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的设计与试验

合集下载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增产-节水效果试验论文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增产-节水效果试验论文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增产\节水效果试验研究[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旱地马铃薯采用不同覆盖方式下的保墒、增产效果和对降水利用效率及降水生产效益,在年降雨量350mm左右的旱作农业区,旱地应用全膜m型垄侧播,比露地垄作侧播栽培(ck1)和半膜垄作侧播(ck2)栽培模式增产马铃薯908.8kg/亩,增幅为28.4%;降水利用效率达到8.98kg/mm·亩,比露地垄作侧播(ck1)、半膜垄作侧播(ck2)分别高19.3、15.4个百分点,降水生产效益达到3.33元/mm·亩,比露地垄作侧播(ck1)、半膜垄作侧播(ck2)分别高5.72、6.03个百分点,净产值达到1209.05元/亩,比露地增加303.39元;比半膜覆盖栽培亩增加净产值226.2元。

在生产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全膜m 型垄侧播技术,以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益,并且配套配方施肥及良种应用,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马铃薯;覆膜方式;效果;试验研究一、试验点基本情况试验在榆中县清水驿乡杨河村实施,由农户张国泰承担。

该地海拔该地区海拔1870m,年平均气温7℃,≥0℃积温3044℃,≥10℃有效积温2179℃,农作物生长期200d,无霜期平均139d。

年降雨量350mm左右,蒸发量高达1400mm。

属甘肃省中部地区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

土壤类型为黑垆土川台麻土,土壤ph值8.15,有机质1.42%,全氮1.067%,全磷0.889%,全钾2.48%,水解氮52.5 mg/kg,有效磷34 mg/kg,有效钾150mg/kg。

试验试验地为梯田旱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地常年精耕细作,土壤肥力较高。

二、试验设计1.处理设计①露地垄作侧播(ck):按照110cm带距,大小行种植,大行70cm,小行40cm。

②半膜垄作侧播:带距110cm,按照大小行种植,大行70cm,用90cm的地膜覆盖,垄侧种植,小行50cm,不覆盖,3月下旬整地施肥起垄。

马铃薯施肥播种起垄全膜覆盖种行覆土一体机设计

马铃薯施肥播种起垄全膜覆盖种行覆土一体机设计

第33卷 第20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 ol.33 No.2014 2017年 10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Oct. 2017马铃薯施肥播种起垄全膜覆盖种行覆土一体机设计孙 伟,刘小龙,张 华,王虎存,田 斌※(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摘 要:为实现全膜覆盖种行覆土马铃薯机械化种植,针对地膜全域覆盖膜上对行覆土等难题,设计了马铃薯施肥播种起垄全膜覆盖种行覆土一体机。

对样机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确定了液压偏置悬挂装置、跨越式膜上覆土装置、排种系统、碎土整形装置结构及工作参数,解析了核心部件作业机理。

田间试验表明,马铃薯施肥播种起垄全膜覆盖种行覆土一体机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为86%,种薯间距合格指数为89%,重种指数为5%,漏种指数为4%,种行覆土宽度合格率为92%,种行覆土厚度合格率为94%,邻接行距合格率为86%,地膜采光面机械破损程度为48.1 mm/m 2,渗水孔间距合格率为96%。

田间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能够实现施肥、播种、起垄、全膜覆盖、种行覆土一体化作业。

关键词:机械化;设计;农作物;全膜双垄沟;种行覆土;马铃薯种植机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7.20.002中图分类号:S2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7)-20-0014-09孙 伟,刘小龙,张 华,王虎存,田 斌. 马铃薯施肥播种起垄全膜覆盖种行覆土一体机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0):14-22.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7.20.002 Sun Wei, Liu Xiaolong, Zhang Hua, Wang Hucun, Tian Bin. Design of potato casingsoil planter in all-in-one machine combined with fertilizing, sowing, ridging, complete film mulching and planting line covering[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7, 33(20): 14-2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7.20.002 0 引 言马铃薯地膜全域覆盖沟垄栽培是近年来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普遍采用的抗旱种植模式,研究表明,该技术比露地栽培增产20%以上[1-3]。

铺膜铺管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铺膜铺管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全_ 1 等 人研 制 的 2 C M一 2型 马铃 薯 播 种 机 , 能 一 次 性 完 成 开沟 、 排种、 镇 压 及覆 土等 多种 作业 。 我 国现 有 马铃薯 播 种 机 种 类 繁 多 , 但 种 植 性 能 与 国外 机 型存 在 一定 差 距 , 且 无 法 满 足灌 溉 农 业 区 马铃 薯 种 植需 求 。铺 膜 铺 管 起 垄 种 植 方 式 能 促 进 马 铃 薯 在 干 旱环境 中的生 长 ¨ , 本 文 设计 了一 种 铺膜 铺 管 马 铃薯播种机 , 以使 其 提 高 播 种 机 种 植 性 能 , 满 足 干 旱 地 区马铃 薯种 植需 求 。

要 :针对 新 疆 干旱 地 区 马铃 薯 种植 需 求 , 设 计 了带 有 铺 膜 铺 管 装 置 的 马铃 薯播 种 机 , 分 析 了播 种 机 工 作 原
理, 确 定 了关 键 部 件结 构 参数 。为研 究 其种 植 精 度 , 以 重 种 指数 、 漏种指数 、 播 种 深 度 合 格 率 及 粒距 变 异 系 数 为 评 价 指标 , 在 新 疆 和硕 展 开 田间 播种 试 验 。试 验结 果 表 明 : 该 机 具重 种 指 数 4 . 1 %, 漏种 指 数 2 . 0 %, 粒 距 合 格 率 9 3 . 9 %, 粒距 变 异 系数 1 8 . 3 %, 播 种 深度 合 格 率 8 5 . 0 %; 在机具作业速度为 1 . 2 m/ s时 , 生产 率 为 0 . 5 6 h m / h 。
置、 铺 膜铺 管装 置及 覆 土等 装置 组 成 , 整 机 结 构如 图 l
所示。
工作时, 拖拉 机带动播 种机前进 , 地 轮 通 过 轴 与
链 传 动系 统 将 拖 拉 机 输 出 动 力 传 递 给 排 肥 装 置 及 播 种装置 ; 排肥器将肥料播撒于地表 , 开 沟 器 位 于 排 肥 口正 后 方 , 将 土 壤 与肥 料 混合 并 开 出 2条 种 沟 ; 播 种 装 置 为带 一 勺 式排 种器 , 种 勺 随 播种 带转 人 种 箱 底 部 , 将 种薯 舀人 种 勺 , 种 薯 随种 勺 越过 上驱 动 带 轮 最 高 点 处时 , 向前 滚 动 由前 一 种 勺 背 面 托 住 , 待 种 勺 转 至 最 底端时 , 种 薯 由 自身重 力 落 入 种 沟 ; 排种过程完成后 , 起垄犁将种薯覆盖并起垄 ; 铺管装置铺设滴灌带 , 铺 膜 装置铺 设 地膜 , 覆 土 圆盘 将地 膜 两侧 覆 盖 。其 种 植

旱地晚播马铃薯膜际小垄下播栽培技术

旱地晚播马铃薯膜际小垄下播栽培技术

全 干枯 5 7天后 , 耕 晒垡 , 化 土 壤 ; 季 深 翻或 色 地膜 覆 盖第 二 犁 翻耕 形成 的小垄 .膜 边恰 好 在 两 ~ 伏 熟 秋 深松 3 c 增 强 土壤 蓄 水 能力 ;立 冬 ” 0 m, “ 前耙 耱 平 整 ; 犁 土垄 合 缝处 。封压 膜 边 时 ,将表 土 自然培 于 种植 播 种前 1 d 深 翻一 遍 , 平 , 到土松 草净 。 5, 耱 达
选 择 土层 深厚 ,土壤 肥 沃 ,排 水 方 便 的地 块 为 4 c 株距 摆放 于沟 底 , 入肥 土稳 实 , 利 于扎 根发 5m 踩 有
宜 。前 茬 以小麦 、 豆 、 麻 、 麦 等夏茬 最好 , 米 、 棵 : 扁 亚 莜 玉 将腐 熟优 质 农家 肥 均 匀施 于 种沟 内 ; 4 %甲基 次 之 。秋茬 作 物果穗 成熟 后 , 必须 立 即砍 异柳 磷乳 油 3 5 gh 对 水稀 释 成 1 0 倒秸 秆 , 少水 分 和养分 消耗 。对 蓄根 性 杂草 多 的地 于种 沟 内 , 灭 蛴 螬 、 蛄 、 针 虫等 地 下 害 虫 : 用 减 杀 蝼 金 再 块 , 前 作 收 割 后 , 草 生 长 旺 盛 . 4 %草 甘 膦 异 山地 步 犁 翻耕 2犁 , 土 自然 翻 向种 植 行一 侧 , 化 在 趁 用 1 表 将 丙胺 盐 水剂 6 g m 对水 7 0 g喷 雾 防除 , 茎 叶完 肥 均匀 撒入 犁沟 内 。 后用 4 c 宽 0O 6 m 厚 的黑 k/ 2 h 5k 待 然 0m . m 0
20 0 6年开始 .采用 黑色 地 膜行 间覆 盖 与垄 下种 植 相 链 霉 素水 溶 液 ,摊 晾 5 i ,然后 用 草木 灰拌 种 ,促 a rn
结 合 的方 法 .探 索提 高 旱地 晚 播 马铃 薯单 产 的有 效 使伤 口愈合 。 途径 , 经过 4年试 验 研究 , 选 总 结 出适 合通 渭 县 旱 4 播 种 筛 地 晚播 马铃 薯 膜 际小 垄 下播 栽 培技 术 。采 用 该技 术 41 播 期选择 .

旱作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探寻

旱作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探寻

2017 年第 10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55科研◎技术推广旱作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探寻龙丽娜马铃薯是一种人们餐桌中的常见食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是许多农户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未能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导致产量提升速度缓慢,无法实现增产增收。

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旱作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 种植选地马铃薯是一种地下结果的作物,土壤的疏松程度对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种植地的选择对于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选择土层厚、土质疏松且排水性能好的土地。

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相同,都需要注重土壤营养成分的调整,并且要注重杂草的清除,避免影响马铃薯的健康生长;此外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耕地之后需要在秋季进行深耕,翻耕过程中需要施加有机肥,翻耕深度以20~25cm 最佳,翻耕之后需要进行粑耱处理,从而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保墒能力以及营养成分。

春季墒情主要是通过去年秋冬季节储存的水分,因此在早春进行粑耱能够避免失墒,同时将土壤中的垃圾都清除掉,保持地面整齐干净,为后续的覆膜处理创造基础条件。

2 施肥与覆膜处理由于覆膜之后无法进行施肥,因此在覆膜之前就需要做好施肥准备。

马铃薯施肥多采用农家肥,化肥使用的较少,在秋翻前可以结合土壤营养成分检查结果进行配方施肥,从而提高施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旱地覆膜马铃薯种植需要施加优质的农家肥,从而保障增产增收。

除了需要施加优质的农家肥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营养成分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有助于马铃薯的增产增收。

春耕施肥由于墒情较差,可以在农家肥中掺水,从而提高肥料的渗透性。

耕地解冻之后,在春季进行粑耱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地膜覆盖工作。

覆膜之后每隔2~3m 可以用土进行压重,并且在边角处也需要进行压实处理。

对于有病虫害的土地,可以在翻耕时加入除虫精粉,以免地下害虫的出现。

旱地马铃薯地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

旱地马铃薯地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

重 复间距 1 m。 I:全 膜 双 垄 种 植 采 用 宽 1 2 0 c m 的 地 膜 ,先 起 双 垄( 小垄 宽 0 . 4 m、 垄 高 0 . 1 m,大 垄 宽 0 . 7 m、垄 高 0 . 2 m,带 幅 1 . 1 m) ,使大小垄相接 处形成小沟 ,然后采 用宽 1 2 0 c m 的地膜 全地 面 覆盖 ,覆膜 时膜 与膜相 接在 小
气温 1 0 ℃ ,1 0 c m处 的土壤墒情为 1 9 . 0 %,2 0 c m 处 的土
壤墒 情 为 2 0 . 3 %。每 6 6 7 m 施三 元 复合 肥 2 0 k g 、尿素 1 5 l 、过磷酸钙 4 0 k g 、硫酸钾 1 5 k g 。
1 材料 与方法
1 . 1 试验 品种
‘ 陇薯 3号 ’ 。
1 . 4 . 2 覆膜时间 顶 凌覆膜 ( 2 0 0 8 年 3月 2 6日 ) 。 1 . 4 . 3 种植时间 4月 2 5日播 种 ,气温 1 8 ℃ ,露地点
靖 远 县若 笠 乡曹 岘 村 ,海拔 2 0 9 0 m,年 均 降 雨量
中国园艺 文摘
2 0 1 3 年第 1 0 期
旱地 马铃 薯地膜覆 盖优 化模 式试验
李海霞
( 甘肃省靖远县农牧局 ,甘 肃 靖远 7 5 0 6 0 0 ) 摘 要 :靖远 县旱作 农业 区 面积 1 1 . 2万 h m ,其 中旱地 马铃薯 5 5 0 0 h m ,旱 灾发生频率越 来越 高。为提 高 马铃 薯
周 围作物为玉米 。全生育期每 6 6 7 m2 施氮肥 ( N ) S . 9 k g 、磷
肥( P 2 O 5 ) 6 . 8 k g 、钾肥 ( K 2 0 ) 6 . 9 5 k g。

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

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

8 2・
中国马铃薯 ,第 2 卷 ,第 2 ,2 1 5 期 01
中图分类号:¥ 3  ̄¥ 4 52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 6 5 2 1 )2 0 8 — 3 6 2 33 (0 10 — 0 2 0
旱 地 马铃 薯覆 膜 和膜 侧 种 植 处 理 比较 试 验
wa l n e o t e sd fp a t l hn s c m p r d wi n er l s i uc ig L r e s z d t b r m b ra d we g t s pa t d t i e o l s i mu c i g a o h c a e t u d a t m l h n . a g ie u e h p c nu e n ih,
Co p r t e Ex e i e to o a o Pl t d Un e a t uc ig m aai p r v m n fP t t an e d rPls i M lh n c a d t h d fPls i uc ig i y L n n o t e Sie o a t M l hn Dr a d c n
郭景 山 ,李 文刚 ,曹春梅 冰 卿 ,谭桂莲。 ,胡 ,高 ,梁玉红 ,韩素娥
(1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马铃薯研 究所 ,内蒙古 . 呼和浩特 0 0 3 ;2 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 10 1 . 乌兰察布 020 1 00)

要 :通过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 处理比较试验的研 究,得 出内蒙古中西部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的差异
6 7m 膜侧种植收入为 6 9 元 ,膜 内种植收入为 6 8 元 ,每 6 7 6 2 9. 3 7. 4 6 收入膜侧种植 比膜 内种植 多2 .元。说明膜侧种 m 0 9 植可以在内蒙古中西部地 区进行试验推广。

2CMP-2G型马铃薯起垄铺膜种植机的研制与应用

2CMP-2G型马铃薯起垄铺膜种植机的研制与应用

试验研究
等部件组成。当主转动轴带动种杯 升运式排种机构转动
时, 种子通过种杯升运式排种机构进入排种器底部的开沟 铧而播入土壤 , 并经开沟铧后面 的压子轮将种子压实 。开 沟铧的高低可随播种实际需要 自由调节 。
2 . 3 土 壤 升 运装 置
张军 : 2 C M P - 2 G 型 马 铃 薯 起 垄 铺 膜 种 植 机 的 研 制 与 应 用
严重时会毁坏机械。 因此, 出现播种链勺跑偏现象要立即进行 调整。 具体做法是 , 用扳手调整播种链勺两边调节螺杆上的螺 丝, 查看播种链勺是否端正、 松紧合适 , 直到其合适为止。
4 机具安全操作与注意事项
( 1 ) 应根据机具说 明书选择合理 的配套动力 , 不准擅 自随意提高拖拉机后输出轴 的转速 , 以防发生危险。

9 1 0 1 1
药箱容积
种植行数 整机质量 生产率

2 5

2 2 . 0 k W( 带有后动力输 出轴 ) 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 , 机具 可一次完成马铃薯垄下深播、 起垄 、 覆膜 、 压土 、 喷药 、 施肥 等多道工序 的联合作业 。机具结构紧凑合理 、 使用调整方
1 1 O ×1 4 0 × 1 2 6
2 0 . 6 ~ 2 2 . O 4 - 5 2 5 ~ 4 5
定 西市农 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与甘肃省通渭县百里机械
有 限公 司联合研制 成 2 C M P 一 2 G型旱地 马铃薯起垄铺 膜 种植机 , 适用于旱作农业 区马铃薯铺膜种植作业。
2 0 1 3 . 0 9 B
总第 2 7 0期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8 7 X( 2 0 1 3 ) 0 9 — 0 0 3 9 — 0 3

马铃薯仿形起垄播种机具的研制与应用

马铃薯仿形起垄播种机具的研制与应用

充 料系数取 0 . 7 2 , 按上式计算输送器 的送料能力为 ( 下
表) :

9 ( ) 1 5 8 0
1 3× 0 8 1 . 5 ×1 . ( ) 1 7x 1 1 1 9× 1 . 9 ×1 . 3 ×1 . 5 ×1 7 ×1 . 9
机具研制
DE Sl G N
随着张掖 市马铃薯产业 的不断发展 ,种植 面积不 仿形起 垄 ,提 高起 垄质量 和整机作业稳定性。方法 是 断扩大 ,为了解 决原 有 的马铃薯 播 种机 作业质 量差 , 播 种机 机架 由矩 形方管 焊接 的两 个长方形 单体组 成 ,
出苗 率低导致减 产的问题 ,市农机化综 合 中心根 据马 长方形单体上 焊接 固定套,装配活 动销连接拉 杆固定
1 . 单体仿行机 构组合 件的研 发 起垄 犁臂通 过该 播种作业。
机构和机 架连接,改变播种 机和起垄装置传统硬 连接
的方 式 ,设 置仿形起垄装 置,使作业随地 表面变化而 1 0 0 mm。后用整 形 器 整形 ,形成 苗床后, ( 下转 5 8页 )
纛 ,
C 技 H I N R 推 Y T E C 广 H N 。 ∞ 。

4 0 5 5 9 9
备 注
四、结束语 通过 对间接式 秸秆热风炉 的设计研究 ,为秸秆 热
可见输送器的送料能力大于 炉子需求 。为此,只 风 炉的开发 提供 必要 的理 论依 据,在实 际应用 中,可
要通过调 整闸板 的开度,控制下 落秸秆 的速度 ,即可 根据 干燥机 的型号配 置相 应的热风 炉达 到经济、合 理 实现满足供热能力所需的安 全送料要求。
铃薯仿形起垄 播种机 ,成为解决马铃薯播种深度 不合

干旱区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技术

干旱区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技术

宜的天气下晾晒 2~3 d后进行种薯切块 ,对切块使 先 ,除 去地 块 中的杂 草 或 者使 用 30%的 除草 通乳 油
用的刀具要做消毒处理。温度对种薯切块的发芽影 兑适量的水喷洒 ,清除杂草 ,然后使用 0.2%尿素 、
响 极大 ,根 据渭 源 县 钾 与水 的混 合 液 喷洒 ,每 隔 6天 喷 洒
垡 ,使 阳光杀死土壤中存在 的一部分细菌 ,土壤熟 规 定 的标 准有 一定 的偏 差 。
化 ,隔段 时 间再 次 对 地 块 深耕 、打耱 收墒 处 理 ,保证 2.2覆膜
土 壤 无 根 茬 ,地 表 土 壤 细 绵 。覆 盖 地 膜 之 前 使 用
覆膜 是为 了保 持起 垄 土壤 的湿度 。覆膜 时问 分
50%乙草 胺 乳油 喷 洒在 起垄 的地层 表 面 ,可有 效 去 为 秋 季 和 春季 ,秋 季 一般 在 l0月份 ,而 春 季 一 般 在
除杂草 。乙草胺乳油的药物作用效果受温度 、湿度变 3月份。当前茬作物收割完成后及时深耕晒垡 ,便于
化 影 响 ,针 对渭 源 县土 壤及 气候 情况 ,可 适 量控 制 药 整地起垄覆膜 。覆膜后的地膜上盖上前茬作物秸秆 ,
技 术 。
工具 ,机械化行使垄沟宽度 、高度更加的精确 ,完全
1 选茬 整 地
能够按照标准实施 。起垄可以用机械操作 ,也可 以人
选择土层较厚 、土壤肥沃的地块 ,前茬作物 以小 工操作 ,机械操作可直接依据设定的路线标准化的
麦 、豆类作物最为适宜。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晒 操作 ,人工起垄可用布犁根据预测好的路线操作 ,与
铃 薯 生 长期 水 分 的利 用 率 ,成 为 马 铃 薯 产 业 发 展 沟 ,其宽为 18 em、深为 8 cm,保持垄沟宽度 、垄基高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

作者简介刘世雄(1965-),男,甘肃会宁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17摘要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378株/hm 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478株/hm 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垄作;密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078-01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刘世雄(甘肃省会宁县八里湾乡农技站,甘肃会宁730716)马铃薯是会宁县的优势作物,常年播种5万hm 2,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效益,生产中已广泛采用全膜覆盖种植,但由于群众对地膜种植方式下的密度比较盲目,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此,笔者于2012年在会宁县八里湾乡进行了地膜覆盖马铃薯不同密度试验,旨在筛选出马铃薯地膜种植的最佳密度,给地膜马铃薯规范栽培提供依据[1]。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梯田地进行,供试马铃薯品种为青薯9号。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栽培密度3.00万株/hm 2、3.75万株/hm 2、4.50万株/hm 2、5.25万株/hm 2、6.00万株/hm 2。

小区面积29.25m 2(4.5m×6.5m ),每个处理种植5带10行。

1.2试验实施试验地施尿素225kg/hm 2、二铵150kg/hm 2,旋耕机耕翻后起垄覆膜,采用宽窄行垄作,黑色除草膜覆盖,垄宽90cm 、垄沟40cm ,其余管理同当地大田。

收获时取中间2带4行计产,并连续取样10株进行考种[2-4]。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密度对单株生产力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栽培密度由3.00万株/hm 2增到6.00万株/hm 2,单株结薯重由1030g 降到600g ,单株商品薯数由3.4个降到1.4个,单株商品薯重由660g 降到268g ,单株结薯数由9.5个降到6.7个,最大薯重由415g 降到317g 。

《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范文

《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范文

《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旱作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

其中,微垄覆膜侧播栽培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已经在马铃薯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是在旱地条件下,采用修建微小的垄状地形、覆盖薄膜并实行侧播的方式来进行马铃薯种植的一种新型农业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

三、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1. 土壤环境改善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从而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

同时,覆盖薄膜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2. 生长速度加快由于土壤环境的改善,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可以显著加快马铃薯的生长速度。

在生长初期,幼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传统栽培方式,且生长健壮,无病害现象。

3. 生长周期缩短采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由于生长速度的加快,使得马铃薯的生长周期较传统栽培方式有所缩短。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田的复种指数,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四、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1. 提高产量通过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的应用,马铃薯的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由于土壤环境的改善和生长速度的加快,使得马铃薯的块茎数量和块茎重量均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

2. 改善品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马铃薯的品质。

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善,使得马铃薯的外观更加美观,且营养成分更加丰富,提高了马铃薯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通过对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旱作马铃薯的土壤环境,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范文

《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范文

《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改善一直是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要课题。

旱作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常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在旱作区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实地试验和数据分析,探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试验选取当地常见的马铃薯品种,并进行种薯处理。

同时,准备微垄覆膜材料及相应的农具。

2. 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组(传统栽培)和实验组(微垄覆膜侧播栽培)。

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区组,每区组种植面积相同。

观察并记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出苗时间、株高、叶片数、块茎大小等。

收获后,统计各处理组的产量,并进行品质分析。

三、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要点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整地、制作微垄、覆盖地膜、播种、管理。

通过调整垄的高度、宽度以及地膜的覆盖方式,为马铃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1. 出苗时间实验组采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后,土壤温度和湿度得到改善,从而缩短了马铃薯的出苗时间。

2. 株高和叶片数微垄覆膜侧播栽培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使株高和叶片数均有所增加。

3. 块茎大小由于土壤环境的改善,实验组马铃薯的块茎大小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块茎的比例增加。

五、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通过实地收获和统计,发现实验组采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后,马铃薯的产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这主要得益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善、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以及块茎大小的增加。

六、结论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对旱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土壤养分的利用,从而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因此,建议在旱作区推广应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技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马铃薯“陇薯10号”地膜覆盖优化种植模式试验报告

马铃薯“陇薯10号”地膜覆盖优化种植模式试验报告

·106·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9期摘要:本试验旨在准确掌握马铃薯“陇薯10号”地膜种植的最佳覆膜方式和覆膜时期,以便指导农民做到科学种植,为使全膜双垄沟(侧)播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陇薯10号”;地膜覆盖;优化种植模式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指示马铃薯品种为陇薯10号原种。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渭源县北寨镇盐滩村上大路社,海拔2 035m,年平均气温5℃,年降水量420mm,无霜期150天,试验地为旱川地,土壤为黄麻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

试验于4月25日统一播种,10月14日收获。

1.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覆膜方式、覆膜时期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设3种不同覆膜时期:秋覆膜、顶凌覆膜、春覆膜;2种覆膜种植方式:全膜覆盖、半膜覆盖、露地种植(CK),共7个处理。

随机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3m×9.6m=31.68m 2。

1.4 试验方法露地宽窄行种植:宽行0.7m,窄行0.4m,株距0.30m,播种密度为4 167株/667m 2。

全膜覆盖垄作:采取先起双垄,小垄宽0.40m,垄高0.10m,大垄宽0.70m,垄高0.15m,使大小垄相接处形成播种沟,采用1.20m宽地膜全地面覆盖。

半膜覆盖垄作:起垄、播种同全膜双垄沟播,采用宽0.8m宽地膜在垄上半地面覆盖,覆膜宽度播0.70m。

一次性施足农家肥,化肥各处理相同,均为纯氮12kg/667m 2,纯磷8kg/667m 2。

全部磷肥及氮肥按小区称量于播前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试验期间观察记载各处理马铃薯的物候期,收获时随机取10株,测定株高、单株结薯数、单株薯块重,计算商品薯率。

各小区单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方式地膜覆盖下马铃薯的株高较露地增加。

总体来说,马铃薯的株高、单株结薯粒数、单株结薯重全膜覆盖均高于半膜覆盖,秋季覆膜均高于顶凌覆膜和春覆膜。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的集雨效果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的集雨效果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的集雨效果赵元霞;樊明寿;贾立国;张子义【摘要】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是最近提出的旱作区马铃薯集雨栽培技术,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设置5,10,15和20 mm 4个模拟降雨量水平,与传统平作模式进行比较以检验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的集雨效果.试验在马铃薯出苗后16 d进行模拟降水处理.结果表明,在微垄覆膜侧播栽培模式下,5 mm降雨即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根际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10 mm时微垄覆膜侧播的贮水效果最好.随着模拟降雨量的增加,微垄覆膜侧播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期刊名称】《中国马铃薯》【年(卷),期】2016(030)002【总页数】7页(P80-86)【关键词】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集雨效果【作者】赵元霞;樊明寿;贾立国;张子义【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9;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沟垄集雨是雨养农业区一种重要集雨技术措施,主要是通过对地表进行起微小垄状突起,利用集雨垄面将降雨汇集至沟侧,之后水分向沟中聚集,随之被聚集的降水慢慢向沟中土壤渗入,进而使种在沟中的作物得到生长所需水分,并且使土壤中降水得到有效的贮存,进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农田水分进行有效的调控与利用[1,2]。

将沟垄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结合起来[3-6],进而形成垄膜沟播技术,能够对雨水起到更好的收集利用效果[7]。

韩娟等[8]通过2007~2010年间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研究表明,垄上覆地膜沟内覆秸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且沟垄集雨种植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高出33.6%~35.8%。

李荣等[9]试验证明,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可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0~ 200 cm土壤蓄水量。

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

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

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郭景山;李文刚;曹春梅;胡冰;高卿;谭桂莲;梁玉红;韩素娥【摘要】通过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的研究,得出内蒙古中西部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的差异性,探讨马铃薯膜侧种植在内蒙古中西部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膜侧种植出苗期比膜内种植可提前3d,现蕾期提前3 d,开花期提前2 d,膜侧种植大薯个数、块茎重、商品薯率分别高于膜内种植36.4%、14.6%和22.9%.每667 m2膜侧种植收入为699.3元,膜内种植收入为678.4元,每667 m2收入膜侧种植比膜内种植多20.9元.说明膜侧种植可以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进行试验推广.【期刊名称】《中国马铃薯》【年(卷),期】2011(025)002【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马铃薯;旱地;覆膜种植;膜侧种植【作者】郭景山;李文刚;曹春梅;胡冰;高卿;谭桂莲;梁玉红;韩素娥【作者单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S342地膜覆盖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马铃薯旱作农业技术方面除了覆膜种植技术外,膜侧种植已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1]。

目前宁夏南部山区采用了马铃薯膜侧种植方法,总结出其增产机理及马铃薯配套栽培技术措施,这一技术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促进马铃薯全苗和快速生长,增加产量,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旱区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与增产原因的问题探究

旱区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与增产原因的问题探究

旱区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与增产原因的问题探究【摘要】这篇文章探讨了在旱区马铃薯种植中采用覆膜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和增产原因。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覆膜种植技术对旱区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描述了旱区马铃薯种植技术概述和覆膜种植技术的优势分析,包括具体操作步骤和对增产的影响因素。

最后总结了覆膜种植技术在旱区马铃薯种植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旱区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产量,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马铃薯、旱区、覆膜种植技术、增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种植技术概述、优势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影响因素、增产原因、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就提出了在旱区马铃薯种植中采用覆膜技术的建议。

由于旱区土地干燥缺水,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往往面临着严重的干旱困扰,导致产量低下甚至歉收的情况。

为了解决旱区马铃薯种植中的水分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覆膜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

覆膜技术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覆盖一层薄膜在地表,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蒸散,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和微气候环境的一种新型农业技术。

通过覆膜技术,在干旱缺水的旱区地区种植马铃薯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流失,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随着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覆膜技术在旱区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大量实验证明了覆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旱区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与增产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1.2 研究意义覆膜种植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通过覆膜种植,可以减少土壤蒸发量,提高土壤湿润度,降低灌溉水量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覆膜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旱区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覆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温度、保湿保肥,促进植物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庄稼的抗逆性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的设计与试验崔亚超a,贾立国b,陈伟a,政东红a,杜文亮a,樊明寿b(内蒙古农业大学a.机电工程学院;b.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摘要: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是采用一膜两垄、一垄两行来播种的农艺方法,目前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机可以作业。

为了提高其机械化水平,研制了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其主要由机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取土整形装置、铺膜装置、压膜装置及覆土装置等组成。

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能够一次性完成农艺方法的多道工序,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马铃薯;旱作;播种机;微垄覆膜;侧播中图分类号:S2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6)02-0062-050引言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12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5.43ˑ106hm2,总产量约为85.86ˑ106t,均居于世界首位[5]。

同时,马铃薯作为一种高产救灾性作物,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6]。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是采用一膜两垄、一垄两行来播种的农艺方法,与一膜一垄相比,减少了单行覆膜行间土地裸露面积,降低了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7]。

垄上覆膜使垄间有效富集雨水,垄底水分成倍增加;垄侧播种克服了垄上播种马铃薯根系水分吸收困难、垄沟播种马铃薯块茎和根系生长土层变薄的劣势。

然而,该农艺方法目前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机可以作业。

鉴于此,研制了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

1总体设计要求按照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的农艺方法,其播种流程为:开沟施肥→开沟播种→取土起垄→喷洒除草剂→铺膜覆土→重复以上步骤[8]。

主要种植参数为:收稿日期:2015-01-2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12630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4)作者简介:崔亚超(1988-),男,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E-mail)413935850@qq.com。

通讯作者:杜文亮(1957-),男,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duwl5711@vip.imau.edu.cn。

1)施肥深度14cm,播种深度8cm;2)行距34cm,株距27cm;3)垄底宽50cm,垄距60cm,垄高12cm;4)小垄沟宽10cm,大垄沟宽30cm;5)地膜宽140cm。

主要参数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主要种植参数示意图Fig.1Sketch of the main planting parameter所设计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应满足以下要求:1)与农艺方法作业流程保持一致,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开沟播种、取土起垄、喷洒除草剂及铺膜覆土DOI:10.13427/ki.njyi.2016.02.015等多道工序[9-10];2)施肥深度、播种深度及株距可适当调节;3)作业时,一幅播两垄,一次播4行,并且使用宽1.4m 的农用塑料地膜进行铺膜;4)保证一定的铺膜和压膜质量,确保地膜下的薯种被土壤完全覆盖。

2机具结构设计为了满足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以下简称侧播机)的设计要求,对其机具结构进行设计。

其主要由机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取土整形装置、铺膜装置、压膜装置及覆土装置等组成,如图2所示。

1.机架2.施肥装置3.播种装置4.行走装置5.传动装置6.取土整形装置7.铺膜装置8.压膜装置9.覆土装置图2侧播机结构简图Fig.2Sketch of the rain -fed potato planter ’s structure施肥装置由肥箱、排肥轴、外槽轮排肥器、调节手柄、施肥被动链轮、施肥导向管及施肥开沟器等组成,动力由地轮通过链传动提供。

肥箱安装在机架上最前方,由外槽轮排肥器排出的肥料通过施肥导向管落在施肥开沟器开出的沟内。

施肥开沟器所采用形式为船形铲式,在每一垄中心位置设置1个施肥开沟器,两个施肥开沟器的中心距离为60cm 。

施肥深度可以通过调节施肥开沟器的安装高度实现,施肥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手柄加以控制。

播种装置由排种器、种箱、播种被动链轮、排种导向管及播种开沟器等组成,动力由地轮通过链传动提供。

排种器、种箱安装在机架上肥箱后方,由种箱取出的薯种经排种器、通过排种导向管落在播种开沟器开出的沟内。

播种开沟器所采用形式也为船形铲式,在每一垄中心位置左、右两侧17cm 分别设置1个播种开沟器;4个播种开沟器的排列位置由农艺要求而定,播种深度通过调节播种开沟器的安装高度实现。

排种器驱动形式为上驱动式,采用皮带配合种勺交叉取种,保证每个种勺里只有1个薯种[11];当皮带运动到顶点时,种勺抛出薯种到排种管;薯种落在种勺背面,在排种管的配合下保证薯种不会自由下落;随着皮带运动,薯种有序地通过排种导向管落在播种开沟器开出的沟内,实现“品”字形播种。

通过改变地轮轴上播种主动链轮与排种器上播种被动链轮的传动比,所设计排种器株距可以在22 32cm 有级可调。

排种器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排种器结构简图Fig.3Sketch of the metering device ’s structure行走装置由地轮、地轮轴、轴承、施肥主动链轮及播种主动链轮等组成。

其中,地轮与地轮轴之间用螺栓紧固并定位,地轮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机架上,地轮施肥链轮、地轮播种链轮分别安装在地轮轴两侧。

地轮选用人字形高花纹轮胎,型号4.50-12,充气断面宽110mm 、外直径535mm 。

选用这种规格轮胎的原因是其防滑、耐磨,且充气断面宽小于大垄沟宽,侧播机作业之后不会破坏垄形、压坏地膜。

传动装置由动力输入轴、万向节、齿轮箱、主动双链轮及被动双链轮等组成。

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动力经动力输入轴、万向节传递给齿轮箱,齿轮箱的输出轴连接主动双链轮,主动双链轮通过链传动传递给被动双链轮,为取土整形装置提供动力。

其传动简图如图4所示。

主动双链轮与被动双链轮的齿数比为1:2、1:1及2:1。

由于齿轮箱的传动比为1:1,则被动双链轮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比为1:2、1:1及2:1。

在不同的传动比之下,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可对被动双链轮减速、恒速、增速传递,满足取土整形装置不同工作要求。

取土整形装置由取土铲、拢土圆盘、输土机构、导土槽及整形轮等组成。

在齿轮箱后机架下方的两侧对称设有2个拢土圆盘,每个拢土圆盘均通过U 型卡连接在机架上;在2个拢土圆盘中间位置设有1个取土铲;输土机构倾斜设置,其底端与取土铲相对应,上端对应设有1个导土槽;在导土槽下方设有整形轮。

输土机构由上输土辊、下输土辊、上输土轴、下输土轴、输土皮带、输土板及挡土板等组成。

其中,上输土轴和下输土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被动双链轮安装在上输土辊的一侧并通过顶丝与上输土轴相连;下输土辊通过顶丝与下输土轴相连;输土板通过皮带螺栓固定在输土皮带上,输土皮带绕过上输土辊和下输土辊,在输土皮带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挡土板,如图5所示。

1.动力输入轴、万向节2.齿轮箱3.主动双链轮4.被动双链轮图4传动简图Fig.4Sketch of thetransmission图5输土机构简图Fig.5Sketch of the soil transmission mechanism输土机构的作用:将取土铲铲起的土壤输送至后方,经导土槽用于地膜中间覆土,确保地膜下的薯种被土壤完全覆盖。

地膜中间覆土断面如图6所示。

图6覆土断面示意图(mm )Fig.6Sketch of overburden section (mm )作业时,拖拉机的行走速度为2 3km /h ,取最大行走速度3km /h ,则地膜中间覆土的最大需求量为0.1+0.232ˑ0.06ˑ360ˑ103=0.495m 3/min即地膜中间覆土的最大需求量约为0.495m 3/min 。

为了满足地膜中间覆土的最大需求量,对输土皮带的最小转速n 进行计算,最小转速n 为B ·h ·π·d ·n ·η≥0.495m 3/min 式中B —输土板宽度(m );h —输土板高度(m );d —上输土辊直径(m );n —输土皮带转速(r /min );η—输送效率。

输土板宽度B =0.15m 、高度h =0.05m ,上输土辊直径d =0.08m ,输送效率η=0.75。

带入数据,可求得n ≥350r /min (即输土皮带的最小转速为350r /min ),则被动双链轮的最小转速也为350r /min 。

铺膜装置由伸缩方管及地膜悬挂架等组成:伸缩方管铰接在机架上,可拆卸;地膜悬挂架的宽度可调节,调节范围为130 170cm 。

压膜装置由压膜辊和压膜轮等组成:左、右压膜辊将地膜拉展以确保铺膜和压膜质量;中间压膜轮将地膜压紧的同时扎渗水孔。

覆土装置由覆土安装座、覆土限位杆及覆土圆盘等组成,用于地膜两侧膜边覆土,确保地膜下的薯种被土壤完全覆盖。

通过覆土限位杆对覆土量大小进行调节,通过调节两覆土圆盘的距离及角度确保覆土效果[12]。

经机具结构设计后,侧播机应实现:由拖拉机提供动力,施肥开沟器在整好的土地上开出两行相距60cm 、距地面深14cm 的施肥沟,将肥料条播在施肥沟内;播种开沟器在每一行施肥沟左、右两侧的17cm 处分别开出距地面深8cm 的种沟,排种器将薯种按“品”字形点播在种沟内,株距27cm ;拢土圆盘和取土铲对施肥沟、种沟覆土,1行施肥沟及其左、右两侧的种沟形成1个垄,一次形成2个垄;一次形成的2个垄之间形成小垄沟,小垄沟宽10cm ;整形轮对垄面整形,每一垄的垄底宽50cm 、垄高12cm ,每一垄上的薯种分布在垄的两侧;一次成形的2个垄与相邻一次成形的2个垄之间形成大垄沟,大垄沟宽30cm;铺膜装置将宽140cm的地膜铺在一次成形的2个垄上,膜中间用压膜轮压紧并扎渗水孔,同时取土整形装置从地膜前方取土覆盖;左、右压膜辊将地膜拉展,左、右覆土圆盘对地膜两边覆土。

3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动力/kW:≥26.1配套形式:后悬挂施肥行数/行:2施肥行距/cm:60施肥深度/cm:14 19(有级可调)播种行数/行:4播种行距/cm:34播种株距/cm:22 32(有级可调)播种深度/cm:8 13有级可调)开沟器形式:船形铲式排种器形式:带勺式作业速度/km·h-1:2 3设计生产率/km·h-1:0.28 0.42外形尺寸(长ˑ宽ˑ高)/mm:2820ˑ1500ˑ16004试验及其分析4.1空载转速试验4.1.1试验条件空载转速试验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生产车间内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