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比一比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https://img.taocdn.com/s3/m/c169e61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e.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超级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大小、高矮;运用比较方法,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比较物体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区分长短、大小、高矮。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观察生活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比较方法的应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掌握比较物体的长短、大小、高矮;运用比较方法观察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短不一的铅笔、大小不同的球、高低不同的玩具。
2. 学具:每组一份长短不一的铅笔、大小不同的球、高低不同的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长短不一的铅笔,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的特点。
(2)教师邀请两名幼儿上台,分别拿着大小不同的球,让其他幼儿观察并描述。
(3)教师出示高低不同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低差异。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比较物体的长短、大小、高矮。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其他幼儿判断并说出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长短不一的铅笔、大小不同的球、高低不同的玩具。
(2)幼儿用比较方法,观察并描述每组物品的特点。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运用比较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长短比较:铅笔A > 铅笔B2. 大小比较:球A > 球B3. 高矮比较:玩具A > 玩具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比较方法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例如:我的铅笔比妈妈的铅笔短;我的玩具比弟弟的玩具大;我的杯子比爸爸的杯子矮。
2. 家长评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比较方法掌握情况,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是否运用比较方法。
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
![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c6e22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5.png)
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比较大小》,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大小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物体大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难点:运用比较方法,准确判断物体的大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小不同的球、积木、水果等物品。
学具:每组一套大小不同的物品,画有“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个球大?哪个球小?”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比较球的大小,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判断物体的大小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综合性的比较大小的题目。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大小》2. 板书内容:(1)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2)比较物体大小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下面每组物品的大小关系:A. 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B. 两块积木C. 三个球(2)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橙子大于一个苹果B. 两块相同的积木,一块大于另一块C. 三个球,大小相同2. 答案:(1)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2)C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班数学教案超级比一比
![小班数学教案超级比一比](https://img.taocdn.com/s3/m/730f797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4.png)
小班数学教案超级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二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较”概念,掌握“大”、“小”、“一样大”等比较词汇;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直观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大”、“小”、“一样大”等比较词汇,学会用直观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的概念,学会用直观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
教学重点:掌握“大”、“小”、“一样大”等比较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橘子等)。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苹果和橘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组的苹果多?哪组的橘子少?”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用直观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较?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超级比一比2. 内容:比较的概念比较词汇:大、小、一样大直观比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找出家里两种不同数量的物品,用比较的方法记录下来,并告诉家长。
例如:“我的铅笔比尺子多。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发现数学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随堂练习的难易程度及指导;5. 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小班:超级比一比
![小班:超级比一比](https://img.taocdn.com/s3/m/fd1b260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7.png)
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1、邀请几位爸爸参加活动
2、《好爸爸、坏爸爸》、《我家有几口》磁带
Hale Waihona Puke 准备3、几面大镜子。活动流程 唱一唱——说一说——比一比——玩一玩
活动过程 引 导 组 织 语 言
一、歌曲《我家有几口》导入活动,欢迎各位爸爸的到来;
二、说一说己和爸爸哪些地方不同
三、组织幼儿进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自愿和爸爸进行组合,和爸爸比一比,爸爸哪里比小朋友大?引导幼儿说
一说。
2、找不同。引导幼儿和爸爸比一比,自,并想办法比较出来。例如:比个子、比力
气、比眼睛、比嘴巴、比手脚等等。
3、请爸爸将比较的结果进行记录。
四、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找到了哪些不同的地方?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谁的方法
用的好?
五、引导幼儿和爸爸一起听音乐跳舞,离开活动室。
小班活动设计
名称
教学活动一:《超级比一比》 单元主题 大大小小——大人国小人国
领域
科学
课型 新授
一课时
情感: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目标
能力: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知识:能用不同的方法和爸爸比高矮、比大小、比胖瘦,感受大人与小孩的不同。
重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和爸爸比高矮、比大小、比胖瘦。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超级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超级比一比》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629ac3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1.png)
活动目的:一、学习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二、培育幼儿对汉字的爱好,情愿主动学习常见的汉字,增强对文字符号的灵敏性。
3、培育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主动遵守游戏规那么的意识。
4、萌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五、鼓舞幼儿勇于斗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预备:队伍名称的招牌、汉字卡片、象形文字的图片、奖品、娃娃等。
活动进程:(一)师生喊口号,进入主题:一、超级比一比,欢乐在一路!耶!——通过口号调动幼儿的激情,激发幼儿参与竞赛的欲望。
二、“现场的小朋友们,大伙儿好!欢迎大伙儿参加本期超级比一比节目。
我是主持人欢乐,今天咱们要来一场关于汉字的竞赛。
”在竞赛的最后咱们还有一个幸运大抽奖,看谁能把大奖带回家。
——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显现,将幼儿带入电视节目的气氛,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依次介绍三队成员和小组长,并喊口号相互加油。
——“主持人”向“观众”和其他队员介绍每一个参赛队伍的名称,和他们的小组长。
并让每一个队伍别离喊出自己的口号相互加油打劲。
队伍的名称、小组长和口号都由他们事前商量拟订。
通过喊口号调动他们团队合作的踊跃性。
(二)教师出题,由幼儿回答。
宣布规那么:由我出题,有抢答题和必答题,答对后小组长能够拿一个娃娃放在桌上,最后娃娃最多的队伍获胜。
——为幼儿树立规那么意识,引导幼儿主动遵守游戏规那么。
第一关:谁是我的好朋友。
玩法:每组的黑板上贴有8张汉字卡片,每组请一幼儿,在相同时刻内把他的“好朋友”(相同的汉字)找出来,看谁找的最快。
——第一关为难度最低的一关,教师成心请识字比较少的小孩参加,在寻觅对应汉字的进程中培育幼儿的观看能力。
终止这一关的竞赛时,能够和全部幼儿一起进行查验,教师能够和幼儿一路一一把汉字读出来。
现在边和幼儿一路进行统计,让小组长上来记录他们的结果,书写在黑板上,比较出最后的获胜队伍。
——在小孩的操作中,其他队员和观众能够通过“加油”或喊口号的形式进行相互打气。
在“主持人”宣布得分队伍时,也能够引导幼儿用“耶”、“太棒了”或喊自己队伍的口号来调动小孩的激情,不断的给予幼儿鼓舞。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5f56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9.png)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超级比一比”。
通过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属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属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
重点:掌握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长短等属性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套图片、卡片、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属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图片,让幼儿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2)分组讨论,分享比较结果。
4. 小组活动(10分钟)(1)每组发放一套图片、卡片、玩具,让幼儿进行小组比较活动。
(2)出示更多物体,引导幼儿进行拓展比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超级比一比2. 内容:(1)比较方法:数量、大小、长短(2)比较规律:A>B、A<B、A=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并记录结果。
(2)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排序?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比较的基本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比较成果,增强合作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6. 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引导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
![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4c501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5.png)
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较”概念,掌握“大于”、“小于”、“等于”三个关系词;通过直观教具和日常生活实例,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难点:如何让幼儿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不同的水果卡片、动物玩具、比较尺。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水果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通过水果卡片,引导幼儿理解“比较”概念,并教授“大于”、“小于”、“等于”三个关系词。
b. 教师展示例题,讲解如何使用比较尺进行测量,并引导幼儿完成随堂练习。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等,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发放幼儿用书,指导幼儿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组活动(15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动物玩具,用比较尺进行比较。
b.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超级比一比》2. 板书内容:a. 比较概念b. 大于、小于、等于c. 比较尺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用比较尺比较一下你的铅笔和你的橡皮,谁更长?b. 请你找出家里两个相同大小的事物,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答案:a. 铅笔更长。
b. 幼儿可自行寻找答案。
幼儿园学前小班数学下《超级比一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
![幼儿园学前小班数学下《超级比一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c44273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8.png)
幼儿园学前小班数学下《超级比一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小班数学《超级比一比》教材分析《纲要》中指出“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在现实生活中比一比现象随处可见,如比大小、比胖瘦、比高矮等等,这些现象在我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却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比较的奥秘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小班《超级比一比》这一节数学探索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操作、感知去发现物体的关系,从而体验比一比的乐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依据《纲要》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在故事情节中比一比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按苹果的数量来给三只小熊平均分配。
3、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中重点是结合《纲要》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让幼儿比一比并感知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是“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活动前请幼儿玩比一比的游戏2、制作多媒体课件3、准备各种操作材料小班数学《超级比一比》学情分析幼儿园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自己解决问题时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
而且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需要老师认真的加以指导与总结,帮助幼儿在脑中形成完整的框架。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总结,并且让幼儿自己操作、积极的进行探讨,并说出自己操作结果的理由,形成对比的概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https://img.taocdn.com/s3/m/5bdeb00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0.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超级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分事物,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运用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进行物品比较。
2. 培养幼儿观察事物、发现差异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难点:让幼儿理解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比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长短、高矮、轻重不同的物品各两组,如苹果、香蕉、铅笔、尺子、书本、玩偶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大小、长短、高矮、轻重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绳子、瓶子、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长短、高矮、轻重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比较,讲解大小、长短、高矮、轻重概念,并示范比较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两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并说出比较结果。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物比较,尝试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比较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超级比一比2. 板书内容:大小:A苹果 > B香蕉长短:C铅笔 > D尺子高矮:E书本 > F玩偶轻重:G积木 > H绳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帮助幼儿找出一组大小、长短、高矮、轻重不同的物品,进行家庭实践比较。
家长记录幼儿比较结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
2. 答案:大小: >长短: >高矮: >轻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比较,让幼儿掌握了大小、长短、高矮、轻重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https://img.taocdn.com/s3/m/74edf6e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6.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章节为《超级比一比》。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各种不同的物品,学会比较大小、高矮、长短等基本比较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各种不同的物品,学会比较大小、高矮、长短等基本比较概念。
难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物品等。
学具:每人一套物品卡片,每组一份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PPT,出现各种不同的物品,如:小鸟、小鱼、苹果、香蕉等。
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卡片,卡片上分别有小鸟、小鱼、苹果、香蕉等物品。
教师提问:“谁比较高?”引导学生比较大小。
教师再提问:“谁比较长?”引导学生比较长短。
如此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大小、高矮、长短等基本比较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任务单,每组一份。
任务单上有各种物品的图片,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出物品的大小、高矮、长短等比较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拿出一套物品卡片。
教师提出任务:“请你们小组内比较这些物品的大小、高矮、长短,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小、高矮、长短物品1:_____ 物品2:_____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语言表达出下列物品的大小、高矮、长短比较结果。
1. 小鸟和飞机2. 小鱼和鲸鱼3. 苹果和橙子4. 香蕉和黄瓜答案:1. 小鸟比飞机小。
2. 小鱼比鲸鱼小。
3. 苹果比橙子小。
4. 香蕉比黄瓜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比较各种物品,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超级比一比
![小班数学教案超级比一比](https://img.taocdn.com/s3/m/53b8b7d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9.png)
小班数学教案超级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超级比一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两组数量不同的图片、磁性白板、彩色磁铁。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套数量不同的图片、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性白板和彩色磁铁,展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哪组的磁铁多?哪组的磁铁少?”2. 例题讲解讲解比较的方法,如一一对应、数数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通过操作教具,比较两组图片的数量多少,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超级比一比2. 内容:比较方法:一一对应、数数比较结果:多少、一样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两组图片的数量多少,并用彩笔在画纸上进行标记。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标记出哪组图片多、哪组图片少。
2. 扩展作业: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两组物体进行比较,并与家长分享比较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是否掌握了比较的方法,以及能否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比较方法,如使用天平、尺子等工具进行比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情境,让幼儿体验数学的实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超级比一比》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超级比一比》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c6a92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e.png)
备课日期:4.7上课日期:4.8教案号:
课题
《超级比一比》
课型
新授
备课人
活动
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法和爸爸比高矮、比大小、比胖瘦,感受大人与小孩的不同。
2.体验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
重难点
重点:与爸爸比不同。
难点:与爸爸比不同。
活动
准备
镜子、大纸和画笔,关于爸爸的歌曲。
3.组织幼儿进行超级比一比:
(1)都说爸爸大,爸爸那里比小朋友大?请幼儿自愿组合,和“爸爸”说一说,比一比。
(2)鼓励幼儿寻找自己和爸爸的不同,想办法比较出来。如:比个子、比力气、比眼睛、比嘴巴、比手脚等等,可以到镜子前照一照,看一看。
(3)请爸爸们将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4.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找到了那些大和小?用什么方法比出来?
活
动
过
程
活
动
过
程
一、活动导入
爸爸和幼儿一起做律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进入教室。
二、活动过程
1.欣赏有关歌唱爸爸的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每人都有一个好爸爸,爸爸本领多,力气大,为我们做很多事情。
2.介绍邀请来的几位爸爸,邀请爸爸们和幼儿玩“大泡泡小泡泡”游戏,看一看,爸爸们手拉手组成的泡泡大,而幼儿手拉手组成的泡泡小。尽快建立感情,熟悉起来。
5.一起唱一唱关于爸爸的歌曲、说一说关于爸爸的儿歌,帮助幼儿理解:每人都有一个好爸爸,爸爸本领多,力气大,有爱心,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
三、活动结束:
一起画一画大大的爸爸和小小的宝宝。
评改要点
评改要点
活动
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用不同的方法和爸爸比矮、比大小、比胖瘦,感受大人与小孩的不同。在活动中,体验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af455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9.png)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材,涉及第一章“比较与排序”的第三节“比较高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较高矮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符号表示物体的高矮关系,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符号表示高矮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高矮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使用。
难点:将比较高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高矮不同的玩具、图片、比较符号卡片。
学具:学生用高矮不同的玩具、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高矮不同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矮关系。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讲解比较高矮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
教师演示使用比较符号,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找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学生互相检查,分享解题心得。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高矮不同的物体,用比较符号表示它们的高矮关系。
各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提出拓展问题。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超级比一比——比较高矮2. 内容:高矮概念比较符号比较高矮方法实践情景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观察教室里的物品,选择三个不同高矮的物体,用比较符号表示它们的高矮关系。
2. 答案:(1)树 > 房子 > 小草(2)学生答案可能不同,只要正确使用比较符号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比较高矮的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仍需加强。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https://img.taocdn.com/s3/m/50ec5e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7.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超级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超级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概念,通过实物比较,培养幼儿观察、判断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幼儿观察、判断和表达物体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表达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判断和表达物体特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玩具、图片若干。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大小、长短、高矮的概念,并教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表达。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用学具进行创作,如画出大小不同的苹果、剪出长短不一的纸条等。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大小、长短、高矮的概念。
2. 实物例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并画出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和表达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小组活动的组织与评价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针对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玩具和图片的选择:应选择具有明显大小、长短、高矮特征的实物,便于幼儿观察和辨识。
2024年小班超级比一比教案
![2024年小班超级比一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38a5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9.png)
2024年小班超级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教材《超级比一比》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学习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两组物体,并正确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观察两组物体的数量,并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图片、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图片、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内容为小猴子和香蕉。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小猴子们要吃香蕉,你们看哪只小猴子能吃到更多的香蕉呢?”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两组物体(如苹果和橙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哪组物体多?哪组物体少?哪组物体一样多?”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发一份图片和玩具。
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比较,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4. 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超级比一比2. 内容:图片:小猴子和香蕉比较结果: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例题:苹果和橙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两组物品进行比较,并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答案示例:物品1:书,物品2:玩具车比较结果:书多,玩具车少。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继续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超级比一比小班教案
![超级比一比小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f426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9.png)
超级比一比小班教案【教学主题】超级比一比
【适用年龄】小班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1-5
2.训练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5)
各种大小不同的玩具
【教学过程】
1.热身环节
播放一段有关比较大小的视频,让幼儿观看,并随机出示一些物品,让幼儿选择其中最大或最小的。
2.正式教学
(1)出示数字卡片1-5,让幼儿认识数字,用手比划对应的个数。
(2)出示大小不同的玩具,让幼儿选择其中最大或最小的,并请幼儿用手比较大小。
(3)老师出示两个物品,请幼儿比较大小,并说出答案。
(4)老师将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分别选择其中最大或最小的。
3.拓展练习
(1)老师可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比较大小的训练,例如水杯、书等。
(2)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大小的游戏,老师可以在旁边引导和帮助。
4.总结
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印象。
【教学反思】
通过超级比一比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能认识数字1-5,还能训练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体现了教育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f31e5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1.png)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较”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特征;掌握使用“多、少、大、小、长、短”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多、少、大、小、长、短”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卡片、磁性教具、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小班学生用操作材料(包括不同数量、大小、长短的物体)、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教具展示两组不同数量、大小、长短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看看这两组物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比较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等特征。
同时,教授“多、少、大、小、长、短”等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刚学的比较方法,比较教具中的物体,并用相关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比较方法、相关词汇等。
六、板书设计1. 比较方法:观察、操作2. 相关词汇:多、少、大、小、长、短3. 示例: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大小、长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和家长一起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量、大小、长短的比较,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比较三只铅笔的长度,描述为“第一支铅笔最长,第二支铅笔次之,第三支铅笔最短。
2024年小班超级比一比教案
![2024年小班超级比一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155b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9.png)
2024年小班超级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教材第四章《比一比》,主要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学习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两组物体,正确比较它们的数量多少,并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进行描述。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挂图、卡片、磁性教具、积木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的小兔子,它们在干什么呢?哪只小兔子摘的胡萝卜多?哪只小兔子摘的胡萝卜少?”邀请幼儿上台操作磁性教具,进行实际比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解比较的方法。
使用教具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
邀请幼儿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幼儿用书,指导幼儿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问。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积木等材料,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比较积木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强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六、板书设计1. 超级比一比2. 内容: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使用“多”、“少”、“一样多”描述比较结果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两组图片中的物品数量,用“多”、“少”、“一样多”描述。
家庭实践: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进行比较,记录结果。
2. 答案:作业题目答案见幼儿用书。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e5b2b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2.png)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超级比一比》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学会使用“多于”、“少于”、“一样多”等词汇描述物体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并用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并用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两组物体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图片、磁性数字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数字卡片、操作材料(小石子、扣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幅公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各种物体,如花朵、小草、石头等,并提出问题:“哪个多,哪个少?”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和小红在比谁的花朵多,谁的花朵少?怎么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磁性数字卡片,比较两组物体数量。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学生根据磁性数字卡片上的提示,用小石子、扣子等物品进行数量比较,并用“多于”、“少于”、“一样多”描述数量关系。
4. 小结5.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2. 内容:比较方法:一一对应、数数、直观判断描述数量关系:多于、少于、一样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两组小石子数量,用“多于”、“少于”、“一样多”描述。
(2)在下列物品中,找出数量一样多的组合。
2. 答案:(1)多于、少于、一样多(2)①③、②④、⑤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较数量多少的方法?(2)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比较数量多少的素材,与同学分享。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标准教案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标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4475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a.png)
2024年超级比一比小班数学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超级比一比》教材第二章节“比较与排序”中,深入探讨如何使用比较方法对物体进行排序。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大于”、“小于”、“等于”概念,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基本概念,能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磁性教具、尺子、绳子。
学具:学生用卡片、尺子、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日常生活场景,如:小兔子比高矮、小猴子比大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比较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例题为例,详细讲解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大于”、“小于”、“等于”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互相比较学具大小、长短、高矮,并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4. 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体大小、长短、高矮,并在班级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超级比一比——比较与排序2. 板书内容:比较概念:大于、小于、等于比较方法:观察、分析、排序应用场景:日常生活、学习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大小、长短、高矮,并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2)从生活中找出一组物体,进行大小、长短、高矮比较,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比较概念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比较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國語文領域單元識字教學統整教學活動設計示例
設計者:莊大輝、張美琳、吳淑妃、王儷樺、蔡藍儐壹、課程主題:同音異形、超級比一比
貳、教材來源:翰林版國語課本第二冊第一單元
參、教學目標:
1.觀察文字部件組合方式歸納字形結構、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2.主動探索與研究的興趣
肆、教學年級:一年級
伍、活動節數:一節(本次活動為一節)
陸、活動重點:
能力(目標):策略(方法)評量
1-1-3-2能利用部首或簡單造字原理助識字(提升識別同音字的能力)*繞口令
*字謎
*聽音辨字
柒、設計理念:有一次期中評量後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幾乎在國字填充這一項目裡都錯了,於是興起一個念頭決定將這三個同音異形字:道、倒、到,透過趣味且符合學生學習經驗的方式設
計一份教案來教學。
捌、教學流程:
參考資料:
識字的範圍和類別
家長教導兒童識字,必須配合他們的興趣,才能夠增加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使孩子覺得識字學習是一件有意義和有趣的事情。
除此以外,家長教導孩子識字的時侯,應該考慮識字的範圍和數量。
識字的範圍可以根據下列的原則選擇:
1. 教授高頻常用字
高頻字有兩類:一類是語文專家使用科學化的方法統計得來的常用字,第二類是我們在生活上經常使用的字;這些字都是孩子應該最先學習的。
家長可以教授孩子學習他們經常接觸到的高頻字,例如住所附近的街道名稱、大廈或店舖名稱、
巴士路線、地鐵站或火車站的名稱、他們喜愛的食物名稱,或是經常在報章、雜誌看到的字。
有些家長可能會憂慮某些字太深,例如:銅鑼灣、灣仔等字,孩子真的能掌握嗎?其實這些字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接觸到的,他們的腦海裡已經對這些字有一個概括的認識,只要父母多加提點,孩子便能夠學得更多、學得更快。
同時,筆劃多的字構造獨特,反而更容易辨認。
2. 著重結合兒童的心理詞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詞彙,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以及不同的感受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詞彙,沒有兩個人的心理詞庫是完全相同的。
這些與生活經驗、環境、感受有關的詞彙會深印在孩子的腦中,孩子已經掌握這些詞彙的音和義,家長只要與孩子多談話,透過聯想的方法,引導孩子尋找及發展他們的心理詞彙,例如:家長可以問孩子想起「雞」字的時候會想起甚麼?有孩子可能會回答「雞腿、炸雞、麥樂雞」等,孩子並不一定曉得這些字怎樣寫,但他們卻已經能夠讀這些字,明白這些字的意義。
因此,假如家長能夠教導孩子這些字的寫法,孩子便能夠很快掌握這些字,因為這些字是他們最想學的,所以他們會學得很快和很開心。
不過,每個孩子的生活經驗不同,他們的心理詞彙都會不同,所以家長要特別留意。
3. 識字的類別
識字的類別方面,根據識字的功能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3.1 認讀字詞
「認讀字詞」是指能夠在適當的語境中運用字詞。
這類字應該結合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感到學習的內容有趣,孩子學習的時侯感到愉快,學習的效果會倍增。
孩子掌握的閱讀字詞越多,便能夠越早開始閱讀。
但是這類字詞有部份是有很多筆劃的,因此並不是所有的認讀的字詞都適合幼童書寫,最重要的是家長不應該要求孩子默寫這類字,否則會引起孩子討厭。
默書和測驗並不能夠擴闊孩子的適字量,也不能夠鞏固孩子的識字基礎。
只要孩子喜歡閱讀,便可以從閱讀中吸收更
多語文和非語文的知識,孩子的學習能力會更加穩固。
3.2 書寫字詞
「書寫字詞」是指能夠寫出字的正確筆劃和部件結構。
不過孩子的年紀幼小,手指的肌肉及力量比較弱,所以家長應該選擇筆劃比較少,結構簡單的字或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部件讓孩子書寫,而且每次書寫的數量不宜太多。
年幼的孩子對抽象的概念和空間知覺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只要孩子能夠寫出字形的輪廓便足夠,家長不應該要求孩子寫的字像書法家那樣美觀,以免減弱孩子對漢字的興趣。
家長可以從欣賞的途徑培養孩子對漢字的審美觀。
3.3 應用字詞
「應用字詞」是指能夠在適當的語境中運用字詞,應用的模式包括口語和書面語兩種。
家長可以營造一些獨特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能夠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應用學習得到的字詞。
例如:家長可以在家中、在超級市場內、在商場內隨機教導孩子認識社會上應用的字。
書面應用方面:家長可以要求孩子自己動手做生日卡、寫小故事、寫便條、寫日記、寫信給年齡相若的表兄弟姊妹、設計遊戲及遊戲規則等,提供應用的語境和機會給孩子學習。
除此以外,家長也可以要求孩子寫作簡單的句子或者續寫句子等。
如果能夠配合閱讀學習,更可以擴闊孩子的生活詞彙,孩子更能夠掌握應用字詞的能力。
家長也可以藉著這些機會,教導孩子將口語轉換成書面語的方法,例如:「返學」的書面語是「上學」,「返工」的書面語是「上班」等。
最重要的是這些學習活動要像遊戲,只要孩子不覺得是測驗或功課,他們便不會感到學習的壓力,家長要特別注意:當孩子用詞不當的時候,家長只需要糾正孩子的錯誤,不應該責備孩子,以免打擊孩子的學習信心,以及加重孩子的學習壓力。
◎識字教學
學生在識字課程中的連貫性- 在識字課程中,學習到不同的識字策略及心理辭彙,有助日後發展閱讀;聯想字訓練學生的聯想能力,在識字過程中提高學生對字的敏感度,提高了觀察能力,有助發展寫作;默書形式的改變是配合認讀字及書寫字概念;考試內容是要能考查到
學生的識字能力。
當同事明白了識字課程中的深層意義,才能有效地推行。
*猜字遊戲→帶出認讀字與書寫字概念
*如何增加認讀字及書寫字→帶出不同識字策略
*如何選擇學習的詞語→帶出心理辭彙
*如何提升思維能力→帶出聯想字訓練
*如何由識字能力擴展至寫作能力→聯想能力擴展
※家長活動時間:(分組活動)
-利用識字策略將詞語分類→有系統學習字詞
- 聯想字、說故事→將聯想能力連貫寫作能力
附錄:
文字創意教學
(一)部首:同部首字、、配對部首、認識部首、字的結構配對方位字、加法寫字、疊字同形字、字的組合、字的分類
*找出相同部件讓學生從已認識的部件出發,學生找出每個字都有相同的部份、學生學習每個字的負擔也減少了一半、同中見異的部分正是學生要學習的部首
*「部件偏旁」測量法是將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或有相同部件的字,刪去它的偏旁或部件,讓兒童再填上目標字的偏旁或部件。
*「部首」測量法是將字詞中的部首刪去,只寫出偏旁,讓兒童重新填上部首
(二)字:同音字、同韻字、同義字詞、反義字詞.、字的聯想、文字的故事、分辨是非、猜字謎.、文字樹、類比配對、象聲字
*字裏故事: 教師將同類部件的字組合成一個系列,並用故事將它們串連起來,有助記憶
(三)詞:詞的分類、詞的組合、字頭詞、字尾詞、分辨詞性、成語會串
*詞的聯想:教師透過教學時的識字材料,鼓勵學生寫出聯想字詞,這些字不一定與主題有直接的關係,只要他們想到便寫下來。
*成語接龍:每組學生抽出一個詞語,運用接龍的方法你一言,我一語,看哪一組能說出最多的詞語
*口述生活經驗及心理詞彙: 發展學生的心理詞彙(mental lexicon),這是人腦中的詞庫,人類
腦袋中能儲存成千上萬的字詞,大部分的詞彙都是以小片段的形式儲存在腦袋內,我們能於瞬
間將它們提取出來。
*「句中填詞」法是將句子中的一些重要字詞刪去,讓兒童重新填上
*「篇中填詞句」法是將篇章中的一些詞語或句子刪去,讓兒童重新填上
(四)字詞綜合:配對字詞、扮演字詞、字詞轉換、歇後語、俏皮話、流行語、廣告語、台英語
漢字間架結構表
九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第一二四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