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赏析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有所思》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有所思》原文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二、《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有所思》原文翻译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三、《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有所思》作者介绍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出自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赏析这是一首拟古乐府。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
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
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
刘希夷的诗词名篇《代悲白头翁》赏析教学教材

刘希夷的诗词名篇《代悲白头翁》赏析刘希夷的诗词名篇《代悲白头翁》赏析《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赏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千古名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既富有诗意的美感,又具有哲理,历来广为传诵。
据载,刘希夷作《白头翁》,当吟咏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句时,后悔起来,道:“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头同所归’何异也。
”于是,又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不免慨叹道:“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这两句,诗人最后没有删减掉,谁知一语成谶,不久就为人所杀,有人传是被宋之问所杀害的。
又有一说,刘希夷写成《代悲白头吟》后,拿去请人指点,宋之问读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不禁连声称好,想占为已有。
刘希夷认为此二句是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便索然无味,没有答应。
宋之问心中暗想,此诗一旦面世,便是千古绝唱,一定要把它据为己有。
于是命人将刘希夷害死,当时刘希夷还不满三十岁。
总之,不管此说真实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刘希夷一生是遭受压抑与不幸的,活在这种消极思想下,命岂能久矣?作为前首半诗的结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
“年年岁岁”与“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音韵流转,有一种复沓回环之美,更在于强调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不得不听天由命的感慨。
花儿有枯萎凋谢的时候,但春谢了明年依旧会开,每一年的花儿都是相似的。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译文及鉴赏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译文及鉴赏导读: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译文及鉴赏《代悲白头翁》唐代: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译文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代悲白头翁》注释代:拟。
白头翁:白发老人。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
《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
《全唐诗》又作“代白头吟”。
《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
代悲白头翁·赏析·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赏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赏析·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
题目中的“代”意思是拟。
题目又作《白头吟》。
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里写的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子表示对情人的决裂。
而刘希夷虽拟古乐府,但他由女子的青春年华写到白头翁,慨叹时间如白驹过隙、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构思精妙,语言婉转优美,开创了一片全新的意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开头这两句描写了洛阳城东桃李花开,飘飞四散的暮春景色。
洛阳是唐代的东都,非常繁华,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开满了美丽的鲜花,使整座城池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让人心驰神往。
但是,时光易逝,花朵开始凋零,到处飘飞,不知道它们要飞到哪里去。
这是诗文的起兴部分,下文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叹、青春年华的留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洛阳女儿惜颜色”到“岁岁年年人不同”,写年轻的洛阳女子看到漫天飘落的花瓣联想到人生苦短、红颜易老而发出无限感叹。
女子不禁问“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这两句用了“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两个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世事变迁、变化无常。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同样揭示了人生短暂,时间不会重来的永恒规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人用优美而简洁流畅的语言、工整的句式集中表现了青春易逝、变化无常这一主题,同时其中也暗含诗人对时间无情流过不复回的无奈情感,读来意味无穷。
代悲白头翁赏析

赏析《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题一作《白头吟》,就此相传为卓文君因司马相如聘茂陵女子为妾,自叹白头而作。
古辞主旨多不离青春已逝,而恩爱不在的感慨。
刘希夷的这首诗,虽然是由此旧题入手,但却注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本诗开头营造了一副美景。
春天,明媚的阳光,嫩嫩的绿草,身后是古色古香的楼阁,倚在桥上的亭子里,望着对岸的桃李树,微风轻轻的吹过,树上的桃李花纷纷坠落,有的飘向远际。
洛阳女儿看着落花,不知落花将飞入谁家,不由得感到岁月已逝,而发出长长的叹息。
“洛阳女儿”一次取自梁武帝《河中水之歌》中“何种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句,现谓“洛阳女儿“为贵族少女”。
“洛阳女儿”或已年长,是一个经历过岁月磨砺得人了,也许她在叹息青春已逝,而夫妻恩爱不再;或许她叹息的是青春已不再,却很怀念那逝去的美好岁月。
岁月如刀,日月如梦,人啊,飘飘渺渺的,就像落花一样。
也许这儿的“洛阳女儿”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她在叹息,不知自己将来能觅得怎样的一个如意郎君,花落谁家去。
少女那种易于忧伤的情绪,惟妙惟肖的展现眼前了。
这一部分诗人以落花起兴,构造全篇。
诗人开始了议论,“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今年落花时节自己又老了一岁,明年花开的时节又有谁会陪着自己呢?对茫茫未来的不可知,充满了绝望与无奈。
这句诗与后来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颇为相似。
《白头吟》古诗词鉴赏

《白头吟》古诗词鉴赏《白头吟》古诗词鉴赏1白头吟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译文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
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
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
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
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
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
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
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
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注释①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②汉:指长安一带。
③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
④分张:分离。
⑤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
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⑥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
⑦归故林:重返故林。
⑧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⑨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的意思_全诗赏析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出自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赏析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
《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
《文苑英华》、《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
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
“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
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
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
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
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
“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
诗词赏析解读代悲白头吟

诗词赏析解读代悲白头吟代悲白头吟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我们在上次讲了“沈宋”,尤其重点讲了宋之问,他那种杰出的诗歌天赋,还有他那令人感慨又值得警醒的人生。
因为无休止的欲望,因为要向上爬,这个本来天赋绝伦的诗人,最后不仅丧失了一个士大夫的品格,甚至丧失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
这就让我觉得他的诗、他的人生特别具有典型的意义,尤其能给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提供警醒、提供启示、还有启迪。
我们讲了宋之问的劣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捧溺器,这是为了攀附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二是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甚至最后出卖了自己的恩人张仲之,导致张仲之为之满门抄斩;第三个令人发指的就是为了夺自己的外甥刘希夷的那首著名的《代悲白头吟》,而最后谋诗不成,竟然谋杀了自己的亲外甥。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刘希夷的那首名作——《代悲白头吟》了。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歌行,诗云:“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有关这首著名的《代悲白头吟》,我们知道有很多焦点话题的争论,其实都和它有关。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第二句是什么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第二句是什么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第二句是:“飞来飞去落谁家”,这是出自于唐朝刘希夷所著的《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附《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全文赏析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作者:刘希夷朝代:唐朝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是谁的作品?

《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是谁的作品?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作者是:“刘希夷”,这是出自于唐朝刘希夷所著的《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附《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全文赏析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作者:刘希夷朝代:唐朝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赏析

代悲白头翁赏析代悲白头翁原文赏析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
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
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
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
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
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
“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的意思_全诗赏析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出自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赏析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
《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
《文苑英华》、《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
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
“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
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
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
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
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
“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
刘希夷的诗词名篇《代悲白头翁》赏析

【导语】《代悲⽩头翁》是唐代诗⼈刘希夷的作品。
此诗虽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此诗感伤情调极为浓郁,但并不颓废,风格清丽婉转,曲尽其妙,艺术性较⾼,历来传为名篇。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代悲⽩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惜颜⾊,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变成海。
古⼈⽆复洛城东,今⼈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
寄⾔全盛红颜⼦,应怜半死⽩头翁。
此翁⽩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朝卧病⽆相识,三春⾏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赏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这⼀千古名句以优美、流畅、⼯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世事⽆常的感叹,既富有诗意的美感,⼜具有哲理,历来⼴为传诵。
据载,刘希夷作《⽩头翁》,当吟咏到“今年花落颜⾊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句时,后悔起来,道:“我此诗似谶,与⽯崇‘⽩头同所归’何异也。
”于是,⼜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两句,不免慨叹道:“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有命,岂复由此?”这两句,诗⼈最后没有删减掉,谁知⼀语成谶,不久就为⼈所杀,有⼈传是被宋之问所杀害的。
⼜有⼀说,刘希夷写成《代悲⽩头吟》后,拿去请⼈指点,宋之问读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时,不禁连声称好,想占为已有。
刘希夷认为此⼆句是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便索然⽆味,没有答应。
宋之问⼼中暗想,此诗⼀旦⾯世,便是千古绝唱,⼀定要把它据为⼰有。
于是命⼈将刘希夷害死,当时刘希夷还不满三⼗岁。
总之,不管此说真实与否,可以肯定的是刘希夷⼀⽣是遭受压抑与不幸的,活在这种消极思想下,命岂能久矣? 作为前⾸半诗的结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句,⽐喻精当,语⾔精粹,令⼈警省。
《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

《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译文]年年岁岁花开花落是相似的,可是随着时光流逝,人的青春不再永驻。
[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注释】《白头吟》: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洛阳城东桃李花”:代用乐府诗:“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
红颜子:指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光禄:光禄勋。
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
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
文又作“开”、或“丈”,皆误。
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
《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
神仙:指美女。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白头翁昔年曾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指白头翁少年时也曾位居高职,享尽声色之乐。
宛转:亦作婉转,展转、曲折之意,引申为娇媚的样子。
代悲白头翁赏析

代悲白头翁赏析
《代悲白头翁》是唐代诗人刘希夷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以乐府体叙事,深情地抒发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青春逝去的悲哀。
首先,诗人通过对白头翁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伤。
白头翁是长寿的象征,但在这里却成为了诗人感叹时光流逝的载体。
诗人以白头翁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老去的身影,使人感受到岁月无情的摧残。
其次,诗人通过对春花秋月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
诗中写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花朵盛开、秋天月亮皎洁的美好景象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青春逝去的惋惜。
再次,诗人通过对青春逝去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哀叹。
诗中写道:“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人的羡慕之情。
最后,诗人通过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诗中写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总之,《代悲白头翁》这首诗通过对白头翁、春花秋月等形象的描绘,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逝去的感慨和悲哀,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唐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代悲白头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代悲白头翁原文、翻译及赏析代悲白头翁原文、翻译及赏析代悲白头翁唐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译文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洛阳城里亭亭玉立的女子,因为看见那飘零的桃花不禁发出感叹。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代悲白头翁》注释代:拟。
白头翁:白发老人。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
《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
《全唐诗》又作“代白头吟”。
《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
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
《代悲白头翁》唐诗鉴赏

《代悲白头翁》唐诗鉴赏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
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
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
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
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原文及翻译

一、《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原文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二、《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原文翻译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三、《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作者介绍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
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赏析
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 有所思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女子有着娇艳的容颜,独坐院中,看着零落的桃李花而长声叹息。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故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注释】
代:拟。
白头翁:白发老人。
这首诗的题目,各个选本都有不同。
《唐音》《唐诗归》《唐诗品汇》《全唐诗》,均作代悲白头翁。
《全唐诗》又作代白头吟。
《文苑英华》《乐府诗集》《韵语阳秋》作白头吟。
尤袤《全唐诗话》作白头翁咏。
坐见:一作行逢。
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公子两句: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光禄:光禄勋。
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
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
文,又作开、或丈,皆误。
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
《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
宛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
须臾:一会儿。
鹤发:白发。
古:一作旧。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
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
构思独创,抒情宛,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
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
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
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
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
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
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
光禄池台文锦绣两句,以历史上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现白头翁曾经历过的一段富贵生活。
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无人理睬,三春行乐只好让给别人了。
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
宛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
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
典型。
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
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
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
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的风格。
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
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
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简介】
刘希夷(约651-?)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
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
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
原有集,已失传。