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坦《前尘情爱录》原文及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坦《前尘情爱录》原文及鉴赏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蒋坦《前尘情爱录》原文及鉴赏
【导语】:
〔清〕蒋坦关、蒋故中表亲,余未聘时,秋芙每来余家,绕床弄梅,两无嫌猜。

丁亥元夕,秋芙来贺岁,见余堂前。

秋芙衣葵绿衣,余着银红绣袍,肩随额齐,钗帽相傍。

张情齐方丈居巢园,〔清〕蒋坦
关、蒋故中表亲,余未聘时,秋芙每来余家,绕床弄梅,两无嫌猜。

丁亥元夕,秋芙来贺岁,见余堂前。

秋芙衣葵绿衣,余着银红绣袍,肩随额齐,钗帽相傍。

张情齐方丈居巢园,谓大人曰:“俨然佳儿佳妇。

”大人遂有丝萝之意。

后数月,巢园鼠姑作花。

大人招亲朋,置酒花下,秋芙随严君来。

酒次,秋芙收筵上果脯,藏帊中。

余夺之,秋芙曰:“余将携归,不汝食也。

”余戏解所系巾曰:“以此缚汝,看汝得归去否?”秋芙惊泣,乳妪携去始解。

大人顾之而笑,因倩余霞轩师为之蹇修,筵上聘定。

自后数年,绝不相见。

大人以关氏世有姻娅,岁时仍率余往趋谒。

故关氏之庭,迹虽疏,未尝绝也。

忆壬辰新岁,余往,入门见青衣小鬟,拥一粲姝上车而去,俄闻屏间笑声,乃知出者即为秋芙。

又一年,圜桥试近,妻父集同人会文,意在察婿。

置酒后堂,余列末座。

闻湘帘之中,环玉相触,未知有秋芙在否。

又一年,余行市间,忽车雷声中,帘幰疾卷,中有丽人,相注作熟视状。

最后一车,似是妻母。

意卷帘人,即膝前娇女也。

又一
年,余举弟子员,大人命予晋谒,庭遇秋芙,戴貂茸,立蜜梅花下,俄闻银钩一声,无复鸿影。

余自聘及迎,相去凡十五年,五经邂逅,及却扇筵前,剪灯相见,始知颊上双涡,非复旧时丰满矣。

今去结褵又复十载,余与秋芙皆鬓有霜色,未知数年而后,更作何状。

忽忽前尘,如梦如醉,质之秋芙,亦忆一二否?
——《秋灯琐忆》
〔注释〕关、蒋:指关锳和蒋坦夫妇,他俩原为中表兄妹。

后文的秋芙系关锳之字。

蹇修:媒人。

弟子员:清代对县学生员的称呼。

〔赏析〕清代道咸年间的名人蒋坦与爱妻秋芙,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当他回忆起订婚前后的往事时,不禁发出了“忽忽前尘,如梦如醉”的感慨。

订婚前,那是一段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哟!一对小儿女“肩随额齐,钗帽相傍”,天真无邪地在一起嬉戏逗乐,甚至在一次家宴上争夺果脯。

那时,他们自由自在地相处,真有说不尽的快乐和喜悦。

订婚后,他俩的交往很快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十五年间总共才见了五次面。

起先几年是绝不相见,后来是欲见不能,最后即使见了面,又只能在默默无语中分手。

壬辰新岁,作者去秋芙家,目遇青衣小鬟簇拥一个美丽的少女上车而去,虽说一时没有能看清楚是谁,可是从少女离去后屏间有人发出笑声可以推断出她就是秋芙。

屏间人在笑这对未婚“小夫妻”的失
之交臂呢(但即使相逢也要赶紧避开的)。

作者这时和秋芙有五六年的时间没有见面,试想这样长的时间,一个人的心里如果不常想着心上人,能有这样细腻的体察和感触吗?这里不用写一个“情”字,而自有情在,通过一次平常的目遇,让人去思索,去回味,含蓄委婉,情韵悠长。

圜桥应考临近那一年,他去秋芙家,又别有一番景象。

“闻湘帘之中,环玉相触,未知有秋芙在否”,寥寥几句话,便把自身的相思之苦和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时作者在后堂会文,听到前面的湘帘中传来女子身佩的珠玉碰撞声,立刻就想起秋芙来。

说不定秋芙就在前面,他多么想上前去见见心爱的人,也好倾诉久别带来的相思之苦。

然而,他不仅不能与秋芙随意见面,就是心里想也不能显现在脸上,只能把一腔炽热的情爱憋闷在心中。

这正是当时青年男女恋爱不自由的一种典型的现象,时代的脉搏清晰可辨。

又一年的一天,作者走在路上,在车雷声中,看到的是丽人卷帘,久久地全神贯注凝视自己。

据作者判断,丽人就是自己的未婚妻秋芙。

在丽人的凝视中,包含着多少对情侣的朝思暮想,一旦遇上了,自然是百看不厌,只能聊借“熟视”来慰藉相思之苦了。

这里不从自己着墨,却只说“中有丽人,相注作熟视状”,大有老杜《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风致。

两者皆从对方落笔,在对方的“独看”和“熟视”中透露出刻骨的相思之苦。

前几次,由于种种的原因,作者都没有能和秋芙很好地见面,他在考上县学生员后庭遇秋芙,应该说是最好的一次相遇了。

可是只听
见“银钩一声”,已不见了秋芙的倩影。

这和路遇比起来,无疑更觉情苦。

因为路遇,还可以多看几眼车中丽人对自己的熟视,而这回连熟视也没有了。

眼看着娇媚含羞的她飘然离去,可以想象作者对未婚妻那颗挚爱之心是何等的苦闷。

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明白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乃是封建旧礼教极其根深蒂固的时代,那么就不难理解作者恋爱中的遭遇和感慨。

就拿庭遇秋芙来说,那时候,一个少女独自游花园都被视为是不道德的事,秋芙又怎能在庭园里随便地和自己的心上人相见谈心?当年的封建礼教就像桎梏一样束缚着青年男女的身心,不让他们有正常的感情交流。

多少有情人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双双度过无数个彻夜难眠的日子,一颗颗纯真的心为相思而痛苦地熬煎,甚至死于对爱情的渴望。

作者也许是幸运的,他和秋芙熬过了十五年的漫长岁月,终成眷属,那是多么难得啊!
逝水流光,并没有把幼年时的欢快和订婚后的苦恋,从作者心头抹去,因为过去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忽忽前尘,如梦如醉”,正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和伤感。

文中表现订婚前后的生活变化,形成一喜一悲的鲜明对照。

这在作者本人,也许未必是为了揭露封建礼教的野蛮和残忍,只是忠实地记录下个人走过的悲苦的情爱历程,但在后世的人们看来,却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缩影。

正因为是忠实的记录,作者写起来不加藻饰,无一酸语、赘语、道学语,似精心结撰,又像信笔挥就。

透过平淡的叙述,人们不难品味出那个时代的压抑感,而对作者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