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学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学习目标
1. 驾驭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反复朗读课文,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擅长斗争的精神。
3.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
方法。
一、资料链接
1. 作品资料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闻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33卷,约12万字。
上接春秋,下接秦并六国,记事约240年。
《战国策》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
原著者名字不行考。
2. 背景资料
两千年以前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
文章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让我
们由一斑见全豹。
战国末年,秦国越来越强大。
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应对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土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来宾,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
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君子”。
第一课时
二、初读文章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唐雎〔〕韩傀〔〕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缟素〔〕色挠〔〕寡人谕矣〔〕聂政〔〕
2.朗读课文,留意文章中的停顿。
方法链接: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依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依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三、疏通文意
1.说明以下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②唐雎不辱使命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④长跪而谢之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⑥岂直五百里哉
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⑧否,非假设是也
⑨ 请广于君
⑩ 大王加惠
其次课时
2. 疏通课文大意,试翻译以下句子。
〔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9〕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第三课时
四、深化探究
1.文中秦王和唐雎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细致揣摩,才能敏捷应付。
请揣摩以下各句的“潜台词”。
方法链接:按词典的说明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
人们经常用“潜台词”表达自己内心的不便明说的想法,而人们虽然听到了这个意思,却有苦难言。
潜台词是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真实的内心表现,它是表现人物形象的灵魂,是驾驭台词的一把钥匙。
要擅长挖掘潜台词,潜台词挖掘好了,人物的动作也就出来了。
找到了潜台词,也就找到了人物的真正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也就有了依据。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3.本文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4.请同学们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5.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表达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五、拓展提高
1.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去年春天,在东南亚地区流行的“禽流感”,为
人类的生命安康敲响了警钟。
请就此拟写两条电视公益广告,提示人们增加卫生安康意识。
附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
二、1.jū guī xiǎn qiāng gǎo náo yù niè
三、1.很虽然这样辱没,辜负违背轻视致歉听从莫非只是曾经像这样,如此扩大恩惠
2.〔1〕况且秦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
借着五十里的土地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是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办法。
〔2〕此时此刻我以十倍的土地,恳求给安陵君
扩大地盘,而安陵君却不听寡人的,这是否轻视我吗?
〔3〕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4〕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
头撞地罢了。
〔5〕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6〕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
〔7〕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之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气愤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会成为四个人了。
〔8〕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致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9〕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四、1.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
唐雎:机灵英勇,不畏强暴
2.你最好把你们的土地割让给我们,不然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可思议。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3.明确:主要用了夸大、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大: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明确:增加了文章的气场和语言的力气,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劝服力,表达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4.〔1〕“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至死不屈。
〔2〕“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虽然如此。
要与下文形成转折。
表现了唐雎是一个镇静冷静,干脆利落的人。
5.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
而在当时这是不行抗拒的。
唐雎奉命出访,靠着自己的机灵英勇,面对野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终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准备。
唐睢维护了本土的尊严,精彩地完成了使命。
说话技巧: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启示: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有意识地熬炼自己的说话实力,造就自己的说话技巧。
〔言之有理即可。
〕
五、1.墨子,阻挡公输盘和楚国攻打宋国
晏子,出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2.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康,请留意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