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在生态修复领域职能的发挥
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行贿犯罪典型案例的通知

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行贿犯罪典型案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2.03.31•【文号】•【施行日期】2022.03.31•【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贪污贿赂罪正文关于印发行贿犯罪典型案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各派驻机构、派出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各中管企业、各中管高校监察机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受贿行贿一起查的重要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中纪发〔2021〕6号),在保持惩治受贿高压态势的同时,严肃查处行贿,多措并举提高打击行贿的精准性、有效性,推动实现对腐败问题的标本兼治,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选编了5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现予印发,供参考借鉴。
各级监察机关、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新执法司法理念,形成工作合力,高度重视查办行贿犯罪,突出打击重点,加大财产刑运用和追赃挽损力度,切实有效预防行贿犯罪,推动反腐败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2022年3月31日山东薛某某行贿、串通投标案【关键词】行贿串通投标数罪并罚监检配合社会治理【要旨】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加大对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行贿犯罪查处力度,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要准确适用法律,对以行贿犯罪手段开路进行串通投标犯罪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对案件暴露出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出检察建议,促进专项整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基本案情】被告人薛某某,男,1974年12月20日出生,汉族,住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某某路XX号。
2014年8月,山东省沂水县财政局对沂水县中小学信息化设备采购项目进行招标,被告人薛某某与四川虹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投标负责人刘某某(已判决),伙同沂水县财政局原副局长丁某某(已判决),通过协调评审专家修改分数、与其他投标公司围标等方式串通投标,后四川虹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9000余万元,严重损害国家及其他投标人利益。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法律监督
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监督,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严格依法行政 ,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职责。
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监督,重点监督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查处情况 ,促进环境违法案件的依法查处和及时整改。
加强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注重通过个案 监督推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普遍性问题。
01
02
03
监督作用
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 ,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 行监督,确保生态环境法 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打击犯罪
检察机关积极打击生态环 境犯罪行为,维护生态环 境安全。
促进协调
检察机关发挥协调作用, 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 织等各方共同参与生态环 境保护工作。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案例三:促进企业实施环保措施
检察机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 ,也注重促进企业实施环保措施
。
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提 供法律咨询等方式,提高了企业
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检察机关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环 保措施,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环境治理
推动政策制定
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具有普遍性的环境问题,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推动环 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加强法制教育
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03
CATALOGUE
检察机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通过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公开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和环境司法 工作情况,增强公众对检察机关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关于建立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的监督、支持和协同作用,强化林草领域执法司法衔接,形成依法惩治违法行为、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法治合力,推动提升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就建立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持续强化协作意识,合力守护林草资源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为林草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履行职责,通过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民事责任,是以法治方式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建立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加强检察机关与林草部门良性互动,协同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以法治护航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对提升林草治理水平和监管能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有重要意义。
各级检察机关和林草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协作意识,强化协同治理,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提升法律监督效果,增强依法行政水平。
聚焦林草重点领域侵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拒不整改的违法行为,加强执法司法协作配合,推动形成林草资源保护治理新局面。
二、发挥检察公益诉讼作用,提升林草治理水平林草部门负责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
各级检察机关要全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加大对林草工作的支持力度,对林草领域存在的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法律监督。
(一)严格依法办案。
要找准林草领域损害公益的突出问题,对确实存在违法行使职权或者怠于履行职责的案件,依法督促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对诉前检察建议解决不了的问题,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非法采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非法采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2.09.14•【分类】其他正文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非法采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目录1.安徽省东至县人民检察院诉安徽省某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2.河南省南乐县人民检察院诉吴某坤等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3.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非法采矿行政公益诉讼案4.山西省右玉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非法采砂行政公益诉讼案5.江苏省镇江市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长江非法采砂行政公益诉讼案6.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保护莲花山地热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7.湖南省益阳市人民检察院诉夏某某等人非法采砂破坏洞庭湖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8.甘肃省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非法开采石灰岩矿公益诉讼系列案安徽省东至县人民检察院诉安徽省某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非法采矿长江保护惩罚性赔偿应急修复【要旨】针对损害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应当及时督促责任主体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可以主张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惩罚性赔偿金,提高违法行为成本。
【基本案情】大历山毗邻长江,是安徽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东至县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安徽省某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开采的石灰石矿山位于大历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该公司长期超规模开采,造成大面积生态破坏,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调查和诉讼】《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了A公司非法采矿问题,最高检将该线索逐级交至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东至县检察院于2021年3月5日立案后,多次联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部门实地勘察,查明: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2017年底前关闭该矿山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但A公司治理过程中仍然非法开采。
经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核算,A公司超采矿石93.27万吨,东至县价格认证中心认定价格2798.1万元。
关于生态环境检察监督工作措施

加强对刑事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 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完善生态环 境刑事司法制度,提高司法效率
和公信力。
04
具体工作措施二:推 进生态修复
加强对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
总结词:全力推进
详细描述:生态环境检察监督机关应加强对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态环境 得到切实保护和改善。
探索生态修复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保障公众健康
01
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提升宜居性
02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城市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生活环境的宜居性。
增强环保意识
03
通过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
态文明观念,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新了工作方式和方法
在工作中注重调查取证和证据收集,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监督 ,创新了工作方式和方法。
03
具体工作措施一:强 化法律监督
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监督
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监督,重点监督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生态 环境领域违法行为,依法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
加强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督,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促进环境监 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加强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
01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检察官 和警察组成生态环境检察监督队伍。
02
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
03
考核评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07
工作措施的预期效果 与影响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7月19日,方圆杂志社主办的“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
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检察机关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计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代表交流了各地检察机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验。
广东省清远市检察院用无人机、卫星地图来固定公益诉讼案件证据,成功办理环境污染大案;河南省南阳市检察院通过积极参与南水北调“保水质、迎通水”“保护母亲河”等专项活动,推动当地人大出台首部水系水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普洱市检察院树立“大多数案件通过诉前和诉中协调解决,少数典型案件才通过审判解决”的理念,实现了有效解决问题与节省司法资源的共赢。
与会代表认为,检察机关要积极创新生态检察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要创新检察建议形式,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补偿机制,构建“党政支持、人大授权、部门协作、区域联动”生态检察机制等,以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邱景辉最高检民事行政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推动地方立法、司法、行政综合施策,协同各职能部门标本兼治,动员和鼓励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帮助行业、企业加强自治自律和转型升级,积极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检察方案。
额尔登达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检察院检察长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伊金霍洛旗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结合地域特色,提出“七个坚持、七个更加”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司法办案的示范作用,树立“监督一起案件,保护一个领域,教育一个行业,规范一个地区”的办案理念,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延伸法律触角、推进检力下沉,着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坚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抓紧抓好有关生态环境各类案件的推进办理,坚持依法打击生态环境犯罪,深化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监督责任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完善生态环境机制,着力纠正和预防生态资源保护领域违法行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检察建议书的实例》

《检察建议书的实例》检察建议书的实例引言概述:检察建议书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一种方式,通过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建议,促使其改正违法行为、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检察建议书的实例,包括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职务犯罪、侵权行为和社会治安。
一、环境保护1.1 督促企业减少污染排放在某市,检察机关发现某化工企业存在严重的污染排放问题。
检察机关撰写检察建议书,要求该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1.2 敦促企业合规运营在某县城,检察机关发现某石化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书,要求该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整改污染问题,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1.3 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在某自然保护区,检察机关发现有人非法砍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
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书,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巡查力度,加大对违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提出了加强生态修复工作的具体建议。
二、食品安全2.1 敦促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在某市,检察机关发现某食品生产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书,要求该企业加强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测等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2.2 建议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在某区域,检察机关发现食品市场存在假冒伪劣食品问题。
检察机关撰写检察建议书,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力度,并提出了完善食品追溯体系的建议。
2.3 推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在某国家,检察机关发现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存在不足之处。
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书,建议相关部门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法律修订建议。
三、职务犯罪3.1 敦促公职人员廉洁从政在某市,检察机关发现某公职人员存在贪污受贿问题。
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书,要求该公职人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廉洁从政,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管理。
河南省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活动,均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露天矿山,包括在建、已建露天矿山,以及有责任主体废弃露天矿山和历史遗留露天矿山。
本条例所称历史遗留露天矿山,是指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责任主体灭失或者因政策关闭且已经废弃的露天矿山区域。
第三条 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应当坚持科学规划、源头控制,分类管理、系统修复,依法监管、绿色发展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统筹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监督有关主体履行露天矿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水利、农业农村、应急、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做好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支持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约,加强行业自律。
第二章 规划管控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应当按照从严控新、优化布局、促进整合的原则对露天矿山布局、规模进行管控,严格控制新设露天矿山,禁止新设开采只能用作普通建筑石料的砂石土等小型规模露天矿山。
对关系到经济安全、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矿产资源,确需新设小型规模露天矿山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编制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纳入同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按照分类施策、防治结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原则,对露天矿山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内蒙古检察机关发布山林保护协作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内蒙古检察机关发布山林保护协作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3.08.15•【分类】其他正文内蒙古检察机关发布山林保护协作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吉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具代表性、最具创新性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6月28日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检察公益诉讼的主战场,为了迎接首个“全国生态日”的到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山林保护”协作统一行动,评选出6件全区检察机关山林保护协作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以期各地以典型为引领高质效办理每一个公益诉讼检察案件,更好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目录1.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非法占用林地行政公益诉讼案。
2.包头市检察机关督促修复九峰山区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系列案。
3.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五角枫行政公益诉讼案。
4.扎鲁特旗人民检察院督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
5.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检察院督促履行更新造林监督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
6.阿拉善盟检察分院诉某旅游公司非法占用林地民事公益诉讼案。
1.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非法占用林地行政公益诉讼案【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山林保护协作跟进监督【要旨】对于非法开垦林地顽疾,检察机关在打击犯罪的同时,紧盯生态环境损害问题,以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促进被破坏林地修复,针对行政机关履职仍不到位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诉的形式履行法律监督本职。
【基本案情】1998年至2016年,赵某某未办理审批手续,擅自开垦国有林地39.325亩种植农作物。
2018年10月8日,扎兰屯市人民法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判处赵某某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能定位及其立法保障研究

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能定位及其立法保障研究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机关之一,其职责和权限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规定。
其中,人民检察院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严格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和生态安全。
本文将从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职能定位以及立法保障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详细说明。
一、职能定位1.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环境公益诉讼是人民检察院依法承担的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的重要职责。
环境问题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一些环境违法的行为仍然频频发生,需要人民检察院及时介入,采取行动,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
2.维护生态安全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生存环境至关重要,一旦环境遭到破坏将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
因此,人民检察院在承担职责的同时也是在维护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
二、立法保障1.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人民检察院根据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报告或者公民犯罪举报,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依法承担维护公民环境权益的重要职责。
2.环境诉讼规定环境诉讼规定中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根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实体行为主体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时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内容和赔偿方式。
这些规定为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安机关、环保部门刑事立案标准和证明标准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在明确刑事立案标准和证明标准的同时,还有相关规定,可以在环保部门处理未果的重大污染案件中,由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情形,为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了权益。
三、案例分析1.武汉高速交警总队1206号案该案起因于武汉市高速公路上由于多个卡口收费,导致上下桥超过100车辆的惨案。
检察机关查明,武汉市交通管理局及高速公司未经环境影响评估批准就擅自增设路障,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背景下检察机关实践路径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背景下检察机关实践路径作者:周高军李媛来源:《中国检察官·司法实务》2021年第09期摘要: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已在全国全面试行。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亦明确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检察机关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
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厘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的衔接顺位,同时通过发挥支持起诉的辅助性作用、加强交流协作、全程监督参与,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多种路径,实现行政权与检察权良性互动,共同构筑自然生态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完整体系。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确立背景为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我国自2015年就开始试点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在总结部分省份开展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主体、损害赔偿的方式、程序等具体问题,为该制度的构建明确了方向。
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已在全国有序推行。
2020年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司法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基础上,为贯彻落实《改革方案》,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细化意见。
二、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关系《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在此定位下,检察机关除应承担传统的审查批准逮捕、公诉等打击刑事犯罪及相应的法律监督职能外,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公共利益等方面亟需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体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检察机关除作为国家的代表对破坏生态环境相关犯罪提起公诉外,还应当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来,共同保障该制度的有效实施。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全力助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參QingHai^s -----------------Procuratorial H 海检察 Bimonthly一、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探索与实践(一)主动汇报,积极沟通,争取党委人大的大力支持。
主动向党委、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生态环^ **境检察工作。
2019^年2月,海北州检察x.院向海北州委专题^汇报公益诉讼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州委领导给予J充分肯定,并批示将光报告在全州范围印发,要求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
2019年10月向海北州大会常委员会专题报告了《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州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议意见,对全州检察机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四县检 察院也分别向同级党委、人大作了专题汇报,得到高 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突出重点,注重质效,追求双赢多赢共赢目 标。
一是积极履职,突出办案实效。
根据海北的特殊地 理位置,紧紧围绕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省级)和祁 连山国家公园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截止2019年 底,共摸排祁连山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线索181件,立 案审査160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3 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6件,提起民事公益 诉讼1件。
督促行政机关恢复治理林地草原5000余 亩,平整土地192888平方米,补种受损林木14326株,清理垃圾2000余吨,修复退耕还林保护区网围栏 3820米。
二是注重协作配合,凝聚执法司法合力。
2018年,海北州检察院在门源县原环境保护和林业 局、安监局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某矿山露天堆放 固体废物案共同勘查现场,测量数据,提取有关证据,为该案顺利进人诉讼程序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9年 12月,海北州、祁连县两级检察院与县生态环境保 护、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联合调查组,就“甘 肃省民乐县双树寺应急备用水源地污染案件线索”展 开联合调查,查明了甘肃省民乐县双树寺水库水源地 污染原因,为明确责任主体,妥善解决两省之间的争 议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新时代检察机关职能

新时代检察机关职能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责在于实施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适用,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协调有序的社会关系,实施法律监督职能本身就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
检察机关相应职能的实施离不开社会管理体系,广泛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检察机关提供了创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
因此在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就更需要履行好检察机关的职能为我国的和谐社会、法治社会保驾护航。
所以从以下几点更加能够说明我检察机关的职能。
一、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完善和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充分发挥打击、监督、教育、预防、保护等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要依法严厉打击走私、偷税骗税、操纵股市、非法集资、非法买卖土地等严重经济犯罪,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国土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相关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2、要依法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继续加大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力度,突出查办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职务犯罪。
3、要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以及严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犯罪,严肃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修复工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背后的职务犯罪。
4、要切实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对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高发地的重点整治,突出打击新闻出版、文化娱乐、高新技术和农业领域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犯罪。
二、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深化重点工作进一步把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克服个别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存在的无关论、等同论、替代论、无为论思想,坚持立足检察职能,继续在各项检察工作中深化、细化、实化措施,注意总结推广带方向性的经验,研究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着力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深入推进重点工作的科学有效工作机制。
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2.01.25•【分类】其他正文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某煤炭公司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不起诉案【关键词】非法占用农用地水土保持支持磋商生态修复酌定不起诉【要旨】对犯罪情节轻微,且积极修复被破坏黄河水源补给地的刑事案件,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坚持依法、审慎、稳妥原则,通过召开听证会等方式接受各方监督。
检察机关可以支持生态损害赔偿权利人开展生态损害赔偿磋商。
【基本案情】2014年至2017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某煤炭公司(以下简称“某煤炭公司”)未经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同意,擅自在位于黄河上游补给水源区鄂尔多斯黄河“金三角”腹地十大孔兑(“孔兑”为蒙古语,意为山洪沟)的上游地段建设煤场,非法占用林地(类型为特殊灌木林地,林种为水土保持林)50。
23亩,造成林地植被大量毁坏。
【检察履职情况】2020年1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森林公安局将本案移送达拉特旗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达拉特旗检察院)审查起诉。
经审查,达拉特旗检察院认定该煤炭公司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非法占用林地50。
23亩建设厂房,数量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其行为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达拉特旗检察院发现大量林地受损且尚未得到有效恢复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于2020年12月8日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并邀请林地领域的专家对涉案林地破坏情况和修复方案进行评估论证。
因地方政府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达拉特旗检察院支持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与该煤炭公司进行磋商并达成协议,确定由该煤炭公司恢复治理林地20余亩,异地补植林地30余亩种植松树3100余株,缴纳涉案林地植被恢复费用116万余元。
2021年5月11日,达拉特旗检察院邀请当地森林公安局、人民监督员实地勘验评估补植复绿树木成活率及生态修复效果,生态修复初显成效。
浅析我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发展

T HEORY FRONTPRWORLD 公关世界 \11浅析我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发展文/徐颖摘要: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承担环境侵权责任中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原则,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但目前生态环境修复的具体落实过程仍存在着:环境监管失灵、生态环境修复基金管理无序、委托第三方进行修复的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
为解决相关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立法,完善环境监督制度、构建生态环境修复基金管理制度等多种措施以确保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环境侵权,修复责任,生态救济,生态环境修复基金一、我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发展1.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概念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的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
若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前述主体可以自行或委托他人进行修复,修复费用由侵权人承担。
2019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中首次将“修复生态环境”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方式。
[1]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首次确立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制度。
2.我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发展现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
保护环境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受限于原先科技发展水平和人民保护环境意识的淡薄,我国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从科学发展观到如今我国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修复虽不断发展,但仍呈现出一些问题。
3.存在环境立法空白理论指导实践,需要有具体的法律去指导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中各项问题的落实。
例如关于环境侵权和其他侵权行为的辨别、判决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执行之间的关系、监督侵权人进行修复的主体有哪些等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进一步进行规定。
论环境刑事诉讼上诉期间生态修复行为的法律定性

127论环境刑事诉讼上诉期间生态修复行为的法律定性郭武,李梦瑶*(甘肃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 环境刑事诉讼上诉期间的生态环境修复行为逐渐被一些地方法院在二审程序中作为从宽减刑的情节考察。
虽然此举有益于激励环境刑事被告人积极履行环境恢复义务,然则在未有明文规定的先决条件下贸然将其纳入从宽量刑考量,也许会打破传统二审救济纠错的应然功能设计,使得环境刑事诉讼二审功能的实现存在矛盾偏差。
由是对于上诉期间发生的生态修复行为的法律定性,应明确归属于判决后刑罚执行阶段的减刑情节予以考量,并且为配合化解此类矛盾,我国须及时制定相应的专门法规、适用原则和配套制度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生态修复行为在环境刑事诉讼中的效用。
【关键词】 生态修复行为;从宽处理;环境刑事诉讼;上诉期间;二审程序【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章编号】1674-6252(2021)02-0127-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868/ki.1674-6252.2021.02.127资助项目: 2019年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自主选题项目“中国生态环境司法制度完善研究”;2018年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环境审判‘甘肃模式’对中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郭武(1980—),男,法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法学基础理论,E-mail :。
*责任作者: 李梦瑶(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法学基础理论及民商法学,E-mail :。
1 生态修复行为纳入环境刑事诉讼从宽考量情节的实证剖析生态修复行为,是当前环境司法讲求生态功能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恢复生态环境的基本生态功能为目的,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植树造林、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行为的总称。
关于修复的方式,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2020.12.03•【文号】高检发办字〔2020〕68号•【施行日期】2020.12.03•【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检察机关正文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高检发办字〔2020〕68号各级人民检察院:经2020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五十四次会议决定,现将刘远鹏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不起诉)案等五件案例(检例第85—89号)作为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促进社会治理主题)发布,供参照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2020年12月3日刘远鹏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不起诉)案(检例第85号)【关键词】民营企业创新产品强制标准听证不起诉【要旨】检察机关办理涉企案件,应当注意保护企业创新发展。
对涉及创新的争议案件,可以通过听证方式开展审查。
对专业性问题,应当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充分听取行业意见和专家意见,促进完善相关行业领域标准。
【基本案情】被不起诉人刘远鹏(化名),男,1982年5月出生,浙江动迈有限公司(化名)法定代表人。
2017年10月26日,刘远鹏以每台1200元的价格将其公司生产的“T600D”型电动跑步机对外出售,销售金额合计5万余元。
浙江省XXX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过产品质量抽查,委托浙江省家具与五金研究所对所抽样品的18个项目进行检验,发现该跑步机“外部结构”“脚踏平台”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被鉴定为不合格产品。
2017年11月至12月,刘远鹏将研发的“智能平板健走跑步机”以跑步机的名义对外出售,销售金额共计701.4万元。
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验,该产品未根据“跑步机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加装“紧急停止开关”,且“安全扶手”“脚踏平台”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被鉴定为不合格产品。
矿山生态环境检查,检察院简报

矿山生态环境检查,检察院简报
今年以来,富平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公益诉讼专项活动中发现,富平北部山区多处废弃、关停矿山、采石场虽然不同程度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但治理效果不佳,生态环境未得到完全恢复,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之中。
富平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立即行动,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推进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截至目前,富平县人民检察院已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5份,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对15个废弃矿山1616.85亩土地制定了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一是立足公益诉讼职能,积极调查取证。
富平县人民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重点围绕北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迅速开展工作。
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先后十余次深入北部山区,走访相关乡镇、村组摸排线索,前往废弃尾矿进行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明确公共利益受损状况,了解行政机关监管履职情况。
二是强化检察建议监督,狠抓推进落实。
富平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针对排查出的矿山治理中存在问题,立即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监督职责,对废弃矿山崩塌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并切实做好废弃矿山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扎实做好回访检验,筑牢环保红线。
坚持以定期开展“回头看”,推动公益诉讼整治效果落到实处。
富平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加强对已现场勘查过的废弃矿山、采石场的跟进监督,及时了解相关责
任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和实际恢复治理情况,确保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完全恢复。
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喀斯特溶洞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

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喀斯特溶洞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文章属性•【案由】××(行政行为)公益诉讼正文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喀斯特溶洞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基本案情】贵州省毕节市是喀斯特景观丰富地区之一,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等喀斯特溶洞。
近年来,毕节市辖区内多个县区十几处溶洞均存在生活垃圾堆放、污水直排、畜禽养殖、构筑物搭建等问题,致使溶洞及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调查和督促履职】2024年4月,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毕节市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举报线索,经初步核实,发现毕节市辖区七个县区十二处喀斯特溶洞(以下简称溶洞)存在生活垃圾污染、生活污水直排、溶洞内畜禽养殖、构筑物搭建等问题,导致溶洞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因涉及不同县区,多种污染问题交织、拆除违建难度较大,为统一办案标准,分层级多维度推动问题解决,毕节市检察院于2024年4月15日立案,抽调市县两级院9个办案单位20余名干警组成一体化办案组负责案件办理。
办案组采取现场走访、无人机拍摄、水质取样检测等方式开展调查取证。
经调查查明,十二处溶洞存在如下破坏情形:一是大量生活垃圾堆放。
毕节市辖区的七星关区水箐镇、威宁县猴场镇、纳雍县寨乐镇、赫章县安乐溪乡、大方县黄泥塘镇等地多处溶洞内存在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废物近70吨,长期堆积散发着恶臭气味,溶洞下游河流氨氮含量12.76%、总磷含量2.32%,严重超标。
二是生活污水直排。
黔西市莲城街道、金沙县安洛乡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溶洞。
三是溶洞内畜禽养殖。
威宁县猴场镇、黔西市定新乡溶洞被违法占用,养殖家禽近百只,产生的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在溶洞内。
四是违法搭建构筑物。
黔西市定新乡、金沙县安洛乡两处七百多平方米溶洞被违法占用作为酒窖和堆放杂物、搭建舞台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九条第二款等规定,毕节市生态环境局作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的溶洞污染问题负有监督管理等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察机关在生态修复领域职能的发挥
作者:方旭明徐璐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1期
摘要: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环境司法实质正义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司法的重要环节,在处理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对生态修复的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目前尚未形成体系,各地检察机关因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的类型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关键词:生态修复;检察;环境司法
一、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概念
生态修复这一概念是西方现代恢复生态学研究成果的中国化,并逐渐被引入《环境法》领域,是指使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
包括自然修复和社会修复双重内涵[1],修复生态的行为不仅仅要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修复,更要实现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修复。
(二)重要性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环境问题被高度重视,对检察机关而言,办理破坏生态环境类犯罪案件不仅要做到惩罚犯罪,更应当发挥职能作用弥补违法犯罪行为对生态造成的损害。
(1)与刑罚相配合,更好实现惩罚犯罪功能。
“更多的和更严厉的惩罚并不能减少犯罪,这一结论已经是大部分犯罪学家的共识,也受到很多证据的支持。
”[2]同样的,仅仅依靠《刑法》规定的处以自由刑或罚金刑并不能完全起到惩罚犯罪的作用。
(2)有利于提升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实效。
惩罚犯罪是《刑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犯罪案件时“重打击,轻保护”,将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完全等同,体现在处理破坏生态环境类犯罪时就是“重打击,轻修复”,将打击环境类犯罪与保护生态环境完全等同。
(3)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做好《环境保护法》治宣传。
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法院审判案件更多的都是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身,对其他人来说影响面较小。
生态修复是检察机关进行环境保护法治宣传的机会,也是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刑法》保护的机会。
补植复绿、增殖放流能在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司法实效的同时为环境保护做好宣传。
二、检察机关职能发挥的可行性
我国《刑法》未规定专门的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生态修复刑事责任方式,但司法实践中这早已有所尝试。
最早见于1992年黑龙江省的张某甲、张某乙盗伐红松树案的植树判决,在该案中法院在判处被告人自由刑的同时,判决其植树1000株并抚育3年,且保证成活率在90%以上。
[3]由此,补植成为生态修复的刑事责任实现方式。
这一案例中法院发挥审判职能,将生态修复与惩罚犯罪结合起来。
(一)明确生态修复主体
实施环境破坏的行为人是生态修复的责任承担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由于生态修复的方式可能存在的专业性,为了更好地实现修复目的、方便操作,可以委托第三方代为履行。
至于生态修复监督责任的承担者,由于生态修复适用的阶段、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环境刑事案件的实践中,往往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都可以实施生态修复,检察机关必然是生态修复监管的责任主体。
(二)明确生态修复范围
不同的生态损害修复的难度不同,生态修复从修复的类型上包含土壤、森林植被、水体、矿山、生物多样性等各个方面。
有些可能需要极强的专业性,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等,甚至有些生态损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逆转的,只要破坏生态环境类犯罪所导致的后果具有可修复性,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通过作出一定的补偿弥补该后果,讨论生态修复才有意义。
因此,检察机关在生态修复领域的尝试首先要考虑到修复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等。
正是由此考虑,检察机关多从包括失火罪、滥伐林木罪、盗伐林木罪等涉林案件的生态修复入手。
(三)明确生态修复标准
为了保证生态修复的顺利进行,应当明确损失情况和补偿标准。
标准的确定应当考虑到损失的情况、修复的成本、犯罪成本。
我院《若干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种植林地面积的规定是基于近年来相关案件的数据、本地的种植成本等情况得出的。
虽然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检察院在《若干规定》出台前就进行类似的生态修复,但《若干规定》进行了统一,加强了可操作性,比如滥伐林木按每30立方米蓄积补种1亩的比例计算,盗伐林木按每6立方米蓄积补种1亩的比例计算。
对于非法捕捞水产品的案件,开化县人民检察院虽未形成书面文件,但在办案实践中,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电鱼案件,多采用让犯罪嫌疑人以1∶100倍(最低价值3000元)投放鱼苗的方式救助生态。
三、检察机关职能发挥的实践
当前,检察机关对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的职能发挥已经作了诸多尝试,并在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来说发展最成熟的是破坏森林资源刑事犯罪案件的生态修复,比如2012年福
建法院、检察院、林业局、公安机关制定的《关于建立破坏森林资源刑事犯罪案件生态损失补偿机制意见(试行)》,以及开化县人民检察院?年7月制定的《若干规定》,均对“补植复绿”这一生态修复方式给予保障。
以下就以《若干规定》为例,具体展示检察机关在生态修复领域职能发挥的实践。
开化县人民检察院生态环保检察科自成立以来,对2011年至今破坏环境累犯罪案件进行了数量统计,发现其中包括火灾、盗伐林木、滥伐林木在内的涉林案件所占比重最大,占比70%以上。
开化县作为一个生态县,森林资源丰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确保受损森林生态得到及时有效地补偿,保护好森林资源,对于保护开化县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开化县人民检察院主动对接县法院、森林公安、林业局,联合会签了《若干规定》,由林业局负责与生态公益补偿责任人签订协议,约定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划定的开化县生态修复补植基地和指定的场所内进行植苗造林或以资金补偿的方式,使得受损的森林生态得到有效补偿,并由林业局对生态公益补偿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
检察院、法院负责对生态公益补偿责任人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目前,开化县人民检察院院已在两起滥伐林木案件中适用该《若干规定》。
首次适用在余某某滥伐林木案中,余某某申请了采伐许可证,砍伐总量也未超过采伐证许可数量,但因为超越许可证规定的采伐树种砍伐了柳杉44.89立方米,构成滥伐林木罪。
经开化县人民检察院介绍《若干规定》的生态公益补偿机制,余某某表示愿意进行生态公益补偿,按照《若干规定》中“滥伐林木每30立方米蓄积补种1亩的比例进行计算”向开化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缴纳了补植复绿1.5亩林木的生态公益补偿款3000元,由林业部门代为补植。
另一起是谢某某未申请采伐许可证在自留山砍伐杉木33.465立木蓄积,自愿缴纳补植1.1亩林木的生态公益补偿款2200元后,开化县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提出酌定从轻处罚的量刑意见,最终法院在量刑时对其从轻处罚,适用了缓刑。
参考文献:
[1]吴鹏.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生态修复制度的误解和矫正[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学科版),2015(7):48.
[2]周尔剑.恢复性司法引入检察机关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探索,2015.
[3]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