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活动讲解要点
南山中英文学校预备、一年级美术欣赏课题“名人名家作品欣赏”之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活动讲解要点主讲教师:王焱、付杰指导教师:吴艳【展览名称】1、何香凝《丹青写烟霞》中国画作品展2、陈文骥《以来》油画作品展【讲解要点】1、认识画家何香凝,加深对名人名家的了解,同时也提高对美术常识的积累。
2、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能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与材料,能分辨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陶冶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国画的自然美、和谐美、意境美、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思想。
4、通过欣赏油画作品使学生感受形状、色彩、光线所具有的视觉效果。
在强烈的光影、色彩冲击中感受油画的独特魅力。
5、通过欣赏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的学习与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小的心田播下艺术的种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欣赏一:何香凝《丹青写烟霞》中国画作品讲解要点:一、认识名家——何香凝(观看何香凝雕像、个人照片、与伟人的合影等)。
(1)重点讲解何香凝是著名的中国画家和杰出的爱国人士,是一位非常勤奋、认真的画家,启发学生学习她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2)让学生了解何香凝是广州人,拉近学生与画家的地域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亲近感。
(3)通过照片中的何香凝与毛主席、周总理、宋庆龄等伟人的合影让学生感受何香凝的艺术成就。
(4)介绍中国画所用的材料,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让学生初步对中国画有所了解,为下一步讲解作品作好铺垫。
(5)引导学生阅读前言的第一句话“何香凝美术馆是以何香凝先生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里说是何香凝先生呢”?联系刚刚看到的照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接着告诉学生这里的先生是指“一般来说先生是用来称呼男性的但也有特例比如像宋庆龄先生、何香凝先生这样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对这些被尊敬的女性,一般不称女士而称先生这也是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处之一”。
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
TS8I閏•经肌|近现代F题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O蔡显良房桦2020年岁末,何香凝美术馆新入藏两件何香凝梅菊作品,一件为《梅菊》,作于195》年,设色纸本立轴,上绘蜡梅与菊花。
款题:“先开早具冲犬志,后放犹存傲雪心。
独走天涯寻画卷,不知人世几升沉。
录「汁年前旧作,为斐君同志纪念。
何香凝画西湖并题。
一九五四年冬。
”另一件《墨梅》作门963年,水墨纸本立轴。
款题:"斐君同志纪念。
八五老人何香凝, |W|于首都。
"两件作品创作时间相隔九年,受赠人均为倪斐君。
不难想象,何老与倪斐君女士友情深厚,交往颇深。
何香凝一生创作成果丰硕,题材涉及猛虎厉禽、花卉、山水,样样俱佳。
她的花卉画在传世作品中所占比重最人,多集中「中年、晚年成熟时期所作,尤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颇|<0现收藏]:何香凝美术馆的何香凝花卉作品计1069件,其中以松、梅、枫、菊、竹、兰、石为题材为主,其次为牡丹、月季、紫藤、喇叭花等各色花卉。
新入藏的这两件作品所绘题材即为何香凝极具标志性的创作题林—梅与菊,经与馆藏同类型竹•:品加以比对与析论,从就造型特征、题材追溯、赠画交游三方面入乎,既可以探讨何香凝岁寒花卉题材何香凝艺术创作中的意义,也可以探究何香凝的梅、菊作品与赠礼画、受赠人之间的关系:何香凝两度以岁寒花卉题材作品赠『•倪斐君,其两人的交往与何老赠画背后的含义确实非同~般。
—、“冲天志”与“傲雪心”:何香凝梅菊题材的渊源与寓意19=年至1928年底国共分裂,何香凝身处于111国近代发展运程中一个充满矛盾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思想的冲击以及对局势阵营的判断上,她彷心承受着门大的损耗。
何香凝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后,宁以画笔栖迟,维持清苦的生活。
受此影响,何香凝与经亨颐、陈树人、于右任、柳亚了等人创立了寒之友社,虽闲适松散,却也声噪一时。
该社主要成员无可回避政治旋涡,在时局中边缘化,以"旁观者”的视角,转入以古木寒花为基调的文人隐世生八AZ人何俊耶t杵彳巾®<?先(iil fJtif齐去心谥方应徵孑心护猪士木迓专童舟*靛人世fr-X同左4e/ti19\舎©何香凝梅菊纸本设色1954年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独走天涯寻画卷,不知人世几升寻。
浅述二维到多维的建筑感知——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图1 何香凝美术馆鸟瞰建筑位于深南大道旁边,共三层,占地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色调,建筑风格极简朴素。
一层的场地环境使建筑隔离了周边的喧嚣,飞桥、石墙、水池、绿树,由环境、材质、质感带来的身心体验,让我理解了卒姆托对建筑感知定义的深刻含义:“建筑师并没有试图去设计某种体验,而是从物质本身出发,让物质去激发身体对建筑的感知”[1]。
好的建筑应该要有自己的脾气和个性,有自己的感情和习惯,它得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
伟大的建筑不是关于美学风格的,而是涉及真实且具体的意向,并拒绝所有的附加物。
回想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时的情景,我记得风吹杨柳、花香阵阵、记得石墙上的温度和略有粗糙质感的混凝土墙,却对展品和建筑空间记忆模糊。
图2 体块对比观看被视为个体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方式,视觉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所见之物。
另一个角度来说,视觉的完整性是被其他感官所一同赋予的,任何一种感官的缺失都会导致体验的质量受损。
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先触摸世界,然后才观看世界。
正如Pallasmass所说:“脱离了触觉的视觉无法了解距离,外在性或者事物背后的深刻性,从而图,可以说是规规整整,平淡无奇,但这与我随后的建筑体验相差甚远。
其内部的光影变化、隔墙洞口、缝隙间的绿树蓝天,与整个空间浑然一体。
行走在建筑中,仿佛走在中国传统的四合小院,舒适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中的光影作为暗示空间性格的因素,随日升日落而时刻变化,墙上的光影好但即使承认电影比图书更大程度地推进了空间的感知,使建筑有了比四维空间(加上时间维度)更多的空间量度,仍不能完整的领会建筑存在。
在参观后,我们尝试凭记忆手绘还原了平面图、立面图、临摹了照片、甚至为了还原细节看了记录进入建筑后录制的视频,经过一系类的还原操作后,我们发现记忆或是体验确实是有盲区,留下深刻记忆的都是那些触摸过,驻足停留过的空间。
历经二维的平面,三维的模型,四维的视频或是电影,我们在感知建筑的道路上因技术的革新而不断突破。
何香凝花卉画鉴定
何香凝花卉画鉴定作者:李文秋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07期何香凝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女性画家。
近些年来,何香凝的绘画作品日渐受到市场和藏家的关注,价格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何香凝的作品立意深邃高古,往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汲取了日本画、部分岭南画风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营养,从而渍染出了自己特殊的艺术面貌。
近期,笔者在研究和鉴定工作中,发现一张何香凝的花卉画作品《萱草图》(见图1)。
该作品保存完好,画面高65cm,宽30.5cm,描绘了几株摇曳多姿的萱草,花叶宽而大,花头艳丽而不俗腻,或含苞待放,或绽放花姿,相背不一,姿态各异。
萱草之间配以几根长条形杂草来点缀,下方配以几株心形叶低矮杂草进行陪衬和补充。
作品构图饱满而无拥塞之感,用笔松动轻盈而无柔弱之感,用墨和用色也都较得体,画面清新雅致,文气十足。
作品款署“壬申冬日香凝画于申江双清楼”。
钤印为白文印“何香凝印”。
作品背部题有“福田半香藏”(见图2)。
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鉴定和核对,笔者谨表述一下自己的鉴定和研究看法,以祈藏家、方家参考与斧正。
一、画面这件作品款署“壬申冬日”,查为1932年冬天。
我们可以参考何香凝同期的其他作品进行核对。
为了鉴定的方便,笔者将该作定名为《萱草图》,以区别于其他作品。
1931年,何香凝画有中国画《松菊竹雀》(载于《何香凝中国画选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何香凝美术馆收藏)。
1933年,何香凝画有中国画《春兰秋菊》(出版同前),如图3所示。
同年,何香凝画有中国画《鹤》(载于《何香凝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如图4所示。
这三件作品与《萱草图》创作于同一时期,是鉴定何香凝《萱草图》画面真伪的重要范本。
依据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的鉴定程序,笔者分别从气息、个人风格、构图程式、笔法、墨法、设色等绘画方法依次论述笔者对《萱草图》画面的鉴定观点。
可香凝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景下 浸染 、 蒙> - j 并成长 起来 的。 绘画理 念受 到广州、 香港 的岭南 文化以及 当时社 会环境
的影响 , 题 材取 自中国传统 文化的相 关素材 。 并且 “ 借 画寓 ’ 。 表达 出一位女 政治家和
革命 家的风骨。本文从 中国传 统文化 的背景对何 香凝绘 画艺 术的影 响、 何香凝 绘画艺术
“ 艺术革命” 也开始在2 0 世纪初发生在广州, 高剑父、 高奇峰、 陈树
帜、 颇具影响的岭南画派。“ 广东现代美术滥觞于清末民初, 并在
合作; 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 为新、 旧民主革命做 出了卓越贡献。 这
些抗 日救国的事迹早已为人所熟知。 但是在抗 日救国期间, 她学 习
地域之间存在着文化、 精神气质上的差异 , 某一地域内独特 的自然
景观和人文景观则是蕴育艺术家气质的源泉之一。反之, 艺术家的
了绘画, 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 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
命的先驱, 著名的国民党左派, 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 妇女运动的
种多元文化,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织影响了何香凝的思想和绘画艺
术。
领袖。 她早年追随孙中山, 是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好友, 也是同盟会
的第一位女会员; 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
“ 艺术家作为单独的个体, 不可能拥有整个地理空间, 他们只 能来自或活动于一定的地域。 地域是地理空间的整体切分, 地域与
激情、 浩然正气。 这些却是不怎么为人所知道的。
活动也影响着这一地域的生态文化。渗入政治活动的地理环境能
够结成地缘政治, 文化地理则由于长期的人地交往, 逐渐成为促成 某一个地方文化传统出现的因素。 ” 。[ 2 ] 何香凝 由于早年主要生活 在香港、 广州以及 日本, 由此她的绘画艺术作品也深深地受到这三 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影响, 特别是处于岭南文化中心的广州和香港。 民族性、 时代性、区域性是文化存在的三个基本样式。岭南文 化是一种多元杂交和共生的文化, 港澳文化隶属于岭南文化的组成 部分。 [ 3 何香凝主要生活在香港和广州两地, 所以岭南文化深刻地 影响了她的思想、 生活从而影响了她的绘画艺术。 她受到粤港两地 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开始学习绘画艺术。 早年她与岭南画派的代表
何香凝绘画作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792019年3月下总第336期学 研VIEW ON PUBLISHING何香凝绘画作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文/司纪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为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
文化创意产品是艺术衍生品的一种,它利用原生艺术品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对原生艺术品进行解读和重构,通过设计者对文化的理解,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创意产品[1]。
何香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还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优秀画家。
她1960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早年留学日本学画动物、山水,回国后受岭南画派的影响,作品多以松、梅、竹为主题,晚年作品多表现祖国大好河山。
何香凝一生的绘画作品都表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通过文创产品发扬何香凝绘画作品的爱国精神,对建设当代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何香凝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1.早期作品艺术特点1909至1919年的何香凝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日本画特色。
何香凝1909年进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学习,当时日本正受西方绘画思想影响,因此,何香凝早期是在中西方绘画风格交融的环境下学习绘画的,在何香凝早期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写生对作品的影响,常以狮、鹿、马、虎等动物为题材。
现存于何香凝美术馆的《狮》创作于1914年,明显融合了中西绘画的艺术特点。
构图上,雄狮身体呈C 形结构,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突出雄猛的气势,前肢与山坡呈现左低右高的走势,将重点引向画面中间,突出表现狮子的头部。
画面的左上方采用传统大面积留白的手法。
造型上,采用写实的表现技法,解剖结构非常精准,借鉴了西方明暗调子,巧妙的光线处理将狮子的立体感塑造得很突出。
毛发的处理采用国画特有的勾线方法,线条流畅、生动,增强了质感。
色彩上,以写实的方法表现狮子的色彩。
山坡和狮子的身体色彩处理为相同色调,凸显了整体效果,狮子头部的色彩变化最为丰富,对比也更为强烈。
廖仲恺何香凝墓建筑设计解析——兼论民国时期国葬墓建筑布局与形制特征研究
但廖墓建设历程颇为曲折。
廖墓营建自1925年,因时局动荡至1937年方全部落成,其间十多年,经历了两部《国葬法》的变革,廖墓筹备之初,一切事宜皆按照国葬最高规格设置,择址于南京钟山天堡城下,毗邻中山陵园,委托刚获得中山陵竞赛头奖的吕彦直为责任建筑师。
至1935年重启廖墓设计建造时,吕彦直已病逝,故重新委托参与中山陵项目的建筑师刘福泰负责。
与此同时,第一代留学归来的中国设计师带回西方体系化的设计方法,建筑形式上普遍体现“中国式”之民族复兴的要求[1]。
作为近代中国建筑史较少提及的个案,廖墓的建设充满时代环境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其建设过程体现了近代国葬制度的变革及对中国传统形式的现代化探索。
而在国葬机制下,廖墓与同时期国葬墓有何异同?面对山地地形与“中国式”的要求,廖墓择址与布局是出于中国传统相地择址观念,还是现代工程合理性的考量?与中山陵是否有呼应?对于西方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形式风格之间的矛盾,设计师又是如何进行取舍与平衡?廖墓营建过程保存的资料仅有1935年工程说明书一份和刘福泰绘制的工程图纸四幅(见图1),两位建筑师鲜有关于该项目的言论。
本文通过对廖墓场地的体验与绘图抽象工作,从历史研究与现状解读两个方面出发,解析廖墓设计中的要点关系,并从国葬仪式的需求、山地地形对建筑布局的制约,以及平面组织手法几个视角探究近90年前建筑师设计时的种种考量。
2 近代国葬墓建筑规格及布局特征近代第一部《国葬法》颁布于1916年,在适用期间仅为黄兴、蔡锷、孙中山三人建设陵墓并举行国葬。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近代第二部《国葬法》,廖墓于1935年再起营建事宜时,国民政府已依据新《国葬法》为谭延闿和黎元洪举行了国葬典礼,其中谭延闿墓,以及摘要 廖仲恺何香凝墓(以下简称“廖墓”)建设于1925—1937年,其间经历近代两部《国葬法》的兴替,陵墓两任建筑师均以西方留学背景应对当时社会普遍追求的中国古典复兴形式主义要求,集中展现了变革年代中社会与建筑环境特点。
何香凝美术馆赏析
何香凝美术馆
假如一个建筑空间让你感到舒服,那你将忘记空间本身。 --Peter Eisenman 背景: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三日, 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兴建 ;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日动工, 一九九七年四月建成,四月十 八日正式开馆。江泽民总书记 亲自题写了馆名。 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 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 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 家现代博物馆。
何香凝美术馆分析:
三层平面图:
注释: 5、主展厅 10、副展厅 12、上空
何香凝美术馆分析:
美术馆剖面分析1:
剖面其实并不存在于视野之中,而只是我们理性化的一个工具。 剖面其实并不存在于视野之中,而只是我们理性化的一个工具。通过剖 很多空间效果会看得更清晰,比如通高、采光等。 面,很多空间效果会看得更清晰,比如通高、采光等。这里切取了两个剖面 作分析,指向的一种围合状态与空间动势的分析。 作分析,指向的一种围合状态与空间动势的分析。
何香凝美、报告厅 15、培训中心 16、裱画室 17、画室 18、会议室 19、办公 20、前厅 21、弧墙 23、坡道
何香凝美术馆分析:
二层平面图: 注释:
1、入口 2、门厅 3、进厅——下 沉式“院子” 4、中庭 5、主展厅 6、咨询中心 7、贵宾室 8、纪念品销售 9、茶室 10、副展厅 11、庭院 22、天桥
何香凝美术馆分析:
美术馆的处理手法:
处理手法描述的目的是回归到对基地的理解上,这里面应该存在一种对应关 系。从中提取的基地要素是道路、地形、树木、人流的方向、朝向、轴线等等, 而对这些要素的处理体现了建筑师的态度。 例如针对道路,后退,分隔--表明了三种目的,一是建筑作为美术馆,应该 有着必要的心理过渡空间,这里通过广场与飞桥营造的空间体验达到了。另一点 是建筑立面的"表情",需要距离去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三是建筑后退到与"锦 绣中华"石林几乎相平齐的位置上,反映了一种和谐气氛。
她的时代与绘画——何香凝绘画研究简述
肀H S |雨经典近现代令题r.H!NFSfPAINIINr.Af:AI I iflRAPHYI她的时代与绘画—何香凝绘画研究简述◊易东华2009年艺术史学者洪再新于何香凝美术 馆,以何香凝为艺术史的个案作专题的学术演 讲,让听众透过何香凝,回看近代历史中女性 画家可能的际遇。
如果1X 4()年是近代的起点,那 么随后的一百多年,对于每一位知识人而言, 民族、国家始终会牵动个体的行为、思想。
洪 再新以开阔的史学视野,从艺术史学与近现代 绘画史两个特定的语境阐述何香凝在近代艺 术史中的历史形象,似乎也提醍着听众,女性 身份仍是2()世纪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之一。
时间 回溯一百年,即1909年,此时,何香凝已经旅居 日本6年,于1905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重 要追随者,终其一生。
1W 9年,何香凝入读于日 本女子美术学校,同时师从端馆紫川、田中赖 章学习日本画(花卉、狮、虎等)。
此时何香凝 的画风也呈现出恰处在日洋融合阶段的日本画 风。
丨909年之后,拥有双重“身份”的何香凝,政 治与艺术成为她人生的主调,即使在她离世之 后,众多悼文、纪念文章、历史研究依然如故。
由此也引出有关何香凝研究不可回避的两条历 史曲径,即近代史与近代艺术史的两个语境。
史料近代史学的上下文之中,史料的意义曾因 傅斯年的影响力而等同于史学,不管接受与否, 近代新史料的发现(敦煌、简牍等)确然令史学 产生了崭新的面貌。
史料既是“时间的形状”, 也可能塑造“历史记忆”的手段。
兰克以实证追 求史学的客观,然而面对稍纵即逝的历史,留 下什么(史料),遗忘或是销毁什么,已然构成 “思想”。
有关任何个体的历史记录(史料), 无疑是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认知的起点,但是 也需提醒自己,史料蕴含着观念和选择,影响 着我们对历史时间和人物的解读。
现存世有关何香凝的史料或可以简易规 划为历史文献、文物及历史遗迹等:历史遗迹齐白石和平68c m x 50c m 纸本设色1952年北京画院藏 款识:和平。
浅析“挖洞”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挖洞”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体验过程中,大部分游者更多地关注建筑能否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舒适、温馨、质朴、趣味性、愉悦感……仅有少部分的专业人员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这类精神需求空间的生成方式,本文浅显地分析何香凝美术馆中的“洞”及各类不同形式的“洞”对建筑空间的影响,试图去感知“挖洞”此类设计手法在建筑中的应用。
标签:手法;传统;空间渗透;行为感知;共鸣必须承认地是,我是一个对建筑没有感觉的人。
或许说,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感知建筑,怎样与其设计者产生共鸣。
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会让我对这一建筑有大体印象,但却未能真正地感知到其真实的空间维度,尤其是该建筑对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感知、空间思维的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1997年建成开馆。
美术馆以收藏、陈列、研究何香凝的书画作品为主,也为艺术家进行交流、讲座、现场创作等活动提供了场所。
没有任何设计师可以判别何香凝美术馆是不是一座好的建筑,但是它的空间节点却值得回味,暂且将这些节点统称为“挖洞”,结合其建筑功能的需求,连成一系列结构网格,或许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美术馆的精神内涵。
1 挖洞的类型何香凝美术馆中有大的、小的,直线的、弧线的,水平墙面的、倾斜屋顶的等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挖洞形式。
1.1 弧墙面的“画框”何香凝美术馆位于深圳华侨城,正对深南大道,退后的建筑借助凌驾于一层庭院的飞桥衔接在弧形的片墙上,将建筑与喧闹的城市干道分离开。
弧墙由模数化的石材外挂而成,顺应其模数,建筑开了两个较大的洞口,一个洞口连接飞桥形成入口,另一个洞口则将顺势而上的坡道以及片墙后的小庭院隐匿其中,借助此画框,建筑与环境若隐若现,形成幽静的景观区域;建筑内部的读者沙龙、咖啡馆的景观视线借用此“画框”亦达到了异样的环境体验。
1.2 隔墙上的“窥探口”围绕何香凝雕塑的内墙,与楼梯平台结合,有两个类似窗口的空白孔洞,简洁明了的矩形,与整个内庭的尺度相适宜。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何香凝美术馆(SHE Gallery)是中国著名美术家何香凝先生于1984年创办的一家艺术机构。
该馆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三街,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何香凝美术馆旨在为观众提供展示和欣赏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平台,同时也定期举办艺术家研讨会、艺术论坛等活动。
首先,何香凝美术馆通过举办各种艺术展览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现当代艺术作品。
这些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等多个艺术形式。
馆内还设有专门的展厅,用于展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这样一来,观众既可以欣赏到传统艺术的精品,又可以了解到当代艺术的前沿动态,增强了公众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其次,何香凝美术馆通过举办艺术家研讨会和艺术论坛等活动,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这些活动旨在促进中国艺术的发展,让艺术家们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激发出创作灵感。
同时,这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艺术家创作思路和创作背后意义的机会,提高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最后,何香凝美术馆还重视艺术教育推广。
他们积极组织艺术讲座、艺术课程等活动,向公众传授艺术知识和技巧。
此外,他们还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艺术创作的过程,并开拓他们对艺术的视野。
综上所述,何香凝美术馆通过展览、研讨会、艺术交流和教育推广等多种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机会,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该馆的举办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创作发展的平台,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艺术欣赏和学习的场所。
何香凝美术馆因其积极的艺术推广工作和艺术理念的传承而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一员。
从1931年“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看何香凝救国策略的两个面向
从1931年“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看何香凝救国策略的两个面向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4年第04期摘要:1931年,何香凝以個人身份在上海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从策划到实际展出,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的22天。
会后何香凝将展出资金投入到平民参与救援的行动中,成为抗战初期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对抗外敌的典型。
此展览的影响力度超越了美术界,延伸至新闻界、政界等多个领域。
此次展览策划和举办的背景十分复杂,何香凝在筹备此次展览时有详尽的考量。
关键词:何香凝;国难画展;平民参与;艺术救国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XJKY23-054)研究成果。
1931年,在法国旅居的何香凝听闻“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决定返回祖国,并于12月中旬举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此次画展就国内抗日宣传引起了巨大反响。
以往研究多关注此次书画展览会开展的过程,或将目光聚焦于画展筹办的结果,少有研究何香凝在筹备此次展览背后的详尽考量。
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次书画展览会的筹备及收支情况进行再梳理,借此对抗战时期的民众参与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1931年“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是何香凝从国民党事务中独立出来后在国内以个人名义举行的第一次社会活动。
此次画展声势浩大,轰动了整个书画界和政界,展现了何香凝出色的统筹协调能力,为抗战时期的美术界提供了艺术救国的方案。
目前学界关于何香凝1931年“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的研究多集中于展览开展的目的与结果①,对何香凝具体的救国策略及实施过程关注较少。
何香凝作为革命先锋,其艺术活动一直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
那么,这次书画展览会的举办,是基于纯粹的艺术立场进行的筹划,还是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呢?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在1931年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何香凝是如何迅速地策划并实施“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的,此次展览又是如何影响和调动了各界人士,推进团结抗敌和救护工作的?这些问题关乎着何香凝是如何权衡与策划的。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二楼中庭
2015-3-29
四.尺度认知
2015-3-29
四.尺度认知
2015-3-29
五.细节处理
通过小的空间加强各个空间的沟通和联系。
2015-3-29
五.细节处理
空间内部对外的取景
2015-3-29
六.小结
1.何香凝美术馆以庭院为中心集中设计,更好的沟通联系了各 个空间。同时使得自然采光充足丰富。 2.它的外部造型服从于内部空间的塑造,但是形式变化仍然极 其的丰富。 3.何香凝美术馆垂直方向上的层次很丰富,从入口开始到内部 基本呈现一个逐级升高的态势。 4.它体量与周围环境十分的协调,周围的环境优美,对外取景 十分的丰富。 5.内部空间对自然光的充分利用也十分值得学习。 6.但是何香凝美术馆的空间琐碎,尺度上相对于狭小,已经很 难满足当代艺术展览的需求。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
组
2013101060
成
行
员: 龚继承 罗 琛
2013140188
冯祺智
2013102018
◆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
1.建筑体量 2.建筑与场地环境
◆建筑形式与功能
1.建筑功能 2.功能流线
◆空间组织
1.建筑体量与空间组织 2.空间类型与特点 3.光线与空间塑造 4.空间序列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裱画 室 培训中心
2015-3-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空间组织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庭
院
咨询中心 厕 所 贵 宾 室
纪 念 品
纪 念 厅
茶 室
2015-3-29
三.空间组织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f i l l 雨.经典I 近现代专题C( lIN tSt PAINT INGSCALUGHAF1! <YI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何香凝美术馆北京画院编者按:近期,由何香凝美术馆与北京画院 共同策划的“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 出。
此次展览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部分 是何香凝革命人生及其艺术;第二部分则阐述新 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互动。
展览展 出了包括何香凝艺术精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 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精品,共计约 65件作品(其中包含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37 件,北京画院馆藏作品28件),同时辅以相关的 历史文献。
何香凝晚年定居北京,她与北京画坛 多位艺术家的合作画可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的一 个特别的案例,其视觉意义已经超越一般意义诗 书画的“雅集”。
展览以近代美术史个案的研究 视角,从“集体创作”的主题,对何香凝的艺术 创作,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刊将展览 作品内容分两期刊发,并配发相关研究文章,以徐读者。
何香凝(l i 〇—19~2),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 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 身的伟大女性。
卜)〇3年,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 学。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 身辛亥革命、讨伐军阀等斗争,后又致力于中国 民主革命。
19抑年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 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何香 凝毕其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 建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统一大业, 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做出了何香凝狮63c m x 49c m 纸本设色1914年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香凝。
何香凝留日学画史迹钩沉及其早期画风的生成
1903年,何香凝把遗留家中的所有杂物 了在学校向端管子川先生学习山水、花卉 《马》1914年作,《雪鹿》1915年作,
卖掉,追随夫君赴东京留学。她先后就读 外,还每周两次继续跟随田氏学习。可以 《虎》1918年作,柳亚子题等作品则是
于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 说她是相当勤奋好学的,在学校“绘画所 她对日本当时流行的造型精确、笔法细腻
涂刷,画面容易污染,调子微暗,世间贬 责为‘朦胧体’”[3]。“京都派”的竹内
山石以及为渲染气氛而精心营造的空气、 薄雾等都与田中赖章的笔法有惊人新近的印象 之处。1911年毕业回国到1920年这一期
策 划
也就很难把她归入某家某派。”[1]在这两 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中,其核心点是何香凝
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 山水画”的说法中得到证实。可见,不论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92
案等,需要人设计图案,把它画出来,何 是从学校还是田氏那里,何香凝所接受到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文献 [1]李松.走近何香凝:何香凝与当代中国美术 [G]//何香凝美术馆,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 心.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与艺术:纪念何香 凝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广 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6. [2]尚明轩.何香凝传[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41. [3]刘小路.日本美术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3:244. [4]竹内栖凤.西洋美术巡游见闻谈[M]//刘小 路.日本美术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258. [5]云雪梅.何香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4:41. [6]谷信一,野间清六.日本美术辞典[M].东京: 东京堂,1979:409. [7]刘小路.日本美术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3:46. [8]云雪梅.何香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4:49.
何香凝美术馆论文
浅议何香凝美术馆对传统建筑的现代演绎摘要:本文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通过自己两次不同时间段参观美术馆的感受深入详细分析美术馆的场地布局、建筑造型、空间组织方式等,具体讨论了建筑师用现代的材料、设计手法、结构体系表达出何香凝美术馆在空间上与中国传统四合院神韵。
关键词 何香凝美术馆 空间组织 庭院何香凝美术馆简介:何香凝美术馆(见图一)是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
它坐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它是1997年建成开馆设计师是龚书楷先生,总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美术馆以收藏、陈列、研究何香凝书画作品为主,并兼顾国内外艺术展览。
美术馆坐落在华侨城(见图二),与深圳三大文化景区“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中国民族文化村”相邻。
周围绿树环绕,环境优美、宁静,北面毗邻深南大道。
初次参观感受:初次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是在2013年5月初,当时乘坐公交车到华侨城,站在深南大道上,何香凝美术馆衬托在一片绿色的树木中,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建筑显得清爽、干净(建筑外部立面主要是白色石材)。
由于建筑首层标高低于深南大道路面标高3米 ,由深南大道望去建筑整体显得低矮、平实(实际上中国传统民居都是尺度很小的),自然给人的感觉就是图一图二低调,由此建筑给我定下的第一个基调就是亲切、平易近人。
但是入口的处理方式又是极其高调的,通过架在下沉空间之上的天桥将人流直接引入二层入口大厅,这么大胆而又直接的处理方式带来了两个好处,首先强调了建筑的主入口,其次通过狭长的天桥把建筑的主体与喧闹的深南大道分离开来,由此避免了美术馆建筑对安静环境的需求与深南大道本身嘈杂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筑外部的下层庭院成为了一个过渡空间,由于从建筑主入口下到下层庭院是极其不方便的,庭院入口都设在建筑的东西两侧,再加上建筑的主要功能室集中在二层及以上,所以庭院是很少有人去,在我看来庭院实际上仅仅是作为一个景观空间和过渡空间,这一点我觉得现实的情况应该与设计师的初衷相背离。
秩序空间联系——深圳何香凝美术评介
秩序空间联系——深圳何香凝美术评介
宓宁
【期刊名称】《建材.建筑.装修》
【年(卷),期】2001(002)001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宓宁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5
【相关文献】
1.传统四合院的现代演绎rn--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J], 陈治国;王虹
2.政府干预与市场秩序关系的新探索--《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秩序》评介 [J], 武
常岐
3.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秩序的理性解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研究》评介 [J], 孙来斌
4.窗前远岫悬生碧帘外残霞挂熟红——访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J], 何香凝
5.何香凝:近现代革命与美术的先驱 [J], 乐正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香凝羹术馆
何香凝羹术馆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技术及设计》
【年(卷),期】2003()9
【总页数】2页(P36-37)
【关键词】何香凝;美术馆;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室内空间;建筑色彩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5
【相关文献】
1.斯人虽已去风范留羊城——何香凝与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仲恺农工学校和双清楼 [J], 蔡瑞燕
2.关于人物纪念馆基本陈列讲解的实践和思考——以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为例 [J], 蔡瑞燕
3.何香凝美术馆照明质量调研报告 [J], 汪猛;程旭;俞文峰;张星
4.浅述二维到多维的建筑感知——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J], 穆云丰
5.当代艺术的机构生产:从提供平台到异化与重述——从广东羹术馆“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志考察”展开始思考 [J], 冯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高空间部分 展览区 过道或楼梯空间
2.空间类型与特点
何香玲美术馆的一层主要是办公、工作、贮藏等比较私密的空间、二楼主要 有开放的中庭空间空间,展厅、走廊等公共空间,三楼主要是展厅空间。
何香玲美术馆
—案例分析
组员:龚继承 罗琛 冯祺智
2015-03-15
案例研究内容
◆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 ◆建筑形式与功能 ◆空间组织 ◆尺度认知 ◆细部处理
三.空间组织
1.建筑体量与内部空间的关系
何香凝纪念馆的二楼展厅部分的空间序列是:门厅-过厅-展室,而她 的展厅基本是以一种树状的分支形式来分配空间。
何香玲美术馆的采光我觉得与其他美术馆 区别最大的是她的充分的对自然光的运用,它 采用侧窗、高侧窗、顶窗等采光方式使得空间 内部的光线充足而自然。
何香玲美术馆的窗户设计别具一格,多种
多样,有锯齿型、圆形的顶窗,也有在上方与 下方的侧窗,各种长宽比不一的矩形窗户显得 极具变化。
4.空间序列
何香玲美术馆的空间无论是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界限都 比较模糊。水平方向上有的空间与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穿插、或者通过廊 道等交通空间相互联系。垂直方向上以一个中庭空间和两个通高空间为 中心集中设计。这样使得空间变化丰富,能够很好的利用自然光,并且 让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有较强的方向感和目的性。
四.尺度认知
五.细节处理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图示从平面和剖面两个方面分别展示了 何香玲美术馆的功能空间构成,由图示我们 可以以看出,平面上展厅与其他功能空间区 别明显,廊道等交通空间交错其间起到联系 作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但又有通 高空间对垂直空间进行沟通。
一楼部分 二楼部分 三楼部分
剖面图1
三层平面
剖面图2
3.光线与空间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