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太平天国
历史太平天国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太平天国的知识点总结一、太平天国的兴起1. 太平天国的起义领袖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洪秀全,他是广西横县人,咸丰元年(1850年)发动太平天国起义。
2. 起义的社会背景太平天国的起义,是在中国清朝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压迫,使得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困苦,农民纷纷响应太平军的号召。
3. 起义的宗教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密不可分。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广泛吸引了中国南方地区的农民加入到起义运动中来。
二、太平天国的发展1. 政治建设太平天国建立后,实行共产主义的政治制度,推行“太平共和”等制度,取消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官僚军阀统治,实行土地国有化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2. 军事扩张太平天国军队在广西、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太平军经常与清军进行战争,多次击败清军。
3. 农民生活改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一大特点,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善了农民生活。
太平天国建立了农田水利、推广新农具、改良农作物、修筑村级堤坝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水平。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与衰落1. 内部矛盾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部分歧,如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道光皇帝派来的内奸李秀成等,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不团结和矛盾激化。
2. 清朝政府的进攻清朝政府为了保卫封建统治,采取了残酷而有力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办法。
清军对太平军进行了多次的围剿和战争,使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3. 国际援助的缺失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衰落,与国际帮助的缺失有关。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与外国基督教传教士联络,但是与外国人和他国政府的援助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国际因素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 经济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社会末期的深刻危机和动荡不安的状态,推动了中国社会末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
1. 背景和起因:
- 发生时间:1851年-1864年,持续了14年之久。
- 发生地点: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 起因:基于基督教教义的怀疑和反思,加上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
2. 领导人和组织:
- 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太平天国"天王")、杨秀清、韦昌辉等。
- 组织体系:建立"天朝"政权,模拟清王朝体制。
3. 发展过程:
- 拱卫起义(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
- 攻占南京(1853年):建立"天朝"都城。
- 广阔疆土(1856年):疆土最大时横跨16个省。
- 江南基地(1860年后):后期仅存江南地区。
4. 影响和结果:
- 造成了大规模的流离失所、民间伤亡。
- 加剧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削弱。
- 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西方列强武力介入埋下伏笔。
- 最终在1864年被清军彻底剿灭。
5. 历史评价:
- 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
- 具有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色彩。
- 带有一定的农民起义和宗教运动性质。
太平天国

翼 观 翼 王 远 征 之 后 , 历 时 七 载 由 七 赣 年 ,
纵
(
• .
世 界 历 史
五 , 千 石 里 镇 , 吉 余 上 部 有 活 数 动 之 , , 新 程 裕 行 赖 , , 甘 , 陕 ,
( , 直 至 同 至 浙 治 同 , 十 治 闽 年 二 , 未 年 桂 ,
)
天京陷落与太平天囯败亡
历史意义
第一、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 封建的历史使命。 第二、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 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 教的教义。 第三、主张对外开放政策。 第四、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开展对外贸 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中国,农民阶级是反封建的主力军, 也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基本力量, 但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 思列宁主义作指南,单靠农民阶级自身 的力量,无法战胜中外反动势力,不可 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石达开远征
长 征 。
及 分 化 各 部 李 之 福 回 猷 师 等 未 算 约 , 实 万 为 ) 三 共 部 , 依 广
曾 五 万 余 里
约 , 粤
湘 , 所 , 过 黔 地 , 翼 王 , 本 鄂 军 , 约 川 二 苏 , 西 皖 , 万 里 省 五 十 域 滇 共
算 王 ) 就 义 为 止 , 其 余 各 部 ( 活 动 康 ,
• 1864年正月,天京被包围 •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 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 7月天京失守。 • 1868年1月5日东捻军于在 1868 1 5 扬州东北瓦窑铺覆灭,8 月16日西捻军于同年在山 东茌平徒骇河被李鸿章消 灭 • 1869年最后一支使用太平 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大 魁部在陕北保安被左宗棠 消灭。
太平天国运动的名词解释

太平天国运动的名词解释太平天国运动,是指19世纪中叶中国东南部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名词解释如下:1. 太平:“太平”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指和平、安定、幸福。
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第二子“太平天子”,并以此名义发动起义,以追求社会和平与幸福为目标。
2. 天国:太平天国的“天国”一词可理解为神圣国度,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解释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国度。
太平天国追求实现“天朝上国”的原则,即建立一个拥有完美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国家。
3. 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指一场历时十余年的农民起义和宗教运动,其规模、规则和影响范围均超过了传统的反抗性农民起义,因此被称为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持久性,组织和士兵都受到了严密的规章制度的控制。
4. 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发源于广西地区的农民暴动,起初是一起农民对抗政治腐败和经济压迫的运动。
起义军最初号称“拜上帝教”,但随着运动的发展,其信仰变得更加极端化,发展成一场大规模的反清复明的运动。
5. 宗教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与宗教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秀全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他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并创建了一种基督教式的组织结构和信仰体系。
其信仰特点包括拜上帝、清除宗教迷信、崇拜基督教圣经等。
6. 社会变革:太平天国运动追求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
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在于消灭社会不平等和剥削,实现平等和公正。
运动中试图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但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社会变革的目标。
7. 对清朝的威胁: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清朝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运动的规模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使清朝陷入了严重的军事困境,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包括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政崩溃。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在中国东南部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宗教运动。
运动以太平与天国为目标,追求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国度。
太平天国的传说 民间故事

太平天国的传说民间故事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起义政权,它在19世纪中叶存在于
中国的南方,时间跨度大约是1851年到1864年。
关于太平天国的传说和
民间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洪秀全托梦:洪秀全在创立太平天国之前,据说曾受到上帝的启示,上帝告诉他要消灭清朝,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
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成为太平天国的重要信仰基础。
2. 石达开的智慧: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一位重要将领,他以智慧和英勇著称。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次战斗中,石达开利用智谋击败了敌人,使得太平天国的军队能够继续前进。
3. 杨秀清的神奇预言: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内部有着很高的声望,他被认为有神灵附身,能够预言未来。
有一个故事说,他在一次战斗前预言了清军的动向,使太平天国能够成功防御。
这些故事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人民对于平等、正义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对于清朝腐败和压迫的不满。
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讲述。
太平天国的名词解释

太平天国的名词解释太平天国(18511864),也被称为“太平军”或“穆斯林天国”,是以中国清朝为背景,并延续约十八个世纪的中国古代政权秩序的一次民族起义政权。
1851年,出自湖南洞庭湖畔洪秀全率领以农民军队为主体的武装力量,发动了此次农民反抗军事政权的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乱产太平军(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最终在1864年底被清廷政权终结。
太平天国在起义之初拥有很强的民族精神,以“天下太平”为方针,旨在维护农民的正当利益,反抗清政府的压迫,改善民生,实现民族解放。
太平天国一方面使用暴力要求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也采取具有改革性的措施,如实行租税免除,取消官吏特权,及对地主阶级进行官府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要摆脱统治者的暴政,维护农民的权利,使人们的生活受到保护和改善。
大规模的太平军起义使清政府陷入严重的困境。
清政府担心太平军将背离传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决定继续采取武力行动以压制农民起义运动,并动用了大量的官兵来平息。
最终,清廷政府得以在1864年10月击败太平军,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势力,结束了这场十三年之久的民族起义政权。
虽然太平天国未能圆满成功,但其旨在维护农民百姓的利益,反抗暴政的起义运动引发了很大的震动,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的宗旨体现了中国历史上民族精神的发展趋势,启迪了清朝末代帝王开展改革的思想,为近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此外,太平天国的建立及其起义运动也催生了许多当代的社会改革思想,推动了中国人民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进程。
太平天国虽然已不复存在,但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衰败,其起义运动及其宗旨,都为推动中国人民向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中国历史发展留下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太平天国知识点

太平天国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冯云山和洪仁王干等人成为最早的信从者。
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
因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故称金田起义。
1862-1864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而进行的悲壮战斗。
1862年5月,清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所部湘军陆师、兵部侍郎彭玉麟所部水师,分两路进逼天京。
李秀成奉命从苏南分军三路回援。
10月13日,李秀成亲率主力与曾国荃部展开激战,久攻不胜,于11月26日主动撤军。
此后,洪秀全又派李秀成“进北攻南”,解除京围。
李秀成勉强从命。
但此战损兵折将,遭致惨败。
这两次战斗的失败,使天京陷于坐困局面。
从此太平天国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只能凭借城防工事消极防御。
1864年3月,湘军合围天京。
6月1日洪秀全病逝。
7月19日天京陷落,守城将士除少数突围外均壮烈牺牲。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及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
攻占南京的时间:1853年(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抗击洋枪队:太平军在青浦大
败洋枪队。
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文笔记和知识点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文笔记和知识点汇
-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洪秀全称“天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 定都天京(南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为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①有很大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②反映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太平天国

简介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建立的 平天国是清朝后期, 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的“拜上帝会” 1843年创立的 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的“拜上帝会”。 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 1853年建都天京 年成立太平天国, 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 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 ),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 (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 1864年天京陷落止 存在14 年天京陷落止, 14年 1864年天京陷落止,存在14年。
失败原因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 局限性: 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 的代表,不是先进阶级, 的代表,不是先进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 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 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再加上反动 势力的强大,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 势力的强大,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
By Roach!!
天国创建者及思想 天王” 天王”。道光 科举不中, 科举不中,遂吸取 教义中的平等思想, 教义中的平等思想, ,撰《原道救 ,主张建立远 盛世。 ”盛世。
人物简介——石达开
石达开( 石达开(1831年- 年 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 小名亚达, 年),小名亚达 石敢当,广西贵县人, 石敢当,广西贵县人,太平 天国名将, 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 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 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 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 六岁“被访出山” 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 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 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 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 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 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 转战过的大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 过一百万人,实力雄厚, 过一百万人,实力雄厚,但天京 变乱后,逐渐走向灭亡。最终, 变乱后,逐渐走向灭亡。最终, 太平天国因统治日益腐化和清政 府与列强的镇压而覆灭。 府与列强的镇压而覆灭。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中国历史政权)编辑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1] 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2]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
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3]中文名称太平天国英文名称Taiping Kingdom of Heaven 简称天朝所属洲亚洲首都天京(南京)主要城市九江、安庆、扬州、镇江官方语言汉语(客家语)货币初为“通宝”其余称为“圣宝”时区东八区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国家领袖天王:洪秀全主要民族汉族、壮族主要宗教拜上帝会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公里(1854年)[4] 军事制度参考太平天国兵制行省制度参考太平天国行政区服饰制度参考太平天国衣冠服饰宗教制度参考太平天国宗教行政机构参考太平天国官制历法制度天历目录1 名称2 历史▪兴起原因▪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出师北伐▪西征及天京解围▪天京事变▪翼王西征▪东征与清军反击▪天京陷落与败亡▪余部战斗3 疆域4 政治▪君权与神权的结合▪政治纲领▪爵位表▪玉玺▪理论纲领▪保举与黜陟▪教育与司法5 军事6 外交7 经济▪圣库制度▪天朝田亩制度▪发行货币▪物资分配8 文化▪衣冠▪节日▪历法▪建筑▪书籍9 历史功绩10 重要影响11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其他原因12 历史评价▪名人评价▪国民党评价▪大陆评价13 历史教训14 后世纪念15 艺术作品名称编辑太平天国或称太平天囯,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
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实用版)目录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五、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文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它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外部则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在这种背景下,广大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太平天国运动应运而生。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矛盾的激化,二是思想观念的变革。
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要表现在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思想观念的变革则是基督教教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太平天国运动从 1851 年开始,到 1864 年结束,共计 14 年。
运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1851 年到 1856 年,太平天国军队在洪秀全的领导下,攻占了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第二个阶段是从 1856 年到 1864 年,太平天国军队在湘军和洋务派的联合进攻下,节节败退,最终在 1864 年被平定。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也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中国农民阶级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它展示了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
简述太平天国

简述太平天国历史
太平天国(其中“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国”字写作“囯”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
太平天国武装力量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
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
1872年5月12日(同治十一年四月初六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第13课 太平天国

A、反压迫: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整个清王朝 和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B、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 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C、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提出向西方学习,后 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方案。
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同时有利于中国 近代化。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有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 ,中国现代化还会晚若干年。其中理由是
•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 “太平天国运动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 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 以下观点与此说法立场一致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 B.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半殖民地化进程 • C.近代化总是以某些领域的倒退为代价 • D.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3.3 定都天京
1851.1 2 永安建制
1851.1 金田起义
1856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土地分配: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1、内容
方法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目的:匀, 无人不保暖
•
——《桂平县志》 土客矛盾突出
• 材料二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田州……因土客争雄,各集 亡命,肆行焚劫。”“道光戊申(二十八年)……邑(贵县)之 北岸,土客械斗,杀戳相寻者五年。”“道光二十八年间,桂平
太平天国故事

太平天国故事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成立拜上帝教,提出“拜上帝教”“拜上帝教育世人”和“拜上帝教治天下”等口号,虽然在当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这标志着太平天国的雏形已经形成。
1853年,太平天国正式宣告成立,洪秀全自称“天王”,并规定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
太平天国政权迅速发展壮大,先后攻占了南京、武昌等城市,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的政治势力。
太平天国的军队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迅速衰落。
1856年,太平天国军队在攻打上海时遭到清军的重创,此后太平天国的势力逐渐式微。
1864年,太平天国政权最终被清军所灭,洪秀全在南京自缢而死,太平天国政权正式宣告覆灭。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覆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的兴起,揭示了晚清社会的深重危机,也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素材。
太平天国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挣扎,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的兴起揭示了晚清社会的深重危机,也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素材。
太平天国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挣扎,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运动

• 原因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增加赋税,横征暴 敛,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广大农民饥寒 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广西是各种矛盾十 分尖锐而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之一, 起义武装遍及全省。
• 永安建制 •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旋转至武宣。3月23日, 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并分封杨秀清 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 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5 月16日由东乡突围北上象州,因遭清军堵截,折 回金田地区,被包围。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 安(今蒙山),粉碎清军围攻。太平军在永安一面 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12月,天王 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 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 王,俱受东王节制。
广告1202班 张可信 学号:12111802048
• •
领军西征 在北伐的同时,1853年6月3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 战船千余艘,步军两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参见太平军西征)。 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 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时石达开至 安庆主持西征战事,集中兵力进攻皖北,于1854年1月14日攻克庐州(今合肥)。 继率师西攻,于黄州堵城大败清军,乘胜再占汉口、汉阳,进围武昌。同时 分军两支向鄂北、湖南进军。与曾国藩所率湘军战于岳州、湘潭和靖港,失 利退出。湘军乘势陷武汉,并突破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防线;1855年1月, 兵锋直逼九江。为阻遏湘军攻势,石达开率军驰援,于湖口(参见湖口之战)、 九江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旋乘胜反攻,再克武汉三镇。清廷 为挽救败局,调集兵力围攻武汉,西征军与湘军在武汉周围激烈争夺。10月 上旬,曾国藩自江西遣军援鄂,武汉形势危急。石达开又率部西上,败湘军 于咸宁、崇阳,并乘虚挺进江西,连占7府40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西征军 事达到巅峰。1856年3月,石达开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西征作战结束,基 本实现预定战略目标。自太平军北伐、西征后,天京一直处于清军江南、江 北大营的包围之中。1853年12月,太平军弃守扬州,江北仅占瓜洲。1854年 夏,清军自广东调“红单船”50艘驶抵天京江面,天京上下游交通受阻。 1855年8月,芜湖失守,镇江危急,天京外围的军事形势日趋严重。是年底, 洪秀全、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调兵回救。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率数万 人白天京援镇江,北渡瓜洲,4月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扬州,旋又南渡,连破 镇江外围清军营垒后撤回天京。时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前线赶回,太平军兵力 更厚,6月攻破江南大营(参见一破江北江南大营)。向荣败走丹阳,不久忧愤 而死。至此,天京的威胁基本解除。
太平天国概况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
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相同: ①反封建
②纲领性文件 ③未能真正实施
不同
背景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天朝田亩制度》
强盛
平均分配土地、产品 (消灭私有制) 农民阶级支持,
《资政新篇》
衰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发展私有制) 没有
作用
直接推动运动发展
没有引起反响。
联系 继承反封建; 社会经济主张是相互矛盾的
1、核心:解决土地问题
实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内容: (1)土地分配: ①原则:
②方法: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2)产品分配: ①原则: ②方法:
(3)目标: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把清朝统治者丑化为我国古代 传说中的“阎罗妖”等怪物
(二)太平天国运 动的过程
武汉三镇
南京
永安 金田
下 跳
(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2)永安建制:1851· 9,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 建立政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封建意识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 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1)金田起义:1851 · 1,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3)失败原因新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2、教训: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农民,就是农民
——毛泽东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有何体现呢?
经济上: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组织上: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C
2、《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社会 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A
3、《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A.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C
4、《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相同之处是 A. 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 B.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由于形势未能真正实施
三、从天京变乱到天京陷落
(一)天京变乱:
1、原因: (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直接原因:洪、杨之争 2、经过:
洪秀全
④ 杀
问题探究:洪秀全的 “拜上帝教”不是宣 传“天下多男人,尽 是兄弟之辈,天下多 女子,尽是姊妹之辈 吗?既然都是情同手 足的兄弟姐妹,为什 么要自相残杀?
杨秀清
②杀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 制度》的否定。试谈谈你的看法。(教材P49自我测评) 《天》: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平均主义 的空想,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发展私有制,资本主义色彩。 符合时代发 展的潮流
★结论: 从经济主张上看,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 经济 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 的全盛时期
事件 北伐 西征 天京突围
目的 推翻清朝的统 治 结果 失败 意义 沉重打击
巩固天京革命大 本营 胜利 根据地和物质基 础
解除天京之围
胜利
巩固天京革命大 本营
二、太平天国的制度建设
前期:革命纲领
后期:治国方案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4、主观条件:洪秀全创办“拜上帝会”组织
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组织有什么特点呢?
最显著的特点: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教材P46第二段)
“上帝”和平等思想是受 到西方基督教的影响
材料一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仅是姊妹之 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材料三 (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最作怪多变,迷惑缠 捉凡间人灵魂。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 ——《原道觉世训》
韦昌辉
③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石达开
⑥走
覆灭
天王府模型
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
3、影响: (1)内部:力量削弱 (2)外部:形势危急 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标志: 天京失陷(1864年6月)
2、败因: (1)主观原因: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教材第49页学习思考:太 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战略失误: 孤师北伐、定都天京等 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 的领导集团犯了许多错误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 力量悬殊所致。 (三)太平天国意义及教训: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经济: 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 外交: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
进步性: 3.评价:
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 革方案,集中反映------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 1、 长期战争环境 2、缺少必要的条件,(资本主义经济未 产生,资级未形成,不能反映农民愿望)
发 展 形 势
永 安 建 制 亩天 制朝 度田
D
线又将如何运动?为什么?
爆发
s
1851 1853 1856 1859 1862
时间:年
金田起义
天京陷落
1864
练习 1、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①西方基督教教 义 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 ④ 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3
材料三: 1846年 ——1850 年 ,两广地区水、旱、虫 直接原因 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诱因:自然灾害严重;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激 化
激化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 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 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 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2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 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根本原因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 及十几个省。
5、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呈现的新 时代特点是 A. 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B.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C.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的土地制度 D.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有 何新的特点? (1)治国方案新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民主革命:
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
导语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概述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要阶段: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新
3、评价
①革命性:
---------反封建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
-------根本无法实施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绝对平均主义;没有安定环境保 证实施分田方案;不能真正实施。 ③落后性: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
(二)《资政新篇》1859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1949年
1840年
课标
结合材料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坐标形势示意图
东 4、再次上升到点 1、点“ 2、到达点“ S” 代表的事件是什么? T”后,曲线 天 征 “ U ”后,曲线最终 又将如何运动?什么原因 至 京 对应的时间是哪一年?顶点 是怎样运动的?太平 顶 变 “T” 使它这样运动? 对应的时间是哪一年?你 安中 峰乱 T 认为曲线“ 庆 天国运动哪些事件反 外 ST”是呈上升,还 新 新 失 映了这种趋势? 联 顶点 是下降趋势呢? 核纲 陷合 心领 U 围 资 攻 政 天 D ”后,曲 3新 、下降到点“ 京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