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物理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基础梳理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物理翻转课堂课时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编号 学 案 内 容学生笔记课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复习编制人审核人目标 理解和掌握质点、路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加速度和速度变化量及速度变化率。

自 学 质 疑 案学生笔记 学 案 内 容请同学们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写出来。

【易错知识判断】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考系。

( ) 2.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 ) 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 4.平均速度为零的运动,其平均速率不一定为零。

( ) 5.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 ) 6.甲的加速度a 甲=3 m/s 2,乙的加速度a 乙=-4 m/s 2,a 甲<a 乙。

( ) 【基础知识回顾】 一、参考系 1.定义:2.选取: ①参考系的选取是 的,通常选 为参考系。

②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 。

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可能 ,可能 。

二、质点 1.定义: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跟踪训练1.2021年7月23日,第32届奥运会在日本东京开幕,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等项目的比赛,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 ) A .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 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 D .跳水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情况时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时刻用 表示,时间用 表示。

四、位移和路程跟踪训练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 B .出租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 C .在田径场1500 m 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500 m D .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 ”,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大小为100km 五、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达式: 2.瞬时速度:能 地描述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3.速率的定义:跟踪训练3. 三个质点A 、B 、C 均由N 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 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 .三个质点从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位移不同 六、加速度1.定义式: 2.物理意义: 3.方向:4.如何根据a 与v 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在加速还是减速?跟踪训练4. A 、B 两物体均做加速直线运动,A 的加速度a 1=1.0 m/s 2,B 的加速度a 2=-2.0 m/s 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 B .A 做匀加速运动,B 做匀减速运动 C .任意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 D .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重难点解析】1.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 平均速率是描述运动物体走过轨迹的快慢,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它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年级物理教案第一学期第周第课时课题运动的描述(单元复习)课型授课教师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1)理解质点,参考系概念,时间,位移,加速度,速度概念。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2.科学思维(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从生活例子进行教学,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物理科学逻辑,善于区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1.质点概念的建立、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的应用3.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概念的理解及区别4.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1.什么情况下把物体看成质点。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由纸带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4.由速度时间图像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讨论法教学工具教材,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3—5分钟)【教师引导】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先复习质点,参考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复习的方式引入。

互动:举手让学生回答问题意图:培养学生的审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画图能力(二)讲授新课(15—20分钟)1.复习概念并进行练习【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例2: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CEG )A、放学后同学们狂蹦到食堂,手是如何放的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校运动会上小明在5000米长跑中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互动:学生动手再画图像学生记忆并掌握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2019版)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19版)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单元小结
本单元知识梳理
技巧、方法归纳
一、准确理解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1.时间与时刻 (1)时间表示段时间. (2)时刻表示点时间. 注意时间和时刻在时间轴上的表示,如图6-1所示.
图6-1 ①A点对应的时刻为:第2 s末或第3 s初. ②Δt对应的时间为:第2 s或1 s. ③A、B间对应的时间为2 s.
; 明哲卡盟:/ ;
而且拥有强兵五万人 其实是个胆小鬼 战国初期(鲁国→魏国→楚国) 智诚知之 2.6.[33] 骞味道--?[88] 亲率骑八千救之 诛杀成安君 ” 战绩名单 张镐--?战功卓著 有什么冤枉 刘从一--? [71] 白起死非其罪 临死前 陈元靓:“齐得穰苴 行者不利 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 ?161. 不可纷以辞 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分饮食给我吃 竟能自强 得毋笞骂即足矣 对内修明文德 以亡其身; 淳风天文 父亲--郑季--母亲--卫媪--兄长--卫长君--姐姐--卫孺--卫少儿--卫子夫--孝武思皇后 2018-11-0733 ”汉王曰:“善 [104-105] 父亲:郭德海 所以他的被杀 则有刘弘 基 李勣 李靖 房玄龄 杜如晦之流致其勋 臣不得而为也 舍之则藏 《太史公自序》:楚人迫我京索 视瞻不转 [80] 英布:上老矣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龙且军大半不得渡 孙武 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 名良 堪称是元朝的顶级将 领 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汉王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并且毫无败绩 皆本于平日学问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西河守 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 约在公元前246年以后 一生征战三十七年,李靖题跋像 又连战告捷 被封为长平侯 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 其余描述 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基本相同 一个人才汹涌的时代 宋祁:唐兴 楚击汉军 若夫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基本信息姓名联系电话学段高中展示单元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整体教学设计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及下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进行描述。

对于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人们通常从直接观察入手。

在确定的时刻或时间内明确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而要想准确地描述这些物理量,就必须先从学习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等内容开始。

本章学习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基础,同时本章学习的内容也是在为以后物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1 质点》是机械运动的铺垫,它明确描述的对象是什么(质点),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描述(参考系);《1.2 时间位移》从位置变化的角度认识新的物理量——位移,这就包括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置的变化,某时刻位置变化和某段时间位移的变化情况;《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和数学知识产生联系,认识变化率的概念,从位移变化率的认识速度,加深对矢量的理解,以及如何测定速度;《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从速度变化率的角度认识加速度,包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进一步理解矢量。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第1节质点参考系1课时第2节时间位移2课时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2课时第 4 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课时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5.学习活动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到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这些概念和定律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物体做平动时,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参考系的定义;观察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时用来作参考的其他物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精品学案(新教材全章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精品学案(新教材全章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精品学案第1节空间和时间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二、参考系1.定义:动与静是相对的,人们必须确定一个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这种参照物称为参考系.2.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A(A.任意的B.唯一的.)3.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不一定相同.[判断正误](1)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不论选取怎样的参考系,其结论都是相同的.(×)(2)参考系可任意选取,通常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如汽车)以地面为参考系.(√)(3)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常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此为运动的相对性.(√)三、空间位置的描述1.建立目的:在物理学中,通常需要借助数学方法,通过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2.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思考]描述下列三种运动需要建立怎样的坐标系呢?(1)描述百米运动员在跑动中的位置;(2)描述滑冰场上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位置;(3)描述翱翔在蓝天上的飞机的位置.提示:(1)以起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一维坐标系;(2)以滑冰场中心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3)以确定一点(如机场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四、时间的描述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点表示.2.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线段表示.[判断正误](1)时间间隔是指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指较短的一段时间.(×)(2)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同一段时间间隔.(×)(3)一分钟可分成60个时刻. (×)要点一对参考系的理解及应用[探究导入]2018年12月10日一早,由中宣部对外新闻局组织的23家媒体共39名中外记者乘坐G111次“复兴号”列车,体验了解中国高铁发展成就,如图所示,火车上的乘客正在平稳的火车里聊天.(1)在火车站上的人来看,他们随火车以很大的速度快速运动,那火车上的正在面对面交流的乘客能感到自己在高速运动吗?(2)他们若看窗外的景色,能感到自己在高速运动吗?(3)那火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呢?提示:(1)他们在和自己的同伴面对面聊天时,感觉他们自己都是不动的.(2)他们看窗外的景色,就感觉自己在飞速的行驶.(3)乘客在和同伴聊天时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因相对于自己的同伴来说是静止的.乘客在看窗外的景色时感觉自己在高速行驶,因相对于外面的建筑物来说自己是运动的.1.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只有选定参考系后,才能研究物体做怎样的运动.2.选取参考系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性来选取.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3.参考系的四个性质[易错提醒],(1)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选择合适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使问题的分析变得简单.(2)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选地面作为参考系时可以不指明,但选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时必须指明.[典例1](多选)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金星在地球与太阳之间C.以太阳为参考系,地球是运动的D.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会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B正确;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和地球,都是运动的,选项C、D正确.[答案]BCD[方法技巧]选定参考系的两种方法(1)静物法:明确观察到的现象中,什么物体是运动的,什么物体是静止的,静止的物体可能就是参考系.(2)假设法:假设以某物体为参考系,看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否与观察到的结果一致.若一致,该物体可能就是参考系.1.“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 A.牛B.水C.桥D.人解析:题中说桥流水不流,即假定水不动,则桥是流动的,所以水是参考系,故B项正确.答案:B要点二空间位置的描述[探究导入]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7°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10 m至B点,试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提示: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确定原点的位置及坐标系的正方向,再确定研究对象所处的坐标及位置变化的情况即可.本题应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涉及地理方向的问题,一般要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对应方法.该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1.确定参考系,建立坐标系,都是为了更好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2.常见的坐标系[易错提醒],物体在坐标系中坐标值的正、负不表示大小,而是表示在原点的哪一侧.正号表示在原点的正方向一侧,负号表示在原点的负方向一侧.[典例2] 一物体在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1)请在图中的x(2)哪个时刻离开坐标原点最远?有多远?[解析] (1)以运动路径所在的直线为x 轴,标出各时刻该物体的位置坐标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第4 s 末该物体离开坐标原点最远,有7 m.[答案] (1)见解析 (2)4 s 末 7 m2.若某同学在操场上从A 点开始先向南走了15 m 到B 点,接着又向东走了20 m 到C 点,请你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描述该同学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A 点为坐标原点,则B 点坐标为(0,15 m),C 点坐标为(20 m,15 m).根据几何知识l AC =x 2C +y 2C =202+152 m =25 m ,设AC 与y 轴夹角为θ,则tan θ=2015=43,得θ=53°. 答案:见解析要点三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探究导入] 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1)这几个时间表示的意义相同吗?(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怎么表示,时间间隔呢?提示:(1)不相同,15日09时0分对应飞船点火的时间点,15日18时40分50秒对应展示国旗的时间点,16日06时23分对应飞船着陆的时间点,以上时间对应的都是一个点,指某一瞬时,是时刻;9小时40分50秒指从点火到展示国旗所用的时间,11小时42分10秒指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对应的都是某一个过程,是时间间隔.(2)在数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时间间隔.1.区别与联系2.在时间轴上的标示各时间间隔与时刻如图所示:[易错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时是指时刻,有时是指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在物理学中,“时间”的含义就是时间间隔.[典例3]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A.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内发生爆炸,这里的“14时48分”B.某同学百米赛跑时在14 s末冲过终点线C.期中物理考试时间为90 minD.开往上海的动车于07:42从济南站发车[解析]14时48分是指某一瞬间,不是时间,是时刻,故A错误;在14 s末指一个瞬间,是时刻,不是时间,故B错误;期中物理考试时间为90 min,90 min是指时间,是指开场与终了的时间间隔,故C正确;07:42是时刻,是指一个瞬间,故D错误.[答案] C[规律总结]区别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关键要点(1)在时间轴上,时刻对应一点,时间间隔对应一段线段.(2)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时刻对应物体的某一位置,时间间隔对应一段运动过程(如位移、路程).3.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间隔B.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间隔表示时间较长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间隔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间隔解析: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起床、就餐、上下课的时刻,A错.时刻在时间上对应“点”,没有长短说法,B错.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刻,C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间隔,D对.答案:D数形结合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其特有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如表达物体的位置变化.生活中可能更多的是对自然运动的静观、思辨的一种定性的表达,而物理学科则是对运动做定量的数学推演,甚至要设计实验来验证.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如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建立坐标系时,还可以用坐标系来表示时刻和时间.如图所示为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正确的是()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 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 s内解析:时刻和时间间隔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条线段.t n是时刻,可表述为第n s末或第(n+1) s初;n s内不等于第n s内,n s内是指从0~n s末共n s 的时间间隔;第n s内是指从(n-1) s末至n s末共1 s的时间间隔,故A、C、D均错误,B正确.答案: B1.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考系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须选定参考系C.一定要选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地球为参考系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要选择参考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答案:A2.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B.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D.时光不能倒流,因为时间有方向,是矢量解析: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线段,时刻是指一瞬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一个点,A错误;第2 s内表示1 s的时间,前2 s内表示从0到2 s末2 s的时间,B错误;“北京时间12点整”表示时间轴上的一个点,为时刻,C正确;时间是标量,没有方向,D错误.答案:C3.(多选)下列关于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选别的物体做参考系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特定的物体做参考系,不能任意选取C.若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于所选参考系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化,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考系是静止的D.一个物体相对于一个参考系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不一定是静止的解析:运动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以及做何种运动,都是相对于别的物体来说的,因此,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都要选取参考系,而且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位置是否变化及如何变化,都可能不同.故选项A、C、D正确.答案:ACD4.据新华社消息,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四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它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可以定点在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关于该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考系,该北斗导航卫星静止B.以太阳为参考系,该北斗导航卫星静止C.该北斗导航卫星在高空一定是运动的D.该北斗导航卫星相对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解析:该北斗导航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是静止的,选项A正确,D错误;若以太阳为参考系,该北斗导航卫星则是运动的,选项B错误;选项C没有选定参考系,不能确定该北斗导航卫星的运动情况,选项C错误.答案:A5.(多选)如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而作出的坐标轴(x轴),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的位置坐标为x A=5 m,B的位置坐标为x 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5 m处B.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5 m处C.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3 m处D.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3 m处解析:由位置坐标的意义可知,A点在原点的正方向5 m处,即在广场中心北方5 m处,B正确,同理C正确.答案:BC1.(多选)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就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B.任何情况下,只有地球才是最理想的参考系C.不选择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D.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解析:参考系是用来选作标准、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的物体相对于地面是可以运动的,A错;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选取原则是使所研究的运动描述起来尽可能简便,如当研究火星公转时,以太阳为参考系比以地球为参考系要方便得多,B错;不选择参考系,就无法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就无法说明物体是怎样运动的,C、D对.答案:CD2.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解析:通过题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所选的参考系是急速飘动的白云,认为白云静止不动的结果是,“孙悟空”在飞速前进,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C3.以下计时数指时间间隔的是()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B.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C.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D.我得早走,去赶6:00的头班车解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19:00”是时刻,选项A错误;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7:30”是时刻,选项B错误;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41分钟”是时间间隔,选项C正确;我得早走,去赶6:00的头班车,“6:00”是时刻,选项D错误.答案:C4.在图中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A.第4 s初B.第6 s末C.第3 s内D.前3 s解析:时间是指两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从时间轴中来看表示的是从0到3 s的一段时间,表示的是时间间隔,即前3 s的时间,选项D正确,A、B、C错误.答案:D5.(多选)“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3分升空后,经过110个小时的飞行,12月12日在距离月球仅100千米的位置实现了“太空刹车”,即近月制动,让航天器减速,使其被月球引力捕获.在发射26天后,这颗3.8吨重的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于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中部冯·卡门环形山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下列关于以上涉及计时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3分”和“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指时间间隔B.“110个小时”和“26天”指时刻C.“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3分”和“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指时刻D.“110个小时”和“26天”指时间间隔解析:“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3分”和“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对应时间轴的点,指时刻;“110个小时”和“26天”对应时间轴上的线段,指时间间隔,故选项C、D正确.答案:CD6.在65周年国庆盛典上,游行的队伍和彩车依次从天安门前经过,以北京长安街为坐标轴,向西为正方向,以长安街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一辆彩车最初在原点以东3 km处,一段时间后行驶到原点以西2 km处.这辆彩车的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坐标分别是()A.3 km,2 km B.-3 km,2 kmC.3 km,-2 km D.-3 km,-2 km解析:坐标轴的正方向向西,则位置在原点以西为正,在原点以东为负,彩车最初在原点以东且距原点3 km处,所以最初位置坐标是-3 km,同理,最终位置坐标是2 km,故B 正确.答案:B7.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被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A.2 m,-2 m,-1 m B.-2 m,2 m,1 mC.4 m,0,1 m D.-4 m,0,-1 m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点为抛出点,坐标为-2 m,B点为坐标原点,D点为落地点,坐标为2 m,C点为小球被接住的点,坐标为1 m,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B8.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A.地面B.月亮C.云D.星解析:月亮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在短时间内是不易观察的,而题中已说明月亮在云中穿行即相对于云的运动,故A错误;月亮在云中穿行,是月亮相对于云在运动,故参考系不是月亮,故B错误;抬头望明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是月亮相对于云在运动,故参考系为云,故C正确;是月亮相对于云的运动,不是以星星为参考系,故D错误.答案:C9.如图所示,两位同学正在列车车厢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他们看到对方不动,是选取了自己作为参考系B.他们看到窗外的树木飞快地往后退,是选取了自己作为参考系C.无论选取什么作为参考系,他们都是静止的D.他们通过观察窗外,可以知道列车正在行驶,是选取了地面为参考系解析:他们看到对方不动,是选取了自己作为参考系,或选择列车为参考系,故A正确;他们看到窗外的树木飞快地往后退,是选取了自己作为参考系,或选择列车为参考系,故B正确;他们若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则他们是运动的,故C错误;他们通过观察窗外,可以知道列车正在行驶,是选取了地面为参考系,故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答案:C10.如图所示为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解析:由B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向东运动,可判断B车向西运动;由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说明A车也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B车速度;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向东运动,则C车有三种运动情况: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且向西运动时的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答案: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且速度比A车速度小;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且向西运动时的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第2节质点和位移一、质点1.定义:物理学中,把这种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2.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1)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虽然不能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但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简化为一个点的运动.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思考]“长征二号FT1”火箭全长52 m,起飞质量493 t,是我国目前所有火箭中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的火箭.科学家研究它在发射升空后的空中位置、离地高度、飞行速度、运动轨迹等问题时,可否将火箭视为质点?分析火箭分离过程中的姿态、方向时,能否视为质点?提示:火箭发射升空后,研究其位置、离地高度、飞行速度、运动轨迹等问题时,火箭虽较大,具有一定的形状,但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火箭可视为质点.分析火箭分离过程中的姿态、方向时,火箭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视为质点.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1)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其大小为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字母s表示.3.矢量和标量在物理学中,像位移这样的量称为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像温度、路程这样的量称为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假期安排外出旅游已成为常见的生活方式,高考结束后,爸爸准备带小明去重庆旅游,并让小明设计出行路线,路线起点为北京,终点为重庆.他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乘火车;二是先坐火车后坐轮船;三是乘飞机.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三种方式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重庆,初位置一样,末位置一样,即位置的变化一样,位移相同.三、直线运动的位移1.直线运动的位置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运动到B,如果A、B两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x B,那么,质点的位移s=x B-x A,即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2.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可以用正、负号表示,正号表示位移与规定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相反.[思考]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怎样描述汽车向前直线行驶的位移?提示:坐标表示位置:A点x1=10 m、B点x2=30 m,坐标变化量表示位移:s=x2-x1=30 m-10 m=20 m,即位移的方向指向x轴正方向.四、位移-时间图像1.物体在每一时刻的位置或每一时间间隔的位移可以用图像直观地表示.2.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选作坐标原点,选时刻t为横轴,选位移s 为纵轴,就建立了位移—时间图像.[思考]位移—时间图像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吗?建立位移—时间图像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不是,图线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不是运动轨迹.建立图像的目的是直观反映物体不同时刻的位置.要点一对质点的理解[探究导入]在土耳其室内田径世锦赛上,伊辛巴耶娃以 4.80米的成绩又一次获得冠军,她是当之无愧的撑竿跳高女皇,曾先后27次刷新女子撑竿跳高世界纪录.一般来说撑竿跳高运动分为如下阶段:助跑、撑竿起跳、越过横杆.(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时,能否将运动员视为质点?(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距离时,能否将其视为质点?(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定其是否打破世界纪录)时,能否将其视为质点?提示:(1)纠正错误动作时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也就是说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将其视为质点.(2)分析助跑距离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此时姿势和动作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能将其视为质点.(3)测量其所跳高度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此时姿势和动作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能将其视为质点.1.质点的特点(1)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特点是只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和形状,它与几何“点”有本质的区别.(2)质点是一种“物理模型”.①物理模型是在物理研究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②物理模型作为一种理想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2.实际物体视为质点的常见情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快慢的描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快慢的描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3 运动快慢的描述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直线坐标轴上每一点的数值表示该点的_____,两个坐标的差值表示坐标的_______。

2、位移的表示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则位移用_____________表示,即Δx=_______。

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_____,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______。

3、时间的表示在时间轴上坐标的变化量表示_____,即Δt=________。

(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

2、概念位移Δ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Δt的______,用v表示。

3、定义式______。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单位:____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向与物体_________相同。

6、矢标性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_____。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物理意义: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概念: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_____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______的比值。

(3)公式:2、瞬时速度(1)物理意义: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概念:运动物体经过__________或_________的速度。

3、匀速直线运动_____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4、速率瞬时速度的______。

【判一判】(1)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位移就越大。

(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字指的是瞬时速度。

(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 )(4)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瞬时速度。

( )二、课堂导学,小组合作探究(一)坐标与坐标变化量Δx如图,一辆汽车从位置x1移动到位置x2,位置变化量为多少?汽车在向哪个方向运动?03010x1x2【探究归纳】坐标与坐标变化量1、直线坐标系上的点表示坐标,坐标的差值表示坐标的变化量,即位移。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及变化(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②在物理技能方面: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作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③在物理思想方法方面: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初步理解图像法(2.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体会专业术语和生活实际的联系(3)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4.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二、与本章的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1.本章教学要注意与初中物理的衔接①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本章很多知识是在初中原有知识上的发展②降低台阶,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式的转变③注重对比初、高中物理对同一物理概念教学要求层次的差异,注重对比不同概念间的差异。

2.重视物理学方法的教学本章中涉及了建立理想模型、极限、图像等重要的物理方法,要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这些方法的使用过程,促使学生增加对它们的体验,以增强学生的方法意识。

要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3.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①本章内容与生活、技术、社会联系紧密,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代科技②创设多种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联想,积极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自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③贯彻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原则。

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资源综合使用实验室实验与视频资料、网络等教学资源,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三、本章学时计划本章分九节,共用13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1课时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1课时3.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课时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1课时5.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课时6.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课时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课时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课时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测定1课时复习总结1课时检测练习1课时评价:作者对本章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既立足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对本章的教学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又结合各部分内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地分析。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一)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复习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其矢量性,解决与这三个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1、知识框架图1专心爱心用心.2、基本概念图解(二)本章专题剖析考点一:关于机械运动的认识[例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D.煤燃烧的过程2专心爱心用心.故ABC正确考点二:关于质点的应用(重点、难点)[例2]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A.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 B.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C.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 D.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答案:AC[例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答案:C考点三:关于参考系选择的应用(重点、难点)[例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飞行员的手有劲考点四:用坐标描述质点位置及位置变化[例5]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

如图,若AC=100m,BC=30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 m,B点位置是 m,C点位置为 m,A到B位置变化是m,方向。

C到B位置变化为 m,方向 .解析:以B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30m()B0m)CA(-70m向西BC到变化为 -30A到B的变化+70向东;]6[例)下列论述正确是(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A.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D。

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目标]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学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

3.能利用实验数据描绘物体的v ­t 图像,描述分析物体的运动。

一、实验原理1.测量平均速度:根据v =Δx Δt可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其中:(1)Δx 是纸带上两点间的位移,可以利用刻度尺测量;(2)Δt 是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两点间隔的打点个数及打点周期确定。

2.测量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例如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该点在内的相距较近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

二、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 V 交流电源)、复写纸(或墨粉纸盘)、导线若干、刻度尺、纸带、坐标纸。

三、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2.安装纸带。

3.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交变电源上(电源频率为50 Hz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8V 低压交变电源,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 交变电源)。

4.启动电源,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

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5.从纸带上点迹清晰的某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1、2、3…标出这些计数点,则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0.1s 。

6.用刻度尺测量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Δx 。

7.利用公式v =Δx Δt计算纸带上各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

四、数据处理1.根据v =Δx Δt计算出的速度可以代表在Δx 这一段位移内任意一点的瞬时速度,将数据填入表中。

位置 0 1 2 3 4 5 6 …x/mΔx/mΔt/sv/(m·s-1)2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物体运动的v­t图像。

五、误差分析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会带来系统误差。

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Δx来求平均速度。

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会带来误差。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学习重点:1.知道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掌握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2.根据选择的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根据对运动的描述判断所选择的参考系.自主学习(独学和质疑)基本概念(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和,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需要注意的是,⑴“质点”是一种为了研究方便而引入的“理想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以后还会遇到刚体模型、弹性体模型、理想流体模型、理想气体模型等等)。

⑵既然是模型,就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代替真实的物体。

因此,要通过教材、例题及习题,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质点模型,要逐渐积累知识,而不必一开始就去死记硬背。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选来作为对照(参考)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

(以前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上称为“参照物”,也很直观易懂。

)研究物体运动时需要参考系的意义在于:⑴有了参考系,才能确定物体的;⑵选定了参考系后,才能知道和研究物体的运动。

试设想,在茫茫的大海里,水天一色,如果没有太阳或星辰作参考,水手根本无法确定自己船舰的位置和向什么方向运动。

⑶参考系选得不同,则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作出的结论也不同(见课本和后面例题)。

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如果不声明参考系,则默认以为参考系。

3.坐标系:为了定量研究运动,必须在上建立坐标系,这样才能应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在这条直线上规定、和,即以这条直线为坐标轴(x轴)。

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一个坐标值(x)来确定。

如果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则需要建立平面坐标系。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复习-教学设计

这是另一个同学做的结构示例,运动的描述,对象质点、空间、时间。

有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我们就可以定量描述质点的位置、位移,引入时间、时刻的概念后,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就是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这个结构展示的逻辑关系展现得更清楚。

示例3:【述】再比如这个结构,也是非常有特点的,从机械运动的定义入手,一一展开本章学习的知识。

【评】•可以看得出来,这样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认识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深刻内涵的本质以及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明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于解决问题所达到的程度,明确哪些问题是目前可解的;•有助于牢固记忆物理知识;•有助于知识的应用;(2)本章知识复习①以“物”明“理”【师】关于具体知识的复习,我们强调以“物”明“理”。

什么叫以“物”明“理”呢?就是在学物理的过程中,大家不要干巴巴地去记定义、背结论,希望在学习每个知识时,你都有对应的实际例子,即物理情景。

比如,当我们提到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条件时,你脑子里有类似于乒乓球旋转、列车过桥、平动的例子;复习到参考系时,你有这个漫画的图景,说明相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可能不同;当说到时间、时刻时,你马上能画出时间轴来说明事儿当说到位移时,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比如从北京到重庆的旅行,不管沿哪条路线运动,位置变化即位移就是从北京指向重庆,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它是矢量;当说到速度概念时,你能结合我们讲过的例子,绕操场一圈,平均速度为0——这就是我们强调的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当说到加速度概念时,我们能想到汽车的加速、飞机的加速。

启动时,汽车先冲在前面,说明什么?飞机最终还是跑到汽车前面去了,又说明什么呢?汽车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快!说明加速度大不是速度大不是一个概念!②要做到概念、命题的理解和表述上是严格准确的,要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来思考问题。

——这也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师】在梳理基本知识时,我们别忘了一定要科学、准确地表述概念、规律,这也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学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学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教学重点:质点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质点概念的理解与接受主要内容:一、机械运动1.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例一】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 )A .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的运动情况的车轮。

C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

D .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

课堂训练:1.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C .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所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 )问题: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2019高中物理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高中物理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运动的描述一.知识结构二.主要考点梳理㈠位移和路程1.位移和路程的却别(1)找出研究过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则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即为位移。

(2)画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则实际路径的总长度即为路程。

例1.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求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跟踪训练1:一个小孩从A 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 m 和5 m 的半圆到达B 点,如图2所示,他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2A .16 m ,方向从A 指向B ;16 m ,方向从A 指向BB .16 m ;16 mC .8π m ,方向从A 指向B ;8π m ;方向从A 指向BD .16 m ,方向从A 指向B ;8π m㈡速度与速率1.速度(1)平均速度=位移时间,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 (2)瞬时速度是当时间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的值,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2.速率(1)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2)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常称为速率.3.注意:求平均速度时关注物体的位移,不管经历怎样的路径,物体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平均速度就相等.求平均速率时关注物体的路径,即先求物体的路程.例2. 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 3 (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6t 2(m/s)。

该质点在t=0到t=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 到t=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2 m/s,39 m/sB.8 m/s,38 m/sC.12 m/s,19.5 m/sD.8 m/s,12 m/s跟踪训练2.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15 m的位置,在t=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的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处位置,再经过1.5 s到达地面.求:(1)前1.5 s内平均速度是多少?(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仅保留一位小数)㈢对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与加速度a 的理解1.速度v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变化量Δv=v2-v1是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加速度a是速度变化量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称为速度的变化率。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①有质量②大小、形状③作为参考④地面⑤位置变化⑥点⑦线段⑧位置变化⑨初位置⑩运动轨迹⑪位移⑫v=错误!⑬物体运动⑭运动快慢⑮瞬时速度⑯变化量⑰a=错误!⑱m/s2⑲速度变化快慢⑳相同错误!相反错误!方向错误!方向错误!速度错误!性质错误!方向错误!大小错误!交流错误!计时主题1 三组概念的比较1.位移和路程的比较.2(1)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量是指速度改变的多少,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2)速度的变化量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3)加速度与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大、很小,也可以为零;速度的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4)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典例1】阿祥学习有关直线运动的物理概念后,找到小明、小强、小梅和小雪来到校园开展了“讨论与交流”活动,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为零,则其运动速率也一定为零D.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瞬时速率解析:加速度的定义是:物体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一致的,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速度变化得多不表示加速度大,所以A 错,B对.如物体做圆周运动,当其回到出发点后其位移为零,但在其运动时间内速率和速度都不为零,则C错.瞬时速率和瞬时速度大小相等,但速度是矢量有方向,速率是标量无方向,则D错.答案:B针对训练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6 运动图象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6 运动图象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6 运动图象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能从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中读出物体实际的运动状况。

2、理解图象的横轴,纵轴,截距,交点,斜率等的物理意义。

【预习案】1、位移-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是具体反映运动物体的随的变化关系,从图象中不但能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还能求得任意时间物体的位移,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反映运动物体的与的变化关系。

根据图象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如是匀速、还是变速,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

【思考与交流】v-t图象与x-t图象(B级)432t/st2t1Aox1x2x3x/m11432t/st2t1Aov1v2v3v/m/s121)、轴的意义:①横轴①横轴②纵轴②纵轴2)、点的意义:①A任一点①A任一点②与纵轴交点②与纵轴交点③两图象交点③两图象交点3)、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随变化的规律反映随变化的规律4)、图象的作用:a、可知任一时刻的位置可知任一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①图象在t轴之上表示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②图象在t轴之下表示 b、可判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判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图象倾斜程度越大表示能分析上图中1--4的运动情况吗?能分析上图中1---4的运动情况吗?432t/st2t1Aox1x2x3x/m1【探究案】探究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问题1、如图x-t中,图象1、2、3、4分别表示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2、图线2、3表示的物体的运动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1)方法一34t/stox0x/m212)方法二3)图线4表示什么运动?432t/st2t1Aov1v2v3v/m/s1问题3、右图中图线1、2、3、4分别表示什么运动?你是怎样判断的?探究二、(A级)1、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问题1、右边v-t中图象1、2、3、4分别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问题2、图线2、3表示的物体的运动加速度较大的运动是哪个?说明理由1)方法一2)方法二34t/stov0v/m/s213)图线4表示什么运动?4) t轴上方和下放分别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问题3、右图中图线1、2、3、4分别表示什么运动?你是怎样判断的?思考:在v-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什么?①②③0V/(ms-1)T1t/s(B级)练习:1、如图所示,则①表示物体做;②表示物体做;③表示物体做;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C级)2、如图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质点A、B、C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A=________m/s2,aB=________m/s2,aC=________m/s2,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0 s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4 s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________s时,A、B的速度一样大、①②③0x/mt/sX1(B级)练习1、如图所示,则①表示物体做;② 示物体做;③ 表示物体做;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________相同。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以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飞行员顺手抓住从身后飞来的子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穿插学生的回答,调动气氛)过程设计:一、导学机械运动1、自学课本第28页及29页前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机械运动是什么,并列举常见的几种?(3种就可以)3、由自学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二、导学参照物1、提出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让学生在小组内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3、实验探究: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小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有关。

第1章 运动的描述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1章   运动的描述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重难点:一、对质点的理解①研究物体的平动时一般可将物体看作质点。

例如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木块,研究下滑的速度变化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①物体虽然有转动,但相对于平动而言可以忽略其转动时,可把物体视为质点。

例如骑自行车上学时,虽然车轮在转动,但在研究骑行的快慢时可将人和车整体看成质点。

①问题涉及的空间尺度远大于物体自身的大小时,物体自身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时,虽然地球很大,但是相对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地球的大小完全可以忽略,此时可将地球视为质点。

二、位移与路程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四、对图像的理解(1)从图像能看出每一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为正,说明物体沿选定的正方向运动,如图中的①①①图线;瞬时速度为负,说明物体沿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图中的①①图线。

(2)根据图线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若图线平行于t轴,则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如图中的①①图线;若图线与t轴不平行,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如图中的①①①图线,且图线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变化越快。

(3)截距:纵轴截距表示初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时刻。

(4)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的瞬时速度v相同。

(5)从图像能求出位移: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可以用其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来表示(如图中阴影所示),若面积1在t轴上面,则对应正向位移;若面积在t轴下面,则对应负向位移。

易错题:一、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模糊例1 .2020年7月,在青岛附近海域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10时14分开始在海上完成回转、调整方向、加速等一系列动作后,10时18分起飞,估计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60千米/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
(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练习1 (多选)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可以将马龙看成质点
B.研究女子50米步枪三次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可以将子弹看成质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D.“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答案 BCD
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
,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实际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练习2 在伦敦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男子100 m 决赛(直跑道)和男子200 m 决赛(弯曲跑道)中分别以9.63 s 和19.32 s 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连续两届获得100米和200米冠军的第一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 决赛的位移是100 m 决赛的两倍
B.2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
C.100 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
D.100 m 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76 m/s
答案 C
解析 200 m 比赛跑道是弯曲的,位移小于200 m ,100 m 比赛跑道是直线,A 错; 200 m 19.32 s
≈10.35 m/s 是平均速率,B 错;100 m 9.63 s
≈10.38 m/s 是平均速度,C 对;最大速度由已知条件无法求出,D 错.
三、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
. 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 m
来决定.
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
练习3 教材P29第2题改编(多选)下列说法中可能发生的运动是( )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
D.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答案 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