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年高考化学(人教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步步高】2015年高考化学(人教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 化学反应与能量

【步步高】2015年高考化学(人教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 化学反应与能量

5.(2013· 重庆理综,6)已知:P4(g)+6Cl2(g)===4PCl3(g) ΔH=a kJ· mol-1 P4(g)+10Cl2(g)===4PCl5(g) ΔH=b kJ· 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 mol-1,PCl3 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 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 b-a+5.6c C.Cl—Cl键的键能 kJ· mol-1 4 5a-3b+12c D.P—P键的键能为 kJ· mol-1 8
题组三 “一式”解决反应热的计算 4.(2014· 重庆理综,6)已知:C(s)+H2O(g)===CO(g)+H2(g) =a kJ· mol-1 2C(s)+O2(g)===2CO(g) ΔH=-220 kJ· mol-1 H—H、O==O和O—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 mol-1, 则a为( A.-332 C.+350 ) B.-118 D.+130 ΔH
在方程式后写出ΔH,并根据信息注明ΔH的“+”或“-”;
步骤5 标数值 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ΔH的数值。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模板 步骤1 审“+”“-”
放热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一定为“+”。
步骤2 审单位
单位一定为“kJ· mol-1”,易漏写或错写成“mol”。
步骤3 审状态 物质的状态必须正确,特别是溶液中的反应易写错。
燃物或生成1 mol H2O(l)而造成错误。
考点三 盖斯定律的多角度应用
知识精讲 1.定律内容 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化学(全国)大二轮课后评估: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化学(全国)大二轮课后评估:专题七 电解质溶液

K课后作业评估1. [2014·内蒙古模拟]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该溶液可能是()①二氧化硫水溶液②氯化铵水溶液③硝酸钠水溶液④氢氧化钠水溶液⑤硫酸氢钠⑥碳酸氢钠A. ①④⑤B. ①②⑤C. ②③⑥D. ④⑥解析:该题考查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在水中加酸或加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即亚硫酸溶液,⑤硫酸氢钠电离出H+呈酸性,故选A。

答案:A2. [2014·江西三校联考]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中Ca(OH)2的浓度增大B. 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C. 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Ca2+浓度减小D.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解析:该题考查溶解平衡。

A.恒温下饱和溶液中Ca(OH)2的浓度不变,A错误。

B.给溶液加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溶液的c(OH -)减小,pH降低,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由于CO2-3与Ca2+结合成溶解度更小的CaCO3,Ca2+浓度减小,故C正确。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OH-浓度增大,Ca(OH)2固体增加,D错误。

答案:C3. [2014·湖北联考]25 ℃时,已知弱酸的电离常数:K(CH3COOH)=1.8×10-5;K1(H2CO3)=4.4×10-7;K2(H2CO3)=4.7×10-11;K(HClO)=4.0×10-8。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 ℃时,0.1 mol·L-1的醋酸溶液比0.01 mol·L-1的醋酸溶液的K值小B. 25 ℃时,甲基橙滴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溶液呈黄色C. 新制氯水与碳酸氢钠不反应D.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pH: pH[Na2CO3(aq)]>pH[NaClO(aq)]>pH[CH3COONa(aq)] 解析:该题考查电离平衡常数、指示剂变色范围、水解的程度比较。

2015【步步高 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2015【步步高 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够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3.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一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原子结构及化合价的变化规律(1)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填写下表:元素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Ar原子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族序数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最外层电子数1 2 3 4 5 6 7 8主要化合价+1 +2 +3+4、-4+5、-3+6、-2+7、-1最高正价+1 +2 +3 +4 +5 +6 +7 0(2)观察分析上表,思考讨论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最高正价呈现由+1到+7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上图是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图像。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归纳总结]1.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从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3.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呈现从+1到+7(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呈现由-4到-1的周期性变化。

[活学活用]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述递变关系错误的是()A.原子电子层数不变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呈现从-4→-1答案 B解析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各原子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选项错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件
外界
条件
有利于增大反应速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
综合分析结果
率的条件控制
动的条件控制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不断地补充反应物、及
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时地分离出生成物
催化剂 加合适的催化剂

加合适的催化剂
兼顾速率和平衡,考虑催
ΔH<0 低温
化剂的适宜温度
温度 高温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
ΔH>0 高温
(2)外因
微点拨:“惰性气体”(非反应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
(活化分子浓度不变)
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不变
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2)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
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
总压增大
容器容积增大
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及应用
(4)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A(g)+bB(g)
gG(g)+hH(g),v(正)=k(正)ca(A)·cb(B),
v(逆)=k(逆)cg(G)·ch(H),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则有
k(正)ca(A)·cb(B)=k(逆)cg(G)·ch(H),从而可得化学平衡常数:
(1)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
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
(2)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的能力等,注意催化剂的
活性对温度的限制。
(4)优化和选择化工生产的反应条件,如下表: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cpC· cqD cmA· cnB
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3.意义 (1)K 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 只受 温度 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温度升高 K 值增大,反之则减小。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4.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化学平衡常数表 达式是否改变?是什么关系?转化率是否相同?试举例说明。
答案 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不一样,化学平衡常数
表达式也就不一样,但对应物质的转化率相同。例如: ccC (1)aA(g)+b cC(g) K1= a c A· cbB (2)naA(g)+nb ncC(g) cncC n n K2= na =K1或 K1= K2 c A· cnbB 无论(1)还是(2),A 或 B 的转化率是相同的。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 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 浓度一定减小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递进题组 题组一
解析
1 2
题组二
3
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纯固体不能表示在平衡常数表
达式中,A 错误; K1 由于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因此平衡常数 K=K ,B 正确; 2 反应③中,温度升高,H2 浓度减小,则平衡左移,即逆反应为吸 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 ΔH<0,C 错误; 对于反应③,在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如充入惰性气体,则平 衡不移动,H2 的浓度不变,D 错误。

重庆市201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练: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Word版含解析

重庆市201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练: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小题对点练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或等于逆反应速率B.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是用反应物来表示的,逆反应速率是用生成物来表示的C.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并不一定移动D.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不变解析A项,如果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A错;B项,正、逆反应速率均可以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B错;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加压后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加入催化剂,虽然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也不发生移动,C正确,D错误。

答案 C2.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g) 2CO(g)(正向吸热)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变大的是()。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③解析碳是固体,增加固体的用量不改变反应速率;减少CO的量,反应速率减小,升高温度,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均增大。

答案 D3.为探讨反应X+Y Z中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实验测得X、Y的初始浓度(用c表示,单位为mol·L-1)与生成物Z的浓度达到0.004 2 mol·L-1时所需的时间:(单位为s)如表所示。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与c(X)B.与c(X)成正比且与c(Y)无关C.与c2(X)成正比且与c(Y)成正比D.与c2(X)成正比且与c(Y)成反比解析对比实验1和实验2两组数据可知,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1倍,而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4,故反应速率与c2(X)成正比,对比实验2和实验3两组数据可知,Y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12,达到平衡的时间增加1倍,故化学反应速率与c(Y)成正比,C项正确。

【步步高】2015年高考化学(人教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十一常见金属元素(含答案解析)(DO

【步步高】2015年高考化学(人教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十一常见金属元素(含答案解析)(DO

[考纲要求]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 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考点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精讲1.理清知识主线Na ^ Na 2O ^ Na 2O 2^ NaOH Na 2CO 3^NaHCO 32 .注意网络构建3 .扫除知识盲点(1) 钠和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与熔融的盐反应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2) 无论Na 与02反应生成Na ?。

还是Na 2O 2,只要参与反应的 Na 的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 物质的量一定相 等,但得到Na 2O 2的质量大于Na ?。

的。

(3) 注意Na 及其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L 宀口「亠 点燃(4) Li 和 02 反应只生成 Li 2O : 4Li + O 2=====2Li 2O 。

(5) 1 mol Na 2O 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 1 mol ,如Na 2O 2与SO 2的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2 mol 。

(6) 不用试剂也可鉴别 Na 2CO 3和盐酸。

(7) 不能用Ca(OH )2鉴别Na 2CO 3和NaHCO ?溶液,应选用 CaCI ?或BaCI ?溶液。

(8) 除去CO 2中的HCI 气体,应选用饱和 NaHCO 3溶液。

(9) Na — K 合金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10) 鉴别Na 、K 利用焰色反应。

专题十一 常见金属元素N8;O J\H J OCO;HClCzHjONaCO T[来源:学科网]Cljcc7CO1Ca«)H}HClCOzJlXJ 1 i Nah NaCJH 或 A(11) 碱金属的密度呈现增大的趋势,但K反常。

(12) 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有晶体析出。

X题组集训题组一重要反应必练1 .按要求书写方程式。

(1) 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 2H2O+ Cu ===2Na + Cu(OH)2^ + 出仁(2) Na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 + O2===2Na2。

【步步高】2015年高考化学(人教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九+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步步高】2015年高考化学(人教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九+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含答案解析)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问题
Δn?B?VΔc?B?1.对v(B)= ΔtΔt
用上式进行某物质反应速率计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浓度变化只适用于气体和溶液中的溶质,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
(2)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即时速率,且计算时取正值。
2.“四大影响因素”的深度剖析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四大外界因素,此外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1)浓度: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或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产生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都符合“浓快稀慢”的原理。
(2)压强: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气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3)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4)计算反应速率时,若给出的是物质的量的变化值,要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计算时一定要除以体积),再进行计算。[来源:]
(5)对于可逆反应,通常计算的是正、逆反应抵消后的总反应速率,当达到平衡时,总反应速率为零。(注:总反应速率也可理解为净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化学反应与热能课件
2H2(g)+O2(g) ==2H2O(g)
ΔH=-482 kJ·mol-1,B正确。
对点演练
2-1.(2021湖北荆门月考)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
式为2CO(g)+O2(g) ==2CO2(g)
2022
第一编
专题七 化学反应与热能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点一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02
考点二
盖斯定律的应用
03
专项模块
素养培优
五年高考 命题研究
高频考点
五年考向
命题角度再思考
考向1.反应热图像和反应机 考向1.命题可能结合化学键、
理分析:[2021湖南卷,14]
1.化学反
应的热效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化学反
[2020全国Ⅰ卷,10][2019全国 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考查
(kJ·mol-1 )
H2(g)
C(石墨,s)
C6H6(l)
-285.8
-393.5
-3 267.5
则25 ℃时H2(g)和C(石墨,s)生成C6H6(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3H2(g)+6C(石墨,s) ==C6H6(l)
ΔH=+49.1 kJ·mol-1
解析 根据H2(g)、C(石墨,s)和C6H6(l)的燃烧热,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分别
的H2S和Hg的协同脱除,部分反应机理如图(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
标注)。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清洁燃料H2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栏 目 链 接
)
K 课标考 纲展示
解析 B中生成物水应为气态, B错。 H2 燃烧放热
(ΔH 为负值 ) ,则 H2O 分解必为吸热反应 (ΔH 为正值 ) , A正确,C、D错。 答案 A
栏 目 链 接
K 课标考 纲展示
针对训练
1.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 2H2(g)+O2(g)===2H2O(g) 则氢气燃烧热为 241.8 kJ· mol-1 B.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墨稳定 C .已知 NaOH(aq) + HCl(aq)===NaCl(aq) + H2O(l) ΔH =- ΔH>0,则金刚石比石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H核心 自 查
1.下列反应: ①KOH+HCl===KCl+H2O, ②Fe+H2SO4===FeSO4+H2↑, 点燃 CuCl , ③Cu+Cl2===== 2 高温 Na CO +H O+CO ↑, ④2NaHCO3===== 2 3 2 2 ⑤Ba(OH)2+2NH4Cl===BaCl2+2NH3↑+2H2O。
栏 目 链 接
ΔH=-484 kJ· mol-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若已知: H2O(g)===H2O(l) ΔH =- 44 kJ· mol - 1 ,
写 出 H2(g) 与 O2(g) 完 全 反 应 生 成 H2O(l)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2H2(g)+O2(g)===2H2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①②③ 。 (1)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

【步步高】高考化学(通用版)二轮:专题3 氧化还原反应二轮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步步高】高考化学(通用版)二轮:专题3 氧化还原反应二轮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二轮专题强化练答案精析 专题三 氧化还原反应1.(2015·四川理综,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 .明矾作净水剂 B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 .漂粉精作消毒剂D .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2.(2015·海南,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 A .明矾净化水 B .纯碱去油污 C .食醋除水垢D .漂白粉漂白织物3.CuO 和Fe 2O 3的混合物m g ,向其中加入1 mol·L -1的HNO 3溶液200 mL 恰好完全反应,若将m g 该混合物用足量CO 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A .(m -3.2) g B .(2m -3.2) g C .(m -1.6) gD .(2m -1.6) g4.(2015·江苏高三押题)已知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KIO 3、Na 2SO 3、H 2SO 4、I 2、K 2SO 4、H 2O 和未知物x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未知物x 为Na 2SO 4 B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IO 3C .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KIO 3→I 2D .由反应可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Na 2SO 3>I 25.(2015·上海高三联考)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 2O 3)、碳酸钠、氧气和硫酸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钠(Na 2Cr 2O 7·2H 2O),其主要反应为(1)4FeO·Cr 2O 3+8Na 2CO 3+7O 2=====高温8Na 2CrO 4+2Fe 2O 3+8CO 2 (2)2Na 2CrO 4+H 2SO 4===Na 2SO 4+Na 2Cr 2O 7+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1)和(2)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 .反应(1)的氧化剂是O 2,还原剂是FeO·Cr 2O 3C .高温下,O 2的氧化性强于Fe 2O 3,弱于Na 2CrO 4D .反应(1)中每生成1 mol Na 2CrO 4时电子转移3 mol6.(2015·上海宝山高三一模)已知:①向KClO 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广东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七章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mA a x a- x

nB b nx m nx b- m
递进题组
pC c px m px c+ m
返回
转化浓度(mol· L 1)

某时刻浓度(mol· L 1)

考一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I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递进题组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4
题组三
2X。
5
即可以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Y+
再根据反应速率的概念,可求出从反应开始至 2 min 时,Z 的反 - 0.05 mol· L 1 应速率为 v(Z)=Δc(Z)/Δt= 2 min =0.025 mol· L-1· min-1。
1.0 mol-0.7 mol -1 Δc(Y)= = 0.15 mol· L , 2L
1.0 mol-0.9 mol -1 Δc(Z)= = 0.05 mol· L 。 2L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确定 X、Y、Z 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3、1。
根据图像可以确定 X 是生成物,Y、Z 是反应物,
0.02 mol· L 1· s
- -1
=1.8 s。
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 速率减慢,所以 t>1.8 s。
递进题组
返回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4
题组三
5
失误防范
(1)“===”、“ ”运用不准确。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专题2 第二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

化学步步高高考总复习专题2   第二单元知识点+经典例题

[考试标准]1.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C 元素被氧化,Fe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2.基于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④⑤;属于歧化反应的是②,属于归中反应的是③,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③④⑤。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①Cu 2S +O 2=====△2Cu +SO 2 ②3O 2=====放电2O 3③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④2Na +2H 2O===2NaOH +H 2↑ ⑤CaCO 3=====高温CaO +CO 2↑ ⑥2H 2O 2=====MnO 22H 2O +O 2↑ ⑦SO 3+H 2O===H 2SO 4 ⑧2Fe +3Cl 2=====点燃2FeCl 3⑨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⑩NaH +H 2O===NaOH +H 2↑ ⑪IBr +H 2O===HIO +HBr答案 ①③④⑥⑧⑩ ⑦⑧ ⑤⑥ ①④ ⑨⑪(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题组一正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得到电子的物质C.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答案 D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还原剂是一种能够失去电子的物质;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从宏观、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热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两种角度(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如下图所示: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能量的差值,在上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

2.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ΔH =E 1-E 2或ΔH =E 4-E 3,即ΔH 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题组一 对比分析“三热”,跳出认识误区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2014·浙江理综,7D)(2)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2012·江苏,4B 改编)(3)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012·江苏,4C 改编)(4)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2010·山东理综,10D)2.下列关于反应热和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 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 -1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kJ·mol -1C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电解2H 2(g)+O 2(g)ΔH =+285.5 kJ·mol -1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答案 B解析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H 2O 时的反应热叫作中和热,中和热是以生成 1 mol 液态H 2O 为基准的,A 项错误;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则2CO(g)+O 2(g)===2CO 2(g) ΔH =-2×283.0 kJ·mol -1,逆向反应时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B 项正确;电解 2 mol 水吸收的热量和2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相等,C 项中的ΔH 应为+571.0 kJ·mol-1;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水应为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是该物质的燃烧热,D 项错误。

“三热”是指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可以用对比法深化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避免认识错误。

(1)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为ΔH,单位常用kJ·mol-1,它只与化学反应的计量系数、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而与反应条件无关。

中学阶段研究的反应热主要是燃烧热和中和热。

(2)燃烧热: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kJ·mol -1。

需注意:①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2→H2O(l)等。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

需注意: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中;②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即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题组二依据图像理解反应热的变化3.[2014·北京理综,26(3)①]已知:2NO 2(g)N2O4(g)ΔH12NO 2(g)N2O4(l)ΔH2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

答案 A解析等质量的N2O4(g)具有的能量高于N2O4(l),因此等量的NO2(g)生成N2O4(l)放出的热量多,只有A项符合题意。

题组三“一式”解决反应热的计算4.(2014·重庆理综,6)已知:C(s)+H2O(g)===CO(g)+H2(g)ΔH=a kJ·mol-12C(s)+O2(g)===2CO(g)ΔH=-220 kJ·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1,则a为()[来源:学#科#网Z#X#X#K]A .-332B .-118C .+350D .+130 答案 D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和焓变与键能的关系解答。

根据题中给出的键能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③2H 2(g)+O 2(g)===2H 2O(g) ΔH 3=(2×436+496-4×462) kJ·mol-1,即③2H 2(g)+O 2(g)===2H 2O(g) ΔH 3=-480 kJ·mol -1,题中②2C(s)+O 2(g)===2CO(g) ΔH 2=-220 kJ·mol-1,(②-③)×12得①C(s)+H 2O(g)===CO(g)+H 2(g) ΔH 1=(ΔH 2-ΔH 3)×12,即a =(-220+480)×12=130,选项D 正确。

5.(2013·重庆理综,6)已知:P 4(g)+6Cl 2(g)===4PCl 3(g) ΔH =a kJ·mol -1P 4(g)+10Cl 2(g)===4PCl 5(g) ΔH =b kJ·mol -1P 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 5中P —Cl 键的键能为c kJ·mol -1,PCl 3中P —Cl 键的键能为1.2ckJ·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 —P 键的键能大于P —Cl 键的键能B .可求Cl 2(g)+PCl 3(g)===PCl 5(s)的反应热ΔHC .Cl —Cl 键的键能b -a +5.6c 4kJ·mol -1D .P —P 键的键能为5a -3b +12c 8 kJ·mol -1答案 C解析 A 项,由于氯原子半径小于磷原子半径,所以P —P 键的键能应小于P —Cl 键的键能,错误;B 项,由于不知PCl 5(g)===PCl 5(s)对应的ΔH ,所以无法根据盖斯定律求得该反应的ΔH ,错误;C 项,P 4(g)+10Cl 2(g)===4PCl 5(g) ΔH =b kJ·mol -1①P 4(g)+6Cl 2(g)===4PCl 3(g) ΔH =a kJ·mol -1②(①-②)×14得Cl 2(g)+PCl 3(g)===PCl 5(g) ΔH =b -a 4kJ·mol -1E Cl -Cl +3×1.2c kJ·mol -1-5×c kJ·mol -1=b -a 4kJ·mol -1E Cl -Cl =b -a +5.6c 4kJ·mol -1,正确;D 项,根据P 4(g)+10Cl 2(g)===4PCl 5(g)ΔH =b kJ·mol -1得[来源:学科网]6E P -P +10×b -a +5.6c 4kJ·mol -1-4×5c kJ·mol -1=b kJ·mol -1E P-P=5a+12c-3b12kJ·mol-1,错误。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要熟记公式: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其关键是弄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在中学阶段要掌握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 C—C键,1 mol硅中含2 mol Si—Si键,1 mol SiO2晶体中含4 mol Si—O 键;分子晶体:1 mol P4中含有6 mol P—P键,1 mol P4O10(即五氧化二磷)中,含有12 mol P—O键、4 mol P===O键,1 mol C2H6中含有6 mol C—H键和 1 mol C—C键。

考点二“两模板,两注意”解决热化学方程式1.两个模板(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板步骤1写方程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步骤2标状态用s、l、g、aq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步骤3标条件标明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101 kPa、25 ℃时可不标注);步骤4标ΔH在方程式后写出ΔH,并根据信息注明ΔH的“+”或“-”;步骤5标数值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ΔH的数值。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模板步骤1审“+”“-”放热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一定为“+”。

步骤2审单位单位一定为“kJ·mol-1”,易漏写或错写成“mol”。

步骤3审状态物质的状态必须正确,特别是溶液中的反应易写错。

步骤4审数值的对应性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即化学计量数与ΔH成正比。

当反应逆向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步骤5审是否符合概念如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

2.两个注意(1)注意同素异形体转化的名称问题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之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

如①S(单斜,s)+O 2(g)===SO 2(g) ΔH 1=-297.16 kJ·mol -1②S(正交,s)+O 2(g)===SO 2(g) ΔH 2=-296.83 kJ·mol -1③S(单斜,s)===S(正交,s) ΔH 3=-0.33 kJ·mol -1(2)注意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热及热量变化问题由于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时的热效应,所以对于可逆反应,其热量要小于反应完全时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