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研
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1e95dc0ddccda38366baf6e.png)
较全面的理解为遵循最佳、最新证据的医学,是指临床 医生在获得了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 纯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找出患者的主要临 床问题(诊断、治疗、预后、康复…),运用最佳、最 新的科学证据作出对患者的诊治决策,同时在患者的合 作下接受和执行这种诊治决策,从而尽可能地取得最好 的临床效果。这种临床的医疗实践,就称为循证医学。
证据分级:老五级→新五级→新九级
新五级证据
绪论:循证医学的基 本理论和原则
Outlin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第一章
循证医学
是什么?
1.循证医学的定义、有关概念及其全面理解(*) 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比较(*) 3.循证医学与cochrane协作网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定义(二)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3、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必备 条件
医生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应用临床技能和经验对病人的 疾病状态、诊断、干预措施的利弊及患者的价值观、期望迅速 学的关键 因素
EBM提倡医生在重视疾病诊断、治疗的同时,力求从患者 的角度出发了解患者患病的过程及感受,尤其是对疾病的疑虑 与恐惧;疾病对机体与身心功能的影响;对诊断、治疗措施的 期望与选择。
简言之,循证医学是基于现在最好证据,兼 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以取得最佳医学实践 效果的医学科学。
三层含义: 1. 一种医学模式 2. 一门医学学科 3. 一种思维/理念
(二)对循证医学模式的理解
1、循证医学是遵循最佳科学依据的医学实践过程 是患者、医生和证据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循证医学评价证据的三个原则
![循证医学评价证据的三个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0da50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e.png)
循证医学评价证据的三个原则循证医学,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看证据说话”。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证据评估难道不是专家的事儿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了解这些原则,让我们在健康选择上更有底气。
那咱们就来聊聊,循证医学里,证据评价的三个基本原则吧!1. 证据的质量1.1 研究设计的层次先来说说第一个原则——证据的质量。
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是怎么做的。
如果研究设计像个拿个破锅炒菜的厨师,那结果自然也不见得靠谱。
我们说的研究设计,像是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等,这些研究设计就像是做菜用的好锅好刀,做得越精细,结果就越可信。
举个例子,随机对照试验就像是精心调制的菜肴,经过严格的程序和控制,结果一般都比较可靠。
而如果是某个小组的观察研究,那就有点像随意放盐的菜,结果可能因为某些细节处理不当而不太准确。
简单说,就是研究设计越严谨,结果的可信度也越高。
1.2 数据来源的可信度其次,就是数据的来源问题。
如果数据是从靠谱的地方来的,那自然让人放心。
就像你去市场买菜,选择有信誉的摊位,不容易买到过期的菜一样。
如果数据来源不明或者研究者有利益冲突,那这些数据就像是掺了水的牛奶,虽然看起来像牛奶,但实际效果就打了折扣。
2.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1 效果的大小接下来,咱们聊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这部分就像你吃到的菜的味道——效果的大小非常重要。
你可能听说过“有效性”和“显著性”这两个词。
简单来说,有效性就是这道菜的味道是不是能让你满意;显著性则是菜的味道有没有特别突出,让你一尝就知道这是好菜。
研究结果的效果越大,说明它对我们有用的可能性就越高。
2.2 结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的稳定性也非常关键。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了十几次实验,每次结果都差不多,那这个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就很高。
反之,如果结果总是起伏不定,那就让人觉得不太靠谱。
这就像是做菜时调料的比例,如果每次都差不多,菜的味道就稳定;但如果每次都加不同的调料,那味道肯定是千变万化的。
循证医学概论
![循证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9dfa1755270722192ef79c.png)
Q服从自由度为M-1的χ2 分布.
计算合并的效应值
固定效应模型的合并效应值 : (各研究的效应值相等)
其方差为:
∑W d d = ∑W
i i
i
1 Sd = ∑Wi
2
计算合并的效应值
随机效应模型的合并效应值 : (各研究的效应值不等) DerSimonian and Laird方法
d DL = Wi * d i ∑ Wi * ∑
主要内容
一,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 循证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 循证医学的基础 四,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五, 系统评价的方法
一, 基本概念
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 遵循证据的医学 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 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病人的诊治方案.实施 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照最好的研究证据, 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 ——David L. Sackett
级别 I级 级 II级 级 III级 级 IV级 级 V级 级 临床研究结论
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RCT 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
推荐级别
B:可靠性较高,建议 :可靠性较高, 使用
:最高, 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或 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A:最高,金标准 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或 分析
:有一定的可靠性, 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 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非随 B:有一定的可靠性, 机对照研究) 可以采用. 机对照研究) 可以采用. 无对照的病例观察 无对照的病例观察 个人经验和观点 C:可靠性较差,可供 :可靠性较差, 参考 D:可靠性最差,仅供 :可靠性最差, 参考
管事件的危险性最低 .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循证医学和基本原则
![循证医学和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903d9650722192e4536f652.png)
循证医学的提出与发展
1948年第一篇临床对照试验结果在英国发表。 1972年Cochrane:应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证据之所
以重要,是它比任何证据更为可靠。 1976年Glass:Meta-analysis (MA,汇总分析,荟萃分
析)。 1987年Cochrane:RCT系统评价 (systemic review, SR)。 1992年Sackett: 正式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
回应:英国卫生部与WHO联手,以产科为试
点,开始收集和总结。
13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也称对照临床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CCT),即将研究对象按随 机化的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然 后,试验组给予治疗措施,对照组不 给予该治疗措施,而给予安慰剂 (placebo),前瞻性观察两组转归结 局的差别。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在医疗决策中必须 将 1)最佳临床证据、2)个人经验、3) 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完美结合起来。
4
Part One : Introduction of EBM Part Two : Basic Concepts Part Three: Literature Retrieval of EBM Part Fou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31
循证医学国外应用简况
2 临床实践
丹麦根据CSR结果取消了对孕妇进行常规超声 波检查的规定,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印度利用CSR建立了防治失明的国家项目评价 标准。
加拿大根据CSR结果修订了原定降低中风治疗 费用,裁减医护人员的计划。
循证医学复习重点
![循证医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3db1eaf705cc1754270904.png)
循证医学第一章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指所有医疗卫生的决策都应当依据当前最佳的、可获得的研究证据。
P12.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对临床医务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临床医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专业技能,提高对疾病的判断能力并通过实践积累诊疗经验;②现代的临床医生应掌握如何鉴定和评估临床研究技能。
毕竟个人的临床经验往往是有限的,且不够全面;③临床医生应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具体患者的情况恰当地应用现有的研究证据,采用利大于弊的治疗措施。
P23.EBM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证据产出的研究;②传播和使用证据。
同时,这两方面的研究又有赖于方法学的研究。
P34.中医药学属于传统医学范畴,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补充与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P55.(熟悉了解)循证医学方法在中医药应用的现状 P5:1传统的临床评价多为经验总结,缺乏严格设计的前瞻性对照试验研究,使得好的治疗方法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询证医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医辩证和治疗在临床的应用加以验证,以确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6.实践循证医学的中医药可能面对的挑战包括:①中医师和研究人员的观念更新和转变,能够接受新的科学评价方法;②其次,需要对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临床研究人员进行方法学的培训与教育;③培养循证实践的技能(提出正确的问题、查找文献与鉴定研究的能力、严格评价的技能、研究综合的能力、解释与使用证据的能力);④此外,需要对现有研究方法学进行改进或创新,确定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优先领域。
P7第二章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利用已有的或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时间或人群特征分类,将健康人群或患病人群的分布情况真实地展现出来的一类研究方法。
P102.现况研究(survey):指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点或时期内、特定范围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联。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fbc9a1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f.png)
病因和不良反应的循证证据
03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证据的质量评估
研究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
研究的科学性
样本的代表性
研究的可重复性
研究的发表偏倚
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研究结果是否能够推广到总体
研究方法和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评估研究结果发表偏倚的风险,避免结果被夸大或歪曲
制定清晰、严格的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以确保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
证据质量的提高与控制
优化研究设计
提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等高级研究设计,提高证据质量。
统一评价标准
建立和完善统一、透明的证据质量评价标准,避免评价结果的主观偏倚。
证据更新的及时性与临床实用性
开展快速更新评价
对新兴领域和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快速更新评价,以指导临床实践。
当前研究中尚存在一些方法学局限性,例如证据质量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说明制定临床实践指南的流程和方法,包括证据的收集、评价和整合。
临床实践指南的实施
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临床实践指南,包括指南的宣传、培训和监督等方面,同时注意指南的个体化和灵活性问题。
要点三
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循证评价
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介绍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评价对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其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疗差错和促进医疗发展的作用。
AMSTAR评分系统包括11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回答的肯定程度分为是、否、不适用三种答案,总分为0-11分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14d5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e.png)
• (三)适用性 • 定义: • 证据地适用性(applicability)即
外部真实性(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在目地群 以及日常临床实践能够重复再现地 程度,或者研究过程及其预后与临床 实践日常模式间地相似程度。
– 影响因素:
– 研究群与其它群地特征差异,研究对象类 型以及社会环境与经济等因素,增加研究 对象地代表性可以适当提高外部真实性。
– 评价要点:
– 着重关注证据所涉及研究对象地代表性 及其与拟应用对象在口社会学特征与临 床特征上地相似性,拟应用对象所处环 境是否与产生证据地环境相匹配,包括 力,技术与设备条件等方面。
第三节 证据评价地具体内容与
基本步骤
一,证据评价地具体内容
• (一)研究目地 • (二)研究设计 • (三)研究对象 • (四)观察或测量
强度 – 1992年AHCPR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 – 1996年NEEBGDP证据分级
• 2001年SIGN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 • 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 • 2001年美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心提出地证
据金字塔 • 2004年GRADE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等
• (二)牛津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
•
• ③若该研究证据是真实可靠地,是否 有可能改变现有地医疗实践方式。
• (三)确定研究证据地类型 • 表4-2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类型(方案)
• (四)合理选择评价工具 • 1.原始研究地评价工具 • 随机对照试验地报告质量评价工具有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
循证医学
第四章 证据评价地基本
原则与方法
循证医学知识点整理
![循证医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60250bc77da26924c5b059.png)
《循证医学》第一章【绪论】一、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
1.核心思想:医务人员在所有的临床医疗实践中,都应该遵循和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信息,使对病人的诊治决策建立在科学证据基础之上。
2.基本原则:1)证据必须分级以指导临床决策2)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出临床决策3.循证医学的特点:①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证据:科学和真实系统和量化动态和更新共享和实用分类和分级肯定、否定和不确定②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③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和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二、如何实践循证医学?①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②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③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④医疗环境四、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1、高素质的临床医生2、高质量的最佳研究证据——指真实、可靠、实用的临床研究证据。
3、临床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4、患者的参与5、现代医疗基本设施与条件五、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型(类别)1.提供证据:从事此方面工作的人员为“证据提供者”。
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家、临床各专业专家、医学统计学专家、医学信息工作者等。
2.应用证据:从事此方面工作的人员为“证据应用者”。
包括:从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各领域的医学专业人员。
六、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和方法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把对临床信息的需要转变为能回答的问题,包括:临床表现-任何正确获得和解决从病史和体检中得到的发现;病因-任何确定疾病的原因鉴别诊断-精确性、正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安全性预后-可能产生的临床过程和并发症治疗-选择、费用预防-确定和改变危险因素降低疾病发生机会2.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全面收集证据搜索、跟踪最好的证据——①教科书、专著、专业杂志②电子出版物或数据库③图书检索、会议资料、专家通信3.严格的文献评价,找出最佳证据——从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临床价值及适用性严格评价收集到的证据。
(循证医学课件)第4章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循证医学课件)第4章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ebf6b6bd64783e09122bec.png)
(三)研究对象
➢目标人群定义是否明确; ➢研究对象有无公认的或金诊断标准以及恰当的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样本的代表性如何; ➢样本量是否足够; ➢研究对象分组是否保证了组间均衡可比。
(四)观察或测量
➢研究变量有无明确的定义; ➢是否采用客观指标; ➢变量的测量方法是否恰当; ➢结局变量是否明确、有无准确定义,是中间性
➢二次研究证据是指——
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的基 础上,应用科学的标准,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 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 次的研究证据。
但其质量取决于原始研究证据的水平。
➢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等。
➢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
☻此外,还有grade证据分级标准,参见本 书其他章节。
§2 证据评价的意义与基本要素
一、证据评价的意义
☻可从来源众多、良莠不齐的海量研究证据 中查阅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改进医生的 临床诊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
☻可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真 实、可靠的依据;
➢ 评价研究证据时务必实事求是,本着科学精 神善于发现其优点、使用其有利的部分,
➢ 同时客观估价其缺陷,以利于临床循证医学 实践中取舍。
(六)正确认识阴性结果
➢ 研究者都希望获得肯定的、有效的阳性结果。
阳性结果文章比阴性结果文章容易发表, 有较多机会发表高影响因子期刊,有更高引用率。
➢ 否定一项无效甚至有害的干预措施,其贡献不亚于肯 定一项确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重点关注证据所涉及临床问题是否明确具体、所
(完整)循证医学每章重点
![(完整)循证医学每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4054355fbfc77da369b1a4.png)
循证医学第一章概论EBM--—概念: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
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
EBM实践就是通过系统研究,将个人的经验与能获得最佳外部证据融为一体。
EBM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专家确定治疗指南、政府制定卫生政策都应根据现有的最佳证据来进行。
EBM--—医学实践的步骤(五步曲)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严格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EBM证据的分级级别I:研究结论来自对所有设计良好的RCT的Meta分析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级别Ⅱ:研究结论至少来自一个设计良好的RCT。
级别Ⅲ: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
级别Ⅳ: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比较和相关描述及病例研究。
级别Ⅴ: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第二章统计方法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可信区间主要用于估计总体参数,从获取的样本数据资料估计某个指标的总体值(参数)。
EER即试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experimental event rate,EER)如对某病采用某些防治措施后该疾病的发生率.CER即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control event rate,CER)如对某病不采取防治措施的发生率。
危险差(rate difference,risk difference,RD)两个发生率的差,其大小可反映试验效应的大小。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RR)是前瞻性研究中较常用的指标,它是试验组某事件发生率p1与对照组(或低暴露)的发生率p0之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用来表示试验因素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
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研
![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研](https://img.taocdn.com/s3/m/e597a5dea58da0116c1749b9.png)
5、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涉及的干预措施或试 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 验方法在你的医院是否可行? 验方法在你的医院是否可行? 如果文章涉及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 如果文章涉及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且研究 的干预措施或试验方法在你的医院也有条件实行,这样的文 的干预措施或试验方法在你的医院也有条件实行, 章值得深入阅读。 章值得深入阅读。
相关性
4、如果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为你的患者 如果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 所关心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有无直接的影响? 所关心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有无直接的影响?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摘要的结论部分初步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摘要的结论部分初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如果某篇文章的结论为通过某种治疗方法,脑卒中患 例如,如果某篇文章的结论为通过某种治疗方法, 者偏瘫肢体的肌电图有明显改善,并未涉及肌力和活动能力; 者偏瘫肢体的肌电图有明显改善,并未涉及肌力和活动能力; 但对于患者、医生来说, 但对于患者、医生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经过治疗后偏瘫肢 体的肌力是否改善、能否活动, 体的肌力是否改善、能否活动,因此该研究提供的信息并不 是你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是你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3、该研究是否由某个组织所倡议,导致其研究设计或结果 、该研究是否由某个组织所倡议, 可能受到影响? 可能受到影响? 这个问题主要考虑研究资金的来源可能导致的偏倚。 这个问题主要考虑研究资金的来源可能导致的偏倚。 大多数杂志要求研究人员说明研究资金的来源。 大多数杂志要求研究人员说明研究资金的来源。 如果一个研究有药厂或其它商业组织资助, 如果一个研究有药厂或其它商业组织资助,应要求研究 人员保证其研究的设计和结果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 人员保证其研究的设计和结果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
循证医学-五年制-5-证据的评价-2012
![循证医学-五年制-5-证据的评价-2012](https://img.taocdn.com/s3/m/8ed0b443cf84b9d528ea7ad5.png)
干预措施的效应如何 效应值的精确性如何
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你的患者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研究对象差异较大 该治疗方案在你的医院能否实施 你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的利弊如何
你的患者对治疗结果和提供的治疗方案的价值观
循证医学
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四、评价预后研究证据的基本原则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停
停
停
循证医学
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二、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
原始研究涉及的主要临床问题及其常用的设计方案 临床问题 病因:评价某种因素是否与疾病的发生 有关 诊断:评价某一诊断试验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或评价某一试验在应用于人群时检 测临床前期病例的准确性 治疗:评价某种治疗方法如药物、外科 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的效果 预后:确定疾病的结局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试验 队列研究 常用设计方案 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 究 断面研究(将新的试验与金 标准进行比较)
循证医学
如何评价临床研究证据
公共卫生学院 孙奕
主要内容
概念 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重要性
如何评价临床研究证据
各类研究证据的评价原则
循证医学
证据的评价
教师
孙奕
例:
例: 47岁 绝经期妇女 医生建议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文献资料: 理由: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可降低严重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 反对的理由: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会 – 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 雌激素增加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根据研究证据提供的试验结果所计算的验后概率是否能够改变你 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有益
– 根据试验结果是否能有助于判断下一步的诊断、治疗决策 – 你的患者是否愿意进行该诊断试验检查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证据的循证评价与应用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证据的循证评价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72565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0.png)
循证医学第十六章临床经济学评价证据的循证评价与应用主要内容•临床经济学评价概述•临床经济学评价的基本要素•临床经济学评价的类型•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案及其流程•临床经济学评价研究证据的评价原则•临床经济学评价研究证据的临床应用一、临床经济学评价概述•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科学,是一门研究卫生保健中的经济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有限的资源如何向卫生行业分配,以及卫生行业内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的学科。
•临床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是临床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从资源的投放(成本)和效果两个方面,对不同选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
它的基本内容是确认、衡量、比较待评价候选方案的成本和收获。
二、临床经济学评价的基本要素有2类基本要素:)成本(cost)直接成本指直接提供卫生医疗服务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
包括:•直接医疗成本:•指卫生服务过程中用于治疗、预防、保健的成本。
如住院费、药费、诊疗费。
•直接非医疗成本:•指患者因病就诊或住院所花费的非医疗服务的成本,如患者的伙食、交通、住宿、家庭看护。
直接非医疗成本因条件差异大,难以准确计算。
间接成本•又称生产力成本,是指因疾病、伤残或死亡所导致的患者和其家庭的劳动时间及生产率的损失。
如因病损失的工资。
隐性成本•指因疾病或实施预防、诊断等医疗服务所引起的疼痛、忧虑、紧张等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不适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这部分成本是难以估计的成本。
)健康产出效果•指因为疾病防治所带来的的各种卫生方面的直接结果指标的变化,如发病率或死亡率的降低、治愈率的提高以及人群期望寿命的延长。
•效果指标可分为中间指标和终点指标两大类。
前者如血压、血糖,后者如心肌梗死、死亡。
应尽量采用终点指标。
效益是用货币单位对健康产出的量化测量。
分为:•直接效益•指实行某项卫生计划方案之后所节省的卫生资源。
循证医学_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循证医学_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d0432c52d380eb62946dfd.png)
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
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某一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 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所得 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 得到的更高层次的证据。
主要包括: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 决策分析、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报告及 卫生经济学研究等。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原始研究证据
(1)定义:采用随机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 象(病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 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或环境下,同步进 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测 量试验结果,评价试验设计。
在一组受试对象中按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应用后, 观察其干预效果。
A
B
洗脱期
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性研究,比较两种不 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等。
病例-对照研究原始研究证据
也叫回顾性研究,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 过去对某些可疑因素的暴露情况,进而判断该暴露 因素与疾病(或特征)联系的流行病学方法。
通过比较两组可疑因素的暴露情况,可以判断 该因素与疾病(或特征)之间是否却是存在联系, 联系的性质以及联系强度。
经济学特性和社会学特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为各层次的决策者 提供合理选择卫生技术的证据。
卫生经济学研究 是应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来解决卫
生事业中的问题,希望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产出的分支学科。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
第二节 证据评价的意义和基本要素
一、证据评价的意义
减少查找证据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554971561252d380eb6edd.png)
也叫前瞻性研究,以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为 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暴露 程度进行分组,然后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 组的疾病效应的一种流行病学方法。
观察性研究,研究者对暴露因素不能进行控 制,分组自然形成,并有同期对照,是群体研究 中的常用方法。 产生的证据和论证强度逊于RCT,但可行性好, 是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证据的较科学的研究方 案,是非随机对照治疗试验证据的常用方案之一。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原始研究证据 随机对照试验必须是包括至少一个试验组和一
个对照组的临床试验,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时进行 登记和随访研究,病人接受哪种治疗方案完全采用 随机过程。
目前国际上就一些常见疾病开展了国际性的大
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较为著名的是HOT试验 (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高血压最佳 治疗方案随机对照试验)。
交叉试验原始研究证据
对两组受试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观 察一段时间后,再将处理措施相互交换,然后对 比分析结果的设计方法。
对象1 对象2 A B A B
洗脱期
适用于观察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 临床症状或体征在病程中反复出现的慢性疾病。 也可应用于预防药物的效果观察。
队列研究原始研究证据
第四章 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证据的分类与分级
按研究方法分类:
原始临床研究证据 二次临床研究证据
按用户需要分类:
系统评价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决策分析
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06f317b4daa58da0114a58.png)
第三节 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证据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初筛)
第三节 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研究证据的类型(初筛)
第三节 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针对证据类型进行评价(评价)
三、证据评价的注意事项
方法学评价是基础 证据的真实性是重点 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 力求全面系统 实事求是 正确认识阴性结果
系统评价( Systematic review,SR)二次研究证据
循证医学实践的最佳证据 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评价临床研究方法,是针 对某一临床具体问题(疾病/干预措施),系统全 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 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 对所有的研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筛选出符合质量 标准的文献,联合所有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 价(定性或定量合成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按获得渠道分类:
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 灰色文献 在研的临床研究证据 网上信息
按研究方法分类
1、原始研究证据(Primary research evidence)
对直接在患者中进行单个有关病因、诊断、预 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 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队列研究、 前-后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非传统病例-对 照研究、横断面设计、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及叙述 性研究等。
第四章 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证据的分类与分级
按研究方法分类:
原始临床研究证据 二次临床研究证据
按研究问题分类:
病因临床研究证据 诊断临床研究证据 预防临床研究证据 治疗临床研究证据 预后临床研究证据
循证医学:预后证据的循证评价
![循证医学:预后证据的循证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d8b6bcc7375a417876f8f9a.png)
2.预后研究证据评价的意义
① 了解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危害性,帮助临 床医生作出科学的治疗决策
② 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通过改变预后因 素改变预后,有助于改善并干预疾病的结局
③ 通过预后研究正确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
3. 预后研究的常用指标
① 疾病预后研究常用方法:最佳设计方案是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I:手术治疗: operable C:中老年患者: old patients O:复发时间,生存期:survival
2. 证据的检索
临床循证时数据资源的选择原则
➢ 据单位订阅情况,依次选择 Summaries、Synoposes、Sytheses 和Studies
➢ 一旦在某一步解决问题,无需继续 搜索下一级别的数据库
的疾病
➢ 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生存曲线等): 适用于病程长 、病情重、致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观察
应用预后指标的注意问题
首先要根据疾病 的特点选认 标准的指标
要特别注意率所 反应的信息
内容
一、概述 1. 相关概念 2. 预后研究证据评价的意义 3. 评价疾病预后的指标 二、预后性研究证据的循证步骤 1. 问题的提出(PICO式问题) 2. 证据的检索 3. 证据的评价 4. 证据的应用
二、预后性研究证据的循证步骤
1. 问题的提出(PICO式问题) 2. 证据的检索 3. 证据的评价 4. 证据的应用
38岁年轻男性患者,按照TNM分期T3N1M0,属 ⅢB期,并没有合并其他全身疾病
1.问题的提出(PICO式问题)
P:结肠腺癌年轻患者:Young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某种原因未能观察得到患者的明确结局(即终点事件),故不知道该患者的确切生存时间,它提供的生 存时间信息不完全,包括失访、死于其他疾病、观察到截止日尚存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的基本格式(以研究原著为例)
1.文题 2.作者署名 3.研究单位 4.摘要 5.关键词 6.正文: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文章的研究策略是什么?
该研究策略用于解答作者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否恰当?
如果不恰当,这个研究所产生的结果有多大的价值?
常用的研究策略包括
研究因素是什么?
研究因素是什么? 如何测量这些研究因素? 这些测量方法是否有误?
如果有误,是否会对结果造成明显的偏倚?
结局因素是什么?
结局因素是什么? 是否所有相关的结局因素均被考虑到?
如何测量这些结局因素?
是否存在测量误差? 被遗漏的结局因素是否重要?
测量的误差是否使结果产生明显的偏倚?
原始研究涉及的主要临床问题及其常用的设计方案
研究目的
病因研究 临床疗效研究 诊断试验评价 预后研究 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
设计方案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试验 性研究、横断面研究 试验性研究(RCT) 横断面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横断面研究
特殊病例描述和介绍
个案报告、病例分析
证据评价的基本方法
5、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涉及的干预措施或试验 方法在你的医院是否可行? 如果文章涉及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且研究的 干预措施或试验方法在你的医院也有条件实行,这样的文章 值得深入阅读。
6、如果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会改变现有 的医疗实践?
如果文章涉及的干预措施或试验方法,你过去未在类似 的病人中使用过,也许新的尝试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因此, 有必要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相关性
4、如果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为你的患者所 关心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有无直接的影响?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摘要的结论部分初步解决这个问题。例 如,如果某篇文章的结论为通过某种治疗方法,脑卒中患者 偏瘫肢体的肌电图有明显改善,并未涉及肌力和活动能力; 但对于患者、医生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经过治疗后偏瘫肢 体的肌力是否改善、能否活动,因此该研究提供的信息并不 是你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分析:此实验涉及两个因素,即“激素用与否”和“补骨1号用与 否”,如果这两个因素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着交互作用,则第三 组的效应就包括激素的效应,补骨1号的效应,以及它们共同作用的 效应,本实验只安排了激素组,并没有安排单用补骨1号组,因而在 实际分析时就不能将两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的效应反映出 来,而有可能将其交互作用的效应归结为单用补骨1号的效应。 应再安排一组单用补骨1号组,这样就有四个组,为两个因 素各有两个水平的四种组合,这样的设计类型为两因素析因设计, 不仅可以分析出各因素单独的效应,而且可以分析出因素之间可能 存在的交互作用的效应大小。
根据常识,正常人群中的血型构成存在较大差异,AB型所占的比 例就是最少,作者没有对正常人群的血型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仅根据 自己调查的银屑病人血型构成相差悬殊的情况,并不能说明银屑病人 与正常人群在血型构成上存在差异,作出结论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正确的做法应建立正常对照组,调查正常人群的血型分布情况, 并与银屑病人的血型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则为银屑病 的发病因素提供了某种线索,如果没有差异,则可以认为银屑病发病 与血型构成没有关系。
控制对指标的影响。
由上面可以看出,Ⅲ组包含在Ⅰ组里面,Ⅳ组包含在Ⅱ组里面, 假如血管病变组中血糖控制良好者较少,而无血管病变组中血糖控制 良好者较多,如果两组比较肌酸激酶有差别,则不一定就是血管病变 的原因,而可能是两组中血糖控制良好者构成不同而引起的,这样得 出结论也是不可信的。
举例
原文题目:《酒精对小鼠体质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酒 精对动物体质的影响。方法:选用雌雄昆明小鼠各30只,体重 20~30g。雌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纯水、5%酒精、10% 酒精为唯一饮料连续喂养60d,然后测算动物的体重增加量。结 果:随着酒精浓度提高,雄性小鼠的体重增加量显著变大(P<0 05),而雌性小鼠变小(P<0 05)。
分析:根据常识,动物的进食量对体重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如 果不同组小鼠进食量不同,即使分析出各组小鼠体重增加量不同, 仍不能说明单是酒精的作用。 应在实验设计时,结合专业知识,考虑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对 实验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免因考虑不周,到实验结束时无法 弥补而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本资料在实验设计时,应考虑小鼠 进食量不同对体重增加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实验时记录小鼠每 天的进食量,这样可通过协方差分析,消除各组小鼠进食量不同 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更清楚地表现不同浓度酒精对小鼠体重增加 量的影响。
病例系列报告(临床分析) : 报告经验,不解答问题或验证假说…… 横断面研究 :确定某个健康问题的强度……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因果关系的推断…… 随机对照试验 :判断某干预因素(如治疗)的效果……
该研究所演绎的总体人群是什么?
样本结构是什么? 样本结构能否准确代表该研究的总体人群? 用什么方法抽样? 是否存在抽样偏倚? 如果有偏倚,它是否危害到研究结果的外部有效性?
证据评价的基本方法
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 证据评价的注意事项
真实性
1、这篇文章是否来自经同行评审(peer-reviewed)的杂志?
有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均经过了严格的评审过程, 尽可能筛除有严重缺陷的文章,提高了发表文章的质量。
用。
从文中可以看出,原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两药合用看是否能增加 单用药的疗效,但对照组却选择了不相干的肌苷和维生素治疗。即使 通过分析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好,也不能得出两药合用比单用其中一 种药疗效好的结论,因为原作者对对照组的处理与实验设计的目的不 符,并没有用单用肝炎灵作为对照。结论仅是作者的主观臆断,是没 有说服力的。
统计学方法是否被阐明?
作者使用什么统计方法? 该方法是否适合研究的问题和资料? 是否提供了可信区间? 如果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支持无效假说,是否提供了 该研究的功效?
针对研究的问题,作者作出了什么结论?
研究结论的引述是否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 你同意这个结论吗?
举例
原文题目:《银屑病发病与血型的关系探讨》,原作者 对64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血型观察,其中O型血30例,A型血 17例,B型血17例,AB型血0例。作者通过计算不同血型所 占的比例,认为银屑病的发病与血型有明显的关系。
2、这篇文章的研究场所是否与你的医院相似,以便结果真实时可 应用于你的患者?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阅读作者的单位或进行研究的场所确定。如果 你在乡村医院工作,阅读的文章是在某个大学的专科病房所进行的研 究,你就要考虑其结果应用到你的病人时可能存在环境条件以及患者 本身的差异,当然这不是拒绝这篇文章的重要理由,但如果差异太大, 应谨慎考虑。
该研究中是否可能存在偏倚?
有无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在实验性研究,病例如何分组? 在队列研究,有多少完成随访? 在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是否合适?
是否有什么措施去避免或解决这些偏倚? 这些偏倚是否危害到该研究的内部有效性?
该研究是否考虑到样本量的推算?
研究功效是否被阐明?
样本量是否足以检测有意义的区别 ?
举例
原文题目:《补骨1号对大鼠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的作用》,24 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一组: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 水灌胃),二组:激素组(氢化可的松灌胃),三组:补骨 1 号合用激素组(氢化可的松灌胃的同时加用补骨1号)。实验 一段时间后,测定骨小梁面积等定量指标,经分析,认为补骨 1号有防治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个别
一般
临床重要性
---结果是否具有临床的实际应用价值? 新药 新诊断方法 VS VS 传统药物 传统诊断方法
能力的差异的确值得应用吗?
外部真实性(适用性)
---结果外推到其他人群的能力
一般
个别
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 是什么关系?…..
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研究目的:是否明确、重要、科学、先进、可行? 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可行? 研究对象:定义是否明确?代表性如何?有无入选和排除标准? 观察测量:变量的定义是否明确?指标选择是否合理?测量是否 可靠? 结果分析:统计方法是否恰当?偏倚的处理是否考虑? 质量控制:针对可能的偏倚采取了那些预防措施? 结果表达:效果如何?不良反应多大?不足之处? 卫生经济:是否进行成本-效果,效益,效用分析? 研究结论:是否回答了假说?结论是否可以外推?与他人的结果 是否一致?
循证医学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黄 鹏
证据评价的意义与基本要素
证据评价的意义
证据 医生 专家 患者
政府
公众
证据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证据不一定都是重要的… 证据不一定都是适用的…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
内部真实性
---结果能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实情况? 影响因素: (1)研究设计:直接决定结果的内部真实性 (2)研究对象: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3)研究环境:信息偏倚 (4)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举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文题目:《糖尿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变化的意义》,随机选择住院 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根据临床常规检查分为:(1)血 管病变组(Ⅰ组),(2)无血管病变组(Ⅱ组),(3) Ⅰ组中血糖控 制良好者(Ⅲ组),(4) Ⅱ组中血糖控制良好者(Ⅳ组)。测定各组 糖尿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等指标,并进行比较,说明血管病变及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