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转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调关系
二、远关系调 调号方面相差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升号或降号的调,叫做远关系调。如,C大 调和D大调、C大调和降E大调等等。在例10-11中,音乐从e小调转到近关系调G大 调,随后又由G大调转到远关系调B大调。
第四节 副属和弦与离调
在有关音程一章曾经讲过,三全音(增四度或减五度)是个不稳定的、倾向 于解决到主和弦的音程。导音(三度音)倾向于主音,下属音(七度音)倾向于 主和弦的三度音:
民族调式的转调方式主要有同宫系统的调式交替,以及异宫系统的调式转调。 一、同宫系统的调式交替 由同宫系统的某个调式转换到另一个调式,叫做调式交替。从理论上讲,同 宫系统的所有调式都是由同一个音列构成,各调式之间的关系是最近的,因此各 调式之间的交替是十分方便的。例如,C商调式可以转到同宫系统的降B宫、D角、 F徵和G羽。
第一节 转调的概念与方式
二、不改变主音的转调 这类转调叫做同主音转调,在这种转调关系中,主调和副调的调式不同是必 然的。下面所示的是同主音转调的例子:
第二节 转调与离调
一、转调 转调后在新调上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在新调上形成完满终止,这种转调叫 做永久转调通常称为转调。如下例(以下各例中的小写字母均代表和声小调):
第一节 转调的概念与方式
2.非同音列转调 这种转调肯定改变调号,或使用变音记号。例如,G大调转入D大调,必定在 旋律或和声中出现升C,升C对G大调而言就是变音。 3.改变主音,不改变调式 例如,a小调转入e小调,E大调转入B大调,E商转入A商等等。 4.既改变主音又改变调式 例如,C大调转入a小调,C大调转入g小调,D商转入A徵等等。
基础乐理
第十章 转调
1 转调的概念与方式 2 转调与离调 3 调关系
4 副属和弦与离调 5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第一节 转调的概念与方式
在乐曲进行当中,由一个调过渡到另外一个调,叫转调。转调之前的调性叫 主调,后转入的调性叫副调或新调。转调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改变主音的转调 这类转调大体上分为以下四种: 1.同音列转调 这种转调不改变调号。关系大、小调之间(以及同宫系统的民族调式之间) 的转调都不需改变调号。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宫调式交替到徵调式,或徵调式交替到宫调式,其他的 交替相对少一些。以下是宫—徵交替的例子: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上例是四个乐句的乐段,四小节为一句,前两个乐句的句尾停顿都落在D宫 上,因此是D宫调式。第三乐句的句尾音落在B羽,起过渡作用,最后一句结束在 A徵上,形成了徵调式的结尾。实际上,民族调式的分析,主要看句尾或段尾的 落音。这两种落音的时值一般较长,如果该音反复出现,它就会在听觉中变成调 式的主音。
第四节 副属和弦与离调
结论——导音和下属音是建立一个调性的最重要因素,而导音和下属音同时 含在属七和弦和导七和弦里,因此,从和声角度看,属七和弦以及导七和弦是建 立调性的关键和弦。可以这么说,一个属七和弦(或导七和弦)加一个主和弦就 可以建立一个调。
第四节 副属和弦与离调
新调的导音或下属音总是在主调中以变化音的形式出现,向有密切的关系, 规律如下:
第四节 副属和弦与离调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段落的调性识别离不开和声分析,因为,有时确立新调 的变化音不定出现在旋律声部,而是含在和声伴奏里。下例就是如此。这个作品 的主调是降B大调,第一次离调到c小调(下属方向)第二次离调到d小调(属方 向)离调的关键音同时分布在旋律与和声中(画圈的音)。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第二节 转调与离调
三、模进 一个旋律片段在同一声部中(向上或向下的,非八度关系的)移位重复,叫 模进。单声部的模进叫做旋律模进。如果在主旋律模进的同时,还伴有其他声部 的模进进行,就叫和声模进。模进是一种重要的主题发展手法,常用于转调和离 调。模进的基础音型叫模进动机,以后的每一次移位都叫做模进音组。
第二节 转调与离调
二、离调 如果只是由主调短时转入新调,随后又回到主调,叫做临时转调,也叫离调。 离调主要出段落中间,不在段落结束处,而且副调不会被进一步巩固。如下例:
第二节 转调与离调
离调之后可以回到主调(如上例),也可以继续向新调离调。以下就是一个连 续离调的例F,音乐从C大调开始,然后采用了连续模进手法,先是离调到d小调, 然后又离调到e小调,最后又回到C大调。
第三节 调关系
调性并置 调性并置也叫换调,是指老调性转入新调性时没有平滑的过渡。 调性并置的特点是,一个段落终止之后,下一段落直接在新调上开始。调性并置 在理论上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认为它是转调方式之一,有人则不认为它是转调, 而叫做调性并置。
第三节 调关系
在下面的例子中,e小调和C大调之间没有过渡,是一个调性并置的例子:
第四节 副属和弦与离调
正是这个三全音,不但在建立主调时有重要作用,在转调中也起着关键的作 用。就属方向调而言,从C大调转到G大调,需要将C大调的第Ⅳ级音(F)升高半 音,而这个升F恰好是G大调的导音,是G大调区别于C大调的关键音。就下属方向 调而言,从C大调转到F大调,需要把C大调的第Ⅶ级音(B)降低半音,而降B恰 好是F大调的下属音,即属七和弦的七度音。
第二节 转调与离调
下例使用的就是和声模进。其模进关系如下所示:
第二节 转调与离调
以下也是一 个采用模进手法 的例子,其中有 的模进并不严格:
第三节 调关系
一、近关系调 主调和新调之间的关系分为近关系和远关系。调号相同或相差一个升号或一 个降号的两调,叫做近关系调。 调号相同的调是指关系大、小调,如C大调和a小调,F大调和d小调。相差一 个升号或降号的调之所以“近”是因为这类调关系所包含的共同音最多。
第三节 调关系
上例所示的主调和近关系调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由三对关系大、小调互联的网 络。第一对是主调及其关系小调,第二对是属调(以属音为主音的调叫做属调) G大调及其关系小调e小调,第三对是下属调(以下属音为主音的调叫做下属调) F大调及其关系小调d小调。见下面的图式:
第三节 调关系
小调的近关系调网络与大调相同。如果以d小调为主调,它的近关系调网络 如下所示: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以下是徵—宫交替的例子:ຫໍສະໝຸດ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以下是角调式交替到徵调式的例子: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二、异宫系统的调式转调 异宫系统的调式转调多数在近关系调之内,也就是两调之间相差一个升号或 降号。五声调式的旋律中最常见的是变宫为角的转调。也就是把前调的变宫作为 后调的角,这种转调相当于由主调转到属调。下例就是这样的例子。它的前11小 节为F徵(降B为宫),中间的部分转入F宫,最后又回到F徵。
谢 谢 聆 听!
1.在主调中出现升号变化音(在降号调中,还原记号等于升号),多数情况 下,这标志着转调是朝着属方向调(如例10-2,A大调到E大调)但也可能是下属 方向的和声小调,如下例(G大调离调到a小调)
第四节 副属和弦与离调
2.在主调中出现降号变化音(在升号调中,还原记号等于降号),这标志着 离调是朝着下属方向调(如B大调到E大调,F大调到降B大调)。下例是向下属调 离调的例子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第五节 民族调式的交替与转调
五声调式的另一种常见的转调是清角为宫,也就是把前调的清角作为后调的 宫,这种转调相当于由主调转到下属调。例10-21由中间的F宫转回F徵就是清角 为宫的转调。内蒙古民歌《信天游》也是采用清角为宫的方式,由G徵(C为宫) 转到D羽(F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