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 《我发现的变化》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 《我发现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b89333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0.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具:烧杯、酒精灯、水、冰块、气球、沙子、泥土、筛子、放大镜等。
2.实验材料:白醋、小苏打、气球、蜡烛、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幼儿对种子生长过程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种子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变化?2.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变化(1)教师将水、冰块、气球、沙子、泥土分别放入烧杯中,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触摸、闻、看等方式,感知物体在温度、湿度等条件下的变化。
3.探究活动二:实验发现变化(1)教师演示实验: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观察产生的气体使气球膨胀。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变化,以及火柴点燃后火焰的变化。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让物体发生变化?哪些条件会影响物体的变化?(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以及实验中的趣事。
(3)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发现并记录它们的变化。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并拍照至班级群。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物体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良好,课堂氛围活跃。
4.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延伸至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旁边指导。
2.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结束。
改进措施:1.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可提前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实验中。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我的变化》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我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b1454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2.png)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我的变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并掌握与“变化”有关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2. 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物体变化的过程、季节的变化等;2. 一些小道具,如绳子、纸张、水杯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 (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引人入胜的与“变化”有关的视频,如四季变换的视频。
2. 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的变化,鼓励幼儿进行描述,并询问:“你们觉得视频中都有哪些东西发生了变化呢?”3. 让幼儿尽量多举例,然后教师总结,引出今天的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我的变化’。
”Step 2:词汇表达 (15分钟)1. 教师准备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些物体的变化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长大、蝴蝶的变化等。
2. 教师向幼儿介绍并解释与这些变化相关的词汇,如“发芽”、“长大”、“变成”等。
3. 教师通过示范和板书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并掌握这些词汇。
Step 3:游戏活动 (30分钟)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名“观察员”,其他幼儿成为道具的“变身者”。
2.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小道具,如绳子、纸张、水杯等。
3. 教师播放一段与变化有关的音乐,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将道具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东西。
4. 每个小组的“观察员”观察和记忆道具的变化过程,然后向其他幼儿进行描述,其他幼儿根据描述来猜测道具的变化过程。
5.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直到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一次。
Step 4:互动讨论 (15分钟)1. 教师向幼儿提出一些有关变化的问题,如“你们觉得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呢?”、“请你们描述一下花朵的变化过程。
”等。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5:总结归纳 (10分钟)1. 教师将幼儿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总结起来,梳理出变化的特点和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7bf877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d.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学生将能够: -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变化; - 理解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 培养对观察、实验和推理的兴趣与能力。
1.2 教学对象大班学生(4-5岁)1.3 教学时间本次科学活动将持续一个课时(约40分钟)1.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2个同样的冰块、一个小塑料盒、盐、一个温水杯;•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验报告模板。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与激发兴趣•在黑板上写出标题《我发现的变化》并请学生读出;•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观察到物体发生过变化的例子?比如冰块融化了、水沸腾了等;•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变化例子,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
2.2 引入新知•根据学生的描述,导入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冰块的变化;•首先向学生解释冰块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的变化,例如加热、溶解等;•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将进行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观察和探索冰块的变化过程。
2.3 实验操作及观察1.将一个冰块放在盒子中;2.用小塑料盒测量一份盐,然后撒在另一个冰块上;3.让学生观察两个冰块在室温下的变化,并用实验报告模板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4.引导学生关注冰块的外观变化、速度变化以及溶解程度等方面的信息。
2.4 实验分析及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观察结果,与他们预期的变化进行核对;•提问学生:为什么加了盐的冰块融化得更快?让学生尝试回答,并向他们解释盐会降低冰的融点,从而加快冰的溶解速度;•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并再次强调物体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的变化。
2.5 拓展学习•提出新的问题:除了盐,是否还有其他物质可以加快冰的融化速度?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举例,以促进他们对物质的观察和实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并告诉他们科学家就是通过不断提问和实验来发现新知识的。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主动参与了科学探索活动。
在引入新知时,学生对冰块的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大班科学变化
![大班科学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a7a96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f.png)
大班科学变化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了解事物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科学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大班阶段,幼儿对于自然界的变化和事物间的关系渐渐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班幼儿的科学变化。
一、观察微妙变化在大班阶段,幼儿的观察力逐渐提高,他们开始能够注意到微小的变化。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水温的变化、观察小动物的行为等,幼儿可以逐渐意识到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变化和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提问和比较等方式来发现和理解这些微妙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一盆盛开的花朵,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花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淡。
通过这种观察和思考,幼儿可以理解光照、水分、气温等因素对花的生长和颜色变化的影响。
二、实验探索科学在大班阶段,幼儿逐渐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中,通过实践探究来发现和验证各种科学现象和规律。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测试实验、总结结果,并从中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个简单的水温实验,让幼儿观察热水和冷水对物体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自己发现和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并且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科学游戏的创造在大班阶段,科学游戏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的重要活动之一。
通过创造和参与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进行科学的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场“找不同”的科学游戏。
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两个相似但有微小差异的图案,然后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
通过参与这样的游戏,幼儿既能欣赏美妙的图案,又能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科学故事的引导通过科学故事的引导,可以帮助大班幼儿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科学故事或读取科学绘本的方式,让幼儿接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ed59c84ac5da50e2524d7f61.png)
我发现的变化(大班)作者:单波童颖袁晶晶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11年第02期设计意图: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
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
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
其中。
“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
(2)回顾四季的变化。
“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2)欣赏其他的变化。
我们力求环节安排小步递进。
为达成目标服务。
目标: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准备:1课件《四季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3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过程:一、四季的变化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凋谢;气温降低……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画面上方的文字“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7c4486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b.png)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认识变化是事物本质之一。
2.了解事物变化的形式,即增减变化和质变化。
3.培养观察和发现变化的能力,了解周围的事物变化,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变化是事物本质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1.变化是事物本质之一。
2.如何发现周围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拉近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能力。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选择几幅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同一地方的变化情况。
2.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变化,小组合作发现。
3.讨论让学生分享小组的发现,对同一地方的变化进行对比,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联想出能够识别变化的方法。
4.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选一件物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记录,让学生发现和记录物品的变化情况。
5.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记录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其他学生的变化记录。
6.结论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认识变化是事物本质之一,了解增减变化和质变化,培养观察并发现变化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发现问题,增强了他们的探究和发现能力,培养了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在课程中引入了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使课堂更活跃、生动。
不足之处是,可能因学生经验和观察能力的不足,有的时候会错过一些变化,导致结果比较单薄。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提高他们的细节把握能力。
同时,在引进多媒体的同时也要注重实物的使用,丰富课程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e1d99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d.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变化是常见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物体变化的实例:水变成冰、水变成蒸汽等。
2. 实验材料:水、冰块、锅、火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实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讨论物体的变化是什么样的现象。
2. 实验展示:老师将水倒入锅中,点燃火源,让幼儿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3. 引导讨论: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提问如下:- 水是什么样的?- 火烧水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变成了什么?4. 实验探索: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其他物体的变化,如冰块的变化等。
5. 引导幼儿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物体变化的规律。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幼儿能够了解物体的变化是常见的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师在实验展示和引导讨论环节的表达清晰,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但在实验探索环节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4.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教师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但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图片或视频来引导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5. 教学反馈是否及时:教师在引导讨论和总结环节及时给予了幼儿反馈,帮助他们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物体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教案和教学反思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指导。
大班主题教案《我会变》含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我会变》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473bb411a37f111f0855b12.png)
大班主题教案《我会变》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现自己在成长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了解妈妈生养自己的辛苦,懂得感恩,探索身体动作的变化,尝试用身体进行造型,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我会变》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了解妈妈生养自己的辛苦,懂得感恩。
2.发现自己在成长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3.探索身体动作的变化,尝试用身体进行造型。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一:我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体验生长的快乐。
2.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西游记》第1集;活动室墙上张贴着有关胎儿生长(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播放《西游记》动画片,让幼儿欣赏“石猴出世”画面,了解孙悟空的来历。
2.引导幼儿讨论:我从哪里来?二、自由探索,发现胎儿的生长变化过程。
1.幼儿自由结伴去看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探究: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2.启发幼儿想一想:除了图片上的,你还知道些什么。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
三、交流分享,了解胎儿的生长变化过程。
1.请幼儿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一些秘密。
2.鼓励幼儿质疑,教师直接回答或把问题反抛给幼儿进行讨论。
3.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胎儿的生长变化过程。
四、肢体表现,体验生长的快乐。
1.鼓励幼儿想像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呆了10个月都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动作及生长变化:3.教师小结,让幼儿了解妈妈怀胎十月及分娩的辛苦,懂得要爱妈妈。
【活动延伸】1.制作小礼物送妈妈。
2.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活动二:我长大了【活动目标】1.探索成长的秘密,发现自己在成长变化。
2.感受成长的不易,体验成长的快乐。
3.学习按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准备】1.教师从小孩到大人的一组照片。
2.收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穿戴过的衣服鞋帽等。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我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我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0cdacce4b35eefdc9d33302.png)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我的变化教材简解:进入大班以来,幼儿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暴发了变动很大的变化,引导孩子们诱导看到自己的发展壮大和变化,启发孩子们思考和双亲理解长大的含义,感受自身的变化,学习与他人战略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增强自信心。
活动目标:1、知道并能大胆讲起自己知道在幼儿园三年成长的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成人的快乐和喜乐自豪。
活动重、难点:能够大胆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感受自身的不同,增强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大个子记录。
设计理念:幼儿进入大班在各个发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社区活动通过谈一谈、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发现自身成长的波动,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体验成长会带来的快乐。
设计思路:本活动,以谈话导入,轻松自然的进入主题,通过观看照片真实、形象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说说自己的变化之处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灵活性。
幼儿与教师一起测量身高并进行比较,发现自己从而发现自己胸部上直观的变化,请孩童说说成长的趣事,感受成长的快乐,通过对理想的谈论,引导幼儿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
活动过程:一、我长大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员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发展壮大的想法: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来看看教师的变化吧。
(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积极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爸爸是怎样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2、3-4个幼儿上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ef8cd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3.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物体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了解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炼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杯、塑料袋、液体瓶、铁片等•实验用品:水、砂糖、酱油、盐酸、氢氧化钠、稻米等•讲义、PPT、写字板、白垃圾袋等教学过程导入:我发现的变化1.老师使用PPT展示一张毛笔字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毛笔字会变化?除了毛笔字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变化?3.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将物体发生的变化分类,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新课讲解: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老师向学生讲解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PPT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三态的变化,辅助学生理解三态及相互转化的知识点。
实验环节:常见物质的变化1.将水和砂糖混合在一起,加热后观察结果,让学生发现砂糖溶解的变化。
2.将水、盐酸和氢氧化钠依次加入瓶中,观察瓶内气体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
3.将铁片放入盛有稻米的塑料袋中,通过观察铁片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不可逆性。
总结:探究变化的原因1.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实验中发现的规律。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根本原因:温度和化学反应。
3.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开启下一节课的学习探究之旅。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公开课,《我发现的变化》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但是在实践中,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需要加强对实验安全规则的宣传和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变化》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6ed50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c.png)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变化》设计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和感知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1.2 技能目标:2. 学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1.3 情感目标:3.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探究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1. 各种物质变化的视频或图片。
2. 实验材料:水、盐、糖、醋、气球等。
2.2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2. 实验操作区域。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1. 邀请幼儿观察和分享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2.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物质会发生变化?3.2 主题活动:1. 演示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
2. 邀请幼儿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物质变化。
3. 组织讨论:物质变化时,我们的感觉是什么?4. 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3.3 巩固拓展:1. 观看物质变化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分析变化原因。
2. 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3.4 总结结束:1.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2. 总结物质变化的特征和原因。
第四章:活动注意事项4.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4.2 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
4.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作业:1. 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协助幼儿进行家庭实验。
2. 请家长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描述。
5.2 环境创设:1. 利用活动中的实验材料,创设科学实验角。
2. 邀请幼儿自主进行物质变化实验,培养其探究精神。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案参考书籍:《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幼儿科学探究与应用》6.2 网络资源:幼儿科学教育视频素材库幼儿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7bcab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e.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发现的变化》引言科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世界。
在教学中,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科学公开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分享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以供幼儿园教师参考。
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变化过程。
2.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验和观察。
3.能够运用提问和探究的方式探索问题。
4.能够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薄皮蛋、冰块、明胶水、水杯、勺子、纸巾。
2.教学辅助工具:温度计、简易显微镜。
3.教师准备:教案、实验指导、教学表现评价表。
教学环节1. 导入(5分钟)教师问幼儿:“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万物变化?凡是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一下什么是‘变化’。
”2.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示范:“现在我有一个小薄皮蛋,请大家看看,这是一个新鲜的薄皮蛋。
”教师将薄皮蛋递给幼儿,让幼儿观察薄皮蛋的外观和气味。
然后,教师问幼儿:“有谁知道怎样能够让小薄皮蛋变化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接下来,教师将小薄皮蛋吸到水杯中,倒入一点明胶水,加入冰块,让幼儿们观察变化。
然后,教师将小薄皮蛋从水中取出,放在干燥的纸巾上,让幼儿继续观察变化。
3. 实验记录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薄皮蛋的变化过程,然后让幼儿进行实验记录。
幼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薄皮蛋的内部结构,加深对变化的理解。
最后,教师与幼儿合作总结实验结果,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并评价幼儿的表现。
4. 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合作回顾今天的实验过程,总结变化的本质和特点。
同时,教师将幼儿的表现评价表进行分析,反思一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导入环节应该注意幼儿的兴趣点和理解程度,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提问。
大班科学:变了变了
![大班科学:变了变了](https://img.taocdn.com/s3/m/dfdf052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4.png)
大班科学:变了变了引言变化是自然界的基本现象之一,大班幼儿对于变化的认知十分关键和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大班幼儿在科学实验中发现、观察物体的变化的过程、细节以及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认识并探究变化现象。
变化实验幼儿阶段是发现自然现象和变化的重要时期,科学教学应当适合幼儿认知、好奇心和探索的特点。
利用简单的实验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并认识变化现象。
实验1:气球放气材料:•一个充气的气球步骤:1.引导幼儿兴趣,让幼儿对着气球大声吹气或利用泵来充气;2.告诉幼儿所充的气球一开始是膨胀的,并注意充气时不要充太满;3.轻轻地放一点气,观察气球的变化并提问,例如:气球变成了什么样子?是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会变化?等等。
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能够发现气球随着放气,变得越来越小,学习到气体的特性。
实验2:融冰材料:•冰块•盐•两个透明塑料杯步骤:1.让幼儿将冰块放入一个透明塑料杯中;2.在第二个塑料杯中倒入适量的盐,让幼儿对盐产生兴趣,询问幼儿盐的成份是什么,是否可以吃,会不会融化冰块等问题;3.将盐倒入装有冰块的杯子中,看融化的过程;4.观察冰块的变化和提问,例如:冰块变化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化?结果:幼儿会发现通过加盐,冰块融化得更快,因为盐降低了冰的凝固点,所以冰块可以在低于常温的条件下融化。
这也引发了幼儿们对盐的好奇和兴趣。
教师引导与扩展幼儿所探究的问题,对于幼儿的思考和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拓宽视野和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但不宜过多发言,应当鼓励幼儿自己思考和讨论,帮助幼儿们自己发现问题和答案。
2.教师应将实验结果和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反思、思考和提出问题。
3.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回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扩展幼儿的科学知识。
总结科学教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知识技能。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变了变了》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变了变了》](https://img.taocdn.com/s3/m/67b5929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f.png)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变了变了》一、教案背景《变了变了》是一堂适合年幼儿园大班的科学课。
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将学会观察和理解物体的改变,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物体的改变;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例如盐、水、碗等2.实验工具:例如匙子、玻璃杯等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实验过程展示四、教学内容与流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改变,引出“变了变了”的主题。
2. 实验操作(15分钟)1.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准备。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
3.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所见。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观察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五、拓展与延伸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更多物体的改变现象,或者进行相关延伸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六、评价与反思1.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七、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个物体的变化过程,可以是水的蒸发、冰的溶解等,带回学校分享给同学。
八、教学反馈在下一堂课上,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引导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变了变了》这节精心设计的科学课,相信学生们不仅能够体会物体的变化,还能够在实验中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真正体会到科学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c7fb0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77.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这是优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教案文章,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
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
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
其中。
“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
(2)回顾四季的变化。
“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2)欣赏其他的变化。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感受身边的变化,大胆地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3.在生活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及观察、比较、想象、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四季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粉笔、固体胶水、速溶奶茶、大米、未充气的气球、铁丝、香蕉、苹果、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纸张、橡皮泥、肥皂等。
3.文字的变化动画、通讯工具演变PPT。
活动过程一、四季的变化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当冬姑娘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周围有哪些变化?幼:天气会变冷、会下雪、会穿厚衣服。
师小结:当冬姑娘到来时,我们的周围会发生许多变化(树叶变的枯黄,纷纷掉落、气温降低、会下雪、花儿凋谢、人们会换上冬装御寒。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我发现的变化》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dcfd6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c.png)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四周的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觉的各种变化。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通过观看、沟通与争论等活动,感知四周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活动预备:1、课件《四季的变化》,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饮料瓶(内装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橡皮泥、毛巾、肥皂、纸质小盒子。
2、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变化、货币的演化、文字的演化、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活动过程:一、四季的变化1、发觉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师(小结):大家发觉冬季来临时有很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调谢;气温降低……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关心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让幼儿区分“春”“夏”“秋”“冬”,引导幼儿观赏四季的特征,并区分四季的不同,巩固幼儿对四季的熟悉。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1.沟通:我发觉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究竟会不会变?谁有不同看法?(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老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究竟会不会变?谁有不同看法?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儿园大班《我发现的变化》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我发现的变化》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0276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f.png)
幼儿园大班《我发现的变化》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视频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 主题分享:教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视频,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变化,如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等。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变化。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让幼儿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是正常的。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一个“变化展示区”,让幼儿将自己发现的变化展示出来。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变化。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对于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幼儿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是正常的,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六、教学内容: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如天气、季节、动植物的生长等。
2.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变化,如日常用品的使用、食物的腐烂等。
3. 通过实例,让幼儿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如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等。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和描述事物的变化。
2. 体验法: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事物的变化。
3.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幼儿传授事物的变化知识。
4. 讨论法: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变化》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变化》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02c2b5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3.png)
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变化》反思二、播放故事完整播放《小马过河》的动画。
从前有一匹小马,从小就和妈妈住在一起,他总是跟在妈妈身边寸步不离。
有一天,妈妈对小马说:“你把这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着麦子来到了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也不知道河水有多深怎么办呢小马在河边遇见了牛伯伯,他问牛伯伯:“牛伯伯,这河水深不深啊”牛伯伯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小腿。
听牛伯伯这么一说小马就放心了,正准备趟过河,刚迈一步,就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水可深了。
”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
小松鼠接着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掉进河里,就被河水卷走了!”小马一听没了主意。
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这时,马妈妈来了,她看到犹豫中的小马,就对小马说:“孩子,这河水的深浅,只有你自己试了才知道呀!”小马小心的试探着,一步一步趟过河噢,原来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三、提问:问题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问题2、老牛说了些什么问题3、小松鼠说了些什么问题4、他们说的对吗问题5:小马是怎么做的活动反思: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幼儿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幼儿感到乏味。
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幼儿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
因此,在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
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4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找朋友》教案反思一、活动设计背景:幼儿园的小朋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很差,对朋友的认识淡漠,不懂得分享等等问题较多,为了让孩子们能从小养成与人为善的健康心理及行为,设计了本课,让他们尝试处理与小伙伴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享受这种交流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自然界的变化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自然界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0f69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e.png)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自然界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变化是自然规律;2.观察并描述自然界的变化;3.通过实地观察,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4.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实物、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材料;2.大自然的环境:花园、公园等;3.幼儿园教室内外环境。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师生交流:师生共同回忆在一天中能发现哪些自然界的变化,如天气、花草生长、树木枯萎等。
2.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呈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如树的叶子变色、鸟儿迁徙、花朵开放等。
2.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对比,向学生介绍自然界变化的原因,如温度、生长周期、气候等因素。
Step 3:实地观察(30分钟)1.带领学生到幼儿园的花园或公园进行实地观察。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发现的自然界变化,如花朵的开放、树叶的变色、鸟儿的飞行等。
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自然界变化的原因。
Step 4:交流讨论(15分钟)1.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界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性。
Step 5:展示成果(15分钟)1.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用图片、图画、文字等形式总结自己在实地观察中发现的自然界变化,要求包括变化的物体和原因等。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相互评价。
四、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发现的变化》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过程简录
活动过程:
说说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
——一转眼呀,我们上幼儿园已经三年啦!在这三年里你有什么变化?
——是呀,孩子们,你们发现自己长大了,……这些都是个令人高兴的变化。
二、生活中的变化
1.第一次选择(看看会变的,再看一样不会变的)
——那么,我们生活中会有变化吗?这些东西都认识吗?因为都是你们熟悉的东西。
我和你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这个实验发生在你的大脑里,需要思考,选择一样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像你一样会发生变化的,请放在这张桌子上。
如果你觉得你选的这样东西,不会发生变化,就把他放在这边。
有想法吗?有想法就来试一试,随意选一样东西,经过思考,放在合适的地方。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
2.第二次选择(只看不会变的东西)
——再给你们一次选择,会变化的放在这里,不会变化的放在这里。
——其实,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身边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
发生变化。
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
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三、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汉字演变、货币演变过程的ppt。
(2)珠穆朗玛峰的变化。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活动反思
在科学活动中,探索态度的养成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这个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左右物品都会变化,有的变化是明显快速的,有的变化是不容易发觉的,有的变化需要借
助外界的力量来形成。
幼儿一开始对很多食物抱着不变化的想法,活
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对变化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