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活性污泥3-工艺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计算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计算

3247.6 m3/h 10 m/s
管径d= 4 Q v
0.339 m
取DN=
350 mm
10、缺氧池设备选 择 缺氧池分三格串 联,每格内设一台 机械搅拌器。所需 功率按
每个缺氧池有效容 积V单缺=
混合全池污水所需 功率N= 11、污泥回流设备 选择 污泥回流比R=
污泥回流量QR=
设回流污泥泵房1 座,内设
座缺氧 池,每 2 座容积V 单= V/n=
8、进出水口设计
(1)进水管。两
组反应池合建,进
水与回流污泥进入
进水竖井,经混合
后经配水渠、
进水潜孔进入缺氧
池。
单组反应池进水管
设计流量Q1=
(
mb
q
2g
)
2
/
3
进水管设计流速
v1=
0.347 m3/s 0.8 m/s
3725.96 m3
4m 931.49 m2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 度X(MLSS)=
污泥回流比R=X/ (XR-X)=
(2)混合液回流 比R内计算
总氮率ηN=(进水 TN-出水TN)/进水
TN=
混合液回流比R内=
η/(1η)=
6、剩余污泥量 (1)生物污泥产 量
8000
mg/L(r为考虑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池深、污 泥厚度等因素的系数,取
1.2
4000 mg/L
100%
(一般取50 ~100%)
62.50% 167%
PX
YQ(S0 S) 1 Kdc
(2)非生物污泥量PS
PS=Q(X1-Xe)=
(3)剩余污泥量ΔX
ΔX=PX+PS=

cass工艺设计计算书

cass工艺设计计算书

cass工艺设计计算书CASS(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CASS 工艺设计计算书的示例,供参考:1. 设计基础数据:- 设计流量:[具体数值]m³/d- 进水水质:BOD5 = [数值]mg/L,COD = [数值]mg/L,SS = [数值]mg/L- 出水水质:BOD5 ≤ [数值]mg/L,COD ≤ [数值]mg/L,SS ≤ [数值]mg/L2. 反应器容积计算:- 有效容积(V):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按照负荷法计算有效容积。

通常 CASS 工艺的 BOD5 负荷为[数值]kgBOD5/m³·d,COD 负荷为[数值]kgCOD/m³·d。

计算得到有效容积为 V = [具体数值]m³。

- 反应器数量(n):根据有效容积和单个反应器容积确定反应器数量。

假设单个反应器容积为[数值]m³,则反应器数量为 n = V/[数值],取整得到[具体数值]个反应器。

3. 曝气系统设计:- 需氧量计算: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按照 BOD5 去除量和氨氮硝化需氧量计算需氧量。

通常 CASS 工艺的需氧量为[数值]kgO2/kgBOD5 去除,[数值]kgO2/kgNH4-N 硝化。

计算得到总需氧量为[具体数值]kgO2/d。

- 曝气设备选择:根据需氧量和反应器布局,选择合适的曝气设备。

常见的曝气设备包括鼓风机、曝气头、曝气软管等。

- 曝气量调节:根据进水负荷和水质变化,设置曝气量调节装置,以保证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在合适范围内。

4. 沉淀系统设计:- 沉淀时间:根据反应器容积和进出水流量,确定沉淀时间。

通常 CASS 工艺的沉淀时间为[数值]h。

- 沉淀区容积:根据沉淀时间和进出水流量,计算沉淀区容积。

沉淀区容积一般为反应器容积的[数值]%。

- 排泥系统设计:设置排泥泵和排泥管道,定期将沉淀区的污泥排出。

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油污水工艺设计方案

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油污水工艺设计方案

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油污水工艺设计摘要:含油废水属于较难处理的废水,水质复杂且产生量大,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了一些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生物处理中效率最高的处理方法,由于能确保良好的处理效果,是世界上广泛普及的处理方法。

希望通过本次设计,能够得到处理含油废水行之有效的活性污泥工艺,为解决含油废水开拓新的研究课题。

1 绪论1.1含油废水的定义含油废水是指:含有脂(脂肪酸、皂类、脂肪、蜡等>及各种油类(矿物油、动植物油> 的废水。

含油废水的特点是COD、BOD高,有一定的气味和色度、易燃、易氧化分解,一般比水轻、难溶于水,含油废水是一种量大面广且危害严重的工业废水。

1.2 含油废水来源、危害及分类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广,如石油炼油厂废水、铁路机务段洗油罐废水、拆船厂的油货轮及油轮压舱废水、机械切削加工的乳化油废水以及餐饮业、食品加工业、洗车业排放的含油废水等。

含油废水中的油类物质漂浮在水面,能阻止空气中氧在水中的溶解,致使水体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也妨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作用,破坏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此外,水体表面的聚结油还有可能燃烧而产生安全问题。

根据含油废水来源和油类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四类:(1> 浮油,以连续相漂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其油滴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nm;(2> 分散油,以微小油滴悬浮于水中,经静置一定时间后往往变成浮油,其油滴粒径为10~100um;(3> 乳化油,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使油成为稳定的乳化液,油滴粒径一般小于101xm,大部分为0.1~21um;(4> 溶解油,是一种以化学方式溶解的微粒分散油,油粒直径比乳化油还要细,有时可小到几纳M。

1.3 处理方法1.3.1 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而形成离心场,因油水两相比重差的不同,油集中在中心部位,废水则集中在靠外侧的器壁上,最终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工艺的设计与计算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工艺的设计与计算

主要假设:
曝气池中呈完全混合状态; 活件污泥系统运行条件绝对稳定; 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内不产生微生物代谢
活动,而且其量不变; 处理系统中不含有有毒物质和抑制物质。
莫诺特(Monod)方程式 法国学者Monod于1942年采用纯菌种在培养基稀溶
液中进行了微生物生长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微生物生 长速度和底物浓度间的关系式:
此时,μ ∝S,与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
(3)随着底物浓度逐步增加,微生物增长速度和
底物浓度呈μ =μ maxS/Ks+S关系,即不成正比关系,
此时0<n<1为混合反应区的生化反应。
上述研究结果,与米—门方程式十分相近。 米—门方程式为: V=VmaxS/Ks+S monod方程的结论使米一门方程式引入了
∴ µ=YV µmax=YVmax; 带入μ=μmaxS/Ks+S 得: V=VmaxS/Ks+S 即米一门方程式。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础概念
建议的排泥方式 有两种剩余污泥排放方式: 传统的排泥方式; 劳伦斯—麦卡蒂推荐的排泥方式。
第二种排泥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减轻二次沉 淀池的负荷,有刊于污泥浓缩,所得回流污泥 的浓度较高。
(2)参数选择 在进行曝气池(区)容积计算时,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合
理地确定污泥负荷和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此外.还应同 时考虑处理效率、污泥容积指数(SVl)和污泥龄等参数。 污泥负荷的的取值应低于0.2kgBOD/(kgMLVSS d)。
2 需氧量和供气量的计算 (1)需氧量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日平均需氧量(Q)和去除每 kgBOD的需氧量(⊿Q)可分别按动力学公式计算.也可 根据经验数据选用。
曝气沉淀池的构造设计
曝气沉淀池多呈圆形并用表面机械曝气装置。在 构造设计方面有下列基本要求。

A O法工艺计算 带公式

A O法工艺计算 带公式

去除每1kgBOD5的需
氧量=AOR/[Q(S0-
(kgO2/kgBO
S)]= 1.5456727 D5)
2、标准需 氧量 采用鼓风 曝气,微 孔曝气器 。曝气器 敷设于池 底,距池 底0.2m, 淹没深度 将实际需 氧量AOR换 算成标准 状态下的 需氧量SOR 。
查表得水 中溶解氧 饱和度: 空气扩散 气出口处 绝对压 为: 空气离开 好氧反应 池时氧的 百分比:
设回流污 泥泵房1 座,内设3 台潜污泵 (2用1 备);
水泵扬程
单泵流量QR单 =0.5QR=
13、混合 液回流设 备 (1)混合 液回流泵
300 m3 1500 w
300 m3 1500 w
100 %
RQ=
4000 m3/d
= 166.66667 (m3/h)
83.33333333 (m3/h)
4、出水堰 及出水井 按矩形堰 流量公式 计算:
单组反应池回流污 泥管设计流量Qk=
0.046 (m3/s)
管道流速V=
0.8 m/s;
管道过水断面积A= 0.0575 (m2)
管径d= 0.2706444 (m)
取进水管管径DN 900 mm
进水孔过流量Q2= 0.0462963 (m3/s)
孔口流速V=
力出水总
管设计流
量Q7=Q6=
0.0462963 m/s
设计流速采用v=
1.2 m/s
管道过水断面积A= Q7/v= 0.0385802 m2
管径d= 0.2216908 (m)
取泵房压力出水管
管径DN
700 mm
O工艺计算
取值填入部分 计算结果部分 输入数据部分

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计算

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计算
存在,实际上推流和完全混合处理效果相近。若能克服上述缺点, 则推流比完全混合好。 • 完全混合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 • 根据进水负荷变化情况、曝气设备的选择、场地布置、设计者的 经验综合确定。 • 在可能条件下,曝气池的设计要既能按推流方式运行,也能按完 全混合方式运行,或者两种运行方式结合,增加运行灵活性。
• 例12-1 • (3)计算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 • 停留时间:
H
20
§12-5 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 例12-1 • (4) 计算每天排除的剩余活性污泥量 • ①按表观污泥产率计算:
• 系统排除的以挥发性悬浮固体计的干污泥量(12-67式)
• 计算总排泥量MLVSS/MLSS=80%:
H
21
§12-5 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 一、曝气池容积设计计算 • 3. 池容积设计计算 • ②容积负荷法 • 容积负荷:单位容积曝气区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
量,即:
• 曝气池容积:
• Q、 S0 已知,X、LS、LV 参考规范
H
6
§12-5 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 一、曝气池容积设计计算 • 3. 池容积设计计算 • (2)污泥龄法
H
28
感谢下 载
H
29
• ④确定生物处理后要求的出水溶解性BOD5,即Se: • Se+7.5mg/L ≤ 20mg /L,Se ≤ 12.5mg/L
H
17
§12-5 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 例12-1 • (2)计算曝气池的体积 • ①按污泥负荷计算 • 参考表12-1(p118),污泥负荷取
0.25kg(BOD5)/kg(MLSS)·d,按平均流量计算:
• 例12-1 • (4) 计算每天排除的剩余活性污泥量 • ② 按污泥泥龄计算(12-63式)

A2O法工艺计算(带公式)

A2O法工艺计算(带公式)

一、工艺流程二、主要设计参数三、设计计算A2/O工艺计算项目设计流量(m3/d)COD (mg/l)BOD5 S0(mg/l)TSS(mg/l)VSS(mg/l)进水40000320160150105出水602020(活性污泥法)(1)判断是否可采用A2O法(用污泥负荷法)COD/TN=9.142857143>8TP/BOD5=0.025<0.06符合要求(2) 有关设计参数0.132、回流污泥浓度X R=66003、污泥回流比R=1004、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X=RX R/(1+R)33005、混合液回流比R内TN去除率ηtx=(TN0-TN e)/TN0×100%=57混合液回流比R内=ηTN/(1-ηTN)×100%=133取R内=200(3)反应池容积V,m3V=QS0/NX=14918.41m3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t=V/Q=0.37(d)=8.88(h)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厌氧:缺氧:好氧=1:1:3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厌= 1.78(h)池容V厌=2983.7(m3)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缺= 1.78(h)池容V缺=2983.7(m3)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好= 5.33(h)池容V好=8951(m3)(4)校核氮磷负荷,kgTN/(kgMLSS·d)好氧段总氮负荷=Q·TN0/(XV好)=0.0473961[kgTN/(kgMLSS·d)]厌氧段总磷负荷=Q·T P0/(XV厌)=0.0162499[kgTP/(kgMLSS·d)] (5)剩余污泥量△X,kg/d△X=P x+P sP x=YQ(S0-S e)-k d VX R1、BOD5污泥负荷N=Ps=(TSS-TSS c)*50%取污泥增殖系数Y=0.6污泥自氧化率k d=0.05将各值代入:P x=1637kg/dPs=2600kg/d△X=4237kg/d(6)碱度校核每氧化1mgNH3-N需消耗碱度7.14mg;每还原1mgNO3--N产生碱度3.57mg;去除1mgBOD5产生碱度剩余碱度SΔLK1=进水碱度-硝化消耗碱度+反硝化产生碱度+去除BOD5产生碱度假设生物污泥中含氮量以12.40%计,则:每日用于合成的总氮202.98kg/d即,进水总氮中有 5.07mg/l用于合成。

活性、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

活性、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方法

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量的计算随着氮磷去除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泥泥龄已成为活性污泥法设计和运行的关键参数,而如何计算剩余污泥量是计算污泥泥龄的关键。

国内的计算方法,无论是动力学法还是经验法,都只考虑由降解有机物BOD5所产生的污泥增殖,没有考虑进水中惰性固体对剩余污泥量的影响,计算所得剩余污泥量往往偏小。

本文介绍德国废水工程学会(ATV)和美国Eckenfelder等人提出的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

1 国外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1.1 德国排水工程学会的剩余污泥计算模式 德国排水工程学会颁布的活性污泥法设计规范(1991)将剩余污泥分为: ①由降解有机物而引起的异养性微生物的污泥增殖量(不计自养性微生物的增殖); ②活性污泥代谢过程惰性残余物(约占污泥代谢量的10%左右); ③曝气池进水中不能水解/降解的惰性悬浮固体,其量约占悬浮固体浓度的60%左右。

因此,剩余污泥量可表达为: 式中 X=(Y H·Q·BOD5,i-b H·X·MLSS·V·f T,H)/SP (2) 由于 SP=MLSSV/Θc (3) 联立式(1)、(2)、(3)即可求得剩余污泥量: SP=Y H·Q·BOD5,i+0.6·Q·SS-0.9·b H·Y H·Q·BOD5·f T,H/[1/Θc+b H·f T,H] (4) 折算到每去除1kgBOD5的污泥产量SP t为: SP t=Y H-0.9·b H·Y H·f T,H/[1/Θc+b H·f T,H]+0.6·SS i/BOD5 (5)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X——异养性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所占的比例 V——曝气池容积,m3 Θc——污泥泥龄,d YH——异养性微生物的增殖率,kgDS/kgBOD5,Y H=0.6 bH——异养性微生物的内源呼吸速率(自身氧化率),bH=0.08L/d fT,H——异养性微生物生长温度修正系数,fT,H=1.072(T-15)(T为温度,℃) SSi——瀑气池进水悬浮SS浓度,kg/m3 BOD5,i——进水BOD5浓度,kg/m3 MLSS——污泥浓度,kg/m3 通常YH=0.6、hH=0.08L/d,公式可写成: 从式(6)可以看出,剩余污泥产率(每去除1kgBOD5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取决于曝气池进水SS/BOD5值、水温、污泥泥龄等因素。

活性污泥法污泥产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污泥产量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摘要对活性污泥‎工艺的三种‎设计计算方‎法:污泥负荷法‎、泥龄法、数学模型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建议现阶段‎推广采用泥‎龄法进行设‎计计算,并对泥龄法‎基本参数的‎选用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活性‎污泥工艺泥龄法污泥负荷法‎数学模型法‎设计计算活性污泥工‎艺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它的设计计‎算有三种方‎法:污泥负荷法‎、泥龄法和数‎学模型法。

三种方法在‎操作上难易‎程度不同,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不同‎,直接关系到‎设计水平、基建投资和‎处理可靠性‎。

正因为如此‎,国内外专家‎都在进行大‎量细致的研‎究,力求找出一‎种精确度更‎高而又便于‎操作的计算‎方法。

1污泥负荷法‎这是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设计方法‎,几十年来,运用该法设‎计了成千上‎万座污水处‎理厂,充分说明它‎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缺陷‎,影响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污泥负荷法‎的计算式为‎[1]V=24LjQ‎/1000F‎w Nw=24LjQ‎/1000F‎r(1)污泥负荷法‎是一种经验‎计算法,它的最基本‎参数Fw(曝气池污泥‎负荷)和Fr(曝气池容积‎负荷)是根据曝气‎的类别按照‎以往的经验‎设定,由于水质千‎差万别和处‎理要求不同‎,这两个基本‎参数的设定‎只能给出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我国的‎规范对普通‎曝气推荐的‎数值为Fw=0.2~0.4 kgBOD‎/(kgMLS‎S·d)Fr=0.4~0.9 kgBOD‎/(m3池容·d)可以看出,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一倍‎以上,幅度很宽,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选用最小值‎算出的曝气‎池容积比选‎用最大值时‎的容积大一‎倍或一倍以‎上,基建投资也‎就相差很多‎,在这个范围‎内取值完全‎凭经验,对于经验较‎少的设计人‎来说很难操‎作,这是污泥负‎荷法的一个‎主要缺陷。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工艺的设计与计算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工艺的设计与计算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是以酶工程的米凯利斯—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是以酶工程的米凯利斯—门坦 是以酶工程的米凯利斯 方程和生化工程的莫诺方程为基础。 方程和生化工程的莫诺方程为基础。它能够通过数 学式定量地或半定量地揭示活性污泥系统有机物降 污泥增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 解、污泥增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运行 参数以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参数以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应用动力学方程时,应根据具体的条件, 在应用动力学方程时,应根据具体的条件,包括所 处理的废水成分 温度等近行修正或实验确定动力 废水成分、 等近行修正 处理的废水成分、温度等近行修正或实验确定动力 学参数。 学参数。
2 需氧量和供气量的计算 (1)需氧量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日平均需氧量(Q)和去除每 kgBOD的需氧量(⊿Q)可分别按动力学公式计算.也可 根据经验数据选用。
(2)供气量 供气量应按照鼓风曝气型式或机械曝气型式两种情况 分别求定。最小时供气量可按平均供气量的1/2计算。
二次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
间的关系。 (2)确立微生物浓度(X)与θc间的关系。 确立微生物浓度( 对完全混合式: 对完全混合式: X=θcY(Sa-Se)/t(1+Kdθc) 对推流式: 对推流式: X=θcY(Sa-Se)/t(1+Kdθc) 说明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X)是θc的函数 微生物浓度(X) 的函数。 说明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X)是θc的函数。 (3)确立了污泥回流比(R)与θc的关系。 确立了污泥回流比(R)与 的关系。 (R) [1+R1/θc=qV[1+R-R(Xr/Xa)]/V 式中: 为回流污泥浓度: 式中:Xr为回流污泥浓度: (Xr)max=106/SVI 。
讨论: 讨论: (1)当底物过量存在时,微生物生长不受底物限 当底物过量存在时, 处于对数增长期,速度达到最大值,为一常数。 制。处于对数增长期,速度达到最大值,为一常数。 ∴μ=umax。 ∴μ=umax。 ∵S>>KS、 KS +S≈S 此时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无关, 零级反应 反应, 此时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 n=0。 即n=0。 (2)当底物浓度较小时,微生物生长受到限制, 当底物浓度较小时,微生物生长受到限制, 处于静止增长期,微生物增长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 处于静止增长期,微生物增长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 ∵S<< KS 、 KS +S≈Ks ∴μ=μmaxS/Ks=KS 此时,μ∝S,与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 此时,μ∝S,与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 (3)随着底物浓度逐步增加,微生物增长速度和 随着底物浓度逐步增加, 底物浓度呈μ=μmaxS/Ks+S关系,即不成正比关系, μ=μmaxS/Ks+S关系 底物浓度呈μ=μmaxS/Ks+S关系,即不成正比关系, 此时0 为混合反应区的生化反应。 此时0<n<1为混合反应区的生化反应。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比较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比较
城 建 院论 文增 刊
C N N CP L N I E R N HI AMU I IA G N E I G E
中 跋暑 国 婀
给 排 水与 污水 处理
活性 污泥工艺 的设 计计算 方法比较
周 传 庭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上 海 20 2 0 15)
摘要: 性 污泥 工 艺 的设计 计 算 方 法有 污泥 负荷 法 、泥 龄 法 和数 学模 型法 3种 。对 这 3 设 计 方法 的 优 缺点 进 行 了 比较 , 活 种 并重 点 介 绍 了用 数 学模 型 法进 行 设 计 的方 法 。 关 键词 :污 水处 理 ;活性 污 泥 工艺 ;污 泥负 荷 法 ;泥 龄 法 ;数 学 模型 法 ;设计 中图 分类 号 :X 0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 6 5 ( 0 8) 1 0 3 — 4 73 0 4 4 5 20 S - 0 50
ML S = * S ,转化 系数 ,的范 围为 07 08 ’1 , V S fML S .— .【 9 8 , 的取值 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否 也直接 影响着设 计结果 。
有着 完善 的理论 支持 ,但 在实 际应用 中还存在 很多 困 难[ 5 】 文将 分 别对这 三种设 计计 算方 法 的优 缺点 进 。本 行分析 比较 ,并详 细地介 绍数学模 型法 的设计 计算 方
法。
建 费用 。通 过 上 面 的计 算 公式 可 以得 出 , 或 取 值 时小数 点后取值 微小 的变化 ,经济 上付 出代 价 的差
从 上 面 的推 荐 值 可 以看 出 ,
下,
和 的最 大值 比
最小值 大一倍 多 ,当计 算公 式 中其他数 值不变 的情况 或 的取值 对 曝 气 池 的容 积 影响 很 大 ,大小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计算书:城市生活污水,2.0万吨每天,AO活性污泥法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计算书:城市生活污水,2.0万吨每天,AO活性污泥法

第一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一、粗格栅1.设计流量Q=20000m 3/d ,选取流量系数K z =1.5则: 最大流量Q max =1.5×20000m 3/d=30000m 3/d =0.347m 3/s2.栅条的间隙数(n )设:栅前水深h=0.4m,过栅流速v=0.9m/s,格栅条间隙宽度b=0.02m,格栅倾角α=60° 则:栅条间隙数85.449.04.002.060sin 347.0sin 21=⨯⨯︒==bhv Q n α(取n=45)3.栅槽宽度(B)设:栅条宽度s=0.01m则:B=s (n-1)+bn=0.01×(45-1)+0.02×45=1.34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设:进水渠宽B 1=0.90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进水渠道前的流速为0.6m/s ) 则:m B B L 60.020tan 290.034.1tan 2111=︒-=-=α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m L L 30.0260.0212===6.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设:栅条断面为矩形断面,所以k 取3则:m g v k kh h 102.060sin 81.929.0)02.001.0(4.23sin 2234201=︒⨯⨯⨯⨯===αε其中ε=β(s/b )4/3k —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为3 h 0--计算水头损失,m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形状系数β=2.4将β值代入β与ε关系式即可得到阻力系数ε的值7.栅后槽总高度(H)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4+0.3=0.7m栅后槽总高度H=h+h 1+h 2=0.4+0.102+0.3=0.802m 8.格栅总长度(L)L=L 1+L 2+0.5+1.0+ H 1/tan α=0.6+0.3+0.5+1.0+0.7/tan60°=2.8 9. 每日栅渣量(W)设:单位栅渣量W 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则:W=Q W 1=05.0105.130000100031max ⨯⨯=⨯⨯-Z K W Q =1.0m 3/d 因为W>0.2 m 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10.计算草图:图1-1 粗格栅计算草图二、集水池设计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为6m,根据设计规范,集水池的容积应大于污水泵5min 的出水量,即:V >0.347m 3/s ×5×60=104.1m 3,可将其设计为矩形,其尺寸为3m ×5m ,池高为7m ,则池容为105m 3。

sbr工艺设计计算p

sbr工艺设计计算p

传统的SBR在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在进水流量较大时,对反应系统需调 节,会增大投资。为了进一步提高出水 水质,出现了许多SBR演变工艺。
CASS 工艺 ICEAS工艺 IDEA工艺 DAT-IAT工艺 UNITANK工艺 MSBR工艺
CASS(CAST/CASP)工艺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Technology/Process)
工艺选择
活性污泥法新工艺
氧化沟 SBR工艺--------CASS工艺 AB法
1、SBR工艺的工作原理
SB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反 应机理和污染物去除机制和传统活性污泥法 相同,只是在运行操作不同。SBR是在单一 的反应器内, 在时间上进行各种目的的不同 操作, 故称之为时间序列上的废水处理工艺, 它集调节池、曝气池、沉淀池为一体, 不需 设污泥回流系统。
3、运行操作灵活,效果稳定; SBR 在运行操作过程中, 可以根据废 水水量水质的变化、出水水质的要求调整 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工序的运行时间、反 应器内混合液容积的变化和运行状态。 4、脱氮除磷效果好; SBR 工艺在时间序列上提供了缺氧、厌 氧和好氧的环境条件, 使缺氧条件下实现 反硝化, 厌氧条件下实现磷的释放和好氧 条件下的硝化及磷的过量摄取, 从而有效 的脱氮除磷。
320 ≤15
条件要求
1 设计满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污水处理后达到中水水质量标 准。 2 充分考虑二次污染的防治,设备噪声低,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小区的整体规划和 建筑特点,既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的建筑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 3 在高程布局上要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 布局要紧凑,以节省用地。 4 污水处理系统维护管理方便,工程施工周期短,使用寿命长。 污水处理系统能自动运行,经常运行费用低,总投资少。 5 系统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处理 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大,使系统有较好 的经手冲击负荷能力。 6 污水处理设施应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应急性,可满足水质水量 的变化,并考虑突法事故状态的各种应急措施。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标准格式,包括设计流量、COD(化学需氧量)计算、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污泥产量计算和处理设备选型等。

二、设计流量计算设计流量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础。

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生活用水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素,可以计算出设计流量。

以某市为例,该市人口为100万,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为150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万吨/年。

则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如下:设计流量 = 人口数量 ×人均生活用水量 + 工业废水排放量设计流量 = 100万 × 150升/人/天 + 10万吨/年设计流量 = 15万m³/天 + 10万吨/年 × 1000千克/吨 ÷ 365天设计流量 = 15万m³/天 + 27.4吨/天设计流量 = 150,000m³/天 + 27.4吨/天设计流量 = 150,027.4m³/天三、COD计算C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也是污水处理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每天处理的污水流量为10,000m³。

根据实测样品的COD浓度,可以计算出COD的总负荷。

假设样品COD浓度为300mg/L,则COD计算公式如下:COD总负荷 = 污水流量 × COD浓度COD总负荷 = 10,000m³ × 300mg/LCOD总负荷 = 3,000,000mg = 3,000g = 3kg四、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设计流量和COD总负荷等参数,可以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和生物膜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因素,我们选择了活性污泥法作为污水处理工艺。

五、污泥产量计算在活性污泥法中,污泥是一个重要的处理产物。

根据设计流量和污水中的SS (悬浮物)浓度,可以计算出污泥的产量。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Δx=aLrVx-bVx
Δx——每天污泥增加量,kg/d;
a——污泥合成系数,一般a=0.30~0.72,平均为0.52;
b——污泥自身氧化系数,d-1,一般b=0.02~0.18,平均为0.07
2
一、有机物负荷率法
污泥需氧量的计算
一般a′=0.25~0.76,平均为 0.47;b′= 0.10~0.37,平均为 0.17
3
一、有机物负荷率法
污泥负荷与处理效率的关系
在底物浓度较低时,比底物降解速率为
-ds/(xvdt)=Q(S0-Se)/(xVV)=KS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一、有机物负荷率法
污泥负荷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
水温对污泥负荷的影响
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提高水温, 可以提高BOD的去除速度和能力, 有利于活性污泥絮体的形成和沉淀。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
二、劳伦斯-麦卡蒂法
1、劳伦斯和麦卡蒂根据莫诺特方程提出了曝气 池中基质去除速率和微生物浓度的关系方程:
q qmaxKsCsCs
dS/dt = KS•x / (Ks+S)
2、微生物的增长和基质的去除关系方程:
dx/dt = y•(dS/dt) - Kd•x 或 dx/dt = yobs•(dS/dt)
LV=QS0/V
LV,r=Q(S0-Se)/V
曝气池体积的计算
V=QS0/V=Q(S0-Se)/LV,r
1
一、有机物负荷率法
污泥生成量的计算
Y——微生物增长常数,即每消耗单位底物所形成的微生物量,一般为 0.35~0.8 mgMLVSS/mgBOD5; kd——微生物自身氧化率,一般为0.05~0.1d-1
则系统每天的需氧量为 O2 = Q(S0-Se)10-3/0.68 - 1.42 Δx

污水处理中泥龄的计算

污水处理中泥龄的计算

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的比值,单位:日。

由于在稳定运行时,剩余污泥量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量,因此污泥龄就是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增长一倍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污泥龄-概述污泥龄污泥龄是指活性污泥在整个系统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一般用SRT表示也是指微生物在活性污泥系统内的停留时间。

控制污泥龄是选择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种类的一种方法。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世代期比活性污泥系统长,则该类微生物在繁殖出下一代微生物之前,就被以剩余活性污泥的方式排走,该类微生物就永远不会在系统内繁殖起来。

反之如果某种微生物的世代期比活性污泥系统的泥龄短,则该种微生物在被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排走之前,可繁殖出下一代,因此该种微生物就能在活性污泥系统内存活下来,并得以繁殖,用于处理污水。

SRT直接决定着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年龄大小,一般年轻的活性污泥,分解代谢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强,但凝聚沉降性差,年长的活性污泥分解代谢能力差,但凝聚性较好。

用SRT控制排泥,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最准确的排泥方法,选择合适的泥龄(SRT)作为控制排泥的目标。

一般处理效率要求高,出水水质要求高SRT应控制大一些,温度较高时,SRT可小一些。

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决大多数微生物的世代期都小于3天。

将NH3-N硝化成NO3—-N的硝化杆菌的世代期为5天。

污泥龄-A131的应用①进水的COD/BOD5≈2,TKN/BOD5≤0.25;②出水达到废水规范VwV的规定。

对于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污水处理过程,其反硝化部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①希望达到的脱氮效果;②曝气池进水中硝酸盐氮NO-3-N和BOD5的比值;③曝气池进水中易降解BOD5占的比例;④泥龄ts;⑤曝气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X;⑥污水温度。

由氮平衡计算NDN/BOD5:NDN=TKNi-Noe-Nme-NsA131应用式中 TKNi ——进水总凯氏氮,mg/LNoe ——出水中有机氮,一般取1~2mg/LNme ——出水中无机氮之和,包括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是排放控制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K2Se
(S0 - Se

),
f= MLVSS/MLSS=Xv/X,X=Xv/ f ,
V=Qt,则t =V/Q
将S0、X和V/Q=t代入下式得:Ls=
QS0 =
XV
S0 =
Xt
(S0 - Se )
Xt
= (S0 - Se ) f = fK2Se = f rmax Se ,各参数可(实验)得到.

0.2[0.84 (S0

Se
)

c
t
Ma]
Mi Mio c
t
Mio:t小时流入池的Mi
Mii InfMii c 0.1(Ma Me)
t
InfMio:入流的Mii
活性污泥
需氧量计算:
需氧速率: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需氧量 = 28.23mg/L·h×2520m3 = 71.14 kg/h =1707 kg/d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20%残留物质
2/3细胞物质
80%内源代谢
1/3氧化分解
BODU=1/3CODB+2/3CODB·80%= 0.87CODB 若k1=0.1, 则BOD5= 0.68BODU, 代入得到: BOD5= 0.58CODB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d : 各种形态的活性污泥细胞的组成基本相同, 可以用 C5H9O2.5N 或C5H7O2N表示.
QwXr
(Q - Qw )Xe

V[Y dS dt
Kd
X]
VX
VX
式左为污泥龄倒数:
1
c

Y(S0 Xt
Se
)

Kd
1 Y(S0 - Se ) Kd X t
c
Xt
污泥浓度: X Yc (S0 - Se ) QYc (S0 - Se ) t(1 Kd c ) V(1 Kd c )

Xv- 生 物 反 应 池 内 混 合 液 挥 发 性 悬 浮 固 体 平 均 浓 度
(gMLVSS/L);
θc- 设计污泥泥龄(d);高负荷时为0.2-2.5,中负荷时为5-15, 低负荷时为20-30;
Kd- 衰减系数,内源代谢系数(d-1),20℃的数值为0.04-0.075。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1. 曝气池设计计算
理论方法和经验方法的结合, 理论方法所需要的参数可 以经过试验确定或根据经验确定; 经验方法直接以经验数据, 无理论依据. (A).有机负荷法 (BOD负荷法, 污泥负荷法) 属于经验方法. 污泥负荷: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污泥能够接受的BOD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水污染控制工程
活性污泥工艺设计(BOD去除)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Xvt

Ks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B).劳伦斯麦卡蒂(Lawrence-McCarty)理论:
微生物增长速率:
dX/dt=Y·dS/dt –Kd·X Y为合成系数, Kd内源代谢系数 生物固体停留时间:θc = VX/(QwXr+(Q-Qw)Xe) Qw剩余污泥排放量;Xr剩余污泥浓度。 稳态下物料平衡:
Y- 污泥产率系数(kgMLVSS/ kgBOD5) .
依据经验确定容积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关于污泥负荷率Ns:
Monod方程可推导底物比降解速率与底物浓度S(劳麦方程):
r=rmax·S/(KS + S)
如果考虑微生物浓度:
有机 污染物
无机物+能
80% 无机物+能 细胞物质
20% 残留物质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 由于内源代谢产物不可完全生物降解, 所以可生物
降解有机物的COD(即CODB)与完全生化需氧量(BODU, 或BODL)并不相同.
可生物降解 有机物,CODB
中, 被微生物吸附, 量不变;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b: 具体代谢产物的数量关系:即33%被氧化分解,80%
×2/3=54%左右通过内源呼吸降解,13%左右变成了残物。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污染物的降解主要是通过静止期、衰 亡期微生物的内源呼吸进行,并非直接的生物氧化(仅33%)。
根据物料平衡,在稳态时:
QS0+QRSe-(Q+QR)Se+ V· dS = 0
故:-
dS
=
Q(S0
-
Se ) =
dt
K2·Xv·S
dt
V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在 有完机全物混去合除曝率η气=池(S内0-SSee=)/SS,0,故:则(SSX00=v- S te
- dS
dt
=
r
max·KXSv
S S
,- dS dt
为有机物降解速率,Xv为微
生物浓度(MLVSS),当底物浓度S较小时,则:
- dS = r max dt KS
·Xv·S = K2·Xv·S , K2 = r max/KS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污泥计算:内源代谢取0.02/h, 污泥龄取120h
Ma
0.84

(S0

Se
)

c
t

0.84(140 1.5)120 6
685mg / L
1 Kd c
1 0.02120
Me

0.2[0.84 (S0
C5H9O2.5N + 5.25 O2 = 5CO2 + NH3 + 3H2O
123
168
因而单位微生物的氧当量为168/123=1.37
另外, 单位BOD5能合成1.15单位的氧当量细胞物质 所以: 产率系数(麦氏活性微生物)=1.15/1.37=0.84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V Q Y c (S0 - Se ) Xv (1 Kd c )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3)麦金尼法: 通过将活性污泥系统中各物质的数量关系的确定, 并建立
有机物浓度, 微生物浓度的关系, 解决计算问题. 污水中各类有机物的的组成和生物可降解性能. 污水中污染物的转化途径. 麦法的核心内容: a: 无机物和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活性污泥处理过程
活性污泥
需氧速率: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dO 0.57(S0 Se ) 1.1 Ka Ma
dt
t
0.57(140 1.5)mg / L 1.1 0.02 / h 685mg / L 6h
28.23mg / L h
dO 0.57(S0 Se ) 1.1Ka Ma
dt
t
需氧量 = 需氧速率×曝气池容积.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例题:
城市污水厂进水BOD5=200 mg/L, SS= 200 mg/L, SS中80为 VSS, VSS中40%是生物不可降解的. 污水经过初沉淀池后, BOD5可以去除30%, SS可以去除60%, 污水设计最大流量 为420 m3/h, 要求处理水的SS为小于20 mg/L, BOD5小于10 mg/L, 计算曝气池容积和污泥浓度, 以及需氧量.
确定工艺: 根据污水水质和水量和处理要求,确定工艺 类型, 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 BOD/COD值较高, 设计流量较大一般可选活性 污泥工艺; 有无脱N除P方面的要求, 若有可选SBR, 氧化沟等具有去 除N ,P 功能的工艺; 水质要求, 若以达标排放为目的, 一般经过活性污泥工艺 BOD可以去70-85%, 若一次处理不达标,可二级处理, 若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V Q Y c (S0 - Se ) X(1 Kd c )
曝气池容积V的计算式. Q流量, Y产率系数, S0Se分别表示进水出水BOD
浓度, X污泥浓度, 以MLVSS计, Kd内源代谢系 数, θc污泥龄.
容积负荷: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曝气池能够接受的BOD量.
活性污泥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①按污泥负荷计算: V 24Q(So Se )
1000Ls X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