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质量病害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强化排水设计:优化公 路路基的排水设计,确 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够 迅速排出,防止水对路 基的侵蚀和破坏。
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的 路基材料和施工工艺, 提高路基的抗压、抗剪 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公 路使用寿命。
加强应急抢险能力:建 立健全的应急抢险机制 ,对突发性的路基病害 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处 置,最大限度减少病害 对公路通行的影响。
路基开裂
水分、温度、荷载
• 路基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分、温度和荷载。水分的侵入会导致土壤体积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温度变化会引起路基材料的热胀冷缩,进而产生开裂。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集中也可能导致路基开 裂。
路基冲刷
水流冲刷、雨水冲刷
• 路基冲刷是指水流或雨水对路基的冲刷作用,导致路基土壤流失、破坏和变形。这种病害常见于河边、沟谷等水流条件较 复杂的地区,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完善排水系统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在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排水需求,设 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横坡、纵坡、 边沟、涵洞等,确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 够顺畅排出。
VS
排水设施维护
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排 水畅通,防止因排水不畅导致路基病害。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
对公路路基进行定期检查,了解 路基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 病害,为采取维护措施提供依据 。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应 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 治疗公路路基病害,提 高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保障公路畅通 无阻,为人们的出行提 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 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 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 • 病害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 • 结论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交通干线,它的质量和安全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原因,公路路基容易受到不同类型的病害影响,这不仅会影响公路的通行安全性,而且会导致公路结构不稳定, 生命周期的降低,给公路养护工作造成重大困难。
因此,本篇文档将介绍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一、水灾病害水灾病害是公路路基常见的一种病害。
由于雨水渗透到土壤中或者土层内部水文条件发生变化,使土层土壤强度降低和变形,从而导致公路路基经常出现涂沉现象。
除此之外,地道、桥梁沟口等处的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是导致水灾病害的另一个原因。
预防措施包括在公路路基工程设计阶段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采用防渗的手段以防止水分进入路基内部,另外还要及时进行养护和修缮。
二、坍塌病害坍塌病害是公路路基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于路基基础承载力不足、土质条件劣或施工质量不良等原因导致路基沉降和变形,严重时会形成断裂,从而导致路基的坍塌。
预防措施包括在公路路基设计阶段施工前进行彻底的地质勘探,采用适当的土工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固,及时进行养护和维修。
三、冻害病害冻害病害是公路路基常见的一种病害,尤其是在寒冷地区更加明显。
公路路基在冬季容易被冰雪覆盖,而占土、填筑土料的水分会膨胀冰冻,造成路基内部损坏。
在预防方面,应选用渗透性缩小,抗压强度较高的土工材料进行填筑,并在路基内部设置防渗、防结冰、排水等系统。
四、腐烂病害腐烂病害是由于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废物释放出来的气体,导致公路路基中的土壤失去服务期限,整个路段出现沉降。
未能及时维护和修理会加剧该病害的发生,与此类病害相关的建议措施可通过监测和维护土壤,而尽可能减少其腐烂。
五、热变形病害高温容易使路面和路基热胀冷缩,从而引起热变形病害,表现为路面龟裂、压痕、车辙、边角翘起等现象。
在预防方面,主要是选用热胀性能较好的路面材料,并加强路面散热系统的设计,是该病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

公路路基在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方法路基是建于大地表面的线形建筑物,是公路线形的主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求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足够的水稳定性,它贯穿公路全线并与沿线的桥梁、隧道和涵洞等构造物相连接.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汽车荷载作用,路面靠路基来支承,路面的使用质量与路基的质量有着很大关系,有些路面上出现的病害,其产生的根源却是路基中的病害所引致,因而,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相当关键。
一、路基施工中常见的病害路基病害有很多,其成因也错综复杂,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1、路基不均匀沉降;2、路基起弹簧、表层蠕动、推移、松散、起皮;3、路基纵向裂缝;4、雨水作用下,路基边坡发生冲沟、坍塌、坡面变形等,这些都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通病,通常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所导致.二、路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处理工艺1、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路基填料不良,填筑方法不当压实度不足以及软弱下卧层等引起地基承载力不一或不足。
路基沉降一般不能完全排除,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减小路基沉降的机率,施工中做好每道工序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1) 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
进行基底处理,将路基填土范围内的树头、树根、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杂物等全部清理,并将挖树头的土坑填平、夯实,清表土的厚度视土质情况而定,路基填土前应将清理过的路床进行填前压实.(2) 填料选择。
路基的填料有很多,一般的土质、砂和石头均可作填料,用石料作填料时,要注意石料的级配问题,因为石与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压路机很难压实,应掺入细小的填料填充空隙,分层填筑并压实,其含水量不作考虑;用土质作填料时,就要考虑土的含水量,并取土做试验,计算最佳含水量以保证填筑时达到的压实度。
路基填料最好采用水稳性好,透水能力高的土质作为填料.(3) 填筑方式。
路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不小于10㎝,石质填料不大于45㎝,如果原地面不平,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日益加快,公路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路基病害1. 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车辙严重等。
原因包括:地基处理不当、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工艺不合理等。
处理措施:加强地基处理,选用优质填料,合理控制填土厚度,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2. 边坡病害:边坡病害主要包括滑坡、坍塌、崩塌等,原因有边坡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水文地质条件差等。
处理措施:优化边坡设计,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边坡稳定性。
3. 路基水毁:路基水毁是由于水分渗透导致路基强度降低,从而引发的路面破坏。
原因有排水设施不完善、路基填料渗透性差等。
处理措施: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路基填料的渗透性,避免水分对路基的侵蚀。
二、路面病害1. 沥青路面裂缝: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龟裂、块状裂缝等。
原因有沥青混合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合理、路面结构设计不当等。
处理措施:选用优质沥青混合料,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路面结构设计。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原因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不足等。
处理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养护。
3. 路面车辙:车辙是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凹陷、车辙严重等。
原因有沥青混合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合理、路面结构设计不当等。
处理措施:选用优质沥青混合料,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路面结构设计。
三、桥梁病害1. 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原因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不足等。
处理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养护。
路基填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路基填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1. 前言路基填筑工程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给工程带来隐患和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路基填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质量通病一:土方开挖不平整土方开挖不平整是指在路基填筑前,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地表不平整、边坡崩塌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填筑土方时土层厚度不均匀,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防护措施:•在开挖前进行合理的场地勘察,确定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案。
•采取适当的开挖方法,如机械开挖、手工开挖等,确保土方的平整性。
•控制开挖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地表坍塌或堆积。
•在开挖区域设置有效的支护结构,如固结杆、拱形支护等,以防止边坡崩塌。
3. 质量通病二:土方填筑不均匀土方填筑不均匀是指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土方分布不平均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路基在承载荷载时出现差异性,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防护措施:•配置合适的土方填筑设备,如压路机、平地机等,确保土方的均匀铺平。
•使用合适的填筑技术,如分层填筑、压实填筑等,提高填筑土方的均匀性。
•严格控制填筑土方的厚度,避免过厚或过薄导致路基的变形或松散。
4. 质量通病三:土方集料不合理土方集料不合理是指在填筑过程中,所选用的土方集料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问题。
如粒度不均匀、含有过多的杂质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防护措施:•对土方集料进行合理的筛选和分级,保证其粒度分布符合规范要求。
•在土方填筑前进行实验室试验,确定土方集料的含水率、密实度等指标。
•加强土方集料的质量控制,排除掺杂有害物质和过多杂质的集料。
•定期进行现场取样,对填筑土方进行质检,确保土方集料的质量。
5. 质量通病四:填筑土方松散填筑土方松散是指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土方没有得到有效的压实或固结,导致填筑土方的密实度不够,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关于路基工程质量病害及防治措施

关于路基工程质量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路基工程是道路工程的基础,是保障路面质量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工程建设的工作中,路基工程质量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各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路基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路基出现问题。
本文主要对路基工程的质量病害进行分析,并针道路路质量基危害给出相对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路基;公路;病害;防治措施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工程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建设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也使道路质量问题显现出来,影响道路质量的关键是路基工程。
所以本文主要指出路基工程质量病害,并针对公路提供防治措施,使人们在享受便捷的道路交通同时,保障了人们的安全。
一、路基工程质量病害(一)边坡病害边坡病害有塌方、剥落、碎落、崩塌、坍塌等种类,是土体松动、坠落到路面,跟甚至砸落到过往的车辆等,对路面、路基、车辆等造成危害。
边坡病害出现的原因有边坡倾斜度、坡度比较大,高度高,容易发生坍塌事故;边坡土体稳定性和周边的地质构造比较不好,在遭受暴雨冲击后容易松动坠落;发生地质运动后,没有及时的对边坡进行加固等处理,致使边坡的稳定性下降,边坡病害更易出现。
(二)路基下沉路基下沉大多是与路基土的固结有联系,主要与路基土的松软度、土的类型、建筑材料等有关。
路基下沉受多重因素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施工的质量比较低,公路的紧密度、压实力不强,施工原材料的选择不合适、材料的配对比例不在正确;在完工后通车时,路面可能受到水、负重、自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力影响下引发路基下沉。
针对不同的路基下沉问题,要结合具体的路面、土地、建设材料等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路基下沉的主要问题并对此分析、解决。
(三)路基变形如果道路路基出现纵横方向的开裂,随着开裂的加深导致路面开裂,阻碍道路交通的通畅。
路基变形有几点主要原因:一是材料质量不合格。
建设材料的含水量、塑性指数等指数达不到该段路基工程的要求,导致路基的紧密度、稳定性下降,造成路面变形。
关于道路路基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边坡滑坡通常与地质构造、降雨、地震等因素有关。在地质构造复杂或岩土体松散的地区,边坡滑坡的风险增加 。此外,持续的降雨或暴雨也可能诱发边坡滑坡。地震时,地壳运动可能导致边坡失稳,进而发生滑坡。
路基翻浆
总结词
路基翻浆是指路基内部水分上升并形成 泥浆的现象,常导致路面出现鼓包、裂 缝甚至塌陷。
VS
详细描述
路基翻浆通常与排水不良、地基土质不良 以及路面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在地下 水位较高或地基土质透水性差的地区,路 基翻浆的风险增加。此外,路面结构层的 封闭性不好或排水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 水分渗入路基内部,进而引发翻浆病害。
03
道路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地质因素
土壤性质
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差异较大,如软 土、砂土、黏土等。不合适的土壤类 型可能导致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应急处理措施
总结词
应急处理措施是在发生路基病害时迅速采取的措施,以 减少损失和影响。
详细描述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员,以便在发 生路基病害时迅速响应。采用临时加固、抢修等技术手 段,尽快恢复道路的正常使用。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 的协调和配合,确保应急处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05
道路路基病害防治技术发展
信息化技术应用
信息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对道路路基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病害,提高预警能力。
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新材料应用
高性能材料
研发和应用具有高强度、耐久性、防侵蚀等性能的路 基材料,提高道路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维修方法路基是承载交通负荷的重要部分,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路面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还会加速路面破损的发展,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基病害和相应的维修方法。
1.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指路基土体由于压实不良或者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均匀或局部沉降。
这种病害会导致路面凹陷,降低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维修方法一般是通过回填均质土或者加固处理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2.路基冲刷:路基冲刷是指降雨、暴雪等天气条件下,水流冲刷路桥的地基土层,使路基土体流失,导致路基的下沉或者侧边的溜坡。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修复路基的护坡、排水系统和增加抗冲刷能力的土工材料等措施来解决。
3.路基塌方:路基塌方是指由于路基土体层理破裂、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导致路基坡面坍塌。
这种病害不仅会导致路面崩塌,还会阻断交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维修方法一般是通过加固处理、修复土石坡、加装护坡等方法进行。
4.路基边沉:路基边沉是指路基边沿沉降,造成路基的不平整和侧边塌方。
这种病害一般是由于土质不良、土层湿度变化大和工程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固处理、修复路基边沿附近的土体和添加加固材料来解决。
5.路基软弱:路基软弱是指路基土体的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容易出现变形和下沉。
这种病害一般是由于土质不良、地下水位变动、季节性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土质改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和施工工艺控制等方式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路基病害及其维修方法。
在实际维修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维修方法,并且结合路基的使用状况和交通安全的要求,合理进行维修,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1 填土路堤沉降量过大1. 现象路堤用细粒土填筑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路基完工后产生较大的沉降,运营后更为严重,出现各种路基病害,如路肩宽度不足、不能保持道床的稳定等,给线路养护维修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2. 原因分析(1)地基处理不当。
路基填土的压密下沉包括填土本身的压密下沉和在填料土体重力作用下地基的压密下沉。
地基在路基填筑前,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的施工调查,没有针对不同地质和水文状况,按照设计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那么在路基填筑后,地基的沉降将造成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
(2)路基填料压实密度不足。
路基压实密度的平均压实系数达0.9,其工后下沉约0.1%,或者可按经验公式S(mm)=h²。
估算工后沉降量,其中h为填土高度,以m计。
压实系数为0.85 时,下沉量约为0.5%~1%。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选择不当、工艺不细、填料的含水量控制不当、压实机械的选择或操作上存在问题,都会造成路基压实密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
(3)填料的鉴定与选择。
施工准备阶段对于取土场的填料进行取样试验时,取样的方法不当,不能真实地反映取土场的实际情况,或者取土的范围超出了取样试验的范围而又未及时补作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路基填筑施工的工艺参数。
(4)没有根据填料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试验段进行填筑前的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而是用一种填料的摊铺压实工艺参数代替全部,简化了施工工艺,以致造成填料压实密度不足。
3. 防治措施(1)路基基床以下及路基基床在填筑前均应选择试验段作摊铺压实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当填料性质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试验。
(2)路基摊铺压实应按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方式作业。
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压实不小于0.3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压实不小于1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公路路基施工常见质量病害及技术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施工常见质量病害及技术处理措施摘要:路基是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高速公路不仅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交通环境,还会影响另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公路工程施工人员应从实际出发,提高公路路基质量。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病害;技术措施前言路基是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高速公路不仅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交通环境,还会影响另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公路工程施工人员应从实际出发,针对公路路基施工存在质量病害进行分析,并找出技术解决措施,促进公路路基质量提高,更好地为广大市民交通出行服务。
一、公路路基常见病因分析(一)路基沉陷由于荷载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当高填方路基施工完工一段时间后,在垂直方向上特别是填挖方的接头处会产生沉陷和较大的变形。
从结果看,反映在路面上的沉陷有整体下沉、局部沉陷、不均匀下沉三种类型,而从路基沉陷的产生部位看有地基沉陷和路堤沉陷两种类型。
软土地基或不良地基沉降过大会引起路基的沉陷;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工程地质条件差等方面也会引起;甚至路基填料的物理性能差,压实度不足行车荷载加重、路基排水不畅等均会造成路基的沉陷,因此结论是路基的沉陷是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纵向裂缝a.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
到填至一定高度时经检查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或中线偏位,进行填补镶边,在镶边时,又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
b.清淤不到位,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左边还有1~2m宽未清到,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产生纵向裂缝。
c.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在填挖交界处未按规定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也易产生纵向裂缝。
d.路基压实不到位,致使产生纵向裂缝。
在路基施工中,应适当加宽填土,一般每边需加宽50cm。
二、路基施工的技术处理措施(一)做好路基填土与压实路基建设最主要的步骤就是填土与压实,需要严格执行标准规定,有效做好施工建设。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以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路基常见病害的种类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部分,它承受着车辆和人流的荷载,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病害。
了解这些病害及其治理措施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一、路基常见病害种类1. 翻浆:翻浆是指路基表面出现的凹凸不平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过于松散或者受水分侵蚀,导致土壤流失和沉降。
翻浆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2. 塌陷:塌陷是指路基土层由于承载能力不够而发生沉降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不均匀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理。
塌陷会导致路面凹陷,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3. 软弱地基:软弱地基是指路基土层由于土质松软或者含水量过高而导致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
主要原因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不稳定或者施工过程中未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
软弱地基会导致路基沉降和变形,影响道路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 路基滑动:路基滑动是指路基土层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滑动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的稳定性不足,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路基的排水和加固工作。
路基滑动会导致路面的断裂和变形,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路基常见病害治理措施1. 加固填筑:对于翻浆和塌陷等病害,可以采取加固填筑的方法。
首先需要清理病害部位,然后进行土壤加固和填筑工作。
加固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如石块、混凝土等,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排水改造:对于软弱地基和路基滑动等病害,需要进行排水改造。
通过修建排水沟、设置护坡和排水管道等措施,将水分迅速排除,以减少土壤的湿度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3. 土壤加固: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土壤加固的方法。
通过注浆、灌浆、碎石加固等方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使路基更加稳定。
4. 路基加固:对于路基滑动,可以进行路基加固。
采用加固网格、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路基,增强路基的抗滑能力,预防路基滑动的发生。
5. 定期检查维护:为了保障路基的正常使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常见的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基沉陷、坡面塌方、冻融破坏、应力疲劳、渗透变形等。
这些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和安全,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下面将对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面下部分或全部沉降,导致路面不平整或整体塌陷的现象。
沉陷主要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老化、腐蚀、松软、水分过多等。
为了防治路基沉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固基础:对于老化、腐蚀导致的路基沉陷,可以通过加固基础的方式来修复和预防。
可以采用灌注桩等技术进行加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 排除积水:对于水分过多导致的路基沉陷,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处理,确保路基的干燥。
3. 软土加固:对于松软的路基,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设加固层、挤密等,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
二、坡面塌方坡面塌方是指路堤或坡面因土体的失稳而引起的塌陷,严重影响路堤的稳定性和安全。
坡面塌方的主要原因有土质松散、分层不平衡、降雨等。
为了防治坡面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坡面抗滑能力:可以在坡面上设置防滑网、挡土墙等结构,增加坡面的抗滑能力,减少塌方的风险。
2. 加固土质:可以采用加固土质的方法,如灌浆、爆破、挤密等,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3. 排水处理:对于降雨导致的坡面塌方,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土体的饱和度,提高坡面的稳定性。
三、冻融破坏冻融破坏是指土体在冻结和解冻循环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冻融破坏主要是由于土体吸水膨胀和排水收缩引起的。
为了防治冻融破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设防护层:可以在路基表面加设防护层,如新型防冻剂和保温层等,减少土体的吸水膨胀,提高路基的抗冻性。
2. 排水措施:对于土壤吸水膨胀引起的冻融破坏,应该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土体的吸水量,降低土壤的膨胀程度。
3. 施工工艺措施:在修筑路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如预埋管道、减少土体渗透等,提高路基的抗冻性能。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路基是公路、铁路等交通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具有承受车辆荷载、分散荷载、引导交通、保护软土地基等功能。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路基会出现一些病害,病害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下面我将就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原因进行详细阐述。
1.塌陷病害:塌陷是路基底部土层或填土层发生沉降或塌陷,导致路面坑洼、沉降等现象。
塌陷病害的原因主要有:填土质量不好、荷载超过设计承载能力、基础土层不均匀等。
填土质量不好是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填土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密实度不够,就会导致填土层在荷载作用下逐渐沉降,进而引发塌陷病害。
超载荷载是造成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路基所承受的荷载超过设计要求,超过了路基所能承受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路基出现塌陷的现象。
基础土层不均匀也是塌陷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基础土层分布不均匀,有部分土层比较薄弱或者有裂缝,就容易引起塌陷。
2.冲刷病害:冲刷是指路基上的土层在水流冲刷下逐渐移动或被冲走。
冲刷病害的原因主要有:雨水冲刷、河流冲刷、土壤侵蚀等。
雨水冲刷是造成冲刷病害的常见原因。
在降雨过程中,雨水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冲刷路基,加剧土层的移动和冲刷。
河流冲刷也是冲刷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水流,冲刷力度较大,就会导致路基上的土层被冲刷,形成冲刷病害。
土壤侵蚀也会造成冲刷病害。
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通过冲刷、侵蚀等过程,导致土壤的逐渐流失,造成路基土层的移动和冲刷。
3.坑塌病害:坑塌是指路基表面或底部发生坑洞或塌陷,导致路面不平整。
坑塌病害的原因主要有:道路基础处理不当、渗流水冲刷、土层软弱等。
道路基础处理不当是坑塌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路基基础处理不当,未进行足够的压实或者未做好排水工程,就容易导致坑塌现象的发生。
渗流水冲刷也是坑塌病害的常见原因。
如果路基中存在渗漏水源,水流会通过渗漏路径进入路基,进而引起土层冲刷和坍塌现象。
土层软弱也容易引发坑塌病害。
如果路基填土中的某些土层比较软弱,承载力较低,就会导致土层发生沉降和塌陷。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压实遍数不够。
②压实机械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不匹配。
③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④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
⑤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理。
⑥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类别土混填情况。
⑦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性指数的黏土等。
(2)预防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碾压遍数符合规范要求。
②选用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匹配的压实机械。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并保证含水量的均匀。
⑤当紧前层干燥起尘或因雨松软时,应彻底处置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的施工。
⑥不同类别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
⑦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⑧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按试验路的标准进行,最小不得小于10cm。
(3)治理措施。
①因含水量不适宜未压实时,洒水或翻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重新进行碾压。
②因填土土质不适宜未压实时,清除不适宜填料土,换填良性土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土”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或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②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③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④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2)预防措施。
①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③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
④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原因

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原因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辆及行人的交通压力,因此常常会遭受各种病害的困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原因。
1. 塌陷塌陷是路基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出现塌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土质松软或含水量过高:路基的基底土质若不够坚实,或是在施工时未能充分压实,会导致路基塌陷。
(2)水位过高:当地下水位过高时,会通过土层向上渗漏,导致路基松软,最终引发塌陷。
(3)泛滥水流:当暴雨或河水泛滥时,水流会冲刷路基底部土壤,使其失去支撑力,从而发生塌陷。
2. 裂缝裂缝是路基病害中另一种常见形式,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1)温度变化:由于气候的变化,路面温度会发生较大的波动,而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路基产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形成裂缝。
(2)路基沉降:长期以来,路基承受了重负荷的压力,导致路基下沉,从而在路面上形成裂缝。
(3)地震和振动:地震或长期的震动也会导致路基松动和沉降,最终形成裂缝。
3. 剥离剥离也被称为路面剥落,是路基病害中常见的一种。
剥离的主要原因有:(1)水浸渗:雨水渗入路面底部,使底部土壤松动,与路面层失去粘结力,从而导致剥落。
(2)施工质量不佳:如果路面施工时,没有将上下层材料压实好,或是没有充分粘结,就会导致剥离现象。
(3)交通流量过大:当交通流量大时,车辆的碾压与摩擦力会导致路面磨损,最终导致剥离。
4. 冻胀冻胀是在寒冷地区常见的路基病害,其主要原因是:(1)土壤含水量过高:当土壤中水分含量过高时,当气温降低并达到冰点时,水分会冻结并膨胀,导致路基冻胀。
(2)温差大:在寒冷地区,气温变化较大,尤其是在正负零度之间波动,会使土壤发生冻胀现象。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路基病害及其原因,这些病害会导致路基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给交通运输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在路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病害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
常见的措施包括加固路基基础、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选择适合的路面材料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查等。
公路工程施工病害

公路工程施工病害及其处理技术探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逐渐提高,为了方便出行,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多,货运车辆、客车、汽车等也在逐渐增多。
交通运输中的公路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而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其处理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工程施工常见病害1. 路基病害路基病害主要包括路基沉降、路基开裂、边坡坍塌等。
其主要原因是路基施工质量不达标,如路基压实度不足、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基处理不当等。
2. 路面病害路面病害主要包括坑槽、车辙、纵裂、横裂、唧浆等。
其主要原因是路面施工质量问题,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工艺不规范、养护不到位等。
3. 桥梁病害桥梁病害主要包括桥梁结构开裂、钢筋锈蚀、支座损坏等。
其主要原因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如材料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养护不到位等。
二、公路工程施工病害处理技术1. 路基病害处理技术对于路基沉降,可以采用堆载预压、地基处理、加强路基排水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路基开裂,可以采用灌缝、补强、更换路基材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边坡坍塌,可以采用加固边坡、设置排水设施、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进行处理。
2. 路面病害处理技术对于坑槽,可以采用铣刨路面结构层、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车辙,可以采用热SBS改性沥青灌注、铣刨路面结构层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纵裂、横裂,可以采用切割、灌缝、补强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唧浆,可以采用喷洒沥青封层、铣刨路面结构层等措施进行处理。
3. 桥梁病害处理技术对于桥梁结构开裂,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粘贴碳纤维布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钢筋锈蚀,可以采用涂刷防锈漆、设置防护层等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支座损坏,可以采用更换支座、加强支座养护等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其处理技术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针对不同病害采用合理的处理技术,才能保证公路工程的安全、舒适和耐久性,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路基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

路基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路基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公路的基础,在公路的承载和稳定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路基长期承受着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蚀和损坏。
下面将详细介绍路基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
1. 坍塌病害坍塌是指路基横向或纵向发生大面积的表土塌方现象。
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不当、坡面管理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土体失稳。
此外,水分过多、排水不畅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路基坍塌。
2. 凹陷病害凹陷是指路基表面出现局部或广泛的下沉现象。
原因主要有路基土质不均匀、路基下面的沉积物沉降、水分过多或排水不良等。
3. 泛滥病害泛滥是指路基表面的积水现象。
产生泛滥的原因主要有路面下沉、排水设施堵塞、施工时土方未及时平整等。
4. 水损病害水损是指路基受水浸泡和冲刷而引起的局部或大面积破坏。
水损的原因包括降雨、山体滑坡或河道水位上涨等。
此外,路基土质固结不良和排水设施损坏也会导致水损病害。
5. 车辙病害车辙是指车辆在路面上形成的纵向车辙,也称为车辙状病害。
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材料产生变形和破坏。
大量车辆频繁通行、路面材料质量差、路面材料没有得到恢复等因素都会导致车辙病害。
6. 裂缝病害裂缝是指路基表面或路基内部出现的裂开现象。
裂缝的出现是由于路基土体自身的收缩、膨胀、冻融变形等引起的。
此外,施工质量不合格、基床不够坚硬等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7. 坡脚滑塌病害坡脚滑塌是指路基坡脚部分发生的塌方现象。
坡脚滑塌主要原因是坡脚周围的土层松动、水分过多、施工及维护不当等。
8. 山体滑坡病害山体滑坡是指路基旁边的山体发生的滑坡现象。
山体滑坡的原因包括山体本身的地质条件、人为开采活动、降雨等因素。
总结起来,路基常见的病害包括坍塌、凹陷、泛滥、水损、车辙、裂缝、坡脚滑塌和山体滑坡等。
这些病害的产生原因各有不同,其中包括施工不当、土体失稳、水分过多、排水不良等。
为了预防和修复这些病害,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合理规划和维护管理,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稳定性。
路基施工主要病害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路基施工主要病害及预防和处理措施(现场施工经验)
1.弹簧
弹簧现象可分为两种:干弹和湿弹.
干弹是由于局部含水量过低,在施工过程中,反复碾压,导致含水量进一步降低,无法达到压实效果,表观现象为:表面粗糙,干裂,碾压后出现隆包;湿弹现象是由于局部含水量过大,碾压过程形成水囊,无法密实.弹簧现象是影响路基质量的主要病害,必须消除.可挖除弹簧部分,换填,重新碾压.
2.起皮
起皮是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含水量.当碾压前含水量偏低时,在碾压过程中,表面失水严重,表面结合能力降低,碾压起皮,这种起皮比较薄.当碾压前含水量过高时,碾压过程,表面失水,导致含水量差异大,容易起皮.
另外一种起皮是由于在碾压前,平地机刮平不好,由于驾驶员技术或是由于平地机刀片原因,使表面浮土堆积,碾压造成起皮,这种起皮比较厚,影响形象.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改进平地机施工精细度,另外一种方法比较可行:在平整后,碾压前,用小宝马在表面粉碎4~5cm,然后直接碾压,成型后基本可以消除起皮现象.。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随着经济的进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路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便利了交通运输行业进展,也是对于经济进展有所保障。
所以在大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路基路面的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在提升经济投入的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加大对于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求,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切实避开常见问题的发生。
一、大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1、边坡滑塌边坡滑塌是最常见的路基病害,依据边坡土质、破坏缘由和规模不同可分为塌方和滑坡。
塌方是由于土质边坡向下移动造成的。
主要是由水损坏和施工不当引起的。
滑坡使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主要缘由是由于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破环。
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打算了边坡稳定性的丢失方式,如坚硬岩石边坡失稳以倒塌和结构面掌握型失稳为主,而脆弱岩石则以应力掌握型失稳为主。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能越好,边坡稳定性越高。
边坡太陡、选用不正确的倾斜层次填筑、土太湿、坡脚被水冲刷淘空。
2、路基变形深填、高填和半填半挖填方,往往在通车一段时间后消失下沉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缘由。
一方面由于施工时压实掌握不好、分层过厚、施工措施不当以及含水量等缘由,使路基由于密实度不够而简单变形。
另一方面往往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量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纳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
消失这种问题,会使路面变形、开裂和下陷,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进展,大型超重车辆和超载车辆的增多造成现有大路等级过低无法满意超重车辆的要求而受重压而变形。
3、路基沉陷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简单沉陷的,软土含水量大、抗碱强度低、承载力量低,由于路基底部患病水侵蚀,会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坡脚又不能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会消失沉降、塌陷等现象。
整个问题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缘由,但也有人为缘由,在大路当时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完整考虑施工的路面状况以及一些问题的预防措施,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没有保证软土地基路段预压时间,结果造成大路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粗细料相对集中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1)摊铺后粗料、细料分离相对集中,造成梅花斑现象; )摊铺后粗料、细料分离相对集中,造成梅花斑现象; 2)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填料质量控制不力。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填料质量控制不力。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垫层摊铺时注意粗细料的掺合,在粗料中用细料进 )垫层摊铺时注意粗细料的掺合, 行灌缝密实处理或在粗料集中处用人工进行破碎细化; 行灌缝密实处理或在粗料集中处用人工进行破碎细化; • 2)在基层混合料摊铺时,如果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出现 )在基层混合料摊铺时, 离析现象,应在摊铺前进行重新搅拌, 离析现象,应在摊铺前进行重新搅拌,使粗细料混合均 匀后摊铺;如果在碾压过程中看出有粗细料集中现象, 匀后摊铺;如果在碾压过程中看出有粗细料集中现象, 应将其挖出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应将其挖出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 3)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配料,搅拌时应控制搅拌时间 )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配料, 不少于2分钟 分钟。 不少于 分钟。 • • • • • •
•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 1)选择合格填料,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 )选择合格填料,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 流程”工法组织施工; 流程”工法组织施工; • 2)每层路基填筑时均进行施线控制,并换手复核; )每层路基填筑时均进行施线控制,并换手复核; • 3)填方路段分阶段进行边坡修整; )填方路段分阶段进行边坡修整; • 4)制作标准坡度尺,专人检查挂线质量; )制作标准坡度尺,专人检查挂线质量; • 5)路基填筑宽度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增加 ) 20-30cm,等路面做好后种植草坡前进行刷 , 坡处理。 坡处理。
1.5、路基填料粒径超标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1)料源质量不稳定; )料源质量不稳定; 2)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填料质量控制不力。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填料质量控制不力。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确定采购料源前,应多选择几家石料场,选 )确定采购料源前,应多选择几家石料场, 择合适的料源供应场所是控制超大粒径的垫层料 进入施工现场的最有效方法; 进入施工现场的最有效方法; • 2)对于已进入施工场地的超大粒径的垫层料, )对于已进入施工场地的超大粒径的垫层料, 采用人工分选,逐个进行敲碎, 采用人工分选,逐个进行敲碎,直至符合设计要 求。 • • • • • •
• 1.2、桥头、涵背过渡段不均匀沉降 、桥头、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 1)场地狭窄,大型压路机械操作不方便,造成碾 )场地狭窄,大型压路机械操作不方便, 压死角; 压死角; • 2)人工辅助夯实操作不认真; )人工辅助夯实操作不认真; • 3)填料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填料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 1)划分压路机械与人工夯实的搭接区域,明确搭 )划分压路机械与人工夯实的搭接区域, 接区段内责任; 接区段内责任; • 2)涵背填筑选用级配碎石填筑、分层压实; )涵背填筑选用级配碎石填筑、分层压实; • 3)桥头过渡段填筑时选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分 )桥头过渡段填筑时选用级配碎石, 层压实,靠近桥台附近采用混凝土浇注; 层压实,靠近桥台附近采用混凝土浇注; • 4)人工夯实时,采用先进的小型手扶式压路机。 )人工夯实时,采用先进的小型手扶式压路机。
1.4、勾缝砂浆存在空鼓、脱落现象。 、勾缝砂浆存在空鼓、脱落现象。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1) 勾缝砂浆质量不符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 勾缝砂浆质量不符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 2) 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 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 3) 勾缝时间落后于砌体完成时间过多,缝内污染未 勾缝时间落后于砌体完成时间过多, 消除; 消除; 4) 勾缝后未及时养护。 勾缝后未及时养护。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 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 2) 砌体灰缝宽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灰缝预留深 砌体灰缝宽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 度20-30mm; ; 3) 砌筑完后应马上进行勾缝,停留时间过久时在勾 砌筑完后应马上进行勾缝, 缝前要进行表面清理或凿缝处理; 缝前要进行表面清理或凿缝处理; 4) 勾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勾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1.7、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密实性差 、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 1)采用压实功能小的碾压密实机具,压实度不 )采用压实功能小的碾压密实机具, 够。 •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 1)摊铺时应控制厚度,最大20cm,最小10cm, 1)摊铺时应控制厚度,最大20cm,最小10cm, 级配碎石混合料摊铺好后, 级配碎石混合料摊铺好后,不能用平板振动机 电动振动机, 以上压路机碾压, 和1t电动振动机,一定要用 以上压路机碾压, 电动振动机 一定要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 使颗粒间挤压密实。 使颗粒间挤压密实。
• 1.8、基床施工缝留置不符合要求,发生 、基床施工缝留置不符合要求, 横向断层裂缝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 1)施工缝一刀切,二次摊铺时没有交错 )施工缝一刀切, 留置施工缝,而在同一施工缝处。 留置施工缝,而在同一施工缝处。 •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 1)施工缝留置应呈台阶状,留置长度不 )施工缝留置应呈台阶状, 得少于0.5米 得少于 米,后续施工前应对接茬处进行 湿润处置,保证接茬严密,防止裂缝发生; 湿润处置,保证接茬严密,防止裂缝发生; • 2)二次摊铺时应错开下层施工缝,防止 )二次摊铺时应错开下层施工缝, 施工缝上下重叠。 施工缝上下重叠。
• 1.3、路基填筑不易压实,出现膨胀、弹簧土现象。 、路基填筑不易压实,出现膨胀、弹簧土现象。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 1)用含水量较大的土料填筑路基; )用含水量较大的土料填筑路基; • 2)填筑路堤施工方法不当。 )填筑路堤施工方法不当。 •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 1)利用取土场、路基上拉土后晾晒,降低含水量; )利用取土场、路基上拉土后晾晒,降低含水量; • 2)雨季时取土场周围做好排水设施,防止积水; )雨季时取土场周围做好排水设施,防止积水; • 3)加强含水量检测。 )加强含水量检测。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 施
• 1.1、路基填筑后边坡鼓肚塌腰,外观感 、路基填筑后边坡鼓肚塌腰, 不好,坡面不平,有凹凸处,路肩不顺直。 不好,坡面不平,有凹凸处,路肩不顺直。 雨后施工层面有积水, 雨后施工层面有积水,填方边坡塌方或被 雨水冲洗。 雨水冲洗。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 1)路基填筑未进行每层放线; )路基填筑未进行每层放线; • 2)填筑过程中未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 )填筑过程中未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 或在修整边坡时挂线不准; 或在修整边坡时挂线不准; • 3)放线误差较大。 )放线误差较大。
•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 1)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粘 )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 度的泥浆。一般选用优质黄泥制作黄泥浆, 度的泥浆。 一般选用优质黄泥制作黄泥浆, 要求黄泥中 不得含有沙石等杂质,塑性指数大于22。 不得含有沙石等杂质, 塑性指数大于 。 并放慢进尺速 钻孔进尺的平均速度一般控制在6-7米 为宜 为宜), 度(钻孔进尺的平均速度一般控制在 米/h为宜 ,也可投 钻孔进尺的平均速度一般控制在 入粘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将粘土膏、 入粘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将粘土膏、片石卵石 挤入孔壁稳定孔壁。 挤入孔壁稳定孔壁。 • 2)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 )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泥浆比重。 稠度确保孔内外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 稠度确保孔内外水位差, 维护孔壁稳定。黄泥浆的比重 控制在1.25~ 1.30左右 , 数量不少于单桩井孔体积的 倍 。 左右, 控制在 ~ 左右 数量不少于单桩井孔体积的2倍 实践证明: 实践证明: 高质充足的黄泥浆是确保钻 量的关键之一。 钻制井孔上段 ~ 7米时, 可不必向井孔 内输入高压水,让钻渣自然形成浓稠的低质泥浆护壁, 内输入高压水,让钻渣自然形成浓稠的低质泥浆护壁, 特别是护住护筒底脚处的井壁(这一位置最易坍塌 这一位置最易坍塌)。 特别是护住护筒底脚处的井壁 这一位置最易坍塌 。
• 1.9、基床碾压成型后有高低不平现象,平整度较 、基床碾压成型后有高低不平现象, 差 •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 1)填料摊铺后未进行刮平。 )填料摊铺后未进行刮平。 •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 1)基层合料摊铺前应在路基两边打下控制虚铺厚 ) 度样桩,摊铺后平地机进行细平,高铲低填, 度样桩,摊铺后平地机进行细平,高铲低填,碾 压过程人工配合,低处用料填平, 压过程人工配合,低处用料填平,初压后立即进 行检验,高的部位立即进行铲平刮除, 行检验,高的部位立即进行铲平刮除,低的地方 确实需要要找补的,应在找补部位挖松10cm左右, 左右, 确实需要要找补的,应在找补部位挖松 左右 然后找平碾压,直至符合质量要求。 然后找平碾压,直至符合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