然不必要照搬史实,但是也不应该捏造 情节2020,年9月2胡8日 编滥造。(”作者或编者) 24
探究:
作者说:“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
那就不免要上当。”请你结合你所看过(或
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吴汉夫人的名位正常,没有引起
“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2020年9月28日
19
论据四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
匆忙、仓促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不可
能。如有,史书定要大书特书,决不至 于一字不提。
2020年9月28日
20
探究:上述论据是如何推理出“吴汉杀妻” 的结论的?
说说你对曹操的认识
2020年9月28日
1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
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 “奸雄”
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
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英雄”
2020年9月28日
2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小说、戏剧、电影等作品 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 实生活。它们是经过作者进行 了艺术加工的作品。
谈谈 所知道)的影视作品来
你的看法。
2020年9月28日
25
归纳总结
演绎论证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 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 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例: 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课件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课件

思 考探 究
1、画出本文的观点和作者对历史剧 创作原则的基本看法。
2、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看 过的历史剧,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点: 历史的真实和舞台 艺术的真实,有时 距离很大。
结论: 历史剧不能胡编 乱造。
对历史负责, 对艺术负责, 对观众负责。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汉代典籍 必有记载。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 “吴汉杀妻”的记载。
结论:吴汉未尝杀妻
推理练习: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所以, 。 2如果智力早熟的人会导致早亡, 德国天才诗人歌德活了83岁, 所以, 。
“吴汉杀妻”从何而来?
• 观点: “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 大”
“吴汉杀妻”的剧情:
与历史不符合的剧情:
*他娶了王莽的女儿,捉住刘秀报功
*他与王莽有杀父之仇 *他使王莽的女儿自刎
“这个故事情 节,根本不 合历史事实”
《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 南 jĭ
因为 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 供职 就 匮乏 靠、凭借 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
邓拓
作者简介
邓拓,笔名马南邨,当代历史 学家、杂文家。曾任《晋察冀日报》 社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 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 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 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成就,对“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 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 是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 连在一起的。 ”,1966年,“三家 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 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 含冤自尽,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第 一个殉难者。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吴汉何尝杀妻》课件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吴汉何尝杀妻》课件 语文版
:指代吴汉之妻 遂:于是
以:把
昆:哥哥
K12课件
21
翻译:吴汉曾经出征,妻子在后方置买 了田地。昊汉回来(后),责怪她说: “军队在外打仗,将士的给养都不够, 你在后方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田宅呢?” 于是(把田宅)都分给了兄弟亲戚家。
K12课件
22
第7段:“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 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K12课件
19
翻译: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家 里贫穷,在县里供职做亭长。王莽末 年,因为宾客触犯了法律,就逃命到 了渔阳。(因)因资财缺乏,(于是) 靠贩卖马匹为业。往来于燕蓟之间, 所到之处都与豪杰之士结交。
K12课件
20
第6段:“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 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大。 第二部分(2-8),论证“吴汉何尝杀
妻”,批驳“吴汉杀妻”的说法。 第三部分(9),深化主题,写关于历史 剧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作者的观点是
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K12课件
16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简述“吴汉杀妻”的剧情, 树立批驳的靶子。
第二层(3-8),引用丰富的史料,论证 “吴汉何尝杀妻”,批驳了“吴汉杀妻”
K12课件
3
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 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 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 学艺术。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 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 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 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 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 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
K12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吴汉何尝杀妻》课件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吴汉何尝杀妻》课件 语文版

作者简介
邓拓,笔名马南邨,当代历史学家、 杂文家。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 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曾任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 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成就,对“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 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是 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连在 一起的。
《康熙王朝》此剧中不乏涉台的“历史败笔”:
一是康熙二十八年施琅替郑经夺回金厦。史实是施琅 在清顺治十三年即已降清,在康熙元年被封为福建水师提督, 而金厦在康熙十九年即被大清收复。 二是康熙三十二年收复台湾。历史事实是,康熙二十二 年施琅率军收复台澎。 三是清军功陷台湾,郑经自刎。历史上,郑经早死于康 熙二十年正月,台湾由其次子郑克爽降清。 四是康熙把台澎合成一县,命魏东亭去当县令。实际上, 清在台设立一府县,由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 五是康熙下密旨给姚启圣,令施琅不得入台。而事实是, 收复台湾后,施琅不仅入台接受郑克爽投降,而且在台三个 多月进行安抚。
• 读准字音 马南邨 篡位 燕薊 自刎 诬害 校订 祠堂 • 理解词义 (1)死心塌地: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 (2)中兴: 匆忙,仓促。 (3)造次: (4)殊不知: 竟不知道。 (5)无稽: 毫无根据。稽,查考。
课 题 释疑
作者用一个问句做题目,是为了造成悬念, 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 者一目了然。
从吴汉夫人的名位正常,证明没有引起 “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论 据 四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匆忙、仓促
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不可能。 如有,史书定要大书特书,决不至于一 字不提。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
C
分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客观存在的历史,不能有夸张、编撰。 艺术化的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加强肯定的语气,表达了铁定的事实,准确而有
B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吴汉不曾杀妻
不必要完全照搬史实,也不能胡编乱造 不但没有抬高吴汉,反而诬害了吴汉
作者举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的一段文字证明吴汉 没有杀妻。
不能。因为这句话介绍了刘珍的官职、职责,以此来 证明“他的著述自然是可靠的”。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示例:①是什么导致历史的改编热?②忠 于原著还是应该创新?③改编历史的利弊 何在?
典故。
告诫人们不要错用成语、
放倒军旗,停打军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也指停止战斗。
使论证有根有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使读者对这两个词的用法更加明确,论证了报上用 词的错误。

吴汉何尝杀妻PPT1 语文版 (共15张PPT)

吴汉何尝杀妻PPT1 语文版 (共15张PPT)

6段:“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
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尝:曾经 *让:责怪,埋怨 *之:指代吴汉之妻 *遂:于是 *以:把 *昆:哥哥
7段:“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
小坟,不作祠堂也。” *但:仅,只 *第:封建社会官僚的大宅子 *祠堂:封建社会同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 8段:“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质厚:朴实厚道 *造次:匆忙,仓促 *辞:言辞,话
本文应识记和理解的词语
读准字音
篡位 自刎 诬害 蓟 校订 祠堂 理解词义 (1)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2)中兴: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 (3)殊不知:竟不知道。 (4)无稽:毫无根据。稽,查考。
分析课文
吴汉何尝杀妻? 吴汉没有杀妻
作者用一个问句做题目,是为了造成悬念,吸 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 一目了然。
分析课文
作者认为“吴汉没有杀妻”,那么支撑这个观
点的论据分布在哪几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 文,找出论据。 论据分布在文章的第四、六、七、八段
4段:“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 段:“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
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 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 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 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 皆交结豪杰。” *给事:供职 *以:因为 *乃:于是 *亡:逃跑 至:到 乏:缺乏,缺少 皆:都,全
以吴汉的人品来证明“吴汉没有杀妻”。
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
推理: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 《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吴汉的出身 证明吴汉未尝杀妻。
他是亭长,并非总兵,而且在《后
汉书》中根本没有提他和王莽的关系。
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
的。
《后汉书· 吴汉传》“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 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
家庭关系或夫妻关系
很正常,看不出有“杀妻”之类的变 故。
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 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 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 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 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 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 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邓拓的杂文重史识、 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 赏。
写作背景
《斩经堂》,京剧传统戏,又名《吴汉杀妻》, 取材于《东汉演义》,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 芳的代表作。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下令通缉刘 秀。刘秀过潼关时被守将王莽女婿吴汉拿获。吴母 得知,告诉吴汉王莽弑君杀父的往事,责令吴汉放 刘秀,散潼关,并授剑命吴汉杀妻王兰英。王兰英 为人温婉善良,吴汉进经堂左右为难, 公主方念经,见吴带剑而至,王兰 英知情后夺剑自刎。吴母也自缢。 吴汉纵火毁家,追随刘秀而去。
难点解析
本文是如何推理出“吴汉尝
杀妻”的结论的?
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前提一: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汉代典籍(特别是 《后汉书》)必有记载。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前提二:在汉代的历史典籍(特别是《后汉书》) 中,完全找不到“吴汉杀妻”的记载。
结论:吴汉未尝杀妻。
追本溯源
为什么“如果吴汉确曾杀妻, 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
课题释疑
吴汉何尝处?
为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而且题目用反问句感情强烈, 充分而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对这类舞台 剧本的看法,使读者一目了然。
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议论文, 请根据“引论 — 本论 — 结论”的 结构,给文章划分层次。
方法学习
尽管本文用了许多笔墨写四则 具体史料,本文的论证方式却不是
归纳论证,而是演绎论证——充分 条件的假言推理。
归纳论证: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 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 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 的认识方法。
而演绎论证推理的思维方向与
归纳论证恰恰是相反的。
演绎论证: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 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 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 法。
难点解析
就历史考证而言,“说有容易说无难”。因为 说有这么回事,一个材料就能证明,当然为防孤记 之陋,人们也尽可能地多找材料。但是说没有这回 事,即使材料有很多,也未必能证明。 例如研究《红楼梦》的语言,说有某个词,能 找出一两个例子就可以了,然而要说《红楼梦》没 有某个词,就必须把《红楼梦》从头到尾查一遍。
汉代刘珍《东观记》:“汉但修里宅,不 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从另一本汉代典籍中看出,吴汉夫 人的
名位正常
,没有引起“杀妻”
之类变故的可能。
作者其实是在旁征博引,使读者更加 信服,因为如果单独从一本书上找到证据, 显得缺乏说服力,这样可以使他们相互印 证。而第7段对刘珍的说明,则证明了刘珍 的《东观记》的可靠性,更加使人信服, 显示了论证的严密。
但:仅,只
第:封建社会官僚的大宅子
祠堂:封建社会同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
翻译:吴汉只修筑里宅,不建大宅子。夫人
先死,简单地埋在小坟里,不修筑祠堂。
第8段:“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质厚:朴实厚道 辞:言辞,话 翻译:(吴汉)为人朴实厚道不善言辞,匆忙时 就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造次:匆忙,仓促
翻译: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家 里贫穷,在县里供职做亭长。王莽末 年,因为宾客触犯了法律,就逃命到 了渔阳。(因)因资财缺乏, ( 于是 ) 靠贩卖马匹为业。往来于燕蓟之间, 所到之处都与豪杰之士结交。
第6段:“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 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难点解析
在这五条论据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
四则具体史料中的任何一则的说服力都是 不够的,四则史料合在一起,说服力仍然是不 够的,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 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和 与此相关的“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 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 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而四则具体史料,对“吴汉何尝杀妻”都有一 定的支持度。
思考探究
课文用哪些证据一一 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 真实性?
⑴ 《后汉书•吴汉传》记载:“吴汉字子颜,南 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 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 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⑵ 《后汉书•吴汉传》记载:“汉尝出征,妻子 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 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⑶ 《东观记》载“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 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 ‘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学会对史料 的总体把握
前后 照应
“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 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 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难点解析
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四 则具体史料呢?
因为史实的澄清是一个综合思维的过程, 它不仅需要对史料的量的把握,而且需要对于 史料的质的分析。这四则具体史料的价值就在 于,其内容都支持或倾向于吴汉未曾杀妻的看 法,而不支持、不倾向于吴汉杀妻的说法。
难点解析
同理,说吴汉杀妻,只要有一个史料,就是有 根据的,而要说吴汉未曾杀妻,即使有许多史料, 其中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仍缺乏说服力。因为人 们要说这些地方没有记载,你能保证别的地方没有
记载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所举的四则具体史
料,尽管其中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仍是不足为据 的。因此,本文的最重要的论据并不是这四则具体 史料,而是对史料总体把握的那两项。
树立批驳的靶子。
第二层(3-8),引用丰富的史料,论证
“吴汉何尝杀妻”,批驳了“吴汉杀妻”
的说法。
疏通文意
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探究,
疏通课文中所引用古文的文意。
第4段:“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 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 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 所至皆交结豪杰。” 给事:供职 以:因为 乃:于是 亡:逃跑 至:到 乏:缺乏,缺少 皆:都,全
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记录东汉历史的正史 , 共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是“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之一。其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 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 年的历史。
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继承了前代的纪传体 制,但又有所创建,在完善纪传体断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 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从 吴汉的为人
来看,“杀妻”不可能。
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 “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 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 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文中这两处是对史料的
总体把握
例如: 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 小前提:铁是金属, 结 论:所以铁能导电。
方法学习
演绎论证在逻辑学中称为三段 论式。运用演绎论证最要紧的是作
为论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
须正确。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 在评价张思德同志的死时这样写道: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 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 剥削阶级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 泰山还要重的。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差距很 大。 第二部分(2-8),论证“吴汉何尝杀 妻”,批驳“吴汉杀妻”的说法。 第三部分(9),深化主题,写关于历史 剧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作者的观点是 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简述“吴汉杀妻”的剧情,
尝:曾经 让:责怪,埋怨 之:指代吴汉之妻 遂:于是 以:把 昆:哥哥
翻译:吴汉曾经出征,妻子在后方置买 了田地。昊汉回来(后),责怪她说: “军队在外打仗,将士的给养都不够, 你在后方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田宅呢 ?” 于是(把田宅)都分给了兄弟亲戚家。
第7段:“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 ,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传记中附载。这些论著,都是研究东汉社会
的珍贵史料,且对后代社会有一定的参考和
实用价值。因为记载东汉史实的其他史书多 数已不存在,所以,《后汉书》的史料价值 就更为珍贵,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
追本溯源
如上所述,《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 兵推翻王莽,建立东汉。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 刘秀的相关历史在《后汉书》中是必定要详述 的。如果真有吴汉先捉住刘秀欲报功,后又因 身世杀死(或使其自尽)作为妻子的王莽的女 儿,最后投奔辅佐刘秀,那么,在《后汉书》 上必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刘学龙工作室制作
说说你对曹操的认识
戏曲舞台上的的曹操是奸诈、残 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三国志》记载,曹操在三国历史上 “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 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 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 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 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 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 望施,分毫不与”。从正史中看,曹操是 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