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生态平衡的语文课堂就应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态和谐为理念,透过引导学生听读、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心自主地探究、圈画重点词句、旁批分析赏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了解德国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文潜力。
预设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季羡林:(1)出示季羡林的图片:你认识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吗?(2)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2、揭示课题。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脑子里自然而然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3、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是啊,季羡林先生在重游了德国以后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请你找出这一句话。
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细读课文,感受独特1、季爷爷第二次来德国,故地重游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默读课文1-3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并圈出重点词句。
2、交流奇丽: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齐,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板块一:感受景色美丽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花的美丽。
板块二:感受景色的奇丽重点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汇成了、花的海洋感情朗读,读出花的奇丽。
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精选9篇)

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德国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2分钟)说到德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爱花的民族。
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
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深受感动,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8分钟)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三个生字。
wǎn莞莞尔一笑(抽读。
想想,“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做个“莞尔一笑”的样子)chà yān姹嫣姹紫嫣红(抽读。
“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用食指写一遍。
)我们一齐读两遍。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板书:爱、养<点明让别人看>、赏<点明看别人的花>、梦)接下来,请同学们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段意连接法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五年级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抓重点段落的方法来归纳。
课文四个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是重点。
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三、析形会神,领略风情。
(29分钟)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样两层意思,找出来,画上波浪线。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想象、创设情境,正确认读及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词语。
2、初读课文,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关键句段法”这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抓关键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反复体会,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情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德国风情。
初步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4、通过品读描写德国奇丽的景色的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特点的,感受季羡林先生语言精练、准确、严谨的特点。
5、通过同桌合作,联系生活,畅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分享、奉献,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前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2.制作“语境释义法”“关键句段法”“语言精练”“形散神聚”的贴图。
3.设计预学卡、课后评测题。
学生:借助预学卡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主要内容。
预学卡设计如下: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第八组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预学卡一、我已读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可多选。
二、读准字音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三、读通句子1、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季羡林先生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之()和养花之(),赞美了德国人民()的美好境界。
时隔多年,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这番情景,并发出了(),()的赞叹。
五、拓展阅读丑石贾平凹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举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分享。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学会为他人着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如何将课文中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分享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2)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之处?4.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有何调整空间?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1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15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要让学生抓住__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__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课外运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赞美之情。
首先,较为合理利用课件及多媒体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加深感悟。
我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
在具体操作中,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
其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文辞优美,在教学中我设置情境,让学生“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
”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然后教师配音乐朗读,随后学生交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呈现的方式,依托资源,通过声音、图象、视频等创设多媒体的情境,思维拓展,让学生能多方位的沉浸在阅读气氛中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5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闻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致隽永的短文。
先点明白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之后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地“颇耐人寻味”;最终叙述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秀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存美丽语言;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开课伊始,我透过播放一组德国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对德国有个初步的熟悉,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德国秀丽的风景和奇怪的风俗习惯奠定情感基调。
教学时,我在学生自学字词,充分自读到达正确、流利朗读的根底上,紧扣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美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秀丽的风光课文是怎样详细描述的为什么说是“奇怪的民族”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秀丽美景,并相机引导学生感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漂亮并没有转变”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进展语句的填空,训练学生表达。
教学生学习抓住感受最深的资料学写读书笔记的题目,以及向学生推举季羡林的《再返哥廷根》一文,引发学生写读后感或课外阅读季羡林的兴趣。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反思2这篇课文为我们表达了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美丽。
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真由于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布满了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文第三节时,有一句描写德国街景的句子,在这句句子中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这几个词的词义要学生理解,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拟难理解。
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
第八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
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
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2 、能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景物、风情特点教学难点:联系作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的大树指谁?师:是的!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 12 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 1935-1945 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
一起读!2、师: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课题。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答案吧!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4 、板书:奇丽奇特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生读.【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以中心句统领全文,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学习感受诗歌中对美的表达方式;2.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自我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他人花朵的尊重。
教学重点:1.学习感受诗歌中对美的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他人花朵的尊重。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自我表达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他人花朵的尊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各类花朵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花朵的音乐,并展示各类花朵图片。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Step 2:探究(15分钟)教师展示一首描写花朵的诗,并进行诗歌鉴赏。
提问学生,诗中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花朵的美丽?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Step 3:表达(25分钟)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自选一种花,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这种花的美的感受。
每个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表达,并展示自己所选的花朵图片。
Step 4:展示与欣赏(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选择的花朵图片,并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达。
其他同学观看并欣赏,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下对他人花朵的评价和祝福。
Step 5:评价与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总结,总结学生对美的表达方式以及对他人花朵的尊重。
二、反思本堂课通过学习诗歌,培养了学生对自我表达的能力,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对他人花朵的尊重。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较高。
不足之处:1.教师在课堂导入时,音乐选择和花朵图片展示没有充分体现与课题相关的特点,可能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2.在学生进行表达环节,部分学生对花朵的表达过于简单,没有充分展示自己感受到的美。
3.学生对他人花朵的评价和祝福写得过于简单,缺乏创造性的表达。
改进措施:1.导入环节可以选择更具有节奏感的音乐,并在PPT中展示图文结合的花朵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五年级教学设计和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五年级教学设计和反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五年级教学设计和反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
课文用简练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赞美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五年级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设计理念: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让学生在旅程中产生问题,选择季老学生最后发出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了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从中达到点化本文的中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试图做到用一个中心问题的解决,使得其他疑难都迎刃而解。
通过自读,默读,浏览、比读、品读、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以及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延伸阅读,随文练笔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德国风光短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质疑,理解“奇丽的风景、奇特的民族”指的是什么。
3、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3)1、出示季羡林爷爷的插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位老爷爷是谁吗?在上学期学习过的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里,我们认识了知识渊博的语言大师季羡林爷爷。
2022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5篇

第9页 共30页
索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详细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 词语和句子,沟通观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应接无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这是对文章中心的绽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 揣摩和探讨。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探讨沟通, 加深对课文的相识。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老师朗读, 学生想像。想像鲜花的漂亮,体验美妙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 在集体探讨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思想境界。最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 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解并描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 所闻、所感。通过写德国人爱花、养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 让花朵朝外开放,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享受和欢乐,呈现了人与 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
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
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
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
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
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
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5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文2、3自然段和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展开教学。
一节课下来,感觉教学还是比较紧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
一、优美语句,激起学生情感。
对于文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这个句子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和“应接不暇”来理解,再结合全句展开想象: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最后给学生播放了几幅德国美丽景色的图片,当街头美丽的花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出阵阵赞叹,情绪也充分调动起来,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二、善于点拨,开启智慧。
在让学生谈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理解后,我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现象?孩子们畅所欲言,从班级干值日,到公交车上让座,再到班级捐书图书角,以及我们献血、捐款等活动谈得具体贴切。
尤其到了谈体会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感触深刻,结合自己谈出真实地感受。
我在心底里暗暗佩服孩子们的灵动,不由地叹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真是耐人寻味啊!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因此,要学会给孩子足够大的平台,把他们的潜力尽可能的挖掘出来。
更好地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予以适时恰当的点拨、引导,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课堂充满活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2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季羡林的一篇介绍德国的风景民俗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2、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资料,现在请你们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⑴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学过关于季羡林的什么课文?季羡林先生在你的印象中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或者怎样的作家?小结:在你们的眼中,季羡林是一位慈祥和蔼、学问渊博的96岁高龄的老爷爷;其实,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国学大师。
季羡林先生是山东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这篇文章就是在季羡林先生旧地重游时的感受。
⑵关于德国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哪些?(广袤的原野,安静的河流,古老的教堂,狂热的都市,精致的`小镇。
)3、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中有许多新的词语,不知大家在预习的时候解决了没有?出示:莞尔一笑脊梁应接不暇自顾不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2、指名读文,思考问题: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三、精读全文,交流感受1、过渡: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读相关的句段)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景色的奇丽?随机出示相关的重点句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五年级下《自身的花是让他人看的》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自身的花是让他人看的》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自身的花是让他人看的》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著名的北大学校里,有这样一个老人,穿一身旧式中山装,整个就是个看门人。
于是,一个扛着行李正前来报道的新生请他帮助看会行李,自身好去报道,老头答应了并认认真真的在那里守着。
过了好半天,同学回来了,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同学惊讶的发现那个老头竟然坐在主席台上,还是一位副校长,大名鼎鼎的教授。
有没有谁知道这位老人是谁?(生答:季羡林)你是怎么知道了呢?对,他(出示照片)就是季羡林老先生。
季老先生不只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还是一位散文大家呢!几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自身的花是让他人看的》。
出示课题:自身的花是让他人看的二、初读感知1、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
(齐读。
)2、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是谁种花给他人看吗?(德国人)德国人养花给季老先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3、同学自由读文后汇报。
(引同学用书中的话说出来。
)4、是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三、品读感悟师:到底是怎样一番奇丽的景色,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季老先生来到德国,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德国人爱花、养花的句子。
师:我刚才看见许多句子都被同学们划上了记号,谁先来说一说?同学汇报。
师:你找的是这段话(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生:他们都很爱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
第八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
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
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2、能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景物、风情特点教学难点:联系作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的大树指谁?师:是的!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
一起读!2、师: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课题。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答案吧!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4、板书:奇丽奇特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生读.【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以中心句统领全文,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品读解疑,精读课文。
(一)感悟奇丽的景色。
师: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奇丽和奇特又是什么意思呢?不着急,请大家再仔细地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画出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户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房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
(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许多多的鲜花,你一团,我一团地簇拥在一起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
作者用词多么讲究呀)(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生1:百花齐放生2:百花争艳生3:花香四溢生4:花香醉人生5:繁花似锦生6:山花烂漫(4)感悟其它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师:体会的多好啊!同学们,我们就应该像这样,不仅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懂文字所蕴藏的情感。
还有呢?描写花多的词语,走过任何一条街……谁体会到了?请你说。
师:是啊,说得很好。
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不管走进哪一条街都闻到了花的清香。
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大家来走一走德国的花街,走过东街——(引读,分组读)(生:“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我们走过西街————生读:抬头向上看……我们走过南街————生读:抬头向上看……我们走过北街————生读:抬头向上看……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生读:抬头向上看……(5)想象画面,读中感悟。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我仿佛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花,美丽多姿。
我听到了花在唱歌,在道谢德国人给它的家。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使人呼吸到花的香味,使人看了应接不暇。
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窗台前五颜六色、婀娜多姿的花朵,听到了蜜蜂在花旁嗡嗡唱歌的声音,还听到人们赞叹花的美丽,仿佛闻到了芳香四溢的花香。
)师:德国的大街小巷比你想象中还要美。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察这奇异的花景,好不好?设计意图:(展示花街的图片)利用课件直观展示,创设了美丽舒心的教学情境。
美轮美奂的鲜花图,直观形象的风光视屏,为课堂创设了美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佳境。
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谁能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指名读)(6)角色体验。
此时此刻,假如我们已经穿越到几十年前,穿越到德国哥廷根:假如你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你会—假如你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假如你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你会—(课件展示)请选择一个角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1:假如我是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画的街头,我会觉得心情特别舒畅。
生2:我如果背着书包上学去,看到美丽的鲜花,我保管今天上课特别认真,回家做作业一定做得特别棒!生3:假如我就是季先生,我闻到温馨的花香,我会很感激这里的人们,很感激这些鲜花带给我美的享受。
生4:我觉得我不仅仅会感激鲜花,我会感激这个国家在我最青春的时候让我在这样一个美的世界里学习,那我一定加倍努力,好早点学成回到中国报效国家!(全场响起掌声)师:季先生,你很有抱负,祝你早日学成归来。
生5:假如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心情烦闷,我会到街上去欣赏鲜花美景,我的心情一定豁然开朗。
生6:如果我的心情烦闷,如果我恰好失业,看到街上怒放的鲜花,我会想:鲜花都在努力绽放它的最灿烂的一面,我为什么不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灿烂的一面,我一定行的!师:孩子,你说的太好了,很富有哲理呀!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再一次送给你,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师:是呀,孩子们,是这里的鲜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门,我们感激这些无言的花朵,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抽学生读)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次用独特的情感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了奇丽的景色,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全班读句子。
师:是谁创造了这奇丽的景色?这到底是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谁来汇报一下你勾画的表现民族奇特的语句?(二)品读,感悟奇特的民族。
1、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到了花美、花多的奇丽景色,那么奇丽的景色与奇特的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小组自由地讨论讨论,找出文章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一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
(生讨论)2、全班交流。
好了,我们请小组来交流,让我们共同分享你们的劳动成果。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在屋子里养花是给自己看的,而德国人养花却是让别人得到美丽,是这样的一种名族创造了奇丽的景色。
)理解“脊梁”。
课件示意图(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师引:是啊,多么奇特的种花方式,为什么花朵都朝外开呢?(生回答,养花的人是有意把花花朵都朝外开。
)难道他们不爱花吗?作者看着这样的景象问女房东学生读句(“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理解: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就是微微一笑,用来形容女性的。
)看老师的脸。
让我们面带微笑再读读这句话。
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正是哪样?(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设计意图:课件引导学生从养花方面,花的脊梁,看花的态度,自己的花别人看到的花等几个方面进行比照,紧紧围绕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中心句进行研读,突出了教学重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课题。
师: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令人感到惊叹,在我看来是一件——(吃惊)的事,而在德国人看来却是一件——(平常)的事。
带着这种语气读读课题。
有意把最美的花让给别人看,在德国人看来又是一件——(愉快)的事。
愉快的读读课题。
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自豪的读。
师: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爱花并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课件展示(2)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有奇特名族高尚的品质,才能创造出如此奇丽的景色。
)师:奇特在哪儿?生:一个是在屋子里的时候,不是自己看自己的花,而是别人看自己的花,而在街上又是自己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解释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的哪四个字。
生:我为人人。
师:对了!……那么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解释的又是哪四个字呢?生:人人为我。
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是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我们着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这样的例子。
比如,我们五三班每人带一本课外书到班上建立班级书屋,你能看到37本书,这叫(),同时你能为737位同学提供你自己的那本书,这就是()。
该我做清洁值日,我打扫得干干净净,请继续讲—生:我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我为人人。
该其余同学打扫清洁了,他们也是这样,我在这样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这就是人人为我。
师: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人人心中都有责任感,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拥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德国女士,在屋子里的时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乱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难道你不觉得厌烦吗?(走到一女生身边)生:我不会觉得厌烦,虽然我在家只能看到零乱的花枝,但走在街上的人们却能看到我种的花娇艳的花朵,他们快乐了,我也觉得幸福了。
师:你的境界真高,我为你竖起大拇指!师:我想再问问这位德国先生,走在街上的时候,你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怒放的鲜花,你又在想什么呢?生:我会想每家每户都能将鲜花最娇美的花朵给人们看,这是一种怎样让人感叹的好习惯呀!如果人人都想到为别人做一点点小事,那么这个世界不是更美好,更和谐吗?师:是啊,相信只要我们做到“我为人人”,必将换来“人人为我”.不管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还是一个人,都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