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良中特理论与实践大纲讲解PPT精选文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增长不等于 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 没有经济的发展增长难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转变转经济增长 方式的全部内容,还涉及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模 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 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和各个领域。
2008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为35.3%,同期美国居民 消费率为70.1%,印度为54.7%。中国现有的消费率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低于61.0%的世界平均 消费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为什么要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发展国有企业即全民 所有制企业等公有制经济是为了实现劳动平等,包 括地位平等、分工平等、决策平等、分配平等,而 现阶段的条件下劳动平等最本质的表现就是按劳分 配,人们只凭借自己劳动的多少来获取收入。这样 就避免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和由此造成的有效需 求的不足,从而保证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进而 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第一、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转变 粗放式增长方式 结构性矛盾: ●三次产业比重失衡,服务业比重太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10年金砖国家GDP产业结构一览
国 家
中国
巴西
印度
俄罗斯 南非
三 产 Ⅰ:10.2 Ⅰ:5.8 Ⅰ:18.2 Ⅰ:4.0 Ⅰ:2.5 比 Ⅱ:46.9 Ⅱ:26.8 Ⅱ:26.8 Ⅱ:36.7 Ⅱ:30.8 重 Ⅲ:43.0 Ⅲ:67.4 Ⅲ: 55.0 Ⅲ: 59.3 Ⅲ:6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特点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发展的历史必然。
这是因为,创立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马克思、恩格斯承担起创立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历史重任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充分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充分暴露,并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或是社会经济根源。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条件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和独立的政治运动的开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一个人数众多的工业无产阶级出现了,并日益成熟。
伴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了独立的政治运动。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巨大进步和成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学说和生物进化论),加速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思想理论界,它所提供的事实材料,沉重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推动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萌生。
在社会科学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6世纪的以来,特别是19世纪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的主观努力。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进行了艰苦的理论研究和创作,而且深入社会,亲自参加和领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
在理论创造与实际运动的实践中完成了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哲学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上的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的领袖。
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诞生的根本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与实践-PPT精品文档
• 朱熹提出“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 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 他所讲的“所以然之极”,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他举例子说,“这个椅子有四只脚,可以坐, 此椅之理也。若除去一只脚,坐不得,便失其 椅之理矣。”至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 禽兽等等都各有其“所以然之故”,故而各有 其“形而上之理”。 • 至于“所当然之则”就是社会中的所必须遵循 的准则。他说“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 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己,所 谓理也。”那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行的仁、 义、敬、孝、悌等,均是所谓的“所当然之 则”。 • 可见朱熹所说的“理”,既有自然规律的意思, 又有社会准则的意思。
儒家思想
• 儒学是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 • 《乐》、《易》、《春秋》为经典, 以仁、义、礼、智、 信为基本思想, 以仁政为治国理念的学术思想体系。 • 在中国文化系统中, 儒家文化影响最大, 也最为深 • 远, 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虽在历史发展中几经浮 • 沉, 但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思 • 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儒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 (一) 先秦儒学原生定位时期 • (二) 两汉儒学经学化时期 • (三) 魏晋至隋唐儒释道三教合流时期 • (四) 宋明儒学理学化时期 • (五) 晚清儒学衰落时期 (六)现代新儒家的复兴儒学运动(海外杜 维明,中国蒋庆,郑家栋)
宋朝程朱理学的“理”
• 朱熹:理气说,理在气先
• 北京共识, •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一、中国发展战略再思考
• 一、西化还是世界化 • 十九世纪下半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确立 了“脱亚入欧”的发展战略;二十世纪初 和五十年代初,中国的执政者先后确立了 以日本为师和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方针,但 最终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实现西化。民国 元年临时政府制定的国歌词曰:“揖美追 欧,旧邦新造。”
顾海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理论与实践研究
导 论
教学基本要求: 一、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和基本要求 四、本课程学习目的和方法
导
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导 论
“分两步走”(毛泽东): 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步)
——拯救和发展生产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
“中国共产党不但不害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
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这是因为拿资本主义的 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 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 程……近代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 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这种资本主义还是有用 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导 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关键在于: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 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具有鲜明 的实践特色; ——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现代文 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 进步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们还不能阐述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 将来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形式,我们 都不知道。”——列宁
导 论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经济基础层面——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力,束 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物”的解放。 上层建筑层面——窒息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人的 自由度大大缩小,妨碍了“人”的解放。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根本上远离了马克思主义。
顾海良中特理论与实践大纲讲解-
• ——体现各层次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体 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步步高”的要求
9
二、强化理论教育的层次提升
•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教学 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是“教学 大纲”编写的重要目标
• ——强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思考问题的广 度,增强阐释的学理性
• ——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二): • “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的
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 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 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
16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三): • “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
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实践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 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 践真知
28
五、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
•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15) •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6) • • 参考文献
29
4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1、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讲真、讲实、讲好、讲活、讲深
中国的故事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 创造力、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
5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1、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PPT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 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3 、重要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丰
富和发展
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是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指南和行动纲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1、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2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全委会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其一,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命题, 并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 其二,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论。
其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理 其四,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 任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中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目录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三、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要求。
4.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七讲)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1.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
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的形势下,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 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 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一是政治领导。
党的领导
二是思想领导。
三是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 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 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
教训,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形成
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六个方面 一是关于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理论。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法政学院 研究生思政课课程组 2014年9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导 论 当 代 中 国 国 情 第 一 讲
的第 经二 济讲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政第 治三 建讲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PPT课件
关于当代中国进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性 质、条件、规律、目的 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与 实践的概括。
狭义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的解读
明确了自身性质
探索了当代中国进步发 展的条件
揭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的规律
指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 步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 又是在当代对它们的创新发展。
236-270 271-303
CONTENTS
目
录
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当代中国的
主题
导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主要内容
四、高举当代中国 发展进步的旗帜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创新 与实践创新,是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同 时也是对它的发展。
• 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有必要了 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就 是马克思主义
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 学社会主义三者组成的不 可分割的、有机的、严密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 的“一个核心问题”。
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
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 发展?
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 第三,改革并不是一支抒情曲, 而是一场复杂的社会运动,在 改革中,如果发生方针政策或 战略策略上的错误,仍然会导 致社会动乱。
第四,在改革的进程中发生社 会动乱,往往会破坏国家赖以 改革的物质基础,破坏改革所 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干扰全国上下搞改革的注意力。
3、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看,在改革中 有两个敏感点特别容易激发不稳定现象
第五,阶级敌人和国际反动势 力的煽动,资产阶级思想的影 响,以及宗教势力的参与,是 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 原因。
第六,人民群众中的偏激情绪 和某些错误思想,是社会动乱 得以发生的主观原因。
2、群众性社会动乱与改革的关系
第一,大多数社会动乱的原因, 都与社会主义体制上的弊端有 关。
第二,社会动乱不仅告诉人们 改革的必要性,而且还说明, 改革必须克服一切阻力坚持到 底。
1、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动乱是社 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
第一,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水 平相对下降,这是引起社会动乱 的首要原因。
第二,法制不健全,社会主义 民主被践踏,是引起社会动乱 的重要原因。
▪ 第三,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 腐败行为是引起群众不满并导 致动乱的催化剂。
第四,民族关系上的一些复杂 因素也是引起社会动乱的一个 原因。
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的群众性动乱问题
1953年6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 森事件”。
1953年民主德国“六·一七”事件 1956年6月28日,波兰的“波兹南事件” 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 1968年3月,波兰“《先人祭》事件”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1970年,波兰“十二月事件” 1971年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事件” 1976年波兰“六月事件” 1980年-1982年的波兰全国动乱
中特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〇讲、导论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Answer:①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指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这三件大事分别指的是: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指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并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也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物质要求。
这就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个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个任务。
这两大历史任务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并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③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
两个一百年,即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④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Answer: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理论与实践课件
• 2、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实现 • 1、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 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 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和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革 命和建设道路实践的产物。
• 即“回到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 主义”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 一、“回到马克思主义”.究竟“回到 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地方去?或者说怎样 才算真正“回到马克思主义”了呢? • 1、阐明马克思在不同言说语境中表达的 思想的内在一致性。
• 2、要“回到马克思主义”,还必须恢复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完整、准确地理 解马克思主义。 •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要抛弃 马克思主义或者任意地篡改马克思主 义.而是要理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走 出认识上的误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发展和创新马 克思主义。 • 1、我们在某些方面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首先要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有时代性的。
Hale Waihona Puke 第八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 主义范式转变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是结合与 创新 • 首先,在方法论上坚持实事求是。实事 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 原则, • 其次,在价值理想上强调传统理想对共 产主义的认同。
二、传统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 的误读
•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社 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 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 其次,片面夸大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作用 • 第三,在指导思想上走向了教条主义
第十讲、“中国模式”的理论诉 求
• 一、推动“中国模式”在更深层次上的 理论自觉 • 二、对“‘中国模式’的理论自觉”这 一命题作些解释 • 三、“中国向度”与“世界向度” • 四、“单向度”的理论研究的缺陷 • 五、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应当如何自 觉地推动“中国模式”的理论自觉
顾海良课件
2. 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
充 分 地 占 有 材 料
研 究 方 法
分析 它的 各种 发展 形式
寻求 这些 形式 的内 在联 系
叙 述 方 法
第一条道路(研究过程)
具体总体 思想总体
第二条道路 (叙述过程)
划”?
• 坚守《资本论》第一卷的“完整体系” 而否定“六册计划”的存在,或以“六册计 划”没有完成而否认《资本论》第一卷的独 立的科学价值等观点,都存有偏颇,需要作
出进一步的研究
3.《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 和《资本论》的关系问题 • 1857年《导言》“五篇结构计划”
•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的探讨
1. 马克思经济学的来源问题 • 在《资本论》第1卷中提到的经济学家 有176位 • 1823年李嘉图去世之后仍活跃于经济 学界的有115位,占这些经济学家的66% • 1843年马克思开始研究经济学之后还 活跃于经济学界的有94位,占这些经济学 家的53%
1. 马克思经济学的来源问题 • 在《资本论》第1卷中,马克思用专门章 节批判主流经济学家理论的有两处 • ——第七章“剩余价值率”第3节“西尼 尔的‘最后一小时’”中,对西尼尔理论的批 判。西尼尔是当时地位显赫的经济学家,他从
3.《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 和《资本论》的关系问题 • • • • 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起始于1843年底。这
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阶段的起点
1857年发生的重要转折,是马克思经济学
以叙述为主阶段的起点
19世纪70年代初以后,马克思经济学再次 发生转折 这一转折就是从以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研究为主,转向以“世界历史”为主题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01-第七讲PPT_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生态理念 ——把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明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
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生态理念——生态文明价值观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 ◆空间均衡的理念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工业化社会以来:人对自然的改造和主宰
马克思主义学院
2、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原因:人来自于自然、依赖自然; 人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服务; 人的活动必须始终遵循自然规律,绝不能凌驾于
自然之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生态: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存在状态。 文明: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
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征。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态文明: 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 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 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 态;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 ●生态意识文明 ●生态制度文明 ●生态行为文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 ●生态哲学: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
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普遍规律。 ●生态伦理学: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
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才能 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 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 • 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的透 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的基本前提
18
五、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
•导 论 •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7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教学大纲”力图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转化为研究生内 在需要和自觉意识问题上作出积极探索
• ——“教学大纲”在体系结构和阐述方式上, 力图为教师发挥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留下较 为广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要承接本科 生阶段的教学内容,后要奠定博士生阶段的学 习基础
4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1、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讲真、讲实、讲好、讲活、讲深
中国的故事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 创造力、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
5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1、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16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关于“分专题”的建议(四): • “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
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 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 行融汇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 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探索和研究
17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整体为先,专题为主”的基本思路: • “整体为先”: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
•
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 进一步扩大
“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 国际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
6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2、采取“教学大纲”和“分专题”的呈现 方式,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对 象、教学效果等因素决定的
• ——“教学大纲”在内容设计和结构安排上, 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为本,贴近研究生的学 习实际、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 ——在讲授的内容和方法上,在运用理论于 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有所深 化
10
三、体现理论教育的最新进展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 堂、进学生头脑
• ——“教学大纲” 注意吸收和反映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 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教学大纲概要
2012年6月18日
1
要点
•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二、强化理论教育的层次提升 • 三、体现理论教育的最新进展 •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五、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
2
• “教学大纲”是按照中央批准的关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方 案及教学要求和目标制定的
• 把“分专题”研究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整体把握密切地联系 在一起
13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一): • “把握重点、专题深入” 方式:把握重点
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 突出问题
14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教学大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了阐释,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探索
3
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
• 1、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 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 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 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 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 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 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 迫的时代课题。
19
五、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
•导 论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0
五、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
•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
• ——要开启各个层次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性, 也要刻画各个层次之间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
• ——体现各层次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体 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步步高”的要求
9
二、强化理论教育的层次提升
•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教学 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是“教学 大纲”编写的重要目标
• ——强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思考问题的广 度,增强阐释的学理性
• ——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二): • “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的
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 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 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
15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三): • “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
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实践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 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 践真知
• ——“教学大纲”注重吸收和反映学术界研究 的最新成果
11
三、体现理论教育的最新进展
• ——充分吸收中国政府发布的系列白皮书,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和出版的理论读本 和通俗理论读物等成果,力求做到准确性和 前沿性相统一
12
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
• 注意处理好“分专题”和整体把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