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1 杜甫诗歌专题新1——沈胜方
19-20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PPT课件人教版

6
(三)战乱流离时期
时间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756- 757 年
①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潼关失守,杜 《春望》
甫率家人逃离。 《月夜》
②闻肃宗即位,即投奔,途中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瘦马
③757 年,冒死逃脱,被肃宗授为左拾遗。后因受房 行》《悲陈
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宣告其政治理想的 陶》等
栏目导航
4
其生平经历主要有: (一)读书游历阶段 时间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①自幼好学,7 岁能作诗。
②19 岁起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望岳》《房兵
712-
③736 年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又开始齐赵之游。曹胡马诗》《赠
745 年
其间与李白结下“醉眠秋共二)困居长安十年
栏目导航
31
[文脉·梳理]
长安 人格追求:关心人民疾苦
十年
诗歌创作:迈出现实主义的第一步
杜 流亡 人格追求:发表政见与举贤
甫 生活 诗歌创作: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走向 人格追求:思想情感上走向了人民
人民 诗歌创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表达内心的矛盾
栏目导航
32
[文本·层析] 一、阅读从“玄宗在 751 年(天宝十载)正月 8 日……举行了三个盛 典”到“同时生产力也就衰落下去了”,回答问题。 1.选段开头部分交代杜甫求仕遇到的挫折,其作用是什么?
栏目导航
13
1.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是指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对 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 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虽在局部 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做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 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 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 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或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或人物特写等。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课件

(7)信手拈来: ____不___假__思__索__地__随__手__拿__来__。__常__用__于__形__容__写__作__诗__文__时__运__用__材___ _料__、__驾__驭__语__言__的__随__意__或__从__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像所有腐败现象的前期一样,杨家兄妹之间不但花天酒地,而 且杨国忠还毫无廉耻地跟虢国夫人通奸。他们如此淫乱的生活,居然 也得到了玄宗皇帝的纵容;而老百姓则固然是有苦难言。
栏目链接
古历三月三日这个作为传统节日的上巳节,人们为了除去不祥气 氛,便又到水边去“修禊”。天宝十二年,杨家一帮人不但去参加了 这样的活动,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到曲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闹异常。大 诗人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这些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 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 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 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 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 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四、近义词辨析
(1)遏制/扼制/抑制
“__遏__”__是__“__阻__止__”__的__意__思__,__“__扼__”__是__“__用__力__掐__住__”__的___ _意__思__。__所__以__,__“__遏__制__”__重__在__阻__止__,__“__扼__制__”__重__在__把__守__、__控__ _制__。__例__如__,__“__遏__制__这__种__势__头__”__是__说__阻__止__某__种__势__头__,__“__扼__制__ _这__种__势__头__”__是__说__控__制__住__某__种__势__头__。__“__抑__制__”__表__控__制__、__约__束__。 _“__抑__制__”__虽__然__有__时__也__用__于__事__物__,__例__如__,__“__抑__制__通__货__膨__胀__”__ _等__,__但__跟__“__遏__制__”__“__扼__制__”__比__较__起__来__,__更__常__用__于__思__想__感__情__ _方__面__。__例__如__,__我__再__也__抑__制__不__住__喜__悦__的__心__情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选修《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zhuàn
táo
xū xī
yán
jīnɡ wèi
suì
qū
sì chá
qí
kè hán
yīn yūn
xié
dú
bǔ
第6页
敛
睑
脸
励
砺
疠
黩
椟
渎
犊
祟
崇
第7页
三、解释词义(1)整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锁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氤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横征暴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意使用武力, 不停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黩, 随便、任意。
不假思索地随手拿来。惯用于形容写作诗文时利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或从容。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示范课一等奖PPT课件

展示目标
1、读诗歌,理解大概诗意 2、掌握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重点) 3、把握诗歌意象,体味作者情感(重、
难点)
4、学习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品质 (情感)
白寒孤丛塞江巫玉其
帝衣舟菊上间山露一
城处一两风波巫凋
课高处系开云浪峡伤来自文急催故他接兼气枫 暮刀园日地天萧树
讲
砧尺心泪阴涌森林
解
。,。,。,。,
练习
识记这首诗中的重要词语含义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试分析该联 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 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 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总结反馈: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 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 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 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 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 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分
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巫山巫
析
峡气萧森”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
身世的双重悲哀。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1.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 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 “丛菊”回应了诗题中
课 那个“秋”字。 “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 文 来,在这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流 分 下的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
杜甫诗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出师未捷身先死,
锦官城外柏森森。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11/15
❖
旅夜书怀
❖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Hale Waihona Puke ❖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8/15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9/15
登 高
❖10/15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4/15
❖ 杜甫更为主要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 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 所崇仰,在士人人格形式上,有不可估量影 响。北宋爱国将领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集 序》中说“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 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 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南宋爱国将 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集杜诗》二百首, 《序》说: “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 言之。”这种影响直至当代历久而不衰。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15
(2)杜诗主要内容:
❖①爱国忧民诗篇: 《春望》《三吏》《三 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②咏怀抒情诗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③写景咏物诗篇: 《春夜喜雨》《江畔独 步寻花》《登高》《登岳阳楼》等
❖6/15
诗圣杜甫专题培训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文本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1、 盖:超出。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构成图形,用来操练军队 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意思。
第27页
译文
三国鼎立, 孔明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八卦阵, 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 石头却仍然如故, 千年遗恨, 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第33页
赏析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精神心志有 内在联系: 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 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 聚、终年不变八阵图石堆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 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象征,因此杜甫 紧接着写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 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主线策略,以致 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 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遗恨”,无宁说是杜 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入了杜 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抑郁情怀。
一、杜甫生平
1.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许多诗歌,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高峰。杜甫 也被誉为“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利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含有高度表示能力。 著有《杜工部集》。
第1页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子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见满院萋萋碧草, 却觉寂寞之心难言 闻数声呖呖黄鹂, 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叹碧草娇
莺无人赏玩, 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虽是写景, 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情
怀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精品课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
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
3.培养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传记文体”,顺势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文体——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依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辑、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它一般不虚构。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它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冯至的笔迹,同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过他的诗歌一起去感受一份与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的炽热而跳动的心灵。
(学生从教材“阅读提示”中了解诗人冯至)二、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1)教师先让学生按“时间”、“社会状况”、“诗歌特点”、“代表作品”几个方面提炼课文各部分的核心信息;(2)教师边提问边明确下列重要信息:长安十年时间:746——756年5月社会状况: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唐玄宗纵情声色,李林甫专权,杨国忠等贪污,杨希烈庸懦。
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
杜甫经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1 / 5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
李林甫最嫉恨文人和艺术家,使杜甫在李林甫的阴谋政治里遇到打击。
他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诗歌特点:一种矛盾的心情充分反映在他长安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
《杜甫诗三首》课例赏鉴

《杜甫诗三首》课例赏鉴
贺文; 丁亚宏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选取《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通过“温故知新”“诵读感知”“涵泳鉴赏”“读诗人写诗情”“自主学习”等环节,以诵读为主线,以比较鉴赏为重点,以绿色高效为目的,重在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贺文; 丁亚宏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中语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杜甫诗歌专题阅读》课例赏鉴 [J], 沈胜方;秦训刚
2.《唐诗三首》课例赏鉴 [J], 杨子江;谭健文
3.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杜甫诗三首》超前阅读 [J], 胡善恩
4.论杜甫诗的时空视角和生命意识
——从《杜甫诗三首》说起 [J], 刘丹
5.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杜甫诗三首》超前阅读 [J], 胡善恩;冬日问影(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甫诗三首春望石壕吏背景资料视频下载

杜甫诗三首《春望》《石壕吏》背景资料(视频)上传者:************************简介:作为杜甫诗三首诗歌背景简介效果非常好,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利于学生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关素材:简介:此视频为flv高清,时长20分钟。
介绍了王昭君及其故里秭归宝坪村的优美景色以及人们为纪念王昭君而形成的民风民俗,表现王昭君的民族大义和思乡之情,以及人们对王昭君的敬仰与怀念,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
上传者:libenhua63 「下载次数:507」简介:录自央视中华民族系列片之《王昭君》,时长30分钟。
此视频介绍王昭君的出塞及塞上生活,表现王昭君的民族大义和思乡之情,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
上传者:libenhua63 「下载次数:596」简介:康桥朗诵杜甫的《登高》好用的杜甫诗歌朗诵视频,适合学生品味学习模仿。
上传者:wengjingyi 「下载次数:491」简介:《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上传者:snuuiw 「下载次数:483」简介:陕西省丹凤中学徐琳老师执教的《登高》课堂实录,采用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方式灵活,效果较好。
本视频为wmv高清格式,时长45分钟。
上传者:yanxiahong 「下载次数:1315」简介: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上传者:lsszzjq 「下载次数:3626」简介:本人搜集的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教学实录,学生为主体的精彩课堂!适合人教版八年级《杜甫诗三首》上传者:wqezljc 「下载次数:2184」简介:杜甫诗《石壕吏》赏析,肖涤非撰稿_夏青曹山播讲。
本素材为wma格式。
上传者:zhouyan000168 「下载次数:1630」简介:湖北省首届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研讨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与杜甫同行--品味杜甫诗歌中的人文情怀》,非常精彩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华师一附中沈胜方老师执教,师从《登洞庭湖》入手,让学生分组学习,合作鉴赏《阁夜》与《蜀相》,设计合理,教学得法,值得我们借鉴!上传者:ssb1968 「下载次数:95853」简介:百家讲坛具有浓厚的知识趣味和艺术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习的有益内容上传者:luoxiaop 「下载次数:1690」简介:百家讲坛具有浓厚的知识趣味和艺术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习的有益内容上传者:luoxiaop 「下载次数:1405」简介:百家讲坛具有浓厚的知识趣味和艺术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习的有益内容上传者:luoxiaop 「下载次数:1451」简介:百家讲坛具有浓厚的知识趣味和艺术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习的有益内容上传者:luoxiaop 「下载次数:1434」简介:百家讲坛具有浓厚的知识趣味和艺术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习的有益内容上传者:luoxiaop 「下载次数:1644」简介:百家讲坛具有浓厚的知识趣味和艺术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习的有益内容上传者:luoxiaop 「下载次数:1638」简介:可与课文《登高》、《兵车行》配合使用。
杜甫诗三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杜甫诗三首教案幼儿园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杜甫的经典诗作,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让幼儿在游戏和乐趣中探索杜甫的诗歌世界,从而提高幼儿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诗歌作品,培养幼儿对杜甫诗歌的喜爱和兴趣;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听写能力;3.通过杜甫的诗歌,启发幼儿对自然、人生等主题的思考;4.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诗歌朗读及表演,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喜好,引发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准备:1.杜甫的诗歌选集;2.PPT课件;3.幼儿绘画、手工制作材料;4.课堂展示板;5.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5分钟)1.引入课程主题,告诉幼儿们今天要学习杜甫的诗歌。
2.通过图片或简单的事例引发幼儿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杰出的诗歌成就。
2.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选择一首适合的杜甫诗歌进行朗读,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通过幼儿的参与,一起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提高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三、诗歌表演(20分钟)1.将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表演。
2.组织时间,让每个小组精心排练,设计适合诗歌意境的动作和表情。
3.安排每个小组上台表演,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四、诗歌赏析及讨论(2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们展示杜甫的诗歌选集,让幼儿们观察诗歌的格式和字体风格。
2.精选几首杜甫的短诗,带领幼儿一起读诵,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感受。
3.鼓励幼儿们自由发表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五、手工创作(20分钟)1.让幼儿们自由发挥,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与杜甫诗歌相关的手工作品,例如翻译诗歌、描绘诗歌中的自然景色等。
2.鼓励幼儿们在手工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一路悲风,诗人 背负忧患的诗囊 穿越王朝的愁雾 清醒着讥讽着叫骂着同情着 与生死相依的国 与风烟荡尽的家 与过去,与未来 与他们,与我们 同行……
沈胜方辛卯冬于汤逊湖畔
•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杜甫无论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
杜甫精神的伟大之处:
• 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
• 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四 选题“一言心得” (1)杜甫离我很远 (2)杜甫与我同行
念杜甫
你从唐王朝走来 一边写诗一边把肠内热 散发给天地间凄凄黎元 国将破,你的诗涕泪滂沱 一无所有。却用诗人的伶仃瘦骨 支撑龙泉在腰的重负 却用寂寞壮士的眼睛 凝望历史深处吕葛的背影
• 请结合诗句,谈谈从诗中可以听见杜甫怎样的心 声?体会到杜甫怎样的情怀?
• 可以任选一种方式:可赏景、可品情。
• 可以任选范围:可分析全诗,可品析一字或一联
三、总结归纳
杜甫的人文情怀: 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
• 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 而杜甫不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 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得 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 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 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 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 ——鲁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阅读
与杜甫同行
——品味杜甫诗歌中的人文情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修课本中选的杜甫诗歌
• • • • P14《蜀相》 P33《登岳阳楼》 P36《旅夜书怀》 P43《阁夜》
• 天下之大却无容身之地, 孤寂之苦却无可诉之人!
• 山河破碎身如风飘之絮, 国势艰危心若雨打之萍!
二 分组学习 合作鉴赏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都为晚年所作。
一、师生共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 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 下杜甫眼中洞庭湖景象
溯 情
• 面对此景,诗人想到些什么?描述 诗中的“涕泗流”包含了作者哪些 内心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