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画面感,让作文活起来

合集下载

画面感写作技巧

画面感写作技巧

画面感写作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画面感写作技巧是指通过文字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仿佛能够看见文字描述的场景和情境。

画面感写作技巧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升画面感写作技巧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喜欢写作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注意细节描写要想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感,首先要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是构成一个场景或情境的重要元素,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内容。

当描述一个宁静的山谷时,可以描写清澈的溪水、蓝天白云和绿树成荫的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山谷的宁静和美丽。

通过细节描写,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和有趣。

当描述一个热闹的市场时,可以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等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市场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市场的热闹和喧嚣。

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加具体和有趣,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三、注重情节设置和结构安排要想提升作品的画面感,除了细节描写和语言运用外,还要注重情节设置和结构安排。

情节是构成一个作品的基本元素,能够让作品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要想让作品产生强烈的画面感,就要注重情节的设置和安排,让读者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还要注重段落和章节的结构安排,让作品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四、多练多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要想提升画面感写作技巧,最重要的是多练多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只有不断地写作和阅读,才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和阅读体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多参加写作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与其他写作者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和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怎么增强作文画面感

怎么增强作文画面感

怎么增强作文画面感一、细致描写1.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人物、事物的形象和场景。

比如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可以详细描述他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等特征,以及穿着打扮;描写动作时,要准确地描述动作的过程和细节,让读者能感受到动作的力量和节奏。

环境描写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增强作文的画面感。

例如描写一个美丽的花园,可以描绘出花朵的颜色、形状、香气,以及周围的树木、草地、小鸟等。

2. 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丰富词汇,准确地描绘事物的特点和状态。

避免使用过于笼统、平淡的词语,要尽量选择生动、形象的词汇来增强描写的效果。

比如用“红彤彤”来形容太阳,用“绿油油”来形容草地,用“清脆”来形容鸟鸣声,用“慢悠悠”来形容老人走路的样子。

二、合理想象1. 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细节。

可以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以及场景的延伸和变化。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紧张的心情时,可以想象他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脸色发白等细节,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的紧张情绪。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事物,可以通过想象将其具体化,使其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2.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给读者带来更强烈的画面感。

比如把困难比作一座高山,把努力比作攀登的脚步,通过这样的比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克服困难的过程。

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行为,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三、细节刻画1. 关注细节,从小处入手,通过描写一些细微的动作、表情、物品等,展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比如描写一个人吃饭时的细节,他是如何夹菜、咀嚼、吞咽的,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饮食习惯和性格特点。

一个小小的物件,如一本书、一支笔,也可以通过描写它的外观、用途等,为作文增添色彩。

2. 运用场景切换,将不同的场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画面。

在切换场景时,要注意过渡自然,让读者能够顺畅地跟上故事的发展。

营造画面感,让作文写作鲜活起来

营造画面感,让作文写作鲜活起来

营造画面感,让作文写作鲜活起来第一篇:营造画面感,让作文写作鲜活起来营造画面感,让作文写作鲜活起来摘要: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最惧怕的环节。

缺乏写作素材,不知道怎么写,语言空洞、废话连篇强行凑字,字数写不够等等。

记叙文多以记叙人事物景等,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文章中人事物景等写得生动鲜活,这要求作者营造出文章的画面感,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文章赋予生机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与写作方法技巧的学习运用:加强对某画面的特写、增加对人物等细节描写、通过对景物描写增强画面感等。

关键词:作文画面感特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践中发现,批改学生作文时时常感觉如同嚼蜡,语言苍白无力、文章千篇一律、符号化格式化。

学生对作文往往有一种恐惧心理,缺乏写作素材不知写什么,不懂写作技巧不知怎么写……这些都导致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写不好。

那么,怎样使学生的文章达到基本要求并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让学生的文章写得出彩,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并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文章要有“画面感”,使文章赋予生命与灵魂,句中有画,文中有景,令读者身临其境、如遇其人、如见其景,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变得有血有肉生机勃勃。

再多苍白的文字也显得无力,千言万语都抵不过具有“画面感”的文字带来的神奇效果。

那么,如何写出充满活力情景交融的美丽文章呢?[1]一、用“特写镜头”描绘所见之景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对船上男女主角相拥在甲板面朝大海“大船双飞”的唯美场景记忆尤深,这个画面也成为了永垂不朽的经典,这就是“特写镜头”所带来的惊人效果,它能够让描绘的唯美画面驻扎在脑海里令影响更加久远,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例如: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刀,向一只瓜尽力地刺去。

那瓜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小学生作文写作画面感强化

小学生作文写作画面感强化

小学生作文写作画面感强化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一环,通过作文的练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然而,有时候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单薄,缺乏画面感,给人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

因此,如何在小学生作文中增强画面感,让读者看到文章中的情景,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要想增强小学生作文的画面感,首先要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是作文中的点睛之笔,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作文时产生强烈的感受。

比如,在描写一个自然风光的时候,可以注重描写植物的繁茂、鸟儿的歌唱等,使得读者仿佛可以看到那片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注重描写他们的形象特征、动作举止,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个性和情感。

通过细节描写,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

其次,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也是增强作文画面感的重要手段。

比喻和形容词可以使作文中的景物更加形象化,让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丰富的色彩和动感。

比如,可以用“如烈火般的红色”来形容夕阳,用“湛蓝无垠的天空”来形容大海,让读者感受到夕阳余晖的温暖和大海的广阔。

通过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形容词,可以使作文充满绚丽多彩的画面。

此外,适当运用对话也是增强作文画面感的好方法。

通过插入对话,可以使作文中的人物更加生动,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比如,在描述一个家庭聚餐的场景时,可以插入家人们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亲密和快乐;在描述一个学校活动的场景时,可以插入同学们的对话,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活力。

通过对话的引入,可以使作文更加具有情感共鸣,给读者带来更强烈的视觉感受。

最后,要注重行文的结构和节奏感。

行文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使作文有层次感,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逐步展开的感觉。

可以通过段落的设置和过渡句的运用,使作文的内容有起承转合的过程,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思路的清晰和连贯。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节奏感,通过长短句、音韵的变化等手段,使作文在语言上有一种流畅和抑扬顿挫的感觉,让读者有一种律动的视觉感受。

让作文充满生动的画面

让作文充满生动的画面

让作文充满生动的画面记叙文以写人、记事、状物和描景为主,要出彩,就离不开生动形象这个根本的要求。

中学生写作,要么语句干瘪、内容空洞,三言两语骨瘦如柴,要么废话连篇、臃肿拖沓。

如何让学生写的记叙文生动起来?我认为要让“画面感”这个词语贯穿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自觉树立营造“画面感”的意识,这样,学生写的作文就会变得血肉丰满、更有生气了。

什么是画面感呢?所谓“画面感”,就是用文字刻画出一种画面、再现一种场景,使“文中有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才使得其诗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摇曳着独特的风采。

如果小作者写文章就像拿着一架摄像机对准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面,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大脑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么这作文就可以在众多考生的文章中脱颖而出了。

那么,在写作中,怎样才能让作文充满生动的画面呢?一、用“特写镜头”描绘所见之景“特写镜头”,原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或者摄像的技术和方法。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说,特写镜头“不仅是人脸空间上和我们距离缩短了,而且它可以超越空间,进入另一个领域——精神领域,或叫心灵领域”,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眼睛”。

在写作中,运用“特写镜头”,会让所写画面长久地驻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更能让读者的心灵为之震撼。

例如,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食堂中吃相千奇百怪,尤其是面对面条这滑溜溜的东西。

首先,我看见了极其文雅的淑女吃法。

只见A君熟练地操纵着筷子,将其轻轻地叉进饭碗中,手腕小幅度地向上一挑,再慢慢向上一抬,滑润的面条被轻松地夹起,然后她微启丹唇,轻轻地将面条送入口中。

B君不愧是个粗犷的男生,吃饭也如此狼吞虎咽。

只见B君不雅地将筷子叉进饭碗的面条中,夹取出一大部分,再翻转地缠上了好几圈,像一个乳白色的大棉花糖。

然后使劲张开大口,努力将筷子上的一大团物质塞进嘴里,勉强闭上嘴,胡乱嚼上几口就吞下肚去。

记叙文写作指导:营造画面感,让记叙文生动起来

记叙文写作指导:营造画面感,让记叙文生动起来

记叙文写作指导:营造画面感,让记叙文生动起来记叙文用以写人、记事、状物和描景,都离不开生动形象这个根本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写的记叙文生动起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让“画面感”这个关键词贯穿作文指导的全过程,让学生树立主动自觉营造“画面感”的意识,与学生一起探讨营造“画面感”的一些具体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写的记叙文变得更有生气,血肉丰满。

所谓“画面感”就是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一定方式的描述营造出一个意境,取得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同身受的效果。

元代马致远的《秋思》最能说明画面感在文学作品里的强大感染力。

全曲分三组罗列九种事物:“枯藤老树昏鸦”深秋肃杀氛围画面呼之欲出;“小桥流水人家”充满江南温暖风味,与上句之肃杀形成强烈反差;“古道西风瘦马”主人公始出场,却是风尘仆仆人困马乏孤苦伶仃的感觉。

三个画面的营造,犹如蒙太奇镜头大手笔的组合,视觉冲击力强劲无敌。

至于后面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不用再多说了,也唯有“断肠”二字可以形容此情此景了。

古人极度推崇此曲,还将此罗列景物营造画面的修辞方法称为“列景”,中间无一虚字联接,堪称意象集中的极致写法。

其实,我们随便看哪一首唐诗宋词,都少不了画面之美,尤其是素有“诗中画画中诗”之美誉的王维的诗,画面感营造之妙处俯拾即是。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记叙文(或更广一点说文学作品)所运用的形象思维,其实就是用画面来思维。

在记叙文教学中抓住“画面感”这个关键词,可谓切中肯綮、抓住了记叙文的命脉所在。

记叙文主要用来写人记事。

写人,要让人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事件中去表现性格展现精神;记事,事中总少不了环境的渲染人物的交代,这其中少不得要描写的`文字。

所以,记叙文要生动起来,要营造画面感,只要抓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这两大类描写技法,通过描写来创造画面感,应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谈到人物、景物描写,为了行文的方便,也为了内容的准确表述,我们首先有必要对“描写”进行一下界定。

如何让孩子写作更生动

如何让孩子写作更生动

如何让孩子写作更生动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会发现,孩子在写作时往往缺乏生动感,文字干瘪乏味,缺乏吸引力。

那么,如何让孩子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1. 激发孩子的兴趣首先,要让孩子的写作更生动,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主题: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写作,可以增加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和投入度。

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如故事书、科普读物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孩子多参与实践:让孩子参加各种写作比赛、活动,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除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外,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于写作,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供安静舒适的写作空间: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写作环境,避免干扰和打扰。

鼓励定期阅读: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每天都有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注重写作工具的选择:选择适合孩子使用的写作工具,如彩色笔、便签纸等,可以增加孩子对写作的兴趣。

3.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可以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孩子多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帮助他们用文字描述所见所闻。

进行想象力训练:给孩子提供一些启发想象力的题材或图片,让他们进行联想和构思,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多进行创意游戏:通过一些创意游戏或活动,如头脑风暴、故事接龙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是让文字更生动有趣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修辞手法:教导孩子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他们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灵动

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灵动

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灵动在写作中,如何让作文充满生命的灵动?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无论你写什么主题的文本,都要记得一点: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注入其中。

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灵性,更能够触动读者心灵深处。

因此,在写作时,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让作品成为你的心声的代表。

2. 使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另一个让作品生动有趣的方法是使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

写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在作品中描述一个精彩的场景,可以使读者沉浸在你所描绘的世界中。

因此,试图使用好的描写词语和比喻来构建有生命力和灵感的描述语言。

例如,在描述雪景时,可以通过使用诸如“银色盖子”或“纯净的白色织物”等形象的语言来使画面更加生动。

3. 使作品具有文学性为了使作品有生命的灵动,有时会要求作品要有一定的文学性。

这并不意味着您需要成为一名文学家或写出一份文学作品。

相反,它意味着您需要尝试使用一些文学设备,如意象、隐喻、对比,这将有助于令作品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4. 表达个人风格最后,为使作品充满生命的灵动,也需要表达独特的个人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和风格,这将使作品更加有趣和独特。

无论您是通过诙谐幽默、严肃冷静、婉约清新还是其他风格来表达自己的声音,确保这份独特性贯穿于整篇作品中,以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总之,让作品充满生命的灵动,需要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用形象的语言、增强文学的艺术性和表达个人风格。

通过这些方法,将能够创建出一份永恒的文本,让读者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灵感。

作文范文之作文画面感

作文范文之作文画面感

作文画面感【篇一:用画面感构建自己的作文世界】龙源期刊网 .cn用画面感构建自己的作文世界作者:杨杰摘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多少有点枯燥乏味,学生无从下笔。

但我们可以用五招改变教师们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用画面感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拍摄微电影,做导演、做编剧,做演员,让学生爱上写作。

关键词:作文;画面感;想象力;联想力;影像在几年前,我就有这样一个矛盾的感受,有很多学生喜欢我,因为我时常会给他们放一些影片资料,同时也有很多学生讨厌我,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我的课他们不感兴趣,尤其是作文课,这让我很难过。

于是,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大部分同学不太喜欢语文,而面对着各种影视画面却看得目不转睛。

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与世界接触最多的,或者说与世界距离最近的是我们身的眼睛,从我们睁眼开始,我们便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看到了各种画面,来自生活、大自然的甚至来自影视网络,而这些,许多便留在我们脑海中形成记忆。

语文,跟大家喜欢看的影视作品一样,也是有影像画面的,我相信既然学生们能够成为电影电视迷,那么就一定能够成为语文迷。

我们可以用画面感来构建自己的作文世界。

一、学会让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丰富起来有这么个题:“幸福的一瞬间|”,就这句话写一篇小作文。

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但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幸福的一瞬间,可能大家都能想到一些,想到一些什么呢?不是文字,而是似曾相识的画面。

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过的、或者见过的,电影电视、网络上看到过的那也是啊。

我们先不去动笔,大家先想想,看到幸福两个字,头脑中会出现哪些画面。

静下心来细想,其实会想到很多温暖人心的画面。

把它串联在一起,那就是一篇佳作。

语文来源于生活,那我们就把它还原成生活真实的画面,再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语文。

所以大家没必要刻意去记,你的眼睛,就是语文的一扇天窗。

当然,这个习惯,得趁早形成,你头脑中的画面越多,才会写得越多。

大家谈论电影,那是头头是道,为什么学语文不能这样呢?学语文那就是在看电影,而且放的内容由你决定。

五感作文法让作文活起来

五感作文法让作文活起来

五感作文法让作文活起来
嘿,哥们,听说你最近在健身啊?练得咋样了?别告诉我你光在健身房里摆拍啊,得拿出点真功夫来!
哈哈,你这身新裙子真漂亮!简直就像从时尚杂志里走出来的一样。

下次逛街叫上我,我也要学学你的穿搭技巧。

哎呀,最近天气真热啊,感觉整个人都要融化了。

快点找个凉快的地方躲躲,不然非得中暑不可。

你知道吗?我最近学了一道新菜,味道简直了!下次来我家,我做给你吃,保证让你赞不绝口。

哎,别提了,今天上班路上堵车堵得我心烦意乱。

看来明天得早点出门了,不然又得迟到。

手机没电了真是要命啊!每次出门都得记得带充电宝,不然关键时刻就抓瞎了。

哈哈,你看这小狗多可爱啊!我都想养一只了,可惜家里不让
养宠物。

你知道吗?我最近迷上了一个新电视剧,剧情超赞,演员演技也在线。

你有空也去看看吧,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让文章充满画面感

让文章充满画面感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吃牡蛎会伤胃、生病?男孩子吃牡蛎就会被 “惯坏”?读者开始也许会疑惑母亲的话,但随 即会明白,这只是些牵强的借口罢了,分明是母 亲怕花钱,但又要在人们(特别是新女婿)面前 保住面子因而这么说的。
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堪称经典。 当别人问孔乙己“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 “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读书做官是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可他却一生未能 “进学”,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别人毫不留情 地直戳他这块精神上的伤疤,深深击中了他的要害,可 见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例2.客车在路上颠簸不定,好比一个踉跄的醉汉。 “恐车症”这家伙好像与客车早就约好,要我在 大广众下出洋相。我嘀咕道:“你怎么如此阴 险,竟使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他完全置之不 理,只对我疯狂的冷笑。我觉得五脏六腑都随着 客车的震荡在不停的翻滚,我几乎被折磨得半死, 无奈,只得低声向他求饶。他竟幸灾乐祸地手舞 足蹈起来,弄得我晕头转向。全身像被点了穴, 动弹不得。 沈敏《我的“恐车症”》
过了一大会,我终于艰难地将所有题目做完了,我 将试卷又仔细检查了个遍。这时候,有人交卷了,老 师一边瞄着大家,一边偷空阅卷。班长也交了卷,他 跑到教室外,向我招手,示意要我也交卷。我开始坐 立不安了,仿佛屁股上满是刺。我将试卷翻过来覆过 去,脑子里根本看不进一个字。还是交了吧,反正也 检查不出什么来。我缓缓地走上讲台,就在递过试卷
的一瞬间,我突然后悔了。可是悔也悔不过来了, “唰”的一下,它被一只大手无情地夺走了。我看了 看讲台上的几张试卷,怎么都是120分啊。不管人家 的了,还是看老师改自己的卷子吧。盯着老师的笔尖, 我的心怦怦的跳动着,仿佛要撞断我的肋骨跳出来的。
——邓新宇《激动120》

创设画面感,让作文活起来

创设画面感,让作文活起来

创设画面感,让作文活起来作者:谢瑞泽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8期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新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注重语文要素的培养,整部教材以阅读与写作为主体。

在作文写作中,若能多一些大漠孤烟、松间日照、小桥流水、庭院残阳等场景的刻画,文章放佛就会变得“文中有画”,有声有色,充满画面感,从而鲜活起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也因其强烈的画面感而流传至今。

要让文章有画面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景、人、物、事有机结合组成画面在写作过程中,若仅仅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就会显得单调,就像一场运动会缺少了音响的烘托,此时若能把景、人、物、事有机结合起来,文章就会丰满很多。

清人刘熙曾说过,“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适当的景物描写对叙事、绘人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

如《少年闰土》中开头这样写道:“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短短的三句话,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皓月当空、瓜田碧绿环境下勇敢刺猹的小英雄形象,画面感强。

再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搭配得恰到好处。

夕阳西下,晚霞漫天,浩渺赣江,水天一体,一只孤鹜长鸣天际,多么鲜明而美丽的一幅图画。

在写作中,写夏日的枯燥,可以以蝉的重复狂叫、柳枝的无精打采衬之;写送别的温馨,可以以夏日的骄阳、车影的远去衬之。

二、抓住事物典型瞬间编织画面一件完整的叙事总有无数个瞬间组成,这些无数个瞬间中总有一个最有表现力、最有情感力的一个画面,这就是典型画面。

典型画面生动形象,最富有画面感。

比如朱自清的《背景》中,作者着重刻画了“望父买橘”这一个瞬间的画面,却感人至深。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建立“画面感”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建立“画面感”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建立“画面感”写作是一门艺术,而记叙文更是让人感受到艺术美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如何在写作中让读者看到、感受到文字中所呈现的画面,就需要建立画面感。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建立“画面感”。

一、选材选材是建立画面感的前提。

在选择题材时,首先要挑选与读者生活经验近且能引起共鸣的故事。

其次要结合字词进行描写,增强读者的感性认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选材中还要考虑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展开想象。

例如,选取一个夜色苍茫的寂静夜晚,一只大野狼孤零零地站在山脚下,仰头发出一声长啸,这便是一个富有情感的选材。

二、类比类比是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的一种手法,它通过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与另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相比较,藉此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例如,在描述夕阳时,可以使用“红色的石榴破裂开来,染红了整个天空”这样的比喻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感受。

三、细节描写细节是构建画面感的关键。

只有写出细节,才能让场景更加真实。

比如在描写一篇田野里的小女孩时,可以写到她的头发,她的衣服,她的眼神等等,这些细节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了解那个小女孩的情感和心理,从而进一步引起共鸣。

四、透过角色语言描写词语中所蕴含的语气和情绪,常常可以让读者产生更加直接的感受。

例如,在写一篇故事中,可以通过透过角色的话语来表现身份和性格。

若是一个吵吵闹闹的泼辣女孩说出一句“我气的连吃饭都没胃口了”,这样的一句话,就让读者感觉到角色的火爆性格,形成立体的形象。

五、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即写作中用到许多新奇的想法和创意。

在作品中,可以引用一些荒诞的想法和幻想来制造效果。

比如在描写一个景色时,可以想象出一个虹彩般的色彩和一个无声的动态画面,从而营造出一种奇幻的场景感。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记叙文写作中建立“画面感”的几个方面,这样才能让作品更加生动,更加生动地传达信息,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当读者能够重新体验到许多故事或场景中的真实情感,才是写作真正成就自己的地方。

如何使作文主题更加鲜活

如何使作文主题更加鲜活

如何使作文主题更加鲜活作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其主题的鲜活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和吸引力。

那么,如何使作文主题更加鲜活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与方法,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启发。

一、选择独特的主题作文主题的鲜活首先要体现在其独特性上。

学生在写作时,要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寻找灵感,挖掘独特的主题。

例如,可以从自己的经历、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以及身边人物的故事等方面入手,选择那些独特而与众不同的主题进行表达。

二、用生动的描写展现主题一个鲜活的主题需要有生动的描写来展现,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写作时,学生应该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情感。

例如,可以用丰富的形容词、具体的例子来描绘场景,运用具象化的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三、深化主题的内涵一个鲜活的主题还要有深度,它需要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写作时,学生应该对所选择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将主题的内涵发挥到极致。

例如,可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剖析、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思辨等方式,使作文主题更具有思想性和深度。

四、结合个人情感一个鲜活的主题还要能够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作文更富有感染力。

学生在写作时应该积极表达自己对主题的情感态度,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来加深作文的情感共鸣和表达力。

例如,可以描写自己对主题的思考、内心的矛盾和困惑,通过真实的情感流露,使作文更加鲜活质朴。

五、注重语言的精准和表达的连贯一个鲜活的主题需要有精准而连贯的语言表达。

学生在写作时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空泛的词汇和语句。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修辞的恰当运用,让作文的语言更加精练、细腻,以此来凸显主题的鲜活性。

总之,作文主题的鲜活与否关乎作文的质量和吸引力。

通过选择独特的主题、用生动的描写展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内涵、结合个人情感以及注重语言的精准和表达的连贯,可以使作文主题更加鲜活,从而提升作文的写作水平和品质。

习作中写出“画面感”的策略

习作中写出“画面感”的策略

习作中写出“画面感”的策略浙江省乐清市城南第一中学林雅萍“画面感”的提法并不新鲜,在抽象的平面的文字符号背后能让读者看到形象的立体的画面,这样的文字就会散发出生机和活力。

那么,如何让作文富有画面感呢?有哪些技术性策略可以学习呢?(一)建立“构图”思维模式柳宗元的《江雪》,你一定会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好在哪?柳宗元并没有告诉我们他要写什么,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当我们可以透过文字看见这一幕一幕的风景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个空寂的风景里看到孤独、宁静、清高、自由……我们要画一幅画,首先需要选景构图。

同理,写出画面感,首先需要依据写作主题选取人、事、物来构图,比如作者选择“大雪纷飞、千山万径、人鸟绝迹,独钓寒江的渔翁” 向读者展示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爱因斯坦曾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图像进行思考。

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再把它们转换成语言。

”图像思考并不难,绘画是人类的本能,我们的语言也是起源于图画,很多时候我们或许缺乏锤炼语言的意识。

②比如描写人多你可能会这样写:“一眼望去,人山人海,街上的人们都摩肩接踵。

”(来自网络)而雨果这样写“群众像看到糖果的蚂蚁,一波一波往这里涌来。

”“思绪混乱,很多事情放在心里,不知道如何表达,有苦说不出。

”(网络美文)我们如何用画面来表现思绪混乱,可以选择“蝙蝠、风中的树叶”来“构图”,比如富有画面感的表达:“他试着思考,可是思绪一团混乱,像许多蝙蝠飞成一团。

”“思绪不停纷飞,心很乱,像旋在风里的一片树叶,一会儿被抛到这儿,一会儿又被抛到那儿,却都不是归宿。

”朱自清的名篇《背影》,选择“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这个画面来“构图”。

但是这个画面并非静止的,写作中更多的也是流动性的画面,如何让画面自然地流动起来呢?我们可以从《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经典文段,来总结出对策:对于父亲的一系列动作,作者将这动态的过程拆解开加以定格,精选适用范围小而最恰切的动词描绘,然后再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组接起来。

如何使作文有“画面感”

如何使作文有“画面感”
方法 1、巧用修辞, 增强画面感 2、形象描写, 突出画面感 3、妙用“两词 ”,创设画面感 4、拟声造境, 写活画面感 5、语言对话, 营造画面感
请同学们从下列片段训练中任选其一,写不少于150 字的课堂片断练习。
1、班级生活剪影:可写快乐而精彩的课堂生活、 课间故事。班级某个同学或老师身上发生的“生 活化”、“个性化”小故事。
B、大海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摆好姿势,弓起 脊背,像一头西班牙斗牛拼死向堤岸冲来。
方法一: 巧用修辞,增强画面感
妙处: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描 写更加生动形象,甚至可以 将物写“活”。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认真思考:下面的A句与B句哪句更有画面感? 为什么?
第二组:
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开始有些想家了。
方法四: 拟声造境,写活画面感
妙处: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人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给人 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第五组:
A、小A和小B原本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可是, 他们却因为一次争吵而决裂了。
B、“你这人,真虚伪!当面不说,背后打小 报告,算什么英雄?简直就是小人!”
“你别含血喷人!谁打你小报告了,老师 怎么知道这件事,我怎么知道?”……在争吵 中,小A和小B 决裂了。
方法五: 语言对话,营造画面感。
妙处:用这种方法,便于展 开故事情节,设置悬念,画 面感自然呈现。
课堂训练,知识内化(一)
雨中
下午下班的时候,天竟然毫无预兆地下 起雨来,毫无准备的我只好起身冒雨回家。
当我走到门口时,看到很多家长已经 接了孩子往回走了。在我的前面就有一位 接女儿放学的父亲。父亲打着伞,女儿偎 依着父亲,父女俩快步走着。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作文画面感训练的例子

作文画面感训练的例子

作文画面感训练的例子《聊聊作文画面感训练那些事儿》嘿呀,咱今天就来唠唠作文画面感训练的例子这一话题。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读一篇好作文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

那场景在你眼前活灵活现的,像是能走进去一样。

其实啊,这就是画面感的魅力。

要想让咱自己的作文也有这样的魔力,那就得好好训练一下。

比如说描写一个夏天的午后吧,咱可不能干巴巴地说“夏天午后很热”,那多没劲啊!咱得这么写:“太阳像个大火球,明晃晃地挂在天上,烤得柏油马路都软了,热气从地面往上蒸腾,让人感觉像进了蒸笼一样。

”咋样,这一读,是不是感觉自己都要热出油来了。

再打个比方,写一个人开心。

别就说“他很开心”。

咱可以写“他的脸上绽放出像花儿一样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还一蹦一跳地走路,像只快乐的小鸟。

”这样一写,那开心的样子是不是就生动起来了,就好像这个人就在眼前跳呢。

还有啊,描写环境也很重要。

你要是写公园里的景色,可以这么说:“公园里的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吹来,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这一读,是不是感觉自己就在公园里赏花呢。

我记得我以前写作文的时候,那可真是没啥画面感。

老师给我的评语总是“描写简单,缺乏细节”。

我这心里就琢磨啊,咋才能让作文变得有画面感呢?后来我就多读那些写得好的文章,学习人家是怎么描写的。

然后自己也多练习,一开始写得也不咋地,但是慢慢的,就有点感觉了。

画面感训练就像是给作文施魔法,让它变得精彩又有趣。

咱可以多观察身边的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都写下来。

别不好意思,大胆地去写,就把作文当成是在画画一样。

总之呢,作文画面感训练绝对是个好玩又有用的事情。

大家可别小瞧它,好好练,说不定咱也能写出让别人赞不绝口的好作文呢!咱一起加油呗,让作文变得像电影一样好看!。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建立“画面感”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建立“画面感”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建立“画面感”在写作中,“画面感”的提法并不新鲜,北宋文学家苏轼曾用“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诗,在抽象的平面的文字符号背后看到的是形象的立体的画面,由理性的逻辑思维到感性的形象思维,这样的文学写作让毫无生气的文字散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那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让作文富有画面感呢?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么言之无物,干瘪空洞;要么拖沓冗长,废话连篇。

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构建起“画面感”思维模式,组织语言文字就像拿着摄影机对着人、事、物真实细腻地将当时的场景再现出来,高清晰地去写实,细致入微地去感悟,读来仿佛置身于活生生的情境画面中,那么作文也就有了“画面感”。

在具体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从片段作文的写作训练开始,每节课指导训练时都提出一项具体明确的写作方法和要求,通过列举经典文学名篇中的相应的文句语段加以指导,学生们品评感悟后当堂进行写作练习,教师也可以写下水作文加以示范,然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点评修改,通过一系列的画面感作文训练课,渐渐地让学生把握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富有画面感。

在第一节课上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画面感,这需要依据写作主题选取人、事、物来构图,在要表现的情境中至少选出三点进行细致描绘。

例如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一句话用三个意象点染出萧瑟凄凉的秋景,虽不言愁,却已是愁绪满纸,从而指导学生学会心中有情,笔下有物。

在进行当堂写作练习的环节中,可以指定情境练习,比如通过写学生们在欣赏教学楼旁的玉兰花这一场景,来表达对春天玉兰花开的赞美喜爱之情。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眼前先浮现出这一场景,再选出至少三个需要细致描绘的点,如“教学楼”“学生们”“玉兰花”,找准点之后再进行描写,学生们掌握具体写作方法之后,便会有的放矢。

学生初步了解了画面感作文写作的一点门径之后,接下来继续对学生进行指导。

画面感作文写作中少不了对景物的描写,除了选取合适的至少三个点去重点描写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景物画面描写中最好有人的活动。

教你三招,打造特写镜头,你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教你三招,打造特写镜头,你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教你三招,打造特写镜头,你的作文就是好作文教你三招,打造特写镜头,你的作文就是好作文中考临近,写作能力似乎已经定型。

这里,我想了三招,能轻松应对中考作文,希望可以帮到写作有困难的同学。

中考作文一般以写记叙文为主。

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但是,一篇佳作只有记叙是不够的。

没有人喜欢读干巴巴的文章。

阅卷老师更是如此。

努力做到下面三点,定能使文章增色。

一、景物描写在认真审题,并确立整体构思后,一定要在行文过程中插入景物描写,表达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例1:【升级前的样子】放假回到老家,因为期末考试没考好,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出门走走,天气太冷了,还是回去吧,这时我看到雪地里一棵大枯树立在屋旁。

【升级后的样子】放假回到老家,远离了扰人的喧嚣,本该平静下来的心绪却因期末考试的失利而变得格外烦躁,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

我走出门,与夹杂着雪花的寒风打了个照面,冷不防一脚结结实实地踏进厚实的雪地里,顿时被冻得一个激灵。

刚想退回屋里,却看见投射在雪地上的巨大阴影,我偏头看去,只见一棵枝系庞大的枯树孤零零地立在屋旁。

(荆州考生满分作文《邻居》)对比: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本该平静下来的心绪却因期末考试的失利而变得格外烦躁,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天气太冷了——与夹杂着雪花的寒风打了个照面,冷不防一脚结结实实地踏进厚实的雪地里,顿时被冻得一个激灵雪地里一棵大枯树立在屋旁——却看见投射在雪地上的巨大阴影,我偏头看去,只见一棵枝系庞大的枯树孤零零地立在屋旁。

例2:【升级前的样子】走在路上,外面黑洞洞的,还飘着雪花,我后悔在这样的天气出门。

【升级后的样子】走在路上,向十字路口的街道张望,每栋大楼都冷漠地黑暗着,窗上的冰凌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雪花横飞,夹杂着枯枝败叶卷着乱飘。

我有些后悔,这种天气还出门。

(扬州考生满分作文《良言如春》)对比:外面黑洞洞的——向十字路口的街道张望,每栋大楼都冷漠地黑暗着,窗上的冰凌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飘着雪花——雪花横飞,夹杂着枯枝败叶卷着乱飘【升级秘诀1】:慢下来,插入景物描写二、巧妙抒情一篇记叙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画面感,让作文活起来
作者:谢瑞泽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8期
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新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注重语文要素的培养,整部教材以阅读与写作为主体。

在作文写作中,若能多一些大漠孤烟、松间日照、小桥流水、庭院残阳等场景的刻画,文章放佛就会变得“文中有画”,有声有色,充满画面感,从而鲜活起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也因其强烈的画面感而流传至今。

要让文章有画面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景、人、物、事有机结合组成画面
在写作过程中,若仅仅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就会显得单调,就像一场运动会缺少了音响的烘托,此时若能把景、人、物、事有机结合起来,文章就会丰满很多。

清人刘熙曾说过,“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适当的景物描写对叙事、绘人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

如《少年闰土》中开头这样写道:“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短短的三句话,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皓月当空、瓜田碧绿环境下勇敢刺猹的小英雄形象,画面感强。

再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搭配得恰到好处。

夕阳西下,晚霞漫天,浩渺赣江,水天一体,一只孤鹜长鸣天际,多么鲜明而美丽的一幅图画。

在写作中,写夏日的枯燥,可以以蝉的重复狂叫、柳枝的无精打采衬之;写送别的温馨,可以以夏日的骄阳、车影的远去衬之。

二、抓住事物典型瞬间编织画面
一件完整的敘事总有无数个瞬间组成,这些无数个瞬间中总有一个最有表现力、最有情感力的一个画面,这就是典型画面。

典型画面生动形象,最富有画面感。

比如朱自清的《背景》中,作者着重刻画了“望父买橘”这一个瞬间的画面,却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一个买橘的瞬间经过,却极具画面感。

一位穿着臃肿的棉袍,腿脚不利索,蹒跚地穿过铁路、攀爬月台的父亲怎能不深深地打动读者呢?典型瞬间聚焦感强,让形象说话,如写教室的乱,可抓住教室的“粉笔大战”;写深受感动,不如写相拥而泣的场面。

三、创设意境构造画面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创设了意味深长的、具体可感的某种意境,挖掘一个或几个点,文章的画面感会大大增强,比起干巴巴地叙述,要增色不少。

比如《诗经·小雅》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诗,大雪纷飞的一天,一位拖着伤腿的老兵,踏着泥泞,走在回家的路上,步履维艰,突然脑海中回忆起入伍之时的杨柳轻柔,随风而舞,这两种强烈的意境对比,在我们的心里烙下了一个深深的画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再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作者在开头写黄土高原的画面,“黄绿错综的大毯子”、“一轮一轮的绿波”、“连绵的群山”,创造了西北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意境。

黄土地、人物的眼神、夕阳的色彩、水中的鸳鸯等都可作为创设的意境。

如写堵车的无奈,可写众人的眼神,可写嘈杂无序的喇叭声;写失望,可写其长叹的声音、落寞的背影;写思乡,可写对着家的方向看夕阳、看雁阵等等。

四、多种写作手法刻画画面
文章的写作,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进行加工处理,将毫无生命力的文字转化为画面,使其生动形象。

比如著名的汉乐府《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者用细节刻画、动作描写的方式,反复吟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莲叶茂盛、游鱼嬉戏的活泼生动画面。

再如有学生写老师进教室的场面,“‘你们地理都会背了吗?还不进去?’远远地就听到了老师的吼叫,只见走廊上的学生一窝蜂地涌进教室,瞬间在自己位子上坐下来。

片刻地理老师那高大的身躯已倚在门口,我偷偷往后看去,有的脸色通红,伏在桌上,有的用书尽力地遮着自己的脸,仿佛生怕老师看见,教室一片寂静,总显得有些不自然”,短短数语,通过听觉和视觉,一个严厉的霸气的老师形象就屹立在我们面前。

作文的画面感创设应该是多种方式的,老师们也应该多钻研教材,多深入学生,多揣摩,真正让作文具有“神情摇曳,姿态横生”的画面感,真正让作文活起来。

谢瑞泽,湖北枣阳市王城镇中学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