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1.衣料的吸水性》word教案(3)

合集下载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衣料的吸水性》PPT课件(3篇)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衣料的吸水性》PPT课件(3篇)

猜想:什么衣料吸水性最好?
我来猜:
棉?
丝绸?
化纤?
小探究
问题→假设→实验方案→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 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结论

→ →




1.在烧杯中加入相同体积水;


2.将边长相同的“的确良” 和纯棉布分别放到烧杯中浸透水;
料 吸 水
水 性 强
3.将两块布料分别取出(以水不再滴落为准); 4.测量杯中剩余的水量; 5.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那种衣料吸水性比较强。
小问题:夏天怎样穿衣最舒适?
舒适: 1、透气 2、吸汗(吸水)
衣服吸水性大小?
相同时间,相同面积衣服面料吸水的多少。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薄衣不 、料同 软的衣 硬吸料 有水的 关性吸 。可水
能性 与可 衣能 料不 的同 材。 质 、
水较镊材 判不水材
5
性 。
块 衣 料 吸 水 量 的 多 少
5
子 , 盛 有 同 样 多 水 的
料 是 块 大 小 相 同 但 材
来个质
判烧不
断杯同
衣,的
料通衣
的过料
5
断同、料
衣衣盛是
料 的 吸 水 性 。
聚氨酯纤维
利用表格分析不同的服装材料在使用中的优劣

11《衣料的吸水性》教案.doc

11《衣料的吸水性》教案.doc

激发兴趣、情境导入11《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度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汇报交流科学探究活动。

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教学准备:每组同学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一套,盛水烧杯若干, 滴管、蹑子、放大镜各一个,记号笔。

教学过程:谈话:1 •做运动时,你会选择什么面料的衣服?2•下雨时,你会选择什么而料的衣服?二、自主探索学习有关衣料吸水性的问题。

1・认识不同的面料吸水性不同。

(1)讨论:运动时流的汗和下雨时的雨水都会把衣服弄湿,你为什么选择不同衣料的衣服?这说明不同意料的吸水性怎么样?(2)汇报交流。

2 •探究不同布料的吸水性能。

(1)(出示各种衣料)问题:这些衣料的吸水性怎么样?谁最强? 谁最弱?(2)学生进行猜测。

不同布料的吸水性能实验记录单布料名称预测结果实验结果(3)汇报交流。

(4)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5)分小组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6)汇报实验结果。

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得到了什么结论?(7)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

(8)教师小结。

3 •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1)讨论:衣料的吸水性与那些因素有关?(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

(3)汇报交流。

(4)出示阅读资料《高级水性材料》三、拓展延伸了解生活中吸水性衣料和防水衣料的应用。

附板书设计11衣料的吸水性棉、麻、毛料吸水性强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化纤丝绸吸水性差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面料、环境、制造工艺(厚薄、精细、稀密、松紧、软硬)。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反思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衣料的吸水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什么是吸水性,什么是透气性。

2.掌握常见的吸水性好的纤维种类。

3.能够简单了解化纤的吸水性与棉麻的吸水性的区别。

4.学会针对某些季节与环境的不同选用不同材质的衣服。

经过上课的实际操作与学生表现,我觉得第一条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不错,学生都能够清楚明白吸水性和透气性的概念。

但对于第二条目标的掌握,学生表现的还不够理想,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提供足够的案例和试验数据,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各种纤维的吸水性特点。

对于第三条目标,由于学生对化纤和棉麻的材质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因此也显得缺乏兴趣和理解能力,需要在实施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实际材质的介绍和试验的比较效果。

对于最后一条教学目标,我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够较为理解季节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材质的衣物。

二、教学策略针对本次教学,我采用了PBL教学策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他们针对吸水性的特点,去寻找不同纤维材质和衣服样式的吸水性差异,并把试验结果记录在黑板上,让大家可以一起做出结论。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的投入学习,通过自我探究和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更深刻的体验与认识。

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验协作方面,有一些学生表现的不太积极,可能是在工作分组上有些单调,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分组操作和协作精神。

此外,由于孩子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的案例和实验内容也需要更加详细和丰富一些。

三、课后反思在本次课后的反思中,我认为需要针对不足之处,对教学的实施和模式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首先需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关注度,将讨论和互动进行到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更多灵感和思路。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衣料的吸水性 |鄂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1衣料的吸水性  |鄂教版

衣料的吸水性设计意图:《衣料的吸水性》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衣服’单元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料及其不同的用途,研究各种衣料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通过对不同用途衣料的观察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我将《衣料的吸水性》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深入、透彻的进行科学探究,并以此作为本课科学学习的目标。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定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的探究的热情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材分析:一是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圈,其认识对象直观性强;二是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材料易得、易找,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三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

使科学课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化为日常生活中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

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设计科学实验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结合前一课的学习每位学生收集3—4种不同的衣料。

教学准备: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

写字板、衣架、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玩具,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喜洋洋(毛茸茸的),想不想看?生:想!(师拿出一个浑身沾满水的喜洋洋。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不同衣料的吸水性的特点;–掌握使用实验方法测试衣料吸水性的基本步骤;–理解吸水性对于衣物舒适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使用文字描述和图示展示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蓝色、红色、绿色、黑色颜料各一瓶;–不同材料的衣料样品(如棉布、丝绸、化纤等);–盛水的容器;–定量容器;–毛巾等擦拭用品;–实验记录表格。

2.教学环境准备:–实验室或教室桌面。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与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衣料的吸水性。

”–引发学生思考:“你有没有注意过不同材料的衣料在遇到水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材料的衣料容易吸水,而有些材料的衣料不容易吸水呢?”–提出教学目标:“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不同衣料的吸水性特点,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测试衣料吸水性,并理解吸水性对于衣物舒适度的影响。

”2.理论探究(10分钟)–向学生介绍吸水性的概念:“吸水性是指物体吸收水分的能力。

”–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衣料更容易吸水呢?为什么?”–解释不同材料衣料吸水性的原因:“衣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纤维结构和表面性质有关。

例如,棉布由于纤维之间有较多的空隙,因此吸水性较好;而化纤则因为纤维之间紧密排列,吸水性较差。

”3.实验操作(4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名学生。

–实验步骤:1.将盛水的容器放到桌面上。

2.每组依次选取一种衣料样品,并将其放在容器旁边。

3.使用定量容器从容器中取一定量的水,分别倒在不同衣料样品上。

4.观察每种衣料样品对水的吸收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5.利用毛巾等擦拭干净桌面和衣料样品。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每种衣料样品的测试次数要相同。

•记录实验结果时,可使用文字描述和简单的图示。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的一堂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为衣料的吸水性。

在本学期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性质、水的变化以及水的用途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次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于衣料吸水性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

2.能够简单描述吸水性能好的衣料的特点。

3.掌握简单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流程,进行实验观测并记录实验数据。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

2.课堂讲解法。

3.分组实验法。

4.小组分享法。

教学内容1.衣物的吸水性是指衣物材料对于水的吸收能力。

不同材料的衣物具有不同的吸水能力。

2.衣物吸水性好的特点:能够迅速吸收水分,不容易水渍残留。

3.实验方法:选取不同材料的衣物,将它们浸泡在水中,记录浸泡时间和残留水渍。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利用展示图片的方式来引入本次课程的主题,并向学生们简单介绍衣物的吸水性。

第二步:概念讲解介绍衣物吸水性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包括衣物吸水性的基本定义和吸水性好的衣物的特点等。

第三步:实验演示老师进行现场实验演示,并展示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小组实验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选取不同材料的衣物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五步:小组分享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分享实验结果和自己的实验心得体会。

第六步: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场景。

反思分析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图片展示法、分组实验法、小组分享法等,使得学生对于衣物吸水性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在小组实验和小组分享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培养了其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但是,我也发现了本次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实验演示环节中,我未能充分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仅有现场演示。

这样可能会减少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实录——《衣料的吸水性》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实录——《衣料的吸水性》 教学设计

衣料的吸水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记录、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二、知识与技能1.推测、验证衣料的吸水性。

2.找出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对推测进行实验探究的意识。

2.在对衣料吸水性研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体会探究的乐趣及成功的快感。

3.让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1.五块相同面积不同材质的衣料。

2.烧杯、水、墨水、镊子、滴管、抹布、托盘。

3.CAI课件。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想看吗?(师表演魔术:一只不透明的杯子,里面塞入一块海绵。

把杯子晃动、倒扣,让学生感觉这只杯子是空的。

往杯里慢慢倒入一些水,再将杯子倒扣过来,水却没流出来。

)师:咦,怎么回事?大家推测一下,我刚刚倒入的水到哪儿去了?(板书:推测)……师:你们的想法真奇妙!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取出杯里的海绵,捏出里面的水。

)2.师:为什么我倒入杯子里的水没有流出来?【设计意图】魔术因其神秘而倍受学生喜爱,用它进行情境导入,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迅速卷入到认知对象上,特别是学生的推测与实际结果相符或相近时,学生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师:因为海绵具有吸水性。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能吸水?(板书:问题)……(老师板书出学生回答的物体并选择衣服作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

)师:同学们列举了这么多,说明你们平时都特别善于观察。

但由于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只来研究做衣服的材料,也就是衣料的吸水性。

(课件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快速浏览一下本课内容。

【设计意图】科学源于生活。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例,是科学课有别于其它学科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学生举例越多,越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科学证据,将来他对科学的兴趣就越浓。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衣服对水的吸收能力,了解与衣服吸水能力有关的因素,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做实验和观察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衣服的吸水性;掌握实验科学的基本要素;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判断和归纳总结。

三、教学准备摆放实验用品及水槽、纱布、清水、水滴、玻璃容器、试管、研钵、酒精灯、聚酰胺纤维衣服、棉衣、毛衣等用于实验中的衣料及洗涤用品。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观察:请同学们在黑板前凝神观察两件不同面料的衣服。

一件是由聚酰胺纤维,一件是由棉和毛织成。

先让同学发表感想,表达各自看到的差异。

(2)问题引导:\t引导同学思考:这两件衣服的区别有哪些?(3)演示实验1:拿出玻璃容器,倒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将一块聚酰胺纤维衣服放在玻璃容器中间。

请同学观察衣服吸水的情况,并记录。

(4)演示实验2:将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拿出一块聚酰胺纤维衣服,棉衣,毛衣各一件,用水滴依次向三件衣服上滴水,同时观察水滴在衣服上的情况并作出记录。

2.新课讲授(1)衣物吸水性的介绍:衣物吸水性是指衣物对水的吸收能力。

衣物的吸水性与其面料的特性,纤维材质,纤维结构和织法等有关。

(2)影响衣物吸水性的因素:影响衣物吸水性的因素有很多,如面料特性、纤维材质、纤维结构和织法等。

(3)演示实验3:拿出棉、毛、聚酰胺纤维三种不同的衣服,使用水槽试验法,观察在不同时间里的水滴情况。

3.实验操作(1)实验1:在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衣服,观察衣服吸水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2)实验2:将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拿出聚酰胺纤维衣服、棉衣、毛衣各一件,用水滴依次向三件衣服上滴水,同时观察水滴在衣服上的情况,并记录。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1课《衣料的吸水性》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2.探究吸水性与材料的密度、细密程度等因素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教学内容1.材料:盐、酒精、不同材质的衣料(棉布、毛织物、涤纶织物等);2.实验器材:玻璃杯、滴管、计时器;3.实验步骤:将不同材质的衣料分别放入玻璃杯中,倒入一定的含盐水和酒精,观察衣料的吸水性能,并记录时间。

3.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以生活中的吸水性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吸水性能的材料,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各种材料的吸水性能的因素,如密度、细密程度等;3.总结归纳: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归纳出吸水性和材料的性质的关系;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室内建材,临床医疗用品等,进一步探究材料的吸水性能的应用。

4. 教学重点1.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实际掌握吸水性能的测量方法;2.能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了解吸水性与材料性质的关系。

5.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发现问题,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3.归纳法:通过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出吸水性和材料的密度、细密程度等性质的关系。

6. 教学反思1.实验设计要简单明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条件;2.在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发现和思考过程;3.在教学结束时,需要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记忆。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衣料的吸水性》3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衣料的吸水性》3

11.衣料的吸水性·小练习
1、运动时穿(吸水性强 )的面料的衣服能透气、吸汗。 2、做泳衣需要吸水性( 弱 )的衣料。 3、婴儿用的“尿不湿”尿布,采用了(高吸水性)材料。 4、棉布的吸水性较( A )
A.强 B. 弱 5、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衣料吸水性的强弱与衣料的材质、软硬、厚薄 等因素有关。
向 不 同 衣 料 表 面 滴 水 观 察 其 水 的 扩 散 情
墨 水 、 盛 了 水 的 烧 杯 、 滴 管 和 镊 子 , 通
材 料 是 5 块 大 小 相 同 材 质 不 同 的 衣 料
薄性不 等的同 因强衣 素弱料 有与的 关衣吸 。料水
的性 材不 质同 、; 软衣 硬料 、吸 厚水
11.衣料的吸水性·小资料(P36)
这个实验说明: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衣料吸水性的强弱与衣料的材质、软硬、 厚薄等因素有关。
11问.题衣→料假设的→吸实验水方法性和·实过程验→结探论究小结

.

.
1. → 2.

1. 2.
衣不 料同 的衣 吸料 水的 性吸 与水 哪性 些怎 因么 素样 有? 关 ?
、 厚衣不 薄料同 、的衣 软吸料 硬水的 有性吸 关可水 。能性
与可 衣能 料不 的同 材。 质
的过料 2 况过、 1
吸 水 性 。
比 较 5 块 衣 料 吸 水 量 的 多 少 来 判 断 衣 料
和 镊 子 , 盛 有 同 样 多 水 的 5 个 烧 杯 , 通
材 料 是 5 块 大 小 相 同 但 材 质 不 同 的 衣
, 来 判 断 衣 料 的 吸 水 性 。
衣 料 的 吸 水 性 试 验
11.衣料的吸水性·实验探究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11.衣料的吸水性》word教案(3)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11.衣料的吸水性》word教案(3)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衣料的吸水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不同衣料吸水性不同及与吸水性相关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滴管、烧杯、试管的使用方法、习惯。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获得验证对比性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观察、实验、分析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难点:与吸水性有关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引出衣料吸水性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不同,初步感知衣料不同吸水性不同):(1)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穿不同衣料的人在雨天被雨淋湿的程度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衣料不同吸水性不同,形成初步的感知。

(2)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下雨天穿不同衣料的衣服淋湿的程度不同思考想象不同衣料有不同的吸水性(也可以从晾晒的不同衣料干得快慢引入)。

2.猜测:出示不同衣料做的衣服(最好都是衬衫),如棉的、化纤的、毛料的、亚麻的、丝绸的等,让学生观察后猜一猜:这些衣料做的衣服吸水性有什么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与它们哪些方面有关?(老师将学生的猜测分吸水性不同和吸水性与相关因素分别板书,便于过后对照)3.实验验证:(1)根据学生的猜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验证。

(2)小组讨论自己的验证方法及验证步骤并向同学们通报。

(3)分组做实验研究,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衣料吸水性不同实验,各组可考试用如下不同方法,要求各类布料大小,厚薄基本一致,各组可以分别做不同的实验,也可以同时做同一个实验。

)。

a.将布料浸入水中后拿出将水拧到另一烧杯中看水的多少。

b.将布料剪成窄条分别放进大小一样,水一样多的试管内浸透后拿出布条看各试管内水减少的情况。

c.将布片蒙在一空烧杯口上,用滴管分别滴10滴水,看通过布料漏到烧杯中水的多少。

4.讨论:根据实验情况,分小组讨论各种衣料吸水性有什么不同,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11 衣料的吸水性》 鄂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11 衣料的吸水性》  鄂教版
3.请看大屏幕。下课我们在做游戏时也常常会汗流浃背,那么为了使自己感觉舒服一些,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呢?为什么画面上的人要穿雨衣、雨裤、雨靴呢?
(师小结)这说明不同衣料吸水性强弱是不一样的。1.请大家取出信封里的衣料认一认,摸一摸,推测一下什么样的衣料吸水性比较强?什么样的衣料吸水性比较弱?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结果。)
4.小结。
(1)师: 请举起5号和3号两块衣料,比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吸水性为什么有强有弱?
师: 5号和3号衣料都是化纤,原来相同材质的衣料厚薄、粗糙程度、软硬程度、松紧程度等因素不同,吸水性也吗?师:原来衣料的材质不同,吸水性也就不同。
穿棉布做的衣服,棉T恤衫,穿透气性好的衣服……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学生分组猜测,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各小组认真讨论,你们准备选择哪些实验材料?计划怎样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
整理好实验器材
汇报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结论
比较分析
通过实验分析
激发兴趣,提出研究问题.
推测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因素)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
教学具
准 备
五块相同面积不同材质的衣料,烧杯、水、墨水、镊子、滴管、抹布、托盘,多媒体课件、玩具娃娃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探究
三、课后拓展
1.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推测一下,刚刚倒入的水到哪儿去了?
2.为什么我倒入杯子里的水没有流出来?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物体能吸水?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快速浏览一下本课内容。

三年级科学衣料的吸水性教学设计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衣料的吸水性教学设计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衣料的吸水性教学设计三年级美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科学 - 衣料的吸水性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

2. 观察并描述不同材料吸水后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同种类的布料(如棉布、丝绸、尼龙等)。

2. 吸水性测试杯(透明玻璃杯)。

3. 水。

4.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将不同种类的布料摆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质地。

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材料可能更容易吸水,为什么?步骤2:设计实验将各种布料剪成相同大小的小块,放在吸水性测试杯中。

每个杯子放入相同量的水。

让学生预测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步骤3:实施实验将每种材料的小块布料放入吸水性测试杯中。

等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下每种布料吸水后的变化。

步骤4:讨论结果让学生观察每种布料吸水后的变化,并和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步骤5: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总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以及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选择衣物时,吸水性能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天气条件和活动类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设计2:美术 - 创造自己的彩虹 T 恤教学目标:1. 了解彩虹的构成和颜色顺序。

2. 学习使用涂料和刷子创造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白色 T 恤。

2. 不同颜色的织物涂料。

3. 不同大小的刷子。

4. 水和容器(用于清洗刷子)。

5. 桌布或报纸(用于保护工作区)。

教学过程:步骤1:介绍彩虹的构成和颜色顺序向学生展示彩虹的图片,解释彩虹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让学生注意颜色的顺序。

步骤2:设计创作计划让学生想象自己穿着一件彩虹 T 恤,鼓励他们用到尽可能多的彩虹颜色。

让学生在想象中确定彩虹的形状和布局。

步骤3:创作 T 恤将桌布或报纸铺在工作区上,将白色 T 恤平放在上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衣料的吸水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不同衣料吸水性不同及与吸水性相关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滴管、烧杯、试管的使用方法、习惯。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猜测、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获得验证对比性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观察、实验、分析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难点:与吸水性有关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引出衣料吸水性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不同,初步感知衣料不同吸水性不同):
(1)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穿不同衣料的人在雨天被雨淋湿的程度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衣料不同吸水性不同,形成初步的感知。

(2)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下雨天穿不同衣料的衣服淋湿的程度不同思考想象不同衣料有不同的吸水性(也可以从晾晒的不同衣料干得快慢引入)。

2.猜测:
出示不同衣料做的衣服(最好都是衬衫),如棉的、化纤的、毛料的、亚麻的、丝绸的等,让学生观察后猜一猜:这些衣料做的衣服吸水性有什么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与它们哪些方面有关?(老师将学生的猜测分吸水性不同和吸水性与相关因素分别板书,便于过后对照)
3.实验验证:
(1)根据学生的猜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验证。

(2)小组讨论自己的验证方法及验证步骤并向同学们通报。

(3)分组做实验研究,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衣料吸水性不同实验,各组可考试用如下不同方法,要求各类布料大小,厚薄基本一致,各组可以分别做不同的实验,也可以同时做同一个实验。

)。

a.将布料浸入水中后拿出将水拧到另一烧杯中看水的多少。

b.将布料剪成窄条分别放进大小一样,水一样多的试管内浸透后拿出布条看各试管内水
减少的情况。

c.将布片蒙在一空烧杯口上,用滴管分别滴10滴水,看通过布料漏到烧杯中水的多少。

4.讨论:
根据实验情况,分小组讨论各种衣料吸水性有什么不同,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5.交流:
将学生发言板书在前面板书(不同衣料吸水性不同.与吸水性相关的因素)的对应位置。

6.归纳:
衣料的吸水性大致排序,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相关(如不同衣料.不同厚薄.不同纹路等)。

7.反思:
请大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与自己的猜测比较看猜得对不对,要相信事实,相信科学,自己看到了什么就说什么。

8.应用:
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易吸水和不易吸水的布料(毛巾、雨伞布等。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

四、拓展
多媒体介绍(或学生收集资料介绍)几种高吸水性材料和不易吸水的材料(尿不湿.游泳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