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三楼主要就是主展厅与副展厅部分,其中过道交错其间,很好 的联系了两部分展厅。
通高空间部分 展览区 过道或楼梯空间
2.空间类型与特点
何香玲美术馆的一层主要是办公、工作、贮藏等比较私密的空间、二楼主要 有开放的中庭空间空间,展厅、走廊等公共空间,三楼主要是展厅空间。
何香玲美术馆
—案例分析
组员:龚继承 罗琛 冯祺智
2015-03-15
案例研究内容
◆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 ◆建筑形式与功能 ◆空间组织 ◆尺度认知 ◆细部处理
三.空间组织
1.建筑体量与内部空间的关系
何香凝纪念馆的二楼展厅部分的空间序列是:门厅-过厅-展室,而她 的展厅基本是以一种树状的分支形式来分配空间。
何香玲美术馆的采光我觉得与其他美术馆 区别最大的是她的充分的对自然光的运用,它 采用侧窗、高侧窗、顶窗等采光方式使得空间 内部的光线充足而自然。
何香玲美术馆的窗户设计别具一格,多种
多样,有锯齿型、圆形的顶窗,也有在上方与 下方的侧窗,各种长宽比不一的矩形窗户显得 极具变化。
4.空间序列
何香玲美术馆的空间无论是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界限都 比较模糊。水平方向上有的空间与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穿插、或者通过廊 道等交通空间相互联系。垂直方向上以一个中庭空间和两个通高空间为 中心集中设计。这样使得空间变化丰富,能够很好的利用自然光,并且 让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有较强的方向感和目的性。
四.尺度认知
五.细节处理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图示从平面和剖面两个方面分别展示了 何香玲美术馆的功能空间构成,由图示我们 可以以看出,平面上展厅与其他功能空间区 别明显,廊道等交通空间交错其间起到联系 作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但又有通 高空间对垂直空间进行沟通。

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活动讲解要点

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活动讲解要点

南山中英文学校预备、一年级美术欣赏课题“名人名家作品欣赏”之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活动讲解要点主讲教师:王焱、付杰指导教师:吴艳【展览名称】1、何香凝《丹青写烟霞》中国画作品展2、陈文骥《以来》油画作品展【讲解要点】1、认识画家何香凝,加深对名人名家的了解,同时也提高对美术常识的积累。

2、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能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与材料,能分辨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陶冶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国画的自然美、和谐美、意境美、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思想。

4、通过欣赏油画作品使学生感受形状、色彩、光线所具有的视觉效果。

在强烈的光影、色彩冲击中感受油画的独特魅力。

5、通过欣赏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的学习与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小的心田播下艺术的种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欣赏一:何香凝《丹青写烟霞》中国画作品讲解要点:一、认识名家——何香凝(观看何香凝雕像、个人照片、与伟人的合影等)。

(1)重点讲解何香凝是著名的中国画家和杰出的爱国人士,是一位非常勤奋、认真的画家,启发学生学习她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2)让学生了解何香凝是广州人,拉近学生与画家的地域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亲近感。

(3)通过照片中的何香凝与毛主席、周总理、宋庆龄等伟人的合影让学生感受何香凝的艺术成就。

(4)介绍中国画所用的材料,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让学生初步对中国画有所了解,为下一步讲解作品作好铺垫。

(5)引导学生阅读前言的第一句话“何香凝美术馆是以何香凝先生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里说是何香凝先生呢”?联系刚刚看到的照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接着告诉学生这里的先生是指“一般来说先生是用来称呼男性的但也有特例比如像宋庆龄先生、何香凝先生这样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对这些被尊敬的女性,一般不称女士而称先生这也是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处之一”。

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f i l l 雨.经典I 近现代专题C( lIN tSt PAINT INGSCALUGHAF1! <YI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何香凝美术馆北京画院编者按:近期,由何香凝美术馆与北京画院 共同策划的“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 出。

此次展览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部分 是何香凝革命人生及其艺术;第二部分则阐述新 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互动。

展览展 出了包括何香凝艺术精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 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精品,共计约 65件作品(其中包含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37 件,北京画院馆藏作品28件),同时辅以相关的 历史文献。

何香凝晚年定居北京,她与北京画坛 多位艺术家的合作画可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的一 个特别的案例,其视觉意义已经超越一般意义诗 书画的“雅集”。

展览以近代美术史个案的研究 视角,从“集体创作”的主题,对何香凝的艺术 创作,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刊将展览 作品内容分两期刊发,并配发相关研究文章,以徐读者。

何香凝(l i 〇—19~2),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 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 身的伟大女性。

卜)〇3年,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 学。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 身辛亥革命、讨伐军阀等斗争,后又致力于中国 民主革命。

19抑年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 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何香 凝毕其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 建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统一大业, 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做出了何香凝狮63c m x 49c m 纸本设色1914年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香凝。

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

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

TS8I閏•经肌|近现代F题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O蔡显良房桦2020年岁末,何香凝美术馆新入藏两件何香凝梅菊作品,一件为《梅菊》,作于195》年,设色纸本立轴,上绘蜡梅与菊花。

款题:“先开早具冲犬志,后放犹存傲雪心。

独走天涯寻画卷,不知人世几升沉。

录「汁年前旧作,为斐君同志纪念。

何香凝画西湖并题。

一九五四年冬。

”另一件《墨梅》作门963年,水墨纸本立轴。

款题:"斐君同志纪念。

八五老人何香凝, |W|于首都。

"两件作品创作时间相隔九年,受赠人均为倪斐君。

不难想象,何老与倪斐君女士友情深厚,交往颇深。

何香凝一生创作成果丰硕,题材涉及猛虎厉禽、花卉、山水,样样俱佳。

她的花卉画在传世作品中所占比重最人,多集中「中年、晚年成熟时期所作,尤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颇|<0现收藏]:何香凝美术馆的何香凝花卉作品计1069件,其中以松、梅、枫、菊、竹、兰、石为题材为主,其次为牡丹、月季、紫藤、喇叭花等各色花卉。

新入藏的这两件作品所绘题材即为何香凝极具标志性的创作题林—梅与菊,经与馆藏同类型竹•:品加以比对与析论,从就造型特征、题材追溯、赠画交游三方面入乎,既可以探讨何香凝岁寒花卉题材何香凝艺术创作中的意义,也可以探究何香凝的梅、菊作品与赠礼画、受赠人之间的关系:何香凝两度以岁寒花卉题材作品赠『•倪斐君,其两人的交往与何老赠画背后的含义确实非同~般。

—、“冲天志”与“傲雪心”:何香凝梅菊题材的渊源与寓意19=年至1928年底国共分裂,何香凝身处于111国近代发展运程中一个充满矛盾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思想的冲击以及对局势阵营的判断上,她彷心承受着门大的损耗。

何香凝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后,宁以画笔栖迟,维持清苦的生活。

受此影响,何香凝与经亨颐、陈树人、于右任、柳亚了等人创立了寒之友社,虽闲适松散,却也声噪一时。

该社主要成员无可回避政治旋涡,在时局中边缘化,以"旁观者”的视角,转入以古木寒花为基调的文人隐世生八AZ人何俊耶t杵彳巾®<?先(iil fJtif齐去心谥方应徵孑心护猪士木迓专童舟*靛人世fr-X同左4e/ti19\舎©何香凝梅菊纸本设色1954年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独走天涯寻画卷,不知人世几升寻。

浅述二维到多维的建筑感知——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浅述二维到多维的建筑感知——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图1 何香凝美术馆鸟瞰建筑位于深南大道旁边,共三层,占地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色调,建筑风格极简朴素。

一层的场地环境使建筑隔离了周边的喧嚣,飞桥、石墙、水池、绿树,由环境、材质、质感带来的身心体验,让我理解了卒姆托对建筑感知定义的深刻含义:“建筑师并没有试图去设计某种体验,而是从物质本身出发,让物质去激发身体对建筑的感知”[1]。

好的建筑应该要有自己的脾气和个性,有自己的感情和习惯,它得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

伟大的建筑不是关于美学风格的,而是涉及真实且具体的意向,并拒绝所有的附加物。

回想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时的情景,我记得风吹杨柳、花香阵阵、记得石墙上的温度和略有粗糙质感的混凝土墙,却对展品和建筑空间记忆模糊。

图2 体块对比观看被视为个体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方式,视觉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所见之物。

另一个角度来说,视觉的完整性是被其他感官所一同赋予的,任何一种感官的缺失都会导致体验的质量受损。

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先触摸世界,然后才观看世界。

正如Pallasmass所说:“脱离了触觉的视觉无法了解距离,外在性或者事物背后的深刻性,从而图,可以说是规规整整,平淡无奇,但这与我随后的建筑体验相差甚远。

其内部的光影变化、隔墙洞口、缝隙间的绿树蓝天,与整个空间浑然一体。

行走在建筑中,仿佛走在中国传统的四合小院,舒适惬意。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中的光影作为暗示空间性格的因素,随日升日落而时刻变化,墙上的光影好但即使承认电影比图书更大程度地推进了空间的感知,使建筑有了比四维空间(加上时间维度)更多的空间量度,仍不能完整的领会建筑存在。

在参观后,我们尝试凭记忆手绘还原了平面图、立面图、临摹了照片、甚至为了还原细节看了记录进入建筑后录制的视频,经过一系类的还原操作后,我们发现记忆或是体验确实是有盲区,留下深刻记忆的都是那些触摸过,驻足停留过的空间。

历经二维的平面,三维的模型,四维的视频或是电影,我们在感知建筑的道路上因技术的革新而不断突破。

深圳华侨城案例分析

深圳华侨城案例分析

深圳华侨城案例分析制作人:程灵巧2012旅游管理聚集深圳三大主题旅游公园——华侨城,是全国广受赞誉的人文生态景观与休闲场所之一。

深圳华侨城充分运用现代休闲理念和高新娱乐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参与、体验的时尚旅游需求,营造清新、惊奇、刺激、有趣的旅游氛围,带给人们充满阳光气息和动感魅力的奇妙之旅,为中华文化的另一元素——旅游,做出了贡献总目录前言 (4)企业介绍 (5)公司简介...................................................................................................... (5)企业曾获荣誉 (6)本案例的研究价值 (7)企业文化之我见 (9)企业文化透析 (10)企业发展状况 (12)分析思路 (12)分析框架 (12)具体分析 (13)深圳华侨城成功体现 (20)深圳华侨城启示录 (21)参考文献 (22)前言.为什么选择深圳华侨城当今的旅游产业,或大或小,不论中外,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的加深,中国旅游业越来越走向世界,而世界的旅游业也越来越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一些新兴主题公园要怎样在这种新的局面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就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经过精心的筛选,位于深圳华侨城杜鹃山的深圳华侨城作为研究对象,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分析这个组织的文化精髓并提出我的新的见解。

深圳华侨城的典型性体现在:深圳华侨城集团成立于1985年,经历了一个主题公园由品牌创立、成长、挫折、转型、突围、持续发展到现在稳健发展的典型过程,在华侨城的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可以值得现在仍在苦苦挣扎的旅游产业及相关企业参考、借鉴的经验教训。

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需要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但是其企业形式受到许多对组织文化和企业成长有深入研究的专家的质疑,许多残酷的事实也仿佛证明主题公园的种种弊端不利于企业发展,那么,深圳华侨城,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又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创造了它不断的奇迹的呢?我们的调查报告将揭开深圳华侨城的基业常青之迷。

何香凝绘画作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何香凝绘画作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792019年3月下总第336期学 研VIEW ON PUBLISHING何香凝绘画作品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文/司纪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为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

文化创意产品是艺术衍生品的一种,它利用原生艺术品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对原生艺术品进行解读和重构,通过设计者对文化的理解,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创意产品[1]。

何香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还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优秀画家。

她1960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早年留学日本学画动物、山水,回国后受岭南画派的影响,作品多以松、梅、竹为主题,晚年作品多表现祖国大好河山。

何香凝一生的绘画作品都表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通过文创产品发扬何香凝绘画作品的爱国精神,对建设当代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何香凝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1.早期作品艺术特点1909至1919年的何香凝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日本画特色。

何香凝1909年进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学习,当时日本正受西方绘画思想影响,因此,何香凝早期是在中西方绘画风格交融的环境下学习绘画的,在何香凝早期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写生对作品的影响,常以狮、鹿、马、虎等动物为题材。

现存于何香凝美术馆的《狮》创作于1914年,明显融合了中西绘画的艺术特点。

构图上,雄狮身体呈C 形结构,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突出雄猛的气势,前肢与山坡呈现左低右高的走势,将重点引向画面中间,突出表现狮子的头部。

画面的左上方采用传统大面积留白的手法。

造型上,采用写实的表现技法,解剖结构非常精准,借鉴了西方明暗调子,巧妙的光线处理将狮子的立体感塑造得很突出。

毛发的处理采用国画特有的勾线方法,线条流畅、生动,增强了质感。

色彩上,以写实的方法表现狮子的色彩。

山坡和狮子的身体色彩处理为相同色调,凸显了整体效果,狮子头部的色彩变化最为丰富,对比也更为强烈。

上海近期展览活动

上海近期展览活动

上海近期展览活动瓷上写意——马硕山画瓷艺术展画家马硕山的绘画作品秉承传统,又不断创新,在花鸟画的创作上已经有所成就,现在,他把更加纯粹的绘画语言注入到青花瓷瓶上来,使这个古老的艺术焕然一新,不仅为陶瓷艺术增添了几分生气,还衍生出了一种新的文化意味,使他获得了一种更单纯、更现代的艺术表达方式。

这些传统的绘画题材,与陶瓷艺术的结合生发出更加灵动的艺术美感。

何香凝:丹青写烟霞——何香凝美术馆建馆十五周年值此何香凝美术馆建馆十五周年,何香凝美术馆推出“何香凝:丹青写烟霞——何香凝美术馆建馆十五周年”。

该展出85件何香凝艺术精品,全面向公众展示近现代女性艺术家何香凝的绘画成就。

本次展览按历史阶段分为两个主题单元,囊括了何香凝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主要绘画创作。

第一单元以何香凝如何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为个案,反映民国时期文人画家与“文化资本”的关系。

展览的第二单元将重点呈现何香凝的合作画,展现其晚年绘画的主要面貌。

展览的两个单元,分别以横向的何香凝绘画个案和纵向的历史线索,延伸出近现代艺术家个案研究中关于文化资本的累积和作用的问题,其不因朝代更迭而改变我们对传统精英的判断和衡量的准则。

8世纪-21世纪中国图像印刷品展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和造纸术一样,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这次展览呈现了印刷在17世纪作为艺术媒介萌芽到18世纪初,并在20世纪作为流行文化和政治评论的媒介延续着。

本次展览由大英博物馆的美国友人组织,展览展出大英博物馆所持有的136件作品。

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庞薰琹大型艺术展此次展览从“现代美术引领者”、“民族美术开拓者”、“工艺美术启蒙者”3个角度出发,展出了庞薰栗的油画、水彩、水墨、白描、图案设计等代表作品61件,以及庞薰栗年表、庞薰栗照片等珍贵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庞薰栗的主要艺术成就。

作为中国民生银行捐助运营的艺术机构,炎黄艺术馆在此之前还推出过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棵等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的系列展览。

何香凝留日学画史迹钩沉及其早期画风的生成

何香凝留日学画史迹钩沉及其早期画风的生成

1903年,何香凝把遗留家中的所有杂物 了在学校向端管子川先生学习山水、花卉 《马》1914年作,《雪鹿》1915年作,
卖掉,追随夫君赴东京留学。她先后就读 外,还每周两次继续跟随田氏学习。可以 《虎》1918年作,柳亚子题等作品则是
于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 说她是相当勤奋好学的,在学校“绘画所 她对日本当时流行的造型精确、笔法细腻
涂刷,画面容易污染,调子微暗,世间贬 责为‘朦胧体’”[3]。“京都派”的竹内
山石以及为渲染气氛而精心营造的空气、 薄雾等都与田中赖章的笔法有惊人新近的印象 之处。1911年毕业回国到1920年这一期
策 划
也就很难把她归入某家某派。”[1]在这两 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中,其核心点是何香凝
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 山水画”的说法中得到证实。可见,不论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92
案等,需要人设计图案,把它画出来,何 是从学校还是田氏那里,何香凝所接受到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文献 [1]李松.走近何香凝:何香凝与当代中国美术 [G]//何香凝美术馆,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 心.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与艺术:纪念何香 凝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广 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6. [2]尚明轩.何香凝传[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41. [3]刘小路.日本美术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3:244. [4]竹内栖凤.西洋美术巡游见闻谈[M]//刘小 路.日本美术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258. [5]云雪梅.何香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4:41. [6]谷信一,野间清六.日本美术辞典[M].东京: 东京堂,1979:409. [7]刘小路.日本美术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3:46. [8]云雪梅.何香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4:49.

博物馆案例分析

博物馆案例分析

“树 屋 山”
“山”院里保留的树木
“树”院中700年古槐
“水”院里保留的树木
3.假山池岸
主入口庭院的视觉焦点,是 一座由片状墙体排列而成的” 假山”.与位于南侧的茶室 隔水相对.并有浮桥.游廊 越水相联.山背后一道临水 楼梯飞架而过。这座“片石” 假山.与池岸,台地.绿池 等均基于同一模数而生成其 几何形式.相互延伸构 成.表面配以水刷石材质, 使得山池一体.相得益彰。
建筑特色
1.折顶拟山
源自“绩溪”之名与山形水势的触动.博物馆的设计基于一套“流离而复合,有如绩 焉”的经纬控制系统.原本规则的平面经纬.被东西两道因于树木和街巷而引入的弯 折自然扰动,如水波扩散一般;整个建筑即覆盖在这个“屈曲并流.离而复合”的经 线控制的连续屋面之下.并通过相同坡度(源自当地民居屋顶坡度而确定)不同跨度的三 角轻钢屋架.沿平面经纬成对组合排列,加之在剖面上高低变化.自然形成连续弯折 起伏的屋面轮廓.仿似绩溪周边山形脉络。登及屋顶观景台放眼望去.层叠起伏的屋 面仿佛是可以行望的“人工之山”.此时观景即观山,近景为“屋山”.远景借真山。 因此,这个建筑不仅与周边民居乃至整个古镇自然地融为一体,也因其屋面形态而与 周边山脉相互和应.并感动于观者的内心。
案例分析
• 何香凝美术馆 • 绩溪美术馆
何香凝美術館
——建筑的氣質
美术馆概况
项目名称:何香凝美术馆 建筑师:龚书楷 项目地点:深圳市
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何香凝美术馆是我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 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1995年,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立项兴建, 1997年4月18日正式开馆,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了馆名。 何香凝美术馆是香港著名设计师龚书楷的作品,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其 建筑设计力求体现何香凝女士一生的品格和庄重、实效、适度的原则。它座落在 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华侨城,毗邻驰名中外的三大文化旅游景区“锦绣 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宽阔的广场与民俗文化村西门入 口相连,是人与人交流和活动的生活化空间,也成为该建筑的前奏曲。美术馆在 强调建筑空间的同时,也重视对文化内涵的探求,注意空间序列的精心安排、庭 院的灵活运用,与自然环境展开了良好的对话。

国内外大型主题公园开发的案例汇总

国内外大型主题公园开发的案例汇总

目前国内以旅游带动城区开发
最为成功的案例
发展历程
华侨城集团于80年代末开始在深圳湾开发主 题公园,十多年来,先后投资18亿元成富有良好 景观和生态环境、堪称特区旅游名片的文化旅游 度假区。
在此基础上,华侨城凭借低廉的土地储备成 本优势进军房地产领域,以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 华侨城前期主题公园的投资已悉数收回,而房地 产项目盈利能力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净 利率超过30%)。
1.1
297
199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0
世界之窗
8.0
747
1994.6
100
欢乐谷 合计
3.6
255
2019.9
90
13.9
1749
华侨城集团近年规模化进军房地产领域,并 以高水平的开发战绩崛起成为深圳地产界令 人注目的新生力量,其天鹅堡、波托菲诺等 高尚地产项目,收益巨大,对华侨城地产公 司净利润的贡献达到近80%。
华侨城的定位从最早的加工工业区到旅游主 题公园为主导阶段,到目前作为高尚居住社 区的比重大幅提升。
在旅游产品布局上的两次演变
第一次演变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让世界了 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为宗旨,提出建设具有 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群。
根据这一战略,华侨城在从1991年到现在的十多年 间先后投资建设了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欢 乐谷,构建了区域内主题色彩鲜明、文化内涵丰富、 产品形式多样的主题公园群。
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并充分预留未来发展 的空间;
每个旅游项目的规模、产品设置和设计都应 经过详细的可行性技术分析得出,以确保项 目的投资的良性运营;
华侨城就是一个文化、旅游、地产等多元产业联动开发 模式的成功案例。

何香凝美术馆赏析

何香凝美术馆赏析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何香凝美术馆 案例分析
何香凝美术馆
假如一个建筑空间让你感到舒服,那你将忘记空间本身。 --Peter Eisenman 背景: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三日, 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兴建 ;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日动工, 一九九七年四月建成,四月十 八日正式开馆。江泽民总书记 亲自题写了馆名。 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 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 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 家现代博物馆。
何香凝美术馆分析:
三层平面图:
注释: 5、主展厅 10、副展厅 12、上空
何香凝美术馆分析:
美术馆剖面分析1:
剖面其实并不存在于视野之中,而只是我们理性化的一个工具。 剖面其实并不存在于视野之中,而只是我们理性化的一个工具。通过剖 很多空间效果会看得更清晰,比如通高、采光等。 面,很多空间效果会看得更清晰,比如通高、采光等。这里切取了两个剖面 作分析,指向的一种围合状态与空间动势的分析。 作分析,指向的一种围合状态与空间动势的分析。
何香凝美、报告厅 15、培训中心 16、裱画室 17、画室 18、会议室 19、办公 20、前厅 21、弧墙 23、坡道
何香凝美术馆分析:
二层平面图: 注释:
1、入口 2、门厅 3、进厅——下 沉式“院子” 4、中庭 5、主展厅 6、咨询中心 7、贵宾室 8、纪念品销售 9、茶室 10、副展厅 11、庭院 22、天桥
何香凝美术馆分析:
美术馆的处理手法:
处理手法描述的目的是回归到对基地的理解上,这里面应该存在一种对应关 系。从中提取的基地要素是道路、地形、树木、人流的方向、朝向、轴线等等, 而对这些要素的处理体现了建筑师的态度。 例如针对道路,后退,分隔--表明了三种目的,一是建筑作为美术馆,应该 有着必要的心理过渡空间,这里通过广场与飞桥营造的空间体验达到了。另一点 是建筑立面的"表情",需要距离去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三是建筑后退到与"锦 绣中华"石林几乎相平齐的位置上,反映了一种和谐气氛。

论传统营造观念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论传统营造观念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论传统营造观念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作者:康贺阳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6期文/ 康贺阳、金光虎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33002【摘要】中国建筑美学观的形成是受中国传统营造观念深深影响的。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考虑到对传统的传承,展开对中国文化本源的探寻。

本文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 基于美术馆的场地处理、功能组合、空间意境的营造, 详细阐述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营造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

【关键词】营造观念;空间层次;组织;意境;框景1、简述传统营造观念1.1 人文观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浩瀚如烟。

中国文化中的佛家、道家及儒家等思想流派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领域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1】这其中对人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儒家、道家及佛家这样的思想大家流派。

儒家主张仁义礼治,这使得社会中明确分出了等级,也就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即身份、地位的人享受不同的待遇。

建筑的等级制度体现都城、宫殿和民居建设中。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它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

佛家追求返璞归真、自由随意的因果轮回之道,在建筑设计中,则讲求清、雅、静的意境,即实现内心达到“物我合一”。

1.2 风水观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水学里有很多合理实用的东西,并且有着很多成功运用的实例。

在建筑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风水学中这些合理实用的东西在现代的建筑学、结构、地质学、气象学、心理学中都有更加科学的论证。

比如风水学注重的坐北朝南,“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从建筑学上说,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一年四季,阳光都从南面射入,房屋朝南自然有利于采光,这是合理的。

2、何香凝美术馆介绍何香凝美术馆是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

它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华侨城内。

与深圳三大文化景区“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中国民族文化村”相邻。

于1997 年4 月竣工。

现代艺术展览模式的转型及策展人身份的作用初谈

现代艺术展览模式的转型及策展人身份的作用初谈

现代艺术展览模式的转型及策展人身份的作用初谈梁志钦摘要展览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途径。

它在文化传播中占据着弥足珍贵的地位。

它既是作品走向社会的关键,也是艺术发展里程的社会印记。

尤其艺术发展到被“文本”充斥的今天,艺术需要专业人士阐述、解读,展览更需要特别的理论统筹、梳理才能彰显其价值。

展览不再只是“摆”和“看”,而是“摆”、“看”、“听”、“思考”等等多元结合。

正由于这样的发展,一种新兴的职业——策展人在艺术展览中慢慢演变成了艺术的“先知”。

正是因为“文本”对艺术与展览的介入,使得人们对艺术现状无不感到困惑或不安,且焦虑策展人与文本何以横行无忌的直入当代艺术之中,所以,对策展人与文本在当代艺术中的身份问题的梳理显得尤其紧迫。

笔者试图通过梳理展览以及美术展览的产生与发展,研究探讨从展览中诞生的策展人在其展览自身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展览;美术展览;展览形式;策展人;艺术家;观念;目录摘要 (I)目录 (II)导言 (1)研究目的 (1)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 (9)研究方法及观点 (9)第一章:关于展览 (11)第一节、展览的概念 (11)第二节、展览的起源 (12)第三节、展览场地 (14)第四节、美术展览的兴起 (15)第五节、国内(大陆)早期艺术展览组织模式 (16)本章小结 (18)第二章:关于策展人 (19)第一节、策展人的兴起 (19)国外 (19)国内(大陆) (20)第二节、策展人的工作与责任 (23)策展理念 (23)组织艺术家 (24)布展操作 (25)批评载体 (26)经费统筹 (27)第三节、策展人介入展览之后的展览组织形式 (28)本章小结 (30)第三章:策划理念在当代艺术展览中的成因与作用 (31)第一节、观念介入后的艺术作品 (32)第二节、观念介入后的展览场地 (33)第三节、观念介入后的展览策划 (35)第四节、观念介入后的作品、场地、策划的并存关系 (36)本章小结 (41)结论 (42)注释 (43)参考文献 (46)参考学术论文 (47)参考期刊文章 (47)导言展览属于一种特殊的流通媒介。

何香凝美术馆论文

何香凝美术馆论文

浅议何香凝美术馆对传统建筑的现代演绎摘要:本文以何香凝美术馆为例通过自己两次不同时间段参观美术馆的感受深入详细分析美术馆的场地布局、建筑造型、空间组织方式等,具体讨论了建筑师用现代的材料、设计手法、结构体系表达出何香凝美术馆在空间上与中国传统四合院神韵。

关键词 何香凝美术馆 空间组织 庭院何香凝美术馆简介:何香凝美术馆(见图一)是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

它坐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它是1997年建成开馆设计师是龚书楷先生,总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美术馆以收藏、陈列、研究何香凝书画作品为主,并兼顾国内外艺术展览。

美术馆坐落在华侨城(见图二),与深圳三大文化景区“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中国民族文化村”相邻。

周围绿树环绕,环境优美、宁静,北面毗邻深南大道。

初次参观感受:初次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是在2013年5月初,当时乘坐公交车到华侨城,站在深南大道上,何香凝美术馆衬托在一片绿色的树木中,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建筑显得清爽、干净(建筑外部立面主要是白色石材)。

由于建筑首层标高低于深南大道路面标高3米 ,由深南大道望去建筑整体显得低矮、平实(实际上中国传统民居都是尺度很小的),自然给人的感觉就是图一图二低调,由此建筑给我定下的第一个基调就是亲切、平易近人。

但是入口的处理方式又是极其高调的,通过架在下沉空间之上的天桥将人流直接引入二层入口大厅,这么大胆而又直接的处理方式带来了两个好处,首先强调了建筑的主入口,其次通过狭长的天桥把建筑的主体与喧闹的深南大道分离开来,由此避免了美术馆建筑对安静环境的需求与深南大道本身嘈杂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筑外部的下层庭院成为了一个过渡空间,由于从建筑主入口下到下层庭院是极其不方便的,庭院入口都设在建筑的东西两侧,再加上建筑的主要功能室集中在二层及以上,所以庭院是很少有人去,在我看来庭院实际上仅仅是作为一个景观空间和过渡空间,这一点我觉得现实的情况应该与设计师的初衷相背离。

浅析“挖洞”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挖洞”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挖洞”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体验过程中,大部分游者更多地关注建筑能否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舒适、温馨、质朴、趣味性、愉悦感……仅有少部分的专业人员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这类精神需求空间的生成方式,本文浅显地分析何香凝美术馆中的“洞”及各类不同形式的“洞”对建筑空间的影响,试图去感知“挖洞”此类设计手法在建筑中的应用。

标签:手法;传统;空间渗透;行为感知;共鸣必须承认地是,我是一个对建筑没有感觉的人。

或许说,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感知建筑,怎样与其设计者产生共鸣。

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会让我对这一建筑有大体印象,但却未能真正地感知到其真实的空间维度,尤其是该建筑对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感知、空间思维的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1997年建成开馆。

美术馆以收藏、陈列、研究何香凝的书画作品为主,也为艺术家进行交流、讲座、现场创作等活动提供了场所。

没有任何设计师可以判别何香凝美术馆是不是一座好的建筑,但是它的空间节点却值得回味,暂且将这些节点统称为“挖洞”,结合其建筑功能的需求,连成一系列结构网格,或许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美术馆的精神内涵。

1 挖洞的类型何香凝美术馆中有大的、小的,直线的、弧线的,水平墙面的、倾斜屋顶的等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挖洞形式。

1.1 弧墙面的“画框”何香凝美术馆位于深圳华侨城,正对深南大道,退后的建筑借助凌驾于一层庭院的飞桥衔接在弧形的片墙上,将建筑与喧闹的城市干道分离开。

弧墙由模数化的石材外挂而成,顺应其模数,建筑开了两个较大的洞口,一个洞口连接飞桥形成入口,另一个洞口则将顺势而上的坡道以及片墙后的小庭院隐匿其中,借助此画框,建筑与环境若隐若现,形成幽静的景观区域;建筑内部的读者沙龙、咖啡馆的景观视线借用此“画框”亦达到了异样的环境体验。

1.2 隔墙上的“窥探口”围绕何香凝雕塑的内墙,与楼梯平台结合,有两个类似窗口的空白孔洞,简洁明了的矩形,与整个内庭的尺度相适宜。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何香凝美术馆(SHE Gallery)是中国著名美术家何香凝先生于1984年创办的一家艺术机构。

该馆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三街,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何香凝美术馆旨在为观众提供展示和欣赏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平台,同时也定期举办艺术家研讨会、艺术论坛等活动。

首先,何香凝美术馆通过举办各种艺术展览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了丰富多样的现当代艺术作品。

这些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等多个艺术形式。

馆内还设有专门的展厅,用于展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这样一来,观众既可以欣赏到传统艺术的精品,又可以了解到当代艺术的前沿动态,增强了公众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其次,何香凝美术馆通过举办艺术家研讨会和艺术论坛等活动,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这些活动旨在促进中国艺术的发展,让艺术家们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激发出创作灵感。

同时,这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艺术家创作思路和创作背后意义的机会,提高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最后,何香凝美术馆还重视艺术教育推广。

他们积极组织艺术讲座、艺术课程等活动,向公众传授艺术知识和技巧。

此外,他们还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艺术创作的过程,并开拓他们对艺术的视野。

综上所述,何香凝美术馆通过展览、研讨会、艺术交流和教育推广等多种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机会,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该馆的举办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创作发展的平台,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艺术欣赏和学习的场所。

何香凝美术馆因其积极的艺术推广工作和艺术理念的传承而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一员。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二楼中庭
2015-3-29
四.尺度认知
2015-3-29
四.尺度认知
2015-3-29
五.细节处理
通过小的空间加强各个空间的沟通和联系。
2015-3-29
五.细节处理
空间内部对外的取景
2015-3-29
六.小结
1.何香凝美术馆以庭院为中心集中设计,更好的沟通联系了各 个空间。同时使得自然采光充足丰富。 2.它的外部造型服从于内部空间的塑造,但是形式变化仍然极 其的丰富。 3.何香凝美术馆垂直方向上的层次很丰富,从入口开始到内部 基本呈现一个逐级升高的态势。 4.它体量与周围环境十分的协调,周围的环境优美,对外取景 十分的丰富。 5.内部空间对自然光的充分利用也十分值得学习。 6.但是何香凝美术馆的空间琐碎,尺度上相对于狭小,已经很 难满足当代艺术展览的需求。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

2013101060


员: 龚继承 罗 琛
2013140188
冯祺智
2013102018
◆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
1.建筑体量 2.建筑与场地环境
◆建筑形式与功能
1.建筑功能 2.功能流线
◆空间组织
1.建筑体量与空间组织 2.空间类型与特点 3.光线与空间塑造 4.空间序列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裱画 室 培训中心
2015-3-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空间组织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咨询中心 厕 所 贵 宾 室
纪 念 品
纪 念 厅
茶 室
2015-3-29
三.空间组织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满足当代艺术展览的需求。
二.形式与功能
游客 员工 嘉宾
二.形式与功能
游客 员工 嘉宾
二.形式与功能
游客 员工 嘉宾
二.形式与功能
游客 员工 嘉宾
三.空间组织
2020/11/4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办公 报告 厅 裱画 室 培训中心
画室 厕所
三.空间组织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会议室 其他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 成 行
组 员: 龚继承
2013101060
罗琛
2013140188
冯祺智
2013102018
◆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
1.建筑体量 2.建筑与场地环境
◆建筑形式与功能
1.建筑功能 2.功能流线
◆空间组织
1.建筑体量与空间组织 2.空间类型与特点 3.光线与空间塑造 4.空间序列
2.它的外部造型服从于内部空间的塑造,但是形式变化仍然极 其的丰富。
3.何香凝美术馆垂直方向上的层次很丰富,从入口开始到内部 基本呈现一个逐级升高的态势。
4.它体量与周围环境十分的协调,周围的环境优美,对外取景 十分的丰富。
5.内部空间对自然光的充分利用也十分值得学习。 6.但是何香凝美术馆的空间琐碎,尺度上相对于狭小,已经很
空间序列
2020/11/4
一楼走廊
三.空间组织
二楼走廊
2020/11/4
空间序列
水平方向上有的空间与空 间之间相互渗透穿插、或者通 过廊道等交通空间相互联系。
往三楼楼梯
二楼中庭
三.空间组织
垂直方向上以一个中庭空间和两 个通高空间为中心集中设计。这样使 得空间变化丰富,能够很好的利用自 然光,并且让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有较 强的方向感和目的性。
空间序列
2020/11/4
二楼中庭四ຫໍສະໝຸດ 尺度认知2020/11/4
四.尺度认知
2020/11/4
五.细节处理
通过小的空间加强各个空间的沟通和联系。
2020/11/4
五.细节处理
空间内部对外的取景
2020/11/4
六.小结
1.何香凝美术馆以庭院为中心集中设计,更好的沟通联系了各 个空间。同时使得自然采光充足丰富。
三.空间组织
何香凝美术馆的窗户设计别具一格, 多种多样,有锯齿型、圆形的顶窗, 也有在上方与下方的侧窗,各种长宽 比不一的矩形窗户显得极具变化。
光线与空间塑造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光线与空间塑造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何香凝美术馆的空间无论是在 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界限 都比较模糊。
一.形式与场地环境分析
地铁、车站 主要车流 主要人流
一.形式与场地环境分析
一.形式与场地环境分析
大理石 玻璃材质
建筑体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都为立方体,其中左边两个齐高, 最右边的后面的体块最高,前面的最矮。
二.形式与功能
主展览 副展览 办公 会客 卫生间
主要功能区(展览、会客、办公)占建筑的主体,并处于建筑的中心, 而辅助功能(卫生间、庭院)则围绕着主要功能区分布。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裱画 室 培训中心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庭院 纪念品 纪念厅 茶室
咨询中心 厕所 贵宾室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建筑体量与空间内部组织
副展厅 主展厅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空间类型与特点
何香凝美术馆的一层主要是办公、工作、贮藏等比较私 密的空间。
◆尺度认知
◆细部处理
一.形式与场地环境分析
深圳市何香凝美术馆位于深圳市沿海地区,且处于深圳交通要道(深南 大道)旁, 毗邻中国民族文化村。
一.形式与场地环境分析
A 建筑高度≤周围环境(树木和假山)高度
周围环境高度 建筑高度
一.形式与场地环境分析
建筑与场地的环境:场地环境在一层,而入口则抬高到二层,且场地 环境对建筑有所退让,这样可以让游客更清楚的观赏建筑的主体,并能更 完全的对外展示建筑的外轮廓。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空间类型与特点
二楼主要有开放的中庭空间空间,展厅、走廊等公 共空间。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三楼主要是展厅空间。
空间类型与特点
2020/11/4
三.空间组织
2020/11/4
空间类型与特点
一楼部分 二楼部分 三楼部分
图示从平面和剖面两个方面 分别展示了何香凝美术馆的功能 空间构成,由图示我们可以以看 出,平面上展厅与其他功能空间 区别明显,廊道等交通空间交错 其间起到联系作用。垂直方向上 有明显的分层,但又有通高空间 对垂直空间进行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